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弃在八月的路上

出版社:東販
出版日期:2007-6-1
ISBN:9789861763545
作者:伊藤たかみ
页数:128页

内容概要

伊藤高見(伊藤たかみ),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經濟系。1995年,還在求學的他以小說《在副駕駛座跳溜溜舞》獲得第三十二屆文藝賞,從此步入文壇。作品《美佳》曾獲得小學館兒童出版文化賞,《無花果咖哩飯》曾入圍芥川獎,《丟棄在八月的路上》則在今年得到芥川獎。曾離過婚,現在的老婆是剛剛得到直木賞的角田光代。跟歌手平井堅是中學和高中的同班同學,有趣的是,當時平井堅尚未玩音樂,而伊藤高見可是玩樂團玩得入迷,而且是重金屬樂團。

作者简介

八月的最後一天,一切似乎都將隨著八月的結束而有全新的開始。
佐藤敦,一個年近三十歲卻仍在飲料公司打工、負責自動販賣機補貨工作的年輕男子,在長期面對那遙不可及的電影劇作家夢想、漸行漸遠的夫妻關係等問題之後,終於到了該做一個了斷的時候……。
本書為日本第135屆芥川賞得獎作品,作者從佐藤敦與看似獨立自主的女貨車司機水城之間的互動著手,深刻描寫出年輕世代在面對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心情,以及對於生活、愛情無所適從的茫然心境。


 舍弃在八月的路上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看了日文版,只不过是短短一天的对话和回忆,把30代无奈而迷茫的生活完全表现了出来,文笔很朴素,很现实。

精彩短评 (总计61条)

  •     第二篇很童话了。
    我觉得《八月》写得很不错。
  •     买了 还没看 希望不要让我失望
  •       海螺中的风景——故事被写的很是平淡,但是那些温暖对于相知相惜的两个人而言,却是显而易见的存在着。不需要多么跌宕的共同经历,生活不就是一起逛超市吗?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就是诚恳地认同彼此的无聊,却也不愿分离。
      不论外面的世界零下几度,海螺包容着我们,给予温暖;不论外面的世界何其斑斓,海螺填补于我们,难觅的青涩。
      海螺似乎只能容下我和你,甚至只能以一种从背后紧紧怀抱我的姿势,于苍白的世间互相取暖。
  •     是很心酸,但那就是真的。你能怎么办?没有办法。
  •     当年看情书时就喜欢上酒井美纪,白线流一直没时间去补,最近找点时间吧。
  •       《扔在八月的路上》赢得日本文坛最重要的纯文学奖项第135界芥川文学奖,买这本书最初就是冲着它来的。
      
      笔触细腻,每三五百字便能详尽刻画出当事人的心境——有棱有角的转变抑或弧度柔和的突变,都带来心灵共鸣。悲怆地自以为,知惠子和敦失败的婚姻与自己的一段经历有所雷同,这一次,我站在戏外,看每一个角色,才承认曾经的自己有多值得可怜。伊藤就是那个把我们都没有来得及说出口,也不知如何吐露的心思,用平凡的生活场景再度描绘一番的插画师。
      不仅如此,无奈的双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情感,离婚前最后一同走过的两站路,那种带着对彼此的厌恶却能抛下过往一切阴影和埋怨,笑着娓娓道来的心境,对于这段即将告终的感情却看来不再抱有遗憾的两个人,太无奈。
      
      无奈于青春时的所有期许、有愧于没有完成梦想的自己。
      已经忘怀了你,当再一次路经过往和你一起伫立的路口,惊讶于平淡的心竟能再泛起涟漪。固然青春不复,渴望美好的星,总是午夜最亮那一颗。
  •     决定找来看看
  •     所以 好像能理解知惠子
  •       扔在路上的理想
      ——《扔在八月的路上》读书笔记
      
      讲的是两个为自动售货机配送饮料的运输工的故事。在八月的最后一天,东京的暑气分毫未减。水城最后一次开车装货,一大早就铆足了劲想赶在六点前跑完所有线路。作为女人,来做这样的苦差,实在是迫于离婚且还带着孩子。
      
      敦是水城的搭档。也许是因为这将是最后一次合作,所以水城老是爱追问敦的生活。而敦也的确正打算明天去办离婚手续。明天,还是他的生日,以及,结婚四周年。
      
      其实敦和知惠子的感情还不错。两人在大学体育课上认识,各自被对方身上的理想所吸引——换句话说,“以电影剧作家为目标的敦,爱上了想成为杂志编辑的知惠子”(P12)。要说,这的确是理想的组合、文青的组合,“那时两个人都穷得叮当响,连结婚都八字还没一撇,但他们却热烈地讨论着他们的未来。”(P59)
      
      但理想再美好,总敌不过现实的残酷。“接二连三地被大出版社淘汰的知惠子,最后去了一家完全不感兴趣的楼盘代销处。”(P13)而敦则继续在家无所事事地做着剧作家的白日梦。
      
      相比较而言,知惠子本是知足常乐的。她在要跳槽去一家食品公司的出版部做编辑前,和敦第一次去了高円寺附近的一家便宜的烤肉店吃烤肚片,简单的满足让她对未来充满憧憬。而敦却愈加觉得低人一头,这也许都是他心底那点可怜的大男子主义加死要面子在作祟吧。以至于连去办结婚手续都感觉不爽。
      
      然而东京的生活,“即便只是呼吸,也需要钱”(P34)。受不了公司人际关系的知惠子,从出版社辞职回了家,打算开始学播音。敦则忙着出去打工——开车运货。在现实的挤压下,两个年轻人疲于生活,“没有梦想,活得好累”(P42),常常为一些无谓的琐事争吵、自虐、互相伤害,以致最后不欢而散。
      
      这故事有种简单的沉重。写出了日本“蚁族”在生活与理想之间的困惑。相比当下中国城市年轻一代的情状,是共通的。
      
      在敦和知惠子的婚姻生活中,被现实挤压的,除了最初的梦想,还有两人烂漫的青春和天真的性格。他们不得不扔在路上的,除了共同的理想,还有对彼此的美好。
      
      2011年4月18日 于绍兴
      
      《扔在八月的路上》,[日]伊藤高见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16元。推荐指数:★★★。
      
