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街

出版日期:2015-2
ISBN:9787539978651
作者:本雅明
页数:220页

内容概要

本雅明(1892-1940),德国现代卓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被称为“欧洲最后一名知识分子”。他喜爱收藏旧玩具、邮票、明信片和仿真缩微景观,最大的嗜好则是收藏各种各样的书。他可以在一页纸上密密麻麻地写上一百行字,还热衷于犹太教的神秘主义、星象、占卜之类。这些奇奇怪怪的个人小爱好,构成了他独特的学术气质与文本风格。

书籍目录

序言 本雅明的投影仪
单向街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讲故事的人
评弗兰茨•卡夫卡
摄影艺术的简史
代后记 大众、经典和文艺之霾
本雅明年表

作者简介

本雅明,作为极富洞见的思想者,是二十世纪罕见的天才,被称为“欧洲最后一名知识分子”。其独一无二的文本形式,既承接欧洲格言哲学的传统,又启发了后来者絮语式的文本,虽无体系之严整与统一,却有击中人心的力量。本雅明的作品就像一个投影仪,把他思想深处方方面面的小收藏展示出来,介绍给众人听:断想、纲领、启发、洞见、哲悟、随感……与个人际遇、情感、生命和灵魂紧紧贴在一起。
本书收录了本雅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单向街》《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讲故事的人》《评弗兰茨•卡夫卡》《摄影的简史》,分别涉及个人随想、艺术环境评论、叙事学研究、文学个体评述、影像艺术批评等,展示了作者广阔的批评视野和极富穿透力的洞见。


