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书评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0-08
ISBN:9787532709564
作者:但丁
页数:748页

写诗可以降低犯罪率

如果说当代,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如果说在封建时代,凭借想象虚构理想王国,制定法律,模拟暴力机关对现实社会进行审判,也一定会被判处叛国颠覆罪。但是谢天谢地,但丁生活在不计功过以兴百废的文艺复兴时期,而带有末世审判意义的《神曲》,虽然遭到查禁,也终于幸存了下来,成就了一个文学的奇迹。我们都知道如果但丁没有写《神曲》对文学史是一项多么大的遗憾和损失,但是读了《神曲》我才发现,《神曲》更大的私人意义也许在于防止了但丁成为一个丧心病狂的杀人犯和嗜血如命的恐怖分子。诗人、文人常有呆子、疯子,却鲜有杀人犯。也许这就是文学的纾解和净化功能吧。通过对但丁生平的了解和对其作品的阅读,我归纳出四点他自身不可忽视的特征:一高智商,二早熟、三童真,四多情。用现在的话来说,但丁就是一个文理全科双料发展的全面型人才。但丁笔下天堂的九重天结构,则是以被教会接受的托勒密天体论为依据的,诗中所谓的“永久的轮盘”,正是托勒密关于宇宙是由同一轴心上的九重天构成的球面体理论的写照。这是只有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知识大爆发时期,人们才能拥有的特权,(在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曾出现许多精通哲学和算理的人才)。同时这也是但丁作为一个知识精英勇于接受新兴事物,科学知识的体现。记得看过一个关于但丁的故事,但丁年轻的时候,喜欢在他的家乡翡冷翠的广场上仰天枯坐。尤其是在仲夏之夜,他常常伴着满天的星斗坐到天明。这个孤独的青年诗人有着十分惊人的记忆力。一天晚上,有个陌生人径直向但丁走去,躬下身说道:“久仰您的诗名,知道您是翡冷翠的骄傲。在下承诺回答一个问题,但苦于自己学识浅薄,无法解答,特请先生襄助。世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鸡蛋。”但丁脱口而出说。那人点点头走了。几年之后的某一天,但丁仍然坐在那个广场上仰望星空,还是那个陌生人走上前去,继续数年前的对话:“那么,如何烹调呢?”但丁看了来人一眼,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放一点盐。”记忆力过人是一个极易被忽略的智商高的证明,这个故事虽然真伪难辨,但是也是对但丁智商高的一个佐证。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智商高的人往往对世界有超出一般人的认识,而又无法被人们理解接受,他们就会有构建自我世界的动机。构建世界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本体上的,自我认可,自我封闭。但丁对自己童年记忆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比如对比阿特丽丝的一再提及。另一重含义是客体上的,《神曲》一书就是但丁构建的客体世界。但丁对自己生活年代的社会及其不满,在效忠神圣罗马帝国的齐柏林派和效忠教皇的盖尔非派的夺权斗争中,在黑白两党争夺中原逐鹿中,但丁虽然曾获得委员的一席之位,但是却因为说服教皇未果而获罪流放。名誉只是朝不保夕的空头支票,曾经的荣耀更显得荒诞和讽刺,万人之上的教皇拥有无上尊贵,而一人之下的人们谁都没有真正的权力。但丁在被放逐时,曾在几个意大利城市居住,有的记载他曾去过巴黎,他以著作排遣其乡愁,并将一生中的恩人仇人都写入他的名作《神曲》中。但丁的遭遇和创作让我想起中国的诗人屈原,同样是去国怀乡,同样是悲愤立作,但一个投江自尽,而另一个在写完传世之作之后虽然未必解脱,至少又活了21年。对比两部作品我们就可以发现,《神曲》之所以没有成为但丁的遗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风格的直截了当和汪洋恣肆。