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之秋》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508643830
作者:陈冠学
页数:304页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43页 - 九月十日

这些马来族,纯朴善良,最大的好处,是不动脑筋。据我所知,他们不争不斗,连吵架都不会有,真可称得是葛天、无怀之民。人类的好处在于有智慧,坏处也在有智慧,两相权衡,不如去智取愚。智慧是罪恶的根源,也是痛苦的根源。愚戆既不知有罪恶,也不知有痛苦。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3页 - 九月一日

置身在这绿意盎然的土地上,屈指算来也有足足的两年了。这两年的时光已充分将我生命的激荡归于完全的平静,可谓得到了十分的沉淀和澄清。在过往的日子里便蠢蠢欲动,想拿起笔来记下这至福的生涯,但是正沉浸间,生命吸饱了这田园的喜悦,反而如醉如痴般,几度拿起笔来,几度无法写出一个字。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296页

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光辉灿烂的田园随笔",文风清新自然。羡慕作者晴耕雨读、安贫乐道的书生农夫生活,但仅是羡慕而已,这种生活唯有内心质朴无欲无求的人才能安然处之。芸芸众生往往浮躁迷惘而不自知,是无法享受心灵的自由单纯的快乐的。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43页 - 九月十日

人类的好处在于有智慧,坏处也在有智慧,两相权衡,不如去智取愚。智慧是罪恶的根源,也是痛苦的根源。愚戆既不知有罪恶,也不知有痛苦。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155页


出生在有这么多好书的后世,而不晓得读书真是枉费了此生后世人出生的意义,一半怕只在于读这些好书本,听那些入人心灵的古典曲与浪漫曲,跟诗文一样,音乐与艺术早为本世纪以前的人写尽了,后人正落得不劳而享,真真是好命!但是今时还有孜孜砭吃,埋头创作的人,正不知他们还能创出什么?他们真是有福不晓得享啊青鸟原本在家里,还往何处寻呢?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73页 - 九月二十三日

今日是秋分。今日太阳回到赤道上,明日起,太阳进入南半球。 一想起太阳离开了北半球,心里面就觉得很快乐,不是我憎恨太阳,实在是太阳因位置之不同,而有着性格上的大差异。太阳在赤道这一边时,它是暴烈的,就像人当青壮之时,血气方刚,不免盛气寡恩;反之,太阳到了赤道那边时,它是和煦的,就像人当老大之时,血气既衰,自然慈爱仁善。 我总觉得人类比鸟兽差了一大截。 鸟兽,特别是候鸟,一年迁徙两次,一往一复,永远跟着一个慈爱仁善的太阳公公走,它们不肯愚蠢到像人类,待在固定的地点上,任太阳公公愈来愈凶恶,受其凌虐。人类也是动物,动物之所以可贵,厥在能动,可是人类却变成了植物,钉根在某一定的地点上,放弃了他作为一个动物的优特之性,你说比起候鸟,人类显得多么愚蠢啊!若要数一数地球上的优秀生类,鸟类实在应数第一。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27页 - 九月六日

这里半里方圆内没有人。若单就本地域而言,一平方公里密度大约有八十人。依照理想标准,还嫌太拥挤。最好是一平方公里五人至十人,不能超过十人。只有在这个限度下,人才有真正的自由可言,才有真正的尊严之可言,一旦超出这个限度,人的自由尊严都受到了折扣。听说一些所谓的文明国家,实际密度达到一千五百人以上,那简直成了猪圈里的猪,厕所里的蛆,算不得是人了,真不知道那是文明呢?野蛮呢?实际上每个城镇,密度都超过次数,那是自我作践。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191页


造物主在造物以内,—共有创造:物质是第一创造,灵魂是第二创造,诸神是第三创造。在造物以内,这三种创造都是不灭的,故物质不灭,灵魂不灭,诸神也不灭。诸神原是为着佐助灵魂所显现的本能之不足而设,故当人智大开以种以诸诸妖神也逐渐退位了。魑魅魍魉是诸神中的小淘气,当然也随着人智之开而退位。 至于上帝,即造物主,自创造完成以后,就不再干预,故一场海啸吞没三十万人,造物主根本不能与知也不与知;庞培城一夜之间埋在火山爆发物之下,他也不能与知;人类动辄百万大军厮杀,他也不与知;即使现代人类果真由少数野心家发动核子战争,将地球整个毁了,他也不会与知的。故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110页 - 十月三日