 单向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在本雅明的《单向街》中,作者常以记录梦境的形式写小文章。比如其中有篇名叫《餐厅》的段落,他设想了自己与歌德的会面,在梦里他动容又虔诚:当我的手触摸到他的胳膊时,我忍不住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样的——姑且我们先称之为“句子”,已经不大常见了。高明的作者似乎不再愿意使用这样直露自己情感的句子了,我们将自己适当掩藏起来——尽管,如果放在小说里,用来形容别的人,比如一位俄罗斯农奴被一方势力从农场主那里解救,也许可以让他那看上去醉醺醺的脸“热泪盈眶”吧。但我读了,却觉得它是真实的,本雅明先生是多么愿意成为歌德的门徒或忠诚的隔代朋友。我很感动,想起一位老朋友,小说家蒋一谈。前阵子,我曾向他讨过一篇文章。第二天,我收到他的留言,“昨晚熬夜写了两个钟头,文章已经好了”。我去查看邮箱,见到他写成的一次北岛、芒克等五位《今天》杂志创刊人的聚会。《今天》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文学刊物和精神事件。在文章里,这位著名的四十七岁的中国小说家以类似遇见歌德的本雅明的方式写道:我心头一阵发热。五个人的名字,真正的诗歌前辈,我在心里默念了好几遍:北岛、芒克、黄锐、陈加明、陆焕兴。我是晚辈,负责给大家倒酒,酒在一个青花瓷大坛子里,是陈家明老师带来的,足足有十几斤重,我抱着大坛子,感觉很好,舍不得放下,仿佛一个只顾倒酒却忘了喝酒的古代酒倌。我的心头也是一热。见到那个文章里的本雅明,我想将《餐厅》拍下,尽快寄给蒋一谈看看。这不能说明什么,他们并不能引为知己。我是想说:看,你们两个人,多有趣,多好。而在本雅明的另一个记梦的文章里,他见到了一片空旷的魏玛广场,在那里劳动,挖掘出一座教堂的尖顶,他十分高兴,以为那可能是“一座缘故的墨西哥教堂,是泛灵论前期的墨西哥神殿”。他没有浪费自己睡觉的时间,在梦中继续了白天的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与老歌德晚餐,发现一座古老的墨西哥教堂。《单向街》是本雅明的思想随笔,这里面的文章长长短短,也没有什么规律。但这是一本著名的书,有一个著名的名字,就像《骚动与喧哗》之于福克纳,《瓦尔登湖》之于梭罗。他们不仅写作,还借助写作给了后代人一种关于文学或思想本身的想象。我曾在卡夫卡和克尔恺郭尔那里看到类似于《单向街》的文章。只言片语不用遗弃,我们死后,它们也许会闪闪发光,提醒活着的人:这个人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和思想家存在过。我们还为世人提供了关于现实生活的想象。2016/3/22严彬
  •     摄影艺术诞生的最初十年,还不断有一种反科技的艺术观来批评这种简单的留住影像是在亵渎神灵。直到1837年,物理学家阿拉戈在国民议会上为达盖尔的相片技术做辩护,明确指出摄影可以如何广泛运用在各种人类活动中。提出了类似于“摄影+”的概念,因此,当时很多的画家开始顺势转型为摄影师,并发现摄影这门极精确的艺术,赋于作品的神奇的价值远超绘画所能享有的,借助摄影,我们才能认识到日常中无意识的视像,在科学认识方面开启了表象观点,揭露世界里非常微观的事物。除了摄影的审美价值,其承载的重要社会内涵也不断为人认可。技术进步不断将摄影变得大众化,导致品位不断降低,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艺术的感知力日渐衰微,机械性复制使人们在某种程度内能掌握作品,但艺术意义则不断缩减。最后,当人们发现摄影本身实际不足以还原事实与真相本身时,文字阐释就变得必不可少。与此同时,摄影建构(苏俄电影)便开始流行。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相比佩索阿的《惶然录》,本雅明的文笔就像在飞,还不是天马行空,而像毕加索的抽象画,意象拼贴产生的奇异迷离感。总感觉翻译的很奇怪,不知道原文是怎么样的,好多地方乱加连词,下句不搭上句的。
  •     絮语应该有能让人灵光一现的魔力。 翻得的确生涩,不过最后的代后记写得很好
  •     本雅明是大触啊!知识、阅历还是语言水平积累都不够啊!能读+读懂一些本雅明可以作为一种梦想了吧....
  •     这样的碎片才值得被阅读
  •     感觉翻译怪怪的。。
  •     虽然《单向街》的絮语极富洞见,但太杂太散实在是不能提供足够好的阅读体验,四分是给《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雅明感叹技术进步大大扩充了大众的感知途径,艺术品的展示功能被无限扩大,可发端于神学的艺术本身的膜拜价值被不断弱化。从古典起源来看,艺术就自带严肃的社会功能,现代技术却不断助力其反叛。
  •     碎片式、絮语式、日记式的小品文读来总是很快,有点碎片化阅读的感觉。不过本雅明写的文学评论真的是非常精彩。“这些文章分别涉及了艺术环境、叙事学、文学个体评述、影像艺术的批评等不同的方向,展示了作者宽阔的批评视角和极富穿透力的洞见。”译者陶林的后记值得深思。