《离骚》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香草美人的意象系统,屈原把对楚国和楚怀王的一切爱恨情仇都精心的镶嵌在每一个芳草或恶草的名字背后,而但丁恰恰相反,他把自己的恩人仇人都融入地域的审判和天堂的解脱中。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但丁是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宣泄情绪的出口,而没有通过各种隐喻进一步压抑自己的神经(通常隐喻多产生在言论不自由的年代和社会,如果屈原不用隐喻或许不是自杀而是别杀)。第一次读神曲,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子,说小孩子天真并不表示他们不能有恨,只是小孩子的天真之处在于把恨表现的很明显,而报复也表现的很及时和直白。就像一个小学生白天受了老师的批评,也许晚上写日记就会让老师被大灰狼吃掉。但丁没有随着年龄而消失的童真,恰恰鬼使神差的促成他把自己受到的委屈和对现世的不满,变成一个自我建构的世界,一个完全按照他的价值判断形成的地狱、净界、天堂。看《神曲》我很难不怀着一种会心一笑的赞赏。不论当时他对仇人的判罚是否量刑过重,也不管他设置的罪行是否人性宽容,这种私开模拟小法庭的举动,就足见诗人的可爱之处了。这就是我说的第二点,但丁没有迷失的童真。在《神曲》中不乏类似童话语言的描述,“犯人胸膛前面滚动着一个重物,面对面挺进,他们相逢的时候互相冲撞了一回而然后各自滚着重物回转头去走,这一组灵魂叫着:‘为什么你执着’那一组的叫着:‘为什么你摔下’。”这段话像极了《格林童话》中对坏人的惩罚,既残酷又诙谐。但丁的童真就是这样,让所有他认为恶的恶人,得到应得的惩罚,而他认为好的好人,升上应得的天堂。谈到私设小法庭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但丁反对现实生活中的规定,判决,那么他的标准就是十全十美的不刊之论么?值得庆幸的是,但丁的心智和判断绝对是成熟的。这就涉及到我要说的第三点,但丁的早熟。但丁在9岁时就看上了8岁的比阿特丽丝,而且事后许多年也多次重申这不只是一种年幼的好感,是确确实实的爱情。对于一个对自己感情如此敏感,如此负责,又善于表达的人来说,说他早熟并不为过。他有成熟的心智和沉稳的性格,多年的磨砺也真正的给了他别人所不及的学识和见识,正是这些积累让他拥有了先知一样的预见性和老者一般的判断力。虽然他在《神曲》中的各种划分并不完美,但是我们确实从中看到了一些足以使人穿透中世纪迷雾的力量,和对人性不失水准的判断,那是一种先验的言语,这是但丁的伟大之处。恩格斯说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世纪的第一位诗人真的没有错,不是每个人都能背负得起“第一位”这个称号。但丁凭借自己的智慧,冲破了中世纪的束缚,完成了文明史上的重大启迪。第四,单独说一说但丁的多情。比阿特丽丝的例子就不必细说了,一个多愁善感男儿郎的形象已经深植人心。但丁多情但不滥情,不风流。他的多情是一种伤感的敏锐,他能敏锐的察觉到自己内心的悸动,也能敏锐的察觉到世事的不公。“这一个灵魂正在诉说的时候,哪一个苦苦的哭着,我一时给他们感动了,竟昏晕到在地上,好像断了气一般。”(色欲场)“”我听了他的话,非常伤心,因为我知道有许多特殊的人物,竟派在这个候判所,他们的升沉还未决定。”(候判所,谈到异教徒)《神曲》中多有这样的字句。正是这种悲悯的情怀和成熟的心智,致使但丁的判断在今天看来都是公正的,人道的。总的说来,但丁是一个神奇的矛盾体。因为在他身上有许多难以集于一身的特点。比如童真和早熟,比如高智商和高情商。但是正是因为这些特质的化学反应才产生了《神曲》这个旷世奇作。读《神曲》好像打开了一本游戏规则书,又好像和一个开朗的人促膝长谈听他的“宏伟计划”。让我觉得历史的距离也并非如此遥远,因为《神曲》恰恰让我觉得这样平易近人。我相信能写这样一本好玩的书的但丁,一定已经宣泄掉了心中的苦闷和委屈,因为如果他不曾把心中真实的爱恨动用真实的智慧和真实的“报复心”编写进书里面,它不会如此打动人,吸引人,贴近人,启发人。所以《神曲》不仅成就了但丁,也挽救了但丁。中世纪的历史上少了一个杀人犯,而多了一个伟大的诗人。

