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部金融史》章节试读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50212527
作者:陈雨露,杨忠恕
页数:268页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五章 东汉 - 第五章 东汉

东汉
刘秀
一、 不铸钱。
二、 史无前例的封建官僚制度,高位虚权,低位实权。
劣势:封建官僚势力过弱,无法抑制自由竞争产生的贫富分化,无法有效集中资源。无法抗衡异族挑战。
三、 低税,三十税一。
四、 息民。畜牧业、造船业、陶瓷业发展。
五、 坞堡经济 出现,典型的私有经济,竞争和剥削残酷性不亚于西方原始自由竞争时代。
汉安帝 & 汉桓帝 & 汉灵帝
一、 西羌来犯,坞堡军队没有统一领导,作战能力弱。旷日持久的战争培养了一批强大的军阀,包括董卓。
二、 社会问题被战争激化;天灾
三、 严重的通货膨胀
四、 汉灵帝卖官敛财,坞堡豪强买官,转化成官僚后私铸货币“铅券”。
五、 军阀混战。
经济发展需要摆脱封建官僚的羁绊,也需要自由竞争激发活力,但弱势封建官僚没有能力解决自由竞争中产生的社会问题,帝国也无法建立强势军队。先安定,后发展,是经济增长中优先级的条件,在冷兵器时代,农耕民族如果无法有效集中资源,外族入侵和军阀混战也许就是难以摆脱的宿命。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十一章 开元全盛日(开元四年—天宝十四年) - 第十一章 开元全盛日(开元四年—天宝十四年)

  宋璟罢相之后,唐玄宗任用张说为相。张说,出身卑微,由科举进入仕途,玄宗帝师,是当时文坛的领袖人物。
  中国货币学说史中,能完美结合金融学、伦理学与政治学的文章当属南朝《钱神论》,但《钱神论》作者存在争议,很多人认为这篇文章是几代人集体智慧结晶。能与《钱神论》媲美的古文金融学论著,只有《钱本草》,而《钱本草》的作者毫无争议,是张说。
  在这篇同样传神的《钱本草》中,张说这样描写金钱:钱的味道甘甜,性热、有毒,既能有利于邦国,也能让贤达堕落;如果天下人钱财平均则太平盛世,如果天下人钱财不均则是乱世之源(钱,味甘,大热,有毒;能利邦国,亏贤达,畏清廉;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四章 汉昭帝 新莽 - 第四章 汉昭帝 新莽

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
盐铁之辩:桑弘羊 vs 贤良文学
1. 什么导致流民众多?
S:堕民不务田作,饥寒及己固其理也。其不耕而欲播,不种而欲获。
X:朝廷垄断盐铁,创造了一批富比王侯的官商,官商穷奢极侈导致流民四起。
2. 盐铁专营是否应该废黜?
S:否。盐铁专营,为帝国筹措军费对抗匈奴;赚取的利润用来调剂物资、保证物价、尤其是粮价平稳;削弱豪强,减少流民。
X:天下之利都是一点点生产出来的,没有人能凭空创造财富,官家获得利润一分、民间就损失百倍。
3. 重农抑商?
S:重农,有区别的抑商。
X:崇本抑末。
4. 国富→民强、还是民强→国富?
S:国富优于民强。民富产生豪强,聚众闹事、社会奸邪之徒众多。
X:民富而国强,皇帝不能以猜忌、怀疑甚至嫉妒的态度对待自己国民的财富。
一、 货币政策:通货紧缩,却不再铸造货币,任由原有货币在流通中消亡。
1. 通货紧缩政策在当时起到了一定效果,但不是最好的办法。
2. 土地分配:货币的作用不仅仅代表生产剩余,也代表其他资产。官家垄断了煮盐.采矿、冶铁.运输.酿酒等几乎所有创新行业,投资土地就是最安全、最保值、最有效的渠道。相对而言,最简单的产业创新都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吸纳货币也就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土地是高价值资产,吸纳货币的速度、能力都远高于创新产业。如果货币不能流向高利润的创新产业,只有依靠土地才能转换为财富(也许是泡沫)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货币投资于土地→土地成为吸纳货币的重要渠道→刺激货币进一步流向土地→土地兼并→货币再投资于土地……而通货紧缩使所有人手中货币升值,强化官家豪强的货币优势,农人愈加悲惨。土地不是普通商品是农耕时代农民的安生立命之本,官家豪强抢劫土地,货币越来越少,小农破产,流民产生。
3. 小农赋税负担加重:汉朝不承认超过轶级的官僚可以超量占有土地,即,赋税和户籍绑定,脱离实际拥有的土地数量。豪强不必为强占的土地赋税,逃亡人口的赋税和徭役都被算到残存的自耕农身上。
汉宣帝年间是汉朝流民最多的时期。
三、 迁徙豪强:本意是剥夺豪强土地重新分配给小农;但官家豪强本身是政策执行者,豪强渠道边穷地区是得边穷地区也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流民终于无处容身。
新朝 王莽
一、 货币改革,一年内将贵族手中黄金换为“大泉”、“错刀”两种货币,过期不候,黄金届时不再流通、一律没收。
二、 第二次货币改革:废“错刀”,用“大泉”“小泉”,天下赋税均以“小泉”计算。
三、 王田制:抢劫官家豪强。办法很好,没有靠谱的执行者。官僚不可能革自己的命。
四、 第三次货币改革:宝货制,总计28种货币。根本无法执行。龟壳、贝壳为货币、出现严重的伪造货币问题。通货膨胀。
五、 天灾:黄河改道、蝗虫
六、 王田制无法实行,允许买卖王田,再次承认土地私有。
七、 赤眉起义。
“中国古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胡适);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
汉朝总结:
刘邦:帝国管理制度创新,废异姓王、弱同姓王。
吕后vs同姓王:清静无为,放开经济管制,一批冶炼、商业、运输、畜牧、渔业等新兴行业兴起。
文景之治:工商业迅速发展。汉景帝凭借从商税中获得的实力攫取了同姓王权力。
汉武帝:迅速花光四代君王的积蓄,铸币敛富,超级通胀,官商凭借几何级数式扩张蚕食社会财富、挤压小农生存空间。失去正常发财手段的帝国精英成为豪强,挤压小农残存的生活空间。国弱、民贫、官富。
皇权—封建官僚—小农 的社会体系形成。皇权借助封建官僚统治帝国、但封建官僚资深就是强势分利集团,借助手中的权利疯狂掠夺帝国财富。皇权无法遏制这种掠夺,因联系皇权和封建官僚的纽带恰恰就是掠夺财富的权力。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二章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吗 秦朝 - 第二章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吗 秦朝

