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呼召的探索之旅

出版社:以琳
出版日期:1996.7
ISBN:9789579183574
作者:尤金·毕德森

作者简介

教会更新多半始自基层信徒。然而,教牧若不接受更新,且缺乏反思的能力与广大的异象,整个基督肢体的更新就会遇上极大的阻力。本书以约拿书为轴,阐明教牧职分的真义,探索圣洁的真谛。作者的文笔深沉真挚而发人深省,值得推荐给每一位教牧同工,甚至一般信徒。


 追寻呼召的探索之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刚读完尤金·彼得森的《追寻呼召的探索之旅》(又名: 莫测之树 / Under the Unpredictable Plant,By Eugene H. Peterson)。这本以《约拿书》为轴展开对牧职呼召的深度评论和作者的自我批评,适合对牧养呼召有感动,对神有更多渴慕的肢体。下面是一些粗略的读书笔记,略过书中作者的个人故事(虽然非常非常重要),这里主要记录些一些道理和重点语句。1,第一章,买路逃遁他施约拿收到从耶和华上帝那里来的呼召,要去尼尼微传悔改的福音,约拿却不顺服,以充裕的财力逃往他施。一种职业主义的行为,去牧养他想牧养的他施人,一种意欲成为神的试探,却不想去混乱、平凡、败坏的尼尼微,不想去到神的同在中。然而受命为牧师的人,一定要了解并接纳“我们的”事工现况与本质,而不是别人的。但牧者事工的本质正式要拥抱丑恶,接纳谦卑,以及每天在卑微中工作。我们不轻忽羞耻的事,也不否认它的存在。通过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获得属灵引导,在愚笨与平凡的人群中发现神的旨意,那些改变我们生命的人是“那些不想改变我的人”。2,第二章,逃避风暴拒绝他施宗教。大部分的宗教都不是福音,而是偶像崇拜与自我膨胀。约拿在大海狂风中学会了作为牧师需要分辨宗教与福音的能力。作者最反对的,是牧者的事工陷入庞杂而系统化的琐事当中。作者通过回忆年幼时的经历与理想,终于弄清自己的任务:重新恢复、培养生命与呼召的本质,就是神与热情,即便环境并不相宜。写作与牧养的中心都是祷告——精神高度集中于神面前。对神的热情是牧者生命中最宝贵的事,离开这条路,就离开了呼召。约拿的海上风暴与保罗的船难对照,前者逃避呼召,逃避神,后者成全呼召,寻求神。不管是哪一个,暴风雨都促使人认识到唯有神才能成就我们的事工,也让我们不再被误导,以为可以在服事中逃避神或操纵神。一旦确立这样的信念,我们就已准备好学习服事所需的各样恩赐,真真实实、自自在在的工作,坦然无惧、没有野心或焦虑、不再逃避或怠惰。3,第三章,在鱼腹之中大鱼的肚子是约拿认识灵命操练的开始。灵命操练是一种灵性的运动员集训,训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籍此培育成熟、卓越的特质。需要警醒,以免牧养的工作变成带领会众拜金牛犊,落入到宗教的狂热和自义之中。牧者要常常留心审视是否有职业的自我膨胀,对避免这种情况会有帮助。因为它们相当的微妙,狡诈如蛇。牧者就是要看守这样的觉醒,引导其不落入主观或固定的意识形态,进到宽阔之处,说:“神啊!”我们一定要单单宣扬神的名,为饥渴之人提名代祷。灵命操练一开始就要直捣黄龙——自我。时机成熟,教会与教派制度都会包括进来,但自我却是起点——自我是个游戏场,但也是灵修祷告的场所。灵命操练是仔细而用心去阻止这妄想当神、觊觎神之位的心态产生。修道的重要性,没有墙的修道院,在俗世中修道,使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每分每秒每件俗事上察验神的临在。约拿在鱼腹中的祷告几乎完全引用诗篇,可见约拿受过祷告学校的训练,以诗篇的祷告来回应神,而不是自我中心的自恋自爱。以诗篇来祷告是一项重要的操练。一个不再是属灵婴孩的基督徒需要保持三项操练的循环:主日与会众一同敬拜—→每日以诗篇祷告—→终日不住默想祷告(然后又回到主日敬拜)。这三项是我们的起点也是终点,永远如此。最常进行的24项灵命操练:属灵阅读、属灵的引导、安静默想、认罪、身体的操练、禁食、守安息日、异梦的解析、退修、朝圣、施舍、领袖笔记、静修以及小组(撒把盐按:和《属灵操练礼赞》略有不同)。并以下图来说明有效的上帝话语、灵性土地一级灵命操练的关系。(撒把盐按:非常重要,由此也可以明白为何法利赛人被耶稣批评为伪善,因为他们只要耕耘的工具和僵硬的土壤,而不要阳光。由此也明白为何只参加小组而不参与教会敬拜的生命得不到有效的阳光。)