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的车轱辘菜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509757339
作者:吕慧敏
页数:400页

内容概要

吕慧敏,1980年出生于辽宁沈阳。先后在辽宁大学、中山大学攻读民俗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师从周福岩教授和康保成教授。现工作于广州大学。主要从事民间文化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书籍目录

绪 论/001
一 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001
二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008
第一章 二人转发生的社会文化背景/013
第一节 二人转起源传说/013
第二节 东北文化生态孕育了二人转/040
第三节 二人转形成的土壤——农业生产方式/042
第四节 东北人的构成与二人转的形成/047
本章小结/060
第二章 二人转的传承线路与传承方式/061
第一节 二人转的地缘传承与家族传承——以新民市二人转传承线路为例/061
第二节 二人转的师徒传承/076
第三节 学习班:当代二人转的一种传承方式/092
第四节 无师自通——兼说二人转“海乐子”/107
本章小结/130
第三章 二人转传承人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131
第一节 拜把子与联姻——建立江湖家庭/131
第二节 从江湖班、江湖会到江湖行——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134
第三节 “江湖道”——二人转行规与禁忌/139
第四节 “学会江湖话,走遍天下都不怕”——二人转行话/144
第五节 二人转艺人江湖品格的物质体现/153
第六节 二人转艺人江湖品格的成因/157
本章小结/168
第四章 传统二人转文本传承/169
第一节 传统二人转文本概述/170
第二节 二人转的“篇”/183
第三节 程式性句、词/198
第四节 腔调、辙韵与板头/213
第五节 表演与文本传承的互动/221
本章小结/226
第五章 二人转在当代乡土社会中的传承形态/227
第一节 二人转的当代存在形态/227
第二节 当代二人转艺人的“走江湖”演出(上)/241
第三节 当代二人转艺人的“走江湖”演出(下)/258
第四节 其他演出形态/268
本章小结/271
第六章 二人转的发展前景/273
引 言/273
第一节 传统二人转的发展方向/278
第二节 二人转可持续发展策略/291
第三节 “非遗”保护视野下的传统二人转传承/302
本章小结/318
结 语/319
附 录/324
附录1:传统二人转剧目汇编/324
附录2:传统二人转“篇”之举隅/327
附录3:传统二人转的剧目内程式/339
附录4:哭七关和哭十八包唱词/349
索 引/354
参考文献/357
后 记/381

作者简介

二人转是生长在东北的一门“土得掉渣儿”的艺术,自诞生以来,虽屡遭禁止,却以其亲民的形式和内容受到东北人的喜爱,它就像车轱辘菜一样在乡间的泥土之中踩不死、压不败,生生不息。本书借“车轱辘菜”之喻,以“东北二人转在乡土社会中的传承”为主题,通过民俗学田野调查及文献研究方法,对东北二人转在乡土社会中的历史传承情况及现状进行“深描”,并试图探索出二人转的未来发展之路。
读者对象
社会学、民俗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对此感兴趣的读者。


