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丽娜》书评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550277435
作者:[法] 巴斯蒂安·维韦斯
页数:208页

每个人都有一份难忘的青春

作者简介——巴斯蒂安·维韦斯,被称为“法国漫画未来”的天才漫画家。25岁的作品《氯的滋味》一鸣惊人,斩获2009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最佳新人奖,并迅速引领全世界的关注。三年后,作品《波丽娜》又入围安古兰漫画节评审团大奖。《波丽娜》简介——法国媒体评论漫画联会“2012年度漫画评论大奖”。一个名叫波丽娜的女孩,从小展现出过人的芭蕾舞天赋。六岁时,她进入一所著名的舞蹈学校,跟随博金斯基教授学习。博金斯基的教学方法非常严苛,年幼的波丽娜被他深深地影响。之后,波丽娜在追寻舞蹈的路上历经挫折与迷茫,她离开学校进入剧院,又孜然一身到柏林流浪……在那里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多年以后,波丽娜功成名就,而她最想做的事情,是回到故乡,同启蒙老师博金斯基再跳一段舞。其实读《波丽娜》的时候,我的心里是湿润的,那是一种来自对青春期、对儿童期的人与事的感慨,岁月匆忙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流过,刻画的不只有成熟和渐衰的容颜,更是慢慢沉淀下的心境,那些启蒙和年轻时的无知与傲慢,那些我们曾经一度叛逆和不理解的事情,也一一的被接受、被理解,像是一道固定的工序,长辈曾经的谆谆教诲,如今被理解的如此透彻,又在我们的口中、行动中传达给晚辈,也是如此,我们终于尝到了晚辈不理解的滋味,这让走过青春的我们开始怀念,怀念青春有时候怀念的是再想重走一遍,再和那些人一起做那些事,听话地做一个内心沉静的自己。启蒙影响着我们的一生,或者变得更好或者变得更糟,多多少少都和启蒙摆脱不了干系,哭着笑着,都是难忘的,往往在以后自己承担的日子中,越是成功,越是怀念,越是失败,越是归结到从前,自己的路,有时候还是要想想这一步下去,我们对自己做了什么,启蒙的回忆,应该是美好而温暖的。青春啊,永远是鲜亮的,不管在什么时候回忆,都是眼中闪烁着明媚的光芒,理想与叛逆,自由与迷茫,这就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有时候想一想,青春就是不管怎么过都是值得珍藏心底的宝贵记忆,就算是荒废,也是有荒废的理由,就算是默默无闻,也有心中的暗涌不断,青春的皮肤是敏感的,青春的内心是娇嫩的,那更像未来人生的真正前奏曲,青春的人们正徐徐走向独立的大门,那一场盛大的舞会,就在门的背后,这一场璀璨的路途,应该为自己喝彩。回忆里的人们,那些指导过我们的,帮助过我们的,还有曾陪伴我们前行过的,若干年后,再次想起,有没有那种一种柔软的情绪,从心底蒸发到眼眶,那么坦然那么温暖,总是有一种想要表达的感谢,终于是没有说出口,却在记忆中凝视他们,不管是否还在身边,就像永远不曾分开。

《波丽娜》:漫画也可以很重磅

一本将读者对象设定为成年人的漫画书,绘画一定要出色,不然,我们直接去读文字书好了,就讲道理的层面而言,文字书肯定比漫画书更有深意。可是,不少出版给成年人阅读的漫画,漫画不是无厘头就是幼稚得叫一个大人不好意思堂而皇之地翻阅,要么就鸡汤得多喝难免倒胃口——较长一段时间里,我比较抵触漫画书。《波丽娜》就不一样了。这是一本以舞蹈演员波丽娜为主角的漫画书,我拿到书后欲翻未翻之际真为作者法国人巴斯蒂安•维韦斯担忧:画一个舞蹈演员律动时的举手投足,多难啊。我当然杞人忧天了。该书的第50页到第53页,巴斯蒂安•维韦斯用了近20个画面呈现一个古典芭蕾舞女演员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场景,每一幅画面上芭蕾公主或踮脚碎步疾行,或轻盈地旋转,或肢体无远弗届的伸展,都是我数十年观赏芭蕾舞记忆的忠实定格,美丽不可方物。该书的132页到136页,巴斯蒂安•维韦斯又用了20幅画面展示了舞台上现代舞演员的风采。相对于古典芭蕾的优雅不逾矩,现代舞是自由而狂放的,这20幅现代舞舞台速写,惟妙惟肖得我盯视它们久了,竟产生了错觉,波丽娜它们已经在纸上张力十足地舞蹈起来了!我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要在书后的致谢里特别列上让他旁听舞蹈课程和将他带进剧场观赏芭蕾的两位女士。我反着理解作者的致谢,就是为了将芭蕾和现代舞准确又美丽地呈现在绘本里,他曾经下过什么样的苦功。所有下过的苦功,还帮助巴斯蒂安•维韦斯将故事中人物的生活场景都展示得洋溢着青春气息,哪怕是波丽娜的一头秀发,巴斯蒂安•维韦斯也做到了只用黑白灰三色就画出了青春的芳香。通常,漫画书的意义不及文字书意味深长。但,《波丽娜》不是一本通常意义上的绘本,也就是说,《波丽娜》通过舞蹈演员波丽娜的成长故事所表达的人生意义,一点都不输于励志书,在我读来至少有三点是值得我们反复涵泳的。一是,天赋对一个舞蹈演员来说是决定其成败的主要因素,第17页,严厉又高标的舞蹈老师博金斯基对向往舞台的孩子们说:“柔韧和优雅是学不会的,这是天生的。”言下之意,如果没有天赋的柔韧性和优雅,即便你勉强登上了芭蕾舞台,也注定只能是群舞队伍末梢的那个丑小鸭。可是,很久以来,我们都被告知刻苦和努力是让自己所向披靡的利器,还记得打小大人们就让我们背诵过的爱迪生的金句吗?“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直到数年前,我们才被告知,爱迪生的原话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百分之一的天才是至关重要的”,可惜,掐头去尾的误导似乎到今天都未被完全纠正,君不见,每一个双休日和寒暑假,有多少孩子被家长赶着鸭子上架地奔波在各种兴趣班间,线条画不直地坐进了绘画班,五音不全的坐进了乐器班,四肢比例不在美感行列的走进了练功房……这个叫波丽娜•乌利诺芙的女孩能够在一众已然非常出色的舞校同学中一枝独秀,《波丽娜》并没有着力描绘她比其他同学多付出多少努力和汗水,而是看似漫不经心地反复强调了严师博金斯基对她的念念不忘,说明什么?说明博金斯基的慧眼一眼就看出波丽娜在舞蹈上的天赋异禀,这一点,大概能给《波丽娜》的读者特别是家有宝贝的读者很大的启发吧?!从第31页波丽娜成为博金斯基的学生以后,这位老师总是在向学生灌输在我们听来匪夷所思的理念,比如“舞蹈是一门艺术,它不是学会的”“要是不给观众展示优雅和轻盈,他们就只能看到你使了多大劲,有多难”“情绪应当内敛,我应当控制。我对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感兴趣”,等等。第一遍读,我不能理解,既然舞蹈是学不会的,波丽娜他们何以要进舞蹈学校?舞蹈特别是芭蕾,让观众体会从丑小鸭到天鹅过程中的艰难,不也是观赏内容之一吗?表演讲究的,不就是要在观众面前尽情第宣泄自己吗?读到第48页博金斯基开始训练波丽娜起,又一个词汇经常出现在画面里,就是博金斯基时刻在启发波丽娜,“打开到最大”,初一读到这句话,在配以博金斯基指导波丽娜肢体动作的画面,我以为“打开到最大”只是针对波丽娜的身体而言,可是,慢慢读下去,才体会到,博金斯基的“打开到最大”绝不仅仅教会了波丽娜极限地使用自己的肢体,更是教会了波丽娜如何打开眼界、打开脑洞,让胸怀广阔得能包容天下。后来,成就波丽娜的,不是古典芭蕾而是现代舞,不是俄罗斯舞团而是波丽娜出走柏林以后偶遇的兴趣相投的小舞团,这哪里是舞校教给波丽娜的技术使然,分明是博金斯基谆谆教导她的“打开到最大”让她在选择时总是选对了方向,所以,功成名就的波丽娜重回母校时心心念念要找到博金斯基与之共舞一场。是的,那时,博金斯基已经老得跳不动芭蕾了,那又何妨?哪怕相拥着跳一段对舞蹈演员而言过于小儿科的华尔兹,波丽娜也要用与恩师翩翩起舞的方式感谢老师帮助她体悟到了舞蹈艺术中学不会的那一部分。更要感谢博金斯基对她说过的那句话,“无论抬得多高,少了从容的凝视,仍是白费。”这句在《波丽娜》的倒数第二页又被重复一遍的博金斯基语录,说它是一句对舞蹈演员的教导,未尝不可。可是,细细品味,又何尝不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教导?人群中做了舞蹈演员的凤毛麟角,但,我们都在靠自己的天分和努力试图在这个世界上占一席之地。那么,我们以什么样的姿态才能赢得自己目标?博金斯基说,高低不论,一定要有从容的凝视。翻译成更通俗一点的语言,就是坚定地一步一步地走向自己属于自己的方向,不疾不徐。在谁都想一步走到辉煌的当下,《波丽娜》图文并茂的奉献,我觉得是及时又当令。

波丽娜的舞蹈人生

法国青年漫画家巴斯蒂安•维韦斯(Bastien Vivès)的《波丽娜》是一本用图画讲述的关于梦想与追求、探索与迷茫的故事书。从这本书,我们可以窥见法国人对漫画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推荐指数三颗星,评价较低,原因如下:一个舞蹈女孩的故事——无奇波丽娜,一个俄罗斯女孩,从小展现出惊人的舞蹈天赋,在迷茫与困惑中学习舞蹈、探索人生,并最终成长为著名的舞蹈家。诚实地讲,比起某些小说或者电影,这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如果波丽娜的原型不是俄罗斯著名舞蹈家波丽娜•塞姆诺娃(Polina Semionova),也许读者不会有兴趣去关心一个舞蹈女孩的成长。但即便说这是一部关于塞姆诺娃的传记故事,大多数人的阅读兴趣也未必会被燃起,因为大多数人对舞蹈家塞姆诺娃知之甚少。不如我们先看看故事主人公的原型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俄罗斯著名舞蹈家塞姆诺娃于1984年出生在莫斯科。她先在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学校学习,2002年毕业后,获邀加入柏林国家芭蕾舞团担任首席女演员,成为该团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席。塞姆诺娃自2012年开始在美国芭蕾舞剧院(AMERICAN BALLET THEATRE)担任首席舞者,同年她开始执教于柏林国家芭蕾舞团,并于次年获教授头衔。点点(点滴看世界)是艺术的门外汉,没看过几部芭蕾舞,更没看过塞姆诺娃的演出,无从评论她的艺术。不过30多岁就当上教授应该能够说明塞姆诺娃的卓越天资和出色成绩吧。回过头来看法国漫画家巴斯蒂安•维韦斯(Bastien Vivès)根据这位当代舞蹈家创作的故事:六岁时,波丽娜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博金斯基舞蹈学院提前录取,并由以严厉著称的博金斯基教授亲自指导。期间,小女孩波丽娜对博金斯基的教学方法并不理解,和其他同学一样对这位老师敬而远之。离开学院后,波丽娜进入剧院继续学习,然而由于深受博金斯基古典芭蕾教学的影响,她对剧院教学并不适应,并且从内心不认同剧院老师的教学。后来,为了追随同为舞蹈演员的男友,离开剧院加入米哈伊尔舞团,并且放弃了博金斯基教授为她呕心订制的舞蹈。在舞团期间,波丽娜与男友的感情出现裂痕,她最终选择前往陌生的柏林。在那里,波丽娜加入一个偶遇的剧团,开始了舞蹈人生的新起点,逐渐在现代舞领域闯出一片天地,成为家喻户晓的舞蹈明星。然而,她的心并没有安定下来,她十分怀念博金斯基教授,希望能回到故乡跳老教授为她编写的那支独舞。这个故事让人升起的感慨是,谁的青春不迷茫?年幼时,孩子们按照大人的设计生活,长大后,很多人凭一时的兴趣或冲动做出选择,无所畏惧、不计得失。我们很多人在年少时都认同——别人的经验是别人的,而我的要靠自己积累,哪怕头破血流。也许就故事情节来讲,本书唯一可以借鉴的就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尽管波丽娜糊里糊涂、跌跌撞撞地一路走来,她一直热爱舞蹈,在人生任何阶段从没有放弃过跳舞的念头。一种用图画给成人讲故事的方式——稀奇告别儿童期后,我们平时的阅读主要是文字阅读。维韦斯这本200多页的书,从外形看与一般文学作品并无差别,而打开抢眼的玫红色封面后,故事就在电影镜头般黑白图画中接连展开。乍看像儿童连环画,细看图画比连环画更注重细节和情节连续性。这种文学类型被称为图画小说(Graphic Novel),即故事通过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并被制作成的书籍。下面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图画小说。虽然Graphic Novel中有novel(小说)一词,但图画小说事实上并不单指小说这种体裁,还包括非小说和编选集等。历史学家Richard Kyle在1964年首先提出Graphic Novel这一说法,80年代后期为西方大众所熟悉。2001年,美国图书行业研究协会(Book Industry Study Group)使用"Graphic Novel" 作为图书类别。再来了解一下作者巴斯蒂安•维韦斯(Bastien Vivès)。这位被誉为“法国漫画的未来”的连环画艺术家于1984年出生在巴黎,是个不折不扣的80后,他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喜欢宫崎骏,并且受到日本漫画影响。维韦斯凭2008年创作的《氯气的味道》,在第二年的安古兰国际漫画节(Angouleme International Comics Festival)上获得新人奖。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是继意大利卢卡漫画与游戏节(Lucca Comics & Games)之后欧洲第二大漫画节,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三大漫画节之一。 据说,在法国,成年人看漫画并不是件值得羞耻的事情,与针对青少年的美国漫画不同,大部分法国的漫画是针对成年人的,不论是主题、故事还是艺术风格都是这样。有人说,如果你是一个成年人,并且想拥有一点文化,那么你可以去读小说、看电影、听音乐,当然你也可以去看漫画。

