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虚构更离奇

出版日期:2014-12
ISBN:9787550237549
作者:(美)恰克·帕拉尼克
页数:240页

内容概要

恰克•帕拉尼克,1962年出生于美国,毕业于俄勒冈大学新闻学院,三十多岁时开始写作,是一名特立独行的当代小说天才,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量忠实的粉丝。主要作品有《肠子》、《隐形怪物》、《搏击俱乐部》、《窒息》、《摇篮曲》、《日记》、《逃亡者与难民》等。这些作品糅合了讽刺、戏剧性、恐怖等元素,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超现实主义黑色幽默。其中,《搏击俱乐部》被导演大卫•芬奇改编成同名电影,他也因此得到了来自全世界的关注和认可。

书籍目录

引言:事实与虚构
第一辑 共处
肉从哪里来
你在这里
撞车
狗样人生
石堡的告白
边远之境
人罐头
那位女士
第二辑 众相
用她的话来说
他为什么不退缩?
不追艾米
自我解读
菩提萨埵
人为故障
亲爱的莱文先生
第三辑 私己
护送
加州在望
丰唇器
恶作剧,瞎胡闹
死线策略
我想起来了……
安慰奖

作者简介

《搏击俱乐部》作者
当代最负盛名的邪典小说家
首部记录大千世界、离奇众生以及特立独行的自己的私人笔记
本书是美国当代作家恰克•帕拉尼克的随笔集。全书分为三部分:共处,以随笔记录那些独特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涉及摔跤手、卖稿会、收割机撞车大赛、异装、城堡控、健美药物、潜水员、通灵等;众相,主要是跟名人有关的采访手记及文学评论,包括好莱坞个性女星朱丽叶特•刘易斯,工业金属乐队的玛丽莲•曼森,国际搜救志愿者米歇尔•基廷,造火箭的布莱恩•沃克,公开的同性恋作家安德鲁•沙利文,极简主义作家艾米•亨佩尔,以及悬疑大师艾拉•莱文;私己,是作者片段式的自传,谈到自己曾做过汽车安装工、临终护送者,出过大洋相,干过买丰唇器的大傻事,也写到《搏击俱乐部》的拍摄前后,以及父亲的不幸遇害。这部分是作者的内心独白。
我的所有作品讲的都是孤独者想方设法和他人发生关联。
——恰克•帕拉尼克
撞车派对、时光旅行、强化体验端口、超能力……狂野的幻想,重口味的黑色幽默,恰克的粉丝们又有福了。
——《纽约时报》
全是精彩的故事……帕拉尼克的叙述私密又独特:他在写作,却像是在和密友倾诉秘闻。
——《洛杉矶时报》


 比虚构更离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故事有真有假。真,是真实的故事;假,是虚构的故事。故事有平有奇。常,是平常的故事;奇,是离奇的故事。那《比虚构更离奇真实的故事》究竟是什么故事呢?初闻此书名,心中甚是疑惑。什么故事能真实到比虚构还要离奇呢?带着疑问,我去读这本书。书的封面很普通,黑色上面有一个黄色的眼睛,眼睛里由五颜六色的格子组成,乍一看没有什么特别,可盯时间长了,似乎觉得里面也有人在看自己,吓我一跳,拍拍胸口,嘴里念叨着,一切都是人吓人。引言很长,讲述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虚构,什么是独处,什么是共处。什么是喜剧,什么是悲剧,什么是光明,什么是黑暗。 前者是循环,后者彼此界定。书中的文字里充满着孤独感,抒写了孤独者的心声,讲述了孤独者努力的,想方设法的与他人发生关联,与他人共处。孤独感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感觉。记得刚来公司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忙碌,每个人都在用专业语言在交流,每个人都从我身边匆匆经过,我这个新人,就这样被他们赤裸裸的忽视了。没有一个一个的介绍,就让我去找谁谁谁送东西。谁是谁我都分不清楚的,只能傻乎乎的进去望着里面埋头苦干的同事,凭感觉找了一个人放下东西就出来,话也没有说一句就往外走,囧死了。后来只好小心翼翼的听他们说话,再一个个的辨认。下了班,谁都不急着下班,貌似在工作,也貌似是在装样子,而我只想赶紧逃离公司,回到自己温暖的小窝。