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幻象

出版社: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06062589
作者:王文
页数:303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1.伊朗:能读《洛丽塔》,而且“闷骚” 如果有人提醒你,到伊朗不要随便拍照,尤其不要拍女子,那么他一定错了;如果西方媒体这样报道伊朗:一个“压抑、封闭的国度”,那么西方媒体错了;如果你身在伊朗却听了劝告或信了西方媒体,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 到德黑兰的第一天,我曾“大错特错”过。“波斯女子多为美人胚”的传言得到验证,但我却一直没敢“下手拍照”,直到当天午餐时分,有四个时尚大方、衣着艳丽的女孩坐在我餐桌附近,我至少犹豫了5分钟才敢问:可以给你们拍张照吗?没想到对方的回应速度是我的300倍,1秒钟后,她们就配合地摆出优雅的姿势,尽情“享受着”我与随行朋友们的镁光灯。 从此,在伊朗任意拍美女,成了我们这些外国人游伊朗的重要内容,而且我发现,几乎所有的伊朗女子都会爽快地答应被你拍,还示以最美的笑容。有时“偷拍”被发现,对方也会立刻笑一笑,有的还会摆个靓丽的姿势。这要是在中国,可能很多女孩会皱眉、警惕或者迅速离开。 不到一天工夫,我借由道听途说、西方媒体以及在中国仅有的几本伊朗书籍中学到的,被证实几乎都是错的。那本翻译成中文的英文热销书——伊朗女学者阿扎尔·纳菲西的《在德黑兰读〈洛丽塔〉》,把《洛丽塔》的意义引申到受极权政府统治的伊朗,但我却在一个小书店里一处显眼的位置轻易地发现了奥威尔的《1984》,还有什么书比它更强烈地批判极权社会的呢? 2.美国兴衰与民主体制是两回事:与福山喝下午茶 很多人都说福山变了,还有人嘲讽他关于中国的论述自相矛盾,但福山均把这一切归因于媒体的误读,他透露去年(2011年)那篇《美国民主没什么好教中国》的标题是《金融时报》编辑改的;他还有些抱怨,“前几周法新社采访报道我说‘中国崩溃’?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翻译的”,他可能被问“历史终结论”太多了,甚至变得有些不太耐烦,“只要真正读了我书的人就会知道,我说的不是历史的停滞,而是那种被理解为不同政府形式不断进化的历史,会以现代自由民主和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本主义的形式告终”。 事实上,“历史终结论”信徒们的生活从来都离不开他人的质疑,他们唯一的论据就是历史,而最大的破绽也是历史。因为除非历史停留在冷战结束的那一刻,否则,历史的不确定性总是让人琢磨不定,以至于“历史”越往前翻动,“历史终结论”就越有可能站不住脚,越有可能难以自圆其说。福山本人也承认,过去20年来,最让他吃惊的是两点:一是伊斯兰宗教激进主义,没想到它的破坏力会那么强;二是中国崛起,没料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会那么广泛。 我接着问,怎么理解中国不完全民主,但经济又在不断增长;与此同时,美国民主制度不变,最近这些年来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却在下滑呢?福山迟疑了一会儿后才这么回答:“民主与经济增长其实没有太多关系。……但从始至终,我的观点都与美国体制本身没有关系。……任何政治体制都会面临下滑趋势。”他最终还是从美国主义者退回到价值主义者中去了。

前言

中国和世界又古老又年轻,中国和世界又光彩夺目又难看准看清。世界在进步,国际经济、政治和舆论秩序又依然不合理,观察中国和世界要与时俱进,要在沸沸扬扬的议论中把握真相,主持公道,借鉴别人长处,又不受错误观点的诱惑。    本书承载的是一家之言,是我重视和比较喜欢的一家之言。    本书作者王文是比我年轻三十来岁的北大校友。后来居上是规律。我在外事战线待了四十九年,还有好多事看不明白。王文头脑清晰,视野开阔,天天都在观察研究世界大局,解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做中外交流的桥梁。他有理想,肯实干,繁忙的工作之余,笔耕不辍,聚沙成塔,终于有了这本《大国的幻象》。    本书中,文章涉及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伊朗和欧洲诸国,几乎将现今国际热点一一收尽;字里行间有对他国长短、本国圆缺的思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作为中国新闻工作者,他忠于祖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的立场出发,为祖国的和平发展提供着有效劳动;他辛苦,但幸福。在这一意义上,我和他又成为忘年同事。我愿意向他和各国年轻朋友学习。    2013年1月27日    自北京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去日内瓦南方中心途中

