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的冲突》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6-12
ISBN:9787535491650
作者:[美] 卡伦·霍妮
页数:288页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108页 - 第十章 人格衰竭

现代精神病学有一个趋势,就是抓住一个方便的理论公式以解释存在的并发症。这样做正像建筑工程师不先打地基却先建造大楼一样。当一个人在根本上处于分裂状态时,不能将精力集中于任何事上,总是企图同时达到两三个目的,不是分散了精力就是挫败了努力。因为相互矛盾的动机阻碍了对方。P110有时,神经症患者显示出的意志有一种令人吃惊的专一性,他们实际上是在追求海事蜃楼般的幻象。这样做的结果只造成精力的耗损,与自我的疏离剥夺了患者前进的动力。精力耗损可以发端于三种大的紊乱失调。1.遇事犹豫不决,2.办事无效率,(威廉·詹姆士:人感到疲惫外在压力下仍坚持不懈不屈服,便会迸发出巨大的潜能。)自认为高贵,不应该做这种下贱的活,就会办不好这件事。在一种扭曲的状态下工作,其必然结果便是很容易变得疲乏不堪,需要更多的休息。3.普遍性怠惰:可能对任何努力都持一种有意识的反感,并自我合理化,认为他们有大主意就够了,具体细节是别人该干的事。神经症性质的怠惰是主动性和行动能力的瘫痪。对自我的严重的疏离和奋斗方向不明确。P114带着未解决的冲突生活不仅受害于精力分散,也受害于一种道德观念的分裂。理想化意象尽管包含真实的因素,本质上是一种赝品。一般而言,破坏额道德的完整,便减少了真诚,从而增加了自我中心趋势。内心分裂的人不可能完全真诚。“弟子;我听说狮子在扑向猎物的时候,不管是一只兔子还是一头大象,狮子都会全力以赴地投入这一捕猎行为,师傅可否告诉我为什么? 师傅:这是真诚之灵,即不欺之力。 真诚即不欺,即所谓【显现出一个人的全部内在】,也有称之为【体现在行动中的整个的身心】······其中毫无保留,毫无掩饰,毫无虚损。能如此生活,则可谓成一金毛雄狮了。这是雄壮、真诚、专心致志之象征。如此则是圣人。”P116-118神经症无论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总会有这样一个因素:无意识的假象。爱的假象;善的假象;诚实公正的假象;痛苦的假象:神经症患者的痛苦远比他自己知道得更多,而且通常只是在他开始康复时才意识到自己的痛苦。他痛苦的原因是自己不是理想的那种形象。还有一种损害就是无意识的自大感。P119区别在于表现出的攻击性的大小,而不在自大的程度。缺少一种自卑感的品质,所有人都有的局限,都不完美,自己尤其这样。这意味着他对别人真实的个性缺少真正的尊重。神经症患者很少根据一个人,一种观点或一个事业的客观优点,而是根据自己感情上的需要来决定自己的立场。P121神经症患者对责任的态度可能是令人困惑难解的。由于责任这个词有多种引申意义,它可以指在良心驱使下自觉地完成义务。P124由于自己拒不理睬这一问题,他挫败了自己渴求独立的强烈愿望。患者局部面对自己的态度和倾向所造成的后果,这种抗拒大都被患者深藏于心底,所以医生很用意忽视。应该解决的问题是,病人的态度所产生的后果是又有海域它的发展,有害于它与人的关系。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33页 - 第三章、亲近他人

基本冲突是不会以单独的形式出现的,原因在于神经症患者为了防备基本冲突的破坏性而建造了一条防线,这就使得基本冲突被隐藏了起来,并被隐藏得很深,根本没办法看清楚。结果表面上留下的并不是冲突本身,而是那些为了解决冲突所进行的的各种尝试。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3页 - 激烈的神经症冲突

“有冲突并不等于得了神经症,这一点我首先要强调一下。在我们的生命中,绝对不会缺少内心的冲突,就比如生活中,我们的梦想、乐趣和看法,经常会和周围的人出现对立的情况。生命中会出现内心的冲突这种情况,其实和我们经常与环境产生冲突是一个道理。”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75页 - 疏远他人

