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时光》书评

出版日期:2015-9
ISBN:9787530214683
作者:[美]丁松青
页数:273页

唤醒天堂里的自由°

——评《刹那时光》文/蓦烟如雪我常常不懂得,时光的片羽最动人的地方在哪,可在看了《刹那时光》后,那种闪烁有若纯金一般的时刻,开始出现在脑海中,它够将时间就驻留在那一霎间将它凝冻起来,这个世界似乎着可以唤醒的天堂。《刹那时光》的作者是来自美国圣地亚哥的神父丁松青,他9岁便立志做神父,18岁就进入耶稣修道院修习,1969年丁松青来到台湾,两年后在东南海岸的小岛兰屿做见习修士,与雅美族人度过了难忘的一年。七年后,自菲律宾修习两年神学的丁松青再次回到台湾,在新竹山区的清泉天主堂任职神父,融入泰雅族人的生活,至今仍生活在那里。当时的三毛就是在兰屿岛上与丁松青相识,他们长达了二十多年的友谊,他对三毛而言是挚友,他把自己的生活感悟化作纸上的素材,他是诗人、艺术家、是神父也是可爱的人。三毛在信中说,她把书中“每一个句子,每一段章节”都做到了接近背诵一样的熟悉,她最喜欢的就是这本《刹那时光》,他自己也感触,“一个人心灵居然可能和另外一个世上的灵魂,在沟通和了解上,那么自然又不费力地契合到这样深切的地步,这是一种少见的契合,人生旅途上,能遇见三毛,是他的缘,也是三毛的分。《刹那时光》里,我理解到丁松青的敏感,他的细腻,时光一去再不倒流的如逝之感,让人感叹人生的多变,这是他的墨西哥之旅,是他的生活之感,他像一个善意的使者,去宽宥于人,帮助于人。他是一个喜欢寻找快乐的人,他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是等待父亲的下班,可是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因为患了癌症离开了人世,我记得书中,他父亲写给丁松青的那句话,“希望你做个乖孩子,我不在时要好好照顾妈妈”,他爸爸离开的时候,母亲还怀着身孕,面对新生的弟弟和离开的父亲,他觉得,上天好似将格兰当成一样礼物给我们,来代替那个被他接去的父亲。我个人感觉,丁松青是一个很缺乏安全感的人,他善良,却也固执,看见图片上有枯瘦如柴的孩子,他会将小心省下来的钱寄给需要的孩子,他觉得奉献能让他快乐。在监狱他会把千元大钞塞给一个像打工的平原的人,因为他有笨拙的脸孔和单纯的笑容。他在俄勒冈州工人村生活过一段很自在的日子,虽然看去很普通,像摘草莓,他能遇见许多奇奇怪怪的人,里加度一家,名叫璜的小男孩,甚至是马努埃。我很喜欢艾拉村的风景,哪怕是描写的,浅蓝色的小屋,碧草如茵的平原,从满色彩的地域,在那个地方,他能感受到温暖,就像一个小个子拥抱了一个人,他都能联想到,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在丁松青的文字里,我看得见真诚和美意。他在艺术上也是如此,他可能在老师眼里有所欠缺,可是他很渴望有人能懂他,一张脸,一只眼睛,微翘的唇角或者一抹笑容,甚至是一条皱纹……都是最美的东西。可惜那些人并不觉得,丁松青很想把这些美好的事物创造出来,因为美好是活生生的,可是在看见穷人之家后吗,他不想再念下去,艺术?有这么多人陷于饥贫交迫的困境,他改变不了。面对贫穷,他会直接去帮助人,像窗帘,可是他却忽略了贫穷人的自尊者,他把那些敏感都化作了文字,去体会那种尴尬,他会思索自己的关心,看到这里,我真的觉得丁先生是一个可爱的人。同时这本书还有很多三毛和他的来往信件,这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人的一生庸庸碌碌,有多少人能如此的倾尽快乐,只为身边人都能享受当下,他和三毛是这样的人,他渴望身边的人也是如此,刹那的时光,刹那的天堂,唯有真实的人生,才能触及人心,他做到了。

