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1
ISBN:9787200030211
作者:霍达
页数:750页

内容概要

霍达,女,回族,北京人,1945年11月26日生。国家一级作家。

霍达幼时在北京上学,酷爱文学艺术。1966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曾先后在四机部、北京市园林局、文物局做翻译工作。同时,师从著名史学家马非百研究中国历史。1981年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一级编剧。

霍达自青年时代步入文坛。迄今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散文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500万字,成就卓著,蜚声海内外。其中,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于1988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9—1992年两度全文播出,1990年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建国40周年北京市优秀文学奖,1991年获中国文学最高奖——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自出版以来畅销不衰;中篇小说《红尘》于1988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万家忧乐》于1988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92年获首届全国保护消费者杯个人最高奖,2001年获“3·15”金质奖章;报告文学《国殇》于1988年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1992年获首届全国卫生题材文学一等奖;报告文学《小巷匹夫》于1988年获火凤凰报告文学奖;电视剧《鹊桥仙》于1980年获首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电影剧本《我不是猎人》于1982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年儿童优秀读物奖;电影剧本《龙驹》于1990年获建国四十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散文《东山男儿》于1990年获《光明日报》“共和国在我心中”优秀征文奖;散文《烟雨文武庙》和《义冢丰碑》于1997年分别获国务院港澳办和中国报刊副刊研究会“香港百年沧桑话回归”征文一等奖、《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回归征文”一等奖。

霍达深入香港,历时三载创作的长篇小说《补天裂》,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夕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出,北京和香港两地同时出版,众多报刊转载。1999年被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新闻出版总署、广播电视电影总局评为建国50周年十部优秀长篇小说之一,获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图书和优秀电视剧两个奖项,并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北京市优秀图书奖。此外,代表作尚有长篇小说《未穿的红嫁衣》,报告文学《民以食为天》、《海魂》,大型历史电影剧本《秦皇父子》等,作品有英、法、阿拉伯、乌尔都等多种文字译本及港、台出版中文繁体字版多部。1999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霍达文集》(六卷本)。
多年来,霍达曾参加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并先后赴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来、西班牙、毛里塔尼亚、埃及、意大利等十馀国及我国港、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曾应邀出任《港澳大百科全书》编委、第十八届开罗国际电影节国际评委、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代表等。其生平成就载入《中华古今女杰谱》、《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电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英国剑桥版《世界名人录》等大型辞书。
霍达是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1999年8月29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作者简介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本社先后在“北京长篇小说创作丛书”和“北京长篇小说创作精品系列”出版《穆斯林的葬礼》,至今已十余次重印,畅销不衰,先后被列入北京书市十大畅销书、全国文教类优秀畅销书、家庭书架百种优秀图书、家庭书架百种常备书目、北京市青少年“94?”97读书工程推荐书目、大学生所喜爱的女作家及其作品;据香港《镜报》月刊1996年7月号报道,有关方面对中国内地进行大规模社会调查,在青年最喜欢的二十本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穆斯林的葬礼》名列第五位。


 穆斯林的葬礼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6条)