<原文开始在感情生活方面----才能形成疏远自我型所共有的少数倾向。></原文结束>
人有高矮胖瘦,性情则更为复杂,多愁善感者有之,温润如玉者有之,热情奔放者有之等等,在处理各种事件上也是不尽相同,有的将缺点掩盖,有的却无限放大,可见稳定心绪是多么重要!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34页 - 第四章 对抗人

攻击型特征:认为人皆“恶”是理所当然的,拒不承认人不是他所想的那样。P37前者(屈从型)遇事责怪自己,后者(攻击型)事事推诿他人。但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没有过失感然而这种对工作专心致志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假象,因为对他而言工作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他并不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并不能真正从中得到乐趣。P38不断制造能给他带来名誉和声望的产品,感情插足只会误事,而感情窒息必然导致内心激情的缺乏,注定要损坏他的创造性。在它看来残忍无情就是力量,不关心他人就是成熟,不惜手段追求自己的目标就是现实理念。为了毫无顾忌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压抑自己认为不需要的感情。P39···他需要战胜自身的温和感情。P40攻击型和屈从型一样需要温和,但是认为,权力和名望可以给自己带来这一样东西。表现温和只会动摇自己信念的根基。(两种类型)都不是自由的选择自己的形式,是强迫的,不可通融的,由内心需要决定的,都没有可以立脚的中间地带。P41每个人都有这两种倾向,一个没有强迫性趋势的人可以通过努力达到整合。两件坏事加在一起不会变成好事,两种冲突的东西也不会构成整体。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65页 - 疏远他人

对疏远的需求,是基本冲突的第三方面,也可以称之为“疏远他人”的需求。什么是神经症的自我疏远?我们需要先了解清楚这一点,才能对这种需求进行研究。神经症的自我疏远并不是指你时不时想要单独待一会这种想法,这一点很明显,因为每个对待自己和生活认真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79页

对于疏远自我的人来说,任何亲近的和长期的关系,都一定会对他的独处产生影响。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38页 - 亲近他人

与这种品质相差不大的还有另外一种品质,主要表现为:在感受到别人的不满或是碰到争论和竞争等情况时,会选择逃避。他们总是无怨无悔(起码这一点是主动的)地把主导地位让给别人,而把自己放在听从于别人的次要位置上,做一些安抚、调节情绪的工作。他死死地压抑着自己对于胜利和复仇的迫切需要,因而经常表现出一种很容易就妥协和无怨无悔的态度,对于这一点,他自己都感觉很惊讶。还有一点,他总是在不考虑自己的真实感受的情况下,把错误都揽到自己身上,也就是说,只要碰到错误或者是遭到明显的批评或攻击,他第一时间考虑的不是自己用不用因为错误而羞愧,也不管批评到底有没有根据,还不在乎自己到底应不应该受到攻击,而是第一时间选择认错,把错误归结到自己身上。其实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24页 - 基本冲突

孩子们是能发现隐藏在环境中的伪善的,这一点需要家长注意,当然,也只有这一点需要特别提醒家长一下。孩子们可能会觉得父母的爱是假的,可能会觉得他们所做的慈善活动是假的,还可能会觉得他们的诚信和大方等是假的,事实上,在这些行为中,孩子们只能确定有一部分确实是假的,更多的都是孩子们的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因为他们发现父母的行为是矛盾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对孩子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就连心理分析师也没办法快速弄清楚,因为这些因素不但总是一起出现,还不都是暴露在外面的,有一些很隐蔽。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76页 - 第七章 外化作用

