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童谣的年代》书评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
ISBN:9787503919879
作者:董桥 著,陈子善 选编
页数:367页

虽怖,仍爱

喜欢上了董桥的文字,也说不得是文字,只是一篇篇短文中往往让人很动情。看他写的张爱玲,在那段引自《五四遗事》的文字中,我才读出这上海女子的才情和刻薄来;至于看他谈当年南斯拉夫大使馆被北约轰炸一事,那时候亲眼看见大学生游行的我不过是个初中生,没有什么感觉,反而觉得雨中那些年轻而亢奋的脸很是可怕,如今却为了他这两三篇文章,掌不住的拼命流眼泪,好像在赎还一样。其余相似的地方还有很多,就连我一直嫌其有些浮夸的白先勇,也在董桥的笔下有着一段说不出的安宁。文笔很可怕,但是能如此可怕,真好

秋水文章不染尘

刘绍铭说读董桥的散文要读出味道,“中西文化得有点底子还不够,你还要像他一样对文字迷恋得‘丧心病狂’”。我自愧资质不够,学养不足,阅历更寒伧,又怕吃苦,也没有决心“以艰难的咀嚼咬穿文化的篱笆”,所以永远只能满足于一知半解,附庸风雅而已。自一九九年五月七日起,董桥在香港《苹果日报》开设“时事小景”专栏,每日一文,每周五篇,淡墨白描,顺手装点,挥洒自如。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于二OOO年先后推出董桥《没有童谣的年代》和《保住那一发青山》两书,是为“时事小景”专栏小品的完整结集。在这些小品文字中,董桥写的虽是“时事小景”,但并不囿于“时事”,用陈子善的话来说:“董桥善于透过时事自由挥洒心情,更多的还是写文学、写艺术、写文化,写人文知识分子在科技时代如何自处,写他对中西优秀文化的一往情深,依然是吐古吞今,精致圆熟,颇具冷峭孤僻的幽婉之势,值得一读再读。”我想这也是这些“时事小景”能够穿透岁月的迷雾,历时数十载依然熠熠生辉的原因。有读者说董桥写时事写政治像写小说,又说他的文章往往没有斩钉截铁的结论,董桥回答,那是他刻意这样写的,“说得高深些,那是艺术技巧上的‘留白’,说得浅白些,我根本不相信我能够对我提出的疑问下结论做答案。”其实,用这样的方法去写作是需要有丰富的阅世经验和深厚的文字修养的,董桥因为“扎扎实实用功了几十年,正正直直生活了几十年,计计较较衡量了每一个字”,终于没有辜负签上他名字的每一篇文字。米兰·昆德拉曾经对菲利普·罗斯说,他讨厌人们对天底下的事都找到答案,那是人类愚蠢的根源。他相信小说是对天底下的事都提出疑问,那才是小说智慧之所在,“我不知道我的国家会不会毁灭,我也不知道我笔下的人物对不对,我编造故事,让故事冲突抗衡,从中提出疑问”,“小说家教读者用疑问去了解世界”。看一看我们的周围,一厢情愿的怜悯、盛气凌人的指摘到处充斥着我们的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凛然大义、滔滔不绝的话语和立场还会少吗?在当下的言论生态中,我想,那种对自我、对世界的清醒认识,那种下笔前的自省和审慎,其实是很可贵的。董桥写时事,用一种小说的笔法去解构许多事态和人物,正暗合了米兰·昆德拉所追求的lyrical 、lyricism的境界,体现出的是一种“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的温润和舒泰。

朋友的推荐

朋友说:董桥的文字当然有他的不足,不够深,不够大,但从他的文字里,其实可以看到中国文人的传统影子,比如林语堂,周作人,上推去,明人的小品,再往上,<世说新语>,晚上,灯下,读读还是蛮有味道的,不必事事都大都深.谢谢朋友的好意.


 没有童谣的年代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