吴宓与陈寅恪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108050218
作者:吴学昭
页数:508页

内容概要

吴学昭,生于北京,长于上海,北京燕京大学毕业。曾任《中国儿童》主编;《中国少年报》副秘书长,负责编辑事物;新华社、人民日报驻外记者;人民日报国际评论员;学者、教育家吴宓先生的女儿。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在哈佛……………………………………… 1
(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一年)
第二章 《学衡》与清华国学院时期 ………………37
(一九二一至一九三七年)
第三章 从北平到蒙自…………………………… 163
(一九三七至一九三八年)
第四章 昆明时期………………………………… 207
(一九三八至一九四四年)
第五章 成都燕大………………………………… 255
(一九四四至一九四六年)
第六章 从复员到解放…………………………… 311
(一九四六至一九五六年)
第七章 反右派与反右倾………………………… 359
(一九五七至一九六○年)
第八章 最后的会晤……………………………… 417
(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三年)
第九章 从社教到“文革” ……………………… 447
(一九六四至一九七八年)

作者简介

本书是著名学者吴宓与陈寅恪的学术活动及友谊,为二十世纪学术史上最重要的篇章之一。本书以吴宓的日记、遗稿为依据,忠实记述了二人哈佛同窗、清华共事、燕京授业、直到劳燕分飞、远山隔越、粤蜀相望、鸿雁往还,一对旷世知交长达半个世纪的深情厚谊。书中细致入微地叙述了吴宓与陈寅恪的学术思想和社会活动,核心是对中华文化终身抱持极其坚定的信念,并作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


