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罗奔尼撒战争

出版日期:2016-4
ISBN:9787509777542
作者:[美] 唐纳德·卡根
页数:500页

内容概要

作者唐纳德•卡根(Donald Kagan)(1932-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耶鲁大学古典学与历史学斯特林教席荣誉退休教授,古希腊历史研究的权威学者,1958年获得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获颁美国国家人文奖章,2005年当选为该年度杰弗逊人文大师,著有《雅典帝国的灭亡》(1987)、《沉睡中的美国》(2000)、《西方的遗产》(2000)、《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2003)等,最新一部作品《修昔底德》由维京出版社推出。

书籍目录

目录
引言
第一部
通往战争的道路
第一章
激烈的竞争(前479—前439)
斯巴达及其联盟
雅典及其殖民帝国
雅典与斯巴达的对抗
《三十年和约》
和平受到威胁:图里
萨摩斯叛乱
第二章
“发生在一个遥远国度的争吵”(前436—前433)
埃比达姆诺斯
科林斯
第三章
雅典登场(前433—前432)
西波塔战役
波提狄亚
墨伽拉禁运
第四章
战争的抉择(前432)
斯巴达选择战争
雅典选择战争
第二部
伯里克利战争
第五章
战争的目标与资源(前432—前431)
斯巴达
雅典
第六章
底比斯人进攻普拉蒂亚(前431)
斯巴达入侵阿提卡
伯里克利遭到攻击
雅典的回应
伯里克利发表葬礼演讲
战争的第一年:总结
第七章
瘟疫(前430—前429)
埃皮达鲁斯
雅典的瘟疫
伯里克利遭到猛烈攻击
和谈
伯里克利被定罪
斯巴达人出海
雅典人攻陷波提狄亚
第八章
伯里克利的最后时光(前429)
斯巴达攻打普拉蒂亚
斯巴达在希腊西北部的作战
弗尔米奥登场
斯巴达人进攻比雷埃夫斯
伯里克利之死
第九章
雅典帝国内部的叛乱(前428—前427)
雅典的“新政治家”
莱斯博斯岛的阴谋
雅典的反应
米蒂利尼向伯罗奔尼撒人求援
米蒂利尼围城战
斯巴达在海洋和陆地的行动
米蒂利尼的命运
关于米蒂利尼的辩论:克里昂与狄奧多图斯的对抗
第十章
恐怖和冒险(前427)
普拉蒂亚的命运
克基拉的内战
雅典第一次远征西西里岛
第三部
新的战略
第十一章
德摩斯梯尼和新战略(前426)
斯巴达人在希腊中部
雅典的计划
德摩斯梯尼的埃托利亚战役
斯巴达人进攻西北方
第十二章
皮洛斯和斯法克特里亚岛(前425)
雅典在西方的行动
德摩斯梯尼的计划:皮洛斯的要塞
斯巴达人在斯法克特里亚岛
雅典人的海战胜利
斯巴达的和平建议
克里昂反对尼基阿斯
斯法克特里亚岛上的斯巴达人投降
第十三章
雅典的攻势:墨伽拉与德里昂(前424)
基西拉岛与泰里亚
令人失望的西西里岛局势
雅典人进攻墨伽拉
雅典入侵玻俄提亚
德里昂
第十四章
伯拉西达的色雷斯战役(前424—前423)
攻克安菲波利斯
修昔底德在安菲波利斯
停战
尼基阿斯远征色雷斯
第十五章
和平降临(前422—前421)
克里昂指挥作战
安菲波利斯战役
伯拉西达与克里昂之死
和平降临
《尼基阿斯和约》
第四部
虚假的和平
第十六章
和平瓦解(前421—前420)
困扰重重的和平
斯巴达—雅典同盟
阿尔戈斯联盟
斯巴达的问题
科林斯人的诡秘政策
玻俄提亚人
第十七章
雅典与阿尔戈斯的联盟(前420—前418)
雅典与斯巴达决裂
斯巴达受辱
亚西比德在伯罗奔尼撒半岛
斯巴达人对抗阿尔戈斯
阿尔戈斯平原的对抗
第十八章
曼丁尼亚战役(前418)
阿基斯二世进军泰吉亚
迫使敌人交战
阿尔戈斯联军的行动
战斗
政治的干预
曼丁尼亚战役的意义
第十九章
曼丁尼亚战役之后:斯巴达和雅典的政治与政策(前418—前416)
阿尔戈斯恢复民主制
雅典的政治
希帕波鲁斯遭到陶片放逐
雅典人征服米洛斯岛
尼基阿斯对抗亚西比德
第五部
西西里岛的灾难
第二十章
决策(前416—前415)
雅典与西西里岛的联系
雅典的辩论
重新考虑是否远征的辩论
第二十一章
本土战线和最初的战役(前415)
渎神
大搜捕
雅典的战略
前415年夏季的战役
亚西比德逃亡
第二十二章
第一次进攻叙拉古(前415)
雅典人在叙拉古
叙拉古的抵抗
亚西比德在斯巴达
第二十三章
叙拉古攻防战(前414)
尼基阿斯患病,拉马库斯死亡
雅典违反和约
援军抵达叙拉古
尼基阿斯转往普利姆米利昂
尼基阿斯给雅典的信
雅典人的回应
第二十四章
围城者被围(前414—前413)
斯巴达发动攻势
狄凯里亚的要塞
双方的增援部队
普利姆米利昂陷落
大港的战斗
第二支雅典舰队:德摩斯梯尼的计划
夜袭爱皮波莱
撤退还是坚持?