在对自己更宽厚一点以后,他会明白这种情形并非不能改变,明白自己厌恶的那些品质并非真正可鄙,而只是他最终能够克服的困难。对自我的恼怒是以三种方式实现外化的。一,将怒意发泄到自身之外;二,意识与无意识中不断感到恐惧;三,专注于身体的不适。清教徒心理是什么?把内心束缚外化的好处:1.只要他相信压力来源于外部,它就能奋起反抗,即便只是作为一种思想上的保留。同样,既然认为限制是外在强加的,自己就能事发避免可以维持一种自由地幻觉。谬误:童年时代就在他内心逐渐形成的哪些因素他无心过问,但是,这些因素却是现在作用于他而且导致人啊目前病状的东西。这种需要发端于它在不同理想之间左右为难的局面,为了解决这种冲突才干脆将一切价值观念弃而不顾。 正是这种理想化使他不能认为自己曾经有过或现在还有缺陷或冲突。不能把自己视为生活的主动者。患者完全与自我相疏离。试图:否认内心冲突并将之归结于外因。外化作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消灭的积极过程。他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病人疏离了自我,而这样疏离正是神经症所固有的现象。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67页 - 第五章 疏远他人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内心希望能在自己和他人之间保持感情的距离,更确切地说,他们只是表面上看起来还能够继续和别人交往,事实上,他们已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决定,不用爱丶斗争丶合作或竞争等任何形式,和别人产生情感上的关系,就好像在自己周围画上了一个任何人都无法进入的魔法屏障一样。当他们的屏障中有外界因素闯入时,他们就会因为需要强制性特征而产生忧虑和担心。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60页 - 抗拒他人

对于怎么样来满足不同驱力的希望,顺从型患者的办法是爱,而对抗拒者的办法则是认同。被认同的好处有很多,一方面是让他得到自我肯定,这可是塔最想要的东西。另一方面是有助于他和别人相互吸引,这一点对他来说也很有吸引力。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7页 - 激烈的神经症冲突

任何决定都有错误的风险,所以一个人做决定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愿意对自己做的决定负责,愿意承受错误的决定所带来的所有后果,不怨天尤人,还有就是要有能力对自己做的决定负责。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41页 - 第三章 亲近他人

一套特点明显的价值观,就因为一切而形成了。当然,这些价值观到底不清楚,以及是不是坚定,要看他是不是成熟。他建立的基础是仁慈,怜悯丶爱丶慷慨丶大方和谦逊等,至于自私丶狂妄丶狼子野心丶无动于衷和仰仗权力等力量,他只可能偷偷地喜欢,更多的时候都是深恶痛绝的。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19页 - 第二章

人们从很早开始就坚信,人格中是有基本冲突存在的,不论是在各种宗教中,还是在哲学中,这种观点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8页 - 激烈的神经症冲突

如果生活中充满了冲突---就必须首先去理解和选择有关的所有要素的意义! 看电视剧没有冲突我还真的看不下去,生活也是如此。没了矛盾冲突,就像烧菜没有油盐酱醋一样没了滋味。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49页 - 亲近他人

事实上,顺从型患者对爱情的渴望都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看法,想要看清楚这一点很容易,一方面是不把过分重视爱情当成是正常的事,另一方面也不能把爱情当成是“神经症”,这其实是对爱情的两种极端看法,所以必须要谨慎的避免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8页

这种人基本上感觉不到自己的感情和欲望,不过当自身的弱点被他人击中时,他们会很明显地产生害怕和愤怒的感觉,只不过他们可能会压制这种感觉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96页 - 理想化形象

理想化形象,是超我,是自恋的代表。
真正的理想引导人谦逊,刺激人们去接近他。
患者被认为是缺点并加以抗拒的东西,往往是那些与他对待太人的态度不协调的东西=否认存在的冲突,是理想化形象的防御功能。
患者自身的冲突越严重,就代表他的理想化形象越复杂、越僵化。理想化形象的僵化成都,与冲突的激烈程度是正相关的。
患者虽然没有在别人身上发现他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但依然将他应该担负的罪责推卸到别人身上,如童年阴影。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65页 - 疏远他人

神经症的一个标志就是不能进行有建设性的独处,因为他们大都无法深入自己的内心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77页 - 第五章