人世间不是劳力便是劳心,或有劳力兼劳心的。劳力再苦总归是劳力,卖不到好价钱只要节省些,总熬得过,做哪一行业都是一样。若是劳心就不一样了,吃不成吃,困不成困,不论发达不发达,都一样的苦,比劳力的人苦上不知多少倍。其实劳心的人,最难过的,是念念牵涉天理良心,这才是负重。昧了天理良心,自己心头可是明白,没一个是好过的。你看他或许表面上好过,其实他内里并不自在。还是吃力不吃心的好。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9页

两甲旱田,一楹瓦屋,一头牛,一条狗,一只猫,一对鸡。轮作旱稻、番薯、土豆、芝麻、番麦;屋角篱边,总有瓜、豆开花结实,大概是菜瓜、匏瓜、皇帝豆三种。再是长年种一两跬菜蔬,随餐摘食。堆采收过的茎叶根菱为肥,赖老天降雨为灌溉,水旱任由自然,虫害虽不能免,截长补短,粗食淡饭,自给自足。满院青草,满田绿苗。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75页 - 九月二十三日

不见眼前矗立东方的太母山,北太母西侧断崖直削两千六百公尺,世界第一削山正摆在眼前,一百公尺两公尺半的陡坡算得了什么?太母山百看不厌。李白诗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令李白生于此地,敬亭山永远入不了他的诗。孔子自云: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也是小巫见大巫。泰山只有太母的一半高,才只有一千五百四十五公尺。太母不止是高,它擎天笔直起于海平面,照临千里,那才是它伟大之处,世界上没有一座山可与它媲美!朝着海倾泻,固然不费力;朝着这伟大的世界第一削山转进,由于受到激励产生劲力,反而比朝海轻松。 对我来说,一条朝着太母山而进的路,永远是顺坡的,脚底下有的是无限的劲力。
看着太母两千六百公尺的断崖削壁,只有满心的赞叹,真美!世界任何险山奇峰无不被登山家征服过,即连圣母峰也早已失去了她的权威,但登山家无人敢于动征服太母西侧的念头,两千六百公尺全线近乎垂直的高度,远非人类的体力精神力所能到。几处山褶,清晰得可看到几乎是垂直的涧水,整条都是白的,与瀑布无异,只在褶缝里隐没一段,出了褶缝又是一长段的白,一段大约有两三百公尺,远远看来像一条雪沟,凝结着,在秋阳下异常地耀眼。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14页 - 九月三日

对于书中抓土蜢一事,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趣味十足。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9页 - 九月二日

农人的特征在于有个纯朴的心,因有一颗纯朴的心,才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而不奢求,不贪欲,过着无所不足,劳力而不劳心的安详生活,而和田园打成一片。一旦失去了纯朴的心,则奢求贪欲,无所不用其极,便过着不厌足,劳力又劳心的不安详生活,不只和田园不能打成一片,还成了田园的榨取者、奴役者,田园将不堪凌虐,逐渐死去。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105页 - 十月二日

报纸是新闻,昨日发表,今日就过时了。文学不是新闻,文学是永恒的艺术。只有没生命的文字才会在报纸上当新闻给人逐日看过逐日扔了。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9页 - 九月二日

在燕鸻划破熹微晓空的鸣声中醒来,在铃虫幽幽夜吟中睡去。没有疲劳感,没有厌倦感,这是我的生活。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161页


其实越是表示豁达,表示对死超越或否定,越见出其对生执着。对生执着是正当的、正生感到确的只是所执着的应该是生的自身,而不是生的外项。只有对十分厌恶的人,才不执着于生。但是一个厌恶生的人,一定会以自杀来否定生。因之个现活着的人就不会是超越死生、达观死生的人。宗教是执着于生而想冲破它的尽头,企图使有始而无终有出而无入,有生而无死的一种徒然的努力。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104页 - 十月二日

我素来不喜茶,有客来家,硬忍着陪饮一两杯,这回当客人,老友硬要我品茗,违拗不过,啜了一两口,还是家里的白山泉好。真不解世人这么多这么深的嗜好,刚从草叶树叶间吐出的清新空气多沁人肺腑血液,竟要吸烟?山泉多甘冽,竟要吃酒、茶、咖啡?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9页 - 九月二日