唤醒生命中闪烁如纯金的时刻

因为是三毛,才翻开《刹那时光》。因为是这本书,才爱上丁松青这个人。因为丁青松,才唤醒了我生命中闪烁如纯金的时刻。因为回忆起生命中这些闪烁如纯金的时刻,才知道生命自爱、纯净的境界。在《刹那时光》这本书里,记述了丁松青一九八二年回美国学画以及墨西哥之旅中的点滴故事,我看见一个“人”诚诚实实地自剖和分析,当然,看到了他下决心走上宗教这条路的由来。丁松青,九岁时,他立志做神父,听她阿姨说耶稣会里最好的神父就是那些远去海外传教的,那时,那种去海外传教的欲望就已经根植在他心里。十八岁进入耶稣会修道院修习,遇到了一个新“父亲”——方济神父。方济神父告诉他:“你也许羡慕他人有的能力,可是天主也给了你一些很特别的东西。衪使你微小,那是因为你将去跟卑微的人在一起。”,让他看到了心里种植的花朵,而非只看见杂草。他二十二岁时的夏天,利用一个机会,跟墨西哥移民工人一起做工、共同生活,他们十分贫困,却经常被一些贪婪的弄人剥削压榨,他乐意接受这种磨练。他想:如果想以生活为倒是,那么就不必做什么额外的准备,相信生活本身能够供给人一切所需要的。这一趟实相的墨西哥旅程,暗中也写出了一场心路历程。它涉及宗教、艺术、爱的定义,还有作为一个人的孤独、孤独、孤独……脆弱而敏感的大部分人类,支持着我们走过一段又一段的旅程,而且尽可能“纯净”而欢悦着活下去的力量,还是来自上天赋予的生命之爱。之后的十二年,丁神父把自己奉献给了台湾,他在新竹山区的清泉天主堂任职神父,融入泰雅族人的生活,至今仍生活在那里。丁神父的可贵,贵在他虽然是一个神父,却诚实地写出了神父也是人的一个真理,他不掩饰作为一个人——即使是一个好牧羊人,内心也有的欢喜、悲伤、空虚和疼痛。《刹那时光》这本书里,增收十一封三毛致丁松青书信,以及些许三毛珍贵的照片,深入呈现了三毛与丁松青的相识相知,以及心灵上的深层交流,20年友谊可窥一隅。在三毛眼中,丁松青不仅是毕生的挚友,更“是诗人,是艺术家,是神父,是可爱之人,是天父的孩子”。因为三毛,我喜欢丁松青这个人,喜欢这个人的文字。喜欢他唤醒了我内心深处的一部分,我的生命!

三毛的“双胞胎”