  •       在东京生活,即便只是呼吸,也需要钱。
      其实,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城市生活,都是一样的,即便只是呼吸,也需要钱。
      城市本身的便捷性,那些街边的自动售货机,一罐罐的汽水饮料,还有超市里琳琅满目的货品,看着像是无穷无尽自己会补充进去的,人们看不到商品的生产,却无时无刻不需要消费它们。
      城市把人们联结到一起,亲密的十分亲密,疏远的十分疏远,亲密的想与亲密的“一起消失掉”,疏远的远远望着,暗暗想象着,却不走上前去打一声招呼。每个人都这么孤独。尤其是抱着爱情的男女。从对方身上寻找共同之处,强调彼此的共同之处,想要好好地生活,逢休息时想着怎么打发掉无聊时光,而工作时又得疲于奔命。谁也说不上来,主人公敦和知惠子为什么会分开,似乎并没有大的事故,却在点滴中相互厌恶,厌恶一种被金钱逼迫着的生活,厌恶一种没有理想的迷茫生活,厌恶自己本身,直到也厌恶对方身上的类似之处,直到无法相处,去推进分开的速度,给彼此喘息的机会,在暴力与背叛之后是深深的唏嘘与放松感。
      还有那为了'风太郎小点'纠结异常的妇女,太像都市里的每个人了,我们都在谈论,我喜欢什么你喜欢什么,我们在品牌的标签上进行一场聊天,诉说自己平日的生活习惯。我们放大了自己的生活,却往往忽视了自己其实渺小异常的事实。在一个城市化水平异常发达的国家,物质本身带上了人类生活的色彩。它像是也具有了生命。它成了某种沟通的纽带。成了一种荒诞的又不可或缺的存在。让人费力寻找而不着的小东西。
      生活在海螺壳中生生死死的比喻,具有相当的浪漫色彩。我们能用有限生命看到的这一切,只是我们作为井底之蛙不得不朝天空仰望的动作。虽然想要突破常在,却有深深的无力感。开着货车在路上走,在城市里作为某种功能的存在,想要追求爱时却同时也会遭受疲倦的侵袭,没有人可以逃脱生存的疲态与交流的疲态。当新鲜感不复存在时,我们只是依循往日的节奏一点点前进,不去管那结果将是一如既往的无聊还是一塌糊涂的糟糕。
      没有什么大事,都是琐碎的小事,我们被日常的细琐毁灭掉,抑或说在这种日常里渐渐习惯,”夜晚就这样向前滑去“,白天也是,每一天都是,每个人在暗夜里睁开眼睛睡不着的姿态都如此的相似。
  •     呵呵,没有这样揣测作者的。
  •     我也更喜欢海螺中的风景
  •     握手^_^.白线流 里我也最喜欢冬美啦!
  •       从一个编辑的眼光来看,我觉得书名应该译作《留在八月的路上》,要不然和从头到尾都在讲的“留在路上”的“冷饮”有什么关系呢?
      书很薄,排除翻译得不地道的若干地方,其实还是挺耐看的。年轻人努力地生活,感觉挺无奈的。
      反正就是那么一回事了。
  •     2007-07-17
  •     个人更喜欢第一篇,爱本来就很复杂,没有所谓的绝对,人生的琐碎就是爱的故事,人的情感在任何时刻没有绝对,有的只是更多或者更少。作者很细腻的描述出了这样的情感,看完后感觉对人性的认识又增加了不少,对一些曾经看不开的事也释然了很多。这个故事很值得细细品读。
  •       梦想在现实的打压下一点一点远去,这是一个轻淡悲凉的小品。
      
       小说一开始便以旁观者的视角用预告性质的口吻告给我们一个对极有可能成为现实的悲剧结局,而男主人公的名字前有一个“愚蠢的”,因此悬念并非这部作品的主打,对那一过程进行细致入微地描绘才是其主体。
      
       可把它看作双线叙事,在共事的最后一天,主人公在工作的间隙向“搭档”讲述自己的过往,工作推进与讲述谈论被轮流呈现给读者。
      
       他向这位红颜知己吐露自己的出轨,“这并不是突然发生的恋情。虽然他内心的波动,起起伏伏中依然维持在一条线上。但是,在这条线上一定有一、两百个肉眼看不到的选择。”如今即将面对离婚,他回想当初,“办妥结婚登记的感动好像被太阳曝晒过一般残留在身上,带着适度的疲倦和滚烫。”后来是如何走到这一步?搭档说,“凡事如果不开诚布公,日后就会很麻烦。”当妻子向他抱怨,“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不行?为什么我不能追求梦想?我一直很痛苦。我一直因为没有梦想而感到很痛苦。然后在那个时候,我就想起——”他听后却陷入这样一个状态:“郁郁寡欢和爱怜的感觉在他心中纠缠在一起。”
      
       已然把梦想当作鸡肋的他遭受妻子种种冷淡,对重新追求梦想的妻子很不能理解,“虽然不是因为太爱她而对她朝思暮想,但却也没有越来越痛恨她。有时候觉得她很可爱,有时候又觉得她很可恨。想到她曾经为自己做过这么棒的事,也曾经做过这么过分的事,各种感情就涌上了心头,让他心烦意乱。”两人间渐生隔阂,“那是一种既悲哀又很呕的心情。”
      
       他在迷糊中出轨,没过多久便向她提出离婚,两人发生争执大打出手:
      
       “ 这时,知惠子既没有喊痛,也没有说「不要」,而是狠狠的咬住敦的手指。她的虎牙剌进了肉里,大拇指的指背好像被她咬破了。敦用左手甩了她一巴掌,她咬得更加用力了。
       那个时候,在敦的眼里知惠子好像一只狗。好像住在老家时养的那只狗。那只狗年纪大了,大脑也已经萎缩了。它只认得敦,因为会咬人,所以只能用铁链绑在一旁,不加以理会。由于没办法带它去散步,所以它总是发出悲哀的吼叫声。有时候觉得它可怜,才走过去摸到铁链,它就像发疯似的咬住人的手腕。对它仅存的那么一丁点的爱情不但没有燃起火苗就灭了,还在瞬间变成了憎恨。于是,对它拳打脚踢,一直教训到它夹着尾巴认输才罢手。虽然事后总是会陷入自我厌恶的情绪里,却还是欲罢不能。
       和那个时候一样,敦明确的感受到内心的憎恨。他就像对待狗一样在被咬的时候没有抽手,反而把手塞进知惠子的嘴里。口水从她的嘴角滴落下来。她呕吐着。
      