农人的特征在于有个纯朴的心,因有一颗纯朴的心,才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而不奢求,不贪欲,过着无所不足,劳力而不劳心的安详生活,而和田园打成一片。一旦失去了纯朴的心,则奢求贪欲,无所不用其极,便过着不厌足,劳力又劳心的不安详生活,不只和田园不能打成一片,还成了田园的榨取者、奴役者,田园将不堪凌虐,逐渐死去。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192页


农人是野地生物之一,不该从野地生物里单独提出来。这话乍听有似在贬抑农人的地位,不把他当优等生物人类看待。也许这样说是贬抑了农人的地位,但他们是野地生物却是事实。野地生物的共同特征是,忙忙碌碌只为绵延子孙,此外再没有什么企求。当然这是生物生与死之大对决,生物是拿延续生命来战胜死亡:通常它们都是战胜者,使得这世界上只有生、有始有出,而没有死没有终、没有人。农人恰恰是如此。农人的—生除了拼命生育子女,养育子女,他们自己可以说是没有生活的。若问起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确是没有意义。人类,一个真正的人,除了绵延种族之外,应该还有个体生存的意义,不论这个个体采取的是何种方式的意义,名也罢,利也罢,酒色也罢,权位也罢,总是个体的生活,不一定就要是求道的求仁的,或是审美的观照、认知的餍足。而这一切,农人都是没有的,他们将一生奉献在生命的锁链上,只做个单纯的链目而已,然而只要这条生命的锁链不断绝,或十代之下,或百代之下,总有―天,这锁链若冒出具有严肃意义的―目,整条锁链的意义就全都朗化了。
故有时候我倒觉得头脑远不如生殖器官,理智远不如本能,人算总不如天算。虽说单就个体而言,农人劳碌终身,看似无意义,但是要在实际的人生类型中找—个类型,包含像农人这样多的美德与幸福的,却还是找不到。以南边族亲为例来说,他们相亲相爱,守望相助,清心寡欲,朴质得像截木头一块石头、一头牛。他们守着他们的田地,绝少忧烦。问他们可曾做梦?大概一生里做不到三次,最多抵了他们一生中三次大喜:娶了妻室生了男儿,完了小儿女的婚嫁。农人的生活实在是足可欣羡的,他们和大自然和一切存有打成一片,不孤立,不对立,就连魑魅锅魉也会偶尔跟他们作作谑。他们信仰诸神,也信仰上帝。上帝存在于他的创造中,无时无刻,随处随地,跟农人在一起,日照、雨露乃至风霜、蝥贼,生之杀之,永远维持着一个安定的常数。而诸神是他们的守护者,也是他们的医疗者——虽然其医术并不很高明,因为诸神对于世间智识,还是跟人类学习得来。牛为他们输力,狗为他们守户,鸡为他们报时,猫为他们治鼠。他们“不识不知,顺帝(上帝)之则”,比起其他野地生物,总还算尊贵一等。他们就这样,在野地里过着他们完全均衡的自然生活,一代传一代,以至于无穷。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73页 - 九月二十三日

我总觉得人类比鸟兽差了一大截。 鸟兽,特别是候鸟,一年迁徙两次,一往一复,永远跟着一个慈爱仁善的太阳公公走,它们不肯愚蠢到像人类,待在固定的地点上,任太阳公公愈来愈凶恶,受其凌虐。人类也是动物,动物之所以可贵,厥在能动,可是人类却变成了植物,钉根在某一定的地点上,放弃了他作为一个动物的优特之性,你说比起候鸟,人类显得多么愚蠢啊!若要数一数地球上的优秀生类,鸟类实在应数第一。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40页 - 九月十日