名人推荐

在《大国的幻象》一书中,文章涉及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伊朗和欧洲诸国,几乎将现今国际热点一一收尽;字里行间有对他国长短、本国圆缺的思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前外交部长 李肇星《大国的幻象》想要表达的就是,中国人应突破美国学者经过“营销”后对中国人的思想束缚,然后呼唤中国人自己的思想崛起。能说出这些,是需要勇气的。——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房宁王文在行走中观察,在采访中思考,使《大国的幻象》这本书有了一个连贯的主题:在对一些国际热点话题深入观察分析的基础上,一方面尝试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分析框架;另一方面,也在尝试用中国人的视角来观察分析世界的事情。这是之前几代人一直抱有过的梦想。——《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丁刚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大国的幻象》一书中,文章涉及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伊朗和欧洲诸国,几乎将现今国际热点一一收尽;字里行间有对他国长短、本国圆缺的思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前外交部长 李肇星    《大国的幻象》想要表达的就是,中国人应突破美国学者经过“营销”后对中国人的思想束缚,然后呼唤中国人自己的思想崛起。能说出这些,是需要勇气的。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房宁    王文在行走中观察,在采访中思考,使《大国的幻象》这本书有了一个连贯的主题:在对一些国际热点话题深入观察分析的基础上,一方面尝试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分析框架;另一方面,也在尝试用中国人的视角来观察分析世界的事情。这是之前几代人一直抱有过的梦想。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丁刚

后记

35年的改革开放,大大缩小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实力差距。但横向比较,这种差距的缩小并非是全方位的,而是在各个领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认清不均衡的中国崛起进度,有助于中国下一步发展的查漏补缺,也会促使中国青年才俊在职业规划和国家抱负上更有效地腾空挪移。    相较而言,经济是体现中国发展最明显的“进度条”。中国GDP在过去短短十年间由世界第七升至第二。2006年中国仅是7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而美国是127个;到2011年,美国却跌至仅为76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升至124个,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越来越多预测显示,中国GDP最快在4年、最慢在12年内将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军力的崛起速度仅次于经济。中国军费已是世界第二,从近年来航空母舰、大型运输机、航天、歼20等与军事相关的科技成果看,中国军力虽离美国仍有不少差距,但已跻身于世界军力第二梯队的领先位置。    政治制度、社会发展虽不能量化,但也让人看到“崛起”的印记。仍在探索中的“中国道路”近年来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西方著名学者视为最有潜力与西方模式竞争的政治制度;中国社会常暴露出不少弊端,但大体保持着稳定与良性运行。相比于苏东解体、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欧美金融危机、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大国的“贫民窟”症结,过去20多年,中国在政治、社会政策上可以称为“犯错误最少的大国”。    笔者认为,最滞后的是知识领域。包括教育、学术研究、媒体传播、影视文化、智库建设等一切与知识相关的行业范畴,中国都还处于落后的位置。在世界公认排名前一百位的大学中,鲜有中国大学身影;经济学、化学、医学、物理学等比较容易分高下的学科领域,中国大陆学者还未能获诺贝尔奖;社科人文研究领域还少有享誉世界的中国大学问家;世界十大传媒巨头没有中国媒体;被译为外文的中文书籍远远少于被译成中文的外文著述,“知识逆差”、“信息逆差”的现象相当严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已变得富有,但与知识相关的职业如媒体人、出版人、教师、作家、诗人、艺术家的社会地位,仍低于同等职业者在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电影的水平亟待提升;世界公认的前十大智库也没有中国机构,等等。    更严重的是,几乎所有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商业,中国与发达国家的鸿沟也相当明显。从微软到苹果,再到大数据时代,“知识经济”的概念在中国已不再流行,在新知识储备上还有不足,还较难以出现诸如巧实力、财政悬崖、大数据等,为国家、社会、时代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新知识。全社会智力与思想创新的匮乏与短缺,越来越有可能导致中国崛起的后劲不足。    如果说在经济、军事、政治、社会领域,中国已是“巨人”,或者正在长高,那么在新知识领域,中国还处于“欠发达”水平,存在创新不足、力量分散、过于功利的弱点。中国每年论文发表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但是引用数量却未入前列;各种研究和学术机构林立,但交叉重复严重;各行业的知识成果很多,但追求市场性、经济性趋向严重。这种明显的崛起“洼地”和短板,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年青一代应该以此为责,知识报国。历史证明,真正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是知识强国,都有共同的特性:具备科学的调查研究、系统分析能力,能够为政府提供可行性很高的建议;具备领先于世界的知识产业,为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具备激励知识相关职业发展的社会机制,保障媒体人、教师、作家、诗人、艺术家的社会地位与整体收入,等等。    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知识领域的投入力度,从国家战略层面持续性、加速度地构建对教育、学术、智库的激励机制,健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制度保障,如知识产权制度、独立的智库机制、开放的建策纳言流程。与此同时,相关知识领域的组织机构也应进一步加快改革,鼓励创新机制,消除改革惰性,不能因为经济等领域的成功而忽视知识领域的滞后与纰漏。    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对于每个社会单位和每个普通百姓来说,思想内涵与知识水平的提升无疑是题中应有之义。知识不崛起,中国永远不能说“崛起成功”。没有足够的知识与创见,很少人能事业有成,即使发了财,也容易被看成是暴发户。对于国家也是一样,知识崛起才意味着自我了解与剖析能力的成熟,意味着国家成长的稳健与厚重。

