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笔记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544737371
作者:[英] 多丽丝·莱辛
页数:668页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自由女性”安娜的成长纪录,由一个故事、五本笔记构成。
黑、红、黄、蓝四色笔记,一个不安灵魂的四道反光:黑色代表她的作家生活,红色代表政治生活,黄色代表爱情生活,蓝色代表精神生活。而金色笔记,则是一种哲理的表述,一个生活的总结。它的多彩反映着主人公迷乱失重的灵魂。
通过这部“跨国度的百科全书”,莱辛图解了整个表面平平淡淡,骨子里混乱无序的世界。每部分之间依次插入黑、红、黄、蓝四种笔记,涉及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与男女间的爱情,兼具感性与知性。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金色笔记》为“一部先锋作品,是二十世纪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之作”。


 金色笔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看完《金色笔记》的最后一行,简直长舒一口气,这本书消耗了我几乎一整个周末。《金色笔记》是我读的莱辛的第一部书,第一次读是高二,那时莱辛拿完诺贝尔文学奖不久,作品都被摆在书店相当显眼的位置,而我在某个阴天的下午,战战巍巍的买下了这本厚达700页的《金色笔记》。我简直惊异彼时不足17岁的自己竟能耐下性子看完这本书,依稀记得看完之后便迷上了莱辛,可能是把她当成了女性主义的某种标杆。少年时毕竟是可爱的,时隔近7年重读这本书,敢断言当年我并没有看懂,甚至现在依然不能说完全明白,可那时就那么简单的喜欢上了这位作家。我买的这版《金色笔记》如今在市面上已难见到,然而作为一个爱书成痴的人,我的书甚至连腰封都还保存完好。腰封上除了大大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外,还有着这么一句话:“从情人到母亲的故事,被全球数百万人当做女性独立的教科书”,也许当年就是因为这句话才买下了它,曾经是个激进的女权分子。现在看来,这句话却是有点好笑的,莱辛在《金色笔记》中塑造的人物安娜,因为外界把关注点放在她的小说《战争边缘》有关爱情的部分却忽略她关于种族隔离的种种思想,而拒绝出售小说的改编权;然而在现实中,莱辛也逃脱不了这种命运,她在《金色笔记》中对自由女性作出的探索和拉扯,依然被概括成“从情人到母亲”这样夺人眼球的社会身份。物化大概并没有结束,女性依然没能独立。这是一本阅读起来非常困难的书。《自由女性》这部以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被割裂成几部分,穿插进了主人公安娜以第一人称记录的黑、红、黄、蓝四本笔记,形成了这本书最后的体系。黑色笔记是安娜对自己在非洲殖民地生活的回忆,红色笔记是她对政党逐步失望的过程,黄色笔记是安娜创作的一部爱情小说,《第三者的影子》,而蓝色笔记是安娜的日记。这种支离破碎的组织方式,就已经给读者造成不小的阅读障碍了,更何况,莱辛的表述并不属于清晰流,语言隐晦暧昧,交织着大量梦境或幻想的碎片,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看到最后只觉脑中塞满信息,却理不出任何头绪,也许我们可以用书中主人公安娜对自己所写小说的评价来定义这本书,“这是给少数人看的小说”。初读时,感觉《金色笔记》像是用小说形式表现的《第二性》,可读到第二部分之后就渐渐发觉这种想法过于天真,莱辛的“自由女性”和波伏瓦的“女性主义”,终究不是一种东西。莱辛在《金色笔记》中创造了安娜,安娜在《第三者的影子》中创造了爱拉,而当你把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层叠在一起,这三个人的形象也会逐渐重合,最后你会发现,爱拉就是安娜,而安娜就是莱辛。如果你曾了解莱辛的背景,会知道她经历过几段失败的感情,在某一阶段曾热衷于政治,这些经历都被投射在了《金色笔记》的主人公安娜身上。安娜是一个离异独自抚养女儿的女性,她热衷政治,和大批左翼分子来往,为政党做事,却又因在信奉的政党中找不到她要的意义而逐渐失望;她和不爱的人生下女儿,离婚后和深爱的男人同居五年又被抛弃,精神上陷入很大困境,之后和数位有妇之夫有过情人关系......安娜的挚友摩莉和她的境遇基本相同,这让她们互相喜爱,有时又互相怨恨,她们称自己为“自由女性”,然而,自由?我却感受到了压抑。搜索有关《金色笔记》的论文,会发现有很多跟“女权(性)主义”相关。说这部小说是对“女性自由独立”的探索,我没有异议,但是对于“女权主义”这一点,却觉得值得玩味。诚然,《金色笔记》的探领域索正好是现在人们谈及女权时喜欢的两个卖点——“政治”和“性”,然而这种探索的结果却显得有几分消极。