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之夜

出版日期:2016-1-30
ISBN:9787532158748
作者:[埃及]纳吉布•马哈福兹
页数:264页

内容概要

纳吉布•马哈福兹(Naguib Mahfouz,1911-2006)
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及著名作家,“阿拉伯文学之父”,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
马哈福兹17岁开始写作,在超过70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创作34部长篇小说,350余篇短篇小说,多部电影及话剧剧本,长篇代表作有享誉全球的“开罗三部曲”和《我们街区的孩子们》等。
在《千夜之夜》中,马哈福兹运用自己非凡的想象力和迷人的文笔,续写了《一千零一夜》。山鲁佐德、国王、神怪、阿拉丁和辛巴德仍在,但他们的故事是全新的。

书籍目录

序幕
批发商萨纳尼的故事
贾姆沙•白勒迪的故事
脚夫阿卜杜拉的故事
努尔丁与敦娅佐德的故事
剃头匠阿基尔历险记
艾妮丝•吉丽斯的故事
古特•古鲁卜的故事
长黑痔的阿拉丁的故事
真假国王的故事
隐身帽
鞋匠马鲁夫的故事
辛巴德的故事
恸哭者
译后

作者简介

阿拉伯世界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吉布•马哈福兹续写《一千零一夜》,魔幻而又真实
——————
全世界最有创造力最有才华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丁•戈迪默
他不单是雨果和狄更斯,还是高尔斯华绥、托马斯•曼和左拉。
——《伦敦书评》
他通过丰富而微妙的作品——精致的现实主义,意蕴深厚——形成了普世的阿拉伯叙述艺术。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
故事始于山鲁佐德通过精彩的故事拯救了自己之后,仍然怀疑丈夫嗜血成性。宫外的世界也并不平静,到处都是忧伤的灵魂……


