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一百種表情

出版社:澳門日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
ISBN:9789993732198
作者:李展鵬

内容概要

李展鹏,一个不知道如何定义自己的人。表面看来很斯文,一笑起来却笑声震天吓坏小孩;学位一个个的读下去,私下却不减对屎尿屁笑话的热爱;深爱被认为艰涩至极的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却也会听TWINS的歌听到“眼红红”;一方面读文学教书写文章,像个传统文人,另方面是个新闻传播科系出身,也办杂志做电视节目,似是个现代传媒人;摆脱不了山羊座凡事认真的性格,却有着一些比双鱼座还要双鱼座的浪漫。不过,可以肯定的有几点:热爱教书写作,喜欢电影,喜欢传媒工作,当然,也视旅行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事。

作者简介

这是澳门文化评论人李展鹏先生在《澳门日报》上发表的专栏影评的结集。在这本影评中,作者不仅从艺术论电影,更以人生观电影,复以电影观人生,分析丝丝入扣,对所论述的电影有深入的见解。由其理智、感性兼备的文字中,可知作者眼界开阔,知识面宽广,品位独到。如果您愿到电影的光影世界里漫游,作者绝对是一位满怀诚意的智慧向导,更是一位上佳的温情旅伴。


 電影的一百種表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是一个属于影像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混沌世界里的人几乎很难拒绝影像带来刺激观感的效果。我们生活得越是迷茫,就越是渴望寻求在影像构成的虚拟世界中找到心灵安慰。电影带给人类最大的震撼是它一方面可以“还原真实的生活面貌”,另一方面又可以透过特技效果帮助拍出“高于写实生活”的科幻空间。电影是昂贵的,它既是一种结合文学、戏剧、音乐、绘画、舞蹈、雕塑的艺术,同时又是需要好的导演、好的演员、好的剧本、好的音乐、好的摄影、好的美术指导的集体创意。电影也是廉价的,如果你是消费者的话,只要买张几十元的戏票便可入场欣赏一出最新的电影,然后到散场后跟同伴说上一句“好感动/好恐布/不知道在表达甚么”,就可以匆匆离开。然而,两个多小时的声色影视魅力真的用一两句话就能把它概括出来吗?我们之所以对电影的观后感乏言,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完全“看懂”一出电影。“好感动/好恐布/不知道在表达甚么”的言词背后没能看出我们对整部电影的情节脉络进行了任何梳理,更枉论要我们去分析电影的作者论、分镜成规、符号学等理论知识。“没看懂又怎么样?我们又不是专业的影评人!”这是很多观众在自己身处的流行文化时代中拒绝找出属于自己文化身份认同的借口,令人讽刺的是,我们没有选择去拒绝进入戏院,这就是说明为甚么我们会“主动地接受被动”,从而使自己丧失了鉴别艺术的文化视力。李展鹏在《电影的一百种表情》的书中也提及自己不算是个真正的“影评人”,但他似乎没有拒绝纪录自己在漆黑中那琳琅满目的“光影漫游”,还利用各种各样的电影文本,或引起话题,或抒怀观感,或深入分析。全书分为“华语光影篇”,“外语光影篇”,“光影话题篇”和“光影私房篇”。前两篇主要谈及了中港台乃至日本法国美国荷理活等电影的流派和特色,还因应了“作者论”(电影理论:强调一个导演在影片中会展现其个人的影像风格。)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小津、活地阿伦、高达和希治阁等“大师”级导演。后两篇简述了作者对电影,电影配乐,香港明星,流行文化研究的独特见解和心路历程。电影的确有着一百种(或以上)的“表情”,每个“表情”都可能逗我们笑,引我们哭,最重要的是牵动到我们情绪的背后同时还能引发我们去思考。“有些电影,真的会透露出一些连他自己都不察觉的文化讯息,因为文本的创造者常是不自觉的;而破解这些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就正是研究者的任务。”(见书第139页),李展鹏看来就是那个喜欢“破解”的人,以洋洋洒洒地以动辄千多字大谈书里的其中一部电影,并通过对一种电影趋势的观察,可以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去分析电影其中的时代意义,让我们能“看懂/看清楚”电影。例如谈到《男人四十》,“近年在历史上盛行的口述历观念,也在精英历史观以外,强调平民的生活经验也是重要历史,是‘底层人民的历史观’。如此看来,林耀国一家的故事,对于廿一世纪初的香港,有甚么历史意义?”(见书第25页)。谈到《一一》,“这部片延续杨德昌一直以来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冷峻观察及严厉批评之余,鲜有地带出一点对人类文明前景的乐观,并为廿一世纪的后现代社会指出新路向” (见书第7页)。