有时静待比走寻更能有所得,宋人词云: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142页

闲暇,在道德人格的成就上,可以供人明德省过,不断地培养人充实其克胜邪恶的力量,为人世做出几番积极的事业;在客观世界理解上,可以供人—往地去钩玄索隐,叠建科学哲学的鸿绩;在生自身为主体上,则可以令生命放出它自己的无尽风采,且—无所遗地来观照存有万象,成为造物这位居停所开设的逆旅的过客,而为其知现时我可宝贵的充分闲暇,供我过着美的生活,则是属于三者中的后者。依照雅典公民的成就来推,我的闲暇该可供我在文学或哲学上留下点儿什么,可是此时我正沉浸其间,丝毫没去想到这个。倒退地说,闲暇是人类文化一切之母。早先的人类在求生存中透不过气来,只有闲暇才能创出一点儿进步。原始人在吃饱了鹿肉之余,就在洞穴里绘起画来了。自那时起人类从闲暇中一点一滴地累积起了文化与文明,以至有今日。但是《礼记大学篇》里有句话说:“小人闲居为不善”。像这样的人,我们对于雅典公民的奴隶就没什么话说了,其实闲暇是精神生活的素底,人们在这素底上绘起五颜十色的彩画来。没有精神生活的人,自然不宜有闲暇;这样的人给予闲暇,毋宁是滋生罪恶。
农民的生活原本就是多闲暇的,便是南边族亲们,比起外边世界的人们来,生活也显得从容得多了。没有从容不迫的生活,哪会有天高地厚的性情呢?《吕氏春秋》上说:迫生不如死。闲暇确是不可缺的。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3页 - 九月一日

置身在这绿意盎然的土地上,屈指算来也有足足的两年了。这两年的时光已充分将我生命的激荡归于完全的平静,可谓得到了十分的沉淀和澄清。在过往的日子里便蠢蠢欲动,想拿起笔来记下这至福的生涯,但是正沉浸间,生命吸饱了这田园的喜悦,反而如醉如痴般,几度拿起笔来,几度无法写出一个字。可是不能一味如此感激下去,起码得勾出几笔素描。我得振奋起这一支笔来写,在一天里,虽即不能从这整个生涯的喜悦里完全清醒,也得半醒半醉地抽出几分钟时间尽力写一点儿。
真巧今天是秋季来临的第一日,事前也不曾选择,却在秋季刚到的同一日开始了这本田园日记。秋,本就合人喜爱;秋,紧接在炎夏之后来到,有谁能不爱?何况秋季是成熟的季节,这田园里的住民,更是爱秋过于春了。
人们总是等季节来到已有些日子之后才注意到新的季节来了,而也在此时才觉察到上一季节早走了。那广阔田园里的庄稼,那原野中、田埂间、道路旁和前庭后院里的草木,都是在人们一场好睡的夜里偷偷萌了芽,茁壮了,结实了的啊!而当人们一觉醒来,绿的黄了,黄的绿了;并且人生自幼而少,自少而壮,自壮而老,不也正是这般地在不知不觉间变换着的吗?在自然里,在田园里,人和物毕竟是一气共流转,显现着和谐的步调,这和谐的步调不就叫作自然吗?这是一种生命的感觉,在自然里或田园里待过一段时日以后,这是一种极其亲切的感觉,何等的谐顺啊!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20页 - 九月四日

店铺里的商品,映着灯光,玲珑满目,对于欲望大、虚荣心强的人是一种鼓舞,但也是犯罪的根源。人类的欲望和生活质量,很难得划出界限,因此这些商品是福是祸确也是很难说。沿街浏览一过,只当作一场艺术品展览,不落进实用层面来看,自然是另一种纯粹的经验。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10页 - 九月二日

九月二日
农人的特征在于有个纯朴的心,因有一颗纯朴的心,才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而不奢求,不贪欲,过着无所不足,劳力而不劳心的安祥生活,而和田园打成一片。一旦失去了纯朴的心,则奢求贪欲,无所不用其极,便过着不餍足,劳力又劳心的不安祥生活,不止和田园不能打成一片,还成了田园的榨取者、奴役者,田园将不堪凌虐,逐渐死去。