首先,在政治里,安娜从个人角度并不相信她所加入的政党的一切,然而受到周边的感染,出于某种情怀她还是兢兢业业的为政党做事,但是她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用黑色笔记中安娜自己的描述来说,“我起的作用是’领袖的女友’——用来调和各方面的矛盾,那是一个十分古老的作用。当然,如果我跟这些人当中的某个人关系特别好,那我所起的作用就只会导致分裂”。在非洲时他们的小团体里还有另一位女性,大美人玛丽罗斯,关于她有这样一个细节:男人们觉得玛丽罗斯说的某些话很愚蠢,让她感受到了一种容忍并为此不安,于是恳求道“我并没有说我说得对”,这种恳求让男人们重新对她和颜悦色,并说:“当然,你说的很对,像你这样漂亮的人是不会说错话的。” 可见,参与了政治又如何?在政治中,男人乃至社会对女人的考量也不能摒除性征。讽刺的是,在这细节中似乎可以窥见一些我们在生活中已然很熟悉的事。其次,是“性”。安娜除了生下女儿的那次婚姻以外,其他的情感关系似乎都属于伦理道德所不齿的,她持续的和有妇之夫偷情,而她也把她的经历如实的反应在了她创造的“爱拉”身上。无奈的是,所有以“性”开场的情事,最后都会以爱和纠缠收场,爱拉(也是安娜)想证明自己与男人那些”可爱而乏味的普通女人“(即他们的妻子)有所不同,然而事实是,对于男人来说,她和她们并没有任何不同——终归没有逃脱成为“他者”的命运。安娜是矛盾的,她极力表现出对婚姻以及婚姻中隐忍女性的不屑,然而她最终还是渴望家庭,她自己也发现,只有在女儿简纳特面前,她才能够保持一个正常的、负责的成熟形象,因为此刻她是一个母亲,她需要这个身份,约束自己的同时,也是肯定自己。所以我不知道怎样评价《金色笔记》和“女权主义”的联系,在我眼中这更像是一位女性探索独立过程中的自我拉扯。在蓝色笔记(日记)中安娜详细记录了她和精神分析治疗师的对话,以及她的一些梦境片段,我深信梦是一个反映真实思想的载体,而安娜的数个梦境无疑表达了她对自由精神的渴望以及她对探求自由精神之路的恐惧。安娜将自由女性的精神寄情于政治和性,似乎都没有得到一个积极的响应,而她的好朋友摩莉也再次走入了婚姻。小说的最后,两个“自由女性”互相吻别,后来将会如何读者不得而知,安娜到底寻获了怎样的人生意义,也许我们只能靠莱辛之后的人生来脑补了。在查阅有关莱辛的资料和生平时,看到莱辛说:“我在六十年代不是一位积极的女权主义者,从来不是。我从来不喜欢女权运动,因为我认为这项运动的基础太意识形态化。”也许世人把莱辛当做女性主义的先锋,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讽刺。资料中还有这样一句:她将妇女解放归功于技术而非女权主义。她认为,避孕药片和省时设备,比如洗碗器,作用要比意识形态更大。 我无法考证这言论是否真实传达了莱辛的本意,但我却愿意相信这是真的,《金色笔记》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思想的真实反映。这句话也似乎让我懂得,为何莱辛写出《金色笔记》,而波伏瓦写出了《第二性》。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看的好累
  •     好像读的不是全本,标记充个数
  •     看完真是要了老命。所谓“女性独立教科书”这种抬头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如果连独立都需要人教授的女性一定会捧着一本《家庭妇女》之类的杂志而不是读完接近700页莱辛。共产党政治崩溃的外壳下其实在我看来是讨论独立的可能性——不仅是女性,而答案是否定的。我一向觉得女权主义——至少是大多数人所标榜的女性主义挺虚伪的,承认两性之间的不同有那么难吗?安娜之所以一天能想东想西想自由想独立不出去工作就一天和男人做做爱思考思考人生关爱关爱小孩,归根到底还是她的版税在养着她啊。凡人独立,真是难以实现。
  •     重读。依旧不敢说“懂”。
  •     咦,居然没有我买的那个版本,不过译者都是一样的。出乎意料地挺喜欢,出乎意料地还能记得不少情节……
  •     时间是一条河,我们的思想的叶子就在那里被水逐渐淹没了。我的父亲说我必须回家。他真的永远不能理解我吗?我正在为朱利斯创办的杂志写题为“狮子”的作品。稿酬是五百美元,我父亲就用不着再管我了。艺术是我们所背叛的理想的一面镜子。
  •     除了女性、共产主义,我什么也没读懂
  •     一部讓所有男人陽痿的書。
  •     女性的自我价值探讨
  •     政治是女性自我探寻的重要途径。
  •     小说的形式不错,以“自由女性”为题的中篇小说为主题框架,黑红黄蓝四本笔记穿插其中,最后合成一本金色笔记。不知莱辛有没有此意,我从小说中读出反讽的味道,无论是追求自由又用在束缚之中的安娜和莫莉,还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那一批在挣扎中的共产党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写作在全世界掀起一股潮流,好在欧洲和美国觉醒的早,不然真是。。。
