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

出版日期:2014-5
ISBN:9787511721559
作者:孙继强
页数:368页

内容概要

孙继强,200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2008年获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日语系副教授,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日本侵华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日本传媒史、日本侵华史等领域的研究,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日本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目 录
序章
1
一、研究对象
2
二、研究现状
6
三、研究意义
12
第一章 战前日本报界发展概况
17
第一节 日本近代报业诞生的背景
18
一、外来文化的影响
18
二、社会条件的促进
23
三、政治发展的推动
26
第二节 日本近代报业报道方针的演变
29
一、时政性报道方针的确立
29
二、“小报”的产生与发展
33
三、社会主义者创办的报纸
37
第三节 日本近代报业经营方针的变革
38
一、报道本位主义的确立
38
二、营利主义路线的确立
41
三、报业经营方针的完善
43
第四节 日本报界的生存环境
45
一、“明治维新”时期宽松的办报环境
45
二、“自由民权运动”时期报业的统制政策
48
三、“政党政治”时期的两面政策
54
四、战前报纸的反体制运动
58
第二章 战时日本报界的发展(1931-1945)
65
第一节 战时传播网络的构建
66
一、言论立法构建战时传播的生存环境
66
二、机构设置催生战时传播的管理主体
73
三、报界参与完善战时传播的结构内涵
79
第二节 战时日本报界的“转向”
88
一、“九一八事变”之前的报界
88
二、“九一八事变”后报界的“转向”
92
三、难能可贵的反战言论——《赤旗》
97
四、报界战时体制的确立
103
第三节 战时体制下的新闻团体
110
一、同盟通信社
111
二、日本新闻联盟
120
三、“满洲国通信社”与“满洲弘报协会”
124
第三章 战时日本报界的政策传播
129
第一节 报界的“满蒙政策”报道及实践
130
一、“九一八事变”前后报界的“满蒙政策观”
130
二、对“满洲国建国”的报道
135
三、对“满洲移民”的报道
136
四、对国际联盟“满蒙决议”的报道
140
第二节 报界与战时思想统治
144
一、对思想统治事件的报道
144
二、对法西斯恐怖事件的报道
149
三、战时报界言论镇压事件
155
第三节 报界的“大政翼赞体制”报道
159
一、赞“大政翼赞体制”的发端
160
二、助“大政翼赞体制”成长
161
三、挽“大政翼赞体制”败局
164
第四章 战时日本报界的战争宣传
167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时期的战争宣传
168
一、歪曲报道事变原因
168
二、大肆渲染“爆弹三勇士”
171
三、不遗余力的宣传攻势
174
第二节 全面战争时期的宣传活动
177
一、颠倒黑白的“卢沟桥事变”报道
177
二、南京沦陷前后的新闻报道
181
三、支持缔结德意日三国同盟
186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报道
188
一、战略进攻时期的陶醉式报道
189
二、战略防守时期的欺骗性报道
193
三、战略溃败时期的虚假性报道
196
第五章 战时日本报界的后方动员
199
第一节 国家总动员体制
200
一、国家总动员计划
200
二、国民精神总动员的展开
202
三、国家总动员的作用
204
第二节 国家总动员的急先锋
205
一、粉饰《国家总动员法》
205
二、大力宣传“精动”
207
三、全力落实“物动”
210
第三节 致力于后方国民动员
213
一、国民征用
213
二、女子挺身队
216
三、学生动员
219
第四节 无所不至的新闻触角
224
一、极端的“奉公”报道
224
二、派遣“笔部队”,塑造战争文学
229
三、力倡结婚报国和生育报国
232
第六章 战时日本新闻人物研究
236
第一节 战时情报组织的主宰者——绪方竹虎
237
一、报社记者时期
237
二、《朝日新闻》“笔政”时期
241
三、情报局总裁时代
248
第二节 德富苏峰与大日本言论报国会
253
一、德富苏峰的报业实践
253
二、大日本言论报国会
259
三、德富苏峰的“言论报国”
265
第三节 战时报界的反抗者
269
一、菊竹淳
269
二、桐生悠悠
274
三、其他
277
终章
280
一、战时日本传播网络的构建
281
二、战时日本报界的作用
282
三、战时日本报界的特征
285
四、日本报界纳入战时体制的原因
293
五、新闻专业主义与政治的冲突
299
参考书目
303
图表目录
表1.1 1868年创办于江户的报纸一览表
26
表1.2 政党性报纸及其所属政党一览表
33
表1.3 “政论性”报纸与“小报”的区别
35
表1.4 报纸发行量的增长情况一览表(1876~1877)
36
图1.1 遭受处罚的报纸统计表(1878~1881)
54
表1.5 对报纸及出版物的行政处分件数
57
表1.6 对报纸及出版物的司法处分件数
57
表2.1 “九一八事变”前后报纸杂志处分一览表
68
表2.2 报纸、出版物等行政处分情况统计表(1936~1940年)
70
图2.1 情报局职员配置及系统图
74
表2.3 战时普通日刊报纸整合状况(截至1942年11月1日)
82
表2.4 东京、大阪及全国报纸广告行数的变化(1936~1941年)
84
表2.5 联合经营前后报纸发行量的变化
87
表2.6 同盟通信社“助成金”占总经费的比例
114
图2.2 同盟东亚通信网络图
118
图2.3 1942年国通社东亚通信网略图
125
表2.7 伪满弘报协会兼并收买报纸情况
127
表4.1 《大阪每日新闻》印刷设备增长一览表
175
表5.1 战时日本的劳务动员状况
215
表5.2 日本内地学徒动员数量(1944~1945年)
222
图5.1 《朝日新闻》慰问金和防空捐款累计表(1931年10月~1932年10月)
227
表5.3 各报社、杂志社派遣文学家一览表
230
表7.1 战时《朝日新闻》日均发行量的变化
295
表7.2 昭和时期日本主要报纸发行量的变迁
296