三毛的书几年前就翻的差不多了,记得特意留了一个心眼,空下一本三毛不去读,怕的是年少轻轻走完了三毛的路,又不肯实践博尔赫斯常耳提面命的少读些新书,更多时间来重读,至此和三毛长久别过。当然也并不尽然,受苏俄小说熏陶的陈丹青在《无知的游历》中讲到了他读了托尔斯泰三遍四遍,中年却开始极力暂时远离他,计划晚年暮暮重读,再尽情享用时光美味的犒赏。然而还是在旅访托尔斯泰故乡草墓,边游边读,对比年少和当时,不同的所知或相同未改的感性时刻。若是有一天,走进撒哈拉或她的故居,我也会一样早早吞吃了年迈的饕餮吗?那本没读过的三毛,现在并不清楚是哪一本,还是先让它陈藏着如美酒。三毛全集今天突然又冒出了这么两本书,准确来说是三本书,《清泉故事》,《兰屿之歌》和这本《刹那时光》。顿感喜惊,这位神父丁松青,没听说过,他会和三毛有什么故事?它们自然不是三毛书写的作品,三毛只是充当了一位尽职尽责的译者。它们又是三毛的作品,英文译至中文,哪个段落不是三毛平实的语言和干净的灵魂。三毛是想用这三本书,完成了生命的另一场轮回的经历。她说她与丁松青是“双胞胎”,信里写的是“亲爱的弟弟”。他们只不过是被上苍随机挥洒在了不同的地域,凭着无异的追求信仰和骨髓的基因,相遇相知相认。她化身为两个人,迷迷糊糊的丁松青一样是另一个三毛的存在。不过这样来说,丁松青的经历与千山万水的三毛相比,显得有些那么不够格。何来计较这个问题呢,人世的机缘巧合难以类比。三毛也从文字上说:“一个文字工作者,不应该拿自己的成绩和任何其他作家比较,终其一生,我们比较的是自我的提升与突破。”三毛说爱她丁松青干净和朴实的好文,每本书译完出版前都不吝写一篇他们交往的鸡毛蒜皮小事和对他文字奉承的褒扬,可等她收到《刹那时光》的稿件,却直言不讳说,反不觉得妙趣横生的《清泉故事》多么好了,一点不喜欢。在翻译上下的功夫,也是倾斜于《刹那时光》,不顾自身健康熬夜,一个语病都要和丁松青写信交待,标点符号段落取舍等等。按她来说,她是拉开了作者的纱幔。《刹那时光》中,丁松青没有一味地婉转道来他游历的种种琐事,他有了更深的内省和对自身检视回顾,这个世界上有鬼吗?他不坚定地怀疑着。离开了待了12年的台湾回到自己的祖国,他想起了与已故去的父亲相处的可数的快乐时光。再次离开家乡,痛苦的他想到了围绕母亲身边的无尽孤独。他去学画,不会画没有生命的东西,画萝卜能够画出眼睛,别人也能从能从他的画中人物的眼睛看到耶稣,在不知他是神父的情况下。他走进墨西哥看到了鬼蜮的监狱和弱小者的无助,他感到无力挥散这些图像,他的心灵上有了沉重的刀疤。“有那么多饥寒交迫的人陷入困境,我还念什么艺术?”所以他的目标在神父的指引下明晰可见,回到台湾清泉小岛上,微薄绵力给那些人带来快乐,提供帮助,如同三毛在信中仅仅想用为岛上孩子拍照的方式达成那不甘的慈怀。三毛更喜爱这本书的原因不言而明,这是他们的书,解答的问题是我们能做些什么,让灵魂不那么躁郁和感伤。丁松青思考自己为什么做了一名神父,一部分是摆脱责任的压力,肯定还有一部分是嗅到了渺小,他询问,接受的回答是“它既然是你渺小,那是因为你将去和卑微的人在一起。”那无争无索的世界,会让这些渺小的人得到快乐。“我的心,与其等待富足,不如将它交给缺乏的穷人去。”抽身联想自己,我还真是在等待生命给予富足的阶段。书中有一部分是三毛写给丁松青的书信集,关于这些稿子,关于清泉有“小王子”造访的小屋,彼此的朋友和父母,艰难对抗的心理疾病。三毛结尾和开头用亲昵的“爱你的,三毛”,“亲爱的barry”,“又是爱你的三毛上”,“亲爱的弟弟,我会想念你”,“我最亲爱的弟弟”,“看完《走出非洲》后,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你”……读到这些,竟然难以嫉妒羡慕的情绪,恨不得马上变成丁松青。再看我们的丁神父,从开始遇见三毛便保持着彬彬有礼,不太感冒的姿态,不得意忘形于三毛的仰慕。不需要变成丁松青,只要我们达到了他们的那种明净清朗的世界,时间挪移,三毛会认识我们,丁松青也会和三毛结识。“热爱生命和人群是我永生的信仰。”三毛如是说。丁松青这样评价三毛:“她就是小王子,或是小公主,也许太过美好,不适合居住在这个世界。现在她已经回家了,而我想念她。不过我知道,有一天我们会见面的。”

