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小米案例版

出版日期:2015-5-1
ISBN:9787550247358
作者:刘润(著),叶光森(整理)
页数:288页

内容概要

作为曾经的微软高管,刘润先生离开供职近14年的微软后,创立“上海润米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利用自己多年在IT、互联网业的洞察、经验等,致力于帮助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顺利完成互联网化转型,实现原子和比特的结合。
刘润先生目前服务的机构有:著名香港企业家李家杰先生(清华大学名誉校董、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副主席兼执行董事)私人顾问,海尔集团(全球第一白电品牌)战略顾问,中远国际(中国最大物流集团之一)高级战略顾问,著名风险投资机构晨兴资本(投资过搜狐、迅雷、YY语音、小米等)高级顾问,互联网创业家谢晓先生(荣登《财富》杂志“2012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 )战略顾问等等。
除了工作、公益,刘润先生爱好旅行,徒步过戈壁,环骑过青海湖,到达过珠峰大本营,登上过南极大陆,抵达过北极点,探访过进化岛,并著有畅销书《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人生,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旅行:从微软到北极点》,《互联网+战略篇: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等。

书籍目录

目录

序 “互联网+”并不神秘,就是提高效率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总裁 林斌 / 1
前言 “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传统企业明确
自身进化道路刻不容缓/7
序篇 创业方法论之变
做什么:寻找“互联网+”的下一个台风口 / 003
怎么做:走不一样的路才能大成 / 011
找谁做:要质量不要数量 / 020
找够钱:风投是钱袋子,也是最佳智囊 / 034
明初心:“真爱”式创业,契合时代趋势 / 042
上篇 感知正在生成的未来
“互联网+”第一特征:用户主权 / 054
“互联网+”第二特征:虚实结合 / 064
“互联网+”第三特征:去中心化 / 081
“互联网+”本质特征:万物互联 / 089
中篇 做适者生存的“达尔文雀”
“互联网+”价值观 / 107
互联网思维不是产品思维,是用户思维 / 109
对用户主权要做到“四个诚意” / 115
“互联网+”让企业真正听到用户心声 / 123
用百分之百的诚意做产品 / 132
“互联网+”时代要对渠道和推广做减法 / 139
“互联网+”时代要推行“非标化”服务 / 164
“互联网+”流程 / 181
“互联网+”时代组织也要变 / 182
去KPI/190
“互联网+”资源/199
人是核心问题:招聘粉丝来服务粉丝 / 199
依据价值观决定人财物的投放重点 / 201
通过“互联网+”塑造服务商的用户思维 / 203
下篇 进化的未来:两种路线并行
路线一:以“互联网+”实现跨界,大举建设生态系 / 220
生态系产品互联互通 / 222
生态系投资:尽量不漏掉明天的闪光点 / 225
生态系的内外部利益关系 / 229
建设生态系带来多重优势 / 237
路线二:借助“互联网+”,做全球化小而美企业 / 243
结语 商业进化的美好与残酷 / 251
客户认可 / 259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1、“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第一本讲透“互联网+”的书
在商业环境巨变的今天,小米就是“互联网+”的“达尔文雀”。它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了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的改变,成为“互联网+”的标杆企业。本书以小米为典型案例,讲述传统企业如何进化。
2、小米人口述“互联网+进化之道”,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赞赏推荐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德,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洪锋,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黄江吉,小米网售后总监张剑慧,小米网售后高级经理孙波,小米网新媒体总监钟雨飞,小米科技MIUI研发总监李伟星,小米客服高级总监杨京津,小米之家贵阳店长曾鸣,小米科技投资人、晨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刘芹等亲自口述。
【内容简介】