秦朝
商鞅:
一、 抑商:禁绝粮食贸易;加重商税、重到任何贸易品种都无利可图;降低商人地位。
禁绝货币,把所有利益归于国君。
二、 “重农”
1. 重视管理农人,而非重视农业,因为农人是最容易管理的对象;
2. 富贵之家、必出于军功(人头换土地,所有的财富依靠暴力取得,整个社会的规则变为暴力。不管刑罚多严峻,在财富的唆使下,暴力始终是处理所有事情的最终准则):
逆淘汰机制,淘汰体弱者、有道德者+九种方法杜绝逃民:
A. 户籍:废除宗族,弱化统治对象力量,中国农人第一次以“户”为单位面对统治者;高税率;连坐。
B. 灭绝文化,愚民政策;
C. 重罚
吕不韦:
一、 卖官——钱换爵位;官位不可换钱,应对蝗灾。
二、 重农兼末
1. 金融:太平仓,铸币、丰年收粮,灾年低息借粮。
2. 商业:无税收
3. 文化业:杂家
4. 公务员:农学开篇之作《上农》《任地》《辩土》《审时》《月历》;
郡县长官最主要的职责是向农人宣讲耕田经验、根据气候变化和农作物生长情况提醒农民安排农业生产;
都江堰、郑国渠。
嬴政
一、 郡县制:
封建官吏的财富来源于俸禄、赏赐或贿赂;财富不再培养独立的人格——权力只对来源负责。
二、 黄金和铜为货币:
黄金:赏赐臣下;逆淘汰机制,所有试图保留独立人格的人都得不到黄金。
铜钱:秦半两,实际上秦王朝还没有完全掌握铸造货币的大权。
布币:许诺给服徭役的普通人的空头支票。
只求有利,不求有德。王德被彻底抛弃。最成功的人是嬴政,秦朝人无论多么恨嬴政,始终对嬴政的生活有些许艳羡:嬴政唯我独尊,于是每一个秦人也都这么希望。
处于社会最底层,天天在长城上搬砖,游离于生死之间,却始终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奴役芸芸众生。所以,秦人显示出一种山东六国无法理解的暴戾,可以用一年甚至多年积攒的粮食向封建官僚行贿,却无法容忍陌生人在路上挤一下。为别人车上落下草木灰也能聚众斗殴——秦人法令对乱丢垃圾者要割鼻。
整个大秦帝国,人人不知自爱,更不知爱人。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一旦所有秦人都按功利做决策,都以奴役他人为自己的幸福观,那么优秀者就会迅速被虚伪凶残卑鄙者驱逐。事实上,秦人已不可能允许高尚和坦诚存在。
陈胜引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最终不过是在嬴政的幸福观激励下想做另一个嬴政而已。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十章 初唐 - 第十章 初唐

唐初
贞观
一、 商品经济凋敝:官员俸禄为粮食;物价纪录不可信;民户总数低于隋朝;天灾不断;黎民自伤逃避徭役。
二、 按官职授田。
三、 铸开元通宝,用于官府放高利贷。
四、 三征高丽。
高宗
一、 货币改革,铸大钱,皇权以货币改革之名掠夺关陇世族的财富。
二、 扶持武瞾。
武瞾
前期
一、 货币改革,类似于汉武帝的白金币,乾封通宝(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年代命名货币),兑换关陇世族手中的恶钱。导致市面上只剩下最轻最破的恶钱,物价暴涨。
二、 告缗令。
三、 铁腕对付李氏宗亲和官僚,任用酷吏。
四、 金简除罪
【大乱之后往往会有大治,但不等于乱世是盛世之源。
只有翻天覆地的乱世才能彻底打破原有利益格局,重新分配天下财富。大家获得相对公平的起点。但这种洗牌是以毁灭绝大多数财富为代价的。乱世之中一切财富、规则、人才都毁于一旦,而社会进步最终必须以财富积累为基础,乱世—盛世 的循环只能在大乱之后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后期
一、 均田,重农。(无史实证明)
二、 禁绝关津(商税),废掉内地关津,仅留下对外关津。
唐玄宗李隆基
一、 裁撤官员,尤其是买官的封斜官和负责内廷、皇室和管家供奉的皇家直属企业。裁撤官营手工业。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企业可以获得财政无偿拨款,那么这个企业就不会关心生产,只关心如何捞钱。久而久之,必定损害社会利益。如果一个企业存在的基础是强制性公权力,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公权力伸向社会财富的触角。】
二、 放开货币铸造。民间交易往往官铸、私铸混杂,比例约为3:7。私铸货币者成为西方经济学所谓的“理性人”。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五章 国家与土匪(东汉) - 第五章 国家与土匪(东汉)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斯曾经比较过国家与土匪。他认为,国家和土匪本质上是一样的,大家都以暴力为基础进行抢劫,土匪抢钱,有去无回;国家抢钱,有去有回。土匪也可变成国家,只要能保护黎民百姓不让别的土匪抢劫……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十二章 唐后期 - 第十二章 唐后期