旅途目标是内心的自由。

翻开《刹那时光》,传来一股书香油墨味,不久前刚看完丁松青的《兰屿之歌 清泉故事》,讲述的是丁冬青神父在台湾的一些见闻和记忆,趣味恒生,而这本《刹那时光》记述了丁松青一九八二年回美国学画以及墨西哥之旅中的点滴故事,借由一趟实相的历程道出自己由迷惘到坚定的心路历程,其中有关于友谊,关于学习,各种曲折经历。读完这2本书,我更加了解到丁松青神父的初衷与精神,他把自己的爱都融入到了各个地方。书中的插图很精美,大部分都是丁冬青本人所摄,还有几张珍贵的彩色的三毛与丁冬青合照,三毛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她的作品仍然在世间流传,2本她的译作也在今年与内地读者见面,三毛说过翻译他人的作品不要带上自己的写作风格,这本译作读起来非常顺畅,三毛是一个见识广,内心充满想象力与爱的人,翻译这本作品再好不过,加上和丁松青的几十年友谊,这本译作能很好的把丁松青的爱与希望传播给更多的人。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丁松青与墨西哥工人在一起的那个夏天,丁松青的这段打工经历,告诉了世人被剥削的工人的状况,即使在恶劣的条件下,许多工人还是可以乐观的生活。工人村的那些工人的儿女都很热情,帮助丁松青做这做那,工人的家庭一般比较庞大,让丁松青不禁思考那些孩子的妈妈是否快乐,后来想通了,虽然生活过的艰苦,但孩子们能健康成长,没有病痛,过得快乐,也就够了。丁冬青还靠着自己的口才和努力举办了一场拳赛,事情出乎意料,范杜洛微笑着告诉丁松青要学的事情还有很多,也让读者不禁思考,为什么范杜洛要说这样的话,我想他的意思大概是,丁松青在观察人与事上还有些缺乏观察力和思考力吧。“人们只有在企图占有别人时才会成为对方的累赘,因为他们总想剥夺对方的自由。如此一来,对方就随时会提高警觉,准备摆脱,可是若是真正的朋友,那就不会这样,也就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西斯哥,给了丁冬青很多思考与帮助的人,在两人的友谊中,丁冬青迷芒过,闹过小脾气,最终还是一笑了之,他很在乎这个朋友,才会为方方面面烦恼。重逢的时候是如此美好,真正的旅程目标是内心的自由,这些旅途上发生的故事,给人启示,给人感动,永远热泪盈眶。这是丁松青个人的真实记录,从小到大,老师教我们写文章最重要的就是真情实感,写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才会打动人。在朋友交谈之间,语言需要当心。成年人更要步步为营,不传坏话,便可促进双方的友谊。减少是非是促进人际关系重要的一环,好话要多传,坏话一句也不传。愿我们都能和丁松青一样,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遇到更多的人,学到更多的东西。【写作水平有限,但也是一个一个字敲打出来的。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邮箱:huang3220417@163.com或发豆邮联系】

【书评人俱乐部】两个人的《刹那时光》

老实说最初想读这本《刹那时光》完全是因为它的译者是我喜欢的三毛,十几年前第一次接触三毛的作品时就开始喜欢上了这个看上去活得很纯粹的女人。而本书的作者丁松青是真的没什么印象,也不记得他是否在三毛的作品里出现过,和朋友谈论起时,还总是将他的名字在我的脑海里滚动为“丁青松”三个字闪过。就为这,翻开书封时我特别留意的看了作者的简介。他的人生轨迹简述以及与三毛的相识,在看到下标“封面绘图/照片提供:丁松青”时,也让我小小的惊讶了一下,没想到作者的画还挺有感觉。每次阅读,若不是小说,我都会先顺着目录找感兴趣的段落来读,至于那些前言、序之类的也总是被我自动略过。但这次因为译者的关系,我很认真的先看了三毛的序。故人那熟悉的感觉太强烈了,仿佛一下子闪回到熬夜看《温柔的夜》、《稻草人手记》的时光。跳过前言直奔照片区,翻看他人的瞬间总是新奇的,又再次感叹了下“我的画”。看过这些,我终于又跳回挑目录环节,本书内容大体上包括“刹那时光”、三毛“致丁松青”的书信及“遇见三毛”。我一眼跳到94页的“夏天过去了”,对于前半部分的弥撒没什么感觉,虽然我对诸路神灵都存敬畏之心,但毕竟还是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但在读到后半部“夏季就要过去了,豆子的收成季也快结束了。风又开始吹起,催着我们离去。”时,心里顿时感到一些些的忧伤,仿佛你无心投掷的一颗石子打进我的心里,触发了我难过的点。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相对比较平实,没有什么繁复而华丽的词藻,但却很优美,他笔下的人物个个真实生动,很轻易的打动和温暖了阅读者的心。让人相信“一本好书的背后,除了文字的表达之外,最可贵的仍然在于隐藏在文字和故事后面的那份精神。”再次闪回目录,任性的点了65页的“你怕不怕鬼”,又顺着它读完了“永远的草莓田”。看过之后真心觉得作者是个暖男。我喜欢作者描述的那些画面,像“微风徐徐吹过大地,吹过浅蓝色的小屋,吹在逐渐成熟的豆叶上。”喜欢的同时也有想过,这里是不是也多少有译者的功劳呢。《刹那时光》的好就如同三毛在前面的序里写的,“涉及太多内心的自省和观点,借着一趟实相的旅程,暗中写出了一场心路历程。它涉及宗教、艺术、爱的定义,还有一个人的孤独、孤独、孤独......”三毛为作者译出的作品除了这本《刹那时光》,还有《兰屿之歌》及《清泉故事》。如果说一开始我的阅读兴趣只是因为三毛,那在看了这本《刹那时光》之后,我开始对这个作者生出同样的阅读兴趣了。也相信所有看了丁松青作品的人,都会感受到书写出这些故事以及经历了这些故事的人,是一个很温柔也很温暖的人。

