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自传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39268132
作者:[美]马克·吐温
页数:103页

章节摘录

记得1850年发生了一件激动人心的事,镇子里来了一个名叫西蒙斯(Simmons)的催眠师。他到处宣传自己的表演,并且保证绝对精彩。门票是二十五分钱,黑人和孩子半价。村民们只听说过催眠师,但是谁也没有亲眼见过。第一晚没有多少人到场,但是第二天,去过的人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议论起表演如何惊人。接下来的几周,催眠师就开始财源广进了。当时我十四五岁大,正是一个男孩子想要尽办法引人注意的年龄。当被催眠对象在台上做出痴痴傻傻的举动时,台下便会哄堂大笑。见到此种情形,我便也急切地想要去当一回了。每晚我都坐在被催眠候选人的队伍中,一直盯着手里的魔碟,想要快点儿睡着,但是怎样都不行。后来在盯了魔碟一会儿后,我就装着困倦的样子,开始打盹。催眠师径直走了过来,在我的头顶做着手势。他用手指夹着碟子,对我说要尽力使自己的目光不离开它。我慢慢站起来,学着先前看到过的情景,跟着那个碟子到处跑。然后,他又对我施了些其他“魔法”。按照他的暗示,我跑过蛇群,穿过燃烧着的柴堆,和想象中的女孩做爱,在台子上钓鱼。一开始我小心翼翼,生怕催眠师会看出自己是装的,而把我赶下台去;但是很快我就意识到,自己是安全的,于是还添加了一些细节。    “你们都看见了,这个男孩是多么棒的催眠对象啊,”催眠师说道,“我敢肯定,即使我不用言语发出指令,他依然能根据我心里所想,做出相应的动作,一点儿也不会差。”    我是个英雄,这辈子从没那么开心过。关于什么心理指示,我完全不担心。我想即使自己没有做出催眠师心里所想的动作,也可以通过些小动作来弥补。我是对的,催眠师不傻,总说我做对了。    过了四晚,我就成了唯一的被催眠对象,西蒙斯再也没有邀请过其他人。我一个人演了两周。当催眠师的表演结束后,镇子里的人们都对催眠术深信不疑,而我则是唯一不信的人,而且在将近五十年的时间里,我一直不信。事实上没过多久,我就对那种成就感厌倦了。我想,还不到三十天,建立在谎言上的荣耀除了给人带来麻烦,什么也不是。使人们相信一个谎言多容易呀,而揭穿它却是那么困难!在三十五年后,我看望十年没见的母亲时想自己应该对她坦白那个已过去很久的谎话了。在反复思考后,我下定了决心。    可她完全不信我说的!费尽心思吐露真相,她竟全然不信,对此我颇感委屈。我反复说着很久之前的那些夜晚我所做的每一件事,但她平静地摇摇头说自己比我清楚。年少时撒下的谎言,直到母亲去世时,还被她当成绝对的事实,而且深信不疑。卡莱尔(Carlyle)说过:“谎言易早夭。”看起来,他只是不懂该如何说谎罢了。    比利·赖斯(Billy Rice)现在何方?他和其他滑稽说唱团的黑人演员,曾在四十多年前给我的生活带来过无限的欢乐。他们中的所有人,我想,已经永远离开,不再回来了,随他们一起离去的是真正的黑人滑稽说唱表演——独一无二的表演。现在我们能看到大型歌剧,我也欣赏过瓦格纳(Wagner)所作歌剧的第一幕,其艺术感染力让人惊叹,仅仅一幕就让观者大为满足;但两幕之后,我就深感疲惫,早早离开了。    我永远记得自己第一次看滑稽说唱时的情形。那是1840年年初,滑稽说唱还是个新生事物。在汉尼拔,镇子里的人们还没有听说过,它的出现让大家觉得既兴奋又惊奇。    说唱团每晚都有表演。虽然教堂里的人们不会去看,但其他人却兴致不减——他们非常喜爱这些演员。    说唱团一直保持着最初的演出脚本,多年未变。