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544276724
作者:[智利]巴勃罗·聂鲁达
页数:452页

内容概要

巴勃罗·聂鲁达 Pablo Neruda(1904-1973)
1904年生于智利帕拉尔。13岁发表诗作,19岁出版第一部诗集,20岁享誉全国。著有数十部诗集,被誉为“人民的诗人”。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书籍目录

题记
一 年轻的乡巴佬
二 浪迹城市
三 走向世界之路
四 灿烂的孤独
五 西班牙在我心中
六 出发寻找阵亡者
七 多花又多刺的墨西哥
八 黑暗中的祖国
九 流亡始末
十 归航
十一 写诗是一门手艺
十二 亲切又冷酷的祖国

作者简介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是二十世纪所有语种中最伟大的诗人巴勃罗·聂鲁达撰写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文笔奇崛。本次精心修订译本,无删节完整呈现。不少作家和艺术家的轶闻趣事,读来引人入胜。就像诗人自己所说:“我是杂食动物,吞食感情、生物、书籍、事件和抗争。我真想把整个大地吞下;我真想把大海喝干。”从流泪到亲吻,从孤独到人民,都活在这些历久弥香的文字中。诗人所有的生活和智慧,那些欢喜和悲伤,那些执着和信念,那个始终保持一颗童心的伟大的人,从智利的大森林中,从大海的涛声中,从辽远的星空下,从绿色的墨水中,第一次完整而真实地朝我们走来。
★巴勃罗·聂鲁达是二十世纪所有语种中最伟大的诗人。他书写任何事物都有伟大的诗篇,就好像弥达斯王,凡他触摸的东西,都会变成诗歌。——加西亚·马尔克斯
★他的诗篇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没有任何一个诗人,无论是表现主义的、未来主义的、达达主义的还是超现实主义的,能像巴勃罗•聂鲁达这样充满尊严、淋漓尽致地代表我们的时代。——西班牙文学评论家 阿马多·阿隆索
★聂鲁达是当代最伟大的诗人,同时拥有睁开的和闭上的眼睛。梦游人的眼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 帕斯
★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可谓提炼出了聂鲁达的精华……是未来所有传记作家的起跑点。——《星期六评论》
★其中关于一些地方的描述——印度、中国、墨西哥——精彩绝伦,但是最清晰地脱颖而出的还是身披光与影的智利。——《国家评论》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因何而为诗人】在这个潮湿而闷热的季节,选择这样一本非但不轻快,反而略显严肃的书消遣,主要源于我对诗人生活的猎奇心理。我们这个时代,诗人已不那么常见。填补生活的边角料,有很多选择,诗歌并不占其列。所以,我总是很好奇:究竟什么样的时代是需要诗歌的?诗人又是因何而为诗人的?其实,直到读完这本聂鲁达的自传,我的内心也并没有明朗起来。他几乎就是在刚开始学写字时,便随性写下了几行类似诗的韵文。所以,难道这个角色的设定是源自于神旨么?聂鲁达作为诗人的一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青年时期,一身黑斗篷是他为了彰显自己诗人身份的标志。那个阶段的作品散发着特有的文人孤独感,虽然多年后聂鲁达重读这些作品时不禁哑然失笑,但他依旧认为“青年作家没有这种孤独的战栗——虽然也许是虚假的——就不可能写作,而成熟的作家若没有人际交往和社会体验,同样也写不出东西来。”随着他的足迹遍布各大洲,他渐渐变作了“杂食动物”,他说“我吞食感情、生物、书籍、事件和争斗。我真想把整个大地吞下;我真想把大海喝干。”聂鲁达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在诗歌上的造诣,更重要的是他对人民深沉的爱。他的作品,无时无刻不在体恤着民众的劳苦和无助。它们始终扎根于智利多雨的森林,这里是他成长的地方,也是他文学表达的落脚点。