不管世界怎样地在改变,作为农人,我宁愿守着过去的老传统,还是神农时代的模式:两甲旱田,一楹瓦屋,一头牛,一条狗,一只猫,一对鸡。轮作旱稻、番薯、土豆、芝麻、番麦;屋角篱边,总有瓜、豆开花结实,大概是菜瓜、匏瓜、皇帝豆三种。再是长年种一两畦菜蔬,随餐摘食。堆采收过的茎叶根荄为肥,赖老天降雨为灌溉,水旱任由自然,虫害虽不能免,截长补短,粗食淡饭,自给自足。满院青草,满田绿苗。
在燕鸻划破熹微晓空的呜声中醒来,在铃虫幽幽夜吟中睡去。没有疲劳感,没有厌倦感,这是我的生活。
农人的日子说是忙碌倒是忙碌,几乎每天都是星期一;说是闲逸也是闲逸,几乎每天都可以是星期日。农人的日子的特征就在这一点,除了赶节气,趁雨水,日子都是自己定的,自己要它是星期一就是星期一,要它是星期日就是星期日,有时可以一连一个月是星期一,也可以一连好几天是星期日。但是农人勤劳的习惯,很少给自己放星期假倒是事实。上月下旬几乎整整工作了十天没有休息过,这两天,忽一撞头,看见最爱的南国之秋已到,便将这初到的九月当假日。只要田里的工作呼唤不太紧,只要心里还不满足,明天、后天都还是星期日,谁还理会日历是什么颜色!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109页 - 十月三日

有生便有死,尽其一份儿活着,尽其天年而死,这是出生且活着的意义。若活着不能尽其活着的份儿,死时不是尽其天年,则出生便成了残酷的罪行,活着便成了囚役,死便成了极刑了。。。。。。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1页 - 九月一日

置身在这绿意盎然的土地上,屈指算来也有足足的两年了。这两年的时光已充分将我生命的激荡归于完全的平静,可谓得到了十分的沉淀和澄清。在过往的日子里便蠢蠢欲动,想拿起笔来记下这至福的生涯,但是正沉浸间,生命吸饱了这田园的喜悦,反而如醉如痴般,几度拿起笔来,几度无法写出一个字。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1页 - 田园之秋

不管世界怎样地在改变,作为农人,我宁愿守着过去的老传统,还是神农时代的模式:两甲旱田,一楹瓦屋,一头牛,一条狗,一只猫,一对鸡。轮作旱稻、番薯、土豆、芝麻、番麦;屋角篱边,总有瓜、豆开花结实,大概是菜瓜、匏瓜、皇帝豆三种。再是长年种一两畦菜蔬,随餐摘食。堆采收过的茎叶根荄为肥,赖老天降雨为灌溉,水旱任由自然,虫害虽不能免,截长补短,粗食淡饭,自给自足。满院青草,满田绿苗。在燕鸻划破熹微晓空的鸣声中醒来,在铃虫幽幽夜吟中睡去。没有疲劳感,没有厌倦感,这是我的生活。P9夜读时,听见窗外又下了一阵小雨,稀疏的虫声伴着稀疏的小雨声,凉气自窗口阵阵传入,袭人肌肤。秋意恁般的浓了。熄了灯,上了床,雨也歇了。正感着秋凉宜眠,听见老杨桃树梢上一阵抖雨声,千百粒碎细的水珠“沙”一声一时齐洒在细叶上。美极了,这样的碎水珠声。是它,那小斑鸠。我的心头上登时流过一道温馨的爱意,仿佛我还只是个小男孩,而它,那小斑鸠,是我这小男孩的小宠物似的。“夜安,可爱的鸟儿!”我由衷地祝福它,就蒙蒙胧胧地睡着了。P148族亲既然不肯让我下田帮忙,就只有旁观的份儿了。下午我在庭右桂花树外一块大石上坐下来,一边眺望族亲们在路南番薯田里做穑,一边拿了一本林逋的诗看。日光晃薄,空气恬静,桂花淡香。番薯田里时而传来一句半语较高的人声;偶尔有儿童嬉戏叫喊、狗只追逐嗥吠的声音点缀。大石下一只铃虫缓缓地间歇鸣着,恰巧和我心中读诗的音节吻合,放佛它也在吟着诗似的。入暮时番薯田里煞了工,妇女儿童陆续走回南边去了——男人们早在半晡时就牵了牛回家了。合了书,深深地将桂花香吸满胸臆,放开眼浏览西天的霞彩。大石下的铃虫歇了,遍地里草虫竞奏起夜的序曲。下了大石,活动了几下筋骨。在暮霭苍茫中,深感到安息的恬谧。握着诗册,缓步地走回屋去。P171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1页 - 1