图片地址:http://picasaweb.google.com/luofeiart/BlogPic2009?authkey=Gv1sRgCL3lyuWC9fm5lQE#slideshow/5356397129621542386祷告是最深度的人性活动。我们的行为像动物,思考像天使。但祷告:人在神面前聚精会神、与神谈论,是完全人性的。牧师首要的任务是教导人祷告,并且为他们祷告。思想神融合了敬拜与祷告的伟大事实,缺少它,我们会变成被工作成果所驱策、除了事工还是事工的牧师。思想神的生命,并不是活泼生命的替代品,而是其根源与根基。4,第四章,往尼尼微之路牧养工作是地理性的,也是神学性的。牧师不送便条、不说非紧要的话、不是用摇控的方式来工作:场所就是牧师工作的一部分。身在现场是牧者工作的本质,必须在某个特定的教会、特定的土地上完成工作。牧者的工作是地方性的。真正的福音是落实于地的智慧,是在地实践的,需要投入大量的心力关心人、关心事、关心地方;而且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先接纳他们是神的儿女。牧师有一项不中断的工作,就是确认这些状况有神的荣耀;就在这个地方,就是这些衣着平常的人们,“因着对这个地方的了解和忠诚,而对那里的事物付出特别的爱”。“魔鬼的工作就是抽象——不爱实在的东西,而是喜欢其数量——这就是为什么‘大卫数点百姓以后,就心中自责’。”(撒下24:10)成熟的记号之一,就是对这类数字失去兴趣,因为情色画面也是用数字来衡量的。我必须留神当下的状况,按着教会里每个人的不同,予以特别的照料。“真爱永远关心的是个别的人,而非一般、某些事甚或某些人,也不是任何事或任何人。”像农夫对待他的表土一样,我要对之尊重、赋予荣耀和尊敬,对于蕴藏于朴拙、平凡间的伟大神秘心存敬畏。如果我们不先尊重他原来的样子,就无法忍耐他到他该有的样子:在缺乏耐性之下,我们会把他整个都毁掉。节制——对局限的一种健康的尊重——是牧师必备的技能。末世论。末世神学的重要性。有时,干扰我们神圣呼召的事事项项,本身就是神圣的。5,第五章,莫测树下与神争执从愤怒中看见自己,剖析自己。恢复并操练想象力。通常越有信心,就越有想想力。属灵引导型的牧师是由合乎圣经中耶稣的心所形成:敬拜为导向、仆人的生活、牺牲。这使得牧者工作从自我陶醉改变为恩典里的自由;是我们在其中放弃控制,失败并宽恕,观看神的作为;这是尼尼微的呼召。属灵引导是专注于神的行动。在其中,就是牧者也不觉得做了任何重要的事务,完全由圣灵带领。不要操控,不要灌输。属灵引导也是为心智、德行有一定成熟度的基督徒而准备。人的话语有两种,一种是交心,一种是沟通。牧者的话语必须是交心的话语。(本文原文地址:http://luofeiart.blogbus.com/logs/42142675.html)
  •     重思呼召—有感于毕德生的《追寻呼召的探索之旅》时间:2011-06-11 14:33:33 来源:www.smyxy.org 作者:薛亚伯 在繁杂喧嚣的现代生活中,人时常活在一种状态里面,既渴望回归自我,又向往不受限于自我。人往往会倾向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但那种努力仍是自我的。被称为“牧者中的牧者”的尤金•毕德生(Eugene H. Peterson) ,在他的《追寻呼召的探索之旅》(Under the Unpredictable Plant: An Exploration in Vocational Holiness) 一书中,用约拿的故事,带我们去找寻一个比自我更加伟大的生命,让我们在他施与尼尼微之间,重新思想上帝的呼召……神的呼召和自我的呼召何谓呼召?葛尼斯(Os Gunness)认为,“是神毅然决然地呼唤我们就近他,以至于我们对全人、所做的每一件事,以及拥有的每件事物,都投注一种特殊的忠诚及活力,在生活中回应祂的召唤并事奉。”1 这一定义将神与人的关系在呼召之中确定下来,可以说,人是在神的呼召中与祂发生关系,或联合,或决裂。《追寻呼召的探索之旅》(下称《追寻》)一书中,毕德生首先让我们看到的是面对呼召的约拿,当神说,“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他真的起来了,也真的去了,只是去的方向不是尼尼微,而是他施。每一个遁逃他施的约拿,不一定是要放弃事奉,躲避事奉,很多时候,约拿们乃是要躲避上帝所定的事奉旨意,因为人所乐意的事奉往往是按自己的旨意事奉。他施的诱惑源于自我的诱惑,自我是横在人与上帝之间一道屏障,它在内心深处向我们发出声音,呼召我们背离上帝的旨意。