       敦把香烟拆开放在桌子上,然后把烟叶揉软后拿来止血。虽然这么做会很痛,但随着疼痛流遍全身,他觉得自己仿佛慢慢从梦中清醒了。”
      
       这是全书最精彩的一段描写,尤其是那段比喻及说明。
      
       一个咬,一个塞,一个呕吐,一个流血,彼此才都清醒过来。
      
       谈及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来的父母,“搭档”告诉他,“他们不是终于休战,而是已经习惯彼此讨厌的状态。”他将信将疑,她进一步说,“喜欢和讨厌不能用加法计算。或许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但绝对不能用加法。”他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位即将第二次步入婚姻殿堂的人的肺腑之言。
      
       “从里面传来淋浴的声音。那声音在耳朵深处搔痒着。”这个细节暴露出主人公欲走的第三条路,在他得知“搭档”那第二次婚姻与其无关之前。
      
       最后,“当这对学生情侣骑到水城面前时,他们利落的松开手,并在骑过她身边之后再度牵起手来。”他看到这一幕,似乎看到了已成为过去的曾经的美好。
      
       被扔在八月的路上的,是一个称自己做什么事情都认真的人,“他意气用事地挖着泥土”。
      
       这部小说没有迂回曲折的情节起伏,也没有光鲜亮丽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过是讲述了一个在学生时代心怀梦想的普通人组建家庭步入社会后被残酷的现实压垮的平淡故事,极具普遍性,因为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把握而极具感染力。
      
       总的来说,我还是比较喜欢这部小说:短小精悍,深入浅出。
      
      
  •       
      这本小说是两年前在陕西南路的季风书店买的,然后站在地铁里读了一半,没能读出什么头绪,就放下了。
      两年过去,季风书店已然拆走,不知还能在上海图书馆站下面支撑多久。而我今天早上一边听着自然辩证法一边读它,竟然有所触动。。。
      
      包括一个中篇《扔在八月的路上》、一个短篇《海螺中的风景》
      
      《八月》讲述了给自动售卖机配货的货运司机的生活。这个身份很有趣,自动售卖机一直站在那里,大家会使用它,却很少去关注它的状态。
      有过几次,我碰到工人在维护机器。我会以尽可能自然的状态贴靠过去,观察,有时候也拍照。看到机器被开膛破肚,就像在看法医解剖一样稀奇。
      我们地铁里的那些售卖机也是由货运司机维护的吗?我很好奇。。。兴许哪天,让我在那里伏击守候,逮住他们~~
      
      回到正题,《八月》里的语言很日系风,平时日本小说读的少,日本动漫看得多,所以在小说中看到字幕组风格的一些言语,颇不适应。然而,小说关注的小人物现实生活足以让我跨越语言。这个故事让人耳闻一段婚姻如何无可避免地死去,死得却不悲戚沉重,而是那么平常地,就死了。一段理应至深的关系就轻轻地终结了。
      这让我很害怕。。。
      
      相比《八月》,我其实更喜欢《海螺》。《海螺》里面的两个点触动了我:一个是主人公喜欢看超市里的客户留言簿——这个和我一模一样啊——然后,主人公看到了一则奇怪的留言。
      另一个点就是主人公躺着的时候,窗帘被吹起,将他胸膛以上罩在里面,他自己感到就像一只生活在海螺中动物。他马上叫唤他的姑娘一同进来看。
      这真浪漫~~~
  •       似乎日本小说很少歇斯底里的描写一个场景,就像中国摇滚从来借助愤怒这种并不完全符合摇滚本质的方式来表达内心。这种情况仿佛是传统性的,拿芥川奖这种纯文学的奖项来说,自然要以日本传统的审美来看。
      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小见大的视角,正是那种一如既往的日本本土的恬淡,能刻画一个时代的世界观,一个人群的价值观。
      这本小说两个短篇,前一个淡的不能再淡的,就是传统的日本式的宁静,后者稍微好些,能从中看到些温暖的情感。
      《扔在八月的路上》从一开始就那么昏昏入睡,对话,不过其中穿插的敦的回忆,应该就是这个故事的主线。敦的梦想和生活碰撞,使得婚姻逐渐变得缺失激情。而他的妻子,到后来也用一种自己的方式为这本圆满却被生活和梦想的撞击而变的脆弱的婚姻生活奋力的画休止符。敦的外遇其实就是一种反抗方式,对妻子的反抗,至于反抗的是什么,应该就是生活和梦想的落差。作为引起话题的水城,似乎做了一段时间的意淫的对象。直到最后,他还是在意淫。期间,敦似乎就以为同样也离婚的水城是喜欢自己的了,所以才那么……大胆的臆想;或者之前那么老实那么虔诚的把自己的结婚以及离婚的种种交代清楚,还在超市那里帮她解围……就是出于这种心理吧。
      那他就不去怀念他的妻子?也许,那些时光早已成了他的最美好的回忆,尽管争吵,尽管无话可说,单单可以怀念,就已经很幸福了吧。
      固执的敦,小说的最后,在水城去和男友约会时,他的心情都被他的动作给诠释清楚了吧——那不正是徒劳的臆想之后的失望抑或掺杂了期许和祝福?
      是“丢了这个又丢了那个,最后还是继续做着最后能赢得白日梦向前冲”——这“烟灭战术”的日本将棋“残局终会解决,不过时间问题”的心态?
      是开始做了“重新翻开业已失去的那一页青春”的憧憬?
      是不再去理会“好多东西都像烟一样消失了”;不去管“没有梦想,活着好累”;就算“理想这东西早已被丢进某地的下水道里,早已在路上被汗水冲的一干二净。即便这样,还真以为在未来的某个地方会有意外的幸福在等待着他”,无所谓什么“这种感觉和出于爱恋的思念不同,但又不是与日俱增的恨,其中既有爱的片段,也有恨的残片”;甚至可能就是怀念那“遭忌讳的东西大都是很美味的”——忌讳的东西了?
      尽可能的想象吧,到底是什么,谁知道!
      第二篇小说的温情是从默契开始的。那句话用到这里,“就算是毫无感情的言辞,”只要拥有默契,“也可以瞬间填补空白”。
      这一对恋人从吃的默契,到后来说关于超市那里写意见簿的母亲的默契,都那么的真切和温暖。最后时身体躲到窗帘里,那种惬意,从细腻的文字里缓缓流出。
      小人物(姑且算作吧)和城市,并不是生活在和被生活的关系,还有着更微妙的,关于爱和存在的问题。
      无论什么,触及到意义,就一定会走向形而上的断章。作者的诠释,似乎揭示了这种关系,而意义,就那样,指向了生死。
      他说“仿佛自己突然变成了一只寄居在海螺中的小生物,由生到死,都只能看到眼前的风景,渺小而无知。既不知道渴望什么,也不知厌恶什么,只是本能的吞食着流水到嘴边的食物,睡去,醒来,而后死亡。就连幸与不幸都不曾知晓。”
      ——一种无能为力。
      也许,小说所表达的,就是这种无能为力吧。
      像臆想中的母亲对要求不能被满意答复的无力;像男人对父亲不过想听到自己声音而执拗的坚持用旧的传真机的无力,像女人对幸福和命运的无力,等等。
      我还是不喜欢读这样的小说吧,软绵绵的,有些……无力。
      也许干脆就是喜欢的,就是喜欢这种徒劳的臆想,以及背后的,小情感和小感悟。哈。
      
