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大学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3
ISBN:9787805939537
作者:陈远编
页数:342页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三辑,第一辑“大学与校长”选取当时名胜一时的大学中最著名的校长,或叙述他们创建学校之时的艰辛,或叙述他们在大学生存环境发生转变之际的境遇以及选择。不仅记“其迹”,而且记“所以迹”。蔡元培、竺可桢、梅贻琦、张伯苓、司徒雷登、唐文治……这一串名单,可以作为过去大学校长的一个缩影,从中当可窥探出过去大学的发展史。第二辑“大学往事”,选取了圣约翰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云南大学等过去少为人提起的大学,这些大学至今多已不复存在,看看发生在过去这些校园里的故事,当知大学之以为大学的所在。第三辑“大学理念”是近年来时贤对于过去大学留下来的资源的一种梳理,可以看作是对当下教育的谏言。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大学和校长
陈远:
司徒雷登:燕京大学的灵魂
《陆志韦传》编写小组:
陆志韦与燕京大学
王慧章:
张寿镛与光华大学
梁吉生:
南开教父严修
司徒允:
张伯苓的最后五年
凌鸿勋:
记校长唐蔚芝先生
陈蜀尧:
亿吴有训校长二三事
王运来:
罗家伦重建中大
何善川:
罗家伦与中大
马亮宽:
傅斯年在台大的最后岁月
周怀宗:
蔡元培:魂兮魄兮何日归来
冉云飞:
教育思想家胡适
雷颐:
校长当如竺可桢
陈远:
梅贻琦的选择
傅国涌:
三个大学校长
第二辑 大学往事
林语堂:
圣约翰大学
陈裕光:
回忆金陵大学
谭金土:
回顾东吴大学法学院
谢泳:
从无锡国专到清华国学研究院
张国功:
思想的关联:在一家民间报馆与一所教会大学之间
陈四益:
如是我闻:为复旦百年华诞作
……
第三辑 大学理念

作者简介

蔡元培说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学之学府也”,斯乃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五四”新文化发展源地的北大。
  竺可桢说大学就是“求是”之地,“办大学者不能不有哲学中心思想”,正德厚生利用,还要有“真理的蕲求”与“但知是非不计利害”的作人原则,“君子盖有兴世非之而不顾,千百世非之而不顾者,亦求其是而已矣,岂以一时毁誉而动其心哉,此为我校求是精神之精义”,斯乃有“东南民放堡垒”之誉的渐大。
  张析苓说:“教育之事,非独使学生读书习字而已,尤要在造就人才,三育并进而不偏废”,这才有涌也周恩来的南开。
  梅贻琦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才有水木清华大师如林的场面,这才有“通才教育”的有力支撑。
  这些话,睽违已久了,大概是背时的迂腐话了,可怎的新世纪的今天听起来却沁人心脾,让人缅想不已?今天的大学,楞曾再有如是的磅礴大气?

  本书分三辑,第一辑“大学与校长”选取当时名胜一时的大学中最著名的校长,或叙述他们创建学校之时的艰辛,或叙述他们在大学生存环境发生转变之际的境遇以及选择。不仅记“其迹”,而且记“所以迹”。蔡元培、竺可桢、梅贻琦、张伯苓、司徒雷登、唐文治……这一串名单,可以作为过去大学校长的一个缩影,从中当可窥探出过去大学的发展史。第二辑“大学往事”,选取了圣约翰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云南大学等过去少为人提起的大学,这些大学至今多已不复存在,看看发生在过去这些校园里的故事,当知大学之以为大学的所在。第三辑“大学理念”是近年来时贤对于过去大学留下来的资源的一种梳理,可以看作是对当下教育的谏言。