 生生不息的车轱辘菜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蒂塔、脱衣舞、葬礼“噢,不。我也许永远都不会在他面前表演,他是王室成员,这很不得体。我不过是个舞娘。”2008年,据传查尔斯王子有意邀请蒂塔·万提斯前往英国,在哈里王子24岁生日派对上表演。一向自信的蒂塔·万提斯,此时却似乎很介意作为脱衣舞女的身份。在美国,蒂塔·万提斯其实早已经摆脱了情色、淫荡、低俗的形象,华丽转身,成为时尚女王、美丽教主、知名设计师,但面对以高雅著称的英国王室,仍然不免自卑、羞涩。2009年,蒂塔·万提斯首次来到中国,是为一本时尚杂志的创刊。她为中国的观众表演了“香槟浴”。她身着亮片礼服及皮草披肩现身舞台,而演出则从褪掉披肩开始,然后高跟鞋、裙摆、长袜、上装,渐次一件一件的褪去。粉色的灯光下,她像一块美味的冰淇淋,皮肤娇嫩欲滴,眼神魅惑迷离,几乎赤裸趴在一个巨大的白色香槟酒杯中,香槟浇透全身,柔软的玉体随着酒杯不断旋转。而观众,则像刚刚挤入上层社会的新贵,极力克制不让贪婪的表情过于夸张,但又忍不住尖叫连连。这一幕,让人想起丹尼尔·贝尔评价上个世纪60年代以大胆、叛逆而著称的幻觉文化:“不过是上层阶级早已实践了的放荡行为的民主化”。蒂塔·万提斯的表演,算不上什么艺术,更与所谓的高雅沾不上边,在美国,人们习惯称它为秀(show)。蒂塔·万提斯是复归了一种在美国早已过时的表演,这种表演叫做滑稽歌舞杂剧,而脱衣舞是这种杂糅的表演的一部分。滑稽歌舞杂剧缘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是对过去正统舞台剧的一种反叛、模拟和戏仿,融合了脱口秀、杂技、滑稽剧、流行歌曲和脱衣舞等。为了吸引大众的目光,20世纪20年代,脱衣舞成为它最主要的特色。30年代,执法机关开始查禁这种越来越趋于情色、淫秽的表演,滑稽歌舞杂剧逐渐走向衰落。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文化复归战前的狂欢和享乐主义,不过此时的滑稽歌舞杂剧再也无法重现昔日的辉煌。与夜总会和电影中露骨的性内容以及淫秽的黄段子相比,滑稽歌舞杂剧已经落伍,显得枯燥乏味,只有其中的脱衣舞还独自留在一些酒吧和舞厅里苦苦支撑。2009年。我住在北京东郊一座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居民楼的地下室。忙着工作、找工作,无暇娱乐,整个09年的下半年,没有进过一次电影院。正为这贫瘠的生活发愁,一个冬天的星夜,在我所住的小区里,我却平生第一次见识了脱衣舞表演。这是一次诡异的体验,刺激的挑逗性表演,是为了一位小区里刚刚去世的老人。震耳欲聋的电子舞曲、浓妆艳丽的舞女、惨白的女性肉体、充满性暗示的荤段子、兴奋的观众,以及肃穆的白色孝服,纸钱灰烬和黄酒混合的味道弥漫于空气里。我站在人群的外围,突然感觉胃酸往嘴边冲,一阵强烈的呕吐感。之所以呕吐,到不是因为脱衣舞本身的情色,而是它与死亡相结合,给我带来了一种强烈的冲突和压迫感。我转身,大口呼吸着北京冬天夜里清冷的寒风,少许缓解,匆匆离去。我没办法用文字完全表达当时的感受,事后想起依然觉得胃酸上翻。这种感受,你或许可以试着在萨特的晦涩小说《恶心》,或者在保罗·福塞尔的那本看起来像愤青写的《恶俗》里找到。我所看到的葬礼上的脱衣舞,是现在中国郊区、农村葬礼上经常请来的二人转表演。2009年,那一年是国庆60周年,为了准备宏大的庆典阅兵,北京的上空时常有演习的飞机低空飘过,漂亮的机身后面拖着长长的彩色烟雾带。而我所居住的地下室,正在按照安保要求清理住户,以保证北京典礼期间的绝对安全。时空的变幻交错,远比任何后现代理论更让人晕眩。假装贵族的人们,不谈国是,在时尚的舞台欣赏蒂塔·万提斯的玉体,躺在香槟酒杯,纸醉金迷;而拙劣的二人转舞女则把同样的表演搬到中国首都郊区的葬礼,跳着电子舞曲,黑色阴森。狂欢二人转脱衣舞并不属于传统的二人转。在最早的传统二人转表演中,性暗示,黄色荤段子,一直都有,而且,“带色的二人转”也经常出现于农村的红白喜事之中。葬礼,尤其是60岁以后自然死亡的老人的葬礼,一般被称为喜丧。既然是“喜”,所以鼓乐,以及欢快的热闹的二人转表演并不稀奇。只是,这样的表演一般会特别注意时段和场合,尽量避开孩子与女人,放在后半夜。但是,脱衣舞这种狂欢性的表演作为二人转的一部分,不分时段、场合的出现于葬礼,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事情。也是在2009年,中山大学的民俗学博士吕慧敏正在东北的新民县、黑山县做关于二人转的田野调查。这两个县是东北传统二人转的发源地,是迄今为止,传统二人转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吕慧敏是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研究者,为了“回到事情本身”,她反复与当地的老艺人交谈,跟随二人转戏班子“跑江湖”,前往城市观察业余二人转“海乐子”,同时大量收集关于二人转的实物和文字材料。经过8个月,历时1年3个月的调查,她交出了一份颇有分量的学术成果,这就是正在我手上的这本《生生不息的车轱辘菜:东北二人转在乡土社会中的传承》。