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地方

一个月前,我开始练习瑜伽。在此之前,我并不了解关于瑜伽的一切。它在我的印象之中,就是一个能让人身心愉悦而优美的运动项目。在自己没有开始练之前,也认识几个练瑜伽的朋友,时常看到她们分享一些练瑜伽时的相片,每一个动作都优美、舒展又好看。在我练过几次后,发现我所看到的哪些动作,全部都做不到。尽管它们看起来都简单极了。老师说,因为是我长期的不良坐姿、站姿与走姿,造成我的身体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灵活。我不得不面对,我是一个柔韧性超级差的人,甚至可以说,那时候的我,根本没有柔韧性。我当然是十分沮丧的。在开始练习的那段时间里,每天上课前都要弯腰测试能下去多少,很痛也不会说出来。这种痛并带着希望的感觉,在看漫画书《波丽娜》的时候,竟然找到了共鸣。《波丽娜》是被称为法国漫画未来的天长漫画家巴斯蒂安•维韦斯(Bastien Vivès),的作品。《波丽娜》在问世后获后了安古兰漫画节评审团大奖。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这本书是以漫画的形式讲述一个对芭蕾舞有着热爱的姑娘故事,这个小姑娘就叫波丽娜。在她六岁时,就进入舞蹈学院学习。她并不是表现最好的学生,老师也说她柔韧性不好。她跟着舞蹈名师博金斯基练基本功,博金斯基是出了名的严厉,许多学生每天都是会练到哭。波丽娜努力地跟着老师练习,尽最大的能量展现出芭蕾的优雅、轻柔。因为一次公演的出色表现,波丽娜被莉托夫斯基看中,去到剧院学校继续深造。同时,也跟着博金斯基练他要排的独舞,然而,波丽娜根本不适应剧院学校的练习方式,也在练独舞时觉得身心疲惫。在重压之下,她选择了去另一个艺术团,因为自己受伤,没能在一次又人舞上上台,波丽娜感到了无比的痛苦。她一个人去到了柏林,她住青旅、换工作。在一次偶然中遇到编剧马库斯,后面和他的团队合作,创造出了很多了不起的舞剧,并斩获无数大奖。波丽娜也因此成了世界级的舞蹈明星。漫画书上所描述故事的文字并不多,大半部都是用图画来表达。从一个小姑娘的刻苦练习的场景,到少年时期的迷茫,到后来的逃离,经历生活,认识自己,重新绽放。每一幅画的细节都展现的特别好,每一个舞蹈动作,都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舞者的力量和内心的感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印象深刻的除了这些图画的细节外,还记住里了里面的些台词。在波丽娜去舞蹈学校考试时,她的妈妈说:就算觉得疼,也千万不要表现出来。是的,无论是练习舞蹈,或是其它运动项目的时候,在最开始的基本功时,没有哪一次是轻松的。唯有做的,就是忍住练习时的疼痛。“看上去怎样,是非常重要的。”我在练瑜伽的时候,对此也深有体会。老师经常会说,要在练习的时候,自己看着镜中的自己的样子,是我们自己决定我们好看或不好看的。“要是不给观众展示优雅和轻盈,他们就只能看了你使了多大劲,有多难。”如同我曾经看到朋友们练瑜伽的相片一样,我看到的就是她们的柔软、优雅。等到自己练时,才知道就算是一个下腰的动作,要做到优美,就得花好长的时候,用集中全身的注意力才能做到的。否则的话,就只会在几秒钟能展现一幅十分痛苦的样子。整本漫画书都是在讲波丽娜练习芭蕾舞的成长过程,但读完后,细细想来,这些是一个人的成长史。我们每一个人,并不是都会去学习芭蕾,或许不会去练习瑜伽,但是,我们要经历挫折、考验。我们需要在别人说我们不行的时候,能够觉得住气,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自己的技能。在迷茫还有不解时,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内心,在经历痛苦后,依然能找回坚持的勇气。

没像波丽娜那么拼,就别谈什么成功

前一阵,我偶然间加入了一写作群。群规是,群成员每周要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两篇文章,主题、题材、字数都不限。每周日晚,群主会做本周所写文章数量统计,没有达标的同学,将会暂时被请出群。对于经常写作的同学来讲,这个要求简直太简单了,甚至根本称不上是什么要求。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去年才开始试着写文章的同学来说,真的倍感压力。质量上,我对自己写出的文章并不十分满意,却又觉得水平有限,无法写出更好的东西来,内心生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数量上,为了保证能继续留在群里,我从自己最熟悉的书评开始写起,但也觉得并非易事。眼看的群里的同学越来越少,我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有时甚至会在心中生出退意。后来,在一个酷爱漫画的书友的影响下,我开始看漫画。我终于在一本叫做《波丽娜》漫画书里,找到了继续坚持写下去的动力。“法国漫画未来”的天才漫画家——巴斯蒂安•维韦斯在本书里,用细腻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一个叫波丽娜的舞蹈家的故事。这个叫波丽娜的俄罗斯女孩,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芭蕾舞天赋。六岁时,她就进入一所著名的舞蹈学校开始专业地舞蹈学习。之后,波丽娜在追寻舞蹈的路上历经各种挫折与迷茫,她离开学校进入剧院,又孑然一身地到柏林流浪。多年以后,波丽娜终于功成名就。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波丽娜的原型是一位著名舞蹈家,即波丽娜•塞米昂诺娃,她是一名俄罗斯的芭蕾舞演员。知道这个故事并非虚构时,我完全惊呆了。六岁时,波丽娜竟然就进入舞蹈学校学习了。甚至,为了进入这个所学校,她还通过了严格的舞蹈面试。我特别想知道,她到底是几岁开始学习舞蹈的呢?四岁?还是五岁?书中并没有明确的提到。就算她是从六岁才开始接受正式的舞蹈学习,我也感到非常的惊讶。六岁,她分明还是个小女孩啊,却已经开始为了舞蹈刻苦训练了。这不由得让人想到著名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波丽娜开始接受跳舞训练时,才年仅六岁,是其他小女孩正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所以,她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并不足为奇,因为她为此付出了长期大量艰苦的努力。反观自己,目前为止我所写出的文章数量屈指可数,我为写作才付出了多少努力呢?在一万小时定律面前,我的付出根本不叫付出,我的努力根本不值一提。所以,我才会觉得无字可写,一周写两篇文章的要求才会让我倍感压力,这是非常是正常的现象。连文章数量都无法保证的人,还去幻想着能写出什么好文章,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了。偶然间读到了鼹鼠的土豆写的《在豆瓣写了100篇书评后》,我心中终于释然。她说最开始写文章也是屡屡被拒。直到写了100篇书评之后,终于量变产生质变,开始有编辑固定找她约稿写专栏。我终于明白,即使是很优秀的写作者,也有文章写得并不是很好的时候。即使是很优秀的写作者,也是从点点滴滴的写作练习开始积累的。我想起了一句很流行的话,“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我的问题,就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那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想到了年仅六岁的波丽娜就刻苦练习舞蹈的样子,我应该像她一样地去努力去付出。在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之前,我根本没有资格谈什么放弃。啥也不说了,继续看书,继续写书评去。

《波丽娜》不单单是一本漫画书

过去,我们对老师的印象是:戴着眼镜,严肃认真;下课后和蔼可亲,谆谆教导。同样,《波丽娜》里的博金斯基也是一位严厉的老师。《波丽娜》是一本漫画书,这本书讲述的是一名跳芭蕾舞女孩波丽娜与启蒙老师博金斯基的故事,故事中博金斯基老师对波丽娜的要求很严格。正是博金斯基严格要求与善意的督促使得波丽娜在舞蹈课中打好了扎实的基础,同时,波丽娜在以后的舞蹈生涯中认真践行老师的教诲,并从一个“柔韧性不太好”的芭蕾女孩最后成为一个成功的舞蹈家。《波丽娜》是法国天才漫画家巴斯蒂安·维韦斯的作品, 这部作品入围安古兰漫画节评审奖。此外, 巴斯蒂安·维韦斯25岁的作品《氯的滋味》一鸣惊人,斩获2009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最佳新人奖。柔韧性和优雅是学不会的《波丽娜》一共206页,只需要花费你半个小时的时间,虽然不是每一幅漫画都有对白,但是每一幅画都在认真地向读者传达一个丰富的小故事。即便你花了半个小时读完这本书,如果你重新再看一遍,一定会发现漫画里其实还有很多内在内容在表达,而你第一次没有发现。也就是说,这本漫画虽然页数少,值得你多读几遍,发现其中蕴藏的惊喜。在《波丽娜》这本书中,除了漫画深含丰富内容之外,书里的人物对话也非常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下面三段对白就是书中经典对白之一。1第一段对话是:柔韧性和优雅是学不会的。“柔韧性和优雅是学不会的”,这句话是博金斯基跟芭蕾舞面试者说的话。这句话之前他还说了一句“如果你们希望有朝一日成为舞蹈家,柔韧性一定要好。”这样一句开头与结尾,其实是向面试者泼了一盆冷水。如果你没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博金斯基说这段话时,你可能马上怀疑自己是否具有优雅与柔韧性,只要你有一点点不自信,你都会临时弃权。那个老师,他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了,说我柔韧性不好其实我们生活中经常听见类似的话,比如“学好理(文)科是需要天赋的,你没有这样的天赋不可能学好”,“学车是需要方向感的,你方向感那么差怎么可能学好?”“写作是需要天赋的,你没有什么才华,读再多的书都不可能写好。”类似的话还有很多。你听了之后是不是很沮丧?如果你沮丧,这是正常的。但如果你轻易放弃,那真是可惜的。比如爱因斯坦小时候是老师和同学眼里公认的笨孩子,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认真学习考上博士, 成功解释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想想看,如果爱因斯坦相信别人的话,认为自己愚笨至极,你觉得他还可能获得后来的成就吗?所以,任何时候,你若没有尝试再努努劲,并不能说明你真的不行。再说了,没有谁有义务通过你当下的笨拙的表现看到你卓越的未来。只能不过是你当下的表现没有让对方有足够信心罢了,倘若你自己都泄气失望、半途而废,那才真叫人相信你“没有半点天赋获取成功”呢!在《波丽娜》这本书中,波丽娜一开始被博金斯基老师确认为“柔韧性不好”,但是波丽娜刻苦训练,攻克难关,最后通过一步步奋斗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家。你看,没有放弃才能证明自己是否有天赋,对吧?所以,如果你也一样被否定过,请不要立马投降,再坚持一下,努力一把,兴许你只是一时没有发掘你的潜力而已。2第二段对话:“那个老师,他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了,说我柔韧性不好。”因为博金斯基老师说自己柔韧性不好,小波丽娜非常难过,她一出考场就汇报了自己的表现。听到老师这样的点评,你会给予你的孩子什么样的反馈?如果你是波丽娜的父母,你是不是会说:“那个老师怎么那么讨厌?我女儿这么优秀,竟然看不出来?!给老师差评!”或者:“你看你,那么糟糕,老师都看不上你,活该!”其实这两种反应都不正确。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如果你是第一种反应,一味地否定老师专业性,认为老师不专业,没有眼光,那么,你的孩子也会认为是老师的不对,而忽视了自己的不足。如果长期有这种不在自身找原因,单是责备环境不好的观念影响,对你孩子的成长只会有反面作用而不可能有正面影响。“子不教,父之过”,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如果你是第二种反应,认为孩子给你丢脸了,责备你的孩子,以后孩子的自信心会比较弱。因为在老师面前,她就被否定了,自信也被挫伤了,她急需另一个人给予她肯定。如果父母再次否定她,她以后不仅在舞蹈方面不自信,甚至会因为思维迁移,其他方面也会不自信。不自信的孩子不仅自己感到沮丧,连成长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也会显得很脆弱。如此说来,前面提到的两种反馈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我之前说过:你不展示出来的东西,观众是看不见的。”那么,遇到类似情况,你要怎么做呢?我们来看看波丽娜妈妈的回应:“没关系的,伟大的舞蹈家一开始都遇到过困难。”“ 宝贝,他是为了你好才这么说的。”“我呀,我觉得你的柔韧性非常好。”波丽娜的妈妈第一句话不仅没有否定波丽娜,而且鼓励波丽娜向伟大的舞蹈家学习: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哪怕是伟大的舞蹈家,所以你应该更加努力才能跟上优秀的人;第二句话提醒波丽娜正视自己不足:博金斯基老师不是觉得你不好,他只善意地提出你的缺点,你要虚心接受;第三句肯定了波丽娜,给予她自信心:哪怕全世界都觉得你不好,但妈妈永远支持你。小波丽娜听后,不仅没有放弃学习舞蹈,而且在之后的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时都会往积极乐观的方向思考。这就是波丽娜的妈妈教育的成功之处了。不管你是朋友,老师,还是家长,如果你身边的人遇到了挫折,如果你能像波丽娜的妈妈那样及时地给予肯定、支持,并且耐心地理性分析问题。我想你会是一个好朋友,好老师,好家长的。3第三段对话:“我之前说过:你不展示出来的东西,观众是看不见的。”“而从你展示出来的,我看不见什么了得的东西。”当波丽娜舞蹈练习不理想时,博金斯基老师批评了波丽娜“你不展示出来的东西,观众是看不见的。”“而从你展示出来的,我看不见什么了得的东西。”其实我们生活、工作上何尝不是如此?尤其在职场,很多人觉得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很好地施展,认为自己再优秀没有“伯乐”也是无用。于是整天或迷迷糊糊混日子或怨天尤人,感慨时运不济、怀才不遇。事实果真如此吗?你整天玩手机、上网、聊八卦,一副游手好闲的样子,哪个老板能看到你向上攀爬的积极性?交给你的项目,你不认真调查分析,归纳总结。交上来的方案,鸡不是鸡,鸭不是鸭,一塌糊涂。谁敢重用你?真正有能力的人,只拿作品说话。如果你的作品很糟糕,对不起,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所以,不要一遇到困难就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不要一交给你任务就搞砸。真想表现自己的优秀,就好好准备你的作品,拿作品说话。这就是我从《波丽娜》中所感悟到的一切。我认为这几段对话非常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揣摩,因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饰演着各种角色,妻子或丈夫,子女或父母,领导或职员。有不足的,加以改正;做得好的,继续发扬。经常反思和总结的人总是比整天无所事事的人要进步得快。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多读好书。----------------------------------------------------------------------------------------------------------------------------------------公众号:灌头鱼。分享好书,交流读书笔记,说生活感悟,聊职场,谈家庭教育与两性成长。过去是绵羊级乖乖女,现在是一个自立,自强,自主,自司的坏姑娘。我有一个目标:读100本书,写100篇书评;100首诗词,写100篇诗词翻译。欢迎监督,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你的初心还好吗?

