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教训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220093101
作者:[ 美] 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
页数:208页

内容概要

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1885―1981),美国著名学者,终身哲学教授,普利策奖(1968年)和自由勋章(1977年)获得者。
他先后在美国圣彼得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物学,并在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的指导下攻读哲学,1917年获哥大博士学位。1926年,他出版了《哲学的故事》,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随后,他花了四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广受好评的重要著作——11卷的《世界文明史》。终其一生,杜兰特都热情致力于将哲学和知识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

书籍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犹 豫
第二章 历史与地球
第三章 生物学与历史
第四章 种族与历史
第五章 性格与历史
第六章 道德与历史
第七章 宗教与历史
第八章 经济与历史
第九章 社会主义与历史
第十章 政府与历史
第十一章 历史与战争
第十二章 增长与衰退
第十三章 真有进步吗?
参考书目
译者的话

作者简介

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提出: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他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鉴于此,中央纪委下属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组织出版了曾获美国普利策奖的经典作品《历史的教训》。
《历史的教训》一书,是美国著名学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
《历史的教训》浓缩了11卷《世界文明史》的精华,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出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巨大精神遗产。 这些精神遗产给改革中的国人以启迪与警鉴,使其更加智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历史的教训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7条)

  •     看起来就是看惯上下世界五千年的人,用上帝视角看的世事兴衰。每篇文章可能都需要细读,囫囵吞枣,都不知所云。每句话,每个名词,背后都有意义提出的观点,道德、性格、宗教,进步等等,就犹如当年雅典的辩论时代,或者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代那样,引人深思
  •     研究历史,究竟有什么用处?这是作者在本书开头自问的问题。这一问,显示了作者的野心,表明他并不想“只是从自己的工作中找点乐子,讲讲国家与观念的兴衰,侃侃‘国王殒命的悲剧’”。除了表明野心,作者还自曝历史学研究的短处:“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或者也可能被我们的爱国心或宗教偏见曲解。”其实,除了偏见,诸如个人认知极限等因素,也会对历史研究造成影响。但是,史学研究,其重点并不在于将史事逐条无疑、完全真实的摆在人们面前;史事只是材料和过程,并非结果,史学研究的最终所指,该在表达一种史观、总结一个规律、提供一些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此,则是研究历史之为用。高中时,我是一名文科生。其时,总能听到周边一些人对文科的贬低,甚至包括老师和文科生自己。他们大多认为相比于炫酷的理化生,政史地是简单的、无用的。这并不能只简单反驳说这些人是极度的功利主义者,反思一下,中学时期的历史教育,除了应试之外,确实没有更多的指导意义。若要说当时的历史教育于我留下任何史观层面的印象的话,那就是——人性都是一元的(一个人非黑即白)、激进派相比于保守派永远是对的——就这两点。一、“人性一元论”所谓“人性一元论”,是指将历史人物平面化,只因其做了一件好事就定义为好人、选了一个错误选项就立刻沦为坏人。这种定位,完全忽视了人物所处历史情境的复杂性,以及时代对人造成的认知局限;否认了人性的复杂、多面性与历史选择的偶然、突发性。我记忆最深的例子就是袁世凯。在高中教材中——甚至是小时候儿歌俗语的潜移默化中——袁世凯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极度落后分子,他为人贪婪、思想落后,在如火如荼的革命中,竟然复辟帝制,终于“人在做天在看”的抑郁而终。