约拿正是在这种自我的诱惑之下逃避上帝,逃避尼尼微。实在有太多的理由可以推脱,尼尼微这座世俗化的城市,败坏、没有节制、淫乱、陈旧得无可救药……他施似乎是更好的选择,新鲜、有趣、充满活力、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约拿可能在心里为自己找到了许多理由,令他可以变相地回应上帝的呼召。而上帝所赋予牧者事奉任务的本意绝非如此,毕德生说,“牧者事工的本质正是要拥抱丑恶,接纳卑微,以及每天在卑微中工作。我们不轻忽羞耻的事,也不否认它的存在。”2 每一个牧者所必须履行的天职,乃是勇敢地面对现实的窘境,坚定不移地走向上帝的呼召。约拿却在浪漫主义的荫庇之下逃向他施,结果一场风暴使他重新回到上帝的呼召面前。毕德生说,宗教与信仰的分歧在这场风暴中显露出来。宗教显露的是,以上帝的名义从事自己的事奉;而信仰显露的却是,“起来,求告你的神。”宗教回应的是自我的呼召,而信仰回应的是神的呼召。毕德生还在书中把约拿的海上风暴和保罗的海难相比较,将人置于无法掌控的事件面前,进一步剖析神的呼召与自我的呼召之间的迥异,提醒读者,“我们的服事是神呼召、神塑造的生命之工。当我们飘离与神起初原有的关系,我们就不再在呼召当中……”3 呼召的样式在逃往他施的途中,风暴并非约拿的终结,它仍只是一片嘈杂的所在。《追寻》一书说,鱼腹才是约拿改变的开始,在那里,他认识了灵命的操练。4在我们周遭的世界中,“制度、教会与我的宗教自我,都更想往他施而不是尼尼微。”5 制度为事奉提供规则和保障,教会也似乎为事奉提供了目标和方向,而当我们妄想从中获取灵命的供应和事奉的指引之时,宗教自我便隐藏其中。拒绝他施的力量不会来自制度,也不会来自教会,更不会来自宗教自我,唯有通过灵命操练,才能完成对抗,才能顺服地走向上帝的呼召。鱼腹中的约拿为我们展示了灵命操练的真谛,它不是苦修的训练,也没有定规的步骤或技巧,而是以一个阴暗的、封闭的、无所盼望的环境为起点,人的能力被减到最低或几乎不存在,“完全仰望神的怜悯,任由祂在我们身上塑造祂的旨意”。6 此时的约拿只能全身心地投注于上帝身上,他不得不从自我的境地回转到上帝面前,“求告耶和华”,他再也不敢高举─也没有机会高举─自己的主权,他决定不了他的下一刻,唯一还能做的就是以祈求的方式呈现自己的谦卑,在无能为力中向上帝呈交自己的主权。每一位牧者不一定都会进入约拿的鱼腹,却都要带着鱼腹中的无所盼望,仰望神的怜悯,直到确定上帝是我们唯一真实的盼望。以祷告为起始的生命是一个转化的过程,从宗教转向信仰,从自我转向上帝,“借着祷告,我们成为被呼召的样式”7 真正的祷告绝不是例行的仪式,而是在其中,沉淀出上帝在我们生命中所定下的旨意。它带我去思想神,在思想神当中,明白如何活出呼召的圣洁生活。牧者不可逃避的是,在有需要的世界中满足他人的需要,但是在不断满足他人需要的过程中,有时却忘记了自己需要在上帝那里得到满足,繁忙的牧者常常是这样地往他施的路上狂奔却不自知。毕德生提醒我们,思想神并非逃避牧者服事人的责任,而是使自己在上帝的呼召中更好地去履行服事人的责任,“思想神的生命引发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到这个世界—那是神的恩典使人活的力量,而非人的骄傲造成的无以为继的狂热。”8 末世与现世之间的呼召牧者的工作是现世性的9, 每一间教会都是处于某个地方,属于某片土地。真正的福音就是要在具体的某个地方推广并实践的,需要牧者对该地方切实地了解,并付出真诚、爱和心血。当约拿再次面对上帝的呼召时,他走进了尼尼微,这不是他的梦想之地,既不浪漫,也不可爱,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一座城和一些人。牧者的工作就是必须在“某个特定的教会、特定的土地上完成工作。”必须在一些具体的地方,去发掘其平凡中的伟大和荣耀。牧者的工作也是末世性的。当约拿走过尼尼微城时,他没有隐瞒真相或者粉饰太平,而是勇敢地宣告这个城正走向末世的事实:“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上帝拒绝任何人将信仰转变成仅仅是满足现世需要的宗教,忽视末世的人,只能以吃喝嫁娶为他的全部。尼尼微人被带到末世的宣告面前审视他们的现在,以至于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这就是毕德生提倡的约拿事工,“将爱与关怀付诸我所在的尼尼微城每天发生的琐事,同时,活在末世的迫切当中。”10 舍己的呼召约拿穿过尼尼微之后,坐在城的东边,开始与上帝争辩。