  •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百闻不如一见,终于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礼》,这部穆斯林的圣洁的诗篇,最后几十页我也是流着眼泪读完的。人都有着一颗血肉的心,所以会被感动,即是尘世让其蒙上了灰,这共鸣的泪水也可以轻轻地将它冲洗,恢复纯良的色泽。这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缕天山融雪汇聚的清泉,涓涓地在心间流过,清冽醇美。穆斯林的葬礼,这,是给主人公新月的,那个纯真美丽的少女。字里行间,我和她一起度过生命中最跌宕起伏,也是最后的三年,体味她的喜怒哀乐,体味她的善良纯洁,也体味她对于生活的期冀和对于死亡的绝望。新月十八年的生命历程,就像一个错坠人间的天使,用她的灵气滋润着身边亲人朋友,还有我这不相干人的心田。如果人间不是这样,她本可以过得更幸福一些,她是有这样的权利的,但是,过了。对于她的死亡,我虽禁不住眼泪的奔流而出,却也很平静,如此纯洁的天使,天地,受不起。 《穆斯林的葬礼》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同那时简单的人心和时代一样,很干净。穆斯林回民的生活和信仰,北京城的历史变迁,玉器世家几代盛衰。。。作者积厚薄发,以其独特的情节安排和真挚的情感笔触,展现给读者一曲人生的咏叹,一页绚烂的篇章,一篇真善美的好文字。她把人生的真谛写得如此深邃,如此动情,催人泪下,让人在阅读中净化自己的心灵。 人要有自己的美学观,很喜欢作者在后记里写的:“人是需要理想、需要幻想的,需要美,以美的意境、美的情操来陶冶自己。追求美是人的本性,我相信人们本能地而并非理智地向往纯美纯情的意境。”“人要追求一种美,人生如果没有这种美,人生有什么意义?艺术如果没有这种美,艺术有什么意义?正是这种美,深沉的美、崇高的美,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对自己的心灵的冶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大写的‘人’。”
  •     这本书是在高中的时候读的,当时班里有一个很文学的同窗向我推荐了霍达的这本大部头。一开始我就被书中奇特的编排体式所震动了,当我按照一般的阅读顺序去看的时候,感到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还在这位同窗及时地提醒了我,要分“玉”和“月”两部分来看。当我花了几天时间把这本书看完的时候,感觉身心经历了洗礼一般,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了新的看法,特别是关于生和死,关于家庭,还有爱情。作者通过战争构造出了另一个时空,英国伦敦,同样是在纳粹的炮火之下。韩子奇和梁冰玉以一种他们认为合理的方式结合了,还有了孩子。从感情上来说,韩子奇的奋斗史对于梁冰玉这样的少女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这一点从梁冰玉跟随自己的奇哥哥去往海外就可以看出来。虽然韩子奇事先并不知情,但是他似乎也没有拒绝。于是整个下半部的悲剧就开始了。人们在特殊的时空下是否就能够不受世俗伦理的约束呢?类似这样的问题不知道已经讨论了多少。我自己是不能认同韩子奇的处理方法的。虽然在事业上他似乎是一个成功者,但是在处理生活问题的时候他却表现得很软弱,对冰玉的纵容,归国后在夫人面前的软弱,让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一阵阵咬牙切齿。如果一开始的时候他就断然拒绝梁冰玉跟随,那么可能就不会有新月的悲剧命运了。自始至终,新月都只是个受害者。当一个一个的真相揭开的时候,她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重创。关于新月的爱情,总给人一种过于程式化的感觉,师生恋,宗教和家庭的障碍,绝症......而且对于男主人公的刻画并不够丰满,很少有正面的描写,我实在无法从书中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楚雁潮,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素面书生,没有任何特色。甚至还没有英国商人的儿子奥利弗鲜明.......
  •     读完这本书,还是有些失望的。如果不是作者对那些玉和穆斯林文化细腻的描写,也许这本书就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了。写家族兴衰超不过巴金茅盾,刻画细腻爱情又达不到红楼梦的深刻,也许对作者要求不能太高,可对读者来说想要基本的能令人动容的地方,纵观全书,似乎真的是没有。人物刻画不够饱满深刻,总感觉很多人物和情节写了一半就没有继续了,突然中断,唯一血肉饱满的人物竟然是最不讨人喜欢的韩太太。韩新月楚雁潮太过完美,太过完美的人实在很难让人产生感情。而儿子天星的感情在最后竟然不了了之,陈淑彦又是个可有可无面目模糊的角色,实在不懂作者为何要如此设置。而韩子奇这个人物,除了爱玉爱女儿实在没有可取之处。最终玉毁了,女儿去世。在最后一章才写出了葬礼的主题。作者说她总是先给书起名再落笔写作,在我看来总难免出现为写而写的情况,为了契合书的标题而硬搬情节,这也是整本书的最大败笔之处啊。总的说来,这本书在艺术的刻画还是很成功的,对读者来说,可以算是普及雕玉文化和穆斯林文化的一个参考书和范本,但作为小说,实在缺少情节的人物上的值得称道的地方。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从此书中认识了穆斯林,又是文革惹得祸,小人物的生活,不寻常的命运,看的感动,看到泪流。