唐后期
唐肃宗李亨
第五绮:搂钱对抗安禄山。
1. 货币改革:铸造大钱,货币减重。(安禄山发行更狠的虚值货币,结果物价暴涨,恶钱盛行)
2. 盐铁专营,私人生存,但收购、出售价格完全由官府制定,其中利差为官府利润。
唐代宗&唐德宗
一、 刘晏:有限的市场化改革。缩小盐铁专卖,官家除了在批发环节以定价确保帝国税收之外,裁撤盐铁运输和销售部门,把就业和赚钱机会让给商人。
二、 杨炎:两税法,向富人征税。
问题:真正的富人就是封建官僚,他们的钱财来路不明,外人不可能知晓。资产和土地是很难说清楚的事情,从土地名册根本看不出端倪,没人知道封建官僚有多少土地、把土地放在谁名下。而乡间勤劳者数代积蓄添置土地,就被说成有钱人,使得民间财货一空,贫困的人更加贫困,小康之家也没有余粮。
封建官僚不可能革自己的命。
三、 钱荒:通货大紧缩。不是所有的人手里没钱,而是绝大多数人手里没钱,一小部分人手里的货币多得不可胜数。
四、 搂钱新方法:
1. 宫市:拿着所谓敕令明抢。
2. 五坊(给唐德宗养宠物的地方)小儿:打着给皇帝办差名号骚扰黎民的流氓小吏。
唐顺宗
二王八司马:
1. 废黜宫市、五坊。受损的仅仅是封建官僚的最底层。
2. 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理想主义地对军权下手。有节气而失败。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衡量一个经济体能够自给自足最关键的标志是经济体内生产和消费的产品数量是否一致。只要经济体内有货币存在,就绝无可能出现真正自我封闭的经济循环。真正的小农经济体根本无法孕育如此丰富的货币制度,更不要说高利贷。中原大地自古就是一块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土地,甚至远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
【好的市场 vs. 坏的市场】
好的市场:所有参与者都受到统一规则的制约,因而人们对市场交易结果有稳定的预期,市场运行没有什么隐性成本。市场参与者不再依靠个人声誉进行交易(impersonal transaction),经济运行中的强势者(通常是国家)为所有交易提供最后的执行保障,买卖双方甚至不一定认识对方。
(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诺斯和奥尔森都把英国崛起的成因归结于此。英法战争前,光荣革命使英国王室逐渐退出商业领域,在金融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同时代的法国王室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后来的英法战争中英法王室通过发行国债征集军费,投资者却根本不相信法国王室,因为它的权力无远弗界,可以忽视一切承诺。)
坏的市场:必然存在一个强势群体,有可能掌握绝大多数社会资源or具备调动绝大多数社会资源的潜能。因此强势群体可以忽略一切必要的规则,可以在交易中不遵守任何承诺。既然其他社会成员无法避免与强势社会群体交易(资源多在强势群体手中),就一定会在交易中被剥夺,从而整个市场变得缺乏效率。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三章 犯我货币者,虽强必诛(汉高祖—汉武帝) - 第三章 犯我货币者,虽强必诛(汉高祖—汉武帝)

刘彻的五铢钱被称为“赤仄五铢”,一枚赤仄五铢可以抵五枚郡国五铢,赋税、官府供奉必须用赤仄五铢。但紫铜的质量再好,也不可能以一当五,即使刘彻杀掉了几个以郡国五铢作为赋税的郡守,赤仄五铢也仍旧不能在市面上流通。
两年后,赤仄五铢就支撑不下去了。
在货币流通规律面前,不可一世的汉武帝低下了高昂的头颅。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刘彻下令官府上收铸币权,开始铸造发行现在人们所说的“三官钱”,即我们今天见到的五铢钱。
马克思对此作了最为精准的评价:“君主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兵器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还是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公元前120年,刘彻想到了一个在今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的办法,为推行“算缗令”出台“告缗令”:告发隐匿财产的人就可以获得对方财产的一半,另一半则由帝国没收。此令一出,帝国所有人都为之疯狂,也彻底改变了财富获得的轨迹——如果能靠欺诈获得财富,谁又肯去创造财富呢? “告缗令”确实让帝国“得民财以亿计”,帝国的掠夺之手遍及每一个角落,富裕的人家几乎被一扫而空。
偶然剩下几个富户,是因为在“告缗令”之外还有一个“不告缗令”:只要向边关捐赠一定数量马匹,或者一定数量粮食,就可以不被“告缗令”追究,不被“告缗令”追究的前提是这家人没有现钱,所有的财富都集中于土地。
从古至今,很多人批评“告缗令”是赤裸裸的抢劫、败坏社会风气,却很少有人提及“不告缗令”。
在我看来,两者相比,“不告缗令”更为恶劣。
战争时期非比寻常,朝廷迫不得已出台“告缗令”情有可原。总有个把富户通过种种渠道逃脱“告缗令”,而且,将来总还会有富人出现。问题是,“不告缗令”把所有的货币都引到了一个方向——土地。只有在捐赠后购买土地,才有机会躲过帝国的“告缗令”,才有机会从帝国得到低利率贷款。于是,大家宁可去购买土地,也不愿意捐款给刘彻。
既然你还是不愿意给,那我就直接抢吧。人们往往认为,封建皇权最黑暗、剥削最残酷的时候,就会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反抗,最后,这个黑暗的封建王朝就会灭亡。我想告诉大家:封建皇权的灭亡,不可能从最坏开始,更不可能在最坏的时候发生。
恰恰相反,一个王朝的覆灭,往往是从试图逐渐变好开始。
最坏的封建统治者只能播撒仇恨的种子,相对宽松的统治环境才能让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二章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吗(秦朝) - 第二章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吗(秦朝)