《刹那时光》:留住天堂

很难预料,人一生的时光,会被怎样的遇见填满。只是无论如何,那些被经过的时光,往往不过刹那——它轻薄如蝉翼,一旦错身便再也找不回。可人的记忆却是很好的东西,凭着它,人们可以留下自己想要留住的东西。记忆如果美好,就像是留下了一座天堂。《刹那时光》便是一本很美好的书。它的作者是美国神父丁松青,译者是三毛。1969年,丁神父来到台湾,两年后在东南海岸的小岛兰屿做见习修士,与雅美族人度过了难忘的一年。几年之后,自菲律宾修习两年神学的他再次回到台湾,在新竹山区的清泉天主堂任职神父,融入泰雅族人的生活,至今仍生活在那里。在台湾期间,他以自己往日与当时的见闻和感悟为素材,创作了包括《刹那时光》在内的几部作品。1972年,他与三毛在兰屿相识,一见如故。三毛将他的作品翻译成中文,其中的最后一部便是《刹那时光》。《刹那时光》所写的,是丁神父1982年回国学习绘画及在墨西哥旅行的故事。信仰固然天生而坚定,但实现决绝却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正是由生活的经验来累积的。也许善意的根本在于分担,而非单纯的给予。因为心怀善意,所以当见到身处苦难中的人们时,丁神父总要将自己也置身在他人的痛苦之中。他坦承自己的不安与无能为力,但在微薄的力量也要用于改变些什么,这大概就是勇气吧。所以无论是在墨西哥,还是在圣地亚哥,他认真地聆听着他人的命运,生发出悲悯与虔诚。倘若心怀信仰,每一步都在迈向圣地。在三毛看来,这部作品篇幅不长,却是一部“巨作”——“亲爱的Barry”,三毛在给丁神父的信里写道,“写完这本书,你就可以死了,了无遗憾了,我会很高兴你就这样死去的。”作为写作者的三毛,她的生命是与自己的作品相融的,因而字里行间总是充满了无比的真诚。她渴望在作品里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而作为一名神父,丁松青早已笃定的一生要献给天父——这两点,在《刹那时光》里得到了统一:“……所有生命的意义,都在你的书里完整了……你诚实地面对生命,正如天父要求人类的那样。”本书最后还收录了三毛给丁神父写的十几封书信,展现了二者亲密而珍贵的友谊。“你的书让我在你写得那些故事里看到自己,让我记起成长的美丽与哀愁。”这也许便是这段友谊的珍贵之处——相识相知,在对方的眼里,彼此都可以看得到最好的自己。无关私欲或是其他,只因彼此清澈的眼光交汇,就有了这样美妙的故事。庆幸有文字,可以让这样的始终得到记录,刹那也可以凝固于此。我们总愿意慨叹故事的峰回路转,在那里,美好的人总可以遇见彼此。可事实上,只有怀着同样的善意与热忱,走在相同的道路上,两个人才可以相遇吧。这或许是巧合,也是命中注定——我们并不确定,但倘若愿意相信,天堂也并非遥不可及。