小欧辞职时候,已经做到了那家4A广告公司的营销副总监。广告行业激烈的竞争和公司复杂的人际关系,五年来的每一天,用刀光剑影来形容都不为过。“就是忽然有一天,醒来的时候觉得自己拼了命在过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吧。”坐在我对面的小欧说。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画着精致而又完美的妆容,甚至没有穿着那套被我们称为“战衣”的Balmain,那个在聚会,下午茶时都会把头发弄的一丝不乱,踩着七厘米高跟鞋的姑娘消失不见,而我对面的她脂粉未施,甚至还带着昨晚没睡好的大黑眼圈。“你也别光听,这周末没事的就来帮我个忙,把这批捐的书赶快整理出来,我昨晚光贴标签贴到一点多,可还是太多了。”她伸手在我眼前一晃,“还有一个月就要放假了,早点把图书室建起来,孩子们放假也能看。”从广告公司离职的小欧,加入了一家致力于提高农村教育的NGO组织,工资还不到之前的三分之一,手下零零碎碎的工作,却比之前当副总监的时候还要多。“这才是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渴望的生活啊,有自己的时间,做一些有价值的,能够帮助到别人的事。”她舒服的抿口咖啡伸个懒腰。“你在公司做拼命三娘的时候,可从来没提到过自己有这个追求。”我还记得她创造的连着三个月加班到十二点的历史记录。她笑笑,“从前觉得,只要自己足够努力,爬得再高一点,就可以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可是位置越高越发现,现实离期望越来越遥远了,甚至有时,我都不记得自己最初想过的是怎样的生活,每天像台机器一样运作着,哪儿还记得什么初心。”“只是想能够按时下班”,她说,“慢悠悠的走回家,一晚上不用开电脑,可以跟好朋友煲上一个小时的电话粥,可以给自己做一顿不那么像外卖的饭。仅此而已。”曾经看过一本欧漫,叫做《波丽娜》,书的内容是关于一个名叫波丽娜的女舞蹈家的成长之路,从儿童时期到长大成人,幼年时遇到最严苛的舞蹈老师,在一次演出中被剧院选中离开学校,却因为意外受伤,被从一场表演中替换下来而陷入深深的失落和迷茫。为了理清自己的思路,她孑然一身地到柏林流浪,加盟了一个戏剧剧团,阴差阳错的创造了舞蹈+戏剧的表演形式,一炮走红。最打动人的,是功成名就的波丽娜回到幼时的舞蹈学校,从当时的严师手中拿到了一份作为礼物的幼时排练视频,视频里老师这样说:要把自己伸展开来,波丽娜。身体要凌驾一切,眼神投向无限的远方。而无论抬得多高,如果少了从容的凝视,仍是白费。所以在高处时,不要急。在向上走的过程中,人是很容易迷失自己的。名望,金钱,利益,地位,以及为了保持这一切需要付出的时间,很容易让一个人忘却自己的初心,忘却自己不甘心的那点渴望,忘却自己真正想要过的生活。那些诱惑迷乱着你的神经,让你逐渐把目光抽离自己而关注外界,永无止境的加薪,升职,赚钱,心却越来越难填满。午夜梦回,你试着问自己过的好吗,却不知要怎样作答。我从不觉得初心是一件需要挂在嘴边心上去坚守的东西,因为它不一定是最好的,不一定是明晰的,甚至不一定是正确的。可是我们原本不需要那么多的人生法则,也不需要那么多的规章条款。有时候,那一小团面目模糊的,微弱的,烧在心中的火焰,就可以照亮我们混沌的潜意识,温暖那个冷漠,理智,功利的,已经快要成为机器的自己,让你如同寒冬一样面目阴冷的人生,稍微好过一些。我从不鼓励任何人坚持初心,因为初心的意义,从来不在于坚持,而在于回望。初心不该是捆绑一个人的牢笼,它像是船的锚,让你不管漂泊多久,最终都能找到归程。它在一点点矫正着我们跑偏的人生,让你不仅是生存,也在生活。它让小欧有勇气毅然辞职找回自己,也最终让那个纠结迷茫的小姑娘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波丽娜。你的初心还好吗?在高处时,不要急。

你一定会爱上这样的姑娘,迷茫又倔强

很多时候,我都在苦苦思索一个问题: 到底什么样的女孩子才能独得万千宠爱呢?虽然万千宠爱这事儿和我八竿子打不着 但也不妨我想一想 曾经,我们都爱《神雕侠侣》中的神仙姐姐——小龙女,出尘绝艳,纯净脱俗 《神雕侠侣》2006年版 小龙女如今,我们都爱在狭海对面“野蛮生长”的龙女——丹妮莉丝·坦格利安。同样宛若天仙,但后者一言不和就开车,边开车还边放火。 《权力的游戏》S1 丹妮莉丝·坦格利安另外,还有女孩子要污一点才可爱的说法↓↓↓ 曾经,我们爱老实巴交的萌妹子关关~ 《欢乐颂》关雎尔现在我们又爱烈焰红唇、作你一脸的霸道总攻 《好先生》江莱妈呀女孩子真是一种千变万化、可萌可御可攻可受的复杂生物! 不过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联想到这儿,巧了 前几天我刚好认识了一个女孩子 她的名字叫, 波丽娜 《波丽娜》 法.巴斯蒂安·维韦斯  她是一个俄罗斯姑娘,从小学习芭蕾舞,古典舞的底子特别好,但是她现在在柏林跳现代舞。她所在的剧团因作品《事件》被广为熟知,还有如《大师比斯腾》之类享誉全球的作品。在最新的演出中,波丽娜的表现足以媲美当今舞坛的巅峰巨星。 你问我要她的照片? 不好意思我没有。我能认出她来,全靠黑鼻头。   实不相瞒,这是一本漫画书,也是我看过的第一本欧漫。画风十分“粗犷”,而情感十分细腻。如上所说,200多页内容中,辨认女主角波丽娜的方法就是黑色鼻子。 习惯了国漫日漫片砖片瓦的细腻精致,感受一下粗线条的美感  有些画面甚至就像草稿,寥寥几笔带过,或是一团线代替。但是看完整个故事,用简略却不简单来形容这部漫画再合适不过了。这是一个丰满的故事,波丽娜是一个有故事的可爱女孩儿。图为波丽娜进入博金斯基学院的入学考试,络腮胡就是对波丽娜舞蹈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的博金斯基老师  在我看来,这个故事在找寻意义。让我瞬间爱上波丽娜的理由也是,她一直没有放下她自己“关于舞蹈的意义”的疑问。她的舞蹈人生有三个重要阶段: 博金斯基学院时期 拉普达尔时期 柏林时期   博金斯基学院时期,她是一个天资平平的女孩儿,甚至在选拨入学的时候,被严厉的博金斯基老师质疑柔韧性与优雅。如果你看过《爆裂鼓手》,没错,博金斯基就是舞蹈界的Fletcher,一个可以把学生逼哭的魔鬼教练。就是在这里,波丽娜展现了让我爱上她的第一个特质 倔强   她从不会轻易放弃,博金斯基的严厉让她动摇,可她知道,她就是要参加芭蕾公演,她就是要训练;在她的天赋被承认、且先于同辈人进入剧团之后,博金斯基的艺术理念不再被重视,反而被当做垃圾要被教授清扫,她依然倔强地坚持本心。 动摇一个人的外界因素越是强大,越是多样,人的初心就越显弥足珍贵,保持初心也就愈加艰难第二个特质 迷茫与觉醒   拉普达尔剧团,对波丽娜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是她从古典到现代的过渡,整个过程也伴随着她对感情和未知未来的迷茫。因为脚伤她错过了和男票阿德里安的双人舞表演,从而给另外一个女孩儿插入他们感情的机会。感情的破裂和舞蹈现状的衰朽推动着她只身一人来到柏林寻找舞蹈的意义。 目睹一个人成长是很有趣的事情,因为你和她一样经历过茫然无措和自我挣扎,当她愿意挣脱一切束缚选择新的道路时,我们会爱上这个通透的人物,也会使这一份孤注一掷和勇敢映照自身。第三个特质 自由、从容   在柏林的找寻与最终的成功,这个美丽的女孩子终于长大了,也真正明白了她选择舞蹈的意义。当她再次回到自己的第一个剧团,她想要做的,只是和当年的魔鬼教师博金斯基跳一支舞,因为他说过的很多话,波丽娜找到了那些话的意义。附一个博金斯基老师的中二语录吧:1.你不展示出来的东西,观众是看不见的。2.情绪应当内敛,应当得到控制。3.艺术家始终处在不满足当中,因为他在寻找某种完美。但是直至生命尽头,他才会明白他将实现的所具有的,真正的价值。4.人在行动前总会为自己找些正当的理由。可理由其实不分什么好坏。那些总想着证明自己是对的人其实已经输了。5.要把自己伸展开来,波丽娜。身体要凌驾一切,眼神投向无限的远方。而无论抬得多高,如果少了从容的凝视,仍是白费。所以在高处时,不要急。“除了画画,我什么都不会,《波丽娜》表达的其实就是我与绘画的事情。”——作者维韦斯如是说。而《波丽娜》讲的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当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挫折、失败,对不确定的未来感到迷茫,可能需要做的,就是回望最初的追求和想法,并如启蒙老师所说:“在高处时,不要急。”据说这是电影版的主角,朱丽叶·比诺什所以究竟什么样的女孩子能够独得万千宠爱呢? 只看表面,我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答案 《波丽娜》的故事恰好给了我们一个好女孩儿的典范 你可以迷茫、失败、动摇、哭泣……但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 漫画里的她永远是一个黑鼻头,在想象的世界里 她会一直光芒万丈 表达的方式 是我们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世界 表达了什么 是我们以什么样的价值影响世界 你准备好做super hero了吗

读《波丽娜》,遇见自己

它是一本漫画书,文字并不算太多,很容易读完。我是在公司午休时间翻看的这本书,并一口气读完了。阅读这本书,犹如抚摸自己内心装满心事的盒子,我们着实需要定期擦拭盒子上落下的灰尘。回首来时路,给现实虽孤独、心酸却永存希望的勇气。介绍下这本书吧。《波丽娜》是法国鬼才漫画新锐巴斯蒂安·维韦斯的作品,曾在2012年入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评审团大奖。它主要讲述一个从小展现出过人的芭蕾天赋的俄罗斯女孩波丽娜,历经追寻舞蹈路上的挫折与迷茫,多年以后功成名就,而她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到故乡,同启蒙老师博金斯基再跳一段舞。我之所以说读《波丽娜》,遇见自己,原因有四:01 这是一部漫画集,满足了小时候对漫画书的渴望我出生在农村,自幼在淳朴的乡村庭院长大。那个时候农村还是比较落后的,住的是土瓦房,晚上点的是煤油灯,零食是早上剩的馒头。大家都在想着温饱问题,教育自然是跟不上的,父母也不重视教育,差不多混到十四五岁就外出打工。我念书很迟,因为要在家里带着年幼的弟弟妹妹,所以八岁才进学校。很庆幸,一直念了下来。我很喜欢上学,也超级喜欢读书。随课本一起发的课外阅读书,都被我翻薄了。因为就一本,我常常一个人在院子里静静的看,翻来翻去,书都磨薄了。那个时候是多么渴望能多看到一些书呀!而现实条件却不允许,因为根本没有课外读物,也拿不出钱去买书。后来有条件买书了,却买的都是一些对工作或生活有帮助的成人书。不怕笑话,实际上《波丽娜》是我长这么大看的第一本漫画书,没想到小时候的渴望,今天终于实现了。快三周的诺丫头在床头看到《波丽娜》甚是喜欢,见里面有图画,以为是她的书,拿走放到我给她买的那些绘本旁边。我没有强制拿回来,既然喜欢,就留给她吧。先让《波丽娜》成为她书架上一个特别的存在,待她大些,我再跟她一起阅读,一起重温波丽娜的故事。02 匆匆那年都有他的陪伴,最终却没有在一起在波丽娜追寻舞蹈的路上,曾有一个男孩陪她度过很多美好的时光,差一点儿一直在一起,为了追梦,终而各奔前程。我在上学的时候,也曾遇到这样一个男孩,他个头儿不高,但脑瓜子特别好使,我们经常一起讨论数学题目。有人欺负他,我定会挺身相助。后来我们去了不同的镇上读书,便再也没有坐在一起讨论过数学题目了。有时我在想,如果我们当时继续在一个学校读书,会不会我们之间的故事会发生改变。03 一路走来,都有一个难忘的老师波丽娜对她的启蒙老师博金斯基念念不忘,功成名就之后想要做的事情,就是回到故乡,跟他再跳一段舞蹈。我也有这样一位老师,他是我们村里唯一一个读完中专在家乡任教的人,她对我的今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留在城市里的我。也许我和祖祖辈辈的村里人一样,继续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只是,还没等我回家好好看望他,他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我们常常怀念一个人,往往怀念的是他说过的话。而那些话,在当时听的时候没觉得有多么重要,也没觉得多么有意义,反而过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以后,方体会到那些话的真谛。波丽娜在舞蹈学院学习的时候,博金斯基老师跟她说过很多指导性的话,如“要把自己伸展开来,波丽娜”“身体要凌驾一切,把眼神投向无限的远方”“而无论抬得多高,如果少了从容的凝视,仍是白费。”“所在高处时,不要急。”这些话,对于当时尚幼的波丽娜来说,也许只是舞蹈动作上的指导,等到长大成熟以后,才发现原来那些话同样也适用于人生,面对人生一定要显示出你从容不迫的决心和勇气。《岛上书店》里说:有时书本要等到适当的时候,才会引起我们的共鸣。有些话也是,也许当时我们听着很简单,随着年岁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发现去做的时候并不那么容易。我的那位启蒙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活一辈子,临了的时候,能让身边的人忆起你,对你评价一个好字,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的我不太懂,总觉得只要不做亏心事就可以了。时隔多年,才体会到做一个别人口中的好人,真的太难太难了。在我们讨好一些人一些事的时候,总会避免不了的得罪一些人,在他们口中自然不会说出我们的“好”字。如今,也渐渐释怀了一些人一些事,我们无法掌控别人的想法,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摸着良心,问心无愧。其他的,顺其自然吧!04 都曾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闯荡波丽娜只身一人到柏林闯荡,为了梦想,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和迷茫。而这一切,我都能体会。因为我也是一个人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慢慢由0到1慢慢打拼,期间租了多少房,搬了几次家,挨过多少训,流了多少泪,只有自己最清楚。等到一切就绪,蓦然回首,那段经历刻骨铭心,再也没有委屈和恨,仿佛只有那段时光才配称得上是活出了自己,佩服那时的自己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最后,再说一下,《波丽娜》是一部漫画,画面流畅动感,仿佛一部线上电影。如果你喜欢欧漫,或是喜欢跳舞,或是在人生路上面临抉择,或是正努力追梦。那这本书,你值得拥有。