这样的状态持续了有一段时间,直到我辛苦拉来一笔小单子,备好货,准备交货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每个人都对我很温柔,每个人都对我投以赞许的目光。那时候的我才真正的有了归属感,才真正的感觉到,我是公司的一份子……那种孤独我经历过,那种孤独感我明白,我懂!恰克的文字很朴实,讲述的故事或许就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发生在你、我、他身上的事情。或许就是加以修饰虚构过的事情,但虚构的成分不做作,很真实,又充满了戏剧化,充满了离奇色彩。  恰克讲的故事很丰富,有摔跤比赛,有撞车大赛,有时光旅行,有强化体验端口,还有超能力……这样的幻想,这样的真实,果然是比虚构更离奇真实的故事。
  •     书摘:7页:每次塑造人物时,你就代替那个人物放眼世界,寻找细节,让人物所在的现实成为唯一真实的现实。20页:训练期间,对摔跤手的要求太多、太苛刻了,一旦你不再需要控制体重,可以放开肚子吃了,真的会觉得一辈子都没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哪怕只是坐下来,你都会觉得椅子太让人舒服了。哪怕只是喝一口水,你也会觉得水太好喝了。87页:这株仙人掌就是我。这就是我的人性,外表粗粝磨蚀,但实质中空且脆弱。107页:我其实很想去相信:有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它会削弱物理世界里的一切困难和折磨。但也会否认我银行账户里的余额,无视我体面的居所,以及勤奋工作的一切收获。113页:仅仅因为我不对每个人微笑,和他们寒暄,我就必须是悲伤的吗?121页:你有没有爱上过动物?爱到你想和它像好友一样倾谈,好像它是人?我就会爱上我的猫,我真心希望我们是同类,那样我们就能亲密交流了。128页:结婚并不意味着你不会再孤单,我认为,如果你不当心,两个人的感情就会变成最严重的一种孤独。友情确实可以解决或缓解孤独,而且不用像爱情那样需要妥协或违逆自我。我们都是孤独的,孤独是生命。为了允许别人进入我的孤独,我付出了很多。129页:缺乏安全感反而会让我有安全感。别人能不能接受我,我根本不感兴趣。我认为,一旦你开始琢磨别人能否接受你,你就完蛋了。137页:我见人是有原则的——假如我喜爱他们的作品,就不想看到他们放屁或剔牙。143页:如果你不喜欢我的音乐,我不在乎。那真的对我无关紧要。如果你不喜欢我的装扮,不喜欢我必须要说的话,那恰恰是我要求的。你们给我的,正是我要的。150页:我可能会失败,这样做或许没效果,但至少我是心甘情愿地选择这么做,而非我不得已才这么做。160页:嘿,外面的世界多姿多彩,何苦费力地去适应愚蠢的企业文化。那,所谓的外面究竟在哪里?在大企业里工作二十年都比不上在洪都拉斯搜救一天有意义。168-169页:我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无需感觉自己必须走出家门证明什么,就能享受生活的女人。可惜的是,在现如今的文化环境里,太多女人都觉得她们需要那么做。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兴起的女权主义运动让女性坚信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贤妻良母是不重要的、寂寞的存在。除非你有自己的事业,否则你就一无是处。193页:那么多年了你一直写一直写。你坐在黑夜里说,早晚会有那么一天的。一本书的合同。一张护封上的作者像。一次新书巡展。一部好莱坞电影。但有一天你真的得到了,却和预想的画面有云泥之别。写作会让你往回看。因为,既然你不能掌控人生,至少你可以掌控由自己叙述的版本。213页:赛穆斯说,书写能让人类扩展记忆,分享信息。但更重要的是,书写会导致人类过分依赖这类外在的记录手段。我们的记忆力会衰退。笔记和记录就会取代我们的思想。217页:有天晚上,我朋友凯文过量服用赞安诺,我跑去救他,现在变成了布拉德飞奔去救海伦娜。隔着足够的距离,任何事都能供您取乐。读书之美在于:一、它让你了解在你生活之外的生活。二、它助你到达从未到达过的精神世界。三、它把你思想中早已成形的模糊意识诉诸文字,让 你产生灵魂上的共振。从这几条来看,这本书于我,的确是一本好书。《比虚构更离奇真实的故事》已经到了快十天了,我才刚刚读完。