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并不在别处

出版日期:2014-7-1
ISBN:9787308130762
作者:应奇
页数:318页

内容概要

应奇,男,浙江诸暨人,哲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政治哲学和英美语言哲学、道德哲学研究。

书籍目录

登小雅之堂———代序
我与斯特劳森哲学的因缘
生活并不在别处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草中毕业三十年记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记我的老师范明生先生
榜样的力量———叶秀山《美的哲学》重订本随感
那难忘的岁月仿佛是无言之美———我读林庚及其他
慷慨激昂之气,深沉郁勃之致———我读赵俪生
我站在人群的外面———给贺卫方
印象,论证,语境———我“读”陈嘉映
从林毓生到佩迪特———我与严搏非的故事
“风”“雅”“颂”———我和“法老”及其他
未来的主人翁———在“我的朋友”徐向东教授讲座上的致辞
阿隆《论自由》的政治思想史意义———在中国政法大学的讲演
康德、西季维克与两种自由———甘阳《政治哲人施特劳斯》纠谬
倚杖听江声———我与伯林
北归端恐待来生———我的未了“‘余’情”
津门纪行
闪访南京
三访北大
贵阳破产记
初见“小熊”
我的后半生(外三则)
“Massachusetts”和“天堂”
告别“魔都”,告别STRAND
Life and Text
旋转木马
我的部落格
一个人的阅读史
从“顽主”到“顽物”———淘书记四则
从“跟不上时代”到“通三统”
解决———刘瑜“回来”了“什么的”
从南港到普林斯顿———比尔德《共和对话录》出版始末
忘不了的人和事,才是真生命———读《巨流河》所想到的
诗酒风流属老成———岁末逛枫林晚书店
政治哲学译介之再出发———写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读本”之前
夕阳西下的哀鸣,抑或一阳来复的期盼?———写在“共和译丛”之前
“当代实践哲学译丛”总序
从“语言学转向”到“实践理性转向”
从“西化”到“化西”———写在“公共哲学与政治思想丛刊”之前
哲学、政治与文化的三重奏———“文化与政治译丛”总序
摆荡在竞争与和解之间———《自由主义中立性及其批评者》编序
《当代政治哲学名著导读》编者导言
《第三种自由》编序
《公民共和主义》编序
我的文字生涯
道思作颂———代跋

作者简介

本书是应奇先生写的一本学术散文集,收录了作者多年来的随笔文章,整合在一处,有相当的可读性。正如书名“生活在别处”,无论是淘书记、书评、游记,还是写朋友交往的小文,都围绕着作者作为“学人”的背景而发。作者清晰的向我们展示了学者生涯的多面相。
“未加规整的印象自有其价值。通向人生真谛之路似乎在于谦恭地记录下对于人生各种现象的解读——它们是由于机遇和嬗变而强加给我们的。”
——Thomas Hardy
“过久地停留在抽象事物上头是不好的。神秘的东西只在力求公开化时才有害。生活最好是通过活生生的东西来启发。”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生活并不在别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昨日偶然逛亚马逊,看到应老师新书《生活并不在别处》已经上架。于是看了下商品简介——乃是这本书的续《登小雅之堂》。这确实是应大侠最近的“学术作品”的风格,小而雅——我之所以称之为“学术作品”,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随笔提供了对学术界最动人的描述,另一方面用师兄哲罕的说法,应老师的随笔“可以被看做政治哲学的导论性文章”。于是发了一条“简讯”给应老师:应老师,看了你的新书在亚马逊上架了啊,很想看了。我的言下之意其实是想到他那里讨一本(这点私心在这本书还没上市的时候就已经萌芽了),应老师回复我“那就买啊”,末了又发来一条“买来我报销”,那我岂有不买之理!于是嗖嗖嗖亚马逊上下单了,为了包邮随带一本卡尔洛维特的《从黑格尔到尼采》——洛维特我是通过哲罕师兄的毕业论文才有所了解的,而这本书则是拓磊兄推荐我的。今日送到,第一件事就是看里面的学术趣闻——也就是雅段子,果然极有收获,比如我敬爱的向东老师竟然是练武出身,并且夺得过西南地区某项目比赛的前三名(当然其实昨晚激发我想买这本书看的冲动在于其中一篇《初识小熊》,我着实想看看这里的小熊是不是向东金屋所藏之熊——这一金屋藏熊之说使今天整个港湾爆笑),欣喜还未消褪,再如北大的中国康德研究专家(没有之一)的外号,再比如他的一些经典翻译——当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是人所皆知了。应大侠通过其超强的讲段子能力、超强的记忆力以及超强的购书欲,联结成一篇篇“美文”。里面的很多文章原来也是看过的,最有名的莫过于应大侠的“成名作”《我与斯特劳森哲学的姻缘》——这里不得不提到我一直以来的一个疑问,斯特劳森的康德研究名作《the bound of sense》究竟是翻译成“感官的界限”亦或是应老师所说的“意义的界限”。另外几篇比如回应师祖范明生老师的、读林庚感想、读叶秀山感想也都是在豆瓣上看过的。另外,此书的一大特色是将应大侠多年“翻译生涯”——这是他讲自己称为“二流子”、“翻译工作者”的原因——的几套丛书的序言以及后记集结起来。在我看来这一部分内容是极为重要的。这表明应老师在多年翻译工作或者同时也是读书生涯背后的问题——这些问题引导他的思考和阅读,即使如他自诩“能够适应多方面研究”(范师语)——究竟是什么。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应老师的传统情怀,这种情怀不仅体现在他对于牟宗三、余英时、林毓生的推崇,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敏而好学”,也表现在他对于翻译译名的斟酌、古典用语使用的“电光火石、石破天惊”。而这种关怀背后传达出的是对与古今和中西之间关系的思考——通俗讲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但更准确的说法是应老师的“从西化到化西”。如果说上面这些更多是学术段子(当然几篇译序不是),那么其中的作为“政治哲学导论”的部分也不乏精彩妙语。作为这类文章的代表,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倚仗听江声——我与伯林》,不仅因为伯林是我比较早接触也是阅读比较多的一个政治哲学家,最初读到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仿佛恍然大悟,也因为这篇文章对柏林与当代政治哲学关系提出了一个与我以往的观念不尽相同的看法——虽然这种看法在我看应老师另一本书《从自由主义到后自由主义》中就已经有所感受,但那个时候更多注意的是哈耶克在其中的关系。这对于我理解整个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有了一个新的线索——甚至是根本的线索。当然应老师这位“要载进思想史外史”的人自称自己是“二流子”,我自然更加是个门外汉,甚至不敢在这种专业问题上多说几句,否则被“法眼”看穿,岂不自讨没趣。与《古典·革命·风月》相比,这本书情更重,意更浓,那本书已经有了包老师最好的书评,展现的是书痴,而这本书内容更丰富,不仅有书,有故人,有段子,有思想家,还有不在别处的生活。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放眼望去全是引号……还算挺有意思的吧,但其实并不太喜欢这种。
  •     诚如作者所言,《生活并不在别处》一书,是应奇先生的“自救之作”。作为读者而言,我们不仅能在此作中读到许多学林轶事,其中不乏鲜活的秘闻;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在此体会到作者的知识视野、眼界和抱负,以及智识的趣味。在此之外,那幽深曲折的治学心路,也足以道尽一个哲学研究者的无奈和持守。
  •     滥用引号界的翘楚。
  •     为学,为文,为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