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学

出版社:廖福霖、 等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2-09出版)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503868061
作者:廖福霖
页数:42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5.1.1生态生产力的发展是21世纪人类财富的源泉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财富的源泉,不管国家、民族、企业还是个人,谁跟上生产力发展的步伐,谁创造的财富就多,谁领跑了生产力的发展,谁创造的财富就快,否则相反。但这只是问题的—个方面。如上所述,人类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后就已发现,工业文明生产力在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又对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球生态系统进行了巨大的破坏,导致资源枯竭、自然生态系统崩溃、温室效应强烈、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危机、人口爆炸、生物多样性骤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自然界向人类亮起了黄牌和红牌,并且必将对人类已经创造的财富与文明实行“一票否决权”,再这样下去,人类将与自然界一起面临灭顶之灾。 因此,人类开始了反思:21世纪人类社会财富的源泉是什么?人类社会文明的希望在哪里?世界各个国家,特别是政府头脑比较清醒的国家都纷纷寻找新的发展之路,寻找社会财富的新源泉,寻找社会文明的新希望。2006年10月在沈阳召开的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指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是一切社会财富产生和增长的源泉,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可以这样说,全球性的共同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共同反思,出现了全球性的共同认识,激发了全球性的共同行动,掀起了全球性的新一轮竞争:这就是发展生态生产力(即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它将成为全球的财富之源、强国之本、文明之光、和平之基。 1.发展生态生产力使人类共有的财富得到保护并增值 人类有一笔共有的财富,那就是地球生态系统,是人类走向美好明天的重要基础。根据“1997年Costanza和Goulder在‘Na—true’发表的文章第一次使我们认识到地球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每年33万亿美元),远远超过人类社会生产价值的总和(每年18万亿美元)”。这么巨大的财富,人类应当保护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并使它不断增值。实践已经一再证明,靠工业文明生产力只能适得其反。所以必须靠发展先进的生态生产力来完成。 2.生态生产力发展的全球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生态生产力发展已在世界范围内成燎原之势。作为生态生产力微观表现形式的生态文明经济和科技如生态文明的创新经济、体验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及其生态化技术体系,生态文明消费型经济、用生态化技术体系改造提升传统经济等,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大国抢先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其集中表现。以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为例: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作为生态文明最基本的经济形态,它的发展在世界上方兴未艾,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成为各个国家抢占经济科技的制高点。我国把2010年作为绿色经济年,并要进人世界绿色经济的领先行列,以便占领世界绿色科技、绿色设备及其他绿色产品更大的市场份额,“中国的崛起一定是绿色的崛起”,“要花几代人的时间持续建设绿色中国”①,“我们需要绿色的发展,我们需要绿色的改革”②,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制定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规划等,这些都是极具战略眼光的真知灼见;美国把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作为后危机时代经济复苏的重要战略,希望通过发展再生新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欧洲积极建设现代绿色文明社会,欧盟把未来发展的战略归纳为六个字:知识、绿色、数字。它实际上就是创新经济、绿色经济和信息化技术,并要求以绿色经济为本底,发展创新经济和信息化技术,形成三位一体的发展态势,以此继续统领其在世界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领头羊地位,德国尤其如此,日本努力探索绿色富国之路,巴西努力发展绿色能源,韩国、印度、墨西哥、南非等国家都把绿色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不一而足。绿色经济全球一体化已是必然趋势:①世界绿色市场不断扩大,绿色产品十分畅销,美国的有机食品市场自1989年以来基本上是以20%的速度增长;欧洲、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的有机食品销售也一路攀升,世界各地有机农场数量快速增加。许多国家有机食品的增长率将达20%~50%②;②企业界投资已出现“绿色低碳倾向”:欧美股市对可再生能源公司的上市颇有兴趣,可再生能源企业不断增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绿色电器与电讯产品不断问世,并将占据优势;绿色生物材料、节能材料不断涌现,颇受市场青睐。生态型工业、生态型农业、生态型第三产业都将在世界市场上各领风骚,因而许多企业都热衷于投资;③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更加森严,门槛在提高。一方面是利用绿色壁垒来保护民族产业,另一方面更加说明人类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它就迫使企业越来越重视绿色产品的质量,这无疑是人类的一种觉醒和进步;④各国政府对生态化产业的扶植力度不断加大,不但在政策上扶植,而且在资金上也通过加大投资生态化科技,从而达到扶植生态化产业的目的;⑤生态化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它成了绿色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⑥企业绿色管理的理念不断增强;⑦包括绿色标志、绿色包装在内的绿色营销不断扩大;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及其自觉性不断增强,他们不仅把绿色消费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与自己的保健紧密相连,而且与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相连。由于公众绿色消费的实践不断扩大,也就从根本上促进了绿色经济的迅速发展。