不是因为忙,也不是我懒惰,是我看书实在太慢了,我得给自己时间去理解、去思考、去消化。我觉得这整本书其实都在讲一个字——“我”,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去写那些终其一生只活一个“我”的人,他们疯狂的爱着自己所爱的事,他们拼尽一生忠于自我,他们不怕付出任何代价,只要能做自己心甘情愿去做的事。他喜欢摔跤,便不管自己是否能捞到金钱或者名誉,只为找到飞一样的快感。他喜欢写作,就用自己的人生去做素材,哪怕这会奴役自己。他迷恋收割机撞车大赛,不需要签署任何文件,他知道一切后果自负。他要建一座城堡,银行不给贷款也不怕,被评估为“违规建筑”也不怕,他就是要建,一边挣钱,一边学习泥瓦水电,一边建造。………………他们都是勇敢且尖锐的人,我愿自己能有他们那样的力量。我也希望,自己一生中所做之事,都是心甘情愿,而非迫不得已。因为心的向往,才是前行的力量。
  •     恰克是一座悬崖作者:丹飞说到写作,意义何在?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恰克的答案近乎标准答案:“写作会让你往回看。因为,既然你不能掌控人生,至少你可以掌控由自己叙述的版本。”(《比虚构更离奇》)写作对于恰克来说是创造一种“可以掌控”叙述节奏的人生。这里的叙述节奏还包括情节发展、人物命运。阅读恰克•帕拉尼克,第一道屏障不是他插科打诨、不俚俗不成活的“坏小子”作派,而是他的姓——帕拉尼克。据说这个谜底在恰克的孩提时代已被揭晓——揭秘 地点是其祖父母的墓地。冰冷墓碑上的帕拉、尼克是祖父母的名字,连起来就成了恰克的姓。“俄罗斯文学之父”(群星闪耀的俄罗斯文学天空,之父好多)、俄罗斯现代文学奠基人普希金在恰克体内注入文学基因的同时,也将斗狠决绝的生理基因植入恰克祖父的体内。这对来自普希金故乡的怨偶,也与他们的同乡一样消失在不甘沉默的枪口底下。不同的是,普希金是为了捍卫爱情(据称妻子被宪兵队长亵渎)——也有说是被沙皇政府设计——恰克的祖父将冰冷的子弹镶嵌进其祖母的身体,又同样处置了自己的脑袋。躲在床底年仅四岁的恰克之父逃过此劫,也目睹了一切。宿命大喘气,时隔多年,恰克之父与他的约会对象双双没能逃出枪杆子的射程——为恰克博得盛名的电影《搏击俱乐部》公映那一年。恰克写:“任何人都可能知道吾父之死的详情。古怪又讽刺的人生轮回……我父亲一辈子都想摆脱那天的回忆。我的兄弟姐妹也说,他终其一生结婚数次,只为了找到生母的影子。”他父亲的教育如谶语——如果他“打算干蠢事,就该准备好付出代价”。恰克四岁那年,手指套进了个垫圈,其父一个下午过去才用肥皂水褪下垫圈,在那之前反复在磨一把斧头。“恰如我父亲最早的记忆里有一杆枪,我最初的记忆就是那一天的斧子……”(《比虚构更离奇》)现在你能理解恰克何以在文字中间没有留下多少体温,他越是表达出对于生活本身的热乎劲儿,你越觉得他是在戏谑、微讽,他另有所指,话里有话。你看他与读者的亲密互动,单臂扼住胖子的脖子,半蹲闭目以示陶醉,脸贴女读者的小臂,不过是他的一次即兴创作,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书写下热情包裹下的寂寞一行。宽恕,救赎,不因“不光彩”就绕道而行,是西人的心性。只因基因谱系其来有自,追认是为了不重蹈覆辙。这是心理学,也是唯一的正路。“如果四年来第一个盯着你的胸部看的居然是一位警察,那么喝一杯吧。如果他居然已经知道你赤裸时的样子,再喝一杯吧。”(《孤岛日记》)“再喝一口(杯)”、“她的头痛”、“据伊娜说”类似意群的反复复现,造成了类似于诗篇和歌咏中的韵脚的效果。像一只误入房间的苍蝇,总在你差不多要忽视其存在的当口出现,不至于翻天覆地,却有能力搅扰到你粗大的神经也变得过敏,无法置之不理,因为挥之不去。这是恰克的“伎俩”,也是他对抗“不能掌控人生”的策略。他的“对抗”策略更在于举凡笔下所至的戏谑化处理。因为“据伊娜说”皮特做过丰唇术,且做过好多次,“搞得我也想要弄弄嘴唇”。恰克可以不厌其烦地大费笔墨絮叨他如何订购丰唇器,如何坐在车里,45度角仰望天空,把嘴唇深深地吸进管子里,吸唇时像接吻鱼,吸过之后活像长了络腮胡的辛普森。所谓“膨胀”其实就是肿胀。“据包装上的附带说明说,你可以用肥皂和水清洗丰唇器。据网站上说,把它当礼物也不错。所以,现在,丰唇器被洗干净并重新包装好,而伊娜的生日在十月十六日。”