舞台上没有大幕,演员们会手持乐器上台坐下。他们中间的一个穿着优雅的男人,会像这样说几句开场白:    “先生们,很高兴我们能在这里再次相见,这说明各位一切顺利、身体安好。”    话音未落就看见这个男演员身边的两个人开始争吵,而且越吵越凶,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恨不得打个头破血流。中间那个优雅的男人不断祈求他们要冷静、要保持风度,当然,他的努力是徒劳的。有时这种争吵能持续五分钟,两个吵架选手面对面站着,歇斯底里地互相威胁,他们鼻子中间的距离不到六英寸。最后两人各自后撤,不过嘴里还会不断地叫嚣着“下次一定不会放过你”之类的话。等坐定之后,他们还会再嚷嚷几句。    而后中间的男人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刚才吵架的两位进行说教——这也是剧本的固定“曲目”。通常他说教的东西都是美国的老生常谈。    滑稽说唱表演产生于40年代早期,表演的活跃期大概有三十五年。在我的印象里,滑稽说唱明朗愉悦,最让人捧腹。对于它的消逝,我觉得非常遗憾。    就像我说过的,滑稽说唱在汉尼拔第一次表演时,教堂里没人去观看。十几年后,滑稽说唱就像国庆节一样为人们所熟知,可我的母亲一次也没看过。当时她六十多岁,和贝齐·史密斯(Betsey Smith)阿姨一起到了圣路易斯。贝齐阿姨和母亲年龄相仿,亲切又开朗,是汉尼拔的老公民了。由于她平易近人、乐观豁达的天性,所以她并不是哪个人的阿姨,而是汉尼拔全镇人的阿姨。    和我母亲一样,贝齐阿姨也没有看过滑稽说唱表演。她俩性格很像,不过年龄对于她们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她们喜欢惊喜,喜欢享受所有适合信教人士从事的活动。在圣路易斯,她们渴望看到新事物,常常让我帮忙。我说不知道她们喜欢什么,但最近在商业图书馆大楼有一个非洲原生态的音乐表演。她们觉得这个提议很有意思,非常想去。虽然当时我知道那个表演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告诉她俩,因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对于即使你说了实话也不相信你的人,没必要再去费神说什么。    那场表演叫克里斯蒂(Christy)滑稽说唱,是所有滑稽说唱中最有名也是最好的。我们去得很早,坐到了前排。不一会儿,一千六百名观众就陆陆续续地将宽敞的大厅坐得满满当当了。当黑人演员身着奇特的演出服走上台时,两个老夫人都惊得说不出话来。我告诉她们,在非洲他们就是这样穿的。我边向四周望去边说,圣路易斯最有头有脸的人物也来观看演出了,如果不合适的话,他们就不会来了。    她们释然了,而且还有点儿窃喜,最终心情舒畅了起来。她们需要的不过是可以说服自己道德观的借口,她们的道德观已经平复了,而且是彻底被平复了。又是从中间的优雅男人开始,不一会儿,他便讲起了第一个笑话。除了我母亲和贝齐阿姨之外,在场的人已经听了几百遍。一千六百名观众面无表情,但是两个老夫人却笑得前仰后合。爽朗的笑声引得观众们纷纷站起僵直的身子到处搜寻,想看看是谁没有听过这个老掉牙的笑话。她俩越笑越大声,渐渐地一千六百人都加入到了欢笑的队伍中。全场笑声雷动,剧场似乎也跟着晃动了起来。    贝齐阿姨和我母亲在那晚使克里斯蒂滑稽说唱表演大获成功,那些个笑话对于其余观众来说有多老套,对于她俩来说就有多新鲜。两个人听得乐不可支,快乐伴着笑声传遍全场。演出结束后,每个退场的观众都笑得精疲力竭。每个人都十分感谢两个单纯的老夫人给自己的疲惫灵魂带来的久违的快乐。    P22-26