臭豆腐歪批经典之《神曲》--记一次难忘的公费出国考察

在天后玛丽亚圣母娘娘的亲切关怀下,在天主教函授学院名誉校长维吉尔的亲自带领下,在原梦中情人,现任耶稣一等小密皮尔脆丝女士的精心策划下,伟大的基督教革命家,原斐冷翠外交团二等文书(正处级)但丁·阿利吉耶里完成了对天国为期一周的参观学习。期间但丁与痨死鬼、轼兄者、奸夫淫妇等人亲切交谈。结束后但丁坦言自己感受颇多,赋诗为证:敌党受难,朋羽得道,荫翳升天: 公款出访,快莫过此!

黑色的饥饿

最早的阅读与写作来源于饥饿,一方面是大人不断灌输“读书有用论”,另一方面是灵智开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饥饿。14岁的父亲自爷爷被批斗至死后,打成黑五类的父亲与他哥哥,流放到乡下放牛,父亲自我成年后谈论起这段经历,既悲又喜,悲的是一落千丈的生活,喜的是自己还算健康地活下来了。那个年代的人很会吃苦,但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不仅是精神上的,也包括肉体上的摧残,大伯早逝,父亲也早逝,留下鳏寡孤独的奶奶。晚年凄凉,还有母亲的问题,也一时无法解决。略微写下这些,想述说自己的童年,父亲的性格直接影响了我。70代的人对《孔雀》情有独钟,我想说电影里面的人吃的还算好的,都能在一起吃吃喝喝,还能买到酒送个小礼。我在娘肚子里时她说吃饱了红薯地瓜,弄得我长大后看到地瓜稀饭就扭头,但现在人们又忽然流行开吃绿色食品了。米饭能吃饱很好了,终年是米里面加点红薯,这是黑五类的后代被平反后的生活,六岁开始上一年级,没有读过幼儿园。能从一数到百,而且拼音很快都学会了。个子是班里最矮的,但成绩却最好。小学一到五年级都很努力,老师很喜欢我。五年级开始学着写诗,第一首是童话诗,非常想买一本《西游记》,当时答应给人干活的代价是买本《西游记》送我,但一直没有,后来也索然了。一年前有个卖书的朋友送我一大堆书,成套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二十来本,我看了泪都快掉下来。想起那种对书本与文字的饥饿感,现在仍心有余悸。对书的渴望直接导致了我看书的速度是生吞活剥式的,然后开始记笔记,有些不懂的地方只能日后再反刍。与此同时,身体的发育也时常让人感觉很无力,母亲一直打零工,加上那个普遍物资缺乏的年代,凭票购布、凭票买肉,恍惚觉得过了几个世纪,五岁时站在学校门口偷听老师上课,然后在野地里疯跑,父亲看着没办法,头一回给我穿上小花裙子,送我去上一年级。没想到我很勤奋,每天天蒙蒙亮就去上学,写字,朗读。没有到青春叛逆期,估计这种勤奋会一直保持下去。可惜中间走了太多弯路。我时常感觉到饿的,肚子里的稀饭都是水,感觉走路都晃荡晃荡,因为吃不饱,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吃。除了学校那几本书,还有几本红皮本的《毛泽东语录》,十来岁隔壁有个女孩有一书柜书,我很羡慕,她借给我读《神曲》,父亲开始给我订《儿童时代》、《少年文艺》,精神的饥饿开始好转。一直没有吃零食的习惯,小时候的钱全让我去租小人书看了,没有养成吃零食的恶习,直到现在也不喜欢。生吞式的阅读有一坏处是思想的动荡不安,经典也不多。房子的单薄还时时会有来自大人们私生活的干扰,因此到了青春期,越发地危险起来。总觉得满心满腹的难言之隐,加上不断地搬家,被小混混欺负,父亲三十五岁前脾气很暴躁,喜欢打人,小时候他喜欢把我拎起来浸到河里,几次差点淹死,这让我十分恨他。但他也注重我的学习,还订了一些报刊,但也没有让我亲近起来。大人们的不耐烦与不懂教育。让孩子的成长尤为扭曲。一方面我很早熟,八岁就会思考“我从哪来里,我到哪里去,我是谁”的经典哲学命题,性情因为挨打与受辱,而变得相当忧郁。没有小朋友一起玩,也没有人可诉说。除了那几本杂志与为数极少的可怜的书,我根本没有阳光,父亲的暴戾,让我对外界充满恐惧,母亲也安慰不了我,她经年在外地,父母不合前的几年,还算是个完整的家,而后,更加不堪了。早熟的我会产生“我到哪里去”的念头,便会产生厌世想法。那么小的人有自杀念头,是很可怕的,可怕的一直延续到二十多岁。漫长的自闭、忧郁、自残、饥饿,成长的过程真的很痛苦。开始尝试着用笔去写点东西,第一次发表在15岁,忘了是哪篇小稿子,总之有点高兴,但也没放心上。而后开始练习书法,只因为看到有个男孩字写的很漂亮,觉得自己也能够写成得这么好,苦心练习了一暑假,果然大有长进,后来产生很多兴趣,一直坚持练到上网前。