  •       喜欢书的名字所以才看的。
      很轻松的看完。虽然里面谈到离婚的话题。
      映像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可爱的人。里面写到“连拐弯都拐成直角”,觉着有些孩子气在里面。二就是最初共同怀有梦想的两个人,女人用自己的面对现实来支持男人的梦想,其实女人对梦想的渴望在现实中越发强烈。
      文中的描述让我想到了日本电影里面的场景。
      有机会向再看看这本书。
      
  •       发表时间:2012-01-06 22:41:44
      
      
       这本书是用乘地铁的零碎时间看的,日本的纯文学作品总是一种淡淡的感觉,看完空留下一些讲不出的感觉,或者在睡前看,只能增加快速入眠的速度。
        
       八月的最后一天,是水城最后一天开货车的日子,也是敦和知惠子离婚的日子,这一天他向水城聊了离婚的过程,也回忆了一路走来的历程。
        
       曾经不知愁滋味的两人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结婚了,经过了最初的新鲜不得不面对所谓的现实,即使有热爱的梦想,但是没有物质的保证又怎能生活幸福呢,于是知惠子选择了放弃,也许当时的她把这个当做是某种婚姻的赌注,赌的是敦对她更加的爱,而敦也不幸福,他对梦想的追求却不能保证他作为丈夫的责任。
        
       而敦的出轨应该也算是某种逃避吧,他和陌生女生可以在小旅馆做爱却不敢回家面对知惠子,而知惠子被现实与梦想深深折磨,印象中比较有感触的是她买回很贵的卡带想重新学播音,被丈夫责骂是浪费,她大叫为什么只有你可以追求梦想!她开始折磨自己,希望用这种方式挽回丈夫,但她又像刺猬捍卫着自己最后的尊严。
        
       我想离婚是对两人的解脱,即使他们仍然爱着对方。人都是爱自己的,如果真的为了婚姻放弃梦想,为了生活接受庸俗的东西,我不知道我的选择是什么,这是作者对当代日本青年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我个人的警示。梦想不能脱离现实,爱情不能脱离物质。
        
       八月的最后一天,是水城要迎接新生活,和第二个丈夫开始新生活的日子,也是敦和知惠子各自成长的日子。
        
      
  •     同样更喜欢海螺中的风景
    但是,不同的是,我认为写的并不是什么温馨和甜蜜
    感觉很空旷,和寂寞
    “我,会不会变成孤单一人呢”
    很没有安全感,我知道那种木然的寂寞
  •     海螺中的风景 并没有让我觉得轻松 觉得只是另一种形式的隐忍而已
  •     看了你的书评,让我感到现实的残酷~生活就真的只能在现实和梦想中做出选择吗?
  •     看完后我想,怎么就这样结束了,意犹未尽......
  •     写的很好
    爱情也许只是在文学家的笔下才是完美的
    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总是那么不完美
    总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挫折
    也会碰上或深或浅的坎坷
    所以
    爱情总是先让人幸福
    而后受伤
  •       每当小说里说淳对妻子的行为厌恶不满甚至鄙夷时,都会令我生出对淳的厌恶不满甚至鄙夷,进而觉得这是作者自身视角的问题。
      反而是副故事有点意思。也是典型的日式小故事,有很多内心独白。波澜不惊地看到最后,却暗自惊了一下。想女主角是否只是淳一想象中的一个女友,实际上从未存在过。虽然小说里并没有这么写,平淡的结尾却在让人暗暗地有了这样的怀疑。
      
  •     《海螺》很温馨
  •     我喜欢第一篇,对那个烟灭战术也很有印象,“总是丢了这个又丢了那个,然后还是坐着最后能赢的白日梦往前冲”“还真是,好多东西就像烟一样消失了”…还有敦说鳗鱼与梅干不可以一起吃,但似乎越不能一起的东西越有滋味的道理,已经理发店那位姑娘说的炸西瓜皮吃的故事…总觉得都有一种不深但也绝不浅的道理在里面
  •     TO 天天:白线流我都在看第三遍啦,冬美被星探轻视的那一段好心疼。
  •     看了这书我都不想结婚了(捂脸)
  •       
      
      每个人看到的或许还称不上是一个世界,那只是被分配给的一小片天空。在那片天空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孤独和喜悦。每个人和被分配给予的那片天空下接触的人,环境及琐事相互摩擦和变化,渐渐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我。世事难料,缘分难猜,我们所经历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宿命的偶然和无意里性格的抉择。
      
      
      所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再相似的彼此也无法完全相通。不存在那种完全理解和认知另一个人的人,也没人能完全地体会那个人此刻或是曾经内心变化的频率,而这样就容易产生那种永无止境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感与海螺里窥见的风景又有所不同。寄居在海螺里的小生物只能看见眼前的风景,外面的世界再大再广阔都无法得知更无从渴望。不懂得向往,不懂得厌恶,只是单纯地经历睡去,醒来,然后死亡。只是这样的孤独和渺小感从未被感知过,生活,在一个狭隘的空间里被放到最大,吞噬了本该拥有的感动和不安。
      