前言

来自坟墓的话    写这部自传时,我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在坟墓里说话的。因为当这本书出版时,我应该已经死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确实是在坟墓里和你们说话。    有一个好理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要用坟墓里的腔调而不用人间的口吻:因为这样一来,我就可以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了。当一个人在写一本关于他生活隐私的书时,由于人们在他在世时就会读到,所以他会畏惧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盘托出;他的一切真诚努力都会白费,他会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人类根本无法企及的事。能够最畅快、自由和深入地表达人类思想和心灵的东西是情书;当作者知道没有人会看到自己所写的内容时,下笔便会毫无顾忌。有时也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当他看到自己的情书居然被变成了铅字,就会觉得非常不舒服。如果早知道自己写的东西会面向大众,他一定不会那么坦白。虽说信中没有任何不真实、不坦诚或让人不齿的东西;但不管怎样,如果他知道这封情书会被发表,一定会写得非常含蓄。    写这本书时,我就像写情书那样坦白、自由和无所顾忌。因为我知道在我活着的时候没有人会看到,而我死后对这一切也就无知无觉、毫不在意了。

内容概要

作者:(美)马克·吐温 译者:周晓玲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荷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只不过是他的笔名,可他却以这个笔名成了享誉国际的文化巨人,知道他真名的人其实并不多。1835年,他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弗罗里达村。塞缪尔4岁的时候,他们一家迁到了位于密苏里州境内的密西西比河畔的汉尼巴镇。河边茂密的森林,美丽的自然风光,在他幼年时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马克·吐温十一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于是为了谋生,他就到当地的印刷所做了一名学徒工。因为他所做的工作,使他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地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所以他渐渐萌生了走出去的念头。后来,他孤身一人去巴西探险,而且还曾掌舵乘蒸汽船穿过密西西比河。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从专门测量水深的船员那里突发灵感,取自己的笔名为“马克·吐温”,是“水深十二英尺”的意思,因为人们说只有水深超过十二英尺,轮船才能顺利通过河面。    后来,美国南北战争爆发,马克·吐温不幸失业。正好当时掀起了一阵淘金潮,他也自然地被卷了进去。为此,他还专门购买了一片土地,然后便在这片土地上,埋头致力于挖金矿的事业。结果他什么也没找到,而且还欠了一屁股的债。为了还债,他不得不到一家报社工作。这家报社出版的报纸,就是发表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并获得广泛好评的《加利福尼亚报》。    1870年,马克·吐温结婚了,三年之后,他们便迁到了哈特福德市,并在那儿定居。他的大部分作品部是在1875年-1885年创作的,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乞丐》,还有被许多人认为是他的作品中最伟大的著作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1889年,他又出版了《亚瑟王朝中的康涅狄格扬基佬》,《傻瓜威尔逊的悲剧》也在1894年出版。    马克·吐温的晚年是在不幸中度过的。他的女儿死去不久,妻子也撒手离开了人世。遭受沉重打击的马克·吐温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从此也抛弃了使他一举成名的特有的幽默、诙谐的写作风格,而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与绝望之中。1910年,75岁高龄的马克·吐温在康涅狄格家中,因病与世长辞。

书籍目录

正文

编辑推荐

《马克·吐温自传:即使上帝也爱他》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晚年通过口述著成的自传。书中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风光无限的写作生涯以及痛苦凄凉的晚年生活等人生经历的回忆,全景展现了马克·吐温伟大的一生。字里行间仍透露出暮年马克·吐温式的幽默与智慧。    书中穿插记述了马克·吐温和当时世界各个领域重要人士的交往经历,记录了许多趣闻逸事,更揭示出一些当时所不为人知文化圈与美国出版界内幕。马克·吐温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个人的爱憎,同时以深刻洞察力展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风情和人文气息。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一生似乎注定要带上传奇色彩。他降生那年,哈雷彗星曾划过长空。后来,马克·吐温为自己预言,当1910年哈雷彗星再次出现时,他也会随它而去。那年4月19日彗星果然出现,他也在两天后离世。死前,他留下了长达五千页的自传手稿,因其间有对政治的尖锐批评,因而遗言“身后一百年内不得出版”。《马克·吐温自传:即使上帝也爱他》是该自传的精选片段。他似乎是在以一种很随意的方式书写自己的人生,想到了就说出来然后记录下来。可是,细细斟酌之下,字里行间都包含着他的睿智。自传管理人赫斯特称:“这部书稿我已读过无数次,每次都忍不住发笑。这个男人的言谈笑骂皆成文学,而自传则是高潮,是那种创作力的巅峰。”
《马克·吐温自传:即使上帝也爱他》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马克·吐温自传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即使上帝也爱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