多年的底层生活,管仲在庙堂之高亦知江湖之苦,他要做的是“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因为,“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这句话,可以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解释:劳动力才是价值的最终创造者!
所以,管仲告诉我们,强国、弱国最大的区别是强国的钱都在黎民百姓手里,弱国的钱却在国王的钱箱子里(王者藏于民,霸者藏于大夫,残国亡家藏于箧)。 “富民”其实很简单,只要不滥用权力,创造一个轻徭薄役的环境,让人民自己去创造财富就足够了。
管仲的刀,砍向了诸侯国的粮食生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衡山之谋”。所谓“衡山之谋”,是指春秋时期齐国征服衡山国的货币战争。
衡山国盛产兵器,衡山利剑,天下无双。管仲早就在谋划征服衡山国,不过,要想以武力攻打衡山国,肯定要费一番工夫。
替代性做法是,管仲在起兵前一年就派人到衡山国高价收购兵器;十个月后,燕、代、秦等国都跟着到衡山国收购兵器,可谓天下争购。看到这种情况,衡山国国君告诉宰相:“天下各国都争购我国兵器,可使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于是衡山国百姓纷纷放弃农业转而打铁。
一年后,齐国派人到赵国购运粮食,赵国粮价每石十五钱,齐国却按每石五十钱收购。包括衡山国在内的诸国都运粮卖给齐国,就在各国为发财欢呼的时候,齐国突然封闭关卡、停止收购粮食和衡山国兵器。
在夏收前,齐国向衡山国出兵。
此时,衡山国已经无粮可用,兵器也差不多卖光了,又不能在别国买到粮食,在经济和军事两个战场上败得精光,只得奉国降齐。
“衡山之谋”说穿了其实很简单,以高价诱使敌方放弃本业,追求某种产业的畸形利润,最终造成敌人经济瘫痪。
在任何时代,一种商品价格暴涨都会带来巨额利润。这种利润高得让人炫目,除非这种利润来自垄断性技术,否则是一定会出事的。高利润会吸引相当一批人冲进去,这批人往往还是能率先看到商机的精英。等到一个国家几乎全民干一件事情的时候,暴利就要终结了。
道理很简单,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赚钱。据说,十六两秤的发明者就是范蠡,称杆上有“福”、“寿”、“禄”三星,缺一两损“福”,缺二两损“禄”,缺三两就损“寿”了。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七章 两晋衣冠(两晋) - 第七章 两晋衣冠(两晋)

  现在,让我们来检视中原大地与游牧民族较量的全过程:
  ……强权的秦帝国→→→封建中央集权→→→蒙恬北拒匈奴……
  ……西汉初年“无为而治”→→→和亲、被匈奴勒索→→→放任民间私铸货币、小农经济兴盛、文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盐铁官营、统一铸币、经济衰败→→→匈奴分裂、霍去病祭贝加尔湖……
  ……东汉初年裁撤绝大部分官僚→→→坞堡兴起、中央集权衰败、私铸盛行、工商业兴盛→→→西羌侵扰内地→→→坞堡无法抵抗→→→天下大?乱……
  ……曹操屯田→→→小农经济兴盛→→→收服乌桓……
  ……西晋士族兴盛→→→士族皇族内耗、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在这些循环中,我看到了一条无比清晰的运动轨迹:封建集权→→→货币官铸→→→击溃异族→→→经济衰退。集权必然导致强势封建集权,也就一定能集中全国资源对抗游牧民族,强势帝王又怎么可能容忍游牧民族在自己的地盘上闲庭信步?只不过,强势的封建集权一定要靠封建官僚才能实现,小农经济在短暂辉煌之后又会陷入长久的沉寂。
  吃此一堑,帝国又必然转向另一种统治模式;封建分权→→→货币私铸→→→经济兴盛→→→异族入侵→→→丧失半壁江山! 分权必然伴随着封建统治者衰落,既然封建统治者无法干预经济,经济也就获得了成长空间。只不过,封建集权衰败的同时,一定会为游牧民族入侵留出空间,中原大地可能陷入长久的战乱之中。
  不必惊讶于历史的相似,这也不是中国历史独有的怪圈,而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一个问题。只不过,东方游牧民族的形象是倏忽而来的骏马,西方海盗的形象是船桅杆上的骷髅旗。上古时代,发达的爱琴文明是典型的分权社会,结果,希腊城邦制国家为罗马铁骑毁灭;古罗马也建立了原始民主制度,结果,罗马帝国被日耳曼雇佣兵击溃;法兰克王国几乎所有王室成员都为四处流窜的北欧海盗烦恼。从此,欧洲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
  我们的模式是“集权-分权-集权”,汉祚得以延续几千年;西欧的模式则是“分权-集权-分权”,西欧不断变更着主导民族,雅典、罗马人早就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的无影无踪,曾经煊赫一时的日耳曼人则在城堡里龟缩了几个世纪不敢出头。
  集权、经济衰败、民族延续,分权、经济兴盛、亡国亡族,根本无法判断历史逻辑的对错。  对付没钱的黎民百姓,宋孝武帝也有自己的方法。
  黎民百姓不是封疆大吏,皇帝不会为了几个小钱亲自动手,况且收税的皂隶还不知要搂多少中饱私囊。宋孝武帝很聪明,他想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囤积居奇,只不过手法远比一般奸商高明。
  两晋以来,江南就有“衣被天下”之称,历代君王对江南纺织业始终轻徭薄赋:养蚕户纳绢不过三匹,而且只限于长江下游一带。为了抢夺黎民百姓的钱,宋孝武帝以江南绢丝为题布下了一局大棋……
  第一步,布局。
  大明四年,宋孝武帝开始在全国高价收购绢丝(请注意,是高价收购,不是强行征收)。结果,一年间,江南所有绢丝全部断货。
  第二步,中盘。
  大明五年,宋孝武帝突然宣布:养蚕税税基扩大到全国所有黎民百姓,每户百姓要纳绢四匹。这对黎民百姓就是一个悖论:百姓根本不可能上缴如此多的绢丝,新产绢丝存量不足,原有的绢丝又早就被皇帝买走了;百姓又必须缴纳绢丝,否则,对抗皇粮国税是要坐牢的。
  结论:手里没有绢丝的人也可以去市场上去买,比如,皇家的直营店。全国绢丝价格立即暴涨,当年,一匹绢居然涨到2000-3000钱,这可是当时一头耕牛的价格,相当于今天让每家一年内缴纳一套房子作为税款!
  第三步:收官。
  就在这个时候,宋孝武帝不失时机抛售了一批绢丝,虽然绢丝价格最后控制在1000钱左右,但是,百姓仅有的一点土地、仅存的一点铜钱也都流入了皇帝的腰包。
  即使1000钱的价格,绝大多数人仍旧是缴纳不起,那一年,不知多少人倾家荡产,“卖妻儿,甚者或自缢死”。宋孝武帝当政最后一年(464年),富庶的浙东数郡发生旱灾,朝廷不但无力赈灾,反而照旧收租。结果,灾害程度不及古代一半,饿死者却是古代数倍(病未半古,而死已倍之),富庶的京师也是饿殍遍野……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一章 此朝无钱胜有钱 周朝 - 第一章 此朝无钱胜有钱 周朝