自然、家乡和祖国为他的词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聂鲁达认为诗人和北极区渔夫之间是有一致性的。他们都必须找到一条河,如果河上结了冰,就必须耐下性子,经得住严寒,凿出一个洞,直到钓上来一条大鱼。有时我会幻想自己成为一个诗人,但我隐隐有些担忧。我不怕自己耐不住性子,我怕找不到那把凿冰的斧子。【身为政治家的诗人】我无法想象政治家和诗人这两个身份同时落脚在一个人身上,就像我无法想象由咖啡和茶调出一杯鸡尾酒。前者理性、威严、狡诈;后者感性、多才、缥缈。而聂鲁达却很好的将这两者合二为一。诗人的身份让他作为政治家比别人多了一把利剑,这把剑远胜于一切坚船利炮,它直指人心。在聂鲁达这里,我看到了诗的威力。在人头攒动的广场,人们因《唱给斯大林格勒的新情歌》而纷纷摘帽,形成了滚滚浪涛般的黑色浪花;在流氓横行的夜总会,拳击手因那首和初恋共同吟诵的诗歌,跪倒在诗人面前失声痛哭;在没有光亮的矿井里,小小的一本诗集照亮了矿工的所有人生……政客、法西斯、无耻之徒总企图迫害诗人,扼杀诗歌,“但是诗歌没有死,它像猫一样有九条命。他们折磨诗歌,把它拖在街上,啐它,嘲弄它,一心要吊死它,把它投入监狱,向它射击,然而,它逃脱了所有这些谋害,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并且露出米粒一样灿烂的微笑。”【诗人之所见】作为智利的外交大使,聂鲁达一生的足迹遍布几大洲,他去过的国家也许他自己也数不清。将他的一生贯穿起来,可以为观者呈现一个丰富而多彩的二十世纪全景。当我站在局外人的视野去看他笔下的各国见闻时,其实是麻木的,因为我心里总会做出一个简单的评断“它们也许本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而聂鲁达不过就是用他美丽的语言将其呈现出来而已”。可是,当他行至中国,用短短的几天便剥解出我这个局内人身处文化的内核时,我发现原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他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爱笑的人,但这个笑分为两种。“一种是麦色的脸上自然灿烂的笑;这是农民和广大人民的笑。另一种是瞬息万变的虚伪的笑,可以在鼻子底下随时贴上,也可以随时撕下。这是官员们的笑。”我是知道这种虚伪的笑的,这难道不是随处可见的么?可是当它被提炼出来,成为我们的“与众不同”时,不知为什么,我竟露出了赧颜之色。聂鲁达敏锐的洞察力还在于他总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攫取出闪烁的诗意篇章。这部回忆录不同于我往常所读的名人传记,似乎一切经由他的手,皆成为了诗。正如聂鲁达自己所说“传记作家的回忆录,与诗人的回忆录,绝不相同。前者也许阅历有限,但着力如实记述,为我们精确再现许多细节。后者则为我们提供一座画廊,里边陈列着受他那个时代的烈火和黑暗撼动的众多幻影。”夜晚在他的笔下是刚被雨淋过的星星;轰然倒塌的古树在他的眼中是敲开大地之门的巨手;他是怎样描述春天的呢?——“春天的心由黄色转为蓝色,然后又转为红色。无数不知名的小花是怎样由一种取代另一种的呢?风抖落一种颜色,第二天又抖落另一种颜色,像是荒凉山岗间更换着春天的国旗,像是不同的共和国在炫耀它们入侵的旗帜。”最难忘记的,还是他描绘的那副凄美景象——诗人养了一只天鹅,可是,有一天当诗人把它抱到胸前时,“我觉得有一根带子似的东西舒展开来,像只黑手臂那样擦过我的脸。是他那细长柔软的脖子耷拉了下来。我于是知道了,天鹅死去时是不歌唱的。”诗人并没有提到眼泪,可是在读到这段的时候,我分明感受到了布迪湖边刺骨的寒风。随着这本《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阅尽聂鲁达的一生,从颠沛流离,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实至名归,他是配得上“历尽沧桑”这个词的。蒋方舟曾坦言“我承认我不曾历尽沧桑”。而我,想到人生只走过二十余载,想到一条条因我的偏执而铺就的藏在角落里的小路,后面的事谁又知道呢?