内容概要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曾就职于《环球时报》,任编辑委员。
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高校。
主要著作有《世界治理:一种观念史的研究》(译著、导读)、《大国心路:66位中外学者谈中国与世界》(主编)、《争辩中国》(主编)。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 细读前进的中国与变化的世界/李肇星
推荐序二 期待中国智库的一次“浦东开发”/房宁
推荐序二“80后”的理论追求/丁刚
前言 西方印记下的成长与自觉
上篇 行走
第一章 伊朗:一个被妖魔化的国度
1在去德黑兰途中的反思
2能读《洛丽塔》,而且“闷骚”
3狂热与有序
4内贾德比奥巴马安全
5美国实力VS伊朗尊严
6即将到来的伊朗战争?
7以色列与伊朗的涟漪
8德黑兰的屋顶
9唯一信得过中国?
10看待伊朗的另三种视角
11不要小瞧伊朗文明
12伊朗是观察世界的凹凸镜
第二章 美国:“八旗子弟”,或梦想国度?
1三万米高空的记录
2美国人咋那么幸运
3中国:他国的另一个依靠?
4美国人像八旗子弟
5在肯尼迪暗杀地感受美国恩仇
6不想再来得克萨斯州了
7有些地方是不能与美国比的
8纽约是中国的反面教材
9纽约最大的毒瘤是什么
10芝加哥与蓝莓山药
11拉登的死拯救了奥巴马?
12十八大,美国大选,哪个更重要?
13中国人“用脚投票”去美国
14通州的“狂拆迁”与旧金山的“不掩丑”
15星条旗的迷恋与坠落
第三章 欧洲:小的、老的与傲的?
1去欧洲途中的陌生感
2在欧洲,中国人容易有大国沙文主义
3采访西方政要,是一个技术活
4令人唏嘘的大英帝国
5为何中国人不拽英国
6糟糕的莫斯科机场
7令人心惊的俄罗斯
8游牛津,小心踩到坟墓
9在英国大选中当“计票员”
10在海军城“血拼”
11华人在伦敦金融城的日子
12在奥地利总理府的一场激辩
13在维也纳看歌剧,小心票贩子
第四章 日韩:有多远?有多大?东北亚的两块胎记
1日本是中国发展的试金石
2美国明防中国暗防日本
3日本重回亚洲并非坦途
4孤岛日本的前途会怎样
5“3?11”地震是日本的“9?11”
6与日本斗,应攻其软肋
7去韩国不算出国?
8韩国人爱讲“世界之最”
9在丽水世博会体会韩国的海洋雄心
第五章 民主:真的,假的?虚的,实的?
1美国人像选举“猛兽”?
2在哈佛主讲中国后的震惊
3揭私中国,美国媒体占不了什么便宜
4仍需向美式选举民主说不
5美国总统像个“大主教”
6小心,美国可能开始复苏了
7美国兴衰与民主体制是两回事:与福山喝下午茶
下篇 思考
第六章民意:我们需要怎样的政治表达
1中国社会正处在火山口吗?
2中国崛起与民意表达
3中国民意的崛起与美国研究的未来
第七章 “软实力”差距:暂把美国当参照系
1感受不到的美国“入侵”
2中美冲突20
3中美智库:差距,还是差别?
4中国急需世界级的评论家
5中国媒体软实力何时崛起?
第八章 中美博弈:人类的新尝试?
1中美关系的三本账簿
2中美的办公室政治
3“如果中国第一,美国颜面何存”
4对美博弈,最需要的是“忍”
5中美都有第二次机遇
第九章 网络:想对中国所谓“自由派”说
1中国自由派最缺什么
2中国到底处于怎样的时代:兼与野夫先生商榷
3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坏人:再与野夫先生商榷
4中国社会不能分裂:三与野夫先生商榷
5让“五毛”“五美分”早点成历史
6网络不是“情绪垃圾桶”
7 践行基层民主,中国极缺人才
结语 微博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更须有所作为
后记 知识“欠发达”,崛起无后劲:兼答我为什么离开媒体界