西周
王德 的共同信仰 vs 犬戎外患+分封制;
周王式微,诸侯太强;
但凡真正的盛世,必然也是文化极盛的时期。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六书"全部出自西周,此后,历朝历代只能在西周的残迹里寻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思索与后世富多彩的金融货币现象相比,西周的金融表现形式确实非常简单,但最适宜诠释金融的本质:诚信。
血族时代:木质和石质工具无法支撑一个家庭对抗自然,以家族为单位生存成为必然。包括国王在内,并无过多特殊待遇。王对百姓,要讲“王德”,百姓对国王,要讲“信义”(普通人之间不欺骗同类、欺骗上天)“忠恕”(家族之长忠于家族,国君忠于国人)。
东周
管仲: 藏富于民
范蠡: 货币战
铁器出现,开始以家庭为单位生存。诸侯变法、变家族生产为家庭生产。
战国默念,出现土地私有制。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六章 三国 - 第六章 三国

三国
曹操
一、 率领流民劫掠,赚取第一桶金。
二、 屯田令,招募流民
三、 抑兼并令,禁止坞堡收容流民、抢占无助土地。
四、 放弃汉中,经营北方,建立较为安定的社会秩序;经济恢复,再次出现造船业的兴盛。
1. 货币经纪初具规模。
2. 没有官铸货币,流通的主要是东汉遗留的五铢钱或商人私铸新钱。
五、 修运河(京杭大运河雏形)。
蜀汉
一、 货币改革:直百五铢,铸造大钱,以三四十分之一的成本抢劫蜀地的粮食、布匹和财富。
二、 诸葛亮:太平百钱,1:100的比例抢劫民间财富。
曹丕:九品中正制,社会阶层流动固化在既得利益者阶层,寒门素组再无晋升之路。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80页


官家垄断了煮盐.采矿、冶铁.运输.酿酒等几乎所有创新行业,投资土地就是最安全.最保值、最有效的渠道。相对而言,最简单的产业创新都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吸纳货币也就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土地是高价值资产,吸纳货币的速度、能力都远高于创新产业。如果货币不能流向高利润的创新产业,只有依靠土地才能转换为财富(也许是泡沫)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货币投资于土地→土地成为吸纳货币的重要渠道→刺激货币进一步流向土地→土地兼并→货币再投资于土地……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十一章 唐中期 - 第十一章 唐中期

唐中
【compete vs. race to the bottom】
不是所有竞争都一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社会公众福利。更不是所有市场选择的结果都一定是好的。
竞争compete = 比谁更优秀;
竞次race to the bottom= 比谁更下贱、脸皮更厚、心更黑。
相同点:两者都把市场作为工具,通过市场实现利益分配和再分配。所有社会都存在市场,市场都有竞次特征,只不过封建社会的表现更为突出。
从汉武帝起,竞次就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无为而治放开市场,强者就会掠夺弱者的生存资源。财富一旦集中于极少数人手中,绝大多数农人就只能成为流民;流民聚而不散,便是乱世之源。
【增发货币的方式】
1. 把新增货币集中发给强势阶层,e.g. 封建官僚 = 货币不掌握在创造财富的人手中=不能刺激经济,反而造成经济停滞、物价上涨。
2. 把新增货币集中发给弱势阶层,e.g.黎民百姓。可以编一个名头给钱,例如购买穷人手中的东西。只有这样的货币增发才能真正刺激内需,启动经济复苏之源。
唐玄宗李隆基
后期
一、 支持宇文融推行史上最严厉、最彻底的限购令:禁止一切土地买卖,无论有无户籍。
二、 李林甫:定向对社会底层增发货币。合籴(朝廷每年以高于市价的价格收购农人手中的粮食);合雇(废除徭役,河工、官粮运输按市价付农人工资);废黜府兵制,改行募兵制。
三、 李林甫:修订《长行旨》,政府放弃了要求税率和老姨以及财政管理实施细则全国统一的总原则,节省人力物力。
四、 李林甫:整理制定大唐法令,主要法律条文一直沿用到清末。其中《唐六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行政管理法。约束封建官僚。(引起了封建官僚反攻)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一章 此朝无钱胜有钱(周朝) - 第一章 此朝无钱胜有钱(周朝)

西周是一个混沌世界,不要说金银,就是青铜产量也不大。没有金银的世界,什么才是钱呢?
既见君子,赐我百朋。 ——《诗经》
其中的“朋”指代贝壳,与很多国家和民族一样,贝壳是中国的第一代货币,后来,用青铜铸成的贝壳也被用作货币《史记》之前的《国语》和《吕氏春秋》对褒姒的故事都有记载,最初的原型则是《诗经》里几句无关紧要的诗词。
《国语》的版本最不可信:褒姒是邪神转世,与商纣王的妲己一样,她来到世间就是为了惩罚西周王朝失德,她在人间的帮手叫作“虢石父”,两人狼狈为奸,败坏西周政务。至于《吕氏春秋》,情节与《国语》类似,只是故事更为简单,而且提到一句:周幽王为了取悦褒姒,经常亲自为她击鼓(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
太史公司马迁真牛,愣是把《吕氏春秋》里的“击鼓”改为“烽火”。
这样做,不是太史公粗心,而是古代史学家们必须为西周找到一个灭亡的理由。否则,西周又怎么可能成为顶礼膜拜的典范?
只有展示出“妖女祸国”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西周王朝在历史上的声望与其耻辱的结局才能调和,史学家才能继续把西周供奉在神坛之上。周幽王不是灭亡西周的终极杀手,一个绵延数百年的王朝,不会因为某一个人振兴,更不可能因为某一个人衰败。指责“妖女误国”,不过是历代史家标榜自己学说的一种障眼法。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11页


但凡真正的盛世,必然也是文化极盛的时期。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六书"全部出自西周,此后,历朝历代只能在西周的残迹里寻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思索与后世富多彩的金融货币现象相比,西周的金融表现形式确实非常简单,但最适宜诠释金融的本质:诚信。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79页

