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1999-7-1
ISBN:9787805209067
作者:(唐)玄奘
页数:768页

章节摘录

书摘  [注释]①“嚼杨”句:古代印度的口腔卫生方面,有一种嚼齿木,用来揩齿刮舌。这种工具多用杨枝做成,故翻译中称为“嚼杨枝”。不过,嚼齿木也不仅限于杨枝。②旃檀:即檀香木。郁金:草名,即郁金香。    [译文]    他们爱整洁清新,并非出自于外力强迫。凡要进餐,一定要先盥洗,过夜的剩菜剩饭不再食用,饮食器皿不相传递。陶质和木质器具,用过后就丢弃,金、银、铜、铁,时常擦拭得放亮光。进餐之后,嚼杨枝来使口腔干净。洗澡漱口没结束,不相互接触。每当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涤,身上涂上各种香料,是所谓檀香、郁金香等等。君王将要沐浴,就击鼓弹奏。祭祀和入庙叩拜,必须沐浴盥洗。                      八、文字    详其文字,梵天所制①,原始垂则,四十七言②。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广。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而中印度特为详正,辞调和雅,与天同音,气韵清亮,为人轨则。邻境异国,习谬成训,竞趋浇俗,莫守淳风。    至于记言书事,各有司存。史诰总称,谓尼罗蔽茶③,唐言青藏。善恶具举,灾祥备著。    [注释]  ①梵天:即大梵天王,或称梵王。初为婆罗门教的创造神,与湿婆、毗湿奴并称为婆罗门教中三大神。佛教兴起,设想一切世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大梵天是第二色界诸天的第三天,其王称大梵天王。  ②四十七言:梵文所用四十七字母,其中元音十四个、辅音三十三个。  ③尼罗蔽荼:是印度古代史书与官方文书的总称。   [译文]    细究印度的文字,是大梵天王所创造,最初制定下规则,是四十七字母。字母依据事物而组合,随着事物变化辗转运用,流变中枝派渐生,使用地域更广。各地由于居民不同,文字微有变化,但大体而言,没有离开本源。而中印度语言特别纯正,语调谐和雅顺,与天神语音相同,气韵清明洪亮,是人们的典范。相邻地区及各国,对谬误习以为常,竞相趋向于浇薄庸俗,不遵循淳朴的风尚。    至于记言记事,各有主管部门负责,史书文告,总称为尼罗蔽荼(唐朝语言称为青藏)。善行恶事全都举列,灾祸祯祥亦均著录。    [注释]  ①鸯窭利摩罗:又作鸯崛利摩罗等,意译为指重。传说为侨萨罗国胜军王的宰相奇角之于,受人引诱而信邪说,以为杀人可得涅盘。当其欲杀第一千人(亲生母亲)时,为佛陀为阻止。    [译文]    善施长者故居旁有座大佛塔,是鸯窭利摩罗(唐朝语言称指矍。旧称央掘摩罗,是错误的)舍弃邪见的地方。鸯窭利摩罗,是室罗伐悉底国的恶人,残害生灵,暴行遍及城邑乡村,杀人后割取其手指,串在帽子上做为装饰。他将要杀死母亲,以凑足手指之数。世尊为人悲哀怜悯,就前去引导教化他。他远远看到世尊,暗自喜悦说:“我现在一定可以升天了。先师有教诲,遗言是这样的,谋害佛陀杀死母亲,可以转生梵天,”就对他的母亲说:“且留下您老人家的性命,我先要杀害那个大和尚。”随即拿着剑去刺世尊。如来于是慢慢地后退,恶人指冀快步追赶,总赶不上。世尊对他说:“你为什么要怀着卑鄙的志向,抛弃为善的根本,激起邪恶的动机呢?”这时指矍听到教诲,觉悟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就归附世尊,请求进入佛门。他精心勤勉不懈怠,终于证得了罗汉果。    三、逝多林给孤独园    城南五六里有逝多林,唐言胜林。旧曰只陁,讹也。是给孤独园。胜军王大臣善施为佛建精舍。昔为伽蓝,今已荒废。东门左右各建石柱,高七十余尺,左柱镂轮相于其端,右柱刻牛形于其上,并无忧王之所建也。室宇倾圮,唯余故基,独一砖室岿然独在,中有佛像。昔者如来升三十三天,为母说法之后,胜军王闻出爱王刻檀佛像,乃造此像。    善施长者仁而聪敏,积而能散,拯乏济贫,哀孤恤老,时美其德,号给孤独焉。闻佛功德,深生尊敬,愿建精舍,请佛降临。世尊命舍利子随瞻揆焉,唯太子逝多园地爽垲。寻诣太子,具以情告。太子戏言:“金遍乃卖。”善施闻之,心豁如也,即出藏金,随言布地。