写作的起源是什么?言为心声,大多郁郁不得志,像三毛,她的童年经历与我有几分像,只是我的程度比她好一些,我还能坚持上学,尽管一次次地产生恐惧心理,想逃避,好歹也算坚持下来了。人性的窒息与人性的黑暗,幼小的心灵遭受的伤害,我只能用一生来自救。父母的恨延伸到下一代是很悲哀的,有几人可以从此阳光灿烂,父母的身心是否健康,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我没有想要小孩,我回顾自己的成长觉得很心惊,童年的自己不断地想到死亡,有时候冥想时那些悲伤的往事涌上心头,感觉眼里似乎有泪流出,内心有结慢慢在化开。积聚了这么多年的伤痛,一点点地去冰封化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啊。不去生活,无从得生活之道,惟一真实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欲望。写作是让人发现自己,展现自己的好方法,看你写什么,想表达什么。有些人把文字当成武器,无情地砸向不公正的世界,我把文字当成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情感的剧烈与极端都尘埃落定,噩梦般的童年与微茫的幸福,都是记忆“荒原”的一部分。发现自己,了解自己,未来的洞察力与预见力,或许正藏在那个饥饿的年代吧。我心感激那样的岁月,给我一次次的剖析与回望,留下温馨与思念。从小就是喜欢看书的,一直都看,到现在为止,已经手不释卷,一天不能停。我把别人吃喝玩乐的时间都用在看书上,我唯一的目的就是想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少年时读的书少,也找不到什么书看,青春期的饥饿与心灵的挣扎,又时时影响着自己的思考与判断。与内心心魔的搏斗,及对整个世界的怀疑态度,严重地妨碍了我的正常思维。由于少时家贫,书是买不起的,大环境下的物质缺失,一日三餐能正常吃上饭已经很不错了,何况那时父亲还有工作,都勒着裤带过日子。大人们心情的烦躁与焦虑时常影响着孩子,这样阅读便成了唯一的爱好与乐趣。看童话书及作文选也算是挺好的选择,但对同龄人向来保持着不屑,而自己的私下里写作又得不到承认。很多浅薄的文字都化成灰烬,至今也回想不起来。一方面饥饿感贯穿到二十来岁,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吃零食的习惯,是我从小没怎么吃过,所以不懂得也学不会吃,生长发育时期也难免做一些鸡鸣狗盗之事,最难忘的一次是伙同几个男生把农民菜地里的白菜偷了炒年糕吃,顺带男生还偷了几只鸭子来煮,那天吃伤了胃,直到很久感觉到胃里泛上来鸭肉的腥气还很恶心。肉体方面的饥饿倒没什么,日子的清苦倒让头脑变的十分清晰,同学们也大多辣酱下饭,咸菜过日,偶尔几片昏腥也高兴不已,记忆中我会下河捞虾、摸泥鳅,花样多的很。回想起这是形成自然天性的一部分,饥饿的童年也可以让人十分亲近自然,而心灵深处保留着一块童真。赫胥黎说:“能观物观心者,读大地原本书;徒向书册记载中求者,为读第二手书。”读大地原本书少年人最喜欢干的,却不是很能了解体会,能从自然中吸收提炼精华者,乃诗人第一要旨。读二手书都不易,教育体制上的填鸭,粗暴野蛮缺人性的教育方式,一方面与父亲的关系直到青春期都十分僵,另一方面思想深处的绝望与孤独,需要各方面养份的滋补。有限的几本书成了反复阅读的素材。当时杂志看的比较多,比如《读者》、《青年博览》、《收获》等,此外《少年文艺》跟随到十三岁就被我抛弃了。但一直怀着深厚的思念。童真的阅读是不分选择的,《西游记》是中国所有小孩的最爱吧,孙悟空的反抗在五百年前尤为喜爱,而后成了忠心不二的孙行者我不是很能理解。我写的第一首成人诗是关于普罗米修斯的,对他的英雄行径,我向来很崇拜。直到写《穿越极地的爱情》时,重新加进他的题注。“我憎恨所有的神。”这是我青年时期的怀疑与反抗姿态。也许那时不懂得反抗些什么,但必然要反抗了,这是青年的使命与成长过程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人生识字读书始。所幸到了二十一世纪,可以又接触一些优秀的文人与学者,让自己的视野打的更开、更广,而对心灵上的困顿与饥饿,也慢慢地随着不断的写作与反思,渐渐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我行的更远。知识的炎炎之光照耀我。