约拿愤怒的理由是因为他的宣告落空了,他成了一位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上帝呼召他去尼尼微,却又似乎不站在他这一边。在狭小的自我里权衡上帝的作为,常常是牧者挫折感的缘由所在,“牧者从以神为导向的顺服,改变为以生涯为导向的成功……是一种他施生涯。”11 鱼腹的经历并不能使人成熟到不再需要长进,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软弱地方看清楚自己,并持续、执着地追求灵命的成长。上帝的恩典绝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而是为了使我们有能力舍弃自我去满足上帝的呼召,不断地迈向灵命的成熟,“我们看到神恩典的伟大,这恩典最先洗净我们的罪,然后用圣洁的火锤炼我们的呼召。”12 从自我陶醉走向恩典里的自由,学习敬畏地侍立在上帝宽广的旨意面前,放弃控制,安于做一位引导型的牧者,仔细观看神的作为,这才是尼尼微的呼召。13 结 语呼召的问题在本质上是古老的“我”问题,“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等等。其实,每一个“我”的问题都在将我们带到上帝的创造、救赎、庇护的工作里面,让我们窥见上帝的奥秘,吸引我们聆听上帝的呼召。这不同于制度要我做什么,也不同于教会要我做什么,更不同于世界要我做什么,而是上帝要我做什么并成为什么。上帝与“我”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生命的意义,这不是要我们醉心于神秘的宗教体验中,不,不是的!乃是要我们摆脱自我的辖制,回到《圣经》,回到上帝的呼召里面来。“只有当我们回应基督,并且遵循祂的呼召时,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14无疑,约拿并不是一位成功的牧者,毕德生也无意使他成为我们效法的榜样。但他却像一面高悬于我们顶上的明镜,投射出我们的软弱和丑态。在这个牧者越来越被职业化的年代,约拿的故事再次激起我们去追思生命的意义,激励我们勇敢地给上帝的呼召以回应:“赐予我力量,去承受你的安排!”15 参考书目:1. 尤金‧毕德生﹕《追寻呼召的探索之旅》,孙秀惠译;台北:以琳,1996年。2. 葛尼斯﹕《一生的圣召》,林以舜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04年。3. 高登‧史密思﹕《呼召与勇气》,刘思洁译;台北:雅歌出版社,2004年。4. 朋霍费尔﹕《狱中书简》,高师宁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5. 周联华﹕《上帝呼召之贯彻》,台北市:台湾基督教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注释﹕1. 葛尼斯﹕《一生的圣召》,林以舜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04年,15页。2. 尤金•毕德生﹕《追寻呼召的探索之旅》,孙秀惠译;台北:以琳,1996年,18页。3. 同上,70页4. 同上,72-73页5. 同上,75页6. 同上,90页7. 同上,72页8. 同上,117页9. 同上,133页10. 同上,138页11. 同上,184页12. 同上,208页13. 同上,184页14. 葛尼斯,《一生的圣召》,林以舜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04年,44-45页。15. 朋霍费尔﹕《狱中书简》,高师宁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67页。薛亚伯 来自中国大陆,现在新加坡读神学。
