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在远远的山上

出版日期:2015-10
ISBN:978755026015X
作者:伊沙,韩敬源
页数:300页

内容概要

伊沙,当代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编选家,翻译家。
1966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已经出版各类著作六十余部,获多种诗歌奖项,应邀出席在多个国家举行的国际诗歌节。1998—2001年,在《文友》等刊物开设《世纪诗典》诗歌点评月专栏;2011年迄今,应网易之邀,主持《新世纪诗典》诗歌点评微专栏,均产生较大影响。

书籍目录

目 录
第一课 你写故你在 / 002
第二课 回到身体的现场 / 005
第三课 面对“9 · 11” / 008
第四课 回答学生字条 / 011
第五课 语言如此重要 / 014
第六课 母语是灵魂 / 017
第七课 寻找你的大师 / 020
第八课 “国家不幸诗家幸”? / 023
第九课 从早衰到发飙 / 026
第十课 记住:你是“科班的” / 028
第十一课 在迷狂中忘却目的 / 031
第十二课 “地球是天上的一颗星” / 034
第十三课 商业文学的诱惑 / 038
第十四课 “第一行,是上帝给的!” / 042
第十五课 捍卫自己的个性 / 045
第十六课 探究人性的复杂 / 048
第十七课 推荐“才子读书法” / 051
第十八课 用写作对抗无聊 / 054
第十九课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 057
第二十课 玩的就是心跳 / 061
第二十一课 文学从来探讨的都是规律以外的事情 / 064
第二十二课 “大诗人往往出在广义的左派” / 067
第二十三课 关心“子曰”,而非“我认为” / 071
第二十四课 议论文要求你深刻 / 074
第二十五课 “深挖一口井”与“日日新” / 077
第二十六课 写作课的图腾是狐狸 / 080
第二十七课 站在历史的废墟上并不可怕 / 083
第二十八课 我们既不理性也不感性 / 087
第二十九课 我为什么对自己祖国的文化如此刻薄 / 089
第三十课 我自尊故我在 / 092
第三十一课 自己给自己动手术 / 094
第三十二课 良好的直觉脚下踩着最大的真理 / 097
第三十三课 什么样的文学作品能流芳千古 / 099
第三十四课 “写”是写作课的魂儿 / 102
第三十五课 “讲道理的批评和不讲道理的创作” / 105
第三十六课 通向郭沫若的三条道路 / 109
第三十七课 文学史是“一座等级森严的墓园” / 113
第三十八课 “我从你彩色的欧罗巴带回了一支芦笛” / 116
第三十九课 请大家听个故事 / 121
第四十课 像影子一样根植在你身后 / 125
第四十一课 如何做个好编辑 / 128
第四十二课 课桌上放了一张生日贺卡 / 131
第四十三课 你得研究“小说学” / 134
第四十四课 舌尖上的诗歌 / 139
第四十五课 观赏或阅读一场战争 / 142
第四十六课 《霍乱时期的爱情》 / 145
第四十七课 《感情的时间》 / 149
第四十八课 “我敢与任何人为敌!” / 154
观音在远远的山上.indd 2 15-9-17 下午5:26
第四十九课 光“教书”不行,还必须“育人” / 157
第五十课 上帝全知全能,当不了好作家 / 159
第五十一课 “涨满乳汁的三角帆” / 163
第五十二课 最大彻大悟的人生是主动而为的人生 / 169
第五十三课 “观音在远远的山上” / 173
第五十四课 荒凉沙漠中的地下水 / 177
第五十五课 你们要有文化的尊严 / 183
第五十六课 任何早慧的天才都不以深刻见长 / 187
第五十七课 散文是个突破口 / 191
第五十八课 鲁迅老是被气活过来 / 194
第五十九课 文学史是杰出者的墓园 / 197
第六十课 最可怜的是散文 / 199
第六十一课 文学家就是吃饱了撑的替人类瞎操心 / 203
第六十二课 一个文人,做好文章 / 207
