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1404

出版日期:2014-9-6
ISBN:9787513316023
作者:张立宪主编
页数:317页

书籍目录

1-69     生而有罪   彼得•西施罗夫斯基
70-87 心战 商华鸽
88-155 阡陌行 绿 妖
156-183 杂技四十年 吴 越
184-211 勐龙河畔 王昌改
212-230 百时屯的七个人 姜淑梅
231-254 破裂的沙漏 洪 韵
255-268 这么早就立体了 亓冠奇
269-291 一份书账 杨 葵
292-317 唐代文工团 和 乐

作者简介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十篇文章,《生而有罪》,《心战》,《阡陌行》,《杂技四十年》,《勐龙河畔》,《百时屯的七个人》,《破裂的沙漏》,《这么早就立体了》、《一份书账》以及《唐代文工团》。
《生而有罪》是一篇关于纳粹凶犯子女的访谈录,作者是奥地利著名新闻记者彼得•西施罗夫斯基,本文是同名图书的摘录。原书1987年出版后曾在德国引起巨大反响,并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一次偶然的邂逅,让彼得•西施罗夫斯基开始关注积极参与第三帝国活动的那些人的子女,就像是涉身所熟悉领土的一次探险,逐渐得知,这里生活着一些陌生男女。他不了解他们的种种烦恼和问题,父辈的过去给他们留下了至今无法摆脱的重负。他开始着手写作这本书,采访纳粹子女,他不大留意他们父母的所作所为,只关心儿女的想法,他们是否把父母当作纳粹分子看待,采访时最重要的标准是儿女如何评价父母。
1961年,高中还没毕业的戴鸿雁应征入伍,准备到厦门、金门对峙的最前线海岛上担任心战闽南语广播员。他的一生从此改变,情报与广播成为他一生中的两个关键词。与他一起被改变命运的人共计五千人左右,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参加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战斗”。他们隶属于一个曾经的部队番号:五三六部队。这支部队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对台心战部队”。《心战》记录的是从1953年到1991年,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心战,也是一场持续数十年的隔空喊话。
《阡陌行》是绿妖所写台湾现代农业考察笔记之三,也是完结篇。在台湾,政府由幕前退居幕后,以辅导代替领导,减少干预。农村早有一个最大的民间组织代行政府多项职能,运转多年,就是农会。在采访中也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农会。
《杂技四十年》里,上海杂技团副团长蔡荣华回顾入行四十多年的历程。中国杂技距离一门国际化的艺术表达形式,还很远很远:“我们想让观众快乐,但我们自己不怎么快乐。差距的根源就在这里。”
2012年9月,王昌改离开父母,远赴天津读书。至此,勐龙河成为家乡的代名词,存留在他的记忆里。《勐龙河畔》里王昌改回忆了自己的家乡。
《百时屯的七个人》里,姜淑梅老太太继续讲述她老家山东巨野百时屯的故事。
《破裂的沙漏》是洪韵梳理的电子游戏中的非线性叙事。随着游戏制作者身份的转变,他们在叙事层面所需要做的工作,已经由类似小说家的撰写剧本,变为了类似建筑师的构建世界规则。在这个规则下填充内容、做出抉择的任务,已经交由玩家来完成。
亓冠奇在《这么早就立体了》里回顾了3D、4D电影早期发迹史。3D电影在电影诞生之初就一直在开发和研究,随着电影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五十年代Natural Vision(天然视觉3D)的问世,各大电影公司推出了大批3D电影,但题材多局限在能体现3D冲击效果的恐怖、惊悚、科幻类影片,内容大多乏善可陈,由于各方面原因,3D电影高潮后来退却。直到2004年首部IMAX3D电影《极地特快》(The Polar Express)和2009年的《阿凡达》(Avatar)创造的神话,3D才又复兴起来。4D的概念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在电影院中出现过了,它通常是以气味来迎合影片主题,也获得过有限的成功。环境技术的追求让观众更深入地参与其中,得到全方位身临其境的影院体验。到目前为止,4D影院在个别国家逐渐形成一些气候,但并未被普及。
杨葵的《一份书账》是一份个人的书账,也是一份关于八九十年代文学、出版、阅读的小小文献,真实记录了那些年书店都摆着哪些书,文学界都流行哪些书,又有哪些书在激荡人心……
和乐曾在《读库1004》对官妓、长安市井妓做过介绍,这次带来了《唐代文工团》,讲讲唐代这些“从事文艺演出的团体”。


