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婚

出版社:印刻文學
出版日期:2012-6-20
ISBN:9789866135873
作者:郭松棻
页数:248页

内容概要

郭松棻
一九三八年生於台北市。父親為畫家郭雪湖。一九五八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王懷和他的女人〉於台灣大學的《大學時代》。一九六一年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一九六三年,在台大外文系教授「英詩選讀」,一九六五年參加黃華成導演電影《原》的演出。一九六六年赴美進加州柏克萊大學念比較文學,一九六九年獲比較文學碩士。一九七一年放棄博士學位,投入保釣運動。其後於聯合國任職。一九八三年再度開始創作小說,以羅安達為筆名發表作品於《文季》,接著〈機場即景〉、〈奔跑的母親〉、〈月印〉、〈月嗥〉陸續發表於港台報章。出版有《郭松棻集》、《雙月記》、《奔跑的母親》三本小說集。二○○五年七月因中風病逝於紐約,享年六十七歲。

作者简介

特別收錄∕簡義明教授至郭松棻紐約住所六天專訪內容
簡義明教授至紐約郭松棻住所六天專訪,郭松棻談到在台灣的成長記憶、保釣時期經歷的人與事、寫作與閱讀的思索等。讓願意閱讀和理解郭松棻的讀者,找到更多靠近作家精神世界的方法與路徑。
收錄郭松棻《驚婚》手稿與攝於書房照片
是驚婚,也是驚於命途,驚於人的難以理解無法捕捉。
關於一對男女倚虹與亞樹,與各自父親的故事,漫漫生涯、曲折心境在短短一段婚禮紅毯上鋪展開來。
憤世嫉俗的哲學青年,對父親有著無法消解的怨恨,卻與只顧好友遺族不管家庭的女友父親成為忘年交,兩代不被社會接受的男子,兩個隱藏激動與充滿祕密的反抗靈魂,在漫長的沉默中溝通,彷彿他們此生的壓抑在對方身上終於獲得解脫……
非以曲折的生命為代價,否則必不為人間所擁有。
而父親難道在母親的身上實驗著愛情的能耐?殘酷啊,難道父親以為凡是相互愛過的就不再破碎,或甚至不惜於破碎。
「現在不這麼想了,現在只感到亞樹這樣的人實在是稀種,實在是難得,然而實在是太痛苦了。」
「如果還能夠和他在一起呢?」
「那一定也惹得自己痛苦不堪,不過……」
「不過?」
「不過,還是值得的,有時候痛苦又怎麼呢,總比不知痛苦要好得多。」
「你這樣以為嗎?」詠月瞇笑起來。
你忘了你以前的痛苦,我給整得夠苦的。也唯有那段時間覺得自己活過,活得很充實。現在這種清靜反而落空了,反而不算生活了,反而是像一個廢人一般。
朝陽的房間,窗玻璃上都垂著花布簾,印花都被陽光曬淡了,日間這間睡房被父親弄得很幽暗。這個世界的日光,他懼怕。簾布的灰塵沉沉積累, 成為不斷膨脹的嘈雜的低語。
不能想像一個現代青年揹著父親的墓石一步一步穿過白天的鬧街。
也就在那後車站的台階上,在九月初的刺眼的陽光下,看見了他的臉永遠掛上了那記號。仔細看去,一條比膚色稍白的鋸齒形的裂痕從臉膛的中央劃下來,彷彿是雲端的一道閃電,從額庭乍現,直劈下來,在鼻樑開始的地方收煞了。那是一條憂鬱之疤,他在那疤記的後面,人更沉默了。
她失戀了,而他從來就不知道自己有過戀愛。他是一個被過去吞食了的人,他不知道戀愛是什麼,他是最合算的。當她這麼想,他是無辜的,現在她仍然懷著懷疑,甸甸地注視著他。十幾年的見識和年紀沒有替她贏得一點智慧,如今她對他還是一無所知。最不合算的是她,遇到這樣的一個人,而這又已成為過去,當她的腳步踏著音樂的此時,她又能說些什麼呢?現在的現在的現在,如重複的旋律。
未來或許是不斷回憶著現在的一種生活。