编辑推荐

《大国的幻象:行走世界的日记与思考》是知名媒体人王文,对其八年《环球时报》生涯的一个交代与总结。曾经——他是职业报人,用深厚笔力,为中国人述说天下大事,像是一席漂洋过海的思想丰筵;他是小资文人,用黑色大眼阅遍异域风情,一路的零星记载,像春光明媚的午后,一道清心的茶点。一路行走,一路思考。正如中国与世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理性思考与感性呼吸,也是丰富人生不可或缺的养分。如今——他“粉墨离场”,转投高校“智库”,华丽转身,留下一段别致的期待!

作者简介

《大国的幻象:行走世界的日记与思考》是一位新闻人多年行走于美日欧等大国时,边走边记下的文字辑录,其间有诸多令人遐想的场景:与大国政要的“亲密接触”,与国外强势媒体人的唇枪舌剑,与世界级学者的下午茶时光,还有与大众“草根们”的闲话家常……
在行走中,作者屡屡遭遇文化冲突,他发现:美好或邪恶,中国人看待大国的视角总是略显单一、略带偏见,且往往慵懒地依循西方的思维路径。大国之幻象,正吞噬国人独立思考、谨慎判断之力。是时候超越西方视角,找回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认知逻辑了!


 大国的幻象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起飞要延误几个小时,买了此书,本打发算用来混时间用的,不想40多分钟就翻完,果断扔进候机楼垃圾桶。通篇文章看来,作者观察社会的眼光很奇葩,思维很独特。除了陈词滥调的语句外,举的事例也沒有什么具体指向和说服力。作者也不太明白:事实的本身不能说明事实这个道理。总而言之,这世上,最聋的是装聋的,最傻的是装傻的。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他的中国是一种职业,我们的中国是实实在在的房价和CPI。
  •     伊朗那篇不错
  •     王文老师的新书,有赞同,也有质疑。
  •     很棒!
  •     国际 文化 媒体 软力量
  •     写国际关系光靠感悟其实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会让这本书更像单纯的游记。唯一眼前一亮的是后面与野夫的笔仗,应该说这部分思考质量还是很高的。虽然辩不出对错,但讲不讲道理是能读出来的。
  •     闲来无事可以随便翻翻的书,里面的一些大国关系写的太过简单,但这也与作者个人的年龄经历有关吧!不做过多的苛求!
  •     为了采访恶补的。现在活跃在第一线的智库的院长写的,收获:智库是现代政治的产物,智库学者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者,智库关注现实问题,以满足现实社会需求为核心价值,智库研究以快速、简介、实用为基本特征。智库运作及其工作要从三方面做文章:研究与咨询、传播与推广、筹款。要在这三方面都下功夫做积累,才能谈自己去做点事业。
  •     看到了美国那个篇章,已经受不了了。作者马克思主义的博士,果然被洗脑成脑残了。后悔没买之前看豆瓣评分。尼玛在当当上显示是五颗星,坑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