第六十三课 你把小说写成什么了 / 209
第六十四课 真大师涵盖流派而不是被流派笼罩 / 212
第六十五课 “诗人气质”的小说家 / 214
第六十六课 通俗小说不是文学的品种 / 217
第六十七课 只有追求永恒才会步入神殿 / 219
第六十八课 原本真是大诗人的料子 / 222
第六十九课 一个诗人失去感觉就是这么快 / 225
第七十课 郭沫若学的是莎士比亚 / 228
第七十一课 胡适的功劳是开放形式 / 230
第七十二课 “小一号”的诗人更纯粹 / 233
第七十三课 唯有学者留其言 / 237
第七十四课 两弯新月:闻一多与徐志摩 / 241
第七十五课 伟大的诗人、作家大都是偏左的 / 244
第七十六课 文学最巅峰的状态就是“独语” / 247
第七十七课 “酒的滋味在于喝的时候” / 251
第七十八课 废名会升值,冰心会贬值 / 253
第七十九课 散文是偏向中年适合老人的项目 / 255
第八十课 上海的繁华的确存在过 / 258
第八十一课 不要跟着这个时代一起烂掉 / 262
第八十二课 老舍小说是一种真实可信的文化 / 265
第八十三课 我对巴金本人的尊敬超过他的作品 / 267
第八十四课 沈从文:“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 270
第八十五课 这些可怜的才女 / 273
第八十六课 形式自觉说明他们是很专业的真诗人 / 276
第八十七课 先玩通现代再说 / 278
第八十八课 说不完的鲁迅 / 281
第八十九课 鲁迅是值得你们读一辈子的作家 / 285
第九十课 年少成名遗憾多多的曹禺 / 288

作者简介

本书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韩敬源在听伊沙老师讲课时记下的四十万听课笔记,经过伊沙老师的整理润色,这四门课程的听课实录变成了熔铸他21年授课精华的一本充满创见、个性十足的大书”,关于写作、文学与人生。


 观音在远远的山上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人生之幸,成为伊沙学生! 文学关乎人生,他的课是文学课堂,更是人生课堂。在心灵生长、成熟的年纪,遇到伊沙,这是多么的幸运! 西安外国语大学有一位大师级的诗人,但是西外人自己很少知道。因为他在学校非主流的一个系——中文学院教书,外国语大学的主流是各类外语系嘛!中文系成立之前他在“社科部”,给外语系的娃儿们教教《大学语文》、《汉语实用写作》之类的课。更早的之前,他在《西安外院报》里做编辑。就是在这样的小天地里,他依然做得很好,听说《外院报》他在编辑的时候,可读性很强,而他的《汉语实用写作》课老校友们多年以后回忆起来,还念念不忘。但是仍然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学校有一位“开风气之先”的大诗人。所以有时候我想,西外真的不应该,西外无论在招生还是对外宣传方面,都没有很好地利用伊沙的品牌效应,别的学校没有大师、没有名人强拉着别人做他们的“客座教授”,我们学校自己有,但是没有好好利用。他讲课的口若悬河来源于他对文学的透彻理解以及对外国、对当代、对古代文学的渊博的基础以及他的才气。很多作家、诗人都是不太读书的,但是伊沙绝对是一个勤奋的人,不仅表现在据他讲(我相信他是诚实的)学生时代的刻苦读书以及后来献身于创作之后的不断地补充,而且表现在他创作的多产和投入的时间上——对文学,他是真正的专家,既有理论素质又有创作经验,而不像某些大学教授的死读书、读死书,如果他发表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有可能是偏激的或者不成熟的,但是绝对是经过他一定的思考甚至是深思熟虑的,决不是单纯地从甲书引用到乙书。所以他的课的特点是完全个人化的、性情化的,全国在没有第二个伊沙,所以也就没有第二个人这样讲课了。因为“个人化”所以喜欢他的课的人喜欢得要死。他的课的第二个特征就是批判性很强,这里所说的批判性不是指的“说不好的一面”,而是带有自己的审视之后的结论,不管什么,我们都要重新用自己的眼光来评价。