总归一句话,袁世凯是个坏人,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负面的。后来在读研时,写一份关于晚清士人及科举改革的报告,查阅了《清实录》。在《光绪实录》等中,可以看到许多袁世凯的奏疏,这些奏疏的内容涉及到废除科举创立新学、编练新军、办工业、建铁路等一系列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举措。以这些来看,袁世凯却也是个进步人士,但是在编教材的时候,专家们却回避了这些内容,直接将其定义为一个落后分子,真是可惜。类似的还有各位军阀,只因了“军阀”一词,他们个个成了“纯黑色”的反动坏人,谁也没有提起他们的抗日态度与民族气节,甚至不屑于给他们一个“灰色”的评价。《历史的教训》书中说:“历史大体上是由求新的少数人之间的冲突造成的,大多数人只为胜利者欢呼,并充当社会实验的人类原材料。”扪心细想,这是一个十分残酷的真实。“为胜利者欢呼”无可厚非,但是一再简单化、一元化“胜利派”之外的重要人物,这样的历史教育是可怕,它除了会培养出幼稚的历史观念外,更重要的是会滋生人心中非黑即白的暴戾之气,正如现今。二、激进派与保守派凡是有社会改革的地方,其历史中总有相互拮抗的激进派与保守派。激进者立竿见影,保守者稳扎稳打,二者各有长处,只由其时其事而因势利导,择一用之,并无普遍之真理、万世之准则。但在应试历史教育中,往往给学生造成的历史观念是:无论古今中外,在任何社会改革中,激进派较之保守派,总是先进的、富于真理的。印象最深的,是在讲法国大革命的时候。在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中,法国大革命最受中国历史教材褒扬,其原因在于专家们认为其“彻底”,其实说白了无非是激进。虽然英国是当时的世界霸主,但因其保守的留下了王室,所以在与法国大革命相互比较之中落于下风。其实,站在现代人的全知观点来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所造成的政治结果,并没有什么不同,英国王室并未制约英国发展,反而为其增添了一丝文化精神之气,至少威廉王子大婚的时候,英国人民群情激昂,扎实地乐了一把。反而是法国大革命,今天我砍你头,明天他推我上断头台,血腥异常。《历史的教训》书中说:“那些抗拒改变的保守派,与提出改变的激进派具有同等价值——甚至可能更有价值,因为根须深厚比枝叶繁茂更加重要。”保守派,还是激进派?其选择机制在于特定历史时刻的“天时地利人和”,而并不是普适性的“激进派万岁”。片面推崇“激进派万岁”这种史观,只能加剧社会的功利之气,当下如是。回到《历史的教训》一书开头的问题:研究历史,究竟有什么用处?读史让人谦虚,你能从浩繁的历史中习得许多方法、经验、心境,成为一个“根须深厚”的人。作为一个文科生,我并未在中学历史教育中获得上述这些益处,因此,在此后的读史中,我想要改变。
  •     历史的教训,这本书简单的概述了历史与地球、生物学等的关系,简单看看就好了,可以用来吹吹牛,但深究的话,其实啥都不知道。要是在书末加上一句,详情请见世界文明史,那就绝了。总体来说吧,还是写的可以的,对历史的理解、概括和分析都很到位,同样,里面的例子也是很容易理解。所以说,这本书,看看,对历史有个大概念就好了。不用去纠结啥细节。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1968年写的作品,现在读来依旧有味。第一遍很粗略,而且读的时候脑子一直在想其他事。期待读第二遍的收获。
  •     虽然作者已经梳理了一个框架,但是类似文献综述一样的内容,确实让人读起来头疼
  •     偏向于学术类的书籍还是不太适合我。以前理解的历史就是单纯“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公元某某年,谁谁在哪儿干了什么。看完此书,感觉自己肤浅了。大概懂了历史包涵的内容很多,影响历史发展的因素很多,历史塑造了他们,他们组合了历史。
  •     我们从历史中学到了什么?不要重蹈覆辙!
  •     平平淡淡的小册子,有些地方还不错
  •     一本又薄又稀的书,作者高度概况的世界史。
  •     《历史的教训》是杜兰特夫妇的代表作。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它勾勒了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体现了他们对人类历史的宏观总体思考。可以说。书中到处闪耀着历史学家睿智的思想光芒。毋庸讳言,因为作者生活时代和环境的原因,书中也存在着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误解,以及对美国式民主的崇拜,同时,作者对民族、宗教、东西方文明等内容的理解,也不一定正确,需要自己加以体会和辨别。
  •     保守四颗星 没给的那一颗不是因为杜兰特 是为我自己 历史知识还没深厚到能够完全理解这本书,仅作入门之鉴 最好还是看完几本世界文明史之后 再回来把这颗星补上
  •     值得二刷!
  •     将历史打破国界,用政治经济宗教等角度去重新看待,从中找到不一样的启发。突然发现,原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是这个意思。
  •     太简洁对我这种文盲看不懂
  •     “他们鼓励、支持并且控制艺术,但是他们很少能够创造艺术。他们把艺术家视为匠人。他们喜欢生活的艺术,而不是艺术化的生活,从未想过屈尊受尽千辛万苦,而这通常是天才必须付出的代价。”在全书的所有观点里,印象深刻的反而是这一小段。在书里那些所谓很担心的价值观,正成为当下青年人们觉得普遍而正常不过的准则。