1835年,达尔文周游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十三个小岛上同一种雀的喙部有直有弯,这激发他的思考:物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化。达尔文因此提出了著名的“进化论”,这种雀也被称为“达尔文雀”。
在商业环境巨变的今天,小米就是“互联网+”的“达尔文雀”。它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了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的改变,成为“互联网+”的标杆企业。
非常幸运,我和小米公司一直有密切的联系,小米的几位联合创始人、高管和同事也都是我的好朋友。我的研究得到了他们很大的支持,在小米高速成长的繁忙工作中,他们依然特意安排时间接受了我的访谈,让我能非常全面地、解剖式地研究小米这个“达尔文雀”。所以,我要非常感谢我所有的访谈对象: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德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洪锋
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黄江吉
小米网售后总监张剑慧
小米网售后高级经理孙波
小米网新媒体总监钟雨飞
小米科技MIUI研发总监李伟星
小米客服高级总监杨京津
小米之家贵阳店长曾鸣
小米主要投资人、晨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刘芹
如果说,我的上一本书《互联网+战略篇》向传统企业讲述了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对小米的研究,讲述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从小米身上可以学到什么?应该发生哪些进化……最终帮助传统企业成功转型。
【媒体评论】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性已经到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小米的崛起是近年中国商界重要事件之一,它的经验对于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融合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无论对传统制造业还是对互联网企业而言,都是如此。小米如何用“互联网+”改变了手机业?刘润的书中给出了答案。——著名财经作家 吴晓波


 互联网+:小米案例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我很抱歉于自己之前一直对小米的偏见,也由此导致了我直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使用过小米的任何一款手机,这也是一个现在的我的遗憾吧。看了乔布斯传,喜欢上了苹果,看了这本算不得小米的传记的书吧,发觉自己也喜欢上了小米了。因为一些误会,很早之前就与小米失之交臂,2011年的时候我的同学买了一款小米手机,他的普通体验让我也更加相信这个手机或许不那么好,后来的IPOD touch 让我觉得好像暂时没什么手机能比得上这个东西的,小米就离得更远。再到后来,营销课程上,小米以饥饿营销的身份登上了我们的案例教学,于是对小米的映象越来越黑,13年夏天,在我着急着换手机的时候,因为死活买不到小米的手机,抢了三次都什么结果没有,于是对小米官网失望了,去了武汉广埠屯指望着通过手机贩子看能不能买到,结果险些被二手翻新机给骗了,更是把气都撒在了小米身上,觉得这一定是个煞笔产品,让消费者被坑得这么惨。再后来,NUBIA的垃圾系统也让我对中兴失望透顶,甚至也由此不相信国产系统了,于是终于还是咬牙换了苹果。直到现在,我都还是没有机会碰一下小米的产品。按说没有小米产品的体验,也并不是米粉,看这书大概就是只能被骗了吧,不过细细一想也是那么回事,哈哈,我并不懂得如何写书评,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难得一见的把小米的战略写得那么细致,比起只看看的基本工业4.0一类,阿里巴巴传记一类的好太多,小米的产品定位,发展历程,到小米后期战略制定,商业模式等等,我觉得,很有一读的必要,非常精彩。(书评就这么一行字,哈哈哈)