他所编著的《现代诗经》(漓江出版社,2004年),《被遗忘的经典(诗歌卷)》(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年),《新世纪诗典》(1-3季)就是这样的产物,用独特的、自己的眼光来看待文学史,而不是道听途说。所以这种批判性对很多“文青”很有吸引力,有的同学听了他的四年课——别的班、别的年级的课也去听,参加他在陕师大的讲座、诗歌朗诵会等等,我当然也是其中之一。一些同学已经崭露头角,比如诗人、作家李勋阳(西外汉语言文学2000级,现居云南丽江),比如诗人韩敬源(西外汉语言文学2001级),诗人李异(西外汉语言文学2001级),诗人崔征(西外法语系2000级)。相信他们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浮出水面的。伊沙的课第三个特征是没有教案。不过据他自己说,每次讲课之前,会在书架前面沉思一两分钟,大概确定一个主题,讲课的时候也是大概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不过据我的观察,往往是一个事例详细程度或者说所占用的时间远远大于观点。他一般不会要求学生做笔记,不像很多教授一样,把书上的东西抄到讲义上,再要求学生把讲义上的东西抄到笔记本上,然后回去背诵笔记——这种做法害了多少人,浪费了多少时间!有的同学也抄笔记的,因为他的语言、观点实在太精彩了。伊沙好几次问大家:“刚才讲到哪里了”之类的话,不过这种有意思的事情不是经常发生。他善于把很多事情串在一起,比如文学和足球就经常纠缠在一起,但是丝毫没有生拉硬扯的痕迹。这么说可能还是一种很浅薄的描述,实际效果远远要好的多。他的这种总是偏离主题的叙述方式我比较着迷,而且后来发现很多很好的小说也使用这种叙述方式——说着说着就不知道说到哪里去了,于是自然也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读本书,你也会认为,西外的中文学院的同学们是幸运的。所以,当我们面对很多名校的的名中文系学生的时候,我们真是一点自卑感都没有啊,我们的底气很足啊。伊沙的必修课、选修课《基础写作》、《文学创作与批评》的考试方式令西外的众位兄弟念念不忘:考试就是一篇文章,一般还不命题。有时候命题,也是大概给出一个主题,不会确定题目。回家自己写好了,定于某年某月某日之前交到文学教研室,也可以代交。这让很多为选修课大伤脑筋的兄弟感觉到他妈的天上掉馅饼了,因为伊沙一般也不点名,偶尔看逃课的太多,点一下,顺便认识一下同学们。不过这些混学分的兄弟,有一次差点就栽了。那一次还是选修课《汉语实用写作》,因选伊沙课的人太多,教室从主楼教1的小教室(题外:那个小主楼兼做女生宿舍楼,楼道里啊,常常彩旗飘飘,晒满了女生的花内衣),更换到教2的1622大教室。上了半年课,教2楼1622教室里的人一般就维持在三分之二左右。可是临到考试前的一周,也就是说伊沙要布置作文题目的那一周,教室里忽然来了不下200人,不仅座位的满了,过道也满了,楼道里都站着他妈的人。伊沙直接怒了。他于是开始痛骂其中的一部分“混子”,并劝导他们勇敢的面对一次,主动背包走人,从此不再做一个混子。因为那段时间教学改革,学校选课管理略乱。听说上一学期的课就出现这种情况,实际参加考试的远远超过实际选课的,伊沙收到200多份试卷,差点累到吐血。不过还是没有人站起来离开,看来谁都不愿意主动承认自己是一个混子,既然都厚着脸皮来了,怎么能轻易走开,并且在众目睽睽之下承认自己是一个“混子”?伊沙点了一支烟,说:既然没人走开,那大家就这么耗着吧。沉默了很长时间。他说,“这次的作文题目是《本学期的写作课》。你能混你就混吧。作文写好了,于某日之前交到3楼文学教研室”。说完就走了。顿时傻了一大堆。这怎么写啊?没听课的真傻了。关于他,写这么多显然有点少了,有时间得用一本书来写他。而他这个人又有很大的争议,如果我在这篇文章中夸他,有人跟着贴子就骂他,我一点也不感到奇怪。我的老师伊沙就是这样一个很清晰的人,让所有喜欢他的人和不喜欢他的人都变得清清晰晰的。再说句得罪人的话:和伊沙相比,你们所说的木心算什么呀!伊沙微博
