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头公牛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15402635
作者:李杭育
页数:24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晚上我们回到Greenbelt,微妮还把四张票卡里剩余的钱都清退出来。 华盛顿的地铁是我迄今见过的最简约、最单纯的地铁,任何站台都没有一家商铺,连广告都寥寥无几,而且你几乎看不见工作人员。车厢里也是如此,没有一则广告。整个地铁系统仅仅只是交通工具及其设施,与其他商业无关。地铁站里没有任何装修,高大的拱顶和站台上的立柱都是赤裸的水泥,甚至都不肯花功夫抛光,所有的通风或空调管道都裸露着。但车厢里却铺着地毯,座位都是真皮的,相当舒适。美国人讲实惠,总是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这又是一例。 所谓Archivs,是指美国国家档案馆,就在地铁站的正对面。和它隔了一条街的斜对面,是华盛顿的美国国家艺术馆。这个艺术馆我的同事薛亚军去看过,所以我早就知道,今天总算见识了。建筑高贵、大气,馆藏丰富、精彩。罗丹的著名雕塑《思想者》就在这里。米罗的几十幅杰作正在这里巡展。然而这里却是完全免费的,任何人,再穷的人,都可以昂首挺胸走进这座既华贵又端庄的艺术宝殿。和在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一样,我主要看了绘画部分,并且主要是自法国印象派以来的作品,不然再花一天也看不完。 顺便说说,华盛顿的所有国家博物馆、植物园、水族馆之类的场所,全部都是免费的。不仅对美国人免费,对来自任何国家的所有的游客一概免费。这也是华盛顿让人觉得它很大方的一面。它的街道宽阔,行人稀少,建筑物体量巨大,中规中矩。往好听的说,这里的一切显得雍容大度,端端正正,坦坦荡荡;说句不好听的,华盛顿给人的感觉太正襟危坐,有点不食人间烟火。或者换个说法,和商业化十足且时尚感强烈的纽约相比,华盛顿朴实、大方,不那么俗气,而比起温敦、文静的费城来,华盛顿则少了点生活气息,缺乏亲切感,显得冷冰冰的。 我想,这也对,在政府官员成堆的地方,少一点商业气息,少一点灯红酒绿,有利于官场的健康。美国不是靠政府官员吃了、拿了、玩了然后再招商引资谈项目来搞经济的,华盛顿清高一点没啥不好。 不过,我倒也在华盛顿的大街上看到了非常温馨的“二拖一”的一幕:一位年轻的父亲和他的年幼的儿子骑在同一辆双人自行车上,后面还拖着一辆童车,里面坐着一个女婴。 华盛顿街上骑自行车的人很多,感觉比纽约、芝加哥、费城,甚或比美国所有城市都多。

内容概要

李杭育,1957年7月生于杭州,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作家,80年代初期“寻根派”中体现吴越文化精神的代表作家,曾当选为杭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创办过《鸭嘴兽》刊物,现为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教授。著有小说集《最后一个渔佬儿》、《红嘴相思鸟》、长篇小说《流浪的土地》和《唱片经典》等,其中《沙灶遗风》获1983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自90年代中期起,开始从事电视纪录片写作。自2008年起,开始从事油画创作,已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书籍目录

题记
7月8日
7月9日
……
8月6日
8月7日

编辑推荐

《美国这头公牛:李杭育旅美日记》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著名作家李杭育先生在美国探亲并旅游期间,将其独特的体验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其个性化的写作和真实故事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美国的直接认知和感想,记录了普通中国移民及美国年轻人如何应对工作和生活压力、如何处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如何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同时截取美国城市及旅途生活中一个个有趣的场景,呈现了一个作家眼中奇特又通俗的美国故事。
作者与读者分享着:在美国精神文化的社会背景下,美国的普通人过着怎样的简朴生活,信守着怎样的人生理念以及如何通过个人的艰辛奋斗实现人生的价值。书中真实而客观的见闻,尤其是田桑作为美籍华人的奋斗经历,印证着人人有机会而又必须通过个人极其艰苦的奋斗实现理想的美国精神。