 逝去的大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有幸拜读了这本书,这是一本让我幡然醒悟的书,也就在那时,我才意识到大学教育的好坏良莠是如此深深的影响着一代代年轻人的思维观念以及他们今后的发展道路,也被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所感染,大师们各自独特鲜明的教学风范、精神理念甚至是逸闻趣事所影响,更打开了我后来对民国历史的深入了解,一扇令人欣喜不已的智慧之门展现在眼前。何谓大学?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常问常新的问题。教育家梅贻琦1931年12月3日到清华大学任校长当天,在全校大会上发表的就职演说中几个施政方略中的一项就是:“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
  •     偶然在室友处翻的《逝去的大学》一书,浏览了一下目录,蔡元培、竺可桢、胡适等的名字便吸引了我,欣然拿了准备细品。及至看了第一篇”司徒雷登和燕京大学“及编者简介后,兴趣便去了大半了。编者居然是一个跟我同时代的黄毛小子,想想辉煌的大学时代都没经历过的人肯定编不出象这样一本充满思想的著作。看了后面几篇,更加印证了我的想法。文中更多的充满了对某人和大学的简单介绍,感觉就像初高中时的历史课本,索然无味。如”陆志韦余燕京大学“中,多得就是这种陆志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语言学家、诗人和教育家。他长期从事心理学的研究……”诸如此类的话,抑或是“我国人民反帝如火如荼,大革命风暴席卷全国”等常见于历史课本中的文字。不过也难怪,看了一下作者,除了林语堂,其他一概不知,而且大部分都是50、60年代出生的,在我国的传统马克思教育下成长,也难怪都是这样的文章了。而林语堂先生关于“圣约翰大学”的回忆也写的正正经经,与其一贯的嘻笑风格不相吻合。总之,一句话,书名是绣花枕头,内容却是烂稻草。只是可惜了这一好名字。拣了几篇,最终毫不犹豫的放弃。
  •     很多大学早就停止存在了,很多大学早就改弦更张了,每一位在所谓的大学校园里生活过或正在生活的人,难道不该了解一下中国大学的前世吗?为什么民国的大师们星光璀璨?为什么人们那时的民办大学也赞誉有加?光华大学、圣约翰大学、梅贻琦、傅斯年,这些模糊的名字身上都发生了什么故事?记不清在哪里听人说过:这年头知道张柏芝的人太多,知道张伯苓的人实在太少。这是一本汇编而成的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激昂的话语,他把我们带到乱世的象牙塔,暂别今天的喧嚣和浮躁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大学离我们好远
  •     大二,还是西南联大。印象最深是浙大校长竺可桢那句:大学犹如灯塔。不难明白浙大在东南乃至全国的影响。
  •     史实讲的太多 大学确实应该法制
  •     给四星,因为传递的精神与思想。有些篇幅语言还是有所欠缺的
  •     很有参考意义。
  •     大学之精神远去矣,倘若今日有一所大学如当年,倘若今日之大学校长有一人如当年,则为当下中国知识界之大幸……
  •     就算是编你就不能挑些好文章么……哎……亏你有了这颗心……可惜有心无力啊…| 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 | 牙疼……疼死我了……
  •     民国时期的大学,完全和现在的大学不一样,这本书,通过那些大学的回忆,还原了民国时期大学的历史与教育水平。 不难看出,今天的大学校园,设备是进步了,但是老师退步了,教育理念没有了,整个来说,今天的大学不能和民国时期的大学相比了。
  •     =
  •     書名頗有些嘩眾取寵,只一些良莠不一的文章彙編罷了。
  •     自由主义的大学传统在新中国消亡以后 也就注定曾经辉煌的那些大学只能成为记忆之中渐渐消逝的印记了 往昔辉煌,无限唏嘘
  •     大学今犹在,大师不复存。
  •     大杂烩
  •     过去的大学和现在的大学完全两个样。这本书告诉我。
  •     普及
  •     我也希望不分文理科,通才教育。自由独立的大学,近代更有可能出现在私立大学中,社会上也一直不乏有识之士。我愿翘首以盼。
  •     燕京人 的精神
  •     这是陈远的大作。别人在说~~
  •     马马虎虎。
  •     太值得一看的好书!
  •     深有感触
  •     读来便是对记忆的缅怀,对逝去的伤感,及当下的郁郁之情,祖国,请还我一个梦中的大学
  •     内容4星,文笔2星半,总体上来讲收获较大,推荐阅读。
  •     比我期望的深度还差了点
  •     意识形态的产物
  •     中国确实没大学了。
  •     分裂了…
  •     逝去的不只是大学,更是一个时代,逝去的不只是一个时代,更是那些在关注着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幸福的理想主义青年们。
  •     民国的大学样被描绘得胜似天堂。fyi竟然还有郭汾阳!
  •     书中某些文章明显为当局歌功颂德,一点也不客观。
  •     #何为理想大学#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有大师之谓?求是?教会大学颇为功利,国立大学却依靠人治,建国之后“三权分立”的独立大学变成了党校,好像只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对的,培养主人翁也是变相的学而优则仕,理想的大学应该是研究学问,批评时政的民间智库,同时理想的社会应该有各种谋生专业技能的学习途径,理想的中小学应该让孩子的个性自由发展。当今大学应该至少要保证教育独立,教授治校!
  •     俱往矣……
  •     诸君为大学生,地位甚高,肩负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辱,更何足以感人
  •     想念 联大
  •     2012.3.13 沪江大学最后一任校长凌宪扬,在49年面对新政权时分析:“共产党人可能对我们的课程设置会施加一些控制,但我们想他们不会接管学校……我们将留在这里,只要学校还能办下去。”凌拒绝担任国民党要职,并留下来。
  •     人文精神
  •     第一次高考完的暑假,在书店看到,站着看了许久,二话没说买下了,最近又传道一般借给了不少人
  •     这本书是多位作者回忆大学生活,对理想大学的设想汇集而成的一册汇编。自由、独立、教授自治、不干政是其中的关键词,但讽刺的是,书中依然带有很浓烈的政治批判色彩,不干政与思想独立依旧是一个空洞的笑话而已。书中多人的评价都会引到蔡元培和陈寅恪的名言上去,思想呆板。关于书中提到的大学通才教育,多有共鸣
  •     这是时代的悲哀
  •     “逝去”正因為曾經輝煌,“曾經”正因為輝煌不再。
  •     当时很是悲愤啊。。应该说是看完后更加悲愤了。。
  •     http://book.sina.com.cn/nzt/his/1112168249_shiqudedaxue/index.shtml
  •     看了第一辑前几篇,行文叙述未免过于周正,感觉像教科书,对一些体现人物真正性灵和思想的问题、事件都未能涉及,好像怕犯错误似的,就令人感觉无趣了,浪费了题材。
  •     读这本书啊,感受如同读中国近代史,o(︶︿︶)o 唉
  •     大学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不过,光说不练嘴把式。 逼急了,老子也开间学校给你们这些装孙子的瞧瞧。
  •     赶紧建议高中班主任给同学们看吧 ~ 现在看都你妈比的晚了. 日!
  •     自家有父母,何必求他人。自己的传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