人们往往认为,封建皇权最黑暗、剥削最残酷的时候,就会激化社会矛盾,引 抗最后,这个黑暗的封建王朝就会灭亡。我想告诉大家:封建皇权的灭亡不可能从最坏开始,更不可能在最坏的时候发生。恰恰相反,一个王朝的覆灭,往往是从试图逐渐变好开始。最坏的封建统治者只能播撒仇恨的种子,相对宽松的统治环上境才能让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看谁成为接盘侠~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11页

反动势力之所以被称为反动势力,不是因为反动,而是因为有势力。
作者真相了。
话说如果高中历史书能这样分析,姐姐也不用学得那么痛苦。。。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七章 两晋 - 第七章 两晋

两晋
史料和考古依据不足,推断货币经济极度衰落。
西晋 司马炎
一、 皇帝没有实权,士族强盛,皇帝卖官搂钱。
二、 占田制:吸引部曲离开士族,占田的农民要为国家承担兵役。三十税一。低税率刺激农民流向国家,士族失去农民,皇帝取悦小农,士族失去兵源,皇帝获得兵源。
皇权vs士族 火拼,中原失去所有强者,异族入侵,五胡十六国。
西晋遗民南迁,中国经济中心南迁。
东晋 司马睿
一、 二桃杀三士,江南豪门势力在铸币权战争中全部衰败。
二、 开山泽之禁(禁止独占山林)、土断(按照土地断定户籍),培养江南小农经济。
三、 镇之以静,群情自安。无为之治,休养生息。
四、 士族高门手握大量货币,减凿铜币,重铸成钱。士族高门的势力超越皇族。
五、 恒温:
1. 庚戌土断,东晋最彻底的土地改革,脱离士族的农民要向朝廷服兵役。
2. 提出要兴办教育,给寒门素族晋升之阶,实现社会阶层流动。
民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背后逻辑:
封建集权→货币官铸→击溃异族→经济衰退:集权导致强势封建集权= 集中全国资源对抗游牧民族+封建官僚壮大,小农经济遭殃
封建分权→货币私铸→经济兴盛→异族入侵→丧失半壁江山。
同理可见,希腊vs古罗马vs日耳曼……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八章 南朝 - 第八章 南朝

南朝
刘宋王朝
一、 士族被剥夺军权,但对统治集团表现出最大的不屑。
二、 皇权不能容忍士族高门如此放肆,开始搂钱:
1. 刘义符:兴办金融业,放贷。目的不是获得利息收入,而是获得贷款人抵押物——土地。皇帝以各种手法逼迫士族高门借款、以土地为抵押。
2. 刘义隆: 货币改革,铸造大钱兑换五铢钱和沈郎钱(皇族和封建官僚都没多少钱,只有士族高门才有五铢钱和沈郎钱);对不从者以暴力解决问题。
3. 宋孝武帝: 以赌博方式抢劫有钱的封建官僚;对没钱的黎民百姓,囤集居奇。
高价收购绢丝,造成江南绢丝全部断货;将养蚕税扩大到全国所有百姓,没有绢丝的人可以到市场上去买、例如皇家直营店;全国绢丝价格暴涨;皇帝抛售绢丝。
西汉 vs 刘宋王朝
同:“皇帝—封建官僚—小农”的社会框架:封建官僚掌握绝大部分社会财富,其余的人都处在低端,顶层和低端直接没有任何缓冲带。如果顶端的人选择掠夺,那么所有人同样会选择虚伪和卑劣,因为这才是获得财富最有效的渠道。这样的社会框架不会也不可能提供创新空间,重大创新必须依靠帝国全体臣民在点滴试错中积累。
刘宋王朝,士族高门势力被迅速清洗,寒门素族以军功起家。货币、土地、税收,皇权推行的所有政策都被异化为抢劫的工具。
异:刘宋偏安江南,面临北方异族的挑战,却根本没有前世积累的财富。皇权对财富的获取由掠夺变为抢劫——抢劫社会底层,皇族和封建官僚互相抢劫。
萧齐
一、 铸造大钱,但铸币量非常小,造成通货紧缩。
二、 维持了刘宋年间的货币税率。
三、 百姓没有钱、税款缴不上——高利贷,以土地为抵押,到期时债主剥夺田宅,债务人沦为佃农。货币本质是寻找高收益高回报,封建官僚新贵几乎垄断所有创新行业,所有真正赚钱的投资渠道都被封建官僚堵死,又没有资产泡沫可以制造,剩余货币只能投资高利贷。
四、 寺庙大放高利贷。
萧梁
一、 铸造技术垄断双面压制的货币“天监五铢”(足值货币),不禁止民间私铸“公式女钱”。劣币驱逐良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又铸铁钱。
二、 铁钱赎买士族高门的土地,分给流民。
三、 对封建官僚过于仁慈,黎民百姓无力支撑一个王朝。
四、 侯景之乱,江南士族几乎被屠戮殆尽,大通胀。
士族高门:最接近aristocrat。贵族代表的精神,恰恰是皇权最为讨厌的东西——超越经济利益,追求独立、责任和文明。士庶天隔确实非常反动,但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曾经真正制约皇权的群体,将文化价值的理性孕育于治国,权力制衡,不让一人独占天下之利。反过来,权力制衡也导致面对异族入侵没有反抗能力。
封建官僚必须彻底打破现有社会财富分配格局才能达到目的,他们不需要妥协,对毁灭社会财富也毫无顾忌。靠当官发财的本质从来都是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存量,只要抢劫财富的成本低于创造财富,封建官僚就一定会选择抢劫。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八章 南朝金粉(南朝) - 第八章 南朝金粉(南朝)