 美国这头公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近年来,李杭育的书写虽然仍在继续,但主要用纪录片解说词、电影介绍、唱片赏析和为数不多的散文写作形式进行,毕竟在传统的观念中,这些不算是真正的文学创作,《美国这头公牛》让我们看到久违的文学的李杭育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日记体属于个性化的私人写作,但是因为多种原因(作者及其家属、研究者、出版商等),出版的并不少,不过,在记录者生前即面世的还是比较少见。《美国这头公牛》这本书内容关涉美国文化的多个方面,也有作者自己的亲情叙述,可以视为李杭育的一本新的散文集子,其中对于文化的思考,可以说和他的《老杭州》一脉相承。“寻根派”代表李杭育似乎“归队”了,并且以这样一种不寻常的方式。
  •     在公牛身上旅行许志强(浙江大学教授)  李杭育的新作《美国这头公牛》,曾在《书城》上刊登过若干章节,引起我兴趣。说来我有近十年没读到李杭育的文学作品了。这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著名作家,近来从事绘画,也出版过古典音乐欣赏的著作;他在浙江理工大学任教,教写作和电影,很受学生欢迎。  《美国这头公牛》是李杭育的旅美日记,讲他去芝加哥探望女儿、洋女婿和两个小外孙,顺便在美国自驾游,观览这个国家的风光和民情;而日记就是生活琐事的记录,点点滴滴,有烦心事,也有小喜悦,有怒气和忏悔,也有童心和感悟。作者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美国的物价用度、家庭人伦、交通规则、儿童教育、饮食居住、文化生活等,他都用心体察,形诸笔墨,让人觉得亲切、实在而入味。近一个月的美国生活,对一个作家来说,足可写成一部十万字的书,配上照片和绘画,就蛮好看了。李杭育说,“看地图,感觉美国像一头公牛,很肥硕”。而他得学会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它,包括它闪闪发光的犄角,它富得流油的肥膘,它过于旺盛的食欲。好在作家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能够放眼去打量它。  《美国这头公牛》写一个中国作家和美国文化的对话。作家已过天命之年,而美国文化似乎还很年轻。这场对话在旅行之前就已经开始,在旅行结束之后仍在继续。这是一本人情味十足的书,是一次率真而有考量的记述;尤为重要的是,它体现这个全球化时代不可避免的文化对话和文化思考,读来时有启发。  书中的主角之一李田桑,她小时候我曾见过,如今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放弃家乡本可依赖的生活,选择在美国独立支撑一份家业,努力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公民。  作者把她那种成熟的公民心、严肃的母性和温柔的女儿心肠都写出来了,读来不由得令人感慨。我相信读者会跟我一样,从一个年轻移民的艰苦创业中,获得新鲜而动人的印象。  当代中国小说有一些让人觉得妖异离奇的创作,甚至极尽变态渲染之能事,却未必有多少情感和生活的内涵。《美国这头公牛》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日记共三十一篇,而其内涵并不完全局限于实录。此书的叙述者展示多重身份,表达这个交错的文化语境中的观察和体验;无论是分享生活情感还是文化思考,都不脱离常识的本真和趣味。李杭育的这种非虚构写作,有亲和力也有主心骨。我甚至期待,他今后的小说创作也将探索一条别具潜能的新路子。  《美国这头公牛》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日记共三十一篇,而其内涵并不完全局限于实录。——《钱江晚报》2013年5月19日B5版
  •     老李的这本书充满了他个人的见解与调侃。很多地方甚至十分具有童趣,说他是个老顽童真是一点也不会错。有时候看他和女儿微妮闹矛盾,心里也紧了起来;有时候看他一个人总是孤零零地抽着烟,审视着美国佬的一切,就想拍拍他的肩膀说,“来,给我也一根”;又有时候看他出入于美国各种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欣赏着、聆听着各种高雅艺术品时,羡慕嫉妒之心就油然而起。老李虽然不太懂英语,但却看过很多美国片,听过很多美国音乐,懂得不少的美国历史,因而他对美国的评价就相当中肯。美国佬确实如他所说该注意一下自己的浪费问题以及肥胖病;而中国人也确实该反省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教育方法。老李的日记最初是放在博客上的,行文逻辑性强,不太符合一般私人日记散漫无章,近乎流水账的特点。一般日记往往点到即止,也就是说对于自己已知的事情不会过分渲染,而是采用含蓄的态度来处理。这也是我在写日记时所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李杭育老师的书看过一些,没想到最近出了这本旅美日记。李老师文学功底自不待言,历史功底也很扎实,再加上电视纪录片、油画,简直就是一新潮老人。虽然对本书中的观点并不全部同意,因为感觉一个月的印象难免浮光掠影(虽然李老师以前也来过美国),但还是觉得令人耳目一新。