《田园之秋》台湾散文大师陈冠学隐居田园三十年,耕读之余,俯仰宇宙人间,以《瓦尔登湖》式的质朴文字,谱写出一曲光辉灿烂的田园牧歌,将南台湾田野间的如诗秋色呈现在读者面前。他是农夫,是诗人,是哲学家,更是坐拥山野宝库的生活家。无论是夜雨下的闲读, 还是农事家事杂务事,都在文字中透露出与万物同在、和谐共处的清明智慧,体现出一种独到的生活美学和哲学。《田园之秋》文笔优美,字字珠玑,用心灵细腻感应宇宙的跃动,笔锋常带挚爱土地的热情。让我们在“现代陶渊明”的引领下,在青山白云中感受自然充满能量的美感与诗意,于“天人合一”的境界中恣意地享受纯净的生命。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35页 - 九月九日

我爱鸟,但是不养鸟。我这里,整个田园就是鸟园,老天养着供我欣赏。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148页 - 十月十五日

  雨已到了尾声,南台湾这一年里剩余的一点儿云,这半旬来,一到午后总要尽力绞几滴雨,我总要站出庭面,伸出手去承。“再见啦,最后的雨云!明夏见!”每天这时总有一片灰色的薄云停在屋顶上空,一天天地,我见着它越来越稀薄越消瘦,它最后一天下的将不再是雨,而是跟底下的景物诀别的泪水。
  夜读时,听见窗外又下了一阵小雨,稀疏的虫声伴着稀疏的小雨声,凉气自窗口阵阵传入,袭人肌肤,秋意恁般的浓了。熄了灯,上了床,雨也歇了。正感着秋凉宜眠,听见老杨桃树梢上一阵抖雨声,千百细碎的水珠“沙”的一声一时齐洒在细叶上。美极了,这样的碎水珠声。是它,那小斑鸠。我的心上登时流过一道温馨的爱意,仿佛我还只是个小男孩,而它,那小斑鸠,是我这小男孩的小宠物似的。“夜安,可爱的鸟儿!”我由衷地祝福它,就朦朦胧胧地睡着了。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187页 - 桂花信

桂花开了几日,不知几时又歇了。早晨走出庭,忽忆起桂花香,这才觉察到几许的花又尽了。真正的桂花信,要到十一月初十以后,那时全树没有一处不着花,比天上的星星还多,这样旺盛花旗,要直开到明年三月底才歇。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79页 - 九月二十五日

不知日之将暮,不识夜之旦旦。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34页 - 九月八日

作者自己对于中秋节起源的定义,先是引用了苏轼和白居易的诗句来说明中秋节这个节日,而后通过这些来引述出自己对于中秋节的定义,意义深远,引人深思。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8页 - 九月一日

我目前没有水平欣赏这样优美缓慢的书,作者的抒情我完全感受不到,但是我会去羡慕作者的生活,大概生活在农村,好像陶渊明,种田,观云,听鸟,读书。这样的生活是我羡慕的,又是不可企及的,往往不可企及的东西都是羡慕的东西,得不到的才最爱嘛。
我用缓慢的速度,似有似无的进度来阅读这样的书。
这样的书读的不是渴望,我是去欣赏有闲人的生活。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29页 - 九月六日

陈冠学先生对于藏书和读书的一点心得和爱好,这里描述的很清晰。专注认真的态度值得读书人借鉴。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49页 - 九月十三日

一天里,只要有一样惬意的事物入眼入耳或入心,便觉得很满足。惬意的事物总是有的,或是一片蓝天,或是一丝冰晶云,或是一段鸟章,或是一章好书,总有一些惬意的事物入我耳目心中来,因此我每天都很觉得满意。要挑一挑有哪一天,我不满意,似乎挑不出来。

《田园之秋》的笔记-第106页 - 十月二日

城市像牢笼般将人牢笼着,人就像囚犯般渴望回到牢笼外的自然世界,这是都市人的命运。都市人要看一片蓝天、几片绿叶,听几声鸟鸣都成了奢侈。要看整片蓝天、整面绿地,听整日自由来去的鸟鸣,那就成了梦想了。他们把蓝天绿地的影子用画框挂在厅上,以画饼充饥:把鸟儿用笼子吊在檐下,听失调的鸟声。


 田园之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