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蔓珠莎华:梅艳芳的演艺人生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9620434943
作者:李展鹏,卓男 主编
页数:288页

内容概要

李展鹏,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英国Sussex大学传媒与文化研究博士,为出身澳门的学者与文化评论家,从事文化、媒体、教育等工作。现居于澳门,任教于澳门大学传播系。并曾任《新生代》杂志总编辑、《澳门日报》及《力报》专栏作者、澳门电台节目《澳门讲场》时事评论人等。 着有《 在世界边缘遇见澳门》、《电影的一百种表情》及《旅程瞬间》。为内地、香港、台湾的不同刊物撰稿。
卓男,香港浸会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毕业,主修比较文学。曾任《电影双週刊》编辑。2002年起担任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行政经理。期间以自由写作人身份,参与编辑、资料搜集、宣传、统筹及策划等工作。2004年至2008年,为香港电台电视部综合节目组製作的《百年梦工厂》、《香港电影月》及《艺文部落》担任资料搜集,并统筹「香港特区十周年电影选举」颁奖礼。2007年出任《香港电影》杂志助理总编辑。编辑书籍包括《十面埋伏製作全纪录》、《电影通识行》、2005至2007年《香港电影回顾》、《电影工作室创意非凡廿五年》、第24至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特刊》等。多年来参与编辑、资料搜集、宣传、统筹及策划等与电影有关的工作。编辑书籍包括《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特刊》、《童星.同戏──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童星》等。着有《李小龙Bruce Lee My Brother──李振辉回忆录》。现职节目策划。

书籍目录

Part One
台上艳光四射
16 I 黎小田:八十年代造型工程
28 I 伦永亮:大娱乐家的台前幕后
47 I 许志安:她爱歌迷爱得疯狂
53 I 彭敬慈:一吻订下师徒情
64 I 郑丹瑞:150%的卖力演出
70 I 温应鸿:可以不可再的经典
Part Two
戏里芳华流传
82 I 关锦鹏:把百变带进戏中
93 I 许鞍华:一出场便有戏
103 I许冠文:上帝怎可带走这天才?
113 I鲍德熹:当摄影大师遇上百变影后
121 I郑裕玲:真心相聚,惺惺相惜
127 I 陈 友:她是真性情演员
Part Three
路途千回百转
138 I 梅覃美金:香港制造的天涯歌女
145 I 黎学斌:新秀前的青涩年华
157 I 刘天兰:她做到的远不止歌星演员
167 I 陈海琪:让她做回平凡女人
180 I 吴慧娴:不只是偶像
189 I 黄泊涛:她让我找到自己
197 I 吴俊雄:大时代的导航人
Part Four
留下传奇梦幻
214 I 李照与:伴我们走过患难
219 I 郑政恒:如花歌女,侠女豪情
225 I 李政亮:与《胭脂扣》有关的事:梅艳芳与香港身份
231 I 李展鹏:赵旭女儿的香港——梅艳芳所代表的港式文化
Part Five
心中追忆无限
244 I 张敏仪:留给世人最美丽一面
245 I 李碧华:花开有时,梦醒有时
248 I 黄 霑:娱圈奇女子梅艳芳
251 I 张五常:可爱的极端与一个不收尾数的女人
253 I 吴霭仪:梅艳芳
254 I 梁 款:一个丧礼,两点体会
257 I 刘天赐:Icon之死
259 I 陶 杰:向香港的品牌霸权时代告别
262 I 洛 枫:梅艳芳的死亡美学与表演艺术
265 I 林沛理:她的生命比戏剧更传奇
268 I 毕 明:自我、无我、真我、忘我
Part Six
附录
唱片一览
香港演唱会一览
电影及得奖记录
歌曲得奖记录