  •     这个暑假,我买了个新手机——OPPO R9。这是我的第二部手机,第一部是在高中时买的,是一部老人机,价格便宜,最主要的是它只有一个功能——通话。相对于老人机,OPPO这种智能机堪称是完美,只要有流量,就似乎无所不能。而当初买老人机,是因为父母觉得它安全,能够让他们放心。相反,智能机因为有互联网的关系,就很容易让人胡思乱想,堕落沉迷。就像现在我暑假在家的状态,没事就抱着个手机,聊天、刷微博,上淘宝,如果现在要我换回老人机,那是万万不肯的了。在“互联网+”时代,也只有这些特殊需求,才会对传统产品和服务提供些许支持,否则传统企业很快就会没落。不过幸好现在大家还只是起步阶段,只要改变,只要进化,成为最适合的,就都还有机会生存。OPPO 的硬件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从它的广告词“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就可见一斑。不过当初购买时并没有考虑这么多,营业厅里的手机五花八门,不相上下,因为主权在手,我就考虑了几个主要因素:价格、颜色和大小。综合之下,我选择了OPPO,虽然在我看来,它机身大了一点,可还算便宜,而且粉色也很符合我的气质,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帮OPPO企业赚一笔钱。选择花费的时间并不长,销售员们都很卖力推销,我也能因此更快地了解这些手机,另外,当家做主的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不过如果每款产品提供给用户的信息,能够更加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些就更好了,像现在这种接收到的信息多元却过于庞杂、纷乱的情况,还是经常会让人出现选择恐惧症。现在很多东西很多人都是选择上网买,但是像手机、电脑之类的,目前我还是会选择去线下购买,亲临感受,更加安心。虽然网上每款产品下面都会有评价,网站也会有认证,可是对于重要的物品,我更相信offline,况且卖手机、电脑的店差不多都在一条街上,还是很方便货比三家的。不过若是想买衣服,包包之类的,我会选择online。毕竟出售生活物品的店铺数量多,分布广,价格差异大,而在线上,只要点开淘宝,就可以逛各种各样的店铺,挑自己喜欢的产品。像是选餐厅,看电影,打车之类的,我也都会直接通过手机里的黄页功能虚实结合,提高效率。对于我来说,线上线下的选择是由产品本身来决定的。目前,线上线下都是达尔文雀,都在进化之中,商业新环境下O2O的最终模式我无从知晓,不过我希望虚实两者能结合得更好些,虚者更实,实者更虚。在生活中,我们会用诚意来打动别人,从而相知相交。产品和服务其实也一样,只有有诚意,我们才会更信赖,才会更长期地选择一种品牌,而这种诚意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去中心化后,产品、服务的价格都普遍降低,最典型的就是P2P的模式。而在这种环境下,诚意就显得尤为重要,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说过:“利用顾客抱怨创造契机。顾客的抱怨是很严重的警告,但诚心诚意去处理顾客抱怨的事,往往又是创造另一个机会的开始”。香港电影里也经常出现这么一句台词“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开心”,谁能让我们感到有诚意,谁能让我们开心,我们就会选择谁。所以我相信,在“互联网+”时代,诚意会是制胜法宝,不论是对于人,还是对于企业。借助互联网,许多企业现在都开始向“小而美”的方向转变,而这同样也很符合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提出的“工匠精神”和国务院提出的“品质改革”。“万物互联”的特点也使这种转变的可能性提高,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上,产品以及相关的服务会尽可能了解我们的信息,并保存在云数据里,也意味着最终它们会知道所有它们能知道的,那么我期望,最终会达到一个理想境界——尽管你什么都知道,但你还是听我的。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里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正因为是白纸,所以可以画任何地图,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你很自由,充满了无限可能。这是很棒的事。”乘着智能手机这个台风口起飞的猪已经有很多,重要的是谁能站在下一个台风口。机会永远是两面的,既美好又残酷,而它能够让企业创造或改善的前提必须是企业能够接受新思想,并且足够努力。过程或许会很漫长,开始也或许会很困难,但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它会到来,会平等地渗透。现在就让我们,等风来!
  •     花了两个小时浏览了《互联网+:小米案例版》。现如今这类“快餐书”越来越多,虽说也不乏精华,但倘若真要一页一页读完,就太费时间了。有关小米的书,有三本比较有名,分别是《参与感》《超预期》和这本《互联网+》。三本书都不错,有着比商业逻辑更为深刻的思考,“参与感”“超预期”这种概念,甚至可以上升为哲学、心理学的命题,不仅在商业实践中适用,在其他很多领域乃至日常生活中同样值得借鉴。有人说,一家企业如果开始出书了,那么离没落也就不远了。小米现在的发展颓势初现,风头不复从前,不过这肯定不是出书的原因,具体是什么原因,自然轮不到我来分析。我倒觉得,一家企业,无论成功与否,出书都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对内,可以总结成败得失,对外,可以提供经验教训。小米出书,至少于我而言,是口碑传播的一个成功案例。在我读完《参与感》《超预期》之后,这两本书的质量的确超出我的预期,而我也顿觉自己有了参与感,成功晋级伪“米粉”。所以我说,这是小米的一本“软书“。