  •      我的身体是孤独的,我的思想却不孤独。   我把每一次的旅行叫作“出逃”,简而言之就是:每次离开熟悉的住处前往陌生之地,就像一次出逃,暂时逃离琐碎的生活,去经历不一样的生活。   五月中旬的福州像是迎来了雨季,夜夜大雨倾盆。雨丝在昏黄的路灯下一片茫茫,如千万只飞虻。漆黑的大地湿漉漉的,在夜行者的脚下溅起一串水珠。大雨带来的清凉意仿佛一只温柔的大手,轻轻将我安抚,去捧起一本书来读。   这段时间你若是问我,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事?   躺着读书,我会这样回答你。   我之所以不孤独,或许是想沉淀下来,去寻找孤独本身的含义。   聂鲁达的回忆录《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可以看出他是个有着丰富生活经历的诗人。把他人生旅途上的趣事一件一件细细读来,说他风流也有据为证,每至一处地方,都有一个姑娘与之相恋,无论是一夜情还是疯狂的占有,诗人的浪漫天性总让人唏嘘。   他也曾感到深深的孤独,于是他养了一只狗和一只獴。那只可爱的獴一只陪伴在聂鲁达身边直到有一天它走失。有一次,村里的孩子来邀请聂鲁达家的獴——基里亚去征服一只凶猛的眼镜蛇。聂鲁达骄傲地牵着基里亚前去迎战,却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当基里亚走到眼镜蛇的跟前时立即吓得飞奔会住所的床底下。这件事让聂鲁达在村子里丢尽了颜面。   这样的小趣事在书中有很多。   聂鲁达游历过许多亚洲国家,日本、越南、仰光,当然还有一段中国上海的下插曲。大概是在20年代的中国上海,那时候的代步车还是人力车,聂鲁达与他的好友在一个下雨天乘坐一辆中国的黄包车。外面正下着雨,黄包车给包得严严实实。中国的服务真好呀,他当时心中这么想。最后黄包车将他们载到一个荒郊野岭,一堆车夫涌上来嘴里喊着:money,money,money。
  •     一位89年的女孩子,文章可以写成什么样?蒋方舟在24岁出版了这本《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着实令我眼前一亮——没有稚嫩也不会辛辣,每篇不仅充满了真诚——光是真诚也许只能算真心告白,能欣赏的意中人还是太少——还需要呕心沥血的锤炼。蒋方舟将自己的成长故事一点一点的剖开,把那些要么被忽略要么被遗忘的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其实世界并不美好,到处充斥着过浓的鸡汤或者过激的毒药,鲜有人可以在不打鸡血的情况下高兴地活着,或在不愤世嫉俗的情况下冷静地看待这个世界。我觉得作者有做到,这样出来的文字很令人敬佩。 第一部分讲述被绑架的一代,讲述现代八零后的困境,九个故事都很令人唏嘘,但生命当中那些燃烧青春却不如意的奋斗,不应该被埋没或者遗忘。第二部分讲文学届的一些事情,作者虚怀若谷地去敬仰前辈。虽然现状不好,但文明还是传承了很多东西,虽然很多会被遗忘,同时一个人所能背负的又太少——但这并不是我们懈怠的理由。如果说这两部分看起来还不错的话,第三部分的《审判童年》就实在太震撼了。每段故事都血淋淋的,又十分生动。我们成长的环境并不是家长们所说的“实在太幸福了”,那些人性的阴暗面是和爱一起走来,真正无私的爱实在太稀有,而且即使存在,也许只在某个人一生的某一个/些瞬间。看最多的,还是有多少爱就有多少恨。然而儿童既是大量爱的接受者,也是各种仇恨的被传染者。作者把自己的恐惧娓娓道来,令我也不禁想起一些封存的记忆,甚至有点浑身发凉。不得不说,作者成功了…… 按照蒋方舟的说法,她已经写作17年——想起Michael Jackson在1989年出的自传《太空步》,31岁就已经有25年的表演生涯了。所以这本书,并不是一个我们所谓的八零九零作品,而是由一个坚持写作17年,对人生充满思辨的作家所作,很值得一看。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我必须去经受痛苦和进行斗争,去爱和讴歌,我分享过世上的胜利和失败,也品尝了面包和血的滋味。一个诗人还能要求什么?一切抉择——从流泪到亲吻,从孤独到人民——都活在我的诗中,还在发挥作用,因为我是为我的诗而活着的,而我的诗也支持了我的斗争。