我们都会遇见一个严苛的老师,我们永远必要忘记感恩

你不展示出来的东西,观众是看不见的收到书的一瞬间我懵逼了,它原来是一本包装精美的漫画书。这都怪我没有仔细看详细的介绍,但是五岁的女儿爱不释手,缠着我读了小半本。前半部分有些冗长,但是读着读着就渐入佳境,最后很感动。轻描淡写波澜不惊的叙事风格,线条简单黑白风格的画风,却隐藏着惊心动魄的情感与力量。枯燥辛苦的求学生涯,单纯美好的浪漫爱情,孑然一身地独孤和奋斗,对启蒙老师的愧疚与理解,一切跃然纸上慢慢的侵入你的思想,最后为之感动。01.遇上一个严苛的启蒙老师是你的幸运波丽娜的启蒙老师是博金斯基教授,他是一个非常严苛的老师。曾有很多个女孩子受不了他的责骂而选择退学,波丽娜就曾见过一个女孩子在走廊里哭泣抱怨说博金斯基教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骂她,她实在受不了要退学。博金斯基教授说:舞蹈是一门艺术,他是学不会的。它是天生的,接下来才是努力。跟着我学习的话,每天都要用功。听好了,你们必须努力才能跟的上。我大学时学计算机语言的老师也是一位非常严厉的老师,每次我们作业完成的不及时他总会大骂我们:如果不好好学习编程,不如回家卖红薯。他脑门锃亮,声音洪亮,生气的时候嗓门更是大的吓人。他对我们说你们一定要学会真正的本领,将来才能有一技之长立足社会。幸亏有这么一个严厉负责的老师,大学毕业后我们班大部分人都能找到一份软件编程工作,过了两三年收入都翻了几倍。我因为实在学不会编程大三转了别的专业,可是我永远记得那位大学老师说的话:如果不好好学习编程,不如回家卖红薯。没有流过努力的汗水,就品尝不到收获的喜悦。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波丽娜拥有学舞蹈的天赋,但是柔韧性不是很好,只有通过刻苦的训练才能弥补她的短板。而在学舞之初就遇到了一位严苛的老师那是幸运的。02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波丽娜在期末芭蕾公演上,被剧团的负责人看中,波丽娜离开学校进入到剧团学习。博金斯基教授曾经说过剧团和舞蹈团的名额是非常宝贵的,一定要刻苦用功拼尽全力。有一次波丽娜也因为博金斯基教授的责骂想放弃,最后还是挺了过来坚持下去。波丽娜每天6点半起床,每天比别人早一个小时7点到达教室和博金斯基教授练习年末芭蕾公演。由于刻苦的训练,波丽娜被剧团看中,机会永远只给有准备的人。波丽娜孑然一身来到柏林,先前同事介绍的舞蹈团并没有接受她。波丽娜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男朋友还劈腿,我想她一定感到很孤独很迷茫很伤心。她准备去餐馆找份服务员的工作,餐馆老板问她会什么?波丽娜说除了跳舞,别的都不会。机缘巧合之下餐馆老板介绍了四个做戏剧年轻人给波丽娜。波丽娜给戏剧团的人跳了一段古典舞,戏剧团的人都深深的背波丽娜的舞蹈折服,在没有先前的嘲笑。波丽娜留了下来,在这个新的团队下,波丽娜的舞蹈与戏剧对接,很快他们一炮打响,波丽娜功成名就。如果波丽娜没有持续不断的刻苦训练,就不会红遍大江南北,就不会功成名就。03 不要忘记感恩波丽娜成名了,她却说来到柏林之后,小时候有人跟我说过的许多话,现在都有了意义。她说的就是她的启蒙老师博金斯基教授。博金斯基教授说:“你不展示出来的东西,观众是看不见的。要把自己伸展开来,身体要凌驾一切,而无论抬得有多高,如果少了从容的凝视,仍是白费。所以在高处,不要急。舞蹈是一门艺术,它不是学会的。它是天生的,接下来才是努力。”也许在当时,波丽娜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些话的意思,在她慢慢成长的过程中,这些话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波丽娜。波丽娜功成名就后回到了故乡,她最想见的人就是博金斯基教授。她对博金斯基教授是心怀愧疚的,她没有跳完博金斯基教授编的独舞就离开了家乡。她觉得自己像个不遵守诺言的懦夫,她不敢面对博金斯基教授。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她才坦然的面对内心,在见到博金斯基老师说说了抱歉。而老师根本就不介意,看到自己的学生成长却满心的高兴。她同启蒙老师博金斯基跳一段舞,完成了内心的救赎。我们要记得曾经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要时时怀有感恩之情,让自己的内心丰沛而无憾。

曾经的她

林亦霖很久没见过他了吧,仿佛那个夏天的结束就意味着很多缘分的结束。不再会有像他那样拼命看书,不再像他那样不停舞动,他和你;隔着那些年,想再次回去见见他吧。一如这本讲述师生情的漫画,大概我们都会像波丽娜那样,在很小的时候遇见一位或者两位老师。他们性格看起来很古怪,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他们是那样的古板,那样一字一眼,会要求我们做这个,会苛责我们做那个。很多人会厌恶他们,会放弃学习——就如书中的她们那样,很多人因为责骂放弃了舞蹈。然而,无论是舞蹈还是学习,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决定的。他们能做的只是帮你,帮你有个独立的灵魂。很庆幸,波丽娜遇到了那样的一位老师。他有着独立而完整的灵魂。他知道自己要什么,在这名利的世界中,他不会因为外世的非议而放弃掉一些该有的固执。他让波丽娜学习古典舞,每个动作都一二再、再而三地练习。别人谈对象,她在练习;别人在玩耍,她在练习。让她难过的是,虽然她那么刻苦,却依然会被责骂,会被说不好。她想过放弃,想过不跳舞。可她抹不去身上的那舞动的基因,她哭着坚持了下来。年轻时候的我们总想成名成家,想尽一切的可能变得有钱,想享受世间的繁华。那些古典的,在一时间成为了束缚,它们让我们放慢了脚步,它们让我们做事要思量。可,我们想快,再快点,再快点。恋爱浓烈些,金钱再多些。我们想用尽一生的精力来度过这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很多时候,人会迷茫,就像故事中在舞台上风光的那些舞者,他们凭借着姣好的容颜,凭借着优雅的身姿,在一时间功成名就却又如烟花那般璀璨短暂。波丽娜却在那段时间沉寂了下来。她开始想起老师坚守的那些,他给予她的是扎实的功底——那是日日夜夜磨砺出来的。不卖弄,不张扬,踮起脚尖,每个动作那般行云流水。更重要的是,你能看到她的灵魂。做一件,最好的就是带有灵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晓自己想做什么。舞蹈的每个动作看似分离却又紧密在一起,眼神里带着情感,完全和氛围相融合。这不是在跳舞,这是在放光,就像黑暗中的宝石,当一丝星光照在身上,竟是那般夺目。她经历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明白了很多。她不再是那个任性怯弱的小女孩了。她明白了老师的心,她看到了他的心。见过那么多人,路过那么多风景。她最难忘的是小时候的自己,那个会落泪有点不自信的自己,那个跟着老师没日没夜学习的自己——她怀念那段时光,她想念老师。那些看似痛苦的动作重复,成为了她来日的星光。她成了名,受邀回去。她依然记得那间屋子,记得老师讲的动作,她怀念他的指导,怀念他的毒舌,怀念那段没有完成的舞蹈。她和老师跳了一段舞,一段没学过却早已铭记在心的舞蹈,她是那般轻盈,他是那般稳健。她看着他,铭记着他。他早已在她的心中。一段时间后,她收到了老师邮寄来的包裹,竟是她年幼学习芭蕾的片段。她看着电视中舞动的她,曾经的她,现在的她,隔着那些年,汇成了星光。