作者简介

从荔园、歌厅、红馆到全世界的舞台,重组「香港女儿」的传奇一生,重访香港流行文化的光辉岁月,重溯香港独特的本土历史。这是第一本关于梅艳芳的评论集,亦包括独家深度访问,受访者包括关锦鹏、许鞍华、杜琪峰、张学友、郑裕玲,许冠文,黎小田,刘天兰,郑丹瑞等,谈论梅艳芳的演技、角色、专业精神和他们的合作经验。梅艳芳的形象、音乐与电影标志了香港一个可一不可再的精彩时代。此书由不同领域的学者及评论人撰稿,从不同角度讨论梅艳芳的演艺成就、社会意义、文化价值,从性别政治、流行文化、明星研究、九七政治、身份认同及香港电影发展等不同议题切入讨论。
《最后的蔓珠莎华:梅艳芳的演艺人生》
二○一三年是梅艳芳逝世十周年。十年以来,从坊间、传媒到学术界对梅艳芳的讨论,早已超出对一个已故巨星的纯粹怀念。不少人指出,梅艳芳的形象、音乐与电影的代表性,标志了香港一个可一不可再的精彩时代,是港式流行文化及香港人身份认同不可或缺的部份。
在音乐方面,梅艳芳歌路纵横,形象百变;她有「东方麦当娜」之称,同时大量改编日本歌曲,又翻唱国语老歌,但在挪用其他地方的元素之同时,梅艳芳却建立个人风格──那是香港溷杂文化的代表。在当过多届歌后、唱片销量及演唱会均破纪录的背后,梅艳芳身上铭刻了香港文化。
电影方面,除了曾是影后、香港片酬最高的女星外,她也是少有游走不同电影类型而都获得肯定的香港女演员:文艺片《胭脂扣》、喜剧《审死官》、动作片《东方三侠》都非常成功。这跟她舞台上的百变形象有关,也跟当时香港的外向型文化特质关係甚大。
这书的目的并不只是让人更了解梅艳芳,而是从她身上了解整个香港文化的独特性。本书旨在对梅艳芳作深入的评论及赏析,尝试深入浅出,并以多元角度讨论。
-独家深度访问:
访问曾跟梅艳芳合作的音乐製作人、导演及演员,包括黎小田、伦永亮、关锦鹏、许鞍华、许冠文、许志安、郑裕玲等,谈论梅艳芳的歌唱技术、舞台风采、角色演绎、专业精神等,娓娓道来他们与梅艳芳的合作经验,釐清坊间对梅艳芳的不实传闻。
-邀请不同领域的学者及评论人撰稿:
由不同作者从不同角度讨论梅艳芳,例如从性别、流行文化、明星研究、九七政治、身份认同及香港电影发展等不同议题切入。
-随书收录
梅艳芳逝世当年,各届人士纷纷撰文悼念,道出她对整个影坛、歌坛及社会的影响与价值,此书重新收录当中部份文章,当中包括张五常、李碧华、陶杰、张敏仪、吴霭仪、黄霑等人的文章。
(此书作者收益扣除基本开支后作慈善用途)
这本书有很多不同人士的访问,受访者全部都是曾经跟梅姐有交集的,音乐上的拍档、电影上的拍档、人生上的重要人物(母亲、朋友、歌迷等),还有学术性的评论文章和纪念文章。
你会知道很多梅姐的幕后故事和成长点滴,会知道很多她的优点和小小缺点。你会知道她为身边的工作夥伴、亲人和朋友,带来了什麼影响。
你会知道一个有血有肉的梅艳芳
没有什麼?
绯闻、八卦、是非 通通没有