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想要将最重要的感情压抑住,最好的办法是让他将所有的感情都压抑住,单纯地压抑那部分最重要的感情,是不现实的。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48页 - 亲近他人

我这种没有任何优点的人,那些真正了解我的人肯定不会喜欢。当然,我也有可能让别人高看一眼,前提是我能找到一个喜欢真正的我,也非常重视我的人。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5页 - 激烈的神经症冲突

所以,想要发现矛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还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感情:比如对于某个人,我们到底是真心喜欢他,还是因为觉得 应该喜欢他,就觉得自己真的喜欢他了?面对去世的父母,我们所表现出来的痛苦,到底是发自内心的,还是习惯性如此表达?我们想要成为一名医生或是律师,到底是真心喜欢这样的职业,还是看重了这些职业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我们总说希望孩子能幸福,能独立,到底是真心想做到这一点,还是在外人面前随便说说?我们自己的真正感情和需求看似简单,事实上,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67页

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不参与”。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87页 - 疏远他人

自我疏离倾向与其他神经症倾向都有某种作用,那就是让患者获得一种安全感,如果患者不能通过自我疏离获得安全感时,他就会陷入焦虑状态。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40页 - 亲近他人

我们可以发现,在对“顺从型”进行分析时,患者把自己的攻击死死地压抑着。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对待别人时,患者不但不会表现出一丝关心的意思,甚至眼神中充斥着鄙视之情,似乎在想着怎么样利用、控制和支配别人,也可能是在想着怎么样超越别人,还像是正在享受报复之后的快感,当然,这样都是无意识的。这和他表面上表现出来的过分关心完全相反。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33页 - 第三章 亲近他人

基本冲突是不会以单独的形式出现的,原因在于神经症患者为了防备基本冲突的破坏性效果而建造了一条防线,这就使得基本冲突被隐藏了起来,并被隐藏得很深,根本没办法看清楚。结果,表面上留下的并不是冲突本身,而是那些为了解决冲突所进行的各种尝试。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61页 - 第六章 理想化意象

描述:创造一种患者自以为其是的意象。(一种无意识现象)方法:把潜在的具有但事实上还没有的品质据为己有。一种无意识现象。有一种静止的性质,真正的理想有能动性,他刺激人们去接近它,是促进成长与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力量。而理想化意象对成长肯定构成障碍,因为他不是否认确定便是谴责缺点。阿德勒心理学:争取优越。因为自信赖以生存的条件总是被毁掉,···患者决定自己生活道路的能力持续的被削弱,还因为他对别人的依赖,无论这种依赖采取何种形式,盲目的··· ··· ···都是依赖的不同形式。第二个功能,患者在真空中并不感到软弱,但惧怕这个处处有敌人的世界。他必须找出一点东西来使自己感到比别人优越。无论是那种结构的神经症,否有一种脆弱性,都总是感到被人蔑视,受到了侮辱。一个人把什么东西看作自己的缺点和过错,这取决于他自己接受什么和拒绝什么。每一种类型都情不自禁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他的优点只是有徒有其表。被患者认为是缺点并加以拒斥的东西,就是那些与占优势的对他人的态度不相协调的东西。理想化意象的防御功能就是去否认冲突的存在。越是复杂而刻板的理想化意象,越是暗示着严重的冲突。把潜在可能性抬高为已存现实。患者达到了同样的目的:把基本冲突因素混合在了一起。潜在性是确有其实的,患者实际上非常脆弱,这个宝库轻易崩塌。甚至会形成一种对所有实际努力的反感。由此出现对自我的疏远。忘记了真实的自我。患者失去对生活的兴趣,因为生活并非他自己;他做不出任何决定,因为不知道他真正的想法是什么。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85页 - 疏远他人

自我疏离总有一种力量,能够让他拥有某种独特的情感和创造性思维。这里必须申明,我只是说自我疏离能够帮助神经症患者获得一种表现潜在创造力的机会,而不是说创造力产生于神经症的自我疏离。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99页 - 第九章 恐惧