台词

清水淡茶 亦有回甘

漫画《波丽娜》,一部清水淡茶、亦有回甘的纸上电影。爱看电影的人时常都会有一种潜意识,当看到一部热血激昂特效满屏的片子时,理所当然地就会认为这是一部美国视觉片,当看到一部青春残酷颜值赛高的片子时,十有八九一定是日韩的青春片,当看到行侠天涯剑胆琴心时,毫无疑问是中国武侠片,而当看到一部清新淡雅浪漫满满的片子时,基本可以断定是法国文艺片无疑了,一如《蝴蝶》,再如《 芳芳郁金香》,又如《放牛班的春天》,莫不是在缓缓如水的平淡生活中去感受那些偶有涟漪的浪漫点滴,在平凡之中去寻找那些不易被察觉的小幸福,如清水煮茶,初饮清淡,再饮略苦,稍后回甘,唇齿留香。高颜值的80后法国小哥,斯蒂安-卫维斯。被誉为“法国漫画未来”的巴斯蒂安-卫维斯(Bastien Vivès)却用画笔,呈现了一部一如法国电影般淡雅清秀的漫画作品,就是这本今天要介绍的《波丽娜》。巴斯蒂安-卫维斯,是一名年轻的法国漫画家,1984年出生在法国巴黎,10岁起就开始学习绘画,在24岁时开始以笔名进行创作,在25岁时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独立实体书《Elle(s)》,而仅仅在一年之后,便凭借《氯的滋味(Le goût du chlore)》一举摘得2009年法国安古兰(Angoulême)漫画节的最佳新人奖,3年之后,他带着新作《波丽娜》入围安古兰漫画节评审团大奖,并获得当年法国连环画评论协会(ACBD)大奖,而此书也成为了卫维斯最为畅销的作品,销量超过了4万份。诚如前面所言,《波丽娜》就如同一部法国电影一样,整本漫画的笔调轻松随意,颜色只采用黑白灰三色,而画面的质感则近似于速写,对白并不太多,更多的是用画面去推动情节的发展,写意连贯的分镜,跳跃性的视角转换,让纸上的图像变得富有韵律,动感跃然纸上,看上去就像一部纸上电影一样,洋溢着满满的文艺味道。卫维斯在《波丽娜》中的画风,虽然与那本让他名声大噪的《氯的味道》不尽相同,但在线条描画、尤其是人物表情的处理上,还是保留了他独特的气质——率性、洒脱、求神而不求形——就算是在画风多样的欧漫市场上,这种笔法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个人气质,非常容易脱颖而出。卫维斯正是用这种独特的随性笔触,勾勒出了波丽娜“青春与舞”的故事。表面上看,《波丽娜》的故事是关于“青春”与“成长”的——它描写了一个名叫波丽娜的俄罗斯小姑娘,从小被送到芭蕾舞学校,在以严苛著称的博金斯基教授门下受训,由于其优异的舞蹈天赋,后来被剧院挑中,前往大剧团继续深造。在剧团期间,波丽娜经受了每个年轻人都会经历的一切,迷茫、失落、爱情、抉择与彷徨。在随后的一次假期远行中,波丽娜与朋友们一起去参加舞蹈节,在那里他们接触到了商业化的剧团,并通过选拔加入其中,但在经历了受伤、猜忌与背叛之后,她孤身一人去了柏林,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她过得有些凄凉,整天窝在青年旅社,甚至落魄到要去做一名酒吧服务员,但最终舞蹈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机缘巧合下,她加入了一个颇具创造力的前卫舞蹈团体,她最终凭借卓越的舞蹈天赋,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舞蹈大师,而在功成名就之后,她再次回到了俄罗斯,在那里,她遇再次见了那个对自己影响颇深的知遇恩师博金斯基教授。她曾经为了出外闯荡,放弃了一段博金斯基教授为其编排的独舞,而这次回来,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再次跳起这支舞。寥寥几笔,跃然纸面。然而,如果我们拨去“青春与成长”的故事外衣,我们会发现,卫维斯为我们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人生的路很长,但真正起到决定命运走向的时刻,往往是做出选择的“一瞬间”,电光火石之间,命运的齿轮就此改变,或者说,我们做出的种种选择,最终成了我们的青春,成了我们的成长。波丽娜的第一次选择,并不由自己做主,而是她的母亲,她的母亲为她“选择”了一条成长之路,也就是练舞蹈,母亲深知博金斯基教授对柔韧性的要求十分严格,于是教导波丽娜“就算觉得疼,也千万不要表现出来”,母亲为她选择了一条充满了艰辛与荆棘的道路。波丽娜的第二次选择,同样不由自己做主,博金斯基虽然在考试时没有给予波丽娜正面的赞扬,但还是将其选择入室弟子亲自辅导,而他的严格教学也深刻地影响了波丽娜。波丽娜的第三次选择,是被逼做出的,博金斯基教授因对其不满将其赶出,波丽娜心灰意冷萌生退意,但最终,她选择了回到博金斯基教授身边,她选择了告诉博金斯基教授“我想要跳舞”,有了这个回答,我们知道,在波丽娜小小的身躯里面,舞蹈之魂已经深深地扎根,成为她的信仰,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了。在我看来,博金斯基教授对波丽娜最大影响,并不在于他教会了她什么舞蹈,而在于他“教”会了她“做出选择”——只有笃信自己的舞蹈梦想,才能排除万难去追求,只有笃信自己的选择,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对波丽娜而言,这些影响可能连她自己都没有感受到,但这些确实一直在改变着她的生活——因对剧团学校的不满而选择了参加商业舞蹈演员的招募、为了追求更多元化的舞蹈可能而选择放弃了博金斯基教授的独舞、因为对爱情的执着而选择对恋人的无限度支持、为了了却心结而选择独身一人去往柏林……对于波丽娜而言,对她影响最大的“选择”,是在柏林做出的。当时的她,在柏林过得十分落魄,先是遭到了前男友的背叛,然后也没有舞蹈团体愿意收留她,她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她甚至想去酒吧做服务员,但就在最后一刻,她还是坚守了自己一生的选择——“除了跳舞,我别的都不会”——而正是这个选择,让她的命运发生了变化,从落魄到赞誉到成名,仿佛顺理成章。如果,我们再往深处去看,抛开“波丽娜”这个身份标签,我们会愕然发现,这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连卫维斯自己也说——“除了画画,我什么都不会,《波丽娜》表达的其实就是我与绘画的故事”。而对每一个读到这本故事的人而言,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在波丽娜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谁不曾在布满荆棘的前进道路上选择咬紧牙关?谁不曾在青春年少时对懵懂的爱情选择近乎执迷的坚守?谁又不曾在感觉全世界都在与自己为敌的时候选择用一次出走来寻找自己心中的答案?正是这些选择,让我们成为了我们,让波丽娜成为了波丽娜。而大多数时候,在我们做出选择时,我们并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但这也正是生活的现实所在,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之中,加入一个未知的变量,是苦是甜,都要自己来尝,但对于身处生活之中的我们来说,总要抱着一颗乐观的心态,就算是再苦的茶,也会有回甘的那一天。所以,我们对生活要持有敬畏之心,要有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的觉悟。本书中最为让人动容的画面出现在书的后半段,波丽娜回到了俄罗斯,当她与博金斯基教授对坐时,她说想要重新开始,重新排练几年前丢下的那段芭蕾独舞,而博金斯基教授却拒绝了,但他却因此而倍感欣慰,甚至潸然泪下,他摘下眼镜,侧脸拭泪,再回首时,满头乌丝变白发,岁月在这位昔日恩师的脸上,刻下了时光的印痕。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会有这样的感受,离家多年之后,再次回到家中,餐桌之上,瞥见父母的面容,虽然轮廓还在,但苍老已经爬上了他们的眉梢与鬓角,突然之间才惊觉,父母已经年近花甲,紧接着各种心酸涌上心头化作强忍的一滴泪。坐在博金斯基教授对面的波丽娜,和坐在父母对面的我们,心境大抵是一样的吧。再回首,青丝变白头。故事的最后,波丽娜回归了自己的生活,而她也收到了一位“挚友”的包裹,博金斯基教授寄来了一张DVD,打开来看,竟是那时波丽娜排练独舞时的影像,伸展、跳跃、凝视,而博金斯基教授的谆谆教诲也在这里成了永恒的记忆。电视机外,波丽娜注目神思,沉浸在往昔之中,一只香烟烟雾袅袅,背后是巴黎的城市,天空高而远,城市静且轻。这是波丽娜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个人故事,清水淡茶,亦有回甘。这也是我们自己的故事。20160722PS1:中文版有台版和大陆版两版,以我手上的大陆版来说,软皮裱糊精装,200+页数,纸张手感不错,印刷精良,翻译流畅, 嵌字依旧有字号大小和对齐格式的引进书通病,但整体水平上中等偏上,标价近100元,现在是新书上架,某亚价格在72元左右,某宝价格最低68元。整体上说,套路偏文艺,独立成书,并非刚性购买,可等活动时再剁手不迟。PS2:阅读时一定注意,书基本可以平摊无压力,但一定要注意中间凸出的书脊部分,摊得太开或过于用力的话,软壳部分容易因为平摊而产生竖向压痕,对美观造成一定的影响。PS3:页码问题,正文起始页标为“9”,应该是把封面算为了第“1”页, 这种页码标注的方式十分容易给人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而后浪的其他书籍一般都是把正文的第一页标为“1”,推测这极有可能是印刷责任事故,而不是有意为之,这也算是本书一个非常遗憾的地方,如果再版应该会修正,处女座和收集癖可能要慎入。PS4: 能够引进如此文艺的欧漫,一定要为后浪的勇气点赞。

细如涓流,娓娓道来——《波丽娜》

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个讲述一个舞蹈女孩少年到成年的故事,你脑子里会出现许多类似的电影、电视剧,里面有泪点,有燃点,有人物从低到高的弧形转变,有良师益友,有强大的竞争对手,有观众,有掌声。我想说《波丽娜》的故事里都可以找出这些元素,但它却把视点放在波丽娜人生变化上。它娓娓道来的方式有点像日剧,缓慢,但又比日剧更流畅。日剧的慢条斯理就像精心设计的日本园景,每个石头的摆放都有讲究,喜欢的人会非常迷醉,不喜欢的人会觉得很心急很压抑。《波丽娜》也是精心设计的,但它的理念更趋从于人性的自然。《波丽娜》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成长”,它展示一个女孩在时间中的变化,带着冲动、活力。它也揭示了一个真理,丰沛的生命来自于变化世界中那些珍藏于人心底的不变。波丽娜的舞蹈功底从一开始就十分出色,但她却在舞蹈的认识与理念上迷茫许久。她是一个特别的女孩,不会人云亦云,不放过心底迷惑,一方面身体上苦练,一方面心灵上苦行,这种憨实不灵活的的性格让她失去了很多机会,甚至是爱情。当她遭遇男友劈腿,带着极大痛苦躲进柏林的小酒馆,她遇见了几个做先锋戏剧的人,人生出现转机。成功学里,生命的发展被描述精打细算的模式,走错一步误终身,或者走对一步万事大吉。但现实中,我们很难说生命就是一个一直螺旋向上或者螺旋向下的东西。波丽娜一直跳古典芭蕾不行么?波丽娜一直跳歌剧不行么?她只要听从任何一位老师的话,并为此努力下去,她都会成为优秀的舞蹈演员。可是,她没有。她进入剧团后,因为听不懂莉芙托斯基老师的话,沉湎于博金斯基的独舞练习,后来为了躲避博金斯基又到了拉普塔尔舞团,再后来因为受伤不能和男朋友跳双人独舞,看着男友和另一个女人练舞时越走越近,内心煎熬跑到柏林,最后本想和男友和好,却听到男友爱上别人,失恋的波丽娜淋了一场大雨来到小酒馆找工作。怎么样?这一切听起来不像是个成功人士的传记吧,倒像是个四处乱撞的失败者。波丽娜在小酒馆遇到了德国先锋戏剧人,迎来了人生的转机,这看似是命运的巧合,实则是波丽娜跌跌撞撞找到的机缘。波丽娜无意识间用逃避拒绝了所有不适合她的舞蹈表达,她迷茫的心如同遇到阻塞的河流,只待一个出口,她就可以奔涌而出。那个出口不是天然准备在哪的,是她心灵的激流冲出来的。我们可以想象,即便没有小酒馆的相遇,在盛行先锋戏剧的柏林,四处找工作的波丽娜总会遇到合适的位置。波丽娜心中的激流,一部分源自她本身具有的品质,一部分源自她灵魂里那些扎实的东西,是博金斯基最初带给她的舞者的精神。博金斯基追求完美博金斯基是个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人,纵使芭蕾舞蹈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演变出歌剧、民俗、现代、爵士……博金斯基依然坚持着古典芭蕾的理念,并把这些扎实的东西教授给每一个到他这学习的孩子。有的人领悟到坚持下来,有的人受不了退学。他从未迎合市场,在舞蹈界默默无闻,但他的学生却受到各大剧团和舞团的欢迎。波丽娜在博金斯基学院出色的完成学业,进入剧团后,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困境,波丽娜对莉托芙斯基简化的舞蹈理念更加无法接受,直到她接触拉普塔尔舞团,才稍微找到方向。[img=3:C]米哈依尔同博金斯基的不同,追求变化[/img]与博金斯基不同的米哈依尔拉普塔尔,这位舞蹈大师对舞蹈的发展有着极敏锐的触觉,他的的话揭示了舞者对人类存在的意义。两人的区别是保守与先锋的区别,但求变的米哈依尔和求经典的博金斯基,他们都是坚持舞蹈创作信念的人。米哈依尔看不上美国百老汇的舞蹈表演,和博金斯基反对把舞蹈理解简单化的歌剧民俗表演,两者在信念上的坚持又是非常相似。米哈依尔的话点出了主人公波丽娜人性中的一面。波丽娜在寻找真我方向之中,冲动、活力且不断变化。这也是为什么博金斯基初见到波丽娜时,虽然觉得她柔韧性并不好,但看出她具有成为出色舞蹈家的潜质。本书的魅力之一在于它不给读者灌输舞蹈知识,舞蹈的场面也是简洁的带过,它展现的是不同舞蹈从事着坚持的理念,让它们碰撞,让它们通过每个鲜活的人的个性擦出火花。所有的希望、痛苦、快乐、失落、沮丧、愤怒,借着舞者的身份表达人。然后,不经意的一句话,能够让诸如我这样的外行瞬间豁然开朗。可是,波丽娜在拉普塔尔舞团的发展却因为伤痛和失恋彻底放弃了。这次痛彻心扉的逃亡,让她找到了真正的人生方向。[img=4:C]落汤鸡波丽娜[/img]酒馆老板介绍一桌打牌的戏剧人[img=6:C]波丽娜的舞蹈惊艳了戏剧家们[/img][img=7:C]波丽娜的舞蹈惊艳了戏剧家们[/img]波丽娜头脑中的体会和理解惊艳了戏剧导演波丽娜头脑中的体会和理解惊艳了戏剧导演舞蹈和任何其他行业一样,除了先天的身体和头脑条件,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心灵条件。一个不会思考的舞者不是好舞者。探究其本质,不管是古典芭蕾还是现代芭蕾,都是表达的形式,不同的形式传达不同的理念,终极目的都在于创造与思考。博金斯基、莉芙托斯基、米哈依尔都是芭蕾舞蹈世界的一部分,丰富着多元的世界,他们没有模糊的信仰,甚至会针锋相对,但他们谁也阻止不了各种表达,只有把自己的表达做到极致。功成名就的波丽娜回家乡看望博金斯基,她希望能完成当时被她半途而废的独舞。博金斯基说:你有你的事业,何苦被我这样的老古董所累……听到博金斯基这么说,作为读者的我很惊讶,也许是他老了,没那么大的劲头去努力证明,也许是新兴的舞蹈艺术撼动了博金斯基“顽固”的信念。但他依旧是个非常棒的启蒙老师,他带给学生最扎实基础,身体上心灵上的,让他们在之后的岁月变迁中能够应付各种改变。这是波丽娜感激感念博金斯基的原因。[img=10:C]经历了岁月的变迁,波丽娜如愿同博金斯基共舞[/img][img=11:C]经历了岁月的变迁,波丽娜如愿同博金斯基共舞[/img][img=12:C]经历了岁月的变迁,波丽娜如愿同博金斯基共舞[/img]把握波丽娜的心灵是《波丽娜》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它牢牢抓住波丽娜的人物心灵,娓娓道来她的成长变化,在不留痕迹的起承转合中,描绘出了人类最可贵的部分。当故事讲到波丽娜成名,读者并不惊讶,我们确信她是个可以把冲动、活力、变化这些能量源源不断的传达出来的优秀舞者。甚至让读者燃起想看她的演出的冲动。当故事讲到波丽娜是多么感怀博金斯基,我们会心一笑,因为故事告诉了我们,博金斯基对“优雅”的教诲像一股珍贵的清流,充实着波丽娜的内心。感受不同人生,体悟珍贵哲理,这些就是阅读的魅力吧。