 读库1404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杂技四十年》这篇是写一个从小进了上海杂技团的演员,从一个人的身上,看到几十年杂技这门表演和杂技团所经历的兴衰。文中展现的,以及令人感慨的是杂技这份职业,这个杂技团的变化。原来上海杂技团的表演者都来自上海,而今都是来自一些穷困的省份;在娱乐并不丰富的时代,他们常常表演给国家领导人和外宾在观众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慢慢变得无人观看,剧团位置也从热闹繁华的地方搬到了冷僻的地方;这份职业的地位,曾经是受人羡慕,在物资短缺的时代,他们能出国巡演,给家中贴补好多钱和物,而今的演员都把这职业当做一个暂时的不得已的职业。想起曾经课本上有一句话: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职业随着社会的变化也会发生强烈的变化。职业从来都不是社会地位均等的,也会一直变化的。站在当今看,还有一点让我感慨的是,那个年代人们被安排做什么,就会踏踏实实做下什么,一门心思去付出。几十年后,竟然能把一个团体里的人差不多都聚齐,感情能如此之深。对比而今的时代,比如互联网行业,人们平均18个月就要换一份工作,哪里有那么深厚的感情?《破裂的沙漏》文章是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了下游戏。在总结分析大量电子游戏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款游戏,可以分为线性的和非线性的。作者把线性的叙事比作沙漏,沙漏是一粒接着一粒顺序流下的,而破裂的沙漏,即非线性的叙事,仿佛是这个沙漏多了几个洞,沙子可以从多个出口漏出。作者分析两种叙事给游戏的制作成本、玩儿游戏人们的体验等带来的影响,也说明了什么原因促使了游戏由线性发展到非线性。这篇文章对我个人的启发在于,原来我以为玩儿游戏就是玩物丧志浪费时间——可能确实是的,但是做游戏的策划,设计其中的环节,构思故事情节,如何让用户玩儿的连贯有成就感,能多次玩儿而不腻,是很讲究的。和写文章一样,要不怎么叫叙事学呢?如果玩儿过超级马里奥,是个游戏控的人,看这篇文章可以增加反侦察能力。《一份书帐》文中所写的这份书账是他当年买书的记录,大概什么时间,买了哪本书,由于什么原因,书有哪些看点。文章的导语是”关于八九十年代文学、出版、阅读的小小文献。“一个人的阅读史不可避免和当时的社会风气、崇尚的精神都是有关的,也和人的成长、经历有关。作者杨葵老师,小时候生活在北京,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当过作家出版社的编辑主编。这篇文章收进了他的随笔集《坐久落花多》一书。这篇手帐中记录了买过多部孙犁的作品。我自己受这篇文章的影响,也就是受杨葵老师影响,从图书馆借了《孙犁经典散文》来看。对于喜欢别人列书单的人来说,总能在这份书帐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书。
  •     这篇是作者对二战时期纳粹分子的子女的访谈。这个访谈之前已经出了书,在欧洲多个国家都很热卖,《读库》这期选了一部分,有9个人物。虽然是访谈,但是在每个人物的访谈中只保留了纳粹子女的述说,并没有作者的话,使得读起来很流畅。作者是一个犹太人,想通过访谈来了解纳粹子女的生活,他们是否受到作为纳粹分子的父母的影响,他们如何看待二战,等等。这些纳粹子女有当时的高官也有普通官员的后代。里面很发人深省的是每个纳粹子女的反应都不同,有人拒绝别人抹黑自己的父母,有人理解自己的父母,有人鄙视自己的父母,有人痛恨自己的父母。有人知道纳粹父母所做过的事情,有人不知道。从这些子女的口述中,还能了解战后纳粹分子的处境,他们的想法,有的纳粹分子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无辜的,有的仍然是希特勒的拥护者坚定的种族主义者,有的为自己做过的事情懊悔不已。文章展示了极度复杂的人性。于我来说,关键词和思考点还有,人该怎样认识历史,父母的错误问题是否该与儿女沟通,还有过度反思是否会适得其反,等等。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订了一整年的《读库》,这一来竟然还是今年翻阅的头一本。特别推荐《生而有罪》,深感国内缺乏同样视角的反思纪录。罪之所以为罪,并非与生俱来。而爱占领道德高地的人民,实在又喜欢做痛打落水狗的事。而当事人,能不能撇得清是非与情感?《百时屯的七个人》写得非常接地气,方言写作一直是北方语境领先,近些年南方语境写得漂亮的当属桑格格。百时屯是北方语境,一翻页就是满头满脸的开阔大山。
  •     〈生而有罪〉特别喜欢,德国人(及欧洲相关国家、民族)和犹太人为他们之间所发生的事付出了多少艰难思考的努力。我们又做了什么呢?