 最后的蔓珠莎华:梅艳芳的演艺人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目前关于梅艳芳的最客观高质的书 采访多位与Anita有过合作的朋友 收集香港娱乐产业 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思考 缺点是最后一章收集的各篇新闻质量参差不齐和罗君左写的回忆录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罗君左从朋友的角度回忆与Anita的点滴日常 很多事琐碎又一笔带过高出各种捕风捉影由边角料堆砌而成的美其名曰的传记不知道多少 强推 关于女人心 和 夕阳之歌:原来在家里会对着镜子练舞:work like you do not need money love like u have never been hurt and dance like no one is watching 这几句话描述Anita真是极度契合 关于芳华绝代:关于花生骚(fashionshow):有整整一篇采访围绕我最喜欢的anita专辑with 一本满足 与关锦鹏之间的一些遗憾:关提到的Chan is missing 非常有意思 真的很希望有导演拍关于Anita的电影并且以无人扮演梅艳芳的形式 maybe mui is missing or Anita is missing... 萌货的萌事也提到很多 特别有印象的是郑裕玲采访中提到Anita迟到恶习 即使守时赶到片场也一副很累的样子 莫名戳萌点 对她的生物钟极度好奇 早上九点还没睡是什么生物钟梅妈说Anita成绩不算好但从来不需要见家长23333 这一段许鞍华导演的采访也极度萌:粉丝回忆:关于香港的女儿关于女权主义:其中有一句话特别有共鸣 她花了二十年去讲课 然而媒体却并没有在听课 关于川岛芳子和香港对身份认同的寻求:关于逝去的情怀:逆天的演唱会记录:有干货的一本书 在Googleplaybooks里买的 物有所值
  •     作为一个未曾有缘接触她的歌迷,认识一个更为立体、亲近的她。少了那些浮华,远离八卦与绯闻。更明白因为什么她那么让人念念难忘,“香港的女儿”这个称号是如何渗入大众的骨髓,得到社会的认同。是什么让她从一个小小歌女成为一个不光是在演艺圈发光发热的艺人,而是作为大众先驱,为香港、为社会奔走四方。“人生每一个挫折不幸都令人多一次诱惑,去变得刻薄;每一种自卫都令人多一个借口,去变得虚伪;每一次受伤害都令人多一个理由,去变得无情;每一个打击都令人多一个关口,去变得自私,但她没有。”——毕明《自我 无我 真我 忘我》问我为什么爱她也许这一段话可以解释。
  •     「梅艷芳的去世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結束。她是當年的Lady GaGa。我們要告訴新一代:香港有個梅艷芳,在八十年代已經做了Lady GaGa的事情,當時已經那麼前衛了。」──導演 關錦鵬「她是一個百分百的大娛樂家。每個認識她的人都受她影響,她時常幫身邊的朋友。我不想說她偉大,我想說這是她的佛性。她信佛,很慈悲。」──音樂人 倫永亮「巡迴演唱時,無論是第六站還是第十站,她都一直保持心中的火。她在台上光芒四射,台下是一個很可親的人。在過去幾十年,她在每個時代都有代表性。」──歌星 許志安「她絕頂聰明,又擁有leader的沉著和魅力。我們每次籌款活動遇到困難,她都把問題逐一解決,調兵遣將,充滿正能量,真正是講得出做得到,所以非常服眾,是一個很獨特的女性。我十分慶幸在我生命中認識梅艷芳。」──香港演藝人協會前副會長∕形象設計師 劉天蘭「她作為女性的主動、對生命的執著,以及她擅於表現自己的特性,都被視為可以代表香港。的確,如果香港有更多梅艷芳的特質,香港故事會更多元,而世界亦會更加好。重拾她的故事,就是了解香港流行文化世界,亦是了解香港故事。」──港大社會學系教授 吳俊雄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香港精神。
  •     单单说二位作者的初衷已经对得起这五颗星了。
  •     目前为止,谈及梅艳芳的艺术及人生,最真挚朴素又中肯客观的一本书。对于了解她不多的人,或许只需几页便会豁然明白这个女人为何被称为传奇,为何代表一座城,为何持续被爱戴。
  •     一半是友人采访,一半是纪念文章,但总觉得缺乏一些关键性人物,比如刘培基,或者她的弟子不管是许志安还是草蜢何韵诗。
  •     实话说没想到一个艺人可以被作者勾勒的如此丰富。也再一次证明在大众传媒的影响包装下,没有一个香港艺人是可以完全做自己的。但是梅艳芳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对沉默的大多数发声,挑战所谓的多数派,不断寻找自己探索自己展示自己的人了。 并不是梅迷的人,从这本书里能读到的其实是香港的历史,她的一生似乎真的是和香港的命运息息相关。所谓同呼吸共命运,可以理解香港自她去世以后就也香消玉殒了吗?我觉得part of it died. 另,因为书里涉及到了1990年前的那一场运动,所以,大家可以考虑一下是看贵一点的港版还是买纯洁无暇的简体版~
  •     0862:最后的蔓珠莎华:梅艳芳的演艺人生(第一篇是黎小田,梅艳芳是黎小田挖掘出来的,但感觉两人比较平淡,而且黎小田对粤语歌坛充满了失望。伦永亮和阿梅之间倒是火花四射,可惜没有赵文卓)
  •     严格说来不算传记,但是有回忆录的影子,里面对梅艳芳的的评价也过于单一化,在内容上更像是为了偶像而偶像的!
  •     大力推介
  •     360°解读梅小姐,除了一些共事过的人的轶事分享,有几篇文章的观点和我的一拍即合啊。
  •     看了许多内地写阿姐的书 这本应该算是写的最好的一本了
  •     推荐阅读。不再费笔墨赘述,这是一本可以走近梅姑的演艺世界与了解她平生趣事的书。
  •     通过访谈的形式从侧面描绘一段段梅艳芳的经历,让人认识了那个时代人们眼中的梅,也算是不错了,但总感觉还认识不够,如果在多一些对她生活的正面描写就更好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