月食
第二十五章
战败与毁灭(前413)
最后的海战
最后的撤退
雅典人的命运
对尼基阿斯的盖棺论定
第六部
雅典帝国与雅典城的革命
第二十六章
灾难之后(前413—前412)
贤哲
斯巴达的野心
阿基斯二世指挥大军
波斯的行动
斯巴达人选择希俄斯岛
亚西比德的干预
提萨弗涅斯的条约草案
第二十七章
爱琴海的战火(前412—前411)
雅典的反击
雅典人在米利都的决定
亚西比德投奔波斯人
斯巴达与波斯的新协定
斯巴达的新战略
罗得岛的叛乱
优卑亚岛的重要性
与波斯的新条约
斯巴达人在赫勒斯滂海峡
第二十八章
革命运动(前411)
贵族传统
民主制与战争
色拉西布洛斯与温和派
真正的寡头派
普律尼科司反对亚西比德
第二十九章
政变(前411)
派桑德前往雅典的使命
寡头派与亚西比德决裂
密谋集团内部的分歧
民主制被推翻
寡头派领导人
第三十章
“四百人”掌权(前411)
萨摩斯岛的民主制政权
法那巴佐斯与赫勒斯滂海峡
亚西比德的回归
第三十一章
“五千人”(前411)
“四百人”内部的分歧
寡头派出卖雅典的阴谋
优卑亚岛受到威胁
“四百人”垮台
“五千人”政体
“五千人”的运作
第三十二章
赫勒斯滂海峡的战火(前411—前410)
幽灵般的腓尼基舰队
基诺塞马战役
阿卑多斯战役
库济库斯战役
第七部
雅典的陷落
第三十三章
民主制的恢复(前410—前409)
斯巴达的和平建议
民主制恢复
战争继续
第三十四章
亚西比德归来(前409—前408)
雅典尝试肃清海峡
雅典与波斯的谈判
亚西比德归国
第三十五章
亚西比德的垮台,小居鲁士和吕山德(前408—前406)
小居鲁士王子取代提萨弗涅斯
吕山德的崛起
小居鲁士与吕山德的合作
诺提昂战役
亚西比德垮台
第三十六章
阿吉纽西战役(前406)
新的海军司令
科农受困于米蒂利尼
雅典重建海军
阿吉纽西战役
搜寻幸存者和遇难者
将军受审
第三十七章
雅典陷落(前405—前404)
斯巴达再次提议和平
吕山德归来
阿哥斯波塔米战役
战役结果
雅典的命运
塞拉门尼斯议和
结局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资料来源

作者简介

在公元前5世纪末的近三十年里,古典世界被一场冲突撕扯得四分五裂,那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在其历史背景之下,这场战争的戏剧性、决定性和毁灭性可以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希腊人同室操戈:一方是雅典人,他们拥有辉煌的殖民帝国、民主制与政治权利的丰富传统,以及光辉璀璨的文化成就;一方是军国主义、寡头统治的斯巴达。这场战争带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残暴时代,一度管束着希腊战争行为的粗糙法则也遭到悍然违背,致使生命和财产受到极大损失,派系斗争和阶级矛盾大大激化,希腊政治向民主制发展的趋势遭到逆转。曾经奠定了希腊文明基础的习惯、体制、信仰和约束无不土崩瓦解。


 伯罗奔尼撒战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内容简介 · · · · · ·在公元前5世纪末的近三十年里,古典世界被一场冲突撕扯得四分五裂,那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在其历史背景之下,这场战争的戏剧性、决定性和毁灭性可以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希腊人同室操戈:一方是雅典人,他们拥有辉煌的殖民帝国、民主制与政治权利的丰富传统,以及光辉璀璨的文化成就;一方是军国主义、寡头统治的斯巴达。这场战争带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残暴时代,一度管束着希腊战争行为的粗糙法则也遭到悍然违背,致使生命和财产受到极大损失,派系斗争和阶级矛盾大大激化,希腊政治向民主制发展的趋势遭到逆转。曾经奠定了希腊文明基础的习惯、体制、信仰和约束无不土崩瓦解。作者简介 · · · · · ·作者唐纳德•卡根(Donald Kagan)(1932-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耶鲁大学古典学与历史学斯特林教席荣誉退休教授,古希腊历史研究的权威学者,1958年获得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获颁美国国家人文奖章,2005年当选为该年度杰弗逊人文大师,著有《雅典帝国的灭亡》(1987)、《沉睡中的美国》(2000)、《西方的遗产》(2000)、《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2003)等,最新一部作品《修昔底德》由维京出版社推出。引言前5世末的将近三十年中,雅典帝国与斯巴达联盟进行了一场可怕而残酷的战争,永远改变了希腊世界及其文明。就在这场战争爆发的仅仅五十年前,希腊人在斯巴达和雅典的领导下,同仇敌忾,打退了强大的波斯帝国的攻势,将波斯的陆海军逐出欧洲,并从波斯手中收复小亚细亚沿海的一些希腊城邦,从而保全了自己的独立。这场令世人震惊的胜利在希腊开启了一个发展、繁荣和自信的骄傲年代。雅典强盛起来,人口增多,建立了一个殖民帝国,获得了财富和荣耀。雅典年轻的民主制逐渐成熟,哪怕是最低微的公民也能参与政治、获取机遇和政治权力。雅典新颖的民主政体继续在其他希腊城邦生根发芽。这也是一个超乎寻常的文化繁荣的黄金时代,其独创性和丰富程度在人类历史上或许无与伦比。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和阿里斯托芬这样的戏剧诗人将悲剧与喜剧提升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水准。建筑和雕塑大师们设计建造了雅典卫城上的帕提农神庙和其他建筑,以及位于奥林匹亚和整个希腊世界各地的诸多精美建筑,强有力地影响了西方艺术的发展轨道,其影响至今仍然清晰可辨。阿那克萨哥拉[1]和德谟克利特[2]等自然哲学家借助纯粹的理性去探索和理解物质世界,而普罗泰格拉[3]和苏格拉底等伦理与政治哲学的先驱则在人类事务的领域作了相同的探索。希波克拉底及其学派在医学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希罗多德则创立了我们今天所知的历史编纂学。伯罗奔尼撒战争令这个辉煌时期戛然而止,而且亲身参与战争的人们也认为它是一个关键的大转折。伟大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告诉我们,他在战争爆发后便开始记录其历史,因为他相信,这场战争的规模和重要性将远远超过此前的所有战争。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是,雅典和斯巴达双方当时都处于最佳战备状态,方方面面都已经蓄势待发,并且其他希腊人也加入了两大阵营中的一方,有的立即参加,有的正在打算加入。因为这是曾经震撼了希腊人的最宏大的动荡,还影响到了一些蛮族,或者我们可以说,影响了人类的很大一部分。(1.1.2)[4]从前5世纪希腊人的视角来看,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确是一场世界大战,对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激化了派系斗争和阶级矛盾,使得希腊各城邦内部四分五裂,各城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极不稳定,最终削弱了它们抵御外敌的能力。