博金斯基教授的哲学

《波丽娜》是法国漫画家巴斯蒂安·维韦斯的作品,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漫画多少有些不适应。从画风上来看,不似日本漫画的精致,也不像美国漫画的粗犷。从叙述上来看,跳跃性的表现方式在短短200页里就写完了波丽娜从初学芭蕾的小女孩到全球著名舞蹈家的历程。在波丽娜的舞蹈生涯中,博金斯基教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博金斯基教授就不会有现在的波丽娜。可这对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算不上是融洽。博金斯基教授是非常著名的芭蕾舞老师,每年有无数抱着芭蕾梦的女孩希望能进入他的学院跟着他学习;同时,他也是一名异常严苛的老师,对学生的苛责毫不留情面,每年也有很多学生在他的教鞭下打碎了芭蕾梦选择了退学这条路。他在波丽娜入学选拔时就当众指出波丽娜柔韧性不好,而对于舞蹈家来说柔韧性好是非常重要的。可出人意料的是波丽娜被提前录取了。波丽娜上初二时突然被安排去跟着博金斯基教授上初三的课。这段时期博金斯基教授教给波丽娜的是后来让她终生受益的东西。可那是的波丽娜并没有这么觉得。博金斯基教授是教古典舞的,他坚持着古典舞里需要遵守的那些东西。他对波丽娜说:“除了你要传达的情绪,观众不应该看到其他东西。”“‘看上去怎样’是非常重要的。”“要是不给观众展示优雅和轻盈,他们就只能看到你使了多大劲,有多难。”“你不展示出来的东西,观众是看不见的。而从你展示出来的,我看不出什么了不得的东西。”“情绪应当内敛,应当得到控制。我对无法按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敢兴趣。”在我看来博金斯基教授的这些话说得不仅仅是舞蹈的原则,也是做人的原则。确实,我们需要展示的不是实际上怎样,而是“看上去怎样”。这并不是虚伪,而是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表达不是肆无忌惮地宣泄情绪,而是有选择地展示出你希望别人看到的东西,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有效的沟通。他教给波丽娜的这些却成为了波丽娜在剧团时期的阻碍。剧团的莉托夫斯基教授指责博金斯基教授往学生脑袋里塞了古怪想法,害得她要花大力气去纠正。博金斯基教授只是淡淡解释了句他试图培养学生不往歌舞剧、民俗表演的路子上走。这时我们才会发现,虽然博金斯基教授非常的有名却并不是唯一的权威,对于舞蹈这门艺术,大家的理解各不相同。在剧团看来,博金斯基教授教的那些都是“垃圾”,或许我们可以理解成“老掉牙的东西”。而真正吊诡之处在于,莉托夫斯基教授指责波丽娜刚进来时水平比大家高一个年级,而现在落后了整整三年时,她或许忘了,当初那个水平高过周围同学的波丽娜正是博金斯基教授一手训练出来的。博金斯基教授还给过波丽娜一个忠告:“人在行动前总会为自己找些正当的理由。可理由其实不分什么好坏。那些总想着证明自己是对的人其实已经输了。”人作出行动前给自己找些理由是为了加强自己的信心和决心,可如果总想着证明自己是对的,那就已经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毕竟行动时最初和唯一的目的只是当初自己心中的那个答案,并不是为了像谁证明什么。波丽娜之后做了很多个选择,不知道每次行动之前她有没有想起过这个忠告。我猜,她多半是没有记起过的。反倒是博金斯基教授自己,无论波丽娜当年的行为怎样伤害了他,他也从没想过要证明自己才是唯一正确的。多年后,波丽娜怀着当初没有完成独舞项目的愧疚站到了博金斯基教授面前,而教授却在庆幸“也许我没有完全耽误你”。那时波丽娜已经成了著名的舞蹈家,她跳的也不再是博金斯基教授教的古典舞,而是类似歌舞剧、民俗表演这样的新事物。教授自己也明白,谁都挡不住时代的变幻,古典舞终究会一点点让位给新的表演形式。他也曾担心自己刻板的教学和对古典舞的偏执,会耽误了一个有天赋的好舞者。博金斯基教授不仅教会了波丽娜舞蹈,更教给了读者很多值得借鉴的人生哲学。而巴斯蒂安的漫画就和波丽娜舞蹈一样,“通过一种特别简单的方式传递了丰富的情感”。

女孩·女人·舞者——评图像小说《波丽娜》

最近读了巴斯蒂安·维韦斯的《氯的滋味》和《波丽娜》,两本书都非常令人惊喜。晒一晒两本书一直以来我觉得要品味一本图像小说至少要读两遍。第一遍只是铺垫,只是去认识一本书,第二遍才是理解的真正开始。所以一本图像小说最好能让人有兴致读两遍。这点维韦斯的两部作品都做到了。作为处女作,《氯的滋味》确实带来了超越人期待的审美体验。对游泳的真实描绘和朦胧的爱情故事优雅地交织在一起,加上不紧不慢的叙事节奏和青绿的主色调,让我在阅读时感觉自己仿佛是在泳池中畅游。那种氯的滋味,连接上了我的某种回忆。《氯的滋味》内页不过《氯的滋味》毕竟是处女作,虽然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力和惊人的视觉表现力,但从格局上来说还是有点小,只能算是一部淡雅的小品。很多时候一个新人作者的处女作都令人惊喜,但总是再而衰、三而竭,越到后面越觉得无甚新意,甚至水平倒退。很多作者驾驭不了更大的格局,或者惨遭失败,或者只停留在小品创作上。幸运的是,维韦斯的第二本书《波丽娜》完全没有出现这些问题。《波丽娜》讲述了主人公波丽娜作为女性和芭蕾舞者的成长经历,内容跨度比《氯的滋味》大得多。维韦斯延续了《氯的滋味》的叙事风格,对细节表现仍然非常细腻,对人物情感仍采取一种内敛的表现。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延续,才让我在第一次读这本书时觉得前半部分有些松散拖沓。毕竟跨度大了,仍然用一种舒缓的节奏来叙述会让人觉得“闲笔”太多,中心不明确。然而一部大格局的作品本应具备丰富性和细腻性。舞蹈学院入学考试在第二遍阅读时,那些看上去漫不经心的描绘,忽然将作品的细腻进一步升华了。第一遍时,我的阅读受了内容简介的影响,潜意识中总在寻找作品的核心意义,总在波丽娜和博金斯基之间建立联系。直到第二遍,我才想起一本以主人公名字命名的书就应该让人把重点放在主人公身上。博金斯基只是波丽娜生活和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最应该注意的是主人公的经历和成长。成长中的舞者认识到这一点,我才开始体会到维韦斯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出的敏锐。他把波丽娜成长中的一切都用细节展现出来。幼年时的懵懂、进入青春期时的叛逆、少女间的情谊、求学之路上的拼搏、对未来的选择、爱情与背叛、一个人的漂泊、机缘巧合之后的成功、荣归故里、与恩师的感情……读者能够看到小时候的波丽娜因为博金斯基老师一句话就讨厌上他,初中时因为不能跟好朋友一起练舞赌气等等,一切细节都那么真实,就仿佛是从我们自己的记忆中提炼出来的一样。波丽娜作为芭蕾舞者的成长也同样引人入胜。维韦斯这部作品的画风与之前的《氯的滋味》有很大不同,线条比较粗,色彩只使用了黑白灰,画风接近速写。这种速写式的画面在描绘芭蕾舞姿虽然没有太多细节,但却极好地把握了动态和造型。《氯的滋味》中维韦斯对游泳动作有着非常精准的描绘,但画风上比较接近清线,突出了一种干净;《波丽娜》中速写式画风的运用,让正式的舞蹈场面仿佛真的动起来。对细节的省略和留白,让人觉得好像真的坐在观众席中,一遍欣赏的舞者的舞姿,一遍陶醉在音乐中。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波丽娜》中对主人公练舞的描绘占了很大篇幅。维韦斯在处理这些画面时画笔同样精准。读者能通过动作的变化、人物之间交流内容的变化感受到波丽娜作为一个舞者的成长。而在那些登台的时刻,这些对台下练习的描绘让人觉得波丽娜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仿佛一朵花蕾在瞬间绽放。维韦斯不仅在表现人物姿态的高手,更是表现人物神态容貌的大师。在《波丽娜》中,主人公经历了十几年的成长,前后身体和容貌都有不小的变化,但读者在阅读时绝不会认错人。仔维韦斯在画主人公时很精确地捕捉到了女性成长中的体貌变化。小时候的波丽娜有一对招风耳,眼睛在脸上的比例很大,透出一种稚气。少女时代的波丽娜,除了身高的变化,神态上也更加丰富,经常看到她皱眉毛、咬嘴唇。青春勃发的波丽娜,时而英姿飒爽,时而亭亭玉立。成年后的波丽娜,发型穿着变得更加成熟,行事说话也更大方稳重。然而不管在什么时候,波丽娜的翘鼻子和厚嘴唇从没变过,使得读者总能认出她。对波丽娜外观变化的描绘非常成功。与波丽娜相比,她的老师博金斯基在形象上却保持着惊人的一致。头发黑中带白,络腮胡子,戴着一副看不到眼睛的眼镜。他的不变正与波丽娜的变化相对应,这是全书中最令我惊喜的处理。当我们翻看自己过去的照片时,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变化;当我们偶遇以前的师长时,会觉得对方还是老样子,只是白发多了一点点。但是,在某一次见面时,我们又会惊讶地发现对方似乎一下老了很多。就像在这本书中,成名之后的波丽娜提出要完成当初没能与博金斯基完成的那支独舞时,博金斯基摘下眼镜,承认自己老了。那一瞬间,他原本黝黑的须发忽然都变成了白的,露出的眼睛周围布满了皱纹。这种完全主观的表现表面上看有些突兀,但读时感觉正好与我们自己的感受一模一样。在那一刻…………他一下变老了……分镜构图在漫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是《氯的滋味》还是《波丽娜》,都显示了作者娴熟扎实的分镜技巧。可以说《波丽娜》中每一页、每一格都是精心设计过的。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19页,波丽娜脚伤初愈,在房间里试做足尖动作。这页的五个画格无论是位置还是比例都充满律动感,相互之间的关联既浑然天成又不显呆板,最后一个长格充满爆发力。非常细致的分镜,不冗长,不粗糙,有动感,有想法。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对于漫画作者来说,创作一个完满的结尾比创作一个惊艳的开头难度大得多。很多优秀的漫画和图像小说,最终都失于结尾的仓促。在这一点上,维韦斯的表现远超一般新人,甚至比许多早就成名的大家更厉害。作为小品的《氯的滋味》,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恬淡结尾,虽然有许多东西含而不露,但却非常和谐,充满余韵。《波丽娜》的结尾则是一个小高潮:主人公勇敢的回到没有留下什么美好回忆的剧团参加团庆,抽了一个属于过去的男人,遇到恩师博金斯基,为舞蹈学院的孩子们答疑。这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全成熟的年轻女性舞蹈家。她对工作、生活和感情都有了明确的态度,坦然而有坚持。而在最后的最后,看到她坐在巴黎住所的窗台上一边吸烟一边观看以前与老师排练时的录像时,会对人生和过去产生许多感慨,我们会想起自己如何变成现在这个人、如何到了现在这个地方。那种共鸣非常美妙。当初有很多人认为《波丽娜》不如《氯的滋味》,没有那么大的惊喜。我想,一本关于成长的书本就应该内敛深沉。维韦斯在这本书中显得更加成熟,更加内敛,延续了之前的细腻精准,同时又没有重复自己。这实在是难得。最后,我想夸一下后浪版的翻译。《波丽娜》可能是到目前为止我读过的国内引进法语漫画中翻译最流畅的。不过要是填字再美观一些,就更好了。PS:很多人说主人公的原型是俄国芭蕾舞蹈家波丽娜·谢苗诺娃。查了一下,感觉两人的身世经历确有很多相似之处。现实中的芭蕾明星波丽娜·谢苗诺娃波丽娜·谢苗诺娃轻盈的舞姿

微暗的火

艺术中没有朋友和敌人,只有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而孤独则是最好的朋友。聚光灯外的黑暗沉重地垂下来,人感到深沉的恐惧。这时只有白色的舞裙如一艘漂浮的船,只有紧紧抓住唯一可以信赖的东西,那就是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经脉,自己的舞动的火。“为什么而跳?”波丽娜反复地被问及这个问题。而纸外的作者也在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为什么而画。一开始你会在意电脑画出的潦草线条,这还不是大师的精致草稿,而是真的写意。渐渐地你不再在意那些线条,人活了起来,舞台从涂鸦中浮现出来,光出现在黑暗中。除了波丽娜的线条一切线条都已模糊,因为泪水已模糊了眼眶。为什么有这样的力量?只不过是一个十几岁女孩微不足道的青春小事而已。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吃苦,感觉受了委屈,被老师骂,被情人劈腿,在几条岔路间不知所措。跑去远方,住在孤独的青旅,面对层层叠叠的海浪。为什么要跳?为什么要跳?为什么要活?波丽娜默不声响。她一向是班上沉默的那个孩子,这个俄罗斯小姑娘。她的柔韧性不好,筋骨噼啪作响。她的脚化脓流血。像小美人鱼一样,每一步都像踏在刀尖,这舞蹈是跳给谁的?画家画得飞快,笔杆都从手里滑落,他在倾诉一团微暗的火。为什么要写?为什么要写下这一行行文字?古典芭蕾说:“凡事都有规矩。观众只要看到你的轻盈优雅。”现代舞说:“表现!表现你自己!”然而它们都不是自我的所在。自我只存在于一无所有之处。如果闻到腐朽的气味,那就要立刻逃走,否则就会被腐朽吞吃化为它的肉身。相比之下老师还可亲可敬,至少他知道自己顽固。在人生苍茫的节点,她等在一个人的火车站。列车的尽头会是自由吗?自由又是什么?舞者喂下痛苦,画家眼冒金星,作者在横线上艰难爬动,一行行吐出自己的灵魂。聚光灯之外,黑暗延续着黑暗;黑暗的长河中,我们只有这一丝火可以依赖。这带电的火焰既是方向也是意义本身。