生命中的美好时刻

生命中的美好时刻-评【刹那时光】文/信实的精灵看过一片海,爱上一座城;看过一本书,爱上一个人。出生于美国的圣地亚哥,九岁便立志做神父的丁松青来到台湾,看过东南海岸的小岛兰屿,爱上了雅美族人,因此一本书《兰屿之歌》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再之后,他来到新竹山区的清泉天主教堂任职神父,融入泰雅族人的生活,于是,看过这里,在这里哭过、笑过之后,他也爱上了清泉,于是《清泉故事》应运而生。虽然没看过这两本书,但是三毛的译作中谈到,他把自己的生命和生活都融入了他的这两本书中。当我第一次翻看《刹那时光》这本书的时候,爱上了丁松青和三毛这两个人。丁神父虽然于年幼时候,面临父亲的去世,哥哥的离开家庭选择去做神父,导致自己很欠缺安全感,甚至于他觉得自己满身软弱,欠缺能力,但他有一颗愿意用天主的爱去为穷苦的人做点什么的勇气和决心。在他的信仰导师方济神父的教导下,“你也许羡慕他人有的能力。可是,天主也给了你一些很特别的东西。祂(在基督教和天主教的词汇里面,这个“祂”专用来指无所不能的上帝或者“神”、“天主”。)使你微小,那是因为你将去跟卑微的人在一起。”,方济神父帮他看见了一些他以前没有看清楚自己的一些东西,他在丁神父的心里种植花朵,在那以前,丁神父他自己只能看见杂草。自此以后,丁神父明白一件事,“与其在心里拔草,不如更加小心地灌溉我心中的花朵。”所以这本书《刹那时光》很自然就记录下来这整个心路变化的历程。三毛与丁松青有长达二十年的友谊,并且对于生命、对于爱有着很相似的心灵感悟,所以这本译作既可以说是丁神父的作品,也可以理解为这本书好像是为三毛而作。于三毛而言,这本书花费她太多的时间和心思,曾有一次为了一些翻译的内容精准,她连续两天没有出门,没有吃任何东西地与丁神父交流,她对于这本书是透到骨子里面的用心和热爱。对三毛而言,她与丁妈妈一起在天主教堂做弥撒的时候,是她的心最释放、最接近于天主的时刻。并且对于一位虽然是与自己初次见面,但是一直出现于丁神父口中的母亲而言,三毛可以很自然而然的进行拥抱,轻轻喊出一声“母亲”,那一刻,生命最真、最原始的美好完全绽放。这本《刹那时光》可以理解为巴瑞(丁神父)从小时候跟爸爸在一起的单纯、美好时光,到被天主呼召、决志成为一名神父并打算从事神职的一生,一直到远离家进入耶稣会修院遇见方济神父(“我记得那天午后的阳光如何透进方济神父的窗口,泼在他银白的头发上像一个辐射出来的光轮。”),开始了解福音没有传到的一些地方(比如中国)的疾苦,到他趁着假期的时间进入贫苦的墨西哥工人当中,与他们一起工作、从事最辛苦的体力劳动。这每一个过程都被丁神父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甚至于里面偶尔出现的一只小猫(开始叫小黑,仅仅因为它几乎全身都是黑色的,后来是“路沛”——丁神父偶尔结识的一个小女孩,后来跟随父母搬迁到另外一个地方,但是他给小黑起名路沛,是为了纪念一个离别的晚上,以及他们曾经工作过的草莓田,直到永远。“它值得丁神父这么做,并且完全非常非常值得”)、一个小女孩都有自己的名字和自己的一段特殊的故事。这本书可以算作丁神父的一本随行日记散文集,在他记录的每一件事情当中,他都可以找到天主与他同在的证据,每一个微小的瞬间都被他敏感的捕捉到,甚至于邻居家的小孩子端给他一碗自己家都不舍得吃的羊胃时,他的心一次又一次被深深感触到!曾经接触过一些基督教的朋友,他们总是喜欢在某一个特殊的时刻寻求与上帝同在的证据,并且与别人进行分享。比如一个汉语教师,曾有高薪收入,北京有房,但是在一阵剧烈的牙痛被上帝奇妙般地医治之后,选择放弃自己的工作,全职在教会追随耶稣的脚步一生服侍上帝,又或者一个男人内心一直犹豫另一个女人是不是上帝配给他的那一位,他会寻求上帝给他这个女人的真实印证,比如窗外的一抹彩虹或者阳光的突然绽放。这些生命中的重要瞬间基督徒们都愿意经常拿出来给别人讲,证明上帝的存在。“在我们的一生里,常会出现某些闪烁有若纯金一般的时刻。任何事情看上去是那么的优美,整个的世界散发着光芒。如果,我们能够将时间就驻留在那一霎间——将它凝冻起来,这个世界必然有如天堂。”他作为一个神父,貌似是神一般的存在,他身上从内至外散发着一种天主带给他的安详和“荣耀光环”,所以当他第一次走进墨西哥工人的时候,就被人误认为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来加增他们的信心”;然而同时,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平凡如同尘埃,甚至于有时候卑微到无人可以识别出他的欢喜、悲伤、空虚和疼痛。他真实地记录下来自己在墨西哥这个异国他乡当中的点点滴滴,力求做到行动和语言完全合一,我相信三毛是深深了解他的内心的,所以三毛的译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读他原文的韵味。人生当中,能有那么几个值得铭记于心的闪耀瞬间,并且被敏感捕捉、记录下来,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于白驹过隙的生命旅程当中,找到一个心灵契合的良师益友,那更是上帝的恩赐,丁松青认识三毛,三毛结识丁松青,于此于彼,都是今生最大的财富。PS: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664591856@qq.com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刹那时光》:刹那永恒:爱自己,也爱这世界