战争还逆转了希腊政治向民主制发展的趋势。雅典如日中天而春风得意的时候,它的民主政体对其他城邦有着磁铁一般的吸引力,但雅典的失败对希腊的政治发展来说具有决定影响,将希腊推向了寡头统治的方向。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残暴也是史无前例的,一度管束着希腊战争行为的粗糙法则遭到悍然违背,文明与野蛮之间脆弱的分界线被突破了。随着战事延续,愤怒、挫折和对复仇的渴望愈演愈烈,导致残忍暴行一再升级:战俘遭到摧残和屠戮,被扔进深坑里饥渴而死,或经受日晒雨淋、严寒酷暑而死,或者被投入大海溺死。成群结队的袭掠者杀害无辜婴孩,整座城市被踏平,男人遭到杀戮,妇女儿童被变卖为奴。在克基拉(今称科孚岛)上,伯罗奔尼撒战争引发了内战,胜利者屠杀其同胞竟达一周之久:“儿子被父亲杀死。苦苦哀求饶命的人被从祭坛拖走,或者被杀死在祭坛上。”(3.81.2—5)随着暴力冲突扩散,作为文明生活基础的习惯、体制、信仰和约束都土崩瓦解。人们变得凶残好斗,词语的涵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鲁莽的蛮勇现在被认为是忠诚盟友的勇敢;审慎的犹豫被当作似是而非的怯懦;克制被认为是缺乏男性气概。”宗教丧失了约束人的力量,“但用冠冕堂皇的花言巧语来达到罪恶目标的做法,却得到颂扬”。真理和荣誉灰飞烟灭,“社会分裂成若干阵营,任何人都不敢信任自己的伙伴”(3.82.1, 8; 3.83.1)。就是这样一场战争,让修昔底德尖刻地评论道,战争“是一个凶暴的教师,让大多数人的品格都堕落到当前的这种状态”(3.82.2)。尽管伯罗奔尼撒战争在两千四百年前就宣告结束,但它仍然令后世每一个时代的读者心醉神迷。曾有作家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例子来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常见的做法是用它来解释一战的起因。但在冷战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的影响力最大。冷战主宰了20世纪的下半叶,并且像伯罗奔尼撒战争一样,将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每个阵营都有自己的强大领袖。将帅、外交官、政治家和学者都曾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因与北约和华约组织之间的竞争相比较。但是,两千五百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它的更深层次意义是什么,是很难把握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这场战争的最主要资料来源是生活在那个时期并亲身参加战争的修昔底德撰写的史书。他的作品被非常公正地评价为史书编撰的杰作,并且阐发了很多关于战争性质、国际关系和大众心理的睿智观点,因而受到仰慕。它还被认为是历史学研究和政治哲学的基石。但说到底,它还不是一部令人完全满意的战争史,它能够给予我们的教训也有所欠缺。它最明显的缺点是不完整,写到战争结束的七年前就戛然而止。要想了解战争的最后阶段,我们必须依赖那些才华远远比不上修昔底德、而且对战争没有多少第一手知识(或根本没有第一手知识)的作家。至少,为了理解战争的结局,我们需要现代史学家进行规模合适的分析叙述。但即便是对于修昔底德写到的时期,现代读者若是想全面理解其复杂的军事、政治和社会意义,也需要对修昔底德的文本做一番解释。近两个世纪里得到发现和研究的其他古代作家的著作和当时的碑铭文献已经填补了一些空白,有时还对修昔底德讲的故事提出了质疑。最后,若要撰写一部令人满意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我们还需要对修昔底德本人进行批判性的研究。他的头脑超乎寻常、极具独创性,比古典时期的任何其他史学家都更注重史实和客观性。但我们不能忘记,他毕竟是肉体凡胎,有着人类的情感和弱点。他的希腊文原著常常高度精练和謷牙诘屈,所以任何翻译都必然是一种阐释。他本人也是战争的参与者,这对他的判断产生了影响,我们必须审慎地评估这种影响。若是简单地接受他的诠释而不作批判,就会很有局限性,就像全盘接受温斯顿·丘吉尔的历史著作以及他对两次世界大战(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理解一样。本书是一部新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我的意图是满足21世纪读者的需求。它以我的四卷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主要以学术界为受众)[5]为基础,但我写作本书的目标是创作一部可读性强的单卷本叙述史,能够让大众读者从中获得乐趣和智慧,毕竟有很多人研究这场战争是为了获得一些教益。我尽量避免将这场战争中的事件与后世事件作比较(尽管很多这样的比较常跃入我的脑海),因为我希望给出的是流畅、不会磕磕碰碰的连贯叙述,让读者们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四卷本付梓多年之后,我创作了本书,是因为我比以往更加坚信,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故事有着强大的张力,它是一部非同寻常的人类悲剧,讲述了一个伟大帝国的兴衰沉浮、两种迥然不同的社会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人类历史中智慧与机遇的交互作用、卓越个人和广大群众(他们受到自然与命运的局限,也互相约束)在决定历史走向时扮演的角色。我也希望展示这一点:研究伯罗奔尼撒战争能够给我们智慧,教导我们去理解人类在战争、瘟疫、内乱的巨大压力之下会作出何种行为,以及领导人的潜力和他们必然受到的局限。第一部通往战争的道路按照某些人的说法,伟大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目的是给希腊人带来自由。然而,它并非以正式的宣战开始,也不是通过骄傲地、公开地攻击雅典帝国本土而拉开战争大幕,而是这样爆发的:在和平时期,一个强国鬼鬼祟祟、背信弃义地袭击比自己弱小得多的邻国。开启战争的不是威武雄壮、隆隆开进的斯巴达重步兵方阵——我们可以设想,他们的鲜红色斗篷在阿提卡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他们引导着强悍的伯罗奔尼撒军队——而是数百名底比斯人在一个乌云笼罩的夜晚,在黑暗的掩护下,偷偷溜进小小的普拉蒂亚城,城里有内奸与这些底比斯人里应外合。这个不光彩的开端预示了这将是怎样的一场战争:希腊人传统的作战方式一去不复返了。这种传统作战方式以拥有公民身份的重步兵为基础,重步兵组成排列密集的方阵,遵照固定的、世人皆知的规则来作战,而这种规则制约希腊的战争已经超过两个半世纪。希腊人一度相信,唯一一种光荣体面的作战方式就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步兵方阵与步兵方阵正面对垒。更勇敢、更强大的一方自然会得胜,控制战场,并建立胜利纪念碑,占据有争议的土地,然后凯旋回国。