患者的保护性手段尽管是严格地,却极端脆弱,本身还导致新的恐惧。怕暴露。在意识上,他注意的当然是他人,越是把恐惧外化,越是担心别人会发现的真面目。病人何以害怕平衡被打破,无意识的虚伪又导致病人叭被揭露,创造理想化I系那个和外化行为都是试图修补受损的自尊。真是的自尊大大降低,非真实的自傲大大上升。 另一种情况是,把真实的自我极度贬低,相反,却把他人看成巨人,通过压抑,外化或理想化,患者失去了自我之见。也会感到自己是一团空虚的影子,而不是一个实体,同时,对他人即需要又恐惧的结果不仅使他人变得可怕,也更不可缺少了。由此他的重心不在落在自己身上,而是把本该属于自己的特权让给他人,后果,他人对人啊的评价变得至关重要,自我评价无足轻重,助长了他人看法在他眼中的权威性。一想到受奚落的可怕前景他便马上知难而退,转而在成熟稳重、谨慎中躲避风险。他们或者干脆甩手不管,感到在以后某个时期改变就会奇迹般的自动发生;或者急于求成,对问题还毫无激烈就迫不及待的想改变。在这种恐惧后边,隐藏着对变得更糟的恐惧,即怕失去理想化意象,变成自己鄙夷的模样,成为芸芸众生一样的形象,经过分析后只剩下一个空虚的躯壳。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1页 - 神经症冲突

一本心理学读物,而且并不是入门级,因为我这个门外汉看起来很吃力。书中列举说明的各种神经症冲突症状时常能够影射到自己,很神奇的读着读着就会开始对自己以前的过往进行反思。坚持把它看完。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19页 - 基本冲突

人们从很早开始就坚信,人格中是有基本冲突存在的,不论是在各种宗教中,还是在哲学中,这种观点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个观点主要表现为光明与黑暗的对立,上帝和魔鬼的对立以及善恶之间的对立。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15页 - 导读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是注定要承受痛苦的,最后也都会被毁灭,同时他也不认为人性是善良的,更不看好人类的发展前途,所以他对神经症及其治疗情况也并不看好。人类虽然是在本能的驱使下行动的,但这种本能基本上只能被支配,最多被提高。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希望通过提升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人也都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对此,我深信不疑。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56页

对抗型患者不像顺从型患者那样喜欢迎合别人,而是想要成为一名斗士,并为此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1页 - 亲近人

病人可能认为这些需要都是十分自然的。诚然,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喜欢,需要归属感,需要有人帮助,等等。病人的错处在于,他认定他不顾一切地对温情和赞同的渴望是真诚的,但实际上他的这些需求笼罩着对安全感的贪得无厌的渴求。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84页

疏远自我的好处有很多。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1页 - 亲近人

患者对安全感的要求太迫切了,所以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在他的这种努力中,他便产生出某些品质和态度,而这些品质和态度便铸成他的性格。这类品质和态度有一部分可以称作是“给予温情”的,即对他人之所需他能敏锐感受――如果他在感情上能理解别人的话。比如,尽管他有可能忽视一个自愿离群者对独处的要求,他却随时准备满足别人对同情、帮助、赞同等的渴望。他自觉地尽力作到无愧于别人对他的期望,因而他常常看不见自己的真实情感了。他变得“无私”,“富于自我牺牲”,“无所索求”,只有一点是他不断要求的,那就是别人对他的温情。他变得屈从人意,过分周到。他事事赞不绝口,处处感激不尽,随时慷慨大方。他本人对这一事实视而不见;在他心底深处他并不怎么关心他人,而认为他们虚伪自私。但是,他无意识的想法是:他确信他是爱所有人的,他们都“很不错”,值得信任。他的这一错误不仅后来给他带来巨大的失望,而且增加了他的总的不安全感。
这些品质并不象他本人以为的那么宝贵,尤其是他并未让自己的感情或判断介入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是盲目给予,同时又不由自主地要求得到同样的回报;所以,他如果没得到回报便深感不安。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1页 - 亲近人