 驚婚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很久不曾讀過陰鬱而無戾氣,平靜而能攪動人心的小說了。書名本身即費思量。何謂“驚婚”?是一動詞一名詞,往事翻起,驚擾安寧的通往婚姻之路?是一形容詞一名詞,婚事本身即是可驚可懼的?又或者“驚”與“婚”俱為動詞,背負原罪的人們如煢煢白兔,且驚且婚?郭松棻或許是一個文學革命者,但他筆下的婚姻卻絕對不是革命與戀愛喜氣洋洋的結合。是未必互相了解的結盟,是對既存的社會結構的順從,是創造和繁衍的可能性,是建構一個家,一個安放自身存在之處。在某種程度上,或許隱喻了郭松棻與左翼運動之間,文學與政治之間,若即若離而又亦步亦趨的關係。郭松棻以倚虹與亞樹婚前追憶往事結構全書。敘述中穿插幾段了俗世婚姻:亞樹的父親是日治時代的名辯護士,轉入國民黨政府後因不通國語而頗不得志,遷怒妻子。身為親友的倚虹之父則執迷於照顧亡友美麗的遺孀,而冷落了妻女。倚虹傾吐心事的美國神父在妻子出軌後,追蹤至她與人私奔處,竟然萌動殺意,一輩子為那一瞬間的惡念而背負罪感。與倚虹父親通信的日本學監與他馴良的妻子間似乎展現了某種理想婚姻的形態,代價卻是妻子從不試圖參與丈夫的內在生活。這幾段婚姻都不是敘事的主線,上述妻子形象近乎朦朧扁平,象征多於具體。最幽微抓人的反而是倚虹父親與日本學監之間的關係。學監因嚮往亞熱帶樹林之中“蠻夷”的生命力而來到台灣,卻試圖以劍道與《葉隱》,以“精神衛生學”改造他的學生。他既吟芭蕉的“無人探春來,鏡裡梅自開”,也講“常往死身”的武士道。倚虹父親眼中的他,幾乎是清潔的化身:“他從一場春雨裡走進教室,滿臉滿身的雨水,並不去擦拭,任由兩滴從三分頭緣著耳墜耳脊落到身上。”然而他卻也可以視台灣學生如草芥般地肆意羞辱。此間的落差刺激了倚虹的父親與其他六名同學,而“決定要制裁他了。”他們輪流監看他的生活,最終埋伏在他回家途中幾乎將他打死。這一打,反而微妙地成全了他的“精神衛生學,” 成為他法西斯美學的共謀。在法庭上,學監出乎意料地翻供為他們脫罪。此後更成為父親的通信對象。 這次豪舉與脫罪,成為倚虹父一生的驕傲與嫌疑。這樣的父親在因三個小叔之死、母親與情人殉情自沉而背負“彼岸”黑影的亞樹身上找到了傾訴的出口。從未與妻女達成和解的父親卻和亞樹建立一種近乎父子的親近。全書關於歷史、政治與人性的書寫似乎僅僅依靠男性形象即可完成。然而仍然需要一個倚虹作為敘述者。亞樹莫名出現在她留學的異國,幾乎毫無溫情的久別重逢之後是突兀的求婚。需要她在最後說一句“我願意,”收束這貫穿全書的突兀,也收束全書。 這是不需要理解的和解。她從未理解過父親,正如她從未理解過亞樹。他們的形象,與其後的神父重疊,成為一個大寫的父親。她在他們身上看到一種“蒼白的激烈”。她所注視的男性身影與連他們自己亦不可解的歷史與現世的形狀重疊。她註定失敗地捕捉這種形狀,成就這一本書。她進入婚姻,以一種文學進入歷史的方式。這本書使我想到現實中的郭松棻和李渝。老師談到他們時說,需要一個李渝,才有一個小說家郭松棻。郭是方方面面皆要溢出常軌,而李渝賦予他們的生活一種形式。聽上去像是父權的強加,又像是壯烈的選擇。他寫書,她在他死後整理手稿。她的角色可以是承擔者又可以是重塑者,或者兩者兼有。讀這一場“婚”,如何不“驚”?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我想,在他們兩人寫作生涯最後的這些日子裡,想得最多的或許是同一個問題吧:如果那時魯迅問的是今天如何做父親,那麼他和李渝要問的,其實是,今天我們如何做兒女。顛倒的閘門依然黑暗,但也如玻璃、鋼刀、如「十二月」一樣依然銳利,無從和解。再想到《金絲猿的故事》結尾的「和解」,更教人難過。所謂「歷史的憂鬱」,真是如此;「亞細亞的憂鬱是整體性的。」(頁一一四)
  •     时间转,空间转,人称转,叙事转
  •     「⋯⋯一個十二月冬陽似的思想家,那是在冷肅的生命中削出一雙銳利發光的透視力的。」(頁116)
  •     这是真正成功移植西方文学手法的中文杰作。相比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万钧之力的笔触,郭松棻的笔法显出中国(或是东方)特有的写意轻灵。
  •     主詞不斷變動,看了訪談,郭年輕時對現實主義非常熟悉,是否因為如此有著這麼跳躍的風格?情節很細緻,感覺要一邊讀一邊畫人物關係表,可能也要對歷史有些敏銳?書末附的訪談很棒,藉由郭松棻在看關於文學的事。
  •     这写法无疑会让人想到福克纳。诗意的尝试。
  •     后面的采访真是很厉害的补偿。
  •     《惊婚》,郭公小说总纲。草成于八十年代,完稿于二零一二年,作者应为郭松棻,李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