被打败的一方也会返乡。因此,典型的战争是在一天之内、在一场战役中决定胜负的。引发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事件发生在遥远的地方,远离希腊文明的中心,斯巴达人或雅典人也许会说,战争的导火索是“在一个遥远国度,我们对其一无所知的人之间的争吵”[6]。阅读修昔底德著作的希腊人当中,很少有人知道导致战争爆发的那座城市在哪里,也不知道那里生活着什么人。更没有人能预见,希腊世界边缘的偏远地区的一场内部争吵竟然引发了极其恐怖、破坏极大的伯罗奔尼撒战争[7]。第一章激烈的竞争(前479—前439)希腊世界向西一直延伸到地中海最西端、西班牙南部沿海的一些分散城邦,最东一直到黑海东岸。[8]一些分布集中的希腊城邦主宰着意大利半岛南部和西西里岛的绝大部分沿海地区,但希腊世界的中心是爱琴海。绝大多数希腊城邦,包括其中最重要的城邦,都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也就是现代的希腊)、爱琴海东岸、安纳托利亚(现代的土耳其)、爱琴海诸岛和爱琴海北岸。在战争爆发时,希腊世界的一些城邦保持中立,但很多城邦,包括最重要的城邦,已经臣服于斯巴达或雅典的霸权。斯巴达和雅典很可能是整个希腊世界里最为迥异的两个城邦,并且互相猜忌。它们之间的竞争塑造了希腊的国际体系。斯巴达及其联盟斯巴达领导的联盟比较古老,是前6世纪建立的。斯巴达人在他们自己的领地拉科尼亚统治着两个臣属族群。黑劳士的地位介于农奴和奴隶之间,耕作田地,为斯巴达人提供粮食。庇里阿西人拥有人身自由,但臣服于斯巴达的控制,是手工业者或商人,为斯巴达人提供各种物资。只有斯巴达人不需要谋求生计,而是全身心投入军事训练。所以他们能够发展出希腊世界最强的陆军,他们的公民士兵拥有专业化的技能,训练有素,与众不同。但斯巴达的社会结构有着潜在的危险。黑劳士的人数大约是他们的斯巴达主子的七倍,而且,用一个熟悉斯巴达的雅典人的话说,“黑劳士对斯巴达人恨不得寝皮食肉”(Xenophon, Hellenica 3.3.6)。黑劳士不时掀起暴动。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斯巴达人设立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政体,建立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迫使个人和家庭服从国家的需要。他们只允许健康状况完美的婴儿生存下去;男孩在七岁时被从家人身边带走,在军事学校里接受训练和磨砺,直到二十岁。从二十岁到三十岁,他们生活在兵营里,帮助教育新一代的年轻新兵。他们可以结婚,但只能偷偷溜去见自己的妻子。三十岁的时候,斯巴达男子成为真正的公民,一个“平等的人”。一名斯巴达男性公民与另外十四名战友一起在公共食堂吃饭,饮食非常简单,往往只喝一种令其他希腊人震惊的黑汤。男性公民要服兵役到六十岁。这整个制度的目标是培养出世界上最优秀的军人,无论体能、训练还是纪律都是最顶尖的。尽管拥有优势的军力,斯巴达人却通常不愿意打仗,主要是因为他们害怕军队离家期间黑劳士会趁机造反。修昔底德指出,“斯巴达人的大多数机构都是为了防备黑劳士而建立起来的”(4.80.3)。亚里士多德说,黑劳士“坐等灾难降临,然后趁机去攻击斯巴达人”(Politics 1269a)。前6世纪,为了保护自己的独特社会,斯巴达人发展出了一个永久性联盟。现代学者通常将斯巴达领导的联盟称为“伯罗奔尼撒联盟”,但事实上它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包括斯巴达和一系列盟邦,这些盟邦都各自通过单独的盟约与斯巴达联系起来。在受到召唤时,这些盟邦要在斯巴达的指挥下作战。每个盟邦都宣誓要在外交政策上唯斯巴达马首是瞻,斯巴达则要保护它们,并承认它们的领土完整和自治权。决定联盟内部关系的阐释原则是实用主义,而不是空洞的理论。斯巴达人会在对自己有利或者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援助盟邦,并在必需和可行的情况下强迫其他盟邦加入冲突。只有在斯巴达人决定召集大家的时候,整个联盟才会聚集起来。这样的召集是很少的。发挥主要作用的规则是由军事、政治或地理形势决定的。斯巴达的盟邦可以非正式地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足够小、距离斯巴达足够近,因而能够被斯巴达轻松控制的国家,比如弗利奥斯和奥尼伊。第二类盟邦包括墨伽拉、厄利斯和曼丁尼亚,它们比较强大,或者距斯巴达比较远,或者既强又远,但如果对斯巴达不忠顺,斯巴达仍然能够对其施加最严酷的惩罚。第三类盟邦只有底比斯和科林斯,它们距斯巴达很远,而且自身足够强大,因此它们的外交政策很少屈从于斯巴达的利益(见地图1)。阿尔戈斯是一个大国,在斯巴达东北方,是斯巴达的传统宿敌,不是斯巴达联盟的成员。斯巴达人始终担心阿尔戈斯与斯巴达的其他敌人联手,尤其害怕阿尔戈斯援助黑劳士起义。任何对伯罗奔尼撒联盟的完整性构成威胁,或者动摇任何一个成员国的忠诚的东西,都被认为是对斯巴达人的潜在致命威胁。理论家将斯巴达的政治秩序视为“混合政体”,因为它包含了君主制、寡头统治和民主制的元素。君主制元素表现在,斯巴达有两位国王,分别来自不同的王族。元老院代表了寡头统治的元素,它包括二十八名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男子,全部从少数特权阶层的家族中选举产生。公民大会(包括全体三十岁以上的斯巴达男子)和五名监察官(每年由公民选举产生的行政长官)则代表了民主制的元素。两位国王是终身制的,他们指挥斯巴达的军队,执行重要的宗教和司法职能,并享有极大的威望和影响力。由于两位国王常有分歧,为了某个问题常在他们周围发展出不同派系。元老院和国王一起,组成了国内的最高法庭,国王若被指控犯罪,需接受元老院的审判。斯巴达社会尊重家族人脉、年高德劭的老人和经验,因此元老院拥有极大威望,而元老们当选后获得的莫大荣誉也给了他们很大的非官方的影响力。监察官也有很重要的权力,尤其是在外交方面。他们接见外国使者,进行条约谈判,在宣战之后下令出征。他们也召集和主持公民大会,列席元老院,并且是元老院的执行官员,还有权指控国王叛国。关于条约、外交关系、战争与和平的正式决定是由公民大会作出的,但公民大会的实际权力是有限的。只有在官员传唤的时候,公民大会才会召开。公民大会上很少有辩论,发言者一般是国王、元老或监察官。投票通常要靠口头表决。很少分组表决和计票。三百年中,没有发生任何足以改变这种政体的法律、政变或革命。尽管政体如此固若金汤,但斯巴达的外交政策却常常摇摆不定。国王之间的矛盾、监察官与国王的矛盾,以及监察官内部的矛盾,再加上每年监察官的重新洗牌,有时会削弱斯巴达对其盟邦的控制力。盟邦可能会利用斯巴达内部的纷争来谋求自己的利益、实践自己的政策。斯巴达的强大军队和对联盟的控制给了斯巴达人极大的力量,但如果他们用这种力量去对付伯罗奔尼撒半岛之外的强大敌人,就要冒黑劳士起义或者遭阿尔戈斯攻击的风险。但如果较为重要的盟邦召唤斯巴达帮忙,斯巴达却不出动,盟邦就可能背弃他们,联盟就可能瓦解,而斯巴达的安全依赖盟邦和联盟的存在。在导致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危机中,这两方面的因素都将影响斯巴达的决策。雅典及其殖民帝国雅典帝国源于希腊人打赢希波战争之后建立的一个新同盟。雅典起初是这个同盟的领导者,后来成了它的主宰。雅典有着独特的历史,在它建立民主制和崛起成为霸主很久以前,它的个性就已经塑造出来了。