      
      与渐渐衰老的父亲争执传真的用法,父亲衰老的样子赫然出现在眼前,那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想要逃避却无法摆脱的想法;在超市里因为一点小事而发火,被他人看做是控制不住情绪的可怜的家伙;因为超市墙上一张普通到很少有人会注意到的便利贴而在心里本能地构建起留言者的世界。
      
      
      视野和想法被规限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失去了伸缩的能力,连控制和支配自我的能力也都快要被剥夺。而我们究竟要在海螺里待多久才会发现我们的世界已被禁锢,我们自己已被束缚了呢。
      
      
      
      
  •       买来是因为看上去很小,封面颜色清单,价格优惠,十元整。在形势与政策课上看完,觉得很清淡,就像喝了杯盐水一样,当时觉得很对味,很舒服,然后你再问我是什么味道,我完全不能细说出来,不能只说,咸味,对不起这样文艺的书,就说“啊!海风一样的味道呗!”
  •       如同其他文艺小说一样,打开《扔在八月的路上》,读者很难“捡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当我们相信其摘取135届芥川奖自有其独特之处时,就会发现伊藤高见确实继承了日本作家一以贯之的传统—细腻心理刻画以及小中窥大的主题构建。
      《扔在八月的路上》通过主角敦与女卡车司机水城谈论离婚的对话,及敦回忆与知惠子从相恋到离婚的过程,刻画出大城市中年轻人疲于奔命的生活,突出了梦想在现实面前的幻灭感。
      作者选取离婚作为主线叙述故事。他们为什么要离婚?是价值取向不同?为什么离得那么歇斯底里?我们只能在主观上理解,但在很多人还是难以认同,因为这种情况建设性大于破坏。周国平在《爱与孤独》中写到,离婚毕竟是一种撕裂,不能不感到疼痛。当事人越冷静,疼痛越清晰。尤其是忍痛割爱的一方,在他(她)的冷静中有一种神圣的尊严,差不多可以和从容赴死的尊严相媲美。并与这种方式拯救垂危婚姻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将它们保存在双方的记忆中了。相反,战火纷飞,血肉模糊,疼痛感会麻痹,而一切曾经有过的美好东西连通对它们的记忆也就真正的毁灭了。
      在现实脚下,美好的记忆往往更接近梦想。日本作者总是善于找到有意思的小事物突出主题。水城引用将棋(日本象棋)战术说,“残局总是能破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敦观察备货的“猫”(手推车)也得出经验,装得四平八稳时反而动不了,不打破平衡就难以前进。许多年轻人正是借着梦想生存的,但为了全盘胜利不可能不选择弃子,放弃就会产生梦想破灭的感觉。即便敦在结尾说“不管什么事情,我可都是认真的”,但梦想失败的幻灭仍是难以消除的。
      所以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梦想,在这里离婚不过是突出都市人生活艰难的一个超级作料。“在东京生活,即便只是呼吸,也需要钱。”敦的感叹也是大多数都市人的感叹。过去人在自然只需要带着梦想征服自然,现代人迷失在都市和情感之中,在梦想与现实之中纠结起伏。然而,现实与梦想的矛盾会永远继续下去,我们总会面临选择,把梦想还是痛苦扔在八月的路上。当生命只剩下过客,我们还会拥有什么?
      非常令人欣慰的是,这本小书收录了一篇较为轻松的《海螺中的风景》。假如我是芥川奖评委我更乐意把奖颁给《海螺中的风景》。淳一和妻子鲇子心有灵犀,两个人总是能想到一起,即便在超市买东西也总会选一样的结帐两份,让人备感温馨甜蜜。
      淳一在超市等待妻子下班,观察建议板顾客的留下的有趣故事消磨时间。有一个女士留言要求超市进购“风太郎小点”,写下“孩子哭着要吃呢”,但超市草率处理说没有这种东西。淳一想象着那位离婚带着孩子女人过着艰难生活,小点心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需求。淳一对此很感兴趣,而鲇子表现出更大的兴趣,两人展开想象,特别想帮那位母亲找到小点。正是在这种小小的梦想之中追寻快乐,他在留言板写下“我妻子哭着要吃呢”。
      就这样,大都市里一间小小的公寓,淳一和鲇子仿佛寄居在海螺中的小生物,由生到死,都看着眼前的风景,这片风景固然不广阔不华美,但是属于他们,这就够了。
      
  •     en h
  •     找来看看
  •     【第135回芥川賞】台版翻譯順眼多了,番外篇很有趣。但是“的”“地”“得”不区分很奇怪。
  •       去年夏天读完的书。是人文社引进的文库本系列之一、当时是和《第六个小夜子》一起看的。
      整理笔记时稍微重温了一下。
      
      作者伊藤高见的笔触非常的细腻,带着日本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贯的暧昧和感性气息。总觉得看完时心情有点堵,很多地方触动了我,但是那些细微的感觉又无法清楚地描绘出来。
      
      这本书包含两个小故事《扔在八月的路上》和《海螺中的风景》,两个故事都在细腻的情节和心理描写中,描绘了生活中的平庸而弱势的“小人物”们,在生活中被无处不在的点点滴滴的无奈感、孤独感和无助感渐渐编织起来的茧所包围的图景。两个故事处处透露出无奈,迷茫,无助,对于逝去的残片的心疼与释然,对还未到来的天明的茫然与麻木等等。
      ——————
      
      《扔在八月的路上》的行文结构是记述敦与水城在八月末的一天,干着给四处的自动贩售机补货的工作。
      这一天是水城调去别处工作的前一天,也是敦和他的妻子知惠子递交正式离婚申请的前一天。
      其中穿插着大量敦对与知惠子共同生活的回忆,还有敦与水城的沟通及一起共事的记忆。
      残留在那里的东西,正如文中所说的那样:
      
      ”这种感觉与出于爱恋的思念不同,但又不是与日俱增的恨,其中既有爱的片段也有恨的残片”
      
      敦和知惠子都曾经有梦想,想当电影剧作家的敦与想当杂志编辑知惠子在大学时期相遇并恋爱,然而生活和现实的茧却慢慢将他们包裹窒息。
      
      一些比较细腻的地方:
      已经迫于现实几乎放弃了杂志编辑的梦想的知惠子,在考虑结婚时那句
      “都这个岁数了还没有一丁点儿继续的也就小敦这种人了吧。不过没关系,钱我会挣的,小敦就放心地追求小敦的梦想吧,这样不是很好吗?”
      两人的嫌隙在这时就已经存在了。不知在何处讨厌对方,想要伤害对方,然而却无比依赖对方,对方不在的话自己又会觉得痛苦。
      