  •     喜欢借的那本的装帧 翻译挺好 不过这种小品式不适合入门啊 总觉得应该把其他书都读过再来理解会更好
  •     序言抄袭百度本雅明词条!
  •     最喜欢这种方式:家里有个通天的方格子书柜,里面放满了各种各地收集回来的玩意儿,每日睡前一则,做的梦都是本雅明式的。
  •     抖机灵是在行的
  •     如果本雅明生活在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拿着手机摄像——会怎么去评价摄影呢?
  •     一整周他都沉浸在读书的柔和感之中,它们像雪花一样无声下落,在他周围越积越厚。
  •     难过的一天,读本雅明,很不错。本雅明过着操蛋的人生,却带有先知式的领悟和洞察力。
  •     单向街是苏珊桑塔格选编的,我想了很久才记起来,这位苏珊阿姨曾经说过本雅明是一位土星气质的迷人男性…
  •     真的好喜欢絮语体~特别是本雅明的(罗兰巴特886)。一字一句的光辉吗?不,是思想的光辉。真的存在。古人对宇宙的态度则不同:那是一种迷狂( Rausch )。正是在这种体验中,我们才绝无仅有地既在所有离我们最近也在所有离我们最远的事物中 —— 而不是只在前者或后者中 —— 感受了自身。这就是说,人只有在这样的共通感中才会生发出对宇宙的迷狂。现代人所犯的一个令人不安的错误是:将这种体验视为无足轻重、可以抛弃的东西,并且将它当做是繁星点点的夜空所引发的个人幻想而已。(《去天文馆
  •     大学老师老是说解构什么的 一直没想读本雅明 竟然还真的很好看 而且有趣。翻译大概没有要通顺中文语法的意思
  •     本雅明到底还是厉害。
  •     此版本第三页最后一段第三行,“多液质的敏感人格”,什么是多液质?百度不到相关名词。我只知道通常在心理学上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回头有空找一下另一个版本。
  •     这本书真是翻得烂哭辣
  •     重要的就是从加油站到了天文馆,这是本雅明给非信众留下的生活
  •     伟大的思想,值得一读再读,一读再读。
  •     除了《讲故事的人》,其他都没读懂...
  •     一个人的洞见,不能将它的翅翼借给他人。犹如上帝对你们每个人有不同理解,你们也必须独自去理解上帝和世界。而本雅明,一个天才,那些漂亮的意象令人久久不能忘怀,我看见了丰富多姿的宇宙。他的所有内心珍藏,罗列了出来,予人奇异。
  •     纯文学在工业时代就已经死亡了,犹如经院哲学在启蒙时代的死亡一样。大机器生产时代所造成的现象够文学家与哲学家忙活的了。他们不停地记录反省,怎么也跟不上科技的脚步,让他们很气馁,灵晕的消失啊,主体的被抛啊,人的死亡啊,等等结论四处起伏。人文写作在科技成果面前简直像笑话一样。
  •     翻译的水平相当一般。
  •     温和的不同于一般文学评论那样的生硬艰涩,像他的性格一样敏感细腻,但是思想独到深刻,弥漫其中的消极价值观和审美观让人着迷。 读完就仿似“爱”上了本雅明。
  •     第一次读本雅明
  •     文体较为零碎,但是读起来亦有种深刻的感觉。每句话,都像是他再努力思考后的结果,显得那么深刻。
  •     人的靈在霾中飞行太快
  •     和桑塔格的书一样,本雅明的书也需要读很多遍
  •     对比人民文学和江苏教育两个版本,这个译本还是很不错的
  •     单向街部分像给“亲爱的你”剖析本的心,最有意思。机械艺术篇,没有想到导向的社会意义如此浓厚。
  •     纯文学评论书,极聪明有巧劲儿的作者。在 讲故事的人 一章被本雅明戳到,今天恰好看见张公子在翻译的一句:所有作家在谈论的不过是自己的苦难。
  •     碎片化的本雅明哲学文艺思想。
  •     一本著名的书
  •     文艺理论积累太少 总体读来高深莫测 偶有共鸣则欣欣然 翻译也许是个问题
  •     散文碎笔
  •     只名字矫正?
  •     反正我駕馭不來
  •     oneway street
  •     对于是否马上写下突然想到的东西,你越是持谨慎态度,它就越以成熟的姿态走向你。演说征服思想,但文字统治它。
  •     本雅明说:“在爱情中,大多数人寻觅一个永久的家园。但还有很少一些人则寻求永恒的漂泊。后一种人属于犹豫者类型。他们尽量避免与母土发生联系,他们寻找能够使他们远离家乡愁苦的人。对这样的人,他们保持着忠诚。” 三星都是给第一章单向街的
  •     评论前几个都是脑残????
  •     看得累死了,对哲学家的态度是既佩服又心疼,整本书是思想的碎片,慢慢看吧
  •     作者和译者两人都相当有洞见
  •     是类似散文哲学随笔类的东西。没有兴趣看。不过搜索了法兰克福学派,很有趣的。
  •     机械复制时代的挽歌式俏皮梦话,抒情诗人和说书者也曾为了糊口给广播电台写过局促地讨人喜欢的广播稿嘛。以前不相信诸如引用“认识一个人的唯一方式是不抱希望去爱那个人”后的署名会是本雅明,然而它确实是啊。
  •     收录了《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很棒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