作者简介

本书是我国首部以战时日本报界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它尝试从新闻与传播学的角度来考察日本的侵华战争,从而进一步剖析传媒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战时日本报界经历了几次大的转折,最终沦落为军国主义的宣传工具,为侵略战争摇旗呐喊。可以说,这个过程是日本报界参与战争、宣传战争、推动战争发展的过程,是日本报界对政治屈服、迎合和协力的过程,它对塑造全民精神总动员、构筑战时精神、统一国民思想、推动战时体制的建立发挥了难以取代的作用。本书从传媒与战争的关系角度出发,厘清了战时日本报界的发展脉络,勾勒了日本报界由抗争到妥协、最终沦落为军国主义宣传机器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并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考察了战时日本媒体“转向”的原因。同时,从政府、民众和媒体的互动中考察了战时日本传播网络的构建过程,指出战时报界话语权的构筑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同时进行的。


 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陷落的媒介——记《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77年前的7月,对于卢沟桥事变发生的原因,日本的报纸几乎众口一词地坚持着“自卫反击”的说法,说日方的军事行动“完全是基于支那方面的不法行为”(《读卖新闻》),“军部除了要求支那方面对此次事件的原因进行反省,并无他意”(《大阪朝日新闻》)……卢沟桥事变发生一周年时,日本陆军省新闻班在一篇文章中说:“帝国政府之所以(对中国)运用武力,是为了古来一贯之正义。……日本是为了东洋和平而毅然挥起斩魔之利剑。” 在今天看来,这些言论可以总结为颠倒黑白。然而诞生于近代传媒黎明时代的日本报界,并非天生如此。孙继强的新作《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从历史埃尘中勾选出一条条曾经鲜活地出现在日本街谈巷议中的新闻报道。从中可以看到,即使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夕,日本仍有不少主流报纸延续着明治时代的自由批判精神,对政府在“满蒙问题”上的态度提出质疑,告诫政府不要在中国东北行使武力,认为资源可以通过和平贸易取得,揭露军部所谓自卫反击的“骗人鬼话”。但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战时体制”的言论统制下,所有与侵略政策不一致的观点万马齐喑。《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从国家、媒介、社会受众等多个角度,研究了日本报界如何从自由、公正、自视为社会公器的清高境界,逐渐陷落于权力的囹圄,为侵略行径千篇一律地呐喊辩护。新闻的来源受到限制,反抗者或改制,或倒闭,甚至报纸主办者遭法办,最终没有一家报纸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透过这一著作,我们不仅看到日本这一侵略者,也看到被权力所侵略的日本媒介。作为我国首部以战时日本报界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这本书虽为媒介研究,却也提供了对日本侵华战争时的政治社会生态进行话语研究的崭新视角和翔实资料。如对于1937年12月份日本报界刊登的“百人斩杀人竞赛”报道,当日本国内有人试图对此翻案时,说当时的报道纯属虚构。作者引用朱成山教授的观点表明,这种报道的实质不在于用了几把刀、几把枪这样的细节真实性,而是这种以虐杀平民为乐的报道本身应受谴责。孙继强对战时日本报界的研究,则不仅超越了当时所报道的事实经过,也超越了谴责与单纯的价值判断,在15年的时间轴上勾画了一个侵略国之内权力与社会之间的对话生态,值得反思。再如1932年日本各大报纸对“爆弹三勇士”的赞誉中,曾有报道引用死者母亲的话说:“得知他死得很有价值,所以也就放心了”,“为国家而死”,家人“非常满意”。本书整理这类报道非常细致,读之令人百味杂陈,而又不禁思索,在“国家总动员”的权力体制和报界极端的“奉公”报道下,母亲的悲痛哭声如何变成了“喜极而泣”?其中社会和权力之间的话语互动是怎样的? 《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出版时,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建议下,作者删去了感情色彩过重的表述,像“罪大恶极”、“罄竹难书”这类道德断语在书中是没有的,只有细致严谨的事实呈现和客观冷静的问题分析。本书的冷静,让历史的伤痕更不堪遗忘。王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