有少未满,太子请留,曰:“佛诚良田,宜植善种。”即于空。地,建立精舍。世尊即之,告阿难曰:“园地善施所买,林树逝多所施,二人同心,式崇功业。自今已去,应谓此地为逝多林给孤独园。”    [译文]    在都城南面五六里,有片逝多林(唐朝语言称胜林,旧称只陁,是错误的),即给孤独园。这是胜军王的大臣善施为佛所造的精舍。从前是寺院,现在已经荒废了。东门左右各建有石柱,高七十多尺。左边的柱顶上镂刻着轮相,右边的柱顶上雕刻着牛形,都是无忧王所建造的。房屋庭宇已经倒塌,只剩下旧宅基,唯独一间砖房还巍然存在。里面有佛像。从前如来升上三十三天,为母亲说法之后,胜军王听说出爱王雕刻了檀木佛像,就建造了这尊佛像。    善施长者仁慈而聪明,积累财富而能散发,拯济贫穷困乏,哀怜孤独,抚恤老人,当时人赞美他的德行,称他为给孤独。他听说佛陀功德后,深深地产生尊敬之心,发愿造一精舍,请佛陀光临。世尊命令舍利子随他察看地方,只有太子逝多的园地高爽。善施长者马上到太子那里,把事情详细报告。太子开玩笑说:“只有金币遍布才肯卖。”善施听说后,心中毫不介意,就取出所藏金币,按太子所说铺满园地,有一小块地没铺满,太子请他住手,说:“佛陀实在种福良田,我们应播上善行的种子。”就在空地上建起精舍。世尊来到这里,告诉阿难说:“园地是善施长者所买,树林是逝多太子所施,二人同心,建立这一功业。从今以后,应把这片地叫做逝多林给孤独园。”                  四、如来洗病比丘处    给孤独园东北有宰堵波,是如来洗病茎刍处。昔如来在世也,有病兹刍含苦独处。世尊见而问曰:“汝何所苦?汝何独居?”曰:“我性疏懒,不耐看病,故今婴疾,无人瞻视。”如来是时愍而告曰:“善男子,我今看汝。”以手拊摩,病苦皆愈。扶出户外,更易敷蓐,亲为盥洗,改着新衣。佛语签刍:“当自勤励。”闻诲感恩,心悦身豫。    [译文]    给孤独园的东北有座佛塔,这里是如来为生病的比丘洗涤的地方。从前如来在世时,有个生病的比丘痛苦地独居一处。世尊见到后问他说:“你为什么痛苦?为什么独自居住?”比丘回答说:“我的性格懒散,不耐烦去看病,所以现在患病,无人照料看护。”如来这时怀着怜悯的心情对他说:。好男子,我现在来看护你。”用手为他抚摸,病痛都消失了。把他扶出室外,又替他换被褥,亲自为他洗涤,改穿新衣服。佛陀对比丘说:“应当自己勤奋努力。”比丘听到教诲,十分感激,心情舒畅,身体随之康复。    十六、前正觉山及佛成道故事    伽耶迦叶波事火东,渡大河,至钵罗笈菩提山①。唐言前正觉山,如来将证正觉,先登此山,故云前正觉也。如来勤求六岁,未成正觉,后舍苦行,示受乳糜,行自东北,游目此山,有怀幽寂,欲证正觉。自东北冈登以至顶,地既震动,山又倾摇。山神惶惧,告菩萨曰:“此山者,非成正觉之福地也。若止于此,入金刚定,地当震陷,山亦倾覆。”菩萨下自西南,止半崖中,背岩面涧,有大石室,菩萨即之,加跌坐焉,地又震动,山复倾摇。时净居天空中唱曰:“此非如来成正觉处。自此西南十四五里,去苦行处不远,有卑钵罗树,下有金刚座,去来诸佛咸于此座而成正觉,愿当就彼。”菩萨方起,室中龙曰:“斯室清胜,可以证圣,唯愿慈悲,勿有遗弃。”菩萨既知非取证所,为遂龙意,留影而去。影在昔日,贤愚咸睹,泊于今时,或有得见,诸天前导,往菩提树。逮乎无忧王之兴也,菩萨登山上下之迹,皆树旌表,建宰堵波,度量虽殊,灵应莫异,或花雨空中,或光照幽谷。每岁罢安居日,异方法俗,登彼供养,信宿乃还。    [注释]  ①钵罗笈菩提山:山名,意译为前正觉山,或以为即今莫拉山,在伽耶城以南。  [译文]    在伽耶迦叶波事火处以东,渡过一条大河,到达钵罗笈菩提山(唐朝语言称前正觉山,如来将要证得正觉,先登上这座山,所以称为前正觉)。如来勤苦修行六年,没有获得正果,后采放弃苦行,接受牧女的乳糜,从东北方向走来,观望这座山,感到这里幽静,想在这里证得正觉。从东北冈登到山顶,大地发生震动,山也摇晃起来。山神恐惧,告诉菩萨说:“这座山,不是证得正觉的福地。如果您停留在这里,进入金刚定,大地会震动陷落,山也会倒塌。”菩萨从西南方向下山,在山半腰中,背靠岩石面对深涧处,有个大石室,菩萨走到里面,结跏趺坐,大地又发生震动,山也摇晃起来。这时净居天在空中高声说道:“这里不是如来成正觉的地方。从这里向西南走十四五里,离修苦行处不远,有棵卑钵罗树,树下有金刚座,过去与将来的诸佛,都在这个座位上证成正觉,希望您到那里去。”菩萨正要起身,石室中的龙说:“这座石室清静幽雅,可以证成圣果,希望菩萨大慈大悲,不要遗弃我。”