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颂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219090978
作者:雷武铃
页数:224页

内容概要

雷武铃,1968年生,湖南人。北京大学外语学院文学博士,诗人,译者,文学批评家。现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已出版诗集《蜃景》(合著)《地方》,研究专著《自我、宿命与不朽:伊克巴尔研究》,有诗歌、评论、翻译在《天涯》《书城》《新诗评论》《世界文学》等书刊发表。雷武铃深受其同学称赞,深为其学生热爱,以最低数量的作品赢得了少数读者的最高敬意。以其修士般的超越、高迈、隐忍、清奇的诗风,被称为“当代隐士般的诗人”;因其对诗歌教育的默默投入和巨大收获,被称为“当代最优秀的诗歌教育家”(周伟驰语)。

书籍目录

◎ 地方

献诗



平原印象
山沟
“像礼花在黑暗的空中绽放、落下……”
出游
十月
黄昏出门看雪
看山
闯入城市的布谷鸟
北戴河海边

楚江

魂,或空蒙的致意,辞别旧年
远山
夏天

冬天的树
白云(一)
白云(二)
白云(三)
香山寺
从西南上香山,至香炉峰
与杨震坐在香山塔后身村上面山腰一处突伸的岩石上
湖中·黄昏

关于我的诗的说明

◎ 短诗与抒情



练习曲
寄自海边的明信片
幸福
南方
槐花
山顶之上

三棵红枫树
夏季之歌
仿古夜歌
伤别离
蝴蝶

啊,隐士!
湖边
春天
“是安静唤醒了我们……”
下雨
深秋夜与伟驰散步
又一年

◎ 致友人

低语



街边花园
2009年5月13日上午,平安
晨曦
白鹭
郴州
旅途
平安夜

我希望
致友人
静物:一个冬日的下午
从上海经北京回保定途中

夏夜
长沙
公园
秋天
临武
夏秋之际
论痛苦
论思念
和晓谕、铁军、巨文游云台山万善寺

◎ 当代诗歌:一份访谈

◎ 后记

作者简介

《赞颂》包括《地方》《短诗与抒情》《致友人》三个部分诗歌以及一个访谈,每部分分别附有小序和解说。全诗集收录诗歌六十余首,是作者从早年至今三十余年来已出版和尚未结集诗歌的精选。这些诗歌可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其早期诗,这些诗歌较多地沉浸于自我意识,不过这种自我意识被更多地置入了更广阔的外部世界中,置于城市和乡村自然的日常生活背景中,它们写出了“在世界中的自我”,而非封闭、迷乱的自我,因此坚实、有力,充满了人的精神和意识的力量。第二类诗歌触及诗人地域性的家乡和与之相关联的个人情感,在这类诗歌中,诗人写出了那片土地的地貌、气候、人们的生活、劳动、精神和美学,家乡的朴素和神奇,构成了诗歌隐秘的力量源泉和核心,在这些诗歌中,我们看到了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在商业化的潮流中,个人记忆中坚实、确切、清晰而又深刻的存在。第三类诗歌诗人将目光投向具体的景物,投向山水、树木、飞鸟,诗人希望通过描写,回避生活之苦以及社会的冷漠,回避孤独的自我意识,较之当前盛行的对一时莫名情绪、生活趣味的书写以及对语言偶然的微妙之美的追求,这些诗更注重通过诗歌表达对世界的整体认识,因此广阔、悠远、安宁、稳定、甜美、丰富而生机勃勃。《赞颂》致力于写出并赞颂一个亲切、真实、具体的地方——与完全抽象的概念性世界相对,与被物质力量所统辖的空无世界相对,而当这些书写所共享的独特经验、感受和思考,随着我们不断历险般深入、启示般领悟,它或可成为我们自己,乃至我们时代最具鼓舞和安慰性的精神力量。