      仿佛将棋中的湮灭战术一样的人生,已经过了喜欢的阶段,却也并非仇恨,只是希望和对方融在一起,然后消失掉的心情。多多少少可以理解。分居前的最后一天敦和知惠子两人的约会,两人之间的气氛倒还不错,仿佛暂时脱离了日常生活的重茧,变得轻松起来,回到了最初恋爱的时候一般,可是毕竟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在那一天送货的路上,敦仿佛将这些东西一点一点回忆出来,然后一片一片都丢弃在了八月的路上的。虽然敦在工作中对水城产生了某种莫名的心里依赖感,然而水城也将在明天起调离这里,去千叶工作。
      
      最后下班后和水城分手再见后,遇到那对年轻的学生情侣,那种惊慌失措仿佛没有自己容身之地的感觉。还有突然想踢石子儿,而偏执地挖起土来挖石子的样子,一切的一切都让敦显得是那么的茫然而无助。
      
      最后的敦,仿佛就是一具无助的,被剥离了一切生机的,其中空空如也的空壳。
      ——————————————————
      
      《海螺中的风景》
      那个偏执着不断在超市的留言簿上要求超市出售都不知道是否存在的,名为“风太郎小点”的小吃,为此甚至不惜投诉的中年妇女。
      在一起脑补中年妇女人生的淳一和鲇子,像小虾一样寄居在日常的无聊生活里。
      
      淳一和父亲明明有更重要的事情没有传达,每次电话时却纠结在传真机的使用方式这种无足轻重的琐碎细节里不欢而散。
      
      其实用那句引子中的话已经可以很好地概括了:
      
      “仿佛自己突然变成了一只寄居在海螺中的小生物。由生到死,都只能看着眼前的风景,渺小而无知。”
      
      看完这本书,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
      名为生存的茧,名为生活的枷锁,那些柴米油盐酱醋茶之间的种种艰辛、无奈与孤独,
      闪耀的梦想和卑微渺小,只能为生活而无力挣扎的自己之间的巨大落差,
      是一种会慢慢地把人们的激情和梦想牢牢包裹,使其窒息而死的牢笼。
      这种牢笼几乎无所不在。
      在这样的生活面前,孤独,无助,茫然,甚至是荒谬感时时包围着人们。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让人情绪失控变得歇斯底里。
      人们仿佛变为生活中的异乡人,一只只等待屠宰的羔羊,一只只软弱的寄居蟹,一只只渺小的蜉蝣,带着一羽早已碎裂的梦想。
      
  •        敦和他妻子离婚,其中原因看不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他们相爱过,然后又互相伤害,离婚前的一天,大家都可以很释然地在一起,是因为不用再在一起了吗?那当初大家的互相吸引的原因,也成为分开的原因么?
      
       关于海螺,只有自己的小世界,附在里面的小生物,自生自灭。
      
       那个女人不断在留言板里写意见要寻找XX小太郎,然后大家可以猜测想象到很多她的背景。或者可以选择相信她写的事实,也可以觉得她只是无理取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天地
  •     呵呵,看来我也要去看了这本书了啊!
  •       两个人在一块儿的时候,要的不就是心吗?
      
      
      我说的可不是那种情情爱爱的游戏。一旦来真的,可就不一样了。到时候恐怕连自己到底是喜欢对方还是讨厌对方都闹不明白。说不定还会特别夸张地发一大通脾气,然后只想折腾到连对方的心都粉碎的地步。所以才说是连命都想要。那时候自己的生活已经完全无所谓了,只希望自己和对方两个人能一块儿消失。
      
      
      并不是死了一了百了的那种。不是绝望,而是只想和对方一起消失掉。已经过了喜欢那样的阶段,只是想和那个人百分百地融合在一起,然后消失掉。
      
      
      
      说来也是,数数喜欢的地方和讨厌的地方,如果讨厌的更多,那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了。
      可惜我可不这样想。喜欢和讨厌是不能做加减的。就算可以乘除,也不能加减。
      
      
      不管什么时候我可从来都没玩过。
      不管什么时候我可都是认真的。
      
      
      
      
      以上都是我喜欢的句子。如果说这本书最令我喜欢的地方,那就是这些句子了。平淡而又深刻。
      
        
  •     just tired of living.
  •     放肆舍弃,无所顾忌,在通往幸福的路上。直到最后才发现,幸福不是终点,却是那些在路上被舍弃的点滴。
  •     更喜欢《扔在八月的路上》这篇。
    或许是长篇,多了些许琐碎,适合细细咀嚼其中的意味。也正是因为不少生活中的点滴似曾相识在心里产生了碰撞。内心引起共鸣的那种真实感,被作者挖掘出来后的那种复杂的心情,在心里蔓延开的感觉,还挺值得斟酌,值得珍惜的。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不大能忍受日式的繁杂敷陈,所以第二篇看似不那么闷,篇幅也较短,故事也较前一篇轻松许多吧。
  •     真的就是这样
  •     虽然贵为芥川奖受赏作,但都下来有点意识流的味道。有机会应该再读一遍,希望是个爽朗的舒适午后。
  •     高中时读过的书,当时看30年代人的生活真的完全没有代入感,也许现在看疏离感会少一点
  •     我觉得后面那个短篇写得比较好。
  •       典型的日本纯文学作品(废话芥川奖么),满眼都是生活中的琐碎。能把这些鸡毛蒜皮写得如此有共鸣,这点真心佩服日本人。至于入木三分的另外一分去了哪里,就是不看那些简介“其中折射出当今日本的社会构造与经济状况已将年轻人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话,我是完全没感觉出来……写了才发现,哦,原来深远的含义说的是这个啊(不排除我自己领悟感性有限……)。
      
      所以比起这种深层含义,我更加钦佩字里行间那些细小的描述(也是日本文学最大的优点?)。除了大家都注意到的那个湮灭战术以外,还有一个小地方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敦和知惠子吵架的那天晚上两人出去散步,一路上知惠子叨叨念念,敦愤恨地加快脚步,“连拐角都是走的直角”,这个描写我觉得哈有劲诶,仿佛就看到了个固执死脑经的家伙把气全都出在了自己脚上,砰砰砰地一路冒烟。然后最后那个结局,在我还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结束了,就算被人指指点点敦还是固执地挖土,嗯,人物描写得真心丰满。
      