  •     都不知道去探亲也可以写出如此细腻的美国生活感悟,小人物也有大见解,事实确实是这样,当你真正到了一个地方用心生活后,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的文化,你也会被它所吸引。
  •     装帧设计一般,内容平铺直叙,不过佩服作者的有些观点,新潮的老人。
  •     昨晚拿到书后,坐在床头细细品读,黑色幽默无处不在,看惯了流水账的日记,觉得很有新意。
  •     李杭育的书以前看过,风格与这本书完全不同。这本书充满生活的烟火味,故事平凡而生动,好看!
  •     《美国这头公牛》。读完后,我对李老师讲,这些文字有价值。在我,美国有些遥远,只有通过读有价值的书来努力拼凑一个大致符合实际的印象。李这人的特点是,不虚荣,不矜夸,够真实,所以他能这样写。英语表达笨拙的老李,在东海岸一路兜兜转转,东张西望,还不时忙里偷闲抽根烟泡个吧,絮絮叨叨,即便是误读也足够天真坦率。
  •     这本书的朴实但真实地描述了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在美国的经历:这里没有惊喜、没有轻易可得的工作,更没有人情纽带来帮助你成功。但书中年轻人的故事告诉读者的是无论是原本在美国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还是从中国去追梦者,都是在平淡而坚毅的生活中得到他们的快乐的。
  •     之前曾在博客看到过一二,日记体的旅行,字体行间,简饶似十分有趣,一点点李杭育的黑色幽默,换个角度看美国,很真实
  •      早在博客上已经拜读过了。老师的文字真是行云流水,读来非常畅快。许多生活中穿插的小故事读来很有滋味。推荐阅读。
  •     要说的话太多,见豆瓣书评。
  •     粗粗看来,这本书似乎有流水账的嫌疑,但是你沉浸其中,看到的,就不是裹脚布那样漫长的拖沓,而是平实文字背后的父亲、外祖父。
  •     就听他发牢骚了
  •     虽不能说这是一本“不朽”之作,但它无疑是一本“朽”得很慢很慢的书。姑且不论此随笔紧贴生活、返璞归真的真知灼见,仅其语言而论,即可谓是经典散文之范本。
  •     很好的一本书,读完之后有很多感想。推荐大家认真看看。
  •     1、篇幅不长,后面几篇有充数之嫌。2、前面记得蛮好,私人日记的感觉,写清了几代人的事情,里面有个“美国梦”,白手起家这种第一代移民的事,还是得发生在美国。
  •     很严谨的写作态度,作者有点小脾气
  •     看完这本后爱上这种小杂文小感悟了 不同的视角去了解别的国度
  •     非常喜欢这本书。 如今书分很多种,我自己喜欢按照费劲的和不费劲的先行分类,当然少儿和漫画类的除外。这本《美国这头公牛》属于轻松自然风味的散文。 由于是日记体,每篇篇幅适中,有点象饮功夫茶的小杯,细咂品味,微微有些许回甘。作者落笔细腻,文字平和,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朴实和踏实。 推荐读书场景:午后,一杯好茶,阳台或水边,读两三篇,小啜……即便合上书后一无所感,但此刻的轻松,你能体会。
  •     朋友买了这本书,我借来翻阅,一看就爱不释手,文字朴实传神,书中的图片极富生活气息,很带感!于是自己也买了一本收藏,好书。
  •     李杭育博客上第81篇日志:“一般人讲故事,讲着讲着就意识到了自己以及自己的亲人,就会有所忌讳,有所掩饰。而专业的讲故事,譬如一个好的小说家,可以做到讲故事就是讲故事,管它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故事。有啥讲啥,爱怎么讲怎么讲。有些人永远也讲不好他们自己的故事。”即此书之意吧。
  •     “日记体”似乎有点不讨巧,但是一个月的旅美行程,既要游玩,又要“思考人生”,也只能用日记这种“短平快”的体裁了。书中所涉的话题很多,从婚姻到育儿,从酒驾到交规到高速路免费,从消费到能源……。好在,作者本意并在在此,本书的内核也并不在此。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是一位50多岁的“老人”了,却念念不忘要想在美国东北部来一次独自驾车旅行,既是“不服老”,也是对“自由无羁”的永恒追求。
  •     比较文艺,内同充实,很有启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