阿提卡是从希腊南部向东南方延伸的小小的三角形半岛,而雅典是阿提卡半岛的主要城邦。阿提卡的面积大约有一千平方英里,大部分地区都崎岖坎坷,多山峦丘陵,无法耕作,因此早期的阿提卡人即便按照希腊的标准也算是很穷的。但是,虽然地理上处于劣势,有时却是福兮祸所伏。入侵者从北方席卷而下,占领了土地更为肥沃的伯罗奔尼撒半岛[9],却放过了阿提卡,认为不值得费事去征服它。与斯巴达人不同,雅典人声称自己起源于目前所占据的这块土地,在月亮诞生之前就生活在这同一个地区了。因此,他们不需要承担征服者的负担,不需要时刻面对一个受压迫、非我族类、心怀不满的下等阶级。由于雅典很早就统一了整个阿提卡地区,因此不会与阿提卡的其他城镇发生争吵和战争。这些城镇都变成了雅典城邦的一部分,所有在本地出生的自由民都成了平等的雅典公民。或许就是因为没有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雅典的早期历史相对比较安宁稳定,并于前5世纪崛起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制国家。前5世纪,民主雅典的力量和繁荣主要依赖于它对其航海帝国的控制。雅典的航海帝国以爱琴海、爱琴海诸岛和沿海城市为中心。雅典帝国最初是“雅典人及其盟友”的组织,现代学者称之为“提洛同盟”,这是希腊各城邦自发组成的一个同盟,邀请雅典领导它们继续开展反对波斯的解放战争,并向波斯复仇。提洛同盟逐渐演变成一个受雅典人控制的殖民帝国,主要是为了雅典的利益而运作(见地图2)。提洛同盟的几乎所有成员国都渐渐放弃维持自己的舰队,而改为向集体金库支付钱款。雅典人利用这些资金来扩充自己的舰队,并向桨手支付报酬(桨手每年要有八个月待在桨位上),所以最终雅典海军成了古希腊史上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海军。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前夕,提洛同盟的大约150个成员国中只有2个岛国——莱斯博斯岛和希俄斯岛——拥有自己的舰队,也享有相对的自主权。但就连它们也不大可能违逆雅典的命令。雅典人从其帝国产业中获取了极大利润,并将这些利润服务于自己的目的,尤其是用于庞大的建筑工程,以美化他们的城市,并为人民提供就业,以及积累一大笔储备资金。雅典海军保护着雅典商人,使得他们在整个地中海乃至更远的地方经商致富。海军还保障着雅典的食品供应,确保乌克兰小麦和黑海鱼类的供应。雅典本土的食品生产不足,需要进口这些外国食品来补充。一旦发生战争,需要放弃自己的农田时,雅典还可以用帝国的资金来进口食品,以进口完全取代本土的农业生产。前5世纪中叶,环绕雅典的城墙以及连接雅典和比雷埃夫斯[10]设防港口的长墙竣工,此后雅典几乎固若金汤。在雅典,所有政策,无论是外交还是内政,军事还是民政,全都由公民大会定夺。通过抽签从雅典公民中选出的五百人议事会[11]负责准备法案,供公民大会审议,但完全服从于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年开会多达四十次,在露天举行,地点是卫城[12]旁的普尼克斯山,俯瞰阿哥拉(市场和民政中心)。所有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提案和辩论。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有4万雅典人享有参加公民大会的资格,但实际参会的人数很少超过6000人。因此战略决策需要在数千人面前讨论,每一项行动的具体细节都需要得到多数人的批准。每一次出征、参战船只和人员的数量和具体性质、资金预算、指挥军队的将领和这些将领得到的具体指示,诸如此类,都要经过公民大会的投票表决。雅典国家最重要的职位,而且是少数由选举而非抽签产生的职位之一,是十位将军。他们负责指挥雅典的陆海军作战,因此他们必须是军人。因为他们的任期只有一年,而且可以无限制地再次当选,所以他们也必须是政治家。这些领导人在作战时可以施行军法,但在城内没有这个权力。每年他们必须接受至少十次审查,看是否有人对他们担任公职期间的行为提出检举指控。将军在任期结束时还需要详细报告自己的军事和财政举措。若他们受到指控,就会受到审判;如果被定罪,就会受到严惩。十位将军加起来并不算是一个内阁或政府;公民大会扮演着政府的角色。但有时优秀的将军会获得广泛的政治支持和极大影响力,以至于成为雅典事实上的最高领导人(如果在法律上还不算的话)。在前479—前462年的十七年间,客蒙就是这样一位最高领导人,他似乎每年都当选为将军,指挥了每一场重要的军事行动,并且说服雅典公民大会支持他的内政外交政策。客蒙去世后,伯里克利取得了类似的成功,而且掌权的时间甚至更久。修昔底德在史书中将他描述为“伯里克利,科桑西普斯之子,当时雅典的领导人,无论在言辞还是行动上都是最精明强干的人”(1.139.4)。修昔底德的读者对民主雅典最著名和最杰出的领导人的了解比这多得多。伯里克利出身贵族豪门,他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将军和希波战争的英雄。他母系的一位祖先是克里斯提尼的侄女,克里斯提尼就是创立了雅典民主制的奠基人。但他的家族倾向于支持平民利益,伯里克利在其政治生涯早期便成为民主派的重要人物。大约三十五岁时,他成为民主派政治团体的领导人,这是一个非官方的位置,但影响力很大。他毕其一生都掌握着这个地位。他将超乎寻常地优秀的沟通和思考能力运用于自己的政治生涯。他是当时最顶尖的演说家,他的演讲说服了大多数公民支持他的政策,他的言辞在雅典人耳边余音绕梁数十载,此后则被记录和保存了数千年。很少有一位政治领导人受过这样高水平的智识教育,拥有这样的人脉和高雅品位。从青年时代起,伯里克利便热衷于当时正在改变雅典的启蒙运动,赢得了一些人的仰慕,但也招致更多人的猜疑。据说,他的教师阿那克萨哥拉影响了他讲话的习惯和风格。伯里克利学到了:高尚的精神和高雅的演讲格调,全无蛊惑人心的政客演说家的粗俗和奸诈花招;他表情庄重,从来不会纵情大笑,仪态富有尊严,服饰得体有节,他说话的时候不受任何情感的影响;他的嗓音控制得当,非常平稳;还有其他此类的特点,令听众肃然起敬。(Plutarch, Pericles5)这些品质使他赢得了上层阶级的好感,而他的民主政策和其他演说技能使他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坚定拥他。他非同一般的品格帮助他在三十多年间赢得了一次又一次选举,使他成为战争爆发前雅典最强大的政治领导人。在这个时期,他似乎每年都当选为将军。但我们必须注意,他从来不曾拥有超过其他将军的正式权力,也从来不曾试图改变民主政体。他仍然受到宪法规定的细致审查的约束,每次要采取行动都必须先在公开而不受控制的公民大会上得到投票批准。伯里克利并不总是能够成功地为自己的计划获得支持,而且有的时候他的政敌会说服公民大会投票反对他的意愿。但是,战争前夜的雅典政府的确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民主政府,由其首席公民领导。但如果像修昔底德那样说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只有民主之名,而无民主之实,正在变成首席公民的独裁统治,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该时期的雅典在每个方面都算得上真正的民主国家。但在引发战争的危机时期,在制定战略时,以及一直到战争的第二年,雅典人不可避免地要遵从他们的伟大领袖的意见。