信仰,一根预应力钢筋

但丁是不幸的,也是幸福的。奥勒留应该也是同一类人。他们是现实的失败者。逃避?软弱?躲在精神世界的狭缝中?我想不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坚毅中可以感受到那是拥有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的人。这力量来自信仰,来自善,正义,纯洁中一些绝对的部分。他们的幸福就在于至死都未曾有东西能使他们动摇吧。这不尽让人又想起悲惨世界里的沙威以及那首著名的stars。他的强大来自于信仰,而迷失信仰的那一刻就是他生命终结的时刻。每个人都是有信仰的,信仰就是我们的底线,准则,所爱,所恨,所慰,所怖,深埋于心底的双刃剑,一根预应力钢筋。。。

地狱的恶之花

黑暗,夜魔。光明,救赎。午后慵懒的光线,透着彩绘玻璃呈现出最美的光晕。圣十字架下的吟唱者虔诚地赞颂耶稣的不朽与遗留万世的精神。昏暗的灯光,狭长的走廊,每迈出一步都是在接近上帝,也接近死亡,接近充满罪恶的地狱。人们在尘世中受着无尽的折磨,痛苦着挣扎着,看不到未来与希望。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俗世的困扰,每个人都背负十字架的重量,没有尽头,地狱只是另一个开始而已……为带罪的灵魂赎罪,经过炼狱的焚烧,从而达到灵与肉完美的融合,升华。我无比虔诚地祈祷着,以上帝的名义发誓,但始终逃脱不了接受审判的命运。我希望我的灵魂能够高飞,飞往遥远的天边,飞往没有束缚的自由之境,飞往一片无人的净土,让我疲惫的灵魂得以苟延残喘。“尘世得名声无非是一股清风,时而吹到这里,时而吹到那里,正因为它变换方向,也便变换人名。”人,只是一个被编程的代码而已,如此,生命又是否被无情地注定呢?我们所谓的活出精彩又在演绎着谁的剧本呢?这些,又有谁知道呢?“你该像一座坚固挺立的塔,即使有劲风吹过,塔顶也不会摇晃一个人若让一个思想接着另一个思想不断产生,就总会使目标远离自身,因为一个思想总要冲淡另一个思想的激情。”耶稣,上帝之子,传承着来自天国的声音,遥远,空灵,神秘。我们都是经由上帝的手来到这世界的,我们身上遗传的又是谁的基因呢?像一个个廉价的复制品一般,我们只是被泛滥制造的程序。我们的思想,是真的属于我们的吗?还是我们在自以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时,那只是上帝的赐福呢?我们的思想,只是上帝的片断,残缺的片断……“那美丽的星宿吧爱洒向人间,她也曾使整个东方绽开笑脸,她的光芒把她护卫下的双雨宫掩盖。”清晨的露珠顺着枝叶柔软的身躯亲吻大地,充满原始气息的树林,是神的栖息地。东方,神秘的东方,传说中的伊甸园,世界的另一半,那残缺不全的另一半。东方与西方,两个世界也是两个极端,是上帝的两个孩子,也许是一种命运的玩笑那般,东西方却被无情地分割开来。七宗罪,人类本性中最原始的反应,禁锢着人的灵魂,钳制着人的肉体。地狱,有着美丽又残酷到极致的名字,一个开满血色曼珠沙华的地方,华丽中带着些许颓废之美,美到极致,美到残忍。通往地狱之路,沿途铺成血色的地毯,一步一个脚印,那是死亡的前奏。地狱,妖娆的恶之花。妖娆,充满诱惑。现世的欲望横流,灯红酒绿,人醒时才发现这一切之是场梦吗?到底是庄周梦蝶,还是梦蝶庄周呢?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却背负着无穷的罪恶;我们背负着无穷的罪恶,却被允许在现世胡作非为;我们的胡作非为,是我们通往地狱之门的入场券。世间之事,因果循环,有因必有果。那我们受难之人的因又是什么呢?恶,一切源于这个字。

想读,却没有勇气,更重要的是没有那个阅读能力

想读,却没有勇气,更重要的是没有那个阅读能力书店里发现这一套系列书在打折。我只买了其中几本。没买的就像《神曲》《唐璜》《海涅诗集》等等啦,反正就是需要思考才能阅读的书我都没买。初中的历史老师曾给我们介绍过这本书。所以一直好奇。


 神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