 千夜之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文/吴情二十世纪后半叶,叙事学研究(包括经典叙事学和新叙事学)在学术领域内声望日益显著,其中不少详尽新颖的概念也在无形中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不少理论指导。叙事学,通俗来说是一门研究讲故事的学问。故事的主体内容千百年来大致类似,讲故事的人却可变花样: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插科打诨,戏谑挖苦,荒诞夸张,多处省略空白,以及不可靠叙述。故事底本如何,似乎早已不甚重要,作者以何种话语结构将故事改造成情节才是关键所在。《千夜之夜》(Arabian Nights and Days),埃及著名小说家纳吉布·马哈福兹(Naguib Mahfouz)著,一部致敬阿拉伯文学经典《天方夜谭》的象征主义作品。马哈福兹出生于埃及首都开罗,青年时期便对写作抱以极大热情,主要作品包括《我们街区的孩子们》、“开罗三部曲”等。马哈福兹后因“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开创了全人类都能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获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父”、“埃及的歌德”。《天方夜谭》(也译为《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重要代表,其中《渔夫和魔鬼的故事》、《辛巴达航海历险记》、《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及《阿拉丁和神灯》更是为世界人民熟知。故事伊始,古代一位国王因王后与人私通,一怒之下杀死王后。之后,国王每夜娶一位女子,次日清晨将其杀害,举国上下,人心惶惶。宰相长女山路佐德心地善良,为拯救无辜女性,自请入宫侍奉王上。山鲁佐德每夜给国王讲一个故事,每到吸引国王的关键处便暂停叙述,国王不得不暂时留其性命,好待次日夜晚再听故事。故事一讲,便是一千零一个夜晚,国王终于被山鲁佐德感动,从此洗心革面,与之交心结为幸福夫妻。在《天方夜谭》一书终止的部分,马哈福兹续写古老王国的别样传奇。一千零一个夜晚过后,山鲁佐德虽然感化国王,但心中依旧持有对国王的不信任和猜疑,针对父亲和事佬式说辞,她驳斥道,“自负与爱情不会集于一心。他(指国王山鲁亚尔,笔者注)从来都只爱他自己。”她每一次与国王接近,“嗅到的全是血腥气”。这无疑打破了原著对国王与山鲁佐德幸福生活的传统叙述,也颇合乎情理。有人怀疑,自然也有人证明。在各式传奇之后,国王山鲁亚尔“选择退位,放弃权力、王后和王子,与世隔绝”,以提高足够的时间让心恢复往日的平静。与《天方夜谭》同而不同,《千夜之夜》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模式下,形式上更加严整,近乎一部有头有尾的现代小说。小说起因于山鲁佐德对国王的不信任,不久叙事焦点转移至以“王子咖啡馆”为中心的芸芸众生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奇闻轶事。而在这些普通人物中,卫队长贾姆沙·白勒迪尤其关键,也是解读小说的重要线索。在地方官僚系统中,卫队长是地位仅次于区执政官的二号人物。他是杀人犯萨纳尼的“邻里街坊”,两个人“友谊甚深,两家如同一家”。然而,职责与使命要求白勒迪必须做到大义凛然,秉公处理。官场中的他,时刻处于各种潜规则和利益集团的包围圈,虽然竭力维持个人纯洁的政治理想,终难以免俗,在与魔鬼的斗争中失利,堕落沉沦;尽管身首异处后仍得以救赎,但经历和体验不复从前。贾姆沙·白勒迪并不孤独,贯穿小说《千夜之夜》的是无休止的诡计与死亡。在部分章节中,故事的起因是恶魔扎尔玛芭和撒赫拉布特之间的游戏,善魔高姆高姆和辛加姆却很少阻止。这不禁令人想起歌德名篇《浮士德》开篇上帝与恶魔的赌局。对凡人来说性命攸关之大事,其实不过是主的游戏,冥冥之中的定数。人被放逐至世间受尽苦难,不完满的肉身、精神,时刻阻碍人走向超越和永恒。恶魔以金钱、权力和美色作诱饵,心志不坚者往往愿者上钩。恶魔固然卑鄙丑陋,但人心深处自我压抑的潜在欲望,或许才是驱使人作恶的深层次原因。毕竟,“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外因总得影响到人的内心才能发挥效用。在《千夜之夜》中,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凭借坚定的信仰做正确的事,除却大长老巴勒西。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庶民百姓,无一不在欲望——权力、财富和美色——的牢笼中苦苦挣扎,艰难前行。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是我们的写照。平凡生活中,多数人都不是英雄,会懒惰,会懈怠,会贪婪,会沉溺,但这不妨碍我们实现自我的最终救赎。而救赎的关键,首先在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这并不意味着否定自己,而是对现实状态的肯定,也寄予对未来的期待。