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权

出版日期:2014-4-1
ISBN:9787506070804
作者:郑永年
页数:247页

内容概要

郑永年(1962—),浙江省余姚人。中国政治、社会问题与国际关系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其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兴趣和领域包括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地区安全;中国外交政策;全球化、国家制度和社会转型;技术变革与政治转型;社会运动与民主化;中国政治与中央地方关系。

书籍目录

“IPP文库•中国研究译丛”总序
译者序
英文版序言
致 谢
第一章 技术赋权的政治学:科学与民主
老问题,新答案
社会科学中的技术和政治
国家—社会关系背景下的互联网
本书结构
第二章 信息技术、民族国家建设和社会运动
信息技术和民族国家建设
现代中国的“科学”思维观念和技术民族主义
后毛泽东时代的政治合法性和新技术民族主义
信息社会的形成
经济、政治和社会
信息技术和社会运动
小结
第三章 监管机制
艰难的双重任务
信息产业部的崛起:监管机制
政治性管理
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
实施互联网控制
小结
第四章 互联网、政治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
信息技术和政治变革
信息技术和公民参与
信息、集体行动和政治自由化
第五章 互联网、公民参与和公信缺失
公民参与和集体行动
数字鸿沟、社会接受和公民参与
作为公共领域的互联网
公共机构的信任缺失
作为民众表达工具的互联网:案例分析
小结
第六章 互动战略、集体行动和政治结果
集体行动的成与败
互动战略的重要性
网络集体行动
小结
第七章 信息技术、国家-社会关系转型和政治变革
信息技术和政治变革
政权变革
精英的政治变革观
政权变革的三种方案
信息技术和政权变革的外部力量
信息技术和自下而上的革命
政治自由化与国家和社会的相互改造
从不可能到无可避免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索 引
译后记

作者简介

在本书中,作者对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做了一次突破性的研究,细致又全面地观察了中国互联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发现互联网给中国的社会—政治变革带来了新的动力。政府权力和社会力量在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公共领域中转换。
从大量的数据梳理和事实分析中,作者得出了四重的研究结论。首先,互联网给政府和社会都增加了权力。互联网在促进政治自由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使政府更加开放、透明和负责任。第二,互联网产生了大量的影响,高度分散和超越了政府权力的限度。第三,互联网为政府和社会彼此间的契约和分离创造了一个新的基础结构。第四,互联网创造了一种政府和社会的回归关系。政府和社会之间在互联网上相互作用,最终重塑了政府和社会。


 技术赋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才看完一遍,总体上觉得还是非常不错的一本书,除了作者本身的观点外,译者的译者注也可以算得上是本书的亮点之一。译者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也补充了许多原文一带而过的问题,让读者得以通过译者注的形式对书中提及的事实和问题有更多的了解,可见译者在翻译本书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
  •     该书本来是2008年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the internet, 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现在能在国内见到中文译本,真不容易。如今网络问政和网络参政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们自觉有意识并且有规模和成效的行为,这本书可谓是先见之明。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推荐!很不错的一本书,思路清晰,分析到位,读起来不费力但是收获很大。理清了一些关于互联网,国家,社会的关系,打开了关于公民互联网政治参与的思路。引用了很多外国大家的论点,很受用。
  •     郑永年这样的以后估计也要被禁
  •     你好我好大家好
  •     标题很有吸引力,但内容讲的有点枯燥
  •     这本书并不难读,主要强调了互联网的平台作用和国家-社会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特别是聚焦在中国的特殊背景下。遗憾的是,书中亦有删节,不知道是不是原著包含了一些较少报道的案例。
  •     书中对中国的“技术民族主义”进行了梳罗,为现代中国的技术着迷去魅,紧接着,作者通过数据(截止2005年左右)分析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境况,并引入“政治变革”、“技术赋权”等概念。本书指出技术对国家与社会均有赋权,它所创造出来的互联网场域是前后两者的角力空间。此外,郑永年也通过理据解释为何“外部力量”与“自下而上的力量”无以在当今中国引发政权变革,而寄希望于“领导层内部力量”与社会的积极互动,从而推动政治自由化。但本书亦存一缺憾,正如译者序中坦言,译本出于某些缘由进行了删节,若感兴趣可取来原本翻读。
  •     对中国互联网境况的有趣观察,但不知是因为删节的原因还是因为本身就是海外视角的著作,总有种浅尝辄止的感觉。
  •     所以state不过party握在手中把玩的工具而已。另,唯有四平八稳的观点才能在贵国流传,而且是十年以后。
  •     我爱你,华莱士的蛤
  •     可惜是阉割版,不过幸好俺有英文原版。呵呵。郑老师的书还是很不错的。拿它做《信息社会》课的必读书了。
  •     知乎上看到有人推荐想读懂当代中国就可以看看技术赋权但看了以后发现根本看不懂啊,书写得一点问题没有,结构异常严谨,甚至都能看出课题来源、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理论意义、文献综述等这些论文结构来,整本书就是一篇博士论文,没有一点基础真是啥都看不懂。明显这是搞学术用的参考书而不是让普通人随便翻翻就能读懂当代中国的闲书。
  •     干货很多,对很多问题的梳理十分清晰,宏观掌控的同时又有微观视角。对科学与民主的引入、对政治民主化与自由化的区分,对“政权变革”概念的使用和分析,都很能切中要害。感觉不足之处,没有关注和分析“退出”的部分。
  •     过时10年,中国互联网早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里面有一些干货,偶尔闪烁见解,然而总体而言观点趋于“知识维稳”。很重要的一个问题:知识分子是为谁辩护的?如果一个观点与主流和官方相同,作者为何苦口婆心?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作者对互联网技术的理解和分析非常浅薄,全书的论述基本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详细解析后加上对互联网的泛泛而谈得出一个总是正面的、“有意义”的结论,无法让人信服。
  •     老书新读!第二遍看,作者的文笔很犀利,但是结论是中庸的。很想看被删除的内容。
  •     道理很简单:中国是世界上对互联网规管最成功的国家,即便如此互联网作为新技术平台,还是将一些权力分给了社会群体,国家即便再强势集权也不得不让步三分,因势利导可以纳为己用。
  •     研一上学期读的最认真的一本书了!内容有关中国的政治社会,书很好读。
  •     互联网创造了一个集体行动的空间,实现了为政府赋权、为社会赋权以及相互之间赋权;政府和社会的互动决定了未来政治自由化的效果;互联网的存在提升了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温和“改革派”能够从社会运动中获得支持以改进政府治理、塑造合法性;未来中国的政治变迁仍将是渐进的。
  •     出口转内销的学术书籍,赋权的提法比较有意思,内容比较客观,就是个人觉得理论略显单薄。翻译十分用心,一万个赞,如果有精力读一下引用文献收货更多
  •     时代久远加上中文版有删节,总有隔靴搔痒之感
  •     看来看去都觉得像在和稀泥……
  •     两天看完……内容不错……就是翻译真的是……全是长句子……得琢磨半天……
  •     饿了要吃饭
  •     不值得看
  •     被翻译者的文字功底和专业知识镇住了。。。还以为他是国关学院一位白发飘飘的老教授,谁知只是一位在读博士生。
  •     3.5,作者原来是文化纵横的学术顾问啊
  •     英文版写于十年前,内容较为浅显,收集的资料不错,翻译流畅。准四星。
  •     当时看到书名觉得可能对考研有帮助,买回来以后发现没什么干货能用的上的。哎。以为会大讲特讲数字赋权对民主的促进呢。
  •     平实之谈。技术的政治经济学意涵没有仔细挖掘。“技术赋权”太简单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