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6-1-1
ISBN:9787506088088
作者:郑永年
页数:160页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81页 - 第四章——四

1.可以把东亚道路总结为:先经济、再社会、后政治;先发展、再分配、后民主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9页

五、正如亚洲不喜欢西方强加给自己的东方专制主义话语,亚洲必须避免站在一个道德立场,以西方“妖魔化”亚洲的方式去“妖魔化”西方。更为重要的是,重评亚洲价值观,也并不是说亚洲价值观可以取代西方价值观,而只是说,存在着亚洲价值观这样一个不同于西方的选择,不管人们喜欢与否,也不管东西方之间的争论是如何激烈,这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会永远存在下去。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87页 - 第四章——五

1.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人均GDP处于差不多的水平,但现在台湾的人均GDP还不到新加坡的一半。同时,随着民主化进程,民主化有很浓厚的民粹化味道。官员简单跟随“民意”,着眼于短期利益,有利于长远经济发展的政策很难到位。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139页 - 第七章——二

1.无论是规制型国家(国家对市场进行规制)还是干预性国家(凯恩斯主义),政府和市场之间仍然有明确的边界,两者不能互相取代。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30页

十三、问题的核心不在于需要不需要民主,而是需要什么形式的民主,换句话说,在非西方国家,如果不想步入西方式民主,那么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可替代的选择?或者说人们需要寻找一种既能满足人民的民主权利意识,但又可以避免民主政治所带来的诸多恶性弊端的替代民主形式。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16页

八,西方很多方面的社会制度,建设发生在大众民主化之前,甚至在专制主义阶段。最明显的就是法国的教育制度,是在拿破仑时代建立的;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铁血宰相”俾斯麦时代建立的。可以说西方大多数基本国家制度和大众民主化没有什么紧密的关联。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25页

十一、总体说来,从西方到非西方,民主越来越不具备社会文化基础,在民主内容越来越微弱的同时,越来越形式化,这就是西方所普遍定义的多党制和选举。在很多国家,除了多党制和选举,就根本不存在民主的其他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在西方民主的扩张过程中,其形式远远多于内容。亨廷顿一直强调,西方式民主是西方文化特有的产物,尽管能够传播到其他国家,但并非具有普世性,而其他一些学者,则把西方民主,简单地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性政治制度。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20页

九、在大众民主时代,政府很快向社会倾斜,大众民主,说到底就是一人一票的选举民主,对政治人物来说要得到政治权利,首先就要得到足够的选票,很显然,从选票数来讲,社会大众远叫资本来得重要,这使得今天的大众民主越来越带有民粹主义的色彩。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21页

九、在福利国家,大众民主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显著。民主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了福利政策的拍卖会,但问题是谁来买单?西方的政治人物不管自己国家的经济体已经不能承担福利负担,但为了选票还得继续承诺高福利。而大多数社会群体则看不到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们也不愿放弃任何利益。高福利的钱从哪里来?向老百姓借钱,向外国借钱,向未来借钱,这些都是西方的方法。高福利也提当代欧洲危机的根源。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16页


七、从历史上看,西方曾经出现几波帝国融合和解体的过程。近代欧洲国家的形成,既是帝国解体的产物,也是统一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无论是帝国的解体还是民族国家的形成,都充满了暴力和战争。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146页 - 第七章——三

1.同时,这种内部多元主义不要求政治人物诉诸于选票,因为领导人的产生更多的是依靠选拔,即贤能制度。
2.开放的一党体制比较适合比较大的并且各地差异很大的国家。差异性很大的国家往往要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即多元差异利益的平衡和整体社会的稳定。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69页 - 第四章——二

1.例如儒家价值观所重视的节俭、努力工作、尊重教育和尊重权威。这些因素对这些社会的经济成功有着直接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儒家价值观可以作为解释东亚经济飞起的最终外在变量。
2.实际上,发展经济学家早已认识到,历史上任何社会和文化只要能够发掘和动员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都能够启动现代化。同时,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族群有着明显不同的经济表现,这种现象只有通过文化的或者社会的(而非经济的)因素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8页


四、一般而言,亚洲价值观强调家庭,尊重权威(家长,老师和政府),强调群体的经济社会利益而不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重视社会稳定,依靠达成共识,而不是通过对抗解决问题,强调政府的责任和对社会进行干预的权力。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28页