  萧齐王朝一直在有意维持通货紧缩的局面,如果想打破通货紧缩,官府随时可以铸造大钱。因为,真正拥有南齐五铢的人是皇族和封建官僚,通货紧缩越严重,他们手中的财富就越值钱,靠货币掠夺财富的能力就越强。
  黎民百姓确实没钱,税款缴不上怎么办?
  答:高利贷。
  南朝墓葬中经常可以看到借贷契约,令人惊讶的是,除了王公贵族的大墓,相当一部分小康之家的墓葬中也可以见到借贷契约。这些契约记载了借贷事由、时限、利率,借债者多是自耕农,一般数额不会超过30文,以半年为限,年化利率平均为200%,是货真价实的高利贷。
  如果债务人到期无力偿还贷款,还可以延长归还期限(今天这种业务被称之为“展期”)。如果延期几次之后,作为抵押的田宅会被债务人收走——那应该是家中仅有的田宅。最后的结果,是债务人以自身作为抵押再次举债,自己沦为奴婢或者部曲。很遗憾,墓葬中的契约无一例外在债主生前都没有得到偿还,也许这些债务已经永远不可能被偿还。之所以这些借据被放入坟墓,是因为债务人在债权人入殓之前要继续签字画押,人们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里,已经死掉的人仍旧可以向阳世索债。
  按货币经济发展程度推断,南朝货币总量当远逊于汉代;按商品化程度推断,南朝商品化程度又远不如后来的宋代。汉代、宋代当然也有高利贷存在,只不过,汉代高利贷者“子钱家”仅限于大商人,借钱的人一般也是王侯甚至皇帝,至于普通人,您就是想借高利贷,人家还嫌麻烦。宋朝小农高利贷最为普遍,但高利贷者是官府。
  唯独乱世偏安的南朝,高利贷规模居然如此之广,实在令今天的经济学家瞠目结舌。《南史》这样记载当时的情况,高利贷“子息滋长,督责无穷”,虽然“财物布在民间”却“为患遍天下”。当然,通常情况下高利贷会以土地作为抵押,一旦债务到期不能归还,债主就会夺其田宅,债务人则沦为佃农(期讫,便驱券主,夺其宅,都下东土百姓,失业其一)。
  这里要说明的,不是高利贷利率有多恶劣,也不是失去田宅、沦为奴婢的百姓有多么悲惨,而是全民高利贷背后一个更为可怕的逻辑。
  货币的本质就是寻找高收益、高回报,获得收益的渠道有很多种,为何大家都选择“以钱生钱”的高利贷?
  刘宋、萧齐是封建官僚长成的时代,萧齐一如刘宋王朝,封建官僚新贵几乎垄断了所有的创新行业,所有真正赚钱的投资渠道都被封建官僚堵死,上古时代又没有资产泡沫可以制造,剩余货币也就只能投资高利贷了。
  这是一种怎样残酷的逻辑?
  ——只要有了货币先发优势,抢先一步比别人占有更多的金钱,就一定可以把别人踩在脚下。拥有货币先发优势的人,一般来说是有进取心的人,所以,他们抢先适应了那个时代的规则,获得了财富。一旦这些人把获取财富的轨迹定位为高利贷,也就不会有人再从实体领域谋求财富了。
  ——贫穷的人只能被货币役使,死去的人不可能有人埋葬,鳏居的人不愿意再娶,生了孩子只能偷偷杀死(贫者但供吏,死者弗望埋,鳏居不愿娶,生子不敢举)……,无怪乎有人惊叹“杀人之道日有数途,生人之法岁无一理,不知复百年间,将尽以草木为世邪”。
  货币只是财富的一种符号,并不是真正的财富,高利贷所有的作用只是财富转移,不是创造财富。如果所有人都不去创造财富,萧齐王朝的前途又在那里呢?  皇权对封建官僚有多少容忍,对黎民百姓就有多少罪恶。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九章 隋朝 - 第九章 隋朝

隋朝
隋文帝杨坚
一、 打击封建官僚、设立科举制,把选官机制建立在社会阶层流动上,既得利益者无法对抗整个社会。(在任何时代,试图打破、能够打破现行利益格局的人都是最有能力的人。这些人能在科举遴选途径中胜出。)
(但隋朝仍是分全社会,每个郡县豆油铸钱炉,粮仓分属各地,地方官有权力调动军队。为了节约钱财,没有维持常备军,士兵来自临时征召的农民。)
二、 设计了在当时看来几乎完美的权力制衡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封建官僚搂钱的难度:内吏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监察、执行,三省独立对皇帝负责。任何位高权重的人都不可能肆无忌惮的靠权力搂钱。
三、 裁撤州郡,减少公务员数量。
四、 主持修订《开皇律》,官员每年考核。
五、 门下省常常雇佣百姓向本地官员行贿、向封疆大吏送礼,一经查实,无论收受财物多少、一律死罪。
六、 “输籍法”,授予大隋帝国每个成年男丁一百亩土地。
七、 废黜盐铁专营,对民间放开所有工商业渠道,天下只有一种人不能做生意——封建官僚。
八、 中国历史上首次真正实现货币统一:隋五铢。隋朝货币没有统一的形制、重量,但所有货币基本都出自官府。隋五铢并非朝廷统一铸造,而是要求郡县官府自行铸造,标准由各县父老自行商定,结果隋朝1255个县,全部选择了同一个货币标准——2.42g。
九、 结果:大唐帝国存在几十年后,仍在使用隋朝积攒的财富。
隋炀帝杨广
一、 起草了自己的即位诏书:君权神授;要大力发展工商业,尤其是商业。
二、 无为而治;市场化的国内生产体系。
三、 科技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江南城市发展。
四、 官僚控制的国际贸易体系:与西域各国进行国际贸易。对来中原做生意的游牧民族给予超国民待遇。分化西域各国,有选择的对西域21国放开贸易。
进口商品主要为奢侈品,出口产品主要为日用品,封建官僚自己不从事生产,货源是没本钱的买卖——税收,结果不但不能刺激民间生产,反而破坏国内市场秩序,加重百姓负担。同时,封建官僚一旦被允许经商,在利益驱使下迅速把手伸向每个产业,甚至自行创造盈利机会挤压民间商业并不断创新赚钱方法。
五、 京杭大运河:
1. 史书夸大了劳役和隋炀帝暴戾程度。
2. 真正出问题的原因是帝国政府修筑运河,支撑工程的是皇权,劳役无偿,税收无偿,弱势群体将承担大部分成本,降低社会生产效率,社会财富总额在特点时点上也会下降。隋炀帝老巢江南,隋帝国经济中心在江南,修筑运河的得利者是江南商人,却完全在江北征调民夫和粮食,工程成本全部压在江北黎民身上。大批流民出现在江北,而封建官僚又过上了奢侈的日子。
六、 倚重南人,对江北的关陇世族剥夺财富(白钱)的同时不予重用。
七、 三征高丽,仍然是损北补南。北方封建官僚放大了这种压力,征发民夫却不给补偿。
八、 北方关陇世族造反+流民。
对黎民百姓来说,苦难是具体的,仇恨是抽象的。关陇世族利用仇恨而非正义点燃了农民战争之火。当贫穷变成毋庸置疑的道德,普通人便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暴戾。