第一组是屈从型,表现出所有“亲近人”的特点。他对温情和赞赏有明显要求,尤其需要一位“伙伴”,即是说,一个朋友、一位情人、一个丈夫或一个妻子。总之,“他能够完成患者对生活的一切希望,能帮助患者决定善与恶,他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替患者稳操胜券”。这些需要具有一切神经症趋势所共有的特点:它们是强迫性的、盲目的,受挫后便产生焦虑或变得颓丧。这些需要所起的作用,几乎不依赖于与患者相关的“他人”的固有价值,也不依赖于患者个人对他们的真实感情。无论这些需要在其表现上是怎样各不相同,他们围绕的中心却是相同的,即对亲近的渴求。由于这些要求的盲目性,屈从型的人总爱强调他与别人趣味相投、气质相近,而无视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对他人的这种误解不是由于愚昧、呆笨或不会观察,而是由于他的强迫性需要决定的。正象某个病人作的图画显示的那样,他感到自己是被奇形怪状的害人的野兽团团包围在当中的一个小孩。我们可以这样说,它们当中更带攻击性因而也更令人畏惧的,正是患者最需要其温情的。总之,这种类型的人需要别人喜欢他、需要他、想他、爱他;他需要感到别人接受他、欢迎他、赞赏他、佩服他、离不了他,尤其是某一个人需要他;他需要有人帮助他,保护他,关心他,指导他。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82页

疏远自我的人会在受到攻击之后拼了命地保卫自己的自由。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33页 - 亲近他人

只有先研究清楚所有对立因素,最后才能了解基本冲突的本质
而往往,我们关注的只有冲突所表现出的情绪本身。并且花费太大的力气在如何消解情绪上。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63页 - 抗拒他人

服从和攻击者两种倾向,在所有人身上都是存在的,只不过都隐藏了起来。就算是一个没有受到强制性内驱力影响的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人格整合到某种程度。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66页 - 疏远他人

在海地的传说中,尸体在巫术复活之后会变成僵尸,他们虽然没有生命,生活和工作却都和活人没什么区别,那些疏远自我的人其实也是这样一幅样子。至于其他类型的患者,其情感生活则相对繁荣一些。我们没办法在有这种多样性存在的情况下,觉得只有孤独型存在疏远自我的情况。所有远离人群的人,都能用带有客观的兴趣,像观察艺术品一样观察自己,这是他们的能力,也是他们的共同点。或许,最好这样来描述他们:他们像对待生活一样,用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自己。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42页 - 第五章 回避人

多数神经症患者不敢深入自己的内心,而失去了享有建设性孤独的能力。 当出现了难以忍受的紧张,为了避免这种紧张而出现的孤独,是神经症的表现。亲近型发现自己疏远别人便紧张不安;孤独型则会自我疏远,感情麻木迟钝,即 对自己所是、爱、恨、欲、想、惧、怨、信等一无所知。他们对自己持有”旁观态度“,与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总态度是一样的。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作出决定,不以任何方式在感情上与他人发生关联。P44不介入,对自立自强的需要。为了生存不得不富于才干,是对自我孤立进行补偿 的唯一方法。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限制自己的需求。绝不对任何人或事表示亲近,以防那个人或事变得不可或缺。别人并不特别看待他,便会恼羞成怒,这使他觉得”独特“被剥夺了。···他真正感到快乐是在事后回想,而不是在当时。一段他人作品的引用”我那时能清楚我与父亲之间血统关系,也能体会到我与自己崇拜的英雄们之间的精神联系,但我就看不出这当中有什么感情。感情根本就不存在,人们总撒谎有感情,像他们对许多事都撒谎一样。B女士惊呆了‘那你怎样解释自我牺牲呢?’有好一会我惊讶于这句话的正确性,然后我得出结论:所谓自我牺牲也是谎言,若不是谎言,也是一种生理或精神的行为。我那是梦想着过独身生活,永不结婚,梦想着变得强壮、平静、寡言、不求人。我要个人奋斗,要更强大的自由,不再做梦,而要清醒的过日子。我觉得道德毫无意义,只要是真的,还管什么做好做歹?乞求同情,希望外在的援助,才是大罪。心灵对我就好像是神庙,要严加守卫,里面总是进行着奇特的仪式,只有庙内的僧人,这圣庙的监护人,才可能知道有些什么。”P57把孤独离群当作全面自我防卫的手段,他死死依赖这种手段,不惜一切代价捍卫之。自我孤立正是病人用来保护自己对付基本冲突的更为积极主动的类型。···基本态度中某一种占了优势,并不妨碍其余类型照样存在并发挥作用。自我孤立最重要的作用,是使主要冲突发挥不了作用,是患者应付冲突最极端有效的防御手法。但这不是真正的解决,患者没有消除对亲近,支配,利己,出名等的强迫性渴求,这些却渴求即使不是他瘫痪,也会继续烦扰他。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89页 - 第八章 假和谐的辅助手段