小米的战略其实是极富前瞻性的,奈何正如雷军自己所言,创业成功80%是运气。创业是一场赌博,自然有输有赢,并且赢的只是少数;一个赌徒即便赢的场次很多,也难免会栽跟头。小米在创业之初,应该就已经意识到了智能手机市场必将饱和,智能手机的发展终会遇到瓶颈,并且这个时间很快就会到来,所以甫一成立,就将自己定位成互联网公司,希望通过智能手机来获取用户,再用互联网服务来实现盈利和长远发展。这战略可谓高瞻远瞩,但是小米只实现了前半个目标,却没能实现后半个目标,个中缘由,我觉得最好的解释就是雷军的“风口论”。小米的确赶上了智能手机的风口,但是移动互联网的风早已经刮过了,这阵风,把PC时代的阿里、腾讯两口大猪吹飞起来了,而小米却没有赶上,失去了新发优势。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小米的衰落,是因为它背离了自己的“专注、极致、高效、快”的小米模式,以智能手机起家,却希望做成整个智能硬件生态,乃至于觊觎互联网服务,但都成绩惨淡,乏善可陈。的确,企业需要极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但更需要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步子迈大了,咔,容易扯着蛋。类似的例子,出现在苏宁身上。苏宁在探索零售O2O方面,着力颇深,但传统企业的基因严重束缚了它的发展,玩转传统零售行业,苏宁游刃有余,但想转型互联网,它却被别人玩得团团转。在互联网时代浮夸风盛行的背景下,概念炒作层出不穷,“O2O时代已经到来”这句口号被喊得震天价响,但却鲜有人提出完整的转型解决方案。于是,传统企业中苏宁率先转型,倡导“零售O2O”,尽管时至今日,小有成就,但一路上磕磕碰碰,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零售O2O”没有错,但转型不宜操之过急,更不能罔顾实际。回到小米。面对当前的颓势,小米能否重振雄风,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高端机市场的开拓;第二,海外市场的开拓。而实践已经说明,小米手机长期以来的“低价”标签已经深入消费者心中,而这也正是小米在市场上呼风唤雨多年的最大基础,加之与苹果、三星、华为等巨头相比,缺乏技术积累,因而想要打入高端智能机市场,举步维艰。至于互联网服务,作为运营、营销手段依然具备优势,但是若想以此建立生态网络、实现盈利,则已经基本不太可能。小米具备太多硬件公司的基因,却缺乏互联网基因,想要建构互联网生态,只能依靠投资,不过,在BAT三足鼎立的格局下,小米能分到的羮,依然少得可怜。不过,高端机市场的争夺不可放弃,这是小米想要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需要小米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和积累,同时继续做好用户研究。另外一个方面,眼下最要紧的,是开拓海外市场,第三世界市场的体量,完全足够再造一个小米。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因为找工作的原因,今年的这头几个月似乎对互联网很有兴趣,所以,从《参与感》看到了《互联网+》。算是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小米公司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很多颠覆性的原则。看的时候倒是也很有感触,我想腹有诗书气自华吧。看多了,眼界自然就宽了,见多了,自然就懂了。万物互联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或许,对于人也一样吧,我们都得活在趋势中哦。小米就是一个时代的企业,造就它的不是雷军,而是这个时代,只是,雷军等八位联合创始人懂得如何做风口上的一只猪,同时也有更敏锐的眼光能看到这场风。就像书中说的一样,首先,转型,一定要有一颗能包容开放的心。能接受趋势的变化,拥抱互联网的到来,正视一切改变的开始。做人也一样,固步自封肯定是不行的。
  •     都是在吹嘘小米牛逼,没参与感好
  •     这本其实写的不错,浅显易懂
  •     很不错的一本书,特别提到的用户中心观点。同时认识互联网,书中也潜移默化得去帮助我们开放思维,调节心态。
  •     洗脑书,看完了再想难道小米真的辣么好用么!然后拿来姐姐的小米用了用,嗯。。还是ios好用!不过小米的生态系统做的真是不错,性价比没得说。书里说的那些用户体验也木有体验过,不过如果说的都是真的应该也蛮不错。最适合的才能生存。
  •     想了解一个行业你需要读100本书,关键是哪100本,这本不算在内。太浅显
  •     上个学期看完的 实习时老师送的一本书 里面的很多东西还是有给我启发的 虽然是一种安利小米的书
  •     “站对了风口,猪都能飞起来”,换机潮大家都经历过,但是能真正看准风口的没几个,已经最好准备有能力起飞的寥寥无几,付出实践5年内销售额破700亿的更是独此一家。看完感受就是,我连自行惭愧的资格都没有,唯有继续小鸡啄米摆脱愚昧无知。
  •     价值一般!从内容构成来看,本书的标题和副标题应该互换一下,因为本书俯拾皆是小米,小米,还是小米。“互联网+”完全退化为一个背景、注脚,甚至噱头……而本书再次印证一个道理——买书切勿管他什么鸟人推荐不推荐!!