文/吴情认识丁松青,是从《清泉故事》开始的,简短干净的文章中,时时跳跃着一颗真诚细腻的心(我没看过英语原文,是从三毛的翻译文字中读出的),而丝毫没有说教气和规劝的意味。丁松青身份和经历异于常人,他幼年即立下宏愿:终生服务上帝,将生命献给天主和众生。在他那里,对上帝的爱与尊崇不证自明,对人世的关注与施与也不容置疑。他漫步在人间,不紧不慢,眼睛却从未忘记向天国张望。在《清泉故事》中,他以诗意的笔调回忆了在台湾清泉一地的过往,五分甜蜜,五分温馨。不过,《刹那时光》写的则是他离开清泉后的遭际。一去一来,时光荏苒,“永恒刹那已珍藏”(出自威廉·布莱克《天真之歌》)。在《刹那时光》一书中,他认真细致地检视了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迁,并以此为据探索和思考求道生存的真理。原先的他,尽管胸怀大志,但多半流于形式,境界上也不够超脱,时时处于矛盾和困惑之中,知行分离,徘徊难进。他一方面希望个人摆脱狭隘的道德观念,进入更加广阔的天地,全力以赴帮助他人;另一方面,对于人世中的真切情谊,他无法割舍,也未能抛弃。自认为已听见天主召唤的他,处于现实与理想的仄逼夹缝中,艰难呼吸。如果说丁松青神父在台湾清泉的生活让他见识了人间的“善良”、“温厚”与“淳朴”,那么,离开清泉之后的多地漫游与辗转(多少带有传教士之风),则让他见识了锥心的苦难和疼痛。每一个皆为真实的世界,美好和残酷都不曾遮掩:清泉人的慢生活中蕴含着古来的生活智慧;墨西哥工人的破旧宿舍则控诉着无良工头的罪恶。当他略俯下身子,亲近人群、亲近生活的时候,他终于知晓凡俗日常的两面,并彻悟到,“只有生活它自己,可以做我的导师”。为此,他暗暗决定,必须逐步摆脱先前脆弱敏感的自己,忘记无助、不安和能力有限,“更加小心地浇灌”属于自己的花朵。丁神父或许没有想到,当他脱离个人的小格局,走向广大困苦的人们时,人们也向他走来。他同墨西哥贫苦工人“一同工作”,一同“玩笑”,为他们的正当权利奔走效劳,而人们给予他的,则是亲人般的关怀和疼惜。在他们身上,宗教精神和世俗情感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如果说宗教是一种他律,那么,基于人性、超越种族的同情基础上的理解,则可以看作一种自律,一种来自理念世界的永恒“大爱”。在这一“大爱”的影响和塑造下,丁松青也实现了个人思想的蜕变和升华。云卷云舒,人去人来,繁忙的尘世总是充满了别离和忧伤。身为神父,丁松青的生命似乎注定了他不属于自己,他的未来,一直在路的远方。从寓居清泉,到归国停息,再到邻国体验,他始终走在服务上帝、服务众生的路上;而一路前行,他也收获颇丰。他懂得了,不必、也不该向人间之外寻找生活的意义。人间本就是全部。每一个向善的人都是一道最美的风景。当这个世界充满了爱意,人间就是天堂!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一直在的感动