  •     ——评《观音在远远的山上》文/蓦烟如雪在我印象中,这是我看的第二本“授课文学”,第一本就是陈丹青的写的文学回忆录,那里是木心开讲的“世界文学史”,而当时陈丹青整理了五年五册的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超过四十万字。而这本书《观音在远远的山上》也是一个学生的听课笔记,韩敬源在2001年至2005年的四年间,听了作者讲授的“基础写作”“现代文学”“文学创作与批评”还有“新闻写作”等四门课程后,自己记录了四十万字的听课笔记,形成了这本书的初稿。可以说,韩敬源是伊沙教书二十年里遇见的“最佳学生”,而陈丹青也是木心生命里的缘分,如果当时没有没有把那些观点记录下来,我们就会缺失这份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同理,如果韩敬源只是一个埋头苦读的孩子,这本《观音在远远的山上》也不会出来。这个学生韩敬源现在也是一名教师,在作者伊沙的视角里,他觉得他会成为中国80后诗人中最有才华与实力的以为,因为他对自己有需求,对文化对知识有饥饿感,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是“学”决定了“教”,可还是很多人觉得教很重要,这违背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真理。因为学生用老师的笔记当作讲义,他走上教学岗位上也大受欢迎,也许是机缘巧遇,也许是这份教学与科研成果的机会,伊沙把学生的笔记开始整理,前后五次,将四十万字的话语精选出了十八万字,他在去年新浪微博逐日发出,历时六十八天发完,期间引起了大众的广泛热议,同时点击率也在逐日剧增。当然好作品必然会有好伯乐。从最初的“听课笔记”变成了“讲义”再到如今的成书,这之间兜转了多年,也是一位老师二十多年的授课精华,它关于写作,关于文学甚至是人生。在伊沙先生的理念中,写作开始于怀疑,怀疑是很高的智慧。而写作中,经验比观念可靠,因此,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身体在场的写作才是可靠的写作。同理,在优秀作家中,他觉得那一定是最具有表达原欲的写作者,当然也是最有创造力的写作者,平庸的作家没有强烈的表达原欲,怀着是功力的视角,所以他们写作也不过是社会流行观念和集体无意义的大杂烩。他在回到身体现场这篇上,还讲到了自恋转化成自信的依据,他谈及,如果你一生都不知自恋为何物,那你活得太可怕了,活着生来就有残缺。如果你永远沉浸在自恋中,那也非常可怕——一个潜在的疯子。有时候我说我对自己永远比你们对我残忍,说的就是写作中对自恋的抑制和反拨。他的观点很鲜明,他不崇尚跟风,相反,在中国文化中强烈的趋同上,他的建议是你代替不了任何人,文化中固有的趋同性让我们成为受害者和迫害者。所以,他建议回到原初,回到生命的现场,重新开始。在面对恐怖事件上,他谈及中国人的幸灾乐祸,他说,如果一个民族觉得这是出了自己心头的一口恶气,那就太狭隘、太丑陋、太无理性、太无人性了。理性对民族甚至是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在语言如此重要上,他解析了文学创作,他说,创作中的思维就是高度语言化的运动,作家拥有这种思维,他生动的用医学解剖的方式去分析它,在这在谈及母语的时候,他还会用诗歌去结尾课程。作者伊沙是一个很有自我态度的人,他甚至谈及了现代诗歌的起点很低,他说大陆的先驱者、开拓者食指从未打破过镣铐。他认为中国美学,老爱把宏大无比的自然风光束缚在一个画框里,变成了恐怖的盆景,认为这是畸形之美。当然每个人的看待都会不同,伊沙先生的讲课和我所见的一些课程还是多有不同,从大而泛,再到细节,他都拿捏得有分寸,也不过于浮夸,一个作者必然要有自我的言论在里面,如果只是泛泛的跟风,这本书不看也罢。而恰恰,这本书,有了自我的意识在里面,所以它鲜活,有生命。文学是可爱的。这本书,也是可爱的。不好意思,刚发现里面有错别字。