一个人如果缺乏对生活的寻根究底的精神,生活中便随时可能发生这种最终被纠缠不清的局面。患者从无意识手段寻求救兵,包括盲点作用,分隔作用,合理化作用,严格的自我控制,自以为是,捉摸不定,犬儒主义。1.盲点作用:实际行为与自我理想之间大有差距,自己并不能看到这一点;2.分隔作用:原因:我们文明中有着数不清的严重矛盾,便形成了这种对道德的普遍迟钝和麻木无知的现象;视图压制一切自发性;3.自以为是:企图通过武断固执的宣布自己总是正确来一劳永逸地结束冲突。4.捉摸不定:你无法使他们固守自己的话,他们不是否认说过的话,便是向你保证他们不是那个意思,他们有使问题变得模糊的惊人本领。5.犬儒主义:对道德价值的否认与嘲弄。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31页 - 基本冲突

我认为神经症的核心就是基本冲突,即因为矛盾的态度而产生的冲突。补充一下,我是为了着重表明它是神经症的中心点,并且它是很重要的,所以才使用了“核心”这个词语。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5页

只有人类能做出选择,这是人类的特权,但也是人类的负担,因为人类必须做出选择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30页 - 第二章 基本冲突

一个因为我们和他人的关系而产生的冲突,到最后必然会对我们的人格产生影响。我们性格的塑造、人生目标的制定以及信仰价值能否实现,都和人际关系有很密切的联系。……我认为神经症的核心就是基本冲突,即因为矛盾的态度而产生的冲突。……神经症新理论的内部核心,就是这个观点,这个观点的主要论点就是人际关系混乱就代表得了神经症,从广义上来说,这可以看成是对我的以前的观点的补充。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97页 - 理想化形象


理想化形象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让人脱离现实,妄自尊大,无端自信。一个长期受神经症困扰的患者,因为早期所遭受的破坏性经历,连建立自信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35页 - 第三章 亲近他人

第一种是顺从型人格。这种人格的人会很明显地表达出对喜欢和赞扬的需求,可以说所有“亲近他人“的特点,,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此外,他最需要的就是一位“能够控制他,也能帮助他判断对和错,还能让他生活中的所有希望都得到满足”的伙伴,至于这位伙伴的身份,不论是爱人、丈夫、妻子还是朋友,都没有任何问题。这些需求求和别人的价值没有关系,和他对别人的感觉也没有任何关系。顺从型人格的人渴望得到别人的喜爱、需要、重视、保护和照料,一旦满足不了,就会把自己摆在次要的地位上。别人占自己便宜,他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忍无可忍。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笔记-第55页 - 第四章 抗拒他人

对抗型患者的需求通常包括很想利用别人和算计别人,以及把别人变成对自己有用的人。不论是对待金钱、声望、人际关系、创意,还是面对其他的场面和关系,这种类型的患者的想法都是“这能给我带来什么”。这种人嫉妒心很强,为达到自己目的不择手段。


 我们内心的冲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