[1]阿那克萨哥拉(约前510—前428),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出生于小亚细亚,第一个将哲学带到雅典。他是伯里克利的朋友,曾因此受到政治迫害。阿那克萨哥拉以“精神”(Nous)的概念解释自然变化,“精神”超然独立,纯净无瑕,引发变化。科学方面,他探索了日食月食、彩虹、流星等自然现象。(本书除了标明“作者注”之外,所有脚注均为译者注。)[2]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古希腊哲学家,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古代唯物思想的重要代表。他是“原子论”的创始者,很多人认为他是“现代科学之父”。[3]普罗泰格拉(约前490—前420),古希腊哲学家,被柏拉图认为是诡辩学派的一员。他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据第欧根尼说,普罗泰格拉的不可知言论招来怒火,导致雅典人驱逐他离境,并在市场焚毁他著作的抄本。[4]改编自Richard Crawley的译文(ModemLibrary, New York,1951)。本书所有引文除非特殊说明,均引自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数字指的是传统划分法的卷、章、节。(作者注)[5]卡根的四卷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由康奈尔大学出版社推出。四卷分别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1969)、《阿希达穆斯战争》(1974)、《尼基阿斯和约与西西里远征》(1981)和《雅典帝国的覆灭》(1981)。(作者注)[6]这句话是内维尔·张伯伦说的,用来描述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局势,这种局势很快就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见:B.B.C.Archives;record no. 1930. Cited by C. Thorne, in The Approach of War 1938-39, London, 1982,P-91.(作者注)[7]当然,从雅典人的角度讲,这是“伯罗奔尼撒战争”。若是从斯巴达人的角度讲,无疑就是“雅典战争”了。(作者注)[8]古希腊地理非常复杂,阅读本书时最好仔细参考地图,否则很容易陷入一大堆地名的漩涡。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在此介绍一些古希腊地理的大致情况。古希腊大致可分为七大地区。一、伯罗奔尼撒半岛,可分为6个小地区:阿开亚(Achaea)、阿卡狄亚(Arcadia)、阿尔戈利斯(Argolis或Argolid,主要城邦为阿尔戈斯)、科林西亚(Corinthia,主要城邦为科林斯)、厄利斯(Elis,主要城邦为厄利斯)、拉科尼亚(Laconia,主要城邦为斯巴达)和美塞尼亚(Messenia)。二、希腊中部,可分为10个小地区:埃尼亚尼亚(Aeniania)、阿提卡(Attica,主要城邦为雅典)、玻俄提亚(Boeotia,主要城邦为底比斯)、多利斯(Doris)、优卑亚(Euboea)、洛克里斯(Locris)、马利斯(Malis)、墨伽利斯(Megaris,主要城邦为墨伽拉)、奥塔(Oetaea)、福基斯(Phocis)。三、希腊西部,可分为4个小地区:阿卡纳尼亚(Acarnania)、埃托利亚(Aetolia)、阿佩兰提亚(Aperantia)、多罗皮亚(Dolopia)。四、色萨利(Thessaly)。五、伊庇鲁斯(Epirus)。六、马其顿(Macedon)。七、海外殖民地,包括在意大利南部的“大希腊”(Magna Graecia)和小亚细亚的诸多殖民地。[9]即所谓“多利亚人的入侵”。这是研究古希腊历史的学者为了解释南希腊的原住民以及他们的语言为何消失,以及古典希腊文化如何形成,而发明的一种理论,目前有很大争议。根据古希腊神话传说,赫拉克勒斯的后裔重返伯罗奔尼撒半岛,夺回了赫拉克勒斯理应享有的土地,他的这些后裔就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多利亚诸王。有些史学家相信,这个传说反映了多利亚人从巴尔干南下入侵希腊,消灭了一些原住民,并占据希腊许多地区的史实。[10]比雷埃夫斯是雅典的港口,如今依然是希腊的主要的造船和工业中心,距离雅典市中心约14公里。[11]在下文中简称“议事会”。[12]在雅典、底比斯、科林斯等古希腊城邦,卫城是城市中地势较高、易守难攻的部分,可能筑有军事要塞,作防御之用。
  •     如果你一提“民主”就激动,那么请你摆脱概念的捆绑,别轻信“公知”的煽动,请记住群氓的民主是更大的灾难;如果你一提“日本”就愤怒,那么请你懂得仇恨的代价,别成为愚昧的暴民,你每一次不负责任的发泄,都在增加我们民族的风险;如果你一提“美国”就恨恨不平,那么请你走出意识形态的陷阱,别成为丑陋“左派”们的帮凶,和平永远来自于最平实的贸易和无障碍的交流。群氓、仇恨和被绑定的意识形态,这是从盛世一步跨越到灾难的三大元凶。而中国的民主之路,不是漫长了,是不可能。人们长期得浸泡在皇权系统里,使用自己的权利带来便利已经成为这个民族的习惯,没有人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利。好在台湾给我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可以探一探以中华文化为根基的民主。
  •     既是战争再现,也是一部国际政治关系的教科书看完引言部分,解答了我心中的一个疑问。本书是基于四卷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单卷本缩写版。后者包括《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阿希达穆斯战争》、《尼基阿斯和约与西西里远征》和《雅典帝国的覆灭》,属于专业性质的学术著作,而本书则是一部可读性比较强的、面向大众的普通历史读物。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头,希腊的早期政治实践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而发生在公元前五世纪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也为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提供了先验的镜鉴。希腊世界是由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城邦组成,在战争爆发的前夕,基于政治理念、经济利益、地理分布和历史恩怨,形成了分别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两大阵营。作为盟主和成员,各有各的算计。最初,只要能够维持自己的权威和利益,作为盟主的斯巴达和雅典并不愿意轻启战端,但作为成员国的部分城邦,如科林斯等,则希望借助盟主和这个盟邦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私利,遂导致紧张的对峙局面日益加剧。