  •     草草读完唐代文工团这本书也算是在走前有个了结了。印象最深的还是描写法西斯后代的那篇文章吧,除了结尾总让我觉得跟前面并没有统一三观。姜淑梅老人的文章还是有意思,从来也不讲什么道理,就是爱听那故事。还有说游戏的结构的,有眼熟的游戏但了解还是太少,从来也不肯深入了解一个游戏。只有泛泛。人家看书无数最后做了编辑。觉得自己知道的还是太少了。
  •     为《生而有罪》一篇打到四星。犹太作家和九个纳粹子女的访谈,纪录片一样琐碎鲜活,看得人一身冷汗。《心战》《杂技四十年》两篇都有意思,其余的已经审美疲劳...
  •     #2015119#
  •     初见洪韵关于游戏的文字,有种推开窗户看到新世界的感觉。生而有罪让人震撼。
  •     看读库一般都是打四星,冲这期开篇的《生而有罪》,五星妥妥的。《杂技四十年》《勐龙河畔》《百时屯的七个人》和《心战》都不错。绿妖的《阡陌行》没看,打算找一天和另外两篇台湾农业考察笔记一起读。
  •     对台广播战;台湾农业;唐代文工团。纳粹子女那篇采用纯口述的形式,读起来感觉不顺,可能是两国叙述方式不同?
  •     这一期里印象最深的文章当然是《生而有罪》。讲真,作者在后记里的一句话真有些振聋发聩:“许多人抱怨说,他们希望和解,却得不到受害者及其后人的尊重和接受。他们不明白,和解只能是一种请求,受害者有权接受或拒绝。一旦人们没有感恩戴德地立即握住他们的手,他们就觉得受到了伤害。”
  •     篇篇都是好文章
  •     《生而有罪》的题材不错。可以参考写一篇关于中国落马高官的孩子们的访谈录,如果可以出版的话。
  •     生而有罪视角太赞.....!心战和杂技四十年喜欢~勐龙河畔作者貌似和我同龄,但他的经历却和我认识的所有人都不一样,看他描述的时候想想当时的自己在干嘛,感觉好神奇。话说同龄人都在读库发表文章了是不是说明我真的老了啊(̿▀̿̿Ĺ̯̿̿▀̿ ̿)̄ 绿妖的阡陌行终于完了.......我真的看不下去啊......超无感.....
  •     本册前三篇文章可读《生而有罪》关于二战纳粹子女的,《心战》关于解放后对台湾电台战的,《阡陌行》关于台湾农业第二篇,今年专门出了书。
  •     没什么感觉了……
  •     生而有罪,心战,阡陌行,勐龙河畔,一份书账,都很好很喜欢。
  •     十分给生而有罪
  •     阡陌心战
  •     心战
  •     Commuting读物,《阡陌行》这篇对我带来的震撼比较大,这种自下而上的组织合作模式带来的经济政治人文意义是非常大的,反过来讲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这方面的缺失真的是非常可惜,《杂技四十年》里知道现在工作的大厦就是建在原来上海马戏团的旧址上,冥冥之中仿佛牵起了一条线
  •     刚刚读完第一篇《生而有罪》,第一次从纳粹子女的角度来看那段历史的影响,很多人的想法在超出我之前的预料,但冷静想想我们周围人作为参与过文革那一代人的子女,是怎样在看那个时代,怎样被其影响,就发现原来这么多相似之处,只是我们从未认真面对过。历史从来不是文字、数据、图片,它是许多人曾经历过的生活,这些人是我们的亲人,甚至我们自己,历史的苦难也从来不遥远,它就是每个家庭每个人人生的一部分。
  •     生而有罪写得好
  •     15刊9。读库,亦书亦刊。心战,唐代文工团写得不错。生而有罪,据说很好,但俺怀疑。
  •     生而有罪,心战,一份书账。
  •     第一篇就极赞,后证明每篇都好读!最后一篇唐代文工团差一点
  •     生而有罪令人深思,而3D电影史的《这么早就立体了》和《唐代文工团》读来真好玩。
  •     非虚构
  •     欣赏《生而有罪》《心战》《阡陌行》这几篇,《勐龙河畔》出自90后笔下,文笔有上世纪作家的风采实属难得。
  •     关于纳粹子女的《生而有罪》令人深思,关于游戏的《破裂的沙漏》直接跳过
  •     这期的几篇文章整体水平还比较高,虽然有两三篇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文章本身也是不错的。
  •     《生而有罪》是今年以来最喜欢的一篇(与朝鲜战争那篇并列),可能对真实访谈系列数目比较偏心吧,更何况是这么有争议的话题,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如果身处那个时代,无论是作为纳粹还是他们的子女都是一件无奈而无力的事情,可是他们羡慕不来我们的旁观身份。电子游戏与3D电影的题材也都新鲜有趣,姜淑梅老奶奶算是老朋友了,依然亲切。
