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理论读本》章节试读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
ISBN:9787301228524
作者:[美]大卫•达姆罗什,刘洪涛,尹星
页数:304页

《世界文学理论读本》的笔记-第110页 - 作为一个世界的文学

卡萨诺瓦提出文学子午线的概念,认为一部被认定为“现在”作品,可以成为其他作品的刻度,这部作品即能够改变当前审美标准的、成功的文本。至少在一段时间里,这些作品将成为特定时间表上的度量单位,成为后续创作的比较模式。在这里,卡萨诺瓦似乎犯了一个理论家和批评家经常犯的病,即过度相信理论和批评对创作的影响力。“认定”作为学术行为或奖励机制,在多大程度上会决定一部作品对后续作品的影响,是可疑的。比如,莫言的获奖会影响其作品的销售和推广,但是否一定会使他对其他作家的影响增大?例如,卡萨诺瓦在之后举例说福克纳的获奖使他在许多作家那里起到了“时间加速器”的作用,然而这仍然无法解释为何许多诺奖获得者并没有发挥这样的影响。
因此,这里好像还有两个问题要考虑:
1,作家群体的排他性自治和学术群体对作家的强权企图的冲突。
2,世界声誉与国内认同的错位对世界文学地图的影响。

《世界文学理论读本》的笔记-世界文学的出现:歌德与浪漫派 - 世界文学的出现:歌德与浪漫派

世界文学概念的浮现与现代民族国家的生成密切相关。对歌德来说,世界文学正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辩证关系上的辩证法:既超越个体,又保存个性;既超越民族国家,又可弥补德国的文化分裂;世界文学因大众市场而发展,但大众文化将吞噬个人“教会”——审美自治。这样一种辩证法导致后代学者对歌德的言论感到费解,并只得各取所需。

《世界文学理论读本》的笔记-第109页 - 作为一个世界的文学

卡萨诺瓦用“文学世界”这个概念置换了“世界文学”。在她看来,文学与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不应被切断,但同样不应被唯政治化,如后殖民研究所做的那样。在这个文学世界中,政治、经济、性别等因素以文学的方式存在。它是一个空间,而体系。因为体系指每一种因素、每一种观点之间直接的相互关系。……与体系进行斗争的力量和运动被视为“反体系”……是基本上可以定位在“边缘”的。(但在文学空间中)“外部”和“内部”的定义--也就是空间的界限--本身就是斗争的焦点。(同时也决定和改写着文学的定义)(p115)同时,文学世界的机制也与“文学的全球化”相反:“文学全球化”更好的定义是出版商通过推销以迅速的“去民族化”流通为目的的图书,是在大多数以市场为导向的强大中心区域获取利润的短期销售行为。这类图书……培养了一种持续的通过文学达到和平的信心;在全球范围内,在主题、形式、语言和故事类别等方面逐渐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过程。p109换句话说,文学的全球化运营,是一种平等的假象,商业的全球化掩盖了利益的分化。而文学世界内部是本质地不平等的。

《世界文学理论读本》的笔记-第80页 - 世界文学的语文学(奥尔巴赫)

读奥尔巴赫从来不会觉得索然无味和毫无收获。比如下面这段,读过三四遍了,还是有新体会。是这篇文章开头一段:世界文学的领域——我们的地球,不单单指普遍具有人类特征的东西;相反,它认为人性是人类成员之间丰富交流的结果。世界文学的设想是“幸福的堕落”(felix culpa):人类分化成多种文化。然而,到了今天,人类生活已经标准化了。原本派生于欧洲强势的同一化过程仍在继续,因而削弱了所有的个体传统。确切地说,民族意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强烈、高亢,然而它们又促成现代生活的相同标准和形式;公正的观察者都清楚地看到民族存在的根基正在衰退。……简言之,标准化无所不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集中表现为欧美或俄国布尔什维克模式。……如果人类能经得起如此迅猛的集中化过程——对这一过程人类精神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人就必须习惯生存在一个标准化的世界上,习惯于一种单一的文学文化,只有少数几种甚或唯一一种文学语言。那么世界文学的概念在实现的同时又被毁坏了。第一句,世界文学应该是“人类成员之间丰富交流的结果”。似乎二十世纪东方的知识分子,比如郑振铎、泰戈尔等,还有众多的大大小小的东方学者,都比奥尔巴赫等西方学者更相信“普遍具有人类特征的东西”。没错,这种“普遍性”最初是由美国生产的,但东方人迅速买入,再生产,成为一种话语。于是才有了下面那句:
第二句,“民族意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强烈、高亢,然而它们又促成现代生活的相同标准和形式;公正的观察者都清楚地看到民族存在的根基正在衰退”。东方的民族主义在西方的强势进入中突起,但这种民族意志的目标往往是西方化(现代化)。于是,这种民族意志(赶英超美)并没有导致真正的“丰富交流”,而是隔绝和一致,也就是“标准化无所不在”。在这种情况下,世界文学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这里有必要回顾波斯奈特的观点,即世界文学是中古世界性帝国的产物,最终催生了民族国家和民族文学。这个观点放在中世纪无疑更具有合理性,但当我们将“世界性帝国”换成“美苏二强”或“美国式超级大国/好莱坞”的话,它也非常契合二十世纪的“世界文学”。歌德看到大众文化将推进和压扁世界文学,这一时代终于到来了。如今,亚马逊的畅销书单可以在世界市场上无限复制,并且可以针对单个市场进行换汤不换药的定点投食。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句:
第三句,“世界文学的概念在实现的同时又被毁坏了”。它带有强制性和依赖性,无论是就“帝国”而言还是就“大众”而言。

《世界文学理论读本》的笔记-第89页

认为家乡甜蜜的人是幸福的,而四海为家者才是强大的,但把整个世界作为流放地的人才是真正完美的。

《世界文学理论读本》的笔记-第31页 - 世界文学(波斯奈特)

波斯纳特的“世界文学”意味着“普遍化”,尤其是由中古时期的世界性帝国带来的普遍化——民族国家倒成了这种帝国的产物。

《世界文学理论读本》的笔记-第230页 - “世界”文学经济中的中国文学

仿佛只有一种方法来谈论(或销售,甚或阅读)中国当代文学,于这种方法紧密相连的是一种不成文的普遍观念的不断回收利用,即认为外国小说能够简化为差异与普遍性的二分法。……到底是谁把高密放入世界文学的版图:莫言,他得听起来具有异域色彩的人物,还是评论者本人?高密之所以被纳入世界文学的版图,是否部分因为其与福克纳笔下神秘的约克纳帕塔法具有着潜在的相似?最后,高密的到来是否预示着中国其余地区也即将“入编”?这里提到的“二分法”,不仅在世界文学批评中常见,就是在中国本土学术界中也不断地生产、回收、再循环地利用着。用诸如“普遍——特殊”、“同——异”、“规律——特色”、“表面——本质”这样的二元组合可以解释任何现象,但也同样什么都解释不了,只能生产出一套又一套的陈词滥调。


 世界文学理论读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