(《比虚构更离奇》)坏小子恰克身上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他饶有兴味地讲述侍应生在食物里添加猛料、电影放映员在电影中插播猛片、把染色剂颜色对调、幻想打开飞机紧急出口舱门、把火柴头缝合进网球里……他试着自圆其说:“百无聊赖的坏小子无所不为,只为了感到自己还活着。”他写无聊赖的生与无动于衷的死,冷静得像一帧帧触手冰凉的老画片,轻松得就像喝一杯酒,赴一场约会,一张张被光过滤过的黑色剪影:母亲告知外公中风的电话后五小时,外公去世。朋友断了双腿。朋友椎间盘突出。朋友得了肺癌。“棺材里的东西……看起来完全不像他。”“他死的时候是一个人。”“我最后一次见到活着的父亲是在姐夫的葬礼上。”恰克语言的旨趣和高密度,常常像天地漆黑时撕开黑幕的一道闪电,会令昏者猛醒:“那时候,阿兰和他的癌都死了。”你以为他超脱了生死界别,可他却没忍住回忆起小时候父亲第一次帮他系鞋带,最后一面中他帮父亲打领带。他也反复书写“父亲”之死,《孤岛日记》中没有死亡证明的父亲,《窒息》中的父亲死于肺癌。“我父亲死了……而我呢,我迅速失去了对实实在在的玩意儿的信念。实在的、短暂的、世俗的玩意儿。”他的冷峻原来埋藏着深情。“我希望这些都仅仅是虚构的故事。我们的肉体,我希望它们仅仅是道具。我想去相信,生命——物理性的生命——仅仅是一场幻觉。”话到这里,他又来神补刀:“我真的信,但每次只能信一会儿。”相信生命是一场幻觉,但只能信一会儿,因为生命真实可感,得到也许不知觉,失去包管入肉三分。“总会有美洲狮在外面的。以为生活就该永远继续,那可太天真了。”我以为,要读懂恰克•帕拉尼克,要一把钥匙,那把钥匙就是这句夫子自道:“我们还得假装我们不是自己最糟糕的敌人。”恰克笔下,举凡人、事、物、情,莫不关于我是我最糟糕的敌人、你是你最糟糕的敌人、他是他最糟糕的敌人。有了这把钥匙,恰克的文学府库等着你洞开,那里不总是光明,就像不总是晦暗,包罗了美国社会活色生香的一切。恰克的文学,无疑是美国社会高清无码的切片。某种意义上,那也是某一种形式存在的我们。“那扇门,简直在央求你打开它。”恰克之父问恰克:“如果每个人都跳下了悬崖,你会跳吗?”恰克也许在用他的美国喜剧向你发问:“每个人都跳下了我小说的悬崖,你会跳吗?”当然,仅限于自控力强的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比虚构更离奇》《窒息》《孤岛日记》,[美国]恰克•帕拉尼克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12月版)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与自己有关的故事和单人的采访稿写得更好一些,也可能是因为翻译的问题吧……
  •     还是帕拉尼克虚构出来的东西更加真实
  •     一起忍耐与欢庆,还有故事和伤痕!
  •     不知道为啥总觉得背后一凉
  •     没什么故事,白瞎了写作技巧。说到技巧,书中那句:“我像死刑后被割下的脑袋,晃荡了好几天。”这句真的妙。
  •     石堡的告白太棒了
  •     三星以上的分数大概都是脑残粉迷妹打出来的(比如我)。第三部分圆满了一个迷妹对爱豆的好奇心,非迷妹读起来也许会觉得这人好烦哦用四分之一的内容陈述自己的故事而且很多是写了又写的。前两部分的精彩程度与他所采访的人物的有趣程度成正比。前言值得一读。个人还是觉得翻译过度本土化了。
  •     盖.皮尔斯
  •     真实比虚构更离奇……
  •     想看另一部 肠子或搏击的话就失算了 另外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曼森这种三流货色的戏份 不过好在他的台词里也承认自己是个商业化的产物
  •     读惯了日本文学,对这种理性的,与现实背道而驰的美国文学反倒是不太习惯了。
  •     翻译貌似有点糟糕
  •     真实总是比小说更奇特。为了远离孤独,才要写作。
  •     学习
  •     极简主义四板斧
  •     一些喃喃自语,非书迷没有必要读。
  •     第三部分最好
  •     字这么少,一天就看完了。不过还是觉得写得有点磨磨唧唧的。并不像他的短篇那样,三言两语一个场景,那才是功夫。这本是假把式。不过开篇那部分将自己学习创意写作经历的还是很好的。基本上是告诉了你该如何学习写小说,如何能写好!