  •     心战,勐龙河畔,一份书账,别样人生。
  •     开篇「生而有罪」,世界观又增添了一笔。「阡陌行」是绿妖台湾现代农业考察笔记之三,不同期选编的「果蔬吟」「稻米歌」是另外两篇,这一系列文章采访很有参考价值,能初步认识台湾农业发展及现状。这篇转笔细致写到台湾农业的现状及弊端。这期很综合,文章来自不同年代不同领域,可扩张性更多。推荐。
  •     生而有罪,心战,阡陌行,杂技四十年,唐代文工团很喜欢。
  •     《生而有罪》和《唐代文工团》印象深刻,如何理解历史,如何理解和自己纠缠在一起的历史,是很难的一个问题。而近代文乐戏的割裂培养,实在是我国民族音乐没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     唐代文工团很是有趣,也长见识。另外,一份书账,以小见大,时代感翩翩而来。
  •     第一次接触张立宪 的《读库》,然后拿到手的是1404,第一篇 生而有罪,读起来让人很震撼,主要讲了一个犹太记者对纳粹子女的访谈记录,身为纳粹官员的父母对子女生活,学习,工作,感情的影响,尤其是子女心理问题的影响。
  •     《生而有罪》 本年度最佳 《勐龙河畔》 了解了同龄人上学的故事 《百时屯的七个人》故事发生的地方是我市下属的县级市,读起来还挺亲切 《破裂的沙漏》 洪老师的每篇文章水平都很高
  •     破裂的沙漏打开了游戏设计之门,阡陌行看到了绿妖的细致和执着,唐代文工团是艺术史的另一种解读,勐龙河畔看到了青年才俊的老成文字。
  •     最短的《心战》最有趣,讲厦门和金门之间持续了38年的对敌广播和两岸互相投诚的历史。想起曾在中正纪念堂的展厅里听人闲聊反攻大陆,其严肃程度与年龄成正比。时过境迁后看似荒诞的历史,当时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
  •     最喜欢杂技四十年,顺便写作手法也学习了。
  •     都是用零散的时间看读库,压了好几期,基本都在同时看,认真的看了看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的大致翻了下,14年的读库感兴趣的真不多。。。
  •     在14年的读库里挑来选去,决定先读这一本。是被《生而有罪》这标题吸引了,按照该篇后记作者是有明确是非观的:尽管他们面临所有这些障碍,我希望愿意成为新的民主派的德国青年人与他们的父母决裂,向他们提出这个重要的问题,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看到这样的质疑我反倒想探究一下作者的写作动机了。如果本身就代表了某种立场又不明确表明的话,对一部分认真的读者,包括我,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因为我预设的作者是中立、客观的,法西斯叫人无法接受,可若是手执大旗遮天蔽日喊人与父母决裂,纵然是所谓反法,恕难从命。反思昔日种种,不蛊惑,不盲从是为根本,做不到的话与你与你所反对的有什么两样?凡施于人的必有回报,持续的反思比单纯的信念可靠。很喜欢那一句:他是我生活中除祖母外最重要的人,因为祖母在那个地主死后嫁给他并非偶然。
  •     这期不错。绿妖的《阡陌行》是台湾现代农业考察三部曲中最棒的一篇,从农业看民主社会的心得。《心战》《生而有罪》视角奇特,《唐代文工团》通俗有趣。
  •     没有什么感兴趣的
  •     好欢乐的两岸心站
  •     原来当年国共抗战的时候,毛大大专门派了一帮播音员驻守在厦门,在距离台湾金门几公里的地方,每天用“九头蛇”扩音喇叭(普通话+闽南语)劝对岸的国民党投诚,这样的口水战竟持续到92年才结束。真是有意思
  •     不知怎么,很不喜欢勐龙和百十屯两篇,或许自己就长在跟作者一样的农村,反到觉得他们矫揉造作。
  •     最喜欢的文章是姜淑梅老太太的《百时屯的七个人》,讲述老人家那一代人的人物命运;以及洪韵的《破裂的沙漏》,讲述游戏世界中的非线性关卡设计与非线性叙事;最喜欢的系列是绿妖的《台湾现代农业考察笔记》
  •     1. 《心战》好看,讲只开腔不开枪的小士兵,在最前线最艰苦地方的经历。 2.《杂技》,讲这变化剧烈的四十年里,普通人生活的变化。
  •     我向来对纳粹罪行深恶痛疾,但读到《生而有罪》,心生疑问:身负罪孽的人(不针对纳粹)是否永远应该活在自责的痛苦中?应该先接受他人的审判才能完成对自己的赦免吗?或者没有人来救赎自己的时候,是否自己也不能为自己寻找出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