其次,应当努力做到“自我清零”,虽然正视欲望的合理达成,但又不至于被欲望所束缚,就像自我放逐的国王山鲁亚尔。在一个宗教式微的年代里,个人将何去何从?《千夜之夜》提供了一个信仰上的答案。读者不必与之一致,但确实可以此为基点,开启我们的再思考。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     自从那些故事从古印度传播到古波斯,再从古波斯传布到古阿拉伯,一本名叫《卡里莱和笛木乃》的书才得以诞生。挪用古印度“连套串入”的讲述方式,并且融入古印度、古波斯、古阿拉伯等各地的民间故事,《卡里莱和笛木乃》成为了今后将享誉世纪的《一千零一夜》的原型。这本最后通过翻译定型的名著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且不说在中世纪便已经产生了像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这样带有“模仿“性质的巨作,即便到21世纪,《一千零一夜》依然焕发着鲜活的生命力,供作家与导演进行挪用。去年,一部叫《一千零一夜》的葡萄牙电影受到广泛赞誉,其概念来源正是借用了这本故事集分夜讲述故事的形式,通过串入的一个个小故事来反映现今葡萄牙社会的现状。阿拉伯小说家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千夜之夜》也在此背景下诞生。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拉伯作家,马哈福兹比任何人都更为适合去续写这本传奇故事集,让它们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焕发新的光彩。《千夜之夜》从《一千零一夜》的结尾继续讲起,山鲁佐德在向国王讲述完一千零一个精彩故事之后,仍然怀疑丈夫嗜血成性。因此,13个独立又互有联系的小故事在马哈福兹的笔下继续展开,突显出马哈福兹对新时代背景下善恶的重新思考。《千夜之夜》虽然起于山鲁佐德对国王的不信任,但却以“王子咖啡馆”为中心的众多人物为线索,展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奇闻轶事。马哈福兹将幻想融入现实主义的笔法中,编织出一幅宛若阿拉伯壁毯般奇丽迷人的画卷。在让我们着迷的一个故事中,卫队长贾姆沙•白勒迪与杀人犯萨纳尼相互遭遇,两人虽然是邻里街坊,却因为身份悬殊使得贾姆沙•白勒迪必须秉公执法,最终在与魔鬼的斗争中首身两异。到全书结尾,山鲁亚尔终于放弃皇位,踏上未知的旅程寻找人生真谛。通过对故事发展机制的最终瓦解,看起来是对《一千零一夜》编织起的庞大的叙述结构的真正完结,但马哈福兹让山鲁亚尔在最后一幕坠入幻象之中,并让他的好奇心戳破这些迷人幻想,回归现实之中。这种阿拉伯式的笔法,在原著《一千零一夜》中可谓俯拾皆是,马哈福兹对此作了继承。“既不能让人求得真理,又不能让人对真理绝望。要让他进退维谷。谁以为已经得到,就要让他绝望。谁以为永世难求,可以给他希望。使他进不得,退不得,求不得,舍不得。”借用阿卜杜拉之口说出的这段话,不仅概括了马哈福兹续写《一千零一夜》之目的,也点化出这些故事背后承载的启示真相。博尔赫斯对《一千零一夜》推崇备至,曾在一次专题讲座中提及,“《一千零一夜》并不是死的东西。这本书是那么广泛,以至于用不着读过此书,因为它是我们记忆的一部分,也是今天晚上的一部分。”确实,有几个人能站出来说他通读过《一千零一夜》,但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知道山鲁佐德与国王、阿拉丁神灯、辛巴德水手等奇幻故事,它们已经成为全人类记忆的一部分。我相信,《一千零一夜》之后,《千夜之夜》仍然值得阅读。
  •     李唯中,这个搜狗输入法联想不出的名字,马哈福兹,阿拉伯世界唯一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甚至有大把大把的人还不知道他的名字。人们对于阿拉伯国家的认知程度就仅限在伊斯兰教、战争、冲突、大胡子、恐怖主义,阿拉伯世界的悠久文化和阿拉伯语的韵律美妙,阿拉伯作家对生活的体味,在人性与宗教中的思辨,都不为人所知。而正是马坚、纳忠,还有李唯中,这些笔耕不辍的阿拉伯语学者们,将一本本的阿拉伯世界的书籍带到中国,即便如此,中国的阿语译作还是浩瀚阿拉伯文学烟海中的一粟,塔哈侯赛义、达尔维什等等阿拉伯作家都不为人所知。马哈福兹的这一本《千夜之夜》是对几乎唯一被世界所熟知的一本阿拉伯文学作品《天方夜谭》的续写,似乎也有复辟阿拉伯文学之意。回到这本书本身,全书讲了13个故事。受善魔引诱的萨纳尼,善魔顾名思义是善良的恶魔,可是却还是将萨纳尼引入歧途,掐死了小女孩,最后虽然手刃了执政官,却还是受到了惩罚;同样受善魔引诱的贾姆沙,同样手刃了下一任执政官,但却获得善魔的宽胥,以新面目示人后一直贯穿文章始终。这里我们需要讨论一个问题,貌似在本书中,马哈福兹为我们展现的价值观是,只要是执政官、卫队长就该杀,而杀人者借真主之名号称是实行正义。原本在执政官的治理下,虽然他们隐私舞弊,但也还算和平无忧的市民生活,经过宣称正义者的报复,才引起了恐慌,民不聊生。所以哪一者更好,是维护正义还是安全稳定。腐败到一定程度了,是起来革命,还是安于现状?