学艺和成长

波丽娜这本图书,不同于美漫日漫的繁复精细,面面俱到,其画风简略轻快,灵动的线条和高度概括的黑白色块,让人开卷即感眼前一阵明媚清亮。作为一个画画的人,我在阅读故事的时候会不时把视线停在画面上出神。波丽娜极富个性的小下巴翘鼻子圆耳朵、波丽娜从儿童到青年的外貌体型变化、波丽娜的娇小和博金斯基老师的伟岸对比。人物神情刻画灵动,舞姿勾勒得概括而又精彩。欧洲剧院建筑的华丽和宏伟也用言简意赅的笔法表现得很充分。然而,这并非一本形式大于内容的图书,真正触动人的还是故事本身。我承认,故事的前半 段我多少有些不耐烦,感到冗长。适应了这本书的叙述节奏之后,从中段开始就完全被吸引住了。从一半的地方到结束是一气呵成看完的。掩卷俯首,波丽娜从孩童到青年的鲜明形象以蒙太奇形式在眼前更迭。淡入,淡出。波丽娜在追求舞蹈梦想的道路上历经挫折和迷茫。追求艺术极致,绝不放弃的她,最终功成名就,实现了自我。而她最想做的事情,是与她严苛的启蒙老师,再谱一段动人的舞蹈。这是故事的主旨, 比起故事里展现的励志部分,我更喜欢的是学艺和成长。波丽娜在异乡陷入困境时说过:我只会跳舞。这使我想到自己在很多时候也会说:我只会画画。这句话有两重意思,一重是自卑,波丽娜除了跳舞,其他事情都做不好,哪怕做饭、站吧台这些看似每个人都会的事情。另一重是自信,波丽娜认知世界的方式是跳舞,与世界连接的方式也是跳舞,她擅长跳舞,这是需要技艺和才华的,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每个人只要具备了自己和世界产生关系的那一个点,即便不多,也已经足够了。只要维护好这个点,精神就有了支撑,即使人生是黑夜里的航行,也相当于有了光亮。并且各种因缘际遇会由此纷至沓来。技艺是一种手段一座桥梁,它给予了人生倾述的载体和一路走下去的力量。波丽娜是个坚强的女孩,从小学习舞蹈,离开父母的呵护,独自生活刻苦训练。整本书里她只有一处流泪的地方,但我明白她难过的时候绝不止这一次。成长必然伴随着孤独,生活中纵然有朋友师长的帮助扶携,但痛楚、背叛、迷茫、无望,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在内心里要完成各种冲突的处理,现实和理想的冲突、现实和现实的冲突、自己和他人的冲突。成长没有捷径可走,幸福、痛苦、希望、绝望,每一样都得一一经历。有时候人被生活撕得支离破碎,经历苦楚之后再一点点把碎片拾起来拼回自己。当你具备了独自面对困境的能力,你才真的长大了。我想真正所谓的正能量,并不是尚未经历过坎坷的人具有的能量,也不是神经大条的人那种天然乐天派的能量,而是心思细腻、感情充沛的人在经历过种种困难,生活的打击之后,明白了悲伤消沉没有用,尽力去减少负面情绪对自己的消耗,继续择善,笑对生活,对糟糕境遇泰然处之,这样一种后天习得的能量。人生是一个不断遇到麻烦,解决麻烦的过程。经历挫败之后仍淡然自持,坚韧平和地继续自己的道路,这就是正能量。

普通姑娘的成长史

作者:韦萌摘要(或做引子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听老师的话,乖乖练舞,在宿舍、食堂与小伙伴们讲着悄悄话,分享日常的苦与乐。转学以后,她敢于质疑老师的教学理念,并冒着留级的风险随以前的老师排练独舞。随着眼界的开阔,她开始追求外面的新鲜世界,大胆退学,远赴他乡。经历了伤痛、挫折、迷茫、背叛和反思,她一点点成熟起来,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艺术方向,对老师说过的一些话也能慢慢理解。一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感知和认识自己所面对的世界?又该如何认识并表现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会发生什么变化?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法国年轻插画家Bastien Vivès的新作《波丽娜》就讲述了一位如邻家小妹般让人感到亲切的小舞女“女大十八变”的故事:俄罗斯女孩波丽娜,虽然身体并不柔软,但还是通过了一所著名舞蹈学校的面试,成为了古典芭蕾舞名师博金斯基的学生。博金斯基以严厉著称,每节课都有女孩子被他说得哭鼻子。波丽娜在博金斯基的指导下苦练基本功,并尽力满足他对优雅、轻盈的身姿和内敛情绪的苛刻要求。由于在期末芭蕾公演上的出色表现,波丽娜被莉托芙斯基夫人选中,提前进入久负盛名的剧院学校继续深造。莉托芙斯基夫人教学方法和美学观念与博金斯基大相径庭,波丽娜一直难以理解她的理念和要求;而莉托芙斯基也对波丽娜进步缓慢颇有微词。由于在同时准备剧院学校的年终测评和博金斯基的独舞演出,波丽娜身心俱疲,每天都睡不够,幸好还有一群同甘共苦的小伙伴互相鼓励,互相慰藉。有惊无险地通过了年终测评之后,波丽娜和同伴坐长途大巴去参加舞蹈艺术节,并认识了舞蹈家米哈伊尔。考虑再三,波丽娜决定退学并放弃了博金斯基的独舞排练,随同伴投奔米哈伊尔的实验舞团。米哈伊尔专门为波丽娜和男友阿德里安编排了一段双人舞。排练时波丽娜受伤,双人舞的女主角只好临时换人,这也让两人的感情产生了裂痕。排练、剧团、演出、感情......一系列的重压和困惑让波丽娜想到了逃离。她瞒着所有人孑然来到柏林,住青旅,找工作......直到偶遇编导马库斯。波丽娜和马库斯的团队合作,探索将舞蹈和戏剧融合的新颖艺术形式,创作出揽获无数大奖的舞剧,还展开了全球巡演。波丽娜成为舞坛新星,也找准了自己的方向。趁着回剧院学校参加校庆的机会,她专程回到舞蹈学校找到博金斯基,聊天、叙旧,袒露心声,还提议重拾数年前搁下的独舞排练。在舞蹈教室,波丽娜和博金斯基在众多习舞的女孩面前跳起了华尔兹......《波丽娜》不是名人传记,没有讲述舞坛新星奋斗成长的励志故事;也不像同样讲述师徒关系的好莱坞电影《炸裂鼓手》般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本质上讲,《波丽娜》是一本记录成长的书,像纪录片一样跟踪了一个小女孩从年幼懵懂,到青春叛逆,再到成熟女人的蜕变过程,安静而平缓。书中有不少稀松平常的生活场景(如刷牙、洗澡、处理伤口、抽烟、坐床上发呆......),虽然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更不能制造出戏剧冲突,却也是波丽娜成长过程中的鲜活瞬间,能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到芭蕾演员的日常百态与喜怒哀乐。大量排练、演出和候场的特写“镜头”,将古典芭蕾舞的优雅和精致展现地淋漓极致。不夸张地说,自德加(Edgar Degas)的“小舞女”(一系列色粉笔画、油画和雕塑)之后,很久没有人为芭蕾舞蹈家绘制过如此美好的画作了,直到Bastien Vivès的《波丽娜》。读者翻开《波丽娜》,首先会被其独特的画风所深深吸引:黑白灰三种颜色和不甚精细的笔触,像是画家信手拈来的素描习作。纤细的线条和大面积的黑色色块给读者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人体的形态与动作(尤其是舞者的姿态)和表情的变化(莉托芙斯基夫人的大墨镜都无法掩盖)的准确捕捉与细腻表达让人叫绝。Vivès精通于繁简之道,仅在必要处(如主要人物的表情和姿态)精打细磨,绝不会让读者迷失在细节的森林中,颇有国画大师“连工(笔)带写(意)”的意境。值得注意的是,法语原版的封面和封底截取了波丽娜年幼随博金斯基练舞和成名后演出的两个瞬间。而后浪版中译本则将封面换成了波丽娜心事重重的侧脸像(原图出自29页),封底换成在后台等待上场的一群古典芭蕾舞小演员(原图出自50页)。后浪的这一改动可谓用心良苦(德译版和英译版都保留了原版封面设计)。我想,后浪更希望将这本书看做是一位普通小女孩的成长史,而不是一名知名舞蹈家的奋斗史。有点傅雷教导傅聪”先做人后做“家”(先做人,后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最后是钢琴家)的意味。《波丽娜》法语原版于2011年3月出版,并于次年获得了昂古莱姆漫画节漫画评审团大奖和最佳绘画奖。2016年8月,后浪版精雕细刻的中译本终于面世。在笔者看来,不论是译文的鲜活生动、字体的选择,还是图像的色彩还原度,以及书籍的装帧都可谓至善至美,无懈可击。高档光面铜版纸(法语原版和德语版均为雅致纸)的使用,让图像更鲜活,色彩对比更强烈,也让中译版更加轻薄。细心的读者可能还会发现,“后浪漫(画)”把他们引进的欧版漫画几乎全都做成了相同尺寸,这是明摆着让漫画迷们买买买,然后整整齐齐在书架上排成一面墙的架势啊!

女主不完美才更可爱,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听人说图像小说要读两遍,第一遍眼花缭乱的在画面与文字中徘徊,第二遍才是真正对故事的理解。我很认同这种说法,好的东西都值得一读再读,波丽娜这本书目前为止我也看了两遍了,第一遍的时候是在公司午休的间隙翻阅完的,当时只对其中几句对白很感兴趣,写在了云笔记上,并没有对整个故事有什么大的感触。但因为这个作者巴斯蒂安.维韦斯据说是被称为法国未来的天才漫画家,我想也许是我看的不够细致所以没能领略这本书的魅力吧。于是我又看了第二次,第二次是隔了差不多有两周的时间,这个时候放下了对情节的好奇,不再把它当做一个简单的故事或者绘本来看,更多的是去看人物的心理历程、并结合人物当时的情绪更深一层的去理解之前摘抄下的金句和一些构图上的小细节。波丽娜的故事从叙事上来讲没有采用太花哨的手法,只用了最简单的线性叙事的结构,从主人公进入舞蹈学院一直写到她功成名就,后来回到成长的地方与自己的恩师跳了一支舞,一路看过来好像跟着主人公一起获得了成长。主要的叙事场景有四个,舞蹈学院、剧团、米哈伊尔工作室、柏林,这四个场景与波丽娜的成长息息相关,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波丽娜就会有一些新的转变,而之所以在这些地方的辗转也跟身边的人息息相关,这不是一个自带女主光环的玛丽苏故事,这更像一个真实的舞蹈家、一个真实的人的成长经历。她会觉得困难而放弃、会犯错、会不能在一开始就理解恩师的良苦用心,会因1、集合之后,进行第一次自我介绍+简单的破冰游戏;为爱情离开剧团,当然她也并没有很喜欢那个剧团,但她提到过因为想跟阿基米安在一起,会因为嫉妒而离开米哈伊尔的工作室,她的成功不只跟她自己有关,还跟身边很多人的推动有关,这些都让我觉得倍感真实,也更有代入感,更愿意去接受去了解这样一个人物的内心。此外有几个画面让我还蛮有触动的,像什么教授和她一起跳舞的那个我就不说了,已经很多人提过了,我说一下大家可能没太注意到的。就如我在页面上写到的一样,它这个比例主体是经过放大的,后面的人出奇的小,当时看到这个画面就觉得莫名喜欢,但没太仔细想为什么它会打动我,后来感觉,应该是通过这种夸张的比例来凸显波丽娜与人群的距离,她心理上的无助感,有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 第二幅,有意思的是,第二幅没有画框了,给我的感觉就是波丽娜进入状态了,跳的比较忘我,这幅给人一种自由的感觉,这就是绘本跟小说的区别了,它带给你更多直观的感受。右2我感觉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构图,作者巴斯蒂安.维韦斯说,他在创作时,感觉自己是在拍一部“穷電影”,这个绘本确实总是给我一种在看电影的感觉,不管从画面的流畅度还是各种场景的视角和衔接来看,给人一种很舒畅的感受。左1这个画面也是让我很有感触的,这是她功成名就之后又受到之前那个剧团的邀请回国参加校庆,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我觉得一时间很多情绪都涌现出来,你可以体会到她情绪的复杂,又回到曾经成长的地方,端视着镜中的自己感慨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又有对即将面对的往日的朋友、前男友,甚至还有可能面对的恩师表现出一种或担忧或不知所措的一种情感。像以上这种或者构图上有巧思的,或者与情节紧密结合调动人物情感的画面还有很多,我就不剧透过多,大家自己看咯。还有一些金句,结合剧情看的话还是很带感的,我分享几句我比较喜欢的。你不展示出来的东西,观众是看不见的。(博金斯基-波丽娜的恩师)这份活力来自我的个性,来自我的艺术好奇心,还有我内心里的丰沛。(波丽娜)舞蹈这门艺术里,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威廉-波丽娜在米哈伊尔工作室的朋友)总的来说,不愧是法国未来的天才画家,感情细腻真实,画风流畅视角富于变化,在构图上有巧思,节奏略慢了点,但是观看的感受还是很棒的。