  •     没事看看很好啊。
  •     一语双关 虚构VS真实
  •     他会教我如何写一个开头 让人无论如何都想读下去的开头
  •     天才小说家
  •     读完后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AmyHempel
  •     讲故事的视角有意思,故事出现的人物基本也是值得关注的边缘性人物,但叙述并没有他的虚构作品来的精彩...
  •     三星半。第三部分挺精彩的,可惜还没看够就翻到最后一页了
  •     如此循环反复。独处。共处。独处。共处。独处,共处,事实,虚构,这是一种循环。喜剧,悲剧,光明,黑暗,他们彼此界定。摔跤是优雅的暴力。
  •     你不能只在内心默默发疯,这是不行的,而且也太没用了吧。你要从行为上发疯,做疯子才会做的事情,真正的癫狂,这样才会感觉到活着这件事情是切实发生的,而不是什么缸中之脑在代替你感受。
  •     真心好看,比他的很多小说还好看。第一部分讲做不寻常事的普通人最好看,第二部分名人访谈就一般般了(曼森很聪明,唯一喜欢他那一篇) 第三部分吐槽自己(他真是喜欢布拉德皮特啊)
  •     有些书读完后不想再读第二遍,大部分是因为写得很烂,还有极少的一部分是因为书本身就像是把剔骨刀,将真实血淋淋的呈现出来。这本书就是后者。
  •     华丽世界下一颗伤心快乐的心。节奏好快,真的好像一部好莱坞电影,镜头哗哗地展现在眼前。
  •     “你在这里 边缘之境 狗样人生 丰唇器” 都挺喜欢的 别的挺无聊 ps:我老老实实的翻了书才得出的结论 有关类固醇健身的故事也有其他不少故事。州长也曾经有类似的羞耻play故事。有关举铁就有高潮感233
  •     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小说,后面为杂文,传记。更喜欢他的小说。
  •     别处的生活。。。
  •     比故事伟大的永远是人生。构思是好的,由此呈现的平凡人生活的丰富性和离奇性也让人受到相当程度上的震撼,所以我要向这些故事里辑录的人及他们的故事表示敬意。但作者讲非虚构故事讲得太普通,更像是直接把纪录片转换成文字,而文字本身又缺乏表现力、渲染力。作者在每一个故事的开始就定下了自己的议论基调,所以看似写实其实充满了煽情,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好像也削弱这些人生故事和读者的直接联系,削若了故事本身的力量啊…
  •     17年2月25日,良莠不齐
  •     比起他的虚构,他所谓的非虚构简直平庸!
  •     2017年3月12号。今天看了前三个故事,让我感到很难过。 今天把它看完啦。 最后关于帕拉尼克自己的故事,真好看。看他谈论丰唇器,谈论搏击俱乐部,还有讨论他的家庭。 哎,真酷。
  •     所谓虚构来自现实再升华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肉从哪里来 你在这里 狗样人生
  •     三星半,个人最喜欢第一部分第二篇以及第三部分…
  •     语言比作者小说要松散和随意得多,有一种对美国现实猎奇的态度,猎奇并非直接抖料,而是追求帕拉尼克式的惊悚刺激。
  •     难得的严肃之作
  •     真实比虚构更离奇。与《冰血暴》的“假传记片片头”相反,恰克帕拉尼克的这本随笔集、乃至其他小说作品中的夸张演绎,都是对这个世界真实性的强调。它本身就如此荒诞可笑。第一部分依然还是行业秘辛,除了“去体验来记录”本身,帕拉尼克的文本表现再一次震到了我。这个作家的前半人生已经是个传奇,而书中用来叙述这种传奇语气却与叙述他人无二。充满敬意的同时也更加笃信:帕拉尼克绝对是这个时代的最佳纪录者之一。另外,已强行吃下偶像艾拉莱文的安利,代购清单+3。
  •     我的所有作品讲的都是孤独者想方设法和他人发生关联
  •     朱丽叶和曼森的访谈。。。
  •     远不如搏击俱乐部。
  •     帕拉尼克在素材处理上的鬼才更适合写非虚构呀,写小说他完全驾驭不了叙事和结构...
  •     用搏击俱乐部的口吻写的纪实文学,也解释了他稀奇古怪的故事的素材来源。他是一个特别真实的人,文字平淡,但有股实实在在的孤独感,先笑再哭,然后砸碎你的心肝。
  •     良莠不齐,看看故事背后的故事也很不错。
  •     离奇是一种缘分
  •     看《你在这里》的时候有点难受……《那位女士》里面吐槽得好萌!原来不知道安德鲁沙利文,他说了一些话让我有些感触。就算是恰克也不容易卖安利啊。看到《私己》的时候忽然获得了力量,觉得我也可以。我想过这样的生活,历经世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