贾姆沙变成阿卜杜拉后,在暗中以刺客的形象刺杀执政官,马哈福兹在本书中传递出的感觉好像是,只要当权者就没有好人,就一定要被杀死,而杀人者就是正义的。而这个逻辑看起来毫无根据。可是只杀执政官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吗?并不能,只能引起一波又一波的恐慌。随后的几个故事,努尔丁、阿吉尔的故事都是那么荒谬,穷小子成为皇后妹妹的丈夫,而本应该名正言顺的商人却被国王食言,贪婪情欲的阿吉尔到头来还是保住了小命,反而执政官又被看似公正的国王斩首。看到这里,不禁质疑其马哈福兹的价值观。贪恋女色的国王和大臣们被吉利斯戏耍、马哈福兹又借脚夫古鲁卜的经历铲除了一个执政官,阿拉丁被执政官陷害,在真假国王的故事里真相大白,执政官被免职;在隐身帽的故事里,一直以正面形象示人的法勒德最终禁不住诱惑,被送上断头台;以所罗门之戒骗人的平民马鲁夫最终当上执政官,真是荒唐;辛巴德的故事不说了;最后,山鲁亚尔幡然醒悟,一副悔改了的样子,在痛苦者故事中又沉沦。整本书世界观都很扭曲,无人行善,没有正义,就连善良的化身山鲁佐德也满口谎言和虚假。马哈福兹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意义不明。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对你说句过来人的话吧。既不能让人求得真理,又不能让人对真理绝望。要使他进退维谷。谁以为已经得到,就要让他绝望。谁以为永世难求,可以给他希望。使他进不得,退不得,求不得,舍不得。”
  •     翻译是很重要的。
  •     不同视角的小故事却巧妙地串联在了一起,明暗线的不断交织转化,比起传统故事叙事,更展现人性的善恶多面化,但也因此略显单薄,不过真的很好读……
  •     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还有人出马哈福兹的小说,~\(≧▽≦)/~
  •     智者一言,醍醐灌顶,读罢才明白天方夜谭原著一些潜在寓意。
  •     无聊
  •     谁以为已经得到,就要让他绝望。谁以为永世难求,可以给他希望。使他进不得,退不得,求不得,舍不得。
  •     欲望与邪恶使然。
  •     何为人? 不过是被狗咬苍蝇叮的货。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哈福兹续写《一千零一夜》。
  •     2
  •     埃及不愧是神与魔鬼的世界
  •     他才不是左拉
  •     阿拉伯世界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吉布•马哈福兹续写《一千零一夜》,魔幻而又真实
  •     来埃及以前有《一千零一夜》情结的我看这本书只觉得费解,书中的世界不管是离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很远,人物和思维逻辑过于幼稚蛮荒还有点滑稽。现在我慢慢明白了一些,在萨拉丁城堡高地听到响彻全城的祷告此起彼伏的时候。也去了给作者带来灵感的El Fishawy Coffee shop,坐在他经常坐的位置上,看阿拉伯老伯拄着拐杖颤巍巍地从身前经过。
  •     一切来自于真主的安排
  •     一点也不像《一千零一夜》,没那种童话特有的大格局——打东面来了个女神说我见了世界上最帅气的枪,打西面来了个恶魔说我见了世界上最漂亮的盾,然后两人就比划起来了。反而一开始就全圈在了胡同的家长里短,虽然身份各异,可仍是普通人的纠结和诱惑。
  •     22
  •      这是一部由 198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naguib mahfaug 著作的,它的前身是 《一千零一夜》由14篇栩栩如生,妙笔神挥的故事组成,作者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将人性中的善与恶,欲望和贪婪用充满想象力的角色的诠释中将其表达出来,“恶魔得意为所欲为原因在于人的贪婪。”
  •     读下来没有特别强烈的感觉,或许作者想要表达的过大了吧,而且类似的主题也不少见
  •     箴言没有气势啊
  •     既不让人求得真理,又不能让人对真理绝望。要使他进退维谷。谁以为已经得到,就要让他绝望。谁以为永世难求,可以给他希望。使他进不得,退不得,求不得,舍不得。
  •     我们心中的魔鬼和困惑
  •     现实与幻象交织,颇有野心的作品——放大了的人心善恶。
  •     自从读过完整版的一千零一夜后就对阿拉伯文学有了些许厌恶。我知道这是偏见,也相信导致偏见的原因以及源头与文学无关。但看见一群人在几千年过后,仍旧施行着血腥残暴的教礼,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这朵信仰之力所催生出来的花朵。
  •     比起奇幻瑰丽的一千零一夜,多了现实的思考。
  •     每个故事相互连在一起,译后李唯中先生引用一句马哈福兹的话点出这本书的切点:世上无宁日,恶魔得以为所欲为的原因在于人的贪婪。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