丁松青神父能与三毛成为知己伴侣绝非偶然,由他们相通的文字便能知道,这场相识是注定。对于丁松青神父家中的老狗查理来说,快乐就是尤其当它和它所爱的人在一起的时候,而对我来说,翻阅一本既有丁松青神父又要三毛的时光的书籍,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父亲于“我”而言,是一盏灯,他一句话让“我”一生受用;他又是一股香,弥漫在“我”生命中,让“我”无时无刻感受得到。然而更了不起的是“我”的母亲,她对父亲的忠贞与矢志不渝以及她对“我”们三兄弟的毫无保留,无不说明了每一位母亲都必定是伟大的英雄。“我”何其有幸,得以遇见我生命中的一个新的父亲——方济神父,是他,看透了“我”的内心与灵魂,使“我”步步生花,完成人生最美的抵达——墨西哥之旅。一本西班牙语书,一台录音机,一部旧福特汽车,外加五美元,我就应有尽有了。相亲相爱的家庭,似真若假的鬼神之说,香甜安眠着的小黑猫路沛,妇人们认为的天主教徒的“值得”,紫衣女人的好玩心性,以及失而复得的圣经,在这个夏天熠熠生辉,带走了我的应有尽有,也带来了黑暗中的一片闪烁。回到曾经自己所属的美国,没有落叶归根之感,那不安定的感觉使“我”疑惑。不舍得为女友放弃的西施哥,几百年前几百年后与自己相识的乔,回台湾的离别哀伤,这些让“我”的心在这个美妙的国度里愉快地游荡。哈定十六街和圣安东尼教堂一直都在,而那趟蒂华纳之旅及醉鬼砸酒瓶的事也被我藏于心底,留着以后某个慵懒的午后来回味这个傻傻的自己。第二次来到墨西哥,露丝有泪水和敏感,将暗恋深藏;泰莉有阳光和幸福,将热情挥洒;而西思哥,“我”不知道他笑容的真相是否唇角微扬。“寂寞是头可怕的野兽,专门啃啮人的心灵”,还好当孤独蒸腾而起的时候,有人会帮我将孤独放在锅里慢慢熬干,即使自己呛出了眼泪,也不会再害怕了。离开墨西哥,我想我离天主更近一步了,因为“我”真正体验到了令我永生难忘的奇迹——泰莉的霍然而愈。而“我”对穷苦人间的挂念,促使自己放弃艺术去寻找心灵的安宁。无论是自己不喜欢的乔伊,还是乐观永远持鼓励态度的璐丝,她们都使我拥有读懂耶稣的坚强与自信。更值得感谢的是西斯哥和方济神父,不管时光如何流逝,他们的芳香依旧。感谢他们的亲切关爱与温暖,让“我”知道背负痛苦时吟唱的才是真正的快乐。主耶稣爱你!他能使你灵魂到永生!!天主渡众生!我想,天主是会过分疼爱这个如清泉一般的儿子,因为他值得。


 刹那时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