 赞颂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读完雷武铃老师的诗集我其实有一些感慨的。一个人写诗的黄金时代可能就那么几年,也就是形成风格和巩固风格的几年,疏忽一下就过去了。雷老师是非常睿智的人,很明白这个道理,写诗总是和年轻的生命结合在一起的,那种艾略特意义上25岁之后继续写诗写到老死的人,在人口比例上是非常少的,那真是怪物了。很多人都是在很年轻、意气风发的青春时代写诗,那一段岁月是不可替代的,光晕笼罩着。我有时候觉得年纪到了就不要写诗了,那种一直写的人让人讨厌。适可而止,在适合的年纪做适合的事,我觉得是比较好的,这才是伦理。我觉得诗歌从根本上是一种属于年轻人的东西,人年纪大了以后最好少掺和,免得沾沾自喜,说一些无聊的话。一开始的时候总是最可爱的,一个人的青春时代因为诗歌的文字被激活。这太令人感动了。雷老师在访谈和后记里面自述很年轻时候被诗神激活的情状,我觉得这是基本的良心,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是诗歌的根本。现在是布鲁姆所谓“焦虑的混乱时代”,或者应该加个“后”字更合适,这意味着在原有意义上的加深或扭转,哪怕是新进生产出来的学院行话也不过围绕着它基本的意思兜兜转转,没什么不同,但恐怕焦虑和混乱的状况比布鲁姆本人提出这个说法的时候更要糟糕百倍。在最好的写作时间过去后,很多人都自我重复,怎么写都比不上从前,心境大概是很不一样,有一种中年人的戾气的东西在,使得诗歌自乱阵脚。这一本诗集,最令人惊喜的部分是“地方”,“地方”之后,“短诗与抒情”就稍逊一些,“致友人”更加。诗集是按照时间排的,雷老师用笔之处的挣扎能明显地体会到,这种变化,从“地方”的稳定、从容到“致友人”在真气上的涣散,以及那种试图使笔锋回复某种有效的语感、结构和戏剧性情境的努力,都可以看出来,作者想要复现年轻时代的往日荣光。但最后只能是匆匆结尾,泄了气,仿佛心力跟不上年轻时候了,再无法做到从容不迫,被什么难以启齿的、羞耻一般的外物控制着。作为自觉的写作者,雷老师清楚这种笔力不济的现象意味着什么,我读下来的感觉,诗行中的每一处努力向着“严厉”的巅峰攀登的尝试,都暗示着:我不该再写了,我到此为止吧;这是我的第一本诗集,或许也是最后一本。这种悲哀是卡瓦菲式的。年华匆匆而逝,这就是一生了。但回忆给一切逝去的、晦暗的时间涂抹上金色的油晕。无论是自述年轻时候情场上的荒唐事还是那些想象历史、虚构历史人物和历史的戏剧性情境的诗,主人公都是那个化身为一个美少年的独身老人,靠着吞食记忆活下去。多么简单的事情,好的事物曾经拥有,现在得不到了。雷老师自述青年时代对其影响巨大的诗人卡瓦菲,从他后期的诗里能读出这种对绵延的时间无可把捉的忧虑。在卡瓦菲那里,逝去的时间具象化为人,它的流动性具象化为美好身体的苟且、放荡不羁又受良心谴责的情事;在普鲁斯特那里,时间意味着一个人的单独的“凝视”,这是纯粹的情欲,因为根本无法与现实中具体的对象建立真实的联系,而时间的流动性则展布为经典的“性嫉妒及其劝导”(布鲁姆)的整个过程,是一种途经他人反射的临水自照(自恋机制及其自我规劝);而在雷老师这里,过去客体化为家乡的山水、城市郊外的风物、树木和白云,时间的流动性摆布在逝去的他人融进这些山光水色也融进“我”的程度:“我们”或许一起做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或许压根什么也没做。卡瓦菲诗里写到了各色缺陷满满的人,这些人最终都是一些触及不到的幻影,是毁灭的记录,是从诗中的“我”身上脱落的徒劳的剩余物;而读雷老师的“地方”,觉得他得心应手的从容与优雅,大概总得益于他不是孤身奋斗。但到了“致友人”,原本贯通的语体中插入了变化的语气和来自时代的“新东西”,这种现象对于某些诗人来说或许是可喜的开端(也许他们是一群从未形成过自己的风格、“骨骼一直没发育好”的诗歌写作者),但对于对语言一向持“清教徒般严厉态度”的雷老师来讲,这种变化应该意味着我们所熟知的诗学套话之外的另一些东西:最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了,最好的诗也已经写完了,所有的复杂和所有的简单,汇聚于这样一种最真实的中年心境。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有关诗歌的行话层出不穷,但多数都是纸老虎。雷老师每隔一两年就要过一遍荷马史诗和莎士比亚,也熟读谢灵运和杜甫。我们坐拥的诗歌传统启迪我们的,都是再简单不过的东西,山川草木,人情冷暖,我们周身的一切并于其中构成“我们”的,都要“赞颂”。这很简单,但谁又能说它不复杂。2016-6-23 凌晨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虽然平淡了点,但也不容易。
  •     尤其喜欢第一辑“地方”,几乎是近几年读过的品质最好的一系列诗。现代汉语就该是从从容容的这种样子,在历史传承和西学压力下不急不慢不紧张,优雅大度,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     喜欢的还是那些首啊
  •     其人经历要比诗好些。博尔赫斯说:“愿每一个诗人都去赞颂与他自己相近的事物,因为那才是真正的诗。我歌颂了那些与我相近的事物,那些我深深感受到的事物。”虽然写诗从来不是一件紧迫的事,但生命中仍然需要一种可以刺激人的东西,在一个无法预知的时刻突然爆发,而不当是,一切都是琐屑,自我的私密,自带注脚的日记。
  •     终于读完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
  •     散文诗
  •     雷老师的诗,越后期越显醇厚,看得出老师在向他理想中的诗歌努力,希望以后能看到老师更多的诗集
  •     伟大的诗人和伟大的诗集。
  •     让我们用一颗赤诚而火热的心对待身边的一切
  •     内力深厚
  •     温暖,坚定,深邃而辽阔的诗
  •     娓娓道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