 吴宓与陈寅恪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史料
  •     读到最后吴宓日记里他回忆陈寅恪一生,不禁落泪。
  •     君子之交,其淡入水
  •     吴学昭以父亲的日记和遗稿为基础,温情书写了两人的交谊和往来唱和。她追随父亲的生活足迹,穿行在阔大的历史空间。学者的文化关怀一往情深,而跌宕起伏的国运却裹挟了陈寅恪与吴宓的人生。本书既是对逝去亲人的纪念,也是一次自我的精神清理。当历史的迷雾烟消云散,文化的尊严终将被重新体认。
  •     吴学昭这部作品,九二年在清华大学出版社时还是薄薄的一个小册子,二十年后再版,就变成了厚厚的一本。在这部书中,吴学昭通过吴宓的日记书信和诗集,为我们勾勒出了陈寅恪与吴宓的交往以及人生经历。看完之后,虽然也有感慨,但是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强烈了。其实,我觉得陈氏姐妹的《也同欢喜也同愁》更加朴实。同样顾潮的《我的父亲顾颉刚》其实也得很朴实。而这本书则不免有些近二十年来的佐料,让人有所回味。作为一本资料书,还是值得推荐。
  •     问疾宁辞蜀道难,相逢握手泪汍澜。暮年一晤非容易,应作生离死别看。 姻缘新旧意谁知,沧海栽桑事已迟。幸有人间佳偶在,杜兰香去未移时。 读毕此书,惟以此诗以纪二位先生。
  •     中国文士的最后悲歌
  •     读到49后,愤慨不已
  •     吴宓与陈寅恪,北京三联2014增补本。20150603购得,20150603-0608
  •     这就是我曾经负责把吴学昭手写敲成电子版的书。。。。。。。。。。
  •     没有之前的好,读来不够通顺,希望再版时候能够改进。
  •     陈寅恪有蒋天枢可以托付,吴宓呢?总是家国不幸!
  •     前半部写得不好,太琐碎,无关主旨的事情太多,后面写得很好,国家不幸诗人幸,果然
  •     性格。
  •     在《吴宓日记》已出的情况下,史料价值就很普通了,内容多是铺陈资料。1919年12月14日的日记很有意思,1961年左右的几封信和诗文很感动。新意很少,反不如旧版徐葆耕先生在最后的一些阐述。此外,研究陈寅恪,诗文的解读非常重要,需要专门再看其他书了。
  •     五星给所有引号内的内容和脚注。可作《吴宓日记》的摘编本读。早年与晚年的两次谈话记录都极具启发性。较之一版,补充了不少后出的材料,但删去了徐葆耕先生一篇不错的书评。另外,作者虽然口口声声说伯父如何、父亲如何,但总给人种冷冰冰的感觉。
  •     这本书应该取名叫《陈寅恪先生头号粉丝(或:陈寅恪先生全球后援会会长)吴宓传》。干货比较多,材料充实。但文笔一般,而且作者人品不行,很多地方为自己讳了,不够客观。前半部还有一些吴宓与陈寅恪的交往,有陈寅恪的一些生活细节,还披露了清华一些派系斗争、人事倾轧。后半部对陈寅恪只是捎带提一提。吴宓在动乱平息后回老家由吴的堂妹赡养——亲生的三个女儿都在,却让堂妹赡养,而且吴宓死的时候三个女儿都没在跟前,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吴宓晚年眼睛不行,又被打断腿,当时吴宓的单位西南师院写信让家人来照顾,作者公开表示已经跟吴宓划清界限了,说父母很早就离婚了——这个其实倒也不能谴责她什么。但是吴宓死后作者到处索要吴宓手稿书信,之后又跟接受吴宓赠稿的学生周锡光打官司,借着吴宓生前的名声写书编书,还摆出一副怀念吴宓的姿态。
  •     初版记得从图书馆借读过,吴陈二人的历史也算熟悉,故此次重温没有大惊喜。对于没读过陈的传记、吴的日记的人,此书会是很好的读物。
  •     新版
  •     叹人生无常,幸生命有终。
  •     根据吴宓的日记所著 有些有意思的史料 敬两位大家式的人物 但就是作者作为吴宓的女儿是不是溢美之词多了点。。
  •     有些人和事都已經湮滅,考據有點生冷。不如陸鍵東那本。
  •     历史资料,但作者写作水平不高……
  •     陈寅恪与吴宓
  •     我们喜欢说陈寅恪和傅斯年,因为他们两个有很多可比性,包括两人学识、性格、遭遇等等。有另外一个人叫做吴宓,他和陈寅恪可以说是相同相似,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对于学术思想的坚定信念都极其令人钦佩。
  •     其实在我根本看不下去这本书,就是翻了翻,我觉得如果不是特别喜欢这俩人或者研究的都很难看下去
  •     一代文人之坎坷与执着,足为勉励。深为陈寅恪先生的学术气节所折服,也服膺其为人处世之道。作者吴学昭,水平泛泛,经网上查其事迹行径,人品也是值得商榷。但这毫不影响本书的重要史料价值,在展示民国以来学人风采,阐述近代高等教育发展脉络,洞察比较文学拓荒大师吴宓精神世界方面,成绩卓绝。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仰赖于吴宓数十年如一日撰写笔记积累的丰富素材,吴学昭著本书,基本就是编辑吴宓的日记、书信、诗集而得,能引起关注,取得一定成绩,可以说是因为站在了其父亲这一巨人的肩膀之上。网上的好评,也基本是送给双引号以内的内容。本书书面虽列举二位大师名字,而实际上主打的还是吴宓,在解放后,由于吴宓、陈寅恪分居重庆与广州,接触日少,对于陈寅恪的描写,就显得材料匮乏,苍白无力了。由此,作者之功力也就可见一斑了。
  •     吴雨僧先生盖纯然一赤子,观其日记手稿,从早年到衰暮,曾无一笔涂抹,表里澄澈,精神如有洁癖,其服膺白璧德之人文主义,亦至死不渝,一如陈义宁先生终身坚守“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仆谓此种颠沛不改之执着与迂腐,实为吾国两千年来儒家文化之精魂,然亦为百年苍黄无常之事变所摧残、阴险暴虐之领袖意志所嫉恨并苟且钻营之佞幸所污蔑者,故两先生负其并世罕见之德行才学,竟皆凄凉终生抱恨以死!
  •     名曰「吴宓与陈寅恪」,实则仍以雨僧先生为主,几可以「吴宓传」视之,史料来源则主要是大名鼎鼎的吴宓日记。前半部对民国高校内部一些派系分歧实则披露甚多,而后半部完全是一部学人痛史,可与「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对读。至于传主,真是一个底透之人,对学问对好友皆赤诚到极点,于今世恐已绝迹。四星给本作,一星祭雨僧。
  •     亦用其韵,作读后之感。 (一) 沉思掩卷泪如泉, 相识相知五十年。 忽起狂风三两日, 谁人嗣后可称贤? (二) 旧梦依稀是泪痕, 新知国粹尚名存。 小诗昨制君能解, 何夜星辉再叩门? (三) 拂拭长衣四十秋, 育人那计北南游。 西湖水绿终难见, 扬子东流是泪流。
  •     陈先生头号粉丝必属吴雨僧!
  •     陆陆续续花了一个月看完的,仿佛看完了两位民国大师一生的跌宕起伏,书中多繁体字且诗歌文言文颇多,阅读甚缓。书中内容大多摘自《吴宓日记》,插图大多也是手稿,很有历史价值。最后一章写的是“社教到文革”,很悲凉,很无奈,相比陈寅恪的傲娇气节,我觉得吴宓在非原则性问题上还是略有妥协,不过两人最后结局都很惨。比较可惜的是好多书籍和笔记都随着文革付之一炬了。
  •     讳言 隐而不表之处颇多 为尊者讳 为自己隐
  •     跋《吳宓与陳寅恪》陳公著述既同孫盛之陽秋吳宓日記復等所南之心史興寄無端字字皆真痛哭古人留贈來者蓋所謂詩書隱約以遂其志之思者也輒傚前賢感賦打油一首以記之工拙與否非所計也詩云故園風雨太凄寒一枝恣肆百花殘度盡劫波仍黯黮須知心史有人傳歲次甲午立冬次日筱堂記。
  •     体例有趣
  •     终于得读此书,看完想杀人的心都有了。
  •     八卦不少。作者做的工作可堪玩味
  •     修订版比原版内容更为充实
  •     读至文革段,竟渲染如雨落。吴,情至切也;陈,学至精也。二先生皆高格厚学,为吾辈所仰止。
  •     旧时学者之交其淡如水,却清澈可鉴,引人唏嘘;天朝后事可与《最后二十年》对照阅读,其中各种苦难亦大时代之苦难,令人痛心以至麻木,大师失书一则最是扼腕;吴宓日记出版之后此书或可略过
  •     近代学人传记
  •     豆瓣只有45人评价。那天读罢,和儿子在路上走,我说自己刚看完一本好书。我说他们是真正的学者、大家。那个时代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和那个时代一样,令人怀念。晚年的坎坷也同样让人唏嘘,引人思索。。。
  •     掩卷未觉,竟已泪下。这位女公子虽少文采,人格亦无可信处,好在吴宓先生太可爱,资料铺开,足以成文。好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