内容概要

廖福霖,福建仙游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编委会主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原任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社会兼职有福建省生态文明研究会理事长、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持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子课题、省级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等共10项。任主要作者出版专著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独著,2001年),《生态文明观与全面发展教育》(独著,2002年),《生态生产力导论——21世纪财富的源泉和文明的希望》(2007年),《生态文明经济研究》(2010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生物质工程产业发展研究》(2007)。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五项。在教育研究、生产力研究、生态经济、林业经济、东南学术、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书籍目录

上篇生态文明学总论 第1章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 1.1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 1.2生态文明的发生与发展 1.3“类的生态文明”与“社会生态文明” 1.4生态文明的定义 1.5生态文明发展的趋势 第2章生态文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2.1生态文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2.2生态文明学研究的对象 2.3生态文明学关于人的理性假设 2.4生态文明学研究的方法 2.5生态文明学与主要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3章生态文明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3.1马克思主义关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3.2现代生态科学 3.3和谐协调理论 3.4现代系统学 第4章生态文明观 4.1生态文明哲学观:生态整体主义 4.2生态安全观 4.3生态文明生产力观 4.4生态文明价值观 4.5生态文明伦理观 4.6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 4.7生态文明消费观 4.8生态文明观的方法论 4.9生态文明的绿色精神 第5章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理 5.1生产力原理 5.2本体论原理 5.3认识论原理 5.4人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相统一原理 第6章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 6.1基础性目标:加快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改善人类福祉 6.2中期目标: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奠定生态文明基石 6.3远景性目标:建成生态文明国家展示中华民族风范 第7章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7.1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7.2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7.3不同文明取向关于生产力的不同理解 7.4不能把发达生产力等同于先进生产力 7.5生态生产力是先进的生产力 7.6相关概念辨析 7.7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 第8章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体系 8.1技术体系 8.2生态化技术体系的内涵 8.3生态化技术体系的结构、功能与特征 8.4生态化技术体系的应用 第9章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9.1协同发展规律 9.2主要原则 中篇生态文明的发展基础:生态文明经济 第10章生态文明经济基本概念 10.1生态文明经济的基本概念 10.2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 10.3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的层次l生与适应性 10.4生态文明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关系 10.5优势互相转变 第11章生态文明经济的基础理论 11.1马克思恩格斯的物质变换理论 11.2全球经济一体化理论 11.3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 11.4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第12章生态文明经济的结构与功能 12.1生态文明经济的结构分析 12.2生态文明经济的功能分析 第13章生态文明经济的发展过程 13.1生态文明经济的非均衡发展 13.2生态文明经济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的交融发展 13.3生态文明经济的优势互转 13.4生态文明经济的协同发展 13.5生态文明经济发展过程示意图 第14章生态文明经济的发展机制 14.1观念导引机制 14.2制度保障机制 14.3技术创新机制 14.4人才培育机制 14.5需求拉动机制 14.6国际竞合机制 第15章生态文明经济的核心形态:创新经济 15.1生态文明创新经济的内涵与外延 15.2创新经济是生态文明经济的核心形态 15.3生态文明创新经济的三个发展阶段 15.4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生态文明创新经济发展比较 15.5发展生态文明创新经济的举措 第16章生态文明经济的方法论形态:循环经济 16.1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6.2工业文明经济与生态文明经济的方法论辨析 16.3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经济的方法论形态 