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书评

出版社:顾保孜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3-06出版)
ISBN:9787214097255

牺牲的策略与呈现

牺牲的策略与呈现——评《牺牲:毛泽东和失去的亲人们》转自江苏人民出版社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96f3710101g6qw.html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关于毛泽东文论史传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以往“规则”的约束,写作主体呈现多元化,政党机构、学术团体乃至民间、个人均可成为相关作品的创作者。在这其中,带有官方背景的作品虽然常会因其基调的固定刻板而受到批评,但作者可以接触大量史料的特殊身份会使其作品获得一定的“权威”色彩,因而仍会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牺牲:毛泽东和失去的亲人们》便是这样一部典型的领袖文学作品,它的作者是“红墙作家”顾保孜女士,作者多年来以中国革命领袖人物为其文学创作主题,出版了多部相关专著。这本书同此前的作品一样,她不需要去考虑如何突破民间个人、学术团体所面临的“言说困境”——“如何写”、“结论是什么”在大方向上早有定论,作者所面对的最大写作难题——也是作品成功的最大要素——便是如何在界限之内选择一种相对巧妙的叙事策略,从而能够不重复、出新意地对毛泽东的人生历程进行梳理和抒情,而“牺牲”则无疑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策略选择。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牺牲”是毛泽东的人生历程中反复遭遇的事情,牺牲这一文学母题很好地契合了毛泽东及其亲人们的人生史实。除此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以“牺牲”为题的作品效果既可以为拥毛泽东的人再提供一份伟人化文本,又可以为对毛泽东持有批评意见的人铺就对他的恕道。近年来,毛泽东的政治行动与其政治遗产,随着毛左派、自由主义者等各路人马的不停阐述而越加清晰,对毛泽东持有批评意见的人越来越多。作者虽然对毛泽东有其相对独特、全方位的理解,但她基本上肯定毛的伟人形象,那么,如何回应不同的声音,应是作者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国,“牺牲”一词并不指代所有的基于利益理性和为了各种信仰的得舍行为,它被特用于为革命事业而失去自身利益乃至生命的共产党人群体;牺牲又有特别广泛、深厚的传统心理认同基础,人们对牺牲自我而成全社会福祉持有高度的道德肯定。当长期的宣传路径与大众的认知路径交汇到一起时,读者便不难获得由共情(empathy)到赞扬(毛左派)或宽恕的效果,虽然宽恕的路径有因情宽恕和因理宽恕,但这是学者的划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是情理难辨的。作者将牺牲的一端指向“年轻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等毛泽东所经历的人间至痛,另一端指向“青年立志、中年励志、老年守志”等“人间最崇高的目标”的实现,便较好地塑造了毛泽东为中国革命事业而遭遇种种个人不幸的伟人形象。言罢牺牲的叙事策略选择,还要说说该书的行文体例。本书不是学术式的严肃人物传记,按照作者所言,该书需要展现一种与老百姓的亲近感。书中由牺牲而引发的内心戏大量出现,这需要作者完成填空。历史难辨,人心更难测,而毛泽东的天性及环境所迫又使其常常言行不一或变化无常,这又构成了难于把握毛泽东内心的第三重帷幕,它需要作者用尽浑身解数方能偶见一隅。如何对人物的心态进行把控,极大地考验了作者的历史和文学想象力。通观全书,虽然书中叙事枝节繁多、人物庞杂,人物戏份分配均匀——这种叙事结构本可向着心灵史诗的方向而去——作者在官方素材的基础上,用一以贯之的情感笔触填充了毛泽东和其亲人们的内心诉说,在其之上所建构的毛泽东与其亲人们的情感逻辑简单明了,多为离世、离别引发悲痛哀伤,重逢、团聚引发快乐感慨,遇有言之难明的情况多以“特定历史年代”、“为了革命事业”作为其情感逻辑的终极原因。书中在描述毛泽东时反复用到的词汇是“悲痛”、“内疚”、“自责”、“悔恨”、“后悔”、“激动”、“感动”,相比之下作者笔下的毛泽东的亲人们的性格血肉反倒立体许多,如贺子珍的“哀怨”、“惊恐”、“发狠”,但总的来说,人物群像缺少弗洛伊德式的深邃心理探究,人物类型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即便世间确有些人天然简单,但毛无论如何都是要排除在外的,熟悉韩钢、沈志华、高华等学者言论作品的读者相信会有此感受。作者的文风如平静水面、涓涓细流,刻意避开了对水底汹涌暗流的伸头探望,因而其行文虽细腻回转,但穿透力却受到了影响。作者的这种写法并不能满足普通读者的政治窥探欲望,她为读者提供的是毛泽东和他的亲人们的日常生活掌故。相对于作者笔下的毛泽东,或许该书封面上的毛泽东更加耐人品读:毛的照片形象大多带有政治色彩,其手势或挥或招,总是与权力结合在一起,而在该书的封面上,毛泽东显现于黑色的背景当中,摊开着双手,面部略显扭曲,眼睛与其面向方向不一,彷佛正向人们诉说着内心的痛楚与真意。但即便是这幅恰到好处的表现主题的图片,也还不是毛泽东的生活照,这仅仅是一个错位的巧妙嫁接——它摄于1943年,是毛在陕甘宁边区劳模大会发表演讲《组织起来》时的照片。封面上的毛泽东虽然摊开了双手,但作者还是在凿一尊雕塑,毛泽东正要从隐匿的黑色帷幕中走出,却又暂时地停滞在了那里——最合适认识他的时代仍然没有到来。(文载中国社会科学网)


 牺牲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