《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笔记-第三章 汉高祖--汉武帝 - 第三章 汉高祖--汉武帝

西汉
汉高祖刘邦
一、 战乱极大损耗社会财富;
二、 异姓王缴纳供奉时将铜钱缩水90%(荚钱);刘邦重申秦铸币标准,要求臣民使用重十二铢的秦半两,但刘邦所铸秦半两很快被诸侯回炉铸成荚钱,人民一旦拿到足值的秦半两会藏在箱底——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如果良币和劣币同时流通,良币会逐步减少,市面上流通的将都是劣币。
三、 汉初大通胀(对农人影响并不大);刘邦减重官方货币为三铢,实际上承认荚钱合法地位。为争夺财富,皇帝和诸侯竞相对货币减重,谁的钱最破,谁在市场上就最有竞争力。
四、 土地政策:将秦朝王室公田、官田、池林分给自己的士兵。此土地政策奠定了伺候两千年的社会结构:皇帝是社会最高层,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等封建官僚,拿皇帝的钱,逐级管理小农;小农是社会底层,对帝国纳税,用血汗钱养活帝王与封建官僚。此后,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始终没有摆脱“皇权—封建官僚—小农”。
五、 《盗铸钱令》199BC:皇帝统一全国铸币权,诸侯不得自行铸币。(未落实)
六、 消灭异姓王,分封兄弟子侄为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吕后
一、 《二年律令》:继承发展刘邦的土地政策,帝国中央政府把授田范围扩大到全体臣民;十五而税一,个人所得税6.6%,无累进税率。
首次实现全国范围的“均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土地私有制度,耕者有其田。
成功的原因:汉初从六国贵族到异姓王都被剪除,旧的既得利益者被消灭殆尽,刚刚建立起来的官僚体系还不成熟,大家只能按照相对公平的方法平均田地——【模糊面纱】behind veil of ignorance。
二、 货币新政:授田制度执行十年后,帝国财富开始增长,改变币制。废荚钱,缴八铢钱;八铢钱vs荚钱=吕后vs同姓王。(匈奴来犯,货币新政未推行)
三、 吕后的完全悖论:打败匈奴要有强盛的经济,建设强盛的经济需要避免大的战事,让国人休养生息。
解决方式:战争经费全部来源于货币减重,货币贬值近75%。
出征南越,货币继续减值。
四、 汉帝国经济未因通胀崩溃的原因:边疆战事最紧张的时候仍维持对小农“十五税一”的政策。因而穷到不得不实行货币通胀。
对民生来说,高税收、高通胀,是两难选择,帝国出现危机时只能择其一。农耕时代,最主要的财富生产手段是种地,普通人对货币的需求量远低于诸侯和封建官僚。大通胀给帝国经济带来的伤害,更多是对工商业和封建统治阶级,对农人而言,低税收才是最重要的。
汉文帝刘恒
一、 “三十税一”,个人所得税3.33%;十年后十年内免征农业税,人头税降低,全体国人整体税负降低到2%以下。各诸侯竞相降低税负,以保证自己的经济实力不落后。
二、 开放一切民间可以进入的行业,包括铸币权。开放铸币权并未恶化通胀,此时冶铁、畜牧、贸易、手工都还是创新产业,相比铸币而言有更好的赚钱方式。
三、 诸侯国土继承平分王子。(颁布不久,刘恒就死了)
汉景帝刘启
一、 启用晁错。晁错vs刘濞,七国之乱。
二、 平定七国之乱,同姓王只剩封号。
汉武帝刘彻
一、 匈奴战争十一年,汉帝国财政濒于崩溃。
二、 货币改革:弥补战争开支、禁商人之利:
1. 废四铢钱,推行皮币(王公巨室,黄金)、白金币(小康家庭)、三铢钱(小农)。皮币、白金币盗铸利润极高,法不责众。
2. 废皮币、白金币、三铢钱,接受民间的五铢钱,刘彻官铸五铢钱(赤仄五铢)。民间尚未掌握紫铜技术,无法盗铸。赤仄五铢无法以一当五,无法支撑。
3. 官府上收铸币权,发行“三官钱”、即现在的五铢钱。【马克思】君主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兵器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还是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三、 算缗令:每家富人捐出自己财产的3-5%;
告缗令:告发隐匿财产的人可以获得对方财产的一半,另一半由帝国没收。
不告缗令:只要向边关捐赠一定数量马匹/粮食,就可以免于被告缗令追究,前提是这家人没有现钱、所有财富集中于土地,土地集中到有钱人手中,小农失去谋生之路。
四、 盐铁官营、均输平淮:收缴全国所有铜矿;上收煮盐、铁矿、货物运输权。
1. 从事煮盐、铁矿、货物运输的流民和有钱人被排挤出这些行业,货币集中到土地。
2. 打击商人和工商业、培植出官商,垄断地位赋予官商大量金钱,进一步冲入土地市场。
不同于普通商人、地主,官商对金钱的渴求没有止境。单一的商人、地主或官僚都有自己的规矩,就算欺行霸市也不能太离谱。商人+地主+官吏=社会财富规律转变,人民不再热衷于生产财富,而是想着如何抢劫财富。
3. 通过非正常手段致富的豪强产生,来源于被官府挤出的富豪,中国第一代黑势力,剪短小农生命最后一丝游丝。
五、 用酷吏对付敌方豪强,酷吏成为官僚和豪强。
六、 轮台罪己诏。
皇帝与诸侯之间是一种“压力传导双向机制”,如果皇帝政令对封国不利,诸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驳回命令,压力传导到最末端的小农就会逐步衰减。
封建官僚是一种“压力单向传导机制”,压力只能逐级向下传导,封建官僚不但不会分散压力,而且会为了自身利益扩大这种压力。这样,压力传导到最后的小农便会呈几何级数扩大。


 中国是部金融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