  •     读了参与感之后再来读的,有些补充或者说站在小米外部进行了分析。
  •     要快速阅读这种书,快速吸收,快速了解人物关系就够了
  •     偏向于讲互联网思维,用户主权,O2O,P2P,C2B,看完能对这几个词有个初步了解,并没有讲太多小米的发展,个人愚见
  •     品牌宣传书。
  •      无论针对小米的态度的是什么,这本书都值得一看,因为刘润深入浅出的解释了小米现象和它背后的原理。其实还有一个中国人与文化的因素更能解释许多现象。简单说我们倡导的德行与言语行动的一致化倾向是成功的基因,小米就是在尽量做好这一点,但初始的级别肯定不算高。而从对小米(包括对魅族等)的态度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重度恶语相向,原来想不通的是即使产品再不堪也不至于如此,仔细想来与我们古往今来人性本恶的态度有关,是的,人性本恶,在我们的教育中不是都强调多一个心眼,别随便相信别人吗?
  •     算了,前半部净是说话,不看了。小米我是赞赏的,也相信将来会成功,它有互联网基因,又专注,又精品。
  •     互联网原始人入门书 浅显易懂
  •     一小段,一小段的,读起来有点儿不连贯,但是还能活的一些思路和灵感。快速翻翻不错。
  •     简单梳理了 一下小米模式 ,小米的崛起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很难说未来好不好使还很难说
  •     老生常谈
  •     真心实意的把消费者当上帝
  •     了解之用
  •     企业从小米身上可以学到的是 爆扁爽和参与感。规模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范围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平台型企业规模更大,生态最强。
  •     写着写着就变成小米版的《海底捞你学不会》了
  •     无论小米具体实践中到底有多少偏离了自身的理论,但这些理论对人都是很有启发的。
  •     企业转型路径分析指导书
  •     觉得有用也
  •     小米是我很崇拜的公司~一直很好奇,小米是怎么做到的行业顶尖?那么便宜的手机靠什么赚钱?此书在这些问题上都有回答。罢特,我想,真正的成功绝不是看起来那么轻松简单,理论要准确应用到实际才是王道。希望看后,能对小米这种商业模式有更多的了解,然后学习运用。当然了,小米的成功绝不是简单的理论成功就行的,雷总和创业的老男人们多年积累的人脉也是不容忽视的。不然,怎么那么快就找到那么优秀的人才一起工作呢?先工作几年,再创业,挺好的。小米以用户主权,虚实结合,去中心化为特征,最终达到万物互联,做平台型公司,然后向生态型公司迈进。
  •     小米的案例,为演讲做准备,很多点可以做案例。
  •     介绍了小米的过程,但作者自己的见解并不是很多。
  •     泛读
  •     写得不错的一本商业图书,了解到小米的无到有,以及小米的成功经验!
  •     不如参与感
  •     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解决了一点疑惑,更多是总结,指明方向,原来模模糊糊的思考开始清晰明朗
  •     书还是很有见地的,学了很多东西,对很多概念也有了进一步认识,强化互联网思维,值得反复专研。
  •     感觉还是参与感写的好,大道理什么的不喜欢听太多,感觉未来的趋势没那么容易看透,君不见OV大军现在不又风生水起了?
  •     300页的书,前面一半有干货,后面一半是广告。
  •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解决问题。一直觉得创业不是件容易的事,找准研究方向确定商业模式就没有方向,不知道怎么开始,更不谈以后了。对物联网的描述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更加便利,缺少的是对极致的追求、对现状的不满和对变化的期待与适应,行业通用
  •     小米从创立之起,就带有浓浓的互联网气息。
  •     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
  •     今年业绩高下立判,线下与线上同样重要,小米需自省
  •     以C2B(用户主权,从客户出发回到产品开发)+O2O(线上线下虚实结合)+P2P(去中心化)三种方式实现跨界,万物互联,大举建设生态系,调整心态,开放心态与懂互联网的人合作,彼此互有参与感,适者生存,建设小而美的企业,详解芬尼克兹“裂变式创业”—转型的另一条出路
  •     带着学习的心态去读,内容不错,案例分析挺棒。
  •     gdcf
  •     粗读一遍,感觉还是讲小米更多,讲互联网+的少一些,不过科普了很多概念,还是比较不错的
  •     写的凑合,可以搭配参与感一起来读。
  •     互联网思维其实觉得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创业呢,其中有一句话,说开始初期要小步快走!!!
  •     2015年11月25-27日读,2015-378。
  •     看过黎万强的书,再看看别人眼中的小米什么样子。 内容上大部分是引用的堆砌,看不太下去了。小米的故事知道的也不少了。
  •     有一些新思维确实我从来没想到过,学到了。
  •     有一定高度,也有一定深度,作者作为一名培训讲师,没有哗众取宠、故弄玄虚,行文平实温润,不愧名为 @刘润。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