对于葬礼上涉性的以逗笑为目的的二人转表演,吕慧敏用了“现世性和狂欢性”这一组看起来有点矛盾的词汇来形容。她倾向于认为,葬礼上的“性狂欢”,是人们在某种特殊的场合,对日常生活象征性的颠覆,或者如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所言“合法化的失礼”。换句话说,就像“闹洞房”是中国人日常性压抑的“合法释放”,赞礼中的“性狂欢”也是一种“释放”,它发生于特殊的场合和时间,不至于对日常生活产生彻底颠覆,反而起到了维护日常生活或者现世世界的功能。与此“功能论”的观点相反,社会学家贺雪峰对于农村赞礼上的脱衣舞或者性表演,表现的更为忧虑和悲观。首次听到贺先生的观点,还是在学生时代的一次讲座上。狭小的会议室,座无虚席,贺先生端坐于会议室的中央,眉头紧缩。至今,我依然记得他失望的情绪:农村在迅速空心化,要留住年轻人,不仅需要干净的街道、高大的房舍,更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如今的农村正在走向精神的荒漠化。葬礼上的脱衣舞,只是这种精神荒漠化的表现之一。子女为父母操办葬礼的根本意涵在于“慎终追远”,而如今,却成为子女在村庄中攀比财富、获得面子的手段。农村安身立命的根本价值信仰,已经被拜金主义文化彻底侵蚀。传统二人转在它逐渐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涉性的表演是必然会被凸显和强调的内容,就像西方滑稽歌舞杂剧中残存的脱衣舞表演。对此,我更倾向于贺先生的忧虑,而不是吕慧敏乐观的“功能论”。在我看来,这或许也是“二人转进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二人转进城传统的乡土的二人转,最初源自关外的移民文化与东北本土文化的“杂交”,它属于四季分明的农民的田间地头,属于那些穷苦的乞丐和流民。从二人转诞生起,它就一直带着卑微的粗野的气质。三百多年的流转,使得这门地方艺术积累起大量内涵丰富的“正戏”和“小帽”。这些戏剧记载了当时当地的日常生活、民间思想、历史启示,也承载了多变的艺术技巧,而这些才是二人转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二人转进城”是城市化的结果,在此过程中,这门艺术也必然面临市场化与政治干预两个方面的压力。所谓市场化,本质是让乡土的二人转,适应城市中产阶级的大众口味;而政治的干预,则是不确定的,在清朝、民国、新中国,二人转都曾经遭遇过政治性的取缔、打压的情况。很遗憾的是,吕慧敏似乎有意避开讨论政治对二人转的干预,书里鲜见这方面的讨论。她更愿意讲述市场化对于二人转的挤压和解构。实际上,二人转的市场化过程,是让原本未经任何外在力量雕饰、原生的“通俗文化”(二人转本质就是过去底层农民的娱乐方式),变成西方文论中所谓的“大众文化”。而“大众文化”,其主要的特点,就在于它是各路意识形态的“斗争场”。这点,对于熟悉葛兰西、马尔库塞、阿多诺或者法兰克福学派的人而言,并不陌生。换句话说,要讨论二人转的市场化,是无法与讨论二人转所遭遇的政治干预分开的。在大众文化还未能兴起的时代,比如在清朝和民国,二人转一直就是一种边缘文化,被视为低俗、上不了台面,被主流文化蔑视和驱赶。直到建国以后,二人转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被视为底层的平民文化,符合当时的意识形态导向,逐渐被当局所重视。1962年,多次观看二人转的周恩来表示,“二人转是劳动人民的艺术,要很好地发展。”近年来,以赵本山为代表的“刘老根大舞台”二人转剧院,乘着市场的东风满地开花。但是,在二人转的舞台上,政治的斗争就一直未曾真正停歇。不说最近赵本山匆忙而肉麻的政治表态,就说他多年前提出的“绿色二人转”,也不过是迫于政治压力而所做出的妥协。作为精明的商人,“绿色”绝不是出于市场的考量,但是没有这顶“高帽”,赵本山就无法获得官方认可,无法展开大规模的市场经营。另外一方面,人们同样习惯以艺术的名义,批评赵本山无法成为卓别林那样的伟大艺术家。卓别林是谁?底层的工人阶级,是工业资本主义的讽刺符号。说白了,这同样是一种意识形态斗争的表达,背后暗含的社会心理,是人们期望二人转成为反对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期望赵本山能不为当局唱赞歌,甚至期望他成为底层的代言人。吕慧敏出生在辽宁沈阳,照片上,清秀的面孔,看起来像是一个南方女孩。她温柔地避开围绕着二人转纷扰的政治斗争。传统的二人转讲究“唱说扮舞绝”,而在城市豪华的剧院,普通的底层民众已经看不起二人转,吕慧敏期望进城以后的二人转能够多一点“平衡”,别把二人转变成脱口秀和杂技的大杂烩。不过,对于二人转的未来,这位80后的姑娘似乎并不悲观。她相信,传统二人转中的“唱”现在即使变成了唱流行歌曲,也是二人转本身包容、海纳的特点所致,而未必就是传统二人转的肢解和异化。发表时有部分删改,这是初稿。for 经济观察报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不错
  •     翻了翻第四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