  •     伊沙这个人我是第一次听说,因为我不懂诗,很少关注诗歌。但看了《观音在远远的山上》这本书,很佩服这个人。我搜索了伊沙的微博@长安伊沙 。他是诗人、作家,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师。他微博的图像就是他本人的照片。看他的照片,身体很结实。头像中有着一股自视甚高的感觉,有着一股桀骜不驯的感觉。伊沙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他自认为很牛,有牛资本。百度文库对他介绍,罗列了很多的成就。伊沙为什么自视甚高?他是两条路走路的人。一方面,他坚持在教学一线,教写作,有理论。另一方面,又笔耕不错,有实践经验。所以,他在给他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就透着股傲气。谦虚使人进步,骄傲就未必使人落后。牛气而高调的人大有人在,并不妨碍他继续牛气。 看过一些书,作品选或者文学史,从来都是这个作家了不起,那个作家代表作很经典。只见优点,不见缺点。因而对这个作家的了解也是不充分的。那么多作家,谁更优秀一些,虽然是文无第二,武无第一。但在同类型的作品,比如小说,比如喜剧,应该是还是区分一下一流和二流。我是第一次在这本书中直言某些作家的优缺点。某些作家因为政治的因素,位高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伊沙是直言不讳的,作家最终靠作品说话,而不是作品之外的人品啊之类的东西。伊沙也为我们区分了一流、二流作家。汪国真的诗歌曾经很流行,我也背过他的诗。但在伊沙眼里,汪国真的诗是不入流的。我信伊沙个观点。我认为他的境界却是高过一般人。还有,伊沙对金庸的讲课,认为金庸的历史知识出了不少错。我也倾向认同这种观点,真正的写作还是需要专业科班知识的。伊沙对鲁迅是很推崇的。一般人对鲁迅怎么评价?夸其伟大,也可以夸得不到点子上。伊沙既对鲁迅推崇,指出其优秀的地方,认为读者好好学习,是真正的大家。但鲁迅的性格,决定了他写不了长篇。我觉得伊沙的观点颇有点站得高看得远的意味。试问有多少人足够的水平评论知名作家,又有几个人敢这样臧否知名作家,给他们的水平分级?伊沙有着对诗歌的独特的理解,我认为,他是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好诗的。对写作有深刻的了解,能给写作者指出条明路。这本书是伊沙的讲课精华。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我们最好是取乎其上,伊沙就是上。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文学人生
  •      多是看不惯他的傲气的,不过我还挺喜欢他的这股子尖锐气。他的诗好的也有,不喜欢的更多。
  •     还挺能扯的
  •     废话都没有,本来书里的都是重点 我再把里面重点中我喜欢的抄下来,简直就是精华。愿世间废话少一点!这种书多一点!
  •     “观音在远远地山上,罂粟在罂粟的田里”伊沙对这句话的一句解释是善很远,恶很近。是啊,恶随手即是,善是一种远远地修行。它观你,你若不抬头。连他的面目都见不着。 作诗和做人无不同。
  •     非常个人化口语化碎片化的听课笔记式文学理论…说书不错。
  •     怎么这么多人喷,我觉得伊沙说得句句在理。大学里的确鲜见如此真诚且有货的老师。
  •     读罢,感慨颇多。一句话,伊沙在教书这方面真的没话说,是个真诗人。有幸能蹭他的课。另:逛过诗人的博客,那首祭奠小招的诗真是杰作。有机会要去读一读长诗《唐》。
  •     不是每个诗人都能像李白连自夸也好看…
  •     2015-认真读完
  •     一个自恋成这样的人生活里得多招人厌
  •     谈诗的部分正常且一般,不谈诗的部分非常不好。我应该会退课。
  •     伊沙这人傻逼兮兮的,口气比脚气还大,就能瞎侃,我喜欢听他瞎鸡巴乱说,属于心灵马杀鸡。爽过就好了,别太认真(当然,偶尔也可以认真一下的
  •     这本书,算是伊沙的集大成之作,有很多想法和思想是之前他没呈现出来过的,值得一读
  •     太伊沙了吧。
  •     对我很有用。读透这一本,我大学已毕业。
  •     读完伊沙长精神。
  •     学习了不少!
  •     偶然遇见,被书名吸引,介绍几个诗人于是乎看完全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