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发生在遥远国度的争吵”——科林斯欲染指埃比达姆诺斯,报复其前殖民地克基拉,雅典介入,导致科林斯与雅典结怨。底比斯偷袭普拉蒂亚,借机遂其侵吞、主宰希腊中部玻俄提亚的私欲。雅典封锁墨伽拉,引起墨伽拉的强烈不满,导致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如果斯巴达和雅典能够冷静地掌控局面,战争也并非不能避免。在雅典采取的有限威慑手段未能奏效时,伯里克利对局势和战争预期的误判,听任战争自然发展而不肯妥协,因此,伯里克利对战争的爆发应负有主要的责任。斯巴达国王阿希达穆斯二世并不想打仗,但科林斯、墨伽拉和底比斯等极力怂恿,尤其是科林斯竭力想把联盟拖入战争,向雅典报仇雪恨。最终,伯罗奔尼撒战争还是不受控制的爆发了。作者以历史学家的严谨笔法,条理清晰的讲述,再现了伯罗奔尼撒大战波澜壮阔的场景。尽管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这场战争的规模、双方投入的兵力以及战争涉及的地理范围,都不算太大,但在公元前的五世纪,以当时的交通条件,这已经是世界范围的大战了。作者从战前的形势、战争爆发的起因讲起,介绍了从公元前431开始的10年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战争。战场一会儿在雅典的城外,斯巴达蹂躏和破坏雅典的阿提卡地区,夷平雅典忠心耿耿的盟邦普拉蒂亚。一会儿在希腊的中部,如埃托利亚战役,科林斯湾咽喉要地纳夫帕克托斯的争夺战,奥尔匹附近的两军对垒,以及苏格拉底作为一名重装步兵参战的德里昂战役等。一会儿在希腊的北部,如色雷斯战役,由于作为舰队指挥官的修昔底德贻误战机,导致安菲波利斯陷落。一会儿在遥远的西西里岛,雅典第一次进攻西西里岛,攻占墨西那,控制墨西那海峡。一会儿又逼近斯巴达,雅典攻占皮洛斯,进而威胁斯巴达等。从公元前421年开始是暂时休战的7年“和平”时期,在此期间,阿尔戈斯、厄利斯与雅典结盟,以阿尔戈斯和斯巴达为首,厄利斯、曼丁尼亚、雅典与科林斯等参与,又发生了曼丁尼亚战役。雅典再次远征西西里岛,围攻叙拉古,在叙拉古即将陷落时,斯巴达及时介入,最终雅典全军覆没,雅典统帅尼克阿斯投降后被处死。在公元前414年,战火再起,双方又继续缠斗了10年。斯巴达攻占狄凯里亚和优卑亚,直接威胁了雅典的生存。斯巴达和波斯结盟,与雅典争夺小亚细亚沿海岛国,雅典也倾尽全力,逐步恢复海洋霸权,与斯巴达(包括波斯)争夺赫勒斯滂海峡,以及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控制权,在库济库斯和阿吉纽西战役中两次击败斯巴达海军。最后,斯巴达在波斯的帮助下,在阿哥斯波塔米战役中反败为胜,一举击败雅典海军,导致雅典一蹶不振,最终只能承认失败,结束了耗时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除了雅典和斯巴达,对其他邦国表现的描述也活灵活现,如在7年休战期间,科林斯到处煽风点火,拉帮结派,不遗余力地打击雅典。底比斯欲乘机控制玻俄提亚,控制希腊中部,甚至称霸整个希腊世界(后来也确实曾一度实现了)。墨伽拉借力打破雅典的封锁,积极参与对雅典的进攻。叙拉古在斯巴达的帮助下反败为胜,一跃而成为西西里岛无可争辩的霸主。全书提供了多达30幅地图,使读者对战争的态势、进程、范围和全局把握能够一目了然,不至于云里雾里。这也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看完本书,对西西里岛争夺战的感触颇深。在和平时期,尼基阿斯也许是个优秀的政治家,但并非一个好的军事统帅。我认为,尼基阿斯应为西西里岛战役的失败承担责任。既然决定介入西西里岛纷争,就不应该任命从心里就不同意打这一仗的尼基阿斯为总司令,他不是担任这一使命的适当人选。尼基阿斯为了一己的私利,在胜利无望,撤军是唯一明智的选择时,缺乏一个政治家的担当,在个人名声和命运面前置国家的命运于不顾。西西里岛的一误再误,终致全军覆没,打破了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力量平衡,可以说西西里的惨败是雅典最终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如果选择亚西比德作为统帅,战争的结局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亚西比德是一个多面手:政治策反、军事指挥和自行解决后勤保障。而这也正是打赢西西里战役所需的才能。此外,亚西比德勇于任事,精于算计,且有志在必得的决心。陆大鹏的翻译非常棒,卡根的名著,再加上陆大鹏流畅的译文,相得益彰,阅读起来可谓一种享受。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整一个月时间啃完,非常高质量的一本大部头。对民主制与寡头制保持了中立态度,暴民的民主甚恶于温和的寡头。另,地名太多,有必要找幅古希腊详图对比再读一遍。
  •     把《伯罗奔尼撒战争》与《凯撒:巨人的一生》《奥古斯都》一起看,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与罗马的共和制的衰亡,与其说是制度的失败,还不如说是人性的失败。千百年过去,唯有人性的变化微乎其微,历史的循环历历可见。
  •     以前和基友说你要是觉得自己是斯巴达,但很明显的不左不右做人不奸诈喜欢乱花钱沉迷男色videogame political science(可笑的是还特别精神洁癖)还自认是军事天才,那你很可能是底比斯基佬。虽然底比斯的角色见诸于书的部分都非常之面目模糊,但他却能代表有最早产生国家民族社会意识的群体。半岛为鉴,观自己是哪块集体气质的一部分。
  •     必须与修昔底德配合欣赏才是,对于阅读希腊文化、哲学相关的书大有裨益,很多典故都可以由此轻松掌握。以及,颠覆了对尼西阿斯的好印象,这也是叙述的魔力
  •     闲暇再读,毕竟还是不很理解他们的文化
  •     国际关系
  •     作者确实是以普罗大众阅读群体写成此书的,文字简练平实,内容通俗易懂,让人对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了全面的认识,也充分展示了两大霸主的政治军事,和古典希腊世界的社会生活。
  •     Once again the historian who wishes to understand this difficult period must try to read between the lines.
  •     希腊的民主真是有趣。。。
  •     没有地图的历史书不是好历史书~
  •     民主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相反民主本身具有很大程度的局限性。但这些都不应该成为专制制度的理由。
  •     第一次读历史这么有趣,如同亲历了那一场耗时二十几年的战争,恢宏、酣畅,而我们,终究只是站在历史河流的岸边,冷眼旁观。
  •     读了2/5,并没觉得乏味,但内容对于我来说还是太细太专业了,au-delà de mon niveau pour l'instant
  •     可以作为阅读修昔德底的预备
  •     每天听本书 / 未读
  •     人心似水,民动如烟。民主体制下尤其如此。
  •     荡气回肠!
