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愧的伴奏家

出版社:世界文物
出版日期:19950000
ISBN:9789578996595
作者:Gerald Moore

内容概要

本世紀最偉大的鋼琴伴奏家Gerald Moore(1899-1987),曾經擔任舒瓦茲柯芙、安赫麗絲、費雪-狄斯考等著名歌唱家的伴奏,並致力把「鋼琴伴奏」提升為一門至高的藝術。「法國唱片大獎」通常只頒給傑出的獨奏家,然而Moore卻以「伴奏家」身份四次獲頒該獎,由此可見其藝術成就之不凡。

作者简介

《無愧的伴奏家》是Moore以自己的寶貴經驗,為有志學習伴奏藝術的後繼者所歸納出的一些原則。從伴奏前的準備、練習,正式的排練,後台的禮儀,一直到演出時的心理調適和各種突發狀況的應變;作者都仔細地詳述並舉實例加以說明。《無愧的伴奏家》不僅是鋼琴伴奏者必備的實用手冊,更是演奏家、歌唱家深入瞭解伴奏者甘苦的珍貴資料,值得一讀。


 無愧的伴奏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刊载于2015年2月《音乐爱好者》就钢琴伴奏这个艺术门类而言,英国人吉拉德.摩尔(Gerald Moore)无疑是众口一辞的、擒获皇冠顶上珍珠的那个人。可是单单看钢伴这个行业,一直以来它都处于一个尴尬、甚至寒酸的地位。摩尔干脆就拿它与高尔夫球的小弟作比喻,其受冷落的程度可见一斑。但是,钢琴伴奏的境界真的远逊于钢琴独奏,乃至歌唱家和其他器乐独奏家吗?在这本由世界文物出版社出版、郑世文翻译的薄薄台版小书里,摩尔开诚布公地告诉我们:真的未必。好的伴奏家,有时需要比独奏家更多的才气与素质——他们对艺术歌曲等声乐的理解需要更深入,比如,伴奏者要忘记自己手指的存在,这样才能盯着歌唱家的旋律线,顾及到歌唱家面对长句子时的换气需求,然后才能安排妥当自己的分句(这一点,最好是他自己唱过才能心知肚明);同时,伴奏家一般有着更谦逊随和的心态和随机应变的协作能力,同时对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具有更敏锐的听觉素质。比如在为弦乐伴奏时,技巧、音色与平衡等问题变得很微妙,摩尔希望学生反复不断地聆听弦乐器的发音,同时以“手指不完全抬离琴键”与圆滑的踏板功力尽可能地避免冷酷而平淡的敲击感。凡是想完成一次出色的伴奏任务,第一步是充足的准备工作,这也被摩尔视作了伴奏工作的基石所在,所以最先提及。而伴奏的准备工作是形形色色的,伴奏家除了需要建立起充足的乐谱收藏,还必须掌握各种外语,这样才能充分了解艺术歌曲的涵义。摩尔甚至举了一个与中国歌唱家合作的例子,即在伴奏前特地咨询了一下中文歌词的含义,因为对他而言,了解歌词里的情绪变化是伴奏艺术的重中之重。另外,为了使自己的伴奏臻于完美,充分了解作曲家的意图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功课,比如舒伯特的《野玫瑰》里,在48个小节的乐谱上竟然用了153个休止符,倘若弹奏者忽略了这一点,弹出的《野玫瑰》会大大背离舒伯特的原意了。其次,一个合格的伴奏家必须考量自己演奏的音色音量是否妥当,而立场无疑与对钢琴独奏者的要求不尽相同。 对于钢琴的音色,摩尔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聆听自己的弹奏”,第二条还是“聆听自己的弹奏”。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建议钢琴家使用前臂的力量,用手指的“肉球”处接触琴键,以便得到温暖如歌的音色。比如舒伯特的《音乐颂》的右手三部和声,歌唱家每唱完一节,伴奏这就要接着他在间奏部分里继续“唱”下去,而且尽可能与歌声一样甜美。而关于音量,摩尔说,每位演奏者都有可能掉进对自己音量误判的陷阱之中。