如果往事并不如烟,愿你成为黑暗中的舞者

文/宝木笑我的爷爷去世的时候九十岁,一生强壮的他最后三年却是在床上度过的,为了让一辈子沉默内向的老人不寂寞,家人在老人床边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消遣,比如小电视、收音机、老人喜欢看的杂志和手玩等等。老人最后半年,渐渐摒弃了床头的一切,总是把玩一本上一年的小日历,就是那种每年在路边能看到的最便宜的类型,纸张薄而脆,印着一些过时的生活小常识。就是这样一本小小的日历,仿佛一下子有了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老人每天大部分时间总是一页一页地翻看,总是看不够,又好像总是看不完……在坟前,我一页一页烧掉了这本普通的小日历,大部分只是歪歪斜斜记录着当天的天气,往事并不如烟,当人渐渐意识到生命尽头就在眼前,心有所属就是最好的皈依……拿到手这本叫做《波丽娜》的漫画书,初时的感觉就像是捧着爷爷的那本小日历,习惯了日韩画风的我们,面对作者巴斯蒂安•卫维斯的欧漫风格,有这样的感觉也许并不奇怪,简单而准确的线条,对局部的写意,对故事的电影化处理,都让人感觉到漫画界的日韩就像电影界的好莱坞,而法国的漫画却仍然就像法国的电影,不温不火,执着于性格。别样的欧漫风格至于巴斯蒂安•卫维斯,这个1984年出生在法国巴黎的小伙子,就像所有巴黎的青年,有他的随意谦和,有他的浪漫无忌,更有他的如诗才情。10岁起学习绘画,24岁时开始创作,25岁出版了第一本独立实体书,26岁摘得法国安古兰漫画节最佳新人奖,29岁新作《波丽娜》入围安古兰漫画节评审团大奖,并获法国连环画评论协会大奖,被誉为“法国漫画未来”。从来逆境出诗人,顺境出才子,不知道少年得志的巴斯蒂安•卫维斯为何要创作这部作品,这是我在读书生涯中逐渐养成的“恶趣味”,总是想揣度作者,总是想看到一些书籍背后的影子,哪怕只是毫无根据的浮光掠影,这些年也仍然乐此不疲。就像这本书,一个名叫波丽娜的俄罗斯小姑娘,从小被送到芭蕾舞学校,在以严苛著称的博金斯基教授门下受训,后来又前往大剧团继续深造。在剧团期间,这个小姑娘经受了每个年轻人都会经历的迷茫、失落、爱情、抉择与彷徨。随后的一次假期远行,波丽娜去参加舞蹈节,在那里接触到商业化的剧团,并加入其中,在经历了受伤、猜忌与背叛之后,她孤身一人流浪柏林,过得颇为凄凉,也许此生就将永远成为一名酒吧服务员。但她的执着让她遇到了自己的机缘,一波三折后,她加入了一个颇具创造力的前卫舞蹈团体,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舞蹈大师。功成名就后衣锦还乡,在那里,她遇见了那个对自己影响颇深的启蒙老师——博金斯基,当年她放弃了一段老师专门为她编排的独舞,而这次回来,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再次跳起这支舞……这样一个一波三折的励志故事,出自少年得志的作者手中,不由让人感慨,这就是艺术,外在的世俗永远不能侵占心灵的内核,既可以有让人扼腕叹息的梵高,也可以有神童无敌的莫扎特,关键在心。那作者写这样一个故事,究竟为何?其实在书中已经可以追寻到一丝痕迹,波丽娜在异乡陷入困境时说过:我只会跳舞。世界那么大,人海茫茫,仿佛每个人每天都在炫自己一年读了几百本书,能挣多少年薪,已经出了多少本书,有了多少粉丝,又做了哪些线上线下的活动,每个人,只要有一点点光芒,也会陷入一个自嗨的过程,不能自拔。然而,总有那么一点点的人,他们茫然望着这个世界,茫然望着装作高深的人们,只能怯怯地说一句:我只会跳舞。一个总是向世人炫耀他是如何在三个月或五个月实现粉丝从多少到多少的人,不要奢望他对粉丝有多少真感情,那只是他变现的数据。一个总是向世人炫耀他是如何在所谓逆境中不忘梦想,一边流泪一边拼搏的人,不要奢望他对文字有多少执着,那只是他成名的噱头。一个总是向世人炫耀他是如何实现从月薪三千到年薪五十万的人,不要奢望他对这个世界有多么用心,那只是他无数驿站中的一个。但,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人,就像《黑暗中的舞者》中的莎玛,她不知道粉丝的追捧是何物,她不知道所谓梦想是什么,她更没有什么体面的薪水做嫁衣。她是盲的,靠背下的视力表取得了一份工厂的工作,她摸索着忙碌,穿行在冰冷的机械之间,时间被充塞的满满的,以至于拒绝爱她的男人时用了这样的句子:“对不起,我没有时间交男友。”可是,她仍然怯怯地对自己说:我只会跳舞。这个在机械的咔嚓声,火车的轰鸣声中都可以感受到生命节奏的女人,充满深情地用自己舞姿歌颂着这个她用眼睛体察不到的世界,这让我想到面前这本《波丽娜》,也让我渐渐明白了为什么巴斯蒂安•卫维斯会创作《波丽娜》。在他们的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怯怯地说:我只会跳舞。不管是流浪他乡遇到生存的困境,还是功成名就重回故里,波丽娜永远都是那个从心里喜欢舞蹈的小姑娘,就像哪怕巴斯蒂安•卫维斯承重着“法国漫画未来”,但在他的心里,这样一个关于成长的小故事就足矣了,无关世俗的眼光,无关未来的王冠,只是内心深处那个怯怯地声音在一直回响:我只会跳舞。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成功者,也许历史可以由他们拼凑,但不朽却永远属于另一群人。那群人是生前不被世人理解,痛苦潦倒的梵高;那群人是无数大阴谋下,仍然嘴里念念有词的图灵;那群人是可以流浪,可以困窘,可以成名,但仍然想简简单单跳一支当年的舞的波丽娜;那群人是纵然含冤而死,但仍然用心去聆听这个世界的旋律的莎玛……在爷爷坟前烧掉那本小日历后,我重新开始在网上写东西,距离上次写东西,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这次重新提笔,有了些许不同,很多以前看的很重的东西,如今都不再在意,不管有没有人看,不管有没有粉丝,甚至不管自己写的东西到底质量高低,我只知道写作对我来说,就像那个小小的日历对于我的爷爷,那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这与这个世界无关,只是我自己的私事。《波丽娜》里面那位严厉的舞蹈老师博金斯基对向往舞台的孩子们说:“柔韧和优雅是学不会的,这是天生的。”可是不知为什么,读到这句话,包括看完全书之后,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反而是《黑暗中的舞者》,眼盲的莎玛沉浸在从生活中单调乏味的响声而幻想出来的音乐节奏中,脸上的笑容甜美而单纯。永远定格的还有更多的东西……纵然你们说的很对,很多东西是学不会的,是天生的,纵然你们瞧不起我的长相,我的家世,我的工作,我的一切,特别是我的天赋,可是我仍然会对自己说:我只会跳舞。这声音来自我们的内心最深处,来自我们生而为人却无法握紧幸福的宿命,更来自我们所剩无几的尊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愿做一名黑暗中的舞者。因为,往事并不如烟。《波丽娜》—END—

《波丽娜》,感动我的十个瞬间

1.就算觉得疼,也千万不要表现出来。妈妈在开车送波丽娜参加芭蕾舞学校入学考试的时候,曾这样对波丽娜说。那时候的波丽娜,小小的身体蜷缩在宽大的羽绒服里,懵懂地点点头听话的按照妈妈说得去做了。入学测试的时候虽然感到很疼却依然表现的满脸坚毅的小姑娘,最终被舞蹈学校优先录取了。2.柔韧和优雅是学不会的。这是天生的。作为一个从小学舞蹈的女孩,我也深知这段话的含义。当你因为柔韧训练撕扯着韧带滋哇乱叫的时候,有些人却能轻而易举地完成那些动作。而你所能做的,除了放弃,就是继续坚持和加倍努力。3.“看上去怎样”,是非常重要的。艺术的宗旨,是传递和表达。当我们短暂地观赏一样东西的时候,只能感受到它“看上去怎样。”正因为如此,博金斯基教授教导波丽娜,“看上去怎样,是非常重要的”,完成舞蹈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而是要展示给观众希望他们能看到的东西。4.要是不给观众展示优雅和轻盈,他们就只能看了你使了多大劲,有多难。芭蕾舞的代名词就是优雅和轻盈,可它确实“最沉重”的舞蹈,要将全身的重量仅靠足趾支撑。在她们轻松优雅的微笑背后,是严重变形的脚趾和受伤的踝关节。博金斯基教授教会的不仅是如何跳舞,更重要的是如何展示,如何表达,如何在别人眼中变得更“专业“和”完美”。这对波丽娜的舞蹈生涯受益匪浅,也使得她独自一人去柏林追求艺术梦想的时候得到了别人的认可。5.总有一天我们要在舞台上亲热,让别人以为这是现代舞蹈。年轻时候曾遇到的爱情,让我们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拥有了全世界。而当这个“全世界”背叛你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觉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的一切?这个时候的波丽娜选择依靠自己,让时间去抚平伤痛,在事业的奋斗中重新寻找自我,也最终能够坦然面对曾经的感情。6.唉,希望不是很严重。重心一点要注意啊,波丽娜。这是博金斯基教授在观看完波丽娜演出后,除了礼节性的打招呼,唯一郑重其事和波丽娜说过的话。波丽娜脚踝受伤,博金斯基教授马上表现出了很关切的神情,并且认真的嘱咐波丽娜“重心一定要注意”。这似乎才是真正的人生导师,在你出现小挫折面前除了真心的关切,还能提出言简意赅的指导性意见,了解你并且真心的帮助你。7.东西开始腐烂的时候,就该离开。要不然就该发霉了。东西如此,感情如此,生活也如此。没有东西会一成不变,而它发酵变质的时候不选择离开全身而退,那只能和腐烂的东西一起发霉。8.你不展示出来的东西,人们是看不见的。当德国编剧和波丽娜讨论剧本时,让波丽娜想起了小时候跳舞博金斯基教授跟她说过的一句话。很多时候,在我们当下并不能理解和认同的东西,当你成长了、进步了,才能深刻的体会到当时那句话的意味,和当时说那句话的人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意义和初衷。也就是这些,让波丽娜只身一人在柏林和不同行业的艺术家在艺术的表达上擦出了新的火花。9.我对自己说,也许我没有耽误你。博金斯基教授说这句话的时候摘掉了眼镜,而这时波丽娜才发现教授已经老了。头发花白,眼角布满了皱纹,有点伤感的说“自己是一个老古董,试着去努力跟上她们,可是发现开始有点追不上了”。他心里也许曾承认波丽娜离开他,寻找了更广阔的平台而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但是波丽娜心中明白,那些帮助她获得成功的最初的信念,都是博金斯基教授给与她的。10.也许我并没有全部都扔掉……挚友,维基塔.博金斯基。看到这里,应该不止我一人像书中的波丽娜一样落下了眼泪。挚友,包含了太多的含义和感情。我们这一生遇到过很多给于我们过我们人生指导的人,而最令人感动的是,回顾往事,感谢所有,不计前嫌,不负初心。就如波丽娜所说,小时候有人跟我说过的许多话,现在都有了意义。

有一个老师,只有你自己知道

前几天一个商家请我帮忙做一个教师节的活动方案。方案是简单的,源于老板想感谢下他的恩师。他说虽然他学历低,但仍记得小学时对他很严厉的老师,在她的严厉之下,他虽然学习成绩差了点,字却一直写得不错。现在回忆起来,满是感激。于是决定在教师节,请老师们免费吃烤鱼。我在构思文案的时候就想,我可以延伸一下电影、小说、历史上那些一不小心就改变了孩子一生的老师的故事。《波丽娜》芭蕾老师博金斯基这本书是一本黑白漫画,一开始是一场芭蕾舞面试,博金斯基看完女主波丽娜的动作,去拉她的腿,说:“你的柔韧性不太好啊”。接着说:“如果你们希望有朝一日成为舞蹈家,柔韧性一定得好。”“如果6岁的时候柔韧性不好,到16岁的时候就只能更差了。”又说一句“柔韧性和优雅是学不会的,这是天生的。”但是波丽娜被提前录取了。这是波丽娜和博金斯基老师的第一次接触。这之后,波丽娜跟着博金斯基老师上芭蕾课。他以严厉著称,每节课都有女孩子被他骂哭。博金斯基在开学介绍教学大纲时说:“舞蹈是一门艺术,它是天生的,接下来才是努力。你们必须努力才能跟得上。”波丽娜在博金斯基的指导下苦练基本功,并尽力满足他对优雅、轻盈的身姿和内敛情绪的苛刻要求。“要是不给观众展示优雅和轻盈,他们只能看到你使了多大劲,有多难。”故事仍在继续,波丽娜在旺盛的生长着,独舞训练,离开剧团,工作室演出。博金斯基去看她的演出,提醒她要注意自己的重心。波丽娜趁着回剧院学校参加校庆的机会,专程回到舞蹈学校找到博金斯基,袒露心声,还提议重拾数年前搁下的独舞排练。在舞蹈教室,波丽娜和博金斯基在众多习舞的女孩面前跳起了华尔兹......漫画的最后显示“一年后”,波丽娜收到了博金斯基的录像视频,里面刻录着她从前的训练画面。我不由的又要多说几句,一个严厉的老师在一个人一生中会有什么影响呢?因为博金斯基的严厉,波丽娜努力训练,才能一次一次的得到那些邀约和演出的机会。小时候的一个老师,是很容易影响人的一生的。文案里还例举了其他一些电影和图书的故事,商家老板看完后问我,“为什么没有中国元素?”我说,要不我加上孔子、孟子?他说,“不,要现代的。”当时想到《美丽的大脚》和《一个都不能少》。我发了照片问,“这几个合适吗?”老板静默了5分钟,说“算了,我也只能想到鲁迅和许广平,沈从文和张兆和。” 我猜一定是因为这两个故事太八卦,他才知道的,要不然是他记忆中的恩师跟他讲的爱情故事?好奇害死猫,我赶紧忍住不问。但我也好奇,在你们的生命中有没有这样一个老师,ta无意间影响着你,甚至一不小心就改变了你的一生。如果有,可以留言说诶。当然,明天是教师节,你可以直接给ta打个电话,跟ta说句谢谢你。最后,教师节快乐,老师们!


 波丽娜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