  •     诗人的生活繁复沧桑,诗人的回忆录基于现实又超现实。自古文人相轻,聂鲁达倒是毫不吝啬对同行的赞美,里面有数不清的历史名人啊。驻外,流亡,走访...人生游记。
  •     聂鲁达名气大,才女蒋方舟曾模仿这本书的名字另作新书,只是聂老显然不是讲故事的好手。
  •     不如读他的诗 不过中国行那段还蛮画面感的
  •     其实看书更多看的是氛围,非小说类尤是,读聂鲁达的回忆录,仿佛置身拉美燥热的雨林、拥挤的城市。
  •     啊拉丁美洲,啊伟大的聂鲁达!
  •     以为是诗集,结果是回忆录
  •     自传描述的经历很精彩,诗人的形象丰满了,但翻译太僵。
  •     没看完,不是书不好,前面关于童年的回忆其实还是蛮有趣的,只是可能我阅历太少,对于那个年代无感,对于诗人所写的那种孤独和沧桑无法感同身受……
  •     待出清
  •     浪迹四方,以诗为伴。在起起落落中给自己仍贴上乡巴佬的标签,真羡慕聂鲁达的人生。
  •     比起聂鲁达的诗歌,我更喜欢他这本回忆录。这本书读起来有种很亲切的感觉。但是不喜欢书中过多与政治有关的人物。
  •     2016年底读到2017的书。
  •     这才是黄金时代啊,诗人洞悉一切而又内心澄澈真诚
  •     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枕边书 太美
  •     我的生活丰富多彩——这是诗人的生活。我就是从那片疆土,从那里的泥泞,那里的岑寂出发,到世上去历练,去讴歌的。某种狂热,往往与诗歌密切相关。非常理性的人大概要付出很大代价才能成为诗人,而诗人要成为理性的人,想必同样要付出巨大代价。从可怕的大草原上那条坑道中走出来一名工人,智利的风、夜晚和星星常对他说:你并不孤单;有个诗人在想着你受的苦。这就是我的诗所得到的荣誉。 我不喜欢现实主义。此外,诗不应该是超现实主义或亚现实主义的。然而可以是反现实主义的。最后这个含有全部理性,也含有全部非理性,即含有全部的诗。你就像黑夜,拥有寂静与群星。
  •     南美人的激情和冷静。
  •     喜欢唉
  •     我更看重他的交友方式 真的是在哪里拉屎都有人给他送纸
  •     果然是诗人写的传记
  •     很多人物的介绍评价…不喜欢这样的回忆录风格 聂鲁达是一个从自然中 从劳苦大众中汲取灵感的诗人 作为共产党人,他时刻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
  •     诗人写的自传才是人生
  •     聂鲁达是我喜欢的诺奖诗人之一,这是他晚年撰写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2016 年读过的最精彩的一本自传。
  •     散文回忆录,仿佛有过了一遍不一样的人生
  •     算看过的写得非常好的传记了
  •     诗人的一生 浪漫 智利的森林很美 后面全是关于政治方面的 喜欢诗人优美的描述
  •     不知道为啥,最近这些书籍的名字都那么煽惑人呢。什么我的孤独,什么历尽沧桑,感觉出版商在贩卖作者。把一些必然的生存条件或者困境当作文明符号,是很奇怪的吧
  •     如果能经历这样的人生,也是一种幸福啊~
  •     流水账加直男,满篇的我怎么怎么,看不下去了。还是个花心,未婚,已婚,寡妇,小三,都照收不误。
  •     不风流的诗人都不是好诗人啊。
  •     丰沛的一生。
  •     我决定好好的写一篇读书笔记
  •     从可怕的大草原上那条坑道中走出来一名工人,智利的风、夜晚和星星常常对他说:“你并不孤独,有个诗人在想着你受的苦。”这就是我的诗所得到的最高荣誉。
  •     我是杂食动物,吞食感情、生物、书籍、事件和斗争。/南美就是热情迷人超级带感啊
  •     【2017年第7本书】由于佩索阿,弥达斯王的殊荣以及那一句“我如是爱你,你不存在的地方,我也不存在”开始读聂鲁达,在读到这本书之前,读过他的两本诗集,那本享誉更高的《情诗》并不合我审美,《疑问集》精巧而独创,却也不够撑起诗人在我心中的伟岸形象。直到这本用生命游历世界的作品被读完,我被诗人脚跨的历史、边界和诗性震撼了,一部精彩的自传!