比如乐谱中的弱,经由渐强,达到了强;然后又来一次渐强,从而达到了很强。但没有经验的钢琴伴奏者往往会在第一次渐强里强得太快,从而发现第二次渐强以及无法再加强了。反之亦然,如果有两次渐弱,生手就往往会在第二次再也没法弱下去了。所以摩尔建议钢琴伴奏者都要在心里设定一个音量标准,当然这种标准也应该根据艺术歌曲的风格、主旨变得弹性化。 摩尔还提示人们不要忽略掉内声部的音的重要性——因为往往一个和弦中最重要的音会出现在那里,所以需要着力点出。最后就要谈到正式的演出了。 实际演出中,摩尔认为伴奏者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平衡”二字。此话怎讲?半场休息时,很可能会有一部分观众来抱怨:“你太抢风头了。”当面对红着脸、又累又气的歌唱家,你刚想减弱一点音量,又会有好朋友表示:“这场演出怎么没你什么声音?”对于这一类困扰,摩尔表示,一个普通音量的女高音,远远要比超大音量的男低音更能对抗钢琴的大音量,所以针对不同的歌唱家与歌曲,每次伴奏的音量都应该不同;其次,由于室内建筑结构的关系,练习室里的音量是一回事,上了台又是另外一回事,必须随时作出调整,甚至,半满的音乐厅和全满的音乐厅音效都有差别。至于那些出于对歌唱家仁慈,所以弹得小心翼翼、有所顾忌的想法同样不对,因为一旦你抑制了自己的生命力与活力,那些(特别是很优秀的)歌唱家,必然觉得少了一份陪伴与激励。摩尔给出的药方是:尽可能多地与多位歌唱家合作,各式诠释方法自然会应其情境,灵活地浮现在你眼前。关于实际演出当晚的临场心态指导,摩尔反而只使用了较少的篇幅,可见他更注重日常的练习。不过,关于如何舒缓演出紧张情绪,摩尔还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千万不要拿问题烦扰已经很疲惫的歌唱家,也千万不能喊累,只要进入了音乐厅就必须要顶起十二分精神支撑到底。而一旦最糟糕的事情发生:歌唱家记忆闪失,发生跳段......就要考验你对歌曲的熟悉程度了,这一类迅疾反应、跟着他或她跳过去的情形被摩尔幽默地形容为“接住平安落地”。在摩尔眼里,评论家们在演出后们往往会陷入两种误区。第一是有人赞誉“伴奏者与钢琴家呼吸一致”,那完全是荒谬的。因为钢琴家的呼吸不需要那么多,而且还要尽量用演奏去掩饰歌唱家的呼吸,以弥补他在音乐进行中造成的缝隙。第二是夸赞“伴奏者跟得很好”。事实上,“跟”是计程车司机的事情,伴奏者切切不可为。因为从本质上说,作曲家希望乐句的速度具有弹性,这儿快一点,那儿慢一点,并非僵化着一成不变。所以台上两人真正完美的步调一致,就是随时合理地调整, “并肩而行”。如今,老摩尔去世已经20多年了,尽管职业生涯中几十张重要的歌曲录音、数十位顶尖声乐艺术家的赞誉无时无刻不在暗示着他那几如“伴奏泰斗”的地位,可是他本人却时常自我警醒:不要被“看似简单”的小歌曲所欺骗,其实它们并不容易——“高速疾驰的《魔王》你能应付,却不意味着《连祷》这样的小歌曲就一定弹得好”,所以对于任何一支曲子,摩尔认为都应该心怀尊敬。合上这本小书,摩尔那句谦逊的自白仍停留在我的心间:“每一位认真的学生都渴望成为艺术家,而每一位认真的艺术家却还是学生。”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这本书100页不到,一晚上就能看完,感谢借书给我的老师。英国人真是很幽默,摩尔各种自黑和有节制的吐槽,虽然很薄内容却很全面,很多内容都有亲身体会,深有所感。想要更详细的作品分析与处理,应该去买《歌唱家与伴奏家》这本书。
  •     台版书装帧纸张都优质,将无愧看成无魂也是醉了。几年前看的,薄薄的一本,现在静静地立在书柜。还记得当初的感触,不被灯光照耀,依然感动自己。
  •     千方百计的想买这本书,结过收到了两本:-)厦门放一本贵阳留一本正好。这样的心意记在心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