  •     民主初期的幼稚雏形 民主的条件 战争决策的胁迫感
  •     2500年前的历史,由卡根教授的笔端娓娓道来,仿佛就在看当代史一样详实有趣。什么是历史学功力,这就是!
  •     缺乏细节没有中心人物,以至于边读边忘,只留下个大概印象。不过,3000年前的事,本来也就留了个大概而已。
  •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读完,效率低的一大半因素非书中众多复杂的地名和拗口的人名莫属
  •     原来伯罗奔尼撒战争是这样子的。从战争的角度看雅典暴民是愚蠢的,一次次被有私心的政治家们愚弄,作出无数错误的选择,导致了雅典的陷落;从人类社会发展角度来看,雅典的民主制正是西方民主制的启蒙和开端。
  •     非常精彩 原来这场战争如此曲折 必读
  •     论民主的劣根性~~
  •     作为一部希腊两个城邦联盟的战争史,卡根似乎采取了从雅典出发的视角,解释了希腊世界作为商人和战舰的雅典是如何堕落,在与斯巴达的战争过程中,如何从成功走向失败,最终被斯巴达占领和统治。从历史角度上,这场伯罗奔尼撒战争,其实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南北两个城邦联盟,类似于齐楚秦等大国,而小国游离于期间谋得生存。在这点上,我们必须称赞卡根能够通过流畅的文笔向我们叙述了这样一场复杂而且多变的历史。但是,我个人读后,觉得有两个问题比较值得思考,第一卡根并没有花太多力气讨论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城邦制度,对其加以分析和讨论,只是就两国之间的战争加以叙述和讨论,而并没有政治问题的介入。另外,作者站在雅典角度,道理可以理解,毕竟关于斯巴达的记述还是比不上雅典,在叙述上,雅典自然更占优势,不过这对于理解战争未必是好事。
  •     时间上上接《波斯战火》,二者分别整理讲述了古希腊最著名的两部史书中的两场战争,而此书在通俗的文体下,更具专业水准,对国际关系和政体的分析探讨都十分具有启发性,对一些历史细节的评论也十分精彩,作为同类著作,此书对历史的阐述还是比地中海史诗三部曲深入得多~古希腊当年真是人才辈出,以致修昔底德和苏格拉底这样的人物,在这场战争的宏大格局中,也不过是被一笔带过不值得深究的角色~然而,多年以后,他们在其他英雄褪色的光荣中脱颖而出,成为古希腊精神的象征。这对时人而言,大约始料未及~
  •     历时27年的战争,最后以雅典陷落告终。雅典人从来不把斯巴达人放在眼内,海战占尽优势,出色的军事谋略家许胜不许败同时承受雅典公民大会的压力和问责。无论是雅典的民主政制或是斯巴达的寡头政权,在人类历史上,任何形式的政权都犯下过暴行。伯罗奔尼撒之战是历史上最宏大的一场战争,也是最可怕的一场悲剧。
  •     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强亚西比德, 另,希望能看到类似关于日本战国时代的书
  •     作者似乎陷入历史的细节中了(尽管这种细节是可疑的)
  •     正在看!很有意思!
  •     雅典失败就是告诉你不作死就不会死
  •     民主只针对理性群众,非理性群众里谈民主是流氓行为。
  •     想起了黑森林法则
  •     最满意的地方是有地图。对照着地图看就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各城邦之间的地理位置,以及战争走向等等。文字也很平实,确实很适合非专业人士了解这场战争的始末。
  •     我看的是商务印书馆的版本,文章即便是翻译的,但真的充满雄辩色彩,而且逻辑性超强,特别锻炼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展现了冷兵器时代人们的智慧,不容错过~
  •     把雅典和斯巴达的对抗从政治 经济 军事方面进行了分析 逻辑很清晰有地图引证 关于战争描写算不上精彩………
  •     本来应该是五星 但是觉得翻译的有点奇怪 作者把这十年的战争清楚的描绘出来了 为雅典感到很可惜 很多时候只要抓住机会就赢了啊 结果战略失误 印象最深的还是修昔底德说的 战争是最残酷的教师
  •     民主制在和平时让雅典富强,战时却左右掣肘最终失败。这段历史很有趣。
  •     一场团战的熬制过程…蛮霸子、老炮儿、玻璃心、老实人、天使粉、巴拉巴拉、逛吃逛吃…!
  •     对于业余爱好者这本书略专业,地名太多,历史地理不分家啊
  •     很厚很厚的一本大部头。讲述以民主制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与寡头制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城邦进行长达75年的撕逼大战。耗尽了人力,物力,财力。最后以雅典的瓦解告一段落。
  •     斯巴达和雅典之间这场持续了75年的战争客观上终结了古典希腊的荣耀,导致他们不久后就被马其顿征服。书中对战时雅典民主政府运行模式的详细描述,让人震惊,不愧是人类文明的起源。
  •     人类一次次掉进同一个坑里,又一次次爬出来。伟大者如伯里克利,亦无法预料到战乱的恶果:屠城、杀俘、篡政、处决,野心家粉墨登场,庸碌将领如过江之鲫。希腊悲剧随历史车轮周而复始。
  •     该是,有点难啊
  •     好书。春节六天里看完。对参战各方所受的制约,有了全面清晰的了解。一边实在是穷,另一边开始有钱,也禁不起折腾。更有人类总体战争技术水平的局限。遗憾的是,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发生军事技术的飞跃性进步,文明在内耗而非发展。正因这一切限定,那些战争中上演的戏剧性的我们只能称之为命运的一幕幕,才显得格外迷人。
  •     虽然城邦名字繁多,人物名字也多,但却较为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情景!有时间了一定要看看修昔底德的记载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是书是以雅典为视角去写的,总感觉全书透着一种悲剧、宿命的情怀!
  •     写得不错,译得也很好。
  •     电视上正在直播巴西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想起普拉蒂亚的结局,只有叹息。
  •     后面历史会有无数次“伯罗奔尼撒战争型”战争 供养发展army和navy完全需要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对前者而言最好是公社制,后者则最好商港共和国,官僚型土地税收国家必须要人口体量远大于公社制,或者税收体量远大于商港共和国才能建立与之相当的army,或者navy 罗马有paladine公社和aventine商港的二元性。美国既有新英格兰商港也有南方红脖公社
  •     值得反复阅读,思考。 虽然这场跨度二十七年的西方世界大战,距今已经二千四百多年了,但我们好像并没有什么改变和进步。战争是一位凶残的教师,更像是一面镜子。那怪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