谈到本澳的独立电影《鎗前鎗后》,“女主角与前小学老师重遇,大家不约而同拿着摄影机拍摄对方,这暗示媒体已经先于人类感官的亲身接触,而成为我们认知事物的中介。透过媒体的再现,我们身处的其实是一个充满虚拟与假像的世界──这是后现代思潮的独到观点” (见书第23页)。电影的“表情”就是这么“花样奇趣”和“引人暇思”,如果我们被其中一个挥之不去的“表情”所触动,那就说明我们已经站在进入电影殿堂世界里的起点了。细细读一下李展鹏的《电影的一百种表情》,我们一定会找到更多“看懂”下一出电影的头绪。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这是一个属于影像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混沌世界里的人几乎很难拒绝影像带来刺激观感的效果。我们生活得越是迷茫,就越是渴望寻求在影像构成的虚拟世界中找到心灵安慰。电影带给人类最大的震撼是它一方面可以“还原真实的生活面貌”,另一方面又可以透过特技效果帮助拍出“高于写实生活”的科幻空间。电影是昂贵的,它既是一种结合文学、戏剧、音乐、绘画、舞蹈、雕塑的艺术,同时又是需要好的导演、好的演员、好的剧本、好的音乐、好的摄影、好的美术指导的集体创意。电影也是廉价的,如果你是消费者的话,只要买张几十元的戏票便可入场欣赏一出最新的电影,然后到散场后跟同伴说上一句“好感动/好恐布/不知道在表达甚么”,就可以匆匆离开。然而,两个多小时的声色影视魅力真的用一两句话就能把它概括出来吗?
      我们之所以对电影的观后感乏言,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完全“看懂”一出电影。“好感动/好恐布/不知道在表达甚么”的言词背后没能看出我们对整部电影的情节脉络进行了任何梳理,更枉论要我们去分析电影的作者论、分镜成规、符号学等理论知识。“没看懂又怎么样?我们又不是专业的影评人!”这是很多观众在自己身处的流行文化时代中拒绝找出属于自己文化身份认同的借口,令人讽刺的是,我们没有选择去拒绝进入戏院,这就是说明为甚么我们会“主动地接受被动”,从而使自己丧失了鉴别艺术的文化视力。李展鹏在《电影的一百种表情》的书中也提及自己不算是个真正的“影评人”,但他似乎没有拒绝纪录自己在漆黑中那琳琅满目的“光影漫游”,还利用各种各样的电影文本,或引起话题,或抒怀观感,或深入分析。
      全书分为“华语光影篇”,“外语光影篇”,“光影话题篇”和“光影私房篇”。前两篇主要谈及了中港台乃至日本法国美国荷理活等电影的流派和特色,还因应了“作者论”(电影理论:强调一个导演在影片中会展现其个人的影像风格。)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小津、活地阿伦、高达和希治阁等“大师”级导演。后两篇简述了作者对电影,电影配乐,香港明星,流行文化研究的独特见解和心路历程。电影的确有着一百种(或以上)的“表情”,每个“表情”都可能逗我们笑,引我们哭,最重要的是牵动到我们情绪的背后同时还能引发我们去思考。“有些电影,真的会透露出一些连他自己都不察觉的文化讯息,因为文本的创造者常是不自觉的;而破解这些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就正是研究者的任务。”(见书第139页),李展鹏看来就是那个喜欢“破解”的人,以洋洋洒洒地以动辄千多字大谈书里的其中一部电影,并通过对一种电影趋势的观察,可以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去分析电影其中的时代意义,让我们能“看懂/看清楚”电影。例如谈到《男人四十》,“近年在历史上盛行的口述历观念,也在精英历史观以外,强调平民的生活经验也是重要历史,是‘底层人民的历史观’。如此看来,林耀国一家的故事,对于廿一世纪初的香港,有甚么历史意义?”(见书第25页)。谈到《一一》,“这部片延续杨德昌一直以来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冷峻观察及严厉批评之余,鲜有地带出一点对人类文明前景的乐观,并为廿一世纪的后现代社会指出新路向” (见书第7页)。谈到本澳的独立电影《鎗前鎗后》,“女主角与前小学老师重遇,大家不约而同拿着摄影机拍摄对方,这暗示媒体已经先于人类感官的亲身接触,而成为我们认知事物的中介。透过媒体的再现,我们身处的其实是一个充满虚拟与假像的世界──这是后现代思潮的独到观点” (见书第23页)。电影的“表情”就是这么“花样奇趣”和“引人暇思”,如果我们被其中一个挥之不去的“表情”所触动,那就说明我们已经站在进入电影殿堂世界里的起点了。
      细细读一下李展鹏的《电影的一百种表情》,我们一定会找到更多“看懂”下一出电影的头绪。
      
  •     我喜欢的文笔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