  •     吃力吃力
  •     小书大历史,读这本书需要一些知识积累,作者观点的论证并不严密,但也算可以给人启示。
  •     自从看了这书后,不禁觉得对于世界史几乎处于无知的状态。尤其是书中提到的关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始末,古罗马从凯撒到五贤帝时期,以及大航海时代以后的欧洲发展与战争,需要好好去补补课了。本书是杜兰特夫妇将《世界文明史》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后浓缩而得的精华。书中总结了生物学、种族、性格、道德、宗教、经济、政治、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在历史中的发展和与历史的关系。 书中提到了很多值得细细品味的观点,诸如生命即是竞争,团队合作是为了在与其他群体的竞争中强化我们的群体。生命即是选择,只有经济才能处于平均水平以下的人,才会渴求平等,只有那些才智高超的人,才会渴望自由。财富集中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可以借助暴力的或是和平的部分再分配而得到周期性的缓解。 对历史、经济、政治有了更深的了解后再读此书,也许会有更大的收获
  •     主要是世界文明史中得出的结论,希望能把世界文明史看一遍
  •     最好做比较阅读 否则不大好懂
  •     翻译的差了点,写的有些早有的观点落伍了
  •     收获颇多
  •     读书,就是把书读厚,然后再把书读薄。
  •     这本书应该被宣传推广
  •     启蒙的一本书
  •     毕竟是68年的书了,有的观点略显陈旧,有的观点存在偏见,有意识形态对立的味道。这本很薄的书有种导读的感觉
  •     妙语连篇的历史书,深刻的分析了影响历史的诸多因素,强烈推荐。
  •     杜兰特是美国普利策奖获得者,《世界文明史》著者。源于工作开始的读书,细读后发现除了历史的经验,更有对人类史的哲学思考。“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或者也可能被我们的爱国心或宗教偏见所曲解”
  •     内容大而广,对于我这种缺乏基础知识的只能逐步学习。观点叹服和怀疑并存。
  •     一句话,大作。没有一定阅读量和历史基础的,很难顺畅地看完本书。
  •     没啥意思的小册子,作者想做一个历史哲学,到没有归纳出有益的结论,中纪委推荐这个书,不知道咋想的。只有经济篇的‘财富集中是必然的’(曾经正确,未来随着科技进步也不一定)。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会融合,有点新意。
  •     这本书说是书,倒不如说是世界文明史的预告片,精彩绝伦!!!
  •     眼界开阔
  •     2017.5
  •     racist historian
  •     最后一章表现出了作者的自负和狂妄:将古人创造的一切据为己有,然后堂而皇之地炫耀为自己的“进步”。“历史从未赋予人们意义”,那么人们要这些古人的东西又有什么用呢?
  •     历史大体上是由求新的少数人之间的冲突造成的,大多数人只为胜利者鼓掌欢呼,并充当社会实验的人类原材料。 历史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以至于只要在实例中加以选择,就可以为任何历史结论找到证据。
  •     更像作者的读史随笔,短小精悍,干货较多……
  •     高度凝练,对于人性及人类社会的理解有较大的启发。
  •     真的一般
  •     观点独到睿智,很适合坐飞机时候慢慢看。
  •     说了几句实话
  •     感觉历史如此浩瀚而浓缩成这样还是有点难理解,不过这书有时代局限性,这是唯一的遗憾
  •     关于生命的解释蛮好:我们是在进步的,不是因为我们生下来就比过去的婴儿更加健康漂亮和聪明,而是我们生来就有更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遗产在增多,接受遗产的人也相应得到了提升。如果一个人很幸运,他应该在去世之前尽可能多的收集他的文明遗产,传递给他的子女。弥留之际,他也会感激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遗产,这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永恒的生命。
  •     缩略本,无新意
  •     作者是普利策奖获得者,一本书高度概括了他本人数十本历史著作的感悟……有很多章节很有启发,比如说人种混合理论,还有美国民族融合等等…但是读的时候有一种不适感,可能是自己知识储备不够吧
  •     历史学就是把混乱的过去重新排序 道德规范随历史与环境条件不断变迁 狩猎、农耕、工业,人类文明的进化使个人自由更甚。人生轮廓在自己笔下,正如历史在后世寥寥数人口中。
  •     与其说是历史的教训,不如说是作者写的历史随笔。
  •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     简明扼要,发人深省
  •     人性的教训
  •     宗教盛行时,法律无力,需要道德承担维护社会秩序的重担;宗教衰落,法律权威兴起。宗教让社会最底层的人有了存在的意义和尊严。道德标准总是根据社会背景变迁。
  •     中央建议阅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