16.4作为生态文明经济方法论的循环经济 16.5“系统循环经济”与“微循环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16.6循环经济与各生态文明经济形态的区别及联系 第17章生态文明经济的高级形态:体验经济 17.1体验经济的内涵与外延 17.2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17.3体验经济的理论基础 17.4体验经济是生态文明经济的高级形态 17.5体验经济发展分析 17.6加快我国体验经济发展的对策 第18章生态文明经济的基本形态(一):生态经济 18.1国内外生态经济研究进展 18.2生态经济的内涵 18.3生态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 18.4“生态经济”与“绿色经济”联系和区别 18.5“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经济”的基本形态之一 第19章生态文明经济的基本形态(二):绿色经济 19.1绿色经济国内外发展动向 19.2绿色经济的内涵 19.3绿色经济的价值能效分析 19.4绿色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19.5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的对策 第20章生态文明经济的基本形态(三):低碳经济 20.1低碳经济的兴起 20.2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发展动力 20.3低碳经济发展目标 20.4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 第21章生态文明经济的基本形态(四):生态文明消费型经济 21.1生态文明消费型经济的内涵 21.2发展生态文明消费型经济的重要意义 21.3生态文明消费型经济发展存在的阻碍 21.4建设绿色诚信市场,发展生态文明消费型经济 第22章传统经济的改造提升 22.1传统经济的历史演进及其内在矛盾 22.2生态文明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 22.3用生态文明经济化解传统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 22.4用生态文明经济改造和提升传统经济 22.5生态文明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的跨越 下篇生态文明的传承:生态文化 第23章生态文化概述 23.1生态文化产生的背景 23.2生态文化的性质 23.3生态文化的科学界定 23.4生态文化学的学种性质 23.5生态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23.6发展生态文化的目的和使命 第24章生态文化的思想理论渊源 24.1中国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资源 24.2西方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资源 24.3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文化思想资源 第25章生态文化的范式、范畴、形式 25.1生态文化的基本范式 25.2生态文化的基本范畴 25.3生态文化的基本形式 第26章生态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规律 26.1生态文化的基本特征 26.2生态文化的发展规律 第27章生态文化的基本要素 27.1生态美学 27.2生态文学(艺术) 27.3生态科技 第28章生态文化的构建 28.1发展中国家的两难选择 28.2工业文化与生态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8.3生态文化:时代的必然选择 28.4发展生态文化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第29章生态文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29.1生态文化的回顾 29.2工业文化向生态文化转型的若干阶段 29.3生态文化的创建 第30章生态文化产业 30.1广义文化:生态文化 30.2生态文化产品分类及其特征 30.3生态文化产业的两重属性 30.4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 附章生态文明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生态文明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应用经济学、生态学、人文地理学、管理学、文化学和环境科学等专业师生的教材,还可为科研机构、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供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的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生态文明学》由“生态文明学总论”、“生态文明的发展基础:生态文明经济”、“生态文明的传承:生态文化”3篇共30章组成,是著者多年研究生态文明、在总结系列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最新成果。第1章~第9章为上篇,主要论述了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生态文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生态文明学的学科理论基础、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理、顶层设计、主要内容、技术体系、基本规律和原则;第10章~第22章为中篇,主要论述了生态文明经济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结构与功能、发展过程、发展机制,阐述了生态文明经济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创新经济、循环经济、体验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生态文明消费型经济和传统经济改造提升的内涵、外延、本质特征、基本功能、内在联系与区别、实践要求、发展对策等相关理论;第23章~第30章为下篇,主要论述了生态文化产生的背景、思想理论渊源、基本要素、研究范式范畴、基本特征、发展规律,生态文化的构建和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策。为了体系的完整,书末还附有生态文明研究综述。


 生态文明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