  •     诗人的世界是浪漫的~
  •     东南亚追魂情人和僧侣袍下走失的獴;从西班牙流亡南美的海上阵线和政治投机骗局;中苏个人崇拜的蔓延难以改变由无数会议所决定的午餐菜单;林海雪原巨木苍森安第斯山大逃亡;最伟大的诗歌听众莫过于矿工、脚夫、切格瓦拉——他亲口告知,自己无法戒掉战争……尾声,留下了太多墓志铭,没完成的自传,以阿连德遇刺结尾;9天后,聂鲁达的生命先于自己的诗歌到达了最后一个句号。同样是戛然而止的回忆录,聂鲁达的人生要比马尔克斯的精彩太多。不过,生在历史局限中,专注与法西斯帝国主义搏斗,欧亚大陆太多的黑暗都被其诗人光环给掩盖,他估计也完全无法料到,个人所坚信的理想主义将在十六年后崩塌……当然,无论世界怎么变,人民离不开诗歌,正如Hip Hop离不开G-Funk
  •     被短评中认为这本书的书名在模仿蒋方舟的书名而给了一颗星的用户震惊。站在臆想的事实上掷地有声地发表这样严厉的指责,好魔幻啊。
  •     聂鲁达的情诗美得令人心惊,关于他的故事也是如此的美妙
  •     克维多、爱伦堡
  •     书中聂鲁达回忆了从懵懂的孩童到流亡、斗争,最后回到智利、直至阿连德的死亡。都那么有趣、精彩,跟着他孤独、忧伤。
  •     聂鲁达的人生真可称得上历经沧桑。见过高山和大海,游历过世界最遥远色角落,交往过人类社会那么多璀璨的明星,而他的思想又是那么深沉而清澈。面对这本书就如同面对浩瀚的大海,只觉得天地都渺小了许多。
  •     洛尔迦那里哭出来了,哎
  •     聂鲁达文字,犹如一条清澄的溪流从笔尖流出,淌进我的闭塞污浊的脑海,他改变了天空的颜色,唤醒了季节的感悟。在起风的日子里打开所有的窗,在下雨的日子里望着所有的雨,这是诗歌的力量,一种从历经沧桑中开出的暗香。
  •     一本拿起来放不下又舍不得读完的书。真的,哪怕是忽略那诗般的语言,字里行间传达给我的也是聂鲁达对人民的爱和内心里真正的自由,以及那种无法言传的可爱的真诚。
  •     还不错,对欧洲的那些国家又产生了兴趣,如果有一天有机会,说不定就会旅行到那里
  •     伟大而无聊
  •     书名确实有点那个……(文绉绉?)印象深刻的是介绍中国那段,朱德喝假酒,宋庆龄说钱包不见了(耍的小伎俩真是无聊又蠢),吃中国饭众人的惶恐不安等等,哎
  •     不管别人怎么说你,你都是我的最爱。
  •     在这几个月断断续续的火车途中读完的。片段式的回忆录让我摸到一个诗人的良心和热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