  •     美剧《绝望的主妇》已经播到了第七季。吸引我的除了剧情和台词之外,还有电视里偶尔露面的神职人员。不幸的是,这些神的子民几乎都已反面形象粉墨登场,或是以宗教事业勾引别人的老公,或是用圣经经文迫使信徒答允自己的条件,又或是满怀道德自义冷漠地对待向自己求助的少女。更不幸的是,这些故事虽然被夸张地表达了,却又是显得那么真实。这些故事都让我想到约拿。圣经里约拿的故事只有短短几章,却几乎是完全的失败——说几乎,是因为他在鱼腹里毕竟做了急难中的祷告。除此之外,我们只看到了那个逃避的约拿,那个抗拒的约拿,那个自以为是的约拿以及那个怒气冲冲的约拿。约拿的失败让我想到了自己。基督徒的命运似乎就是在不断重复着约拿的宿命——偶尔我们也会向神做出悔转的祷告,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逃避、抗拒,自以为是、怒气冲冲。很多时候,当我追问基督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时,固然有很多美好的改变,但更多的是失败感,因为我发现不论我如何小心,我都难以逃脱那骄傲的罪。而在这罪中,我就像约拿一般怒气冲冲、与神抗辩,然后认罪,悔改,再犯罪,周而复始。神给了我们一张免费的天堂入场票,然而我们总是一不小心把它变成了一张可怕的道德行为审判券——对自己,也对他人。而在这场可怕的道德行为审判里,或许除了那少数世上不配有的义人可以胜出外,余者都面临着失败。失败带来了失望,失望伴随着怀疑,怀疑又来势汹汹:我就像BBC短剧《烦恼的牧师》里那位牧师亚当一样,多少面临着半年一次的信仰危机。我想这或许是尤金•毕德生用约拿的故事来讲述牧养关怀的原因。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牧师,毕德生比我们更能了解失败——既有自己作为牧者而失败的亲身经历,同时也见证着会友们不断失败的灵性生活。在《莫测之树》(Under the Unpredictable Plant)的最后,毕德生讲了一个五岁的约拿的故事,他自己的故事。那一年他在田地里闲逛,远远地看到教会里的史铎弟兄正在耕种。小毕德非常渴望坐上那台巨大的拖拉机,但却看到史铎弟兄用力地挥动手臂,冲着他大叫。他从来没见过这种手势,以为是要赶他走,于是闷闷不乐地走开了。直到主日聚会,毕德生才发觉自己误解了史铎弟兄的好意:在他的小世界里,伸出食指勾向自己才是叫人前来;而在农场上,需要一个挥手臂的“大动作”来表示邀请。在毕德生看来,自己在五岁那年错失了坐拖拉机的机会与先知约拿在尼尼微城得救后的大发雷霆如出一辙,都是缺失了想象力。我们的世界观如此之小,就像一个五岁孩童的有限狭隘的经验里,无法理解农夫那大而慷慨的举动;同样地,我们也难以测透神的慈爱、怜悯和救恩的博大。我特别喜欢这个故事,也喜欢这个结论。的确,当我们这些基督的门徒,把我们的时间、精力、期望乃至人生价值孤注一掷地投在那位看不见的神身上时,需要莫大的想象力。诗人米沃什把宗教想象力视为现实世界的形成力量。他说:“看不见的事物决定了你的对世界的看法,你的世界可以是家园、炼狱或战场。没有人生活在所谓的客观世界,我们的世界只是一个经过想象过滤的世界。”想象力也是毕德生作品的重要主题,耶利米的故事(《与马同跑》)和大卫的故事(《跳过墙垣》)都与想象力有关。可惜的是,我们的想象力受到了先天性的损伤。如果要我为自己做一份诊断书,那我的想象力常常为我所看得见的那个世界的所困,所以我担忧、怀疑、失望;我的想象力也常常为我所理解的那个看不见的世界所限,所以我争辩、愤怒,总是让自己陷入(有时也会把别人拖入)那场可怕的道德行为战中。然而,当现在的牧者“站在讲坛上或是讲台前,伸出食指建议人们清理他们的道德、修炼他们的敬虔或行为正直;而神却挥动着他风车般巨大的臂膀,呼唤我们所有的人都进到恩典、怜悯和救赎中去”。这是约拿们看不到的宏伟图景,也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难以测透的奇异恩典。在毕德生的牧师生涯里,他说自己最喜欢的是混乱,因为混沌是创造的前奏。而当我们创造时,我们并不知道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我们很可能会犯错会失败,自然我们也不可能为自己的创造制定进度、规定效率。同样地,我们无法担当宗教效率的专家,因为那是圣灵的工作,是神自己的工作。对于牧师来说,这正是牧养的真谛;而对于我这样的平信徒来说,这也成为自我停战的安慰与盼望。最终,保罗口里的软弱,毕德生说的混乱,还有我和约拿们所经历的失败种种,都成为我们放下骄傲真心实意敬拜神的最深理由。只有神那慷慨的大动作才是真正值得去赞美的,也只有在那慷慨里,我们不必永远活在那软弱、混乱和失败之中。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用约拿书来讲服侍中的种种软弱和误区 强烈推荐!
  •     天路历程的十字路口,神人摔跤时候的必读书!
  •     把眼光转离抽象,面向真实。看神如何开展他的福音故事。很多的警醒之语。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