菩萨已经知道这里不是证成正觉之地,而为满足龙的意愿,于是留下身影而离开(身影在过去,贤人愚人都可见到,直到今天,还有人见到),在天神的引导下,前往菩提树下。等到无忧王兴起,菩萨登山上下的遗迹,都树立标志,建造佛塔,形制虽然不同,灵验却没有差异,有时鲜花撤布空中,有时神光照耀幽深的山谷。每年结束安居的日子,各地僧俗人士,都登山供养佛迹,度过一夜才返回。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大唐西域记》是唐代关于西域的一部历史地理著作,作者是唐代著名高僧、佛学理论家与翻译家玄奘。    玄奘(公元600年,或作602年至664年),俗姓陈,名讳,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人。他出身于儒学世家,十三岁时出家于洛阳净土寺。武德元年(618年)至成都,从道基、宝暹等受学,崭露头角。后游历至荆州、吴会、相州等地,讲学问难。武德末年,到长安大庄严寺挂褡。在对佛教经论的研习中,他广泛接触各派理论,深感其中疑难问题甚多,怀疑原有译经讹谬,于是发愿至佛教发源地印度,广求异本,以为参验。恰逢中印度僧人颇密多罗到长安,向他介绍那烂陀寺(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县巴腊贡村与旧王舍村之间)戒贤法师的讲学规模和他所讲授的《瑜伽师地论》,更坚定了玄奘西行求法的决心。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凉州,穿越沙碛,历尽艰辛,至达高昌,而后取道焉耆、龟兹,越凌山,经粟特诸国境,过铁门(今乌兹别克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入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国境,而后沿今巴基斯坦北部,过克什米尔,入北印度。他在印度各地游历,到过尼泊尔南部,巡礼佛教六大圣地。贞观四年到那烂陀寺,拜戒贤为师,学习五年。随后,又遍访印度各地,于贞观十四年重回那烂陀寺。他研习大小乘学说,成为当地学问最高的佛学家。曾在戒日王主持下,经过辩论战胜五天竺大小乘所有论敌,被称为“大乘天”。贞观十九年,他携带搜集到的佛经六百五十七部以及佛像、花果种子等回国。玄奘历时十多年的西行求法,行程五万里,堪称中古史上一次艰险而伟大的旅行。    玄奘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唐太宗命令宰相房玄龄选取高僧,组织宏大的译场,协助玄奘翻译佛经。这是中国佛学史上一次著名的译经活动,玄奘在回国后的十九年中,共译出佛教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成为佛教史上与鸠摩罗什、真谛、不空齐名的四大翻译家之一。在佛教理论方面,玄奘着重传播古印度无著、世亲一派的法相学,主张唯识论,认为“识。(人们内心存在的真理种子)是一切自然事物和心理现象的起源,成为中国法相宗的创始人。他还将印度的因明学(即逻辑推理的方法)介绍过来,引起中国学者对因明学的兴趣。    回国后,玄奘还遵照唐太宗的意旨,口述旅途所经各地情况,由协助译经的辩机笔录,在贞观二十年完成噬大唐西域记》的写作。全书十二卷,按照玄奘的旅行路线,对于沿途所见的城邦、地区和国家,逐章描述,中间不时穿插沿途所得传闻,而用“行”和“至”二字,把目睹的与耳闻的区别开来。卷一所述是从阿耆尼到迦毕试国,即从中国新疆经中亚抵达阿富汗;卷二为印度总述,并记载滥波国至健驮逻国之事,即从阿富汗进入北印度,卷三至卷十一所述从乌仗那国至伐刺拿国,包括北、中、东、南、西五印度及传闻;卷十二所述从漕矩吒国至纳缚波故国,即从阿富汗返抵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用敬播在序言中的话来概括,是“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连同附带述及的十二国,则共有一百五十国。自然,这里所谓“国”,有些是较大的国家,有的则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同附近一些领地而建立的城邦。如中亚境内宰利地区和睹货逻国故地的一些小国,基本上是依附突厥而无自主之权的。    ……