      第二个故事就更加体现出作者的天马行空想象力、挖掘鸡毛蒜皮的能力以及将它们变成文字的实力了(自己经常会表达技能缩水,词不达意- -),看个留言本都能扯出这么多事情来,实在是太太太佩服……不过作为地铁读物的话,的确不错,要说细细品味啥的,对我来说……呵呵呵,有人说我肤浅我也只好说如人饮水……
      
      顺便去亚马逊看了下,原来日本人是把轻小说也算在文学类作品里啊,唔,日本人真是创造出了很多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东西呢(褒义)。
  •     还没看...话说当初买这书完全是因为标题以及那句“八月的最后一天...”因为那就是我的生日啊!我得抓紧看完...
  •        我第一次读日本小说,还没有能力将两个人的命运归结到社会的高度。但命运本身已经足够强大。人生中有太多不可抗力因素,任凭多大多久的主观能动都无法动摇。注定失败或者悲伤的结局,如同被造物主随意地抛弃在一条荒草萋萋的路上,哭泣和呐喊,都无人理会。人类的渺小,因着命运的强悍。
  •     才看到十几页 敦 的故事才告终 水城的故事又映入眼帘 没有过多的期待 没有过多的失望, 就这样下去一个故事 等我看完了才能懂吧
  •        当初是因为它戴着芥川奖的光环,所以才买下了这本书,只是没想到买的是一种惆怅。
      
       三万字的中短篇,没有重量的文字,却让我无法一直看到结尾。于是,断断续续地看了几个晚上,每每看到深处,就会抱着书躺在床上感受书中所描绘的那种生活压抑。时间像静止了一样。
      
       如果说我们已不再青春,那我们是否还年轻?是否还怀有当初年少时的梦想?在生活面前,我们到底都扔下了些什么?
      
       书中讲述也许仅仅是一个故事,只是,我们很可能对号入座了。于是,它诉说的变成了我们的故事,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
      
       佐藤敦,怀着电影剧作家的梦想,大学时期,认识了想成为杂志编辑的知惠子,并开始交往。只是到大学毕业时,知惠子面对多次应聘编辑的失败,还是屈服,找了别的工作。但是后来有了机会,知惠子还是改行当上了编辑。倒是敦却一直无所事事,连房租也是知惠子一直在付。但两人最终还是结婚了。只是,正如知惠子所说的,敦没有一点积蓄,完全是靠她而维持生活。敦为此感觉厌恶。直到知惠子因为人际关系辞去了出版工作,而生计落到敦身上,敦就只能不断地打工。两人一直无法平衡的关系在不断恶化,总有一方低姿态的时候,另一方就高姿态地加以嘲讽。最后在一次相互打骂中,敦提出了离婚,知惠子感叹说早点这样说就好了。决定办理离婚手续之后,两人开始能够平静相处。
      
       另一方面,与敦一起开车给自动售货机装货的水城,虽然一直聊着敦离婚的事情,但却很少谈起自身的事情。敦仅仅知道她是因为离婚独自带着孩子而选择收入高一点的装货工作而不在办公室里。后来水城再婚的事情也是从别人口中得知。敦办理离婚这段时间都是在工作中与水城一起度过了,只是水城却不知不觉地申请了调动,准备再婚了。
      
       仿佛什么都没有了,知惠子离开了,带着户口本上的名字消失了,工作伙伴也走了,就连梦想也变得更加遥不可及了,最后只剩下敦一个人。
      
       书中没有忧伤,只是,行字间却散发着淡淡的忧伤——从时间的缝隙中渗透出来。梦想这东西恐怕不能一直放在口中,要么付诸实践,要么埋藏心底。
       第一次阅读的时候,我曾写下这么一段文字:
       “大家都说敦的梦想在面对生活的压迫下破碎了。没错,敦是成不了剧作家,而且还只是个临时工。但是,我不认为梦想是唯一的,也不认为在为生计而愁的生活下不能继续追逐梦想。故事只是终结了敦的青春,可是没有终结敦的梦想。我以为如此。扔在八月的路上到底是什么?时间是否摧残了我们?水城离婚之后迫于生活走出了办公室,开起了货车去给各个自动售卖机装货。只是,水城最后还是再次结婚,然后调回办公室。也许我们遭遇生活低潮,也许青春终结,可是,梦想是永不休止的。扔在八月的路上的,也许仅仅是过去而已。”
      
       只是现在重新看一遍之后,发现也许扔下的不仅仅是青春,还有梦想也被抛诸脑后了。
      
       在时间的巨轮下,我们的生活到底在金钱与梦想之间还存有什么东西?
      
  •     好书啊 有感!
  •       在一个不能出门的雨天,在一个奇妙置身的城市,读完这本仅收录两篇短篇小说的薄薄小书。
      
      第一篇《扔在八月的路上》获了2006年芥川奖的,那一年下半期的获奖者就是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在国内应该算是鼎鼎大名的畅销书了。收录的第二篇《海螺中的风景》,倒是非常轻松又带有正能量的一类。
      
      日系文学里似乎就有这样一类小说,没那么恢弘的故事架构和叙事,截取的也就是人生中稍纵即逝的一个片段,譬如那个“被扔在路上的八月”。没有悬念,很少冲动,甚至一点点戏剧化,通篇下来回味,可能觉得自己只是阅读了无数个细节和有趣比喻的合成物。然而读完的感觉,却如书中某个比喻那样,往往就是那种看上去忌讳,搭配在一起却很美味的感觉,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魅惑味道。
      
      这种感觉犹似江国香织,却又不那么像得完全。故事很简单,一同开货车给自动贩卖机加饮料的两个人,在八月的最后一天,沿着送货的路上,交换各自离婚的心得。无非就是这么几项,厌倦、出轨、争吵、继续厌倦,然后互相憎恶、懒得争吵、分开。每一次,男人觉得自己已经在努力调和气氛了,有意没话找话,还花大价钱买了鳗鱼回来,对方偏偏不会按着自己想法接话茬,所以连挂在酱油瓶子上最后一滴酱油,都显得充满了无限委屈的样子。
      