  •     看过之后很空虚,总觉得在世界上的奋斗没有价值。你我都只是卒子,真正能在历史中泛起涟漪的太过凤毛麟角,普通人在历史的数据里只是一个概念性的称号,你会知道自己的爷爷的爷爷是做什么的,经历过什么,怎么思考的吗?亲人尚且如此,何况给历史执笔的他人。一百年过去,现在的我们得到的不过寥寥几句不咸不淡的小数据。 这样想来,好像做什么都变得没有意义。 可是啊……总还是不甘心的吧……
  •     故事不错 文字一般 略俗气
  •     很少读中国作家的作品,很庆幸自己读到了这本。
  •     葬礼
  •     看着看着,除了泪水,也只剩下对一个时代的惋惜与感叹了~
  •     我是汉人。
  •     韩子奇在感情上的懦弱无能让人好生气,梁冰玉的自私任性让人好生气,梁君璧的无知狭隘干出的事儿让人好生气,女主的形象刻画又觉得太单薄。其实看着文题的时候我完全没想到这几乎是一本纯粹的言情小说…
  •     很烂的小说 看的人能气死
  •     不喜欢
  •     本以为是部气势恢宏的宗教历史变迁的巨著,不曾想是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和家族史。不过故事确是动人的,使我不禁有关于爱情、亲情、财富、事业等的思考。作者在八十年代写下这本书,多少有时代的印记,比如对女人独立人格的追求,反复探讨"爱的权利"。人物有的语言实在矫情...人物刻画有的太生硬有的太矫情。
  •     作者好会起名字
  •     震撼
  •     却也是清风朗月的风骨.。 这故事还是饱满的,感情是奉陪的,如果要配一首歌的话,我觉得应 该是《身骑白马》 这不是一个复杂的故事,都是单纯的人,有的满怀理想,有的恪守心 里的陈旧信念。简单的人,简单的故事,组合成了这么庞然的书。 玉再美,我们带不走,名再好也是空虚的。 情再短,是真实的。
  •     梦想与爱情
  •     在娓娓道来的故事里,慢慢感染流泪,不过是流着泪看别人的故事罢了
  •     很久以前看的,情节全忘光了
  •     初中那会儿上课的时候书放在膝盖上偷偷看的
  •     经典不愧为经典,百看不厌!
  •     橄榄球似的蒙太奇,前后三十年。人物有点扁形
  •     这好像是我上大学读的第二本书
  •     文笔欠佳,感情挺动人。
  •     超喜欢做玉的部分
  •     虽然很长,但读起来让人觉得还是意犹未尽一样,到最后心里还真的挺难过的。
  •     初中读时,拿起放不下
  •     m
  •     美丽的未名湖畔,美丽的爱情。
  •     费劲
  •     一些关键的转折似乎太突兀了点,没有铺垫的很好。细节稍微冗长拖沓了些。至于情节合理性,放在那个大环境下,也许还说的过去,今日的孩子们也许觉得琼瑶了。
  •     在知乎上看到这玩意在豆瓣居然分那么高我真是受不了就来了,什么JB玩意啊这书。价值观也有问题,故事也烂得渣,文笔也不行。充其量一言情小说,这简直是茅盾文学奖最差的一届。
  •     高中时候读的了,现在想起来只剩下当时一丝清亮透明的感觉在心头了。
  •     三代人的故事,穆斯林的一生中,包含了太多心酸和汗水。回想起来,倒有一种平凡的世界的感觉。
  •     读着感觉怪怪的,对我来说,有很多解释性的东西放在注释里可能会读着顺点,我经常看着看着觉得有点科普书的味道了。。。
  •     一块玉一轮明月,两代人两个世界两个人生,从博雅斋开始博雅斋结束。韩子奇成为了玉的奴隶,梁冰玉、新月在追寻真的自我,梁君璧恪守穆斯林的规则为了世俗生存与世斗争,姑妈、楚雁潮各个人生色彩斑斓,故事发展丝丝相扣引人入胜
  •     在学校的图书馆借的,本是随手借的,哪知道不由自主的看了一夜,后来还特意买了一本。虽然放现在看,会觉得其中有些地方读来说不出的矫情。。。
  •     初中时某人推荐给我的,总是把自己代入新月的角色,然而我只是暗恋。
  •     结构很有意思 是个螺旋 两边故事共同发展之后连起来
  •     很特别的一本书。
  •     剧情纵然忘了不少,但依然能够感受读时的心情.......
  •     描写细致,有点红楼梦的感觉
  •     不错
  •     霍达内容编排的方式我很喜欢,跟在看电影一样,画面不停切换。少见多怪吗,哈哈。
  •     形容词用得太多了……第一烦梁冰玉的自私任性,整本书她究竟为他人付出了点儿什么?第二烦韩子奇感情上的懦弱无能,他其实除了玉谁也不爱。第三才能轮到梁君璧,她的无知和狭隘其实谈不上恶,却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至于十全十美的韩新月基本没啥讲的价值。
  •      非常好看的 书 然我对穆斯林有了很大的了解 很心疼里面的新月 和楚老师
  •     没有捧的那么高,不懂为什么拿的茅盾文学奖,当个言情小说看还成,和民族国家历史沉浮混为一谈就过了。玛丽苏,小三,白莲花,三观不正。可以,很琼瑶 ,科科。
  •     笔力弱而且不稳,格局小,气量小,胸怀狭窄。处处排斥汉族颂扬回回,你怎么不用你们回回的文字写书呢?想用汉语也不好好好用,运笔生涩如此,思想肤浅偏激。彻底的烂书。
  •     本科时读的。背景有一块儿在北大,后来电影也是在北大拍的。
  •     以前觉得高中一女生气质很像新月,前提是不要听她说话,别了解这个人...
  •     文笔粗糙,思维单一。矫情到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