内容概要

玄奘(602~664),中国唐代僧人。旅行家,四大译经家之一,法相宗创始人。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俗姓陈名。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13岁受度为僧,20岁受具足戒。参拜名师学《涅槃经》及《摄大乘论》、《毗论》、《成实论》,感各家学说不一,不知所从,决定西行求法以释疑惑。贞观三年(629)从长安出发,经今甘肃武威出敦煌,沿西域北道过今新疆及中亚地区南下,沿途拜师求学,于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王舍城,入那烂陀寺从戒贤门下学《瑜伽师地论》及《显扬圣教论》、《中论》、《百论》和因明声明学、梵书《声明记论》。在那寺五年备受尊崇,为十大德之一。贞观十年离那寺游学东南西北印诸国,后返那寺。应师嘱主讲《摄大乘论》、《唯识决择论》;著《会宗论》驳师子光见解;著《制恶见论》破般若毱多之说。

书籍目录

前言
序一
序二
卷第一 三十四国
卷第二 三国
卷第三 八国
卷第四 十五国
卷第五 六国
卷第六 四国
卷第七 五国
卷第八 一国
卷第九 一国
卷第十 十七国
……

编辑推荐

公元六二七年,唐贞观元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徒步克服了各种天险,终于抵达印度。在供人们今天了解中世纪的中亚和印度方面,本书的贡献是旷古未有、永世不灭的。本书是记录玄奘在西域、印度参访当时一百一十个国家及传闻二十八个国家有关的佛教史实,如风俗、产业以及其政治等事实,是非常宝贵之资料;又记载当时诸国之距离,方位以及正确之各国原语,是特别卓越的古代地志,更是一本有助考古学的发掘与探索之指南书。

作者简介

公元六二七年,唐贞观元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徒步克服了各种天险,终于抵达印度。在供人们今天了解中世纪的中亚和印度方面,本书的贡献是旷古未有、永世不灭的。本书是记录玄奘在西域、印度参访当时一百一十个国家及传闻二十八个国家有关的佛教史实,如风俗、产业以及其政治等事实,是非常宝贵之资料;又记载当时诸国之距离,方位以及正确之各国原语,是特别卓越的古代地志,更是一本有助考古学的发掘与探索之指南书。

本书是佛教史传。略称《西域记》,别称《玄奘行传》。唐玄奘述,辩机编撰。12卷。成书于贞观二十年(646)。
《大唐西域记》分12卷,共十余万字,书前冠以于志宁、敬播两序。卷一记载了今天新疆和中亚的广大地区,是玄奘初赴印度所经之地。卷二之首有印度总述,然后直到卷11分述五印度的各国概况,其中摩揭陁一国情况占去了8、9两整卷的篇幅。卷12记载了玄奘返国途中经行的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南缘诸国概况。全书共记述了玄奘亲身经历的110国和得之传闻的28国情况,书中对各国的记述繁简不一,通常包括国名、地理形势、幅员广狭、都邑大小、历时计算法、国王、族姓、宫室、农业、物产、货币、食物、衣饰、语言、文字、礼仪、兵刑、风俗、宗教信仰以及佛教圣迹、寺数、僧数、大小乘教的流行情况等内容。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再加上执笔人辩机学精内外典,文笔优美简洁,使全书增色不少。
《大唐西域记》业已问世1300多年,随着时光的流逝,更加显示出这部著作的灿烂光辉。

图书封面


 大唐西域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虽为佛教之书,但以为大唐风采将融入其中,虽否是四大名著之一,但以可领略此途艰辛。可叹可叹,此书否为人尽皆知。吾也是闻百家讲坛之声才了以。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http://www.tianyabook.com/lishi2005/datangxiyuji/index.htm
  •     文体甚骈,辩机果是释门才子
  •     湮灭在沙漠里的佛教文明,如果怛罗斯一战胜了,今日新疆又如何?
  •     【为什么会有译者orz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