      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扫兴,男人会在散步的时候拐弯故意走直角;为了避免两人尴尬的共处一室,男人宁愿在家附近的晚餐店宅着,以至于认识了所谓的情人美发师。这种婚姻状态真是叫人绝望,男人曾梦想当一个剧作家,为生活所迫去开大货车交房租,而他妻子辞职之后,花二十万日元买了学播音的设备,一脸不甘地说,“成天在家无所事事会被你讨厌的,所以我要找点有价值的事做。”于是,继续争吵。
      
      当然,注定消失的梦想和注定平淡到面目可憎的生活,都是无数种命运结局中的一种。伊藤高见的笔触自然简单,却像是长着一双流于生命表象之下的眼睛。小说最后日历快要翻到九月,也是男人要正式离婚的日子。时间,并没有让所有的东西变得和谐起来,但时间只是会不经任何人同意地往前流,过去的日子就仍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以为,作者总是在99%篇幅的绝望中,最后给了人1%的希望,尽管这种希望淡得像蛋壳里最后残留的蛋清一般。
      
      在这种心情下看到第二篇小说,就觉得格外明亮。一对在超市买东西时总能想到一块儿的夫妻,结账是同样的东西常常会出现双份,这种小小的满足,让他们在晚上沐浴着窗帘挟裹的晚风,想象自己是寄居在海螺里的小生物,虽然从生到死看着一样的风景,渺小而无知,却仍感到幸福。
      
      有时候幸福容易发生得如此彻底,有时候却怎么都留不住了。最后男人和女人离婚前把以前带有回忆的路重走了一遍,想起的都是对方令人讨厌的小细节,反而可以用开阔的心情互相取笑,但如同女人所说,喜欢和厌恶是不能做数量上的加减的。就是说,并不是喜欢的多过于厌恶的,就能够继续在一起。
      
      “过不去的当时就是过不去了,现在想想才多大点事儿啊。但是深爱过,这是重点。”这是范爷在一个采访里说过的。既有爱的片段也有恨的残片,一起扔掉或长留于心,都未尝不好。
      
  •     人,總是懼怕孤獨和離別。
  •     这本小说对我来说就像是一颗酸梅,又酸又甜让人欲罢不能,有很多值得细嚼慢咽的语句。同时也觉得你的书评实在太好了。
  •        看了第一遍,表示不是很理解作者在表达什么,可能还是因为在象牙塔的庇佑下,涉世未深···
       但阅读时能深刻感觉到佐藤敦强忍着失去梦想的痛苦但又梦想着能成功后的惆怅无奈,在东京生活,即便是呼吸,也需要钱,他为了生活,放弃了自己编剧的梦想,而他的爱人知惠子,正如其名,知性贤惠,早早得放弃了自己编辑的梦想,只是为了能在东京生存下去···从一开始就感觉到这篇小说的基调,早早得预料到了这三个年轻人注定失败的命运
      
       伊藤高见的文字很朴实,但他的言辞总能让人领会出潜藏在语言之下的情感意识的流淌变迁,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人性
       不禁让人感叹,原来这就是婚姻,这就是生活,一个由无数可能性选择构成的生活
      
       最后,很喜欢《海螺中的风景》中文章中的鲇子和敦的生活,简朴幸福,就有如寄居在海螺中的小生物,由生至死,只能看眼前的风景,但他们在做这种渺小与无知中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     没有看过!
  •       感觉日本对刻画这种的细腻程度是不是她们骨子里就拥有的啊?
      感觉人生在世,烦恼甚多。
      寻常人,在这世上的大众,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然而,这份苦难与幸福是不可以避免的。
      感觉细细密密的,爬满了我们的一生。
  •       我想这本书应该没有超过五万字,讲述的是也不过是一天的事情。
      
      八月的最后一天,水城即将结束作为货车司机的职业生涯,调往别处,于是想要创下六点钟结束工作的记录。
      
      而敦,作为水城这条线路上的伙伴,也将与妻子离婚,结束持续多年的婚姻生活。
      
      其实整本书在讲的不过就是敦和知惠子从热恋到结束的过程。
      
      我想任何爱情的开始,都应该跟他们无异。
      
      类似的爱好,一样的坚持,相差无几的个人气场,将两个人紧紧束缚。
      
      曾经很穷困,但是只要有爱情,便天不怕地不怕起来,仿佛世界都在自己的脚下,没有什么大不了。
      
      也许对于年轻人来说,梦想、坚持和爱情便是人生的所有,所以即便是只能窝在一小片天地里,玩着无聊的“排名次”游戏,也觉得其乐无穷。
      
      可是日子渐次溜走,所有的梦想和坚持都被时间的锉刀打磨的失去了最初的光泽。
      
      房租也好,水电费也好,生活费也好。所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的要求在自己还没有做好万全准备的时候,忽然铺天盖地的袭来。
      
      于是,疲惫渐生,再也没有力气去坚持什么美丽高尚的梦想。
      
      也许有一方天地遮雨庇荫,有一片面包填饱肚子才是最现实的追求吧。
      
      
      
      敦和知惠子的离婚过程,从敦的嘴里说来是那么的平静。
      
      没有哭,没有闹。这样的过程安静的可怕。
      
      我想他们之所以分开,不是因为不爱对方了,而是因为彻底的伤了心。
      
      只有心死了,才会变得这样的平静。
      
      
      
      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
      
      敦也好,知惠子也好,不是不够爱对方,而是爱的太用力,所以容不得哪怕一丝的不美好。
      
      也许这就是完美爱情的死穴。
      
      美丽,却又不堪一击。
      
      执念总是会伤人,太爱一个人,一样事物,当你失去的时候,一并连心丢失,只能倒地而死。
      
      
      
      八月的最后一天,水城离开,知惠子离开。
      
      也许在自己所熟知的整个世界里,就孤零零的剩下了一个自己。
      
      看着那天如血的夕阳,敦的心里是不是像我一样盛满了孤独和悲伤呢?
      
      
      
      回望来时路,有你有我,有说有笑。
      
      而通往未来的路上呢?
      
      你的未来没有我会不会有些寂寞?
      
      我的未来没有你会不会少了欢乐?
      
      被留下来的总是会多一丝难过,离开的有何尝不是?
      
      想要生活的更好一些,必然就要舍弃很多,包括朋友和爱情。
      
      所以那些离别才会让我们生出无限的纠结。
      
      就像作者自己说的——
      
      这种感觉和出于爱恋的思念不同,但又不是与日俱增的恨,其中既有爱的片断也有恨的残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