十二,很多国家的民主问题,都是因为简单照搬西方模式,民主往往是低度的,尽管存在着各种西方式的制度,例如多党制、三权分立、自由媒体等,但从来就没有运作良好。没有任何制度可以制约政治精英、民粹主义泛滥。同时,也没有政治精英来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一直处于低水平。多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沦为党争。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22页

十、贤能政治与大众民主。贤能政治的理念曾经是西方政治理论的核心。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就提出,那些具有卓越能力作出合乎道德的政治决断的而被选出的政治领导人,被赋予统治这一共同体的权利,这样的政体才是最好的政体。在随后的历史中,贤能政治也有相当的影响力,美国的开国元勋,以及十九世纪的密尔、托克维尔等自由主义作家都提出了试图将贤能政治和民主政治结合在一起的政治主张。今天亚洲的一些社会,尤其是中国和新加坡,仍然实践着这种这种制度并且把这一制度现代化,但西方的大众民主已经彻底使得贤能政治成为不可能。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4页

二、公元前二百年,中国已经从战国时代松散、分权的封建制度转型成为统一的、家长式帝国。在包括道家、墨家和法家等诸子百家争论和竞争中,儒家最终成为了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当然,儒家内部也有不同的学派,孟子的儒家学说更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相信人性本善;而荀子则相信人的本性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到了汉代,儒家跃升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核心,也就是说,儒家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转型成为国家意识形态。汉代被推翻之后,儒家也跟着衰落,在随后的数百年间,儒家几乎处于休眠状态。到了公元618年至906年,中央王朝中新崛起,儒家也再次跟着复兴。在宋朝,新儒学崛起,开始揭示原来道教和佛教所关心的问题。在明代,王阳明发展出了心学,儒家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新的高度。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5页

三、日本经济学者曾用“雁形理论”描述区域经济内的经济发展模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日本领导的第一轮经济增长,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领导的第二轮高速经济增长,八十年代以后,中国领导了第三个高速经济增长。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2页

一,漫长的文艺复兴,从十三世纪到十七世纪,当时欧洲刚刚开始走出漫长的中世纪宗教时代,也就是欧洲人所说的“黑暗时代”。为了复兴,欧洲人不仅从他们的文明源头古希腊寻找思想和精神的源泉,而且也到东方(包括波斯,印度和中国等)寻找。西方在东方寻找到了科学,也寻找到的理性精神(中国的世俗文化),并把东方因素和古希腊因素融合在一起,造就了一种新的文化。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38页

十六、不管西方多么反对,中国仍然会追求自己的民主形式,一种基于自己的文明和价值观之上的民主。实际上,就民主来说,今天的世界已经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民主化,二是民主形式的多元化。不管西方世界多么反对非西方世界的民主形式,民主形式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一个现实。这是一个开放和多元的世界,也必然是一个多元政治制度的世界。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35页

十五、中国必须发展和建设自己的模式,而不是简单地像很多发展中国家那样,去照抄照搬西方民主模式。中国必须给自己一个机会,同时也给其他国家一个不一样的选择。不过,要强调的是中国模式不是反民主模式,而应当是一个民主改善模式。中国不学西方模式,并不表明中国是反西方的,而只是意味着中国要确立自己的民主模式。再者,中国模式也并非要取代西方模式,而只是意味着中国模式可以成为西方之外的另外一种选择。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10页

六,英国撒切尔政府期间,曾经想把社会部门,包括医疗和教育私有化,但遇到民主政治的有效抵制。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32页

十四、中国是儒家价值的源点,更是一个文明之上的国家。历史上,中国文化呈现出巨大的开放性,消化和吸收了各种外来的文化,是世界上一个从来没有中断过的文明。正因为如此,中国存在着其他所有东亚社会所不存在的文明复兴的潜力。实际上中国已经进入这样一个文明复兴的过程。这种复兴的过程并非对传统的简单回归,而是传统价值观现代化的过程。

《中国崛起》的笔记-第96页 - 第五章——一

1.2008年的金融危机表明,凡是制造业仍然领先的国家(如德国),受危机的影响就小;凡是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如英美),不仅制造了危机,而且也影响到本国的制造业。


 中国崛起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