  •     真实,内容庞杂涉猎诸多,却又是统一的,它所反应的“自由女性”,时代给人的分裂,政治如今来看依然适用。对于女性心理的仔细刻画前所未见,阅读时脑海不断激起波澜。
  •     巧妙的四种颜色,作家,政治,爱情,精神。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总之,最后感情上更多的是一片虚无。无力。
  •     一本“自由女性”安娜的成长记录,由一个故事、五本笔记构成。黑、红、黄、蓝四色笔记,分别代表了她的作家生活、政治生活、爱情生活、精神生活,而金色笔记,则是一种哲理的表述,一个生活的总结。(历时三个月,断断续续读完了这个有大境界的长篇,不过意识流读起来并不轻松呵呵)
  •     “你甚至不诚实到了不让自己顺其自然--你身上的一切都是分裂的。”从汤姆眼中看到的或许才是最真实的安娜,追求自由的女性远离世俗的标配模式却陷入更大的束缚,为了自由而存在的自由。莱辛应该是作品风格变化最多的作家了。
  •     15年,16年发生了很多事,这本书也是读来很久。字体很小,页数很多。与《老酋长的国度》是两种风格。不断变换的,几种颜色的笔记,读起来有些混乱。最后要读读她自己的解释。今天才想起来补上日记
  •     唉,这种作品需要恰当的时机和心态才能读完。如果是本科的时候可能会耐着性子读完,毕竟窝在牛村三尺大的卧室里,就着或阳光或雨水的空气读下来,多少能产生一点共鸣。现在不太行,满脑子只想着“怎么这么墨迹”以及“安娜就不能好好的去工作吗”。
  •     当年的打分不合理。毕竟是复习着三相交流电通入三相对称绕组会产生旋转磁场时候看的。想再看一遍【又装X了是吧工科生?
  •     了不起
  •     真的是大部头啊....为了写论文两天读完了,好累.....
  •     或许五年以后才能真正看懂
  •     一部小说可以有如此大的容量。不仅容量大,而且真实,不仅真实,而且有智力。读这样的小说绝不轻松,但正是艰难领悟之后的快感是最大的报酬。
  •     我为什么要选这个作为英语阅读课的期末作业T_T
  •     我真没觉得这本书好在何处?!全书长达667页,所有内容加在一起。可以用耐着性子看完来形容我看书的感受。特别是后面,自由女性四还是五,安娜已经疯了,她和索尔.格林纠缠不清互为彼此的时候看得人几近崩溃。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不晓得评委们是怎么看完的,又是如何评论的,这本书的前半段也就是描述殖民地生活读上去尚可,后面的恕难理解。仅此。
  •     内容包含太多,没办法以短评概括。似乎从书中得到了一些力量,但很难用言语准确总结。如果只说是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之作就太埋没这本书了,这本书远不止这些。它至少包含了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女人丰富而分裂的内心世界,理性和感性并存的清醒的世界。
  •     弯弯绕绕的人物关系和描述,然而看得津津有味。
  •     序写得真好。小说的叙事方式很迷人。是不容易读懂的一本书。
  •     鸿篇巨制,果然还是喜欢女性的感受力,虽然实在太长了。蓝色笔记和黄色笔记最吸引我,在祛魅的共产主义和瓦解的自我认知里,安娜破罐破摔,以男人和性来填补空白。然而尝试沉沦让她无比清醒,混乱梦境总能揭示她的痛苦。最后的金色笔记不是救赎,只是让她被迫勇敢做一个普通女人。
  •     大概浏览
  •     刚好在图书馆看到,翻了几页,着实看不下去,不知道文字没排好还是咋的,看起来很累人。
  •     与其为了摆脱孤独去结婚,宁可选择孤独
  •     看完后什么都不想做,只想静静地想一会。
  •     简洁也是一种美德…… 汤姆说“他(查理)就这样毁了他们(查理的其他三个儿子们)的生活。汤姆被塑造的好早熟早慧。很多人很长一段时间都大概以为不论以前的生活怎样,只要努力,总还是可以达到人生的目标。很多人在泥沼中挣扎,再挣扎,失去自信,失去信心,很久后才意识到,生活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被毁掉了。
  •     我知道那些诉求与渴望,但太过攻击性,抱着强大的急迫,会让人难以接受。当然,我不能以一个93年出生的人来评判,这本对莱辛不公平。
  •     神经质的新境界
  •     独立女性教科书~呵呵哒~
  •     大爱多丽丝·莱辛。
  •     虽然只看了一遍却做足了笔记然后写成了本科毕业论文……从此我的阅读史和最喜欢的作家里多了多丽丝莱辛的名字
  •     花了大半年时间读完,然而并不知道讲了啥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     翻译甚是干涩不习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