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成群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5-1
ISBN:9787531324393
作者:苏童
页数:450页

内容概要

苏童,原名童中贵,1963年生于苏州。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到南京工作,一度担任《钟山》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有作品百十万字,其中中短篇小说集七部,长篇小说二部。随着其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名声蜚声海内外。

书籍目录

编辑例言
前言
1 1934年的逃亡
2 妻妾成群
3 红粉
4 另一种妇女生活
5 桂花连锁集团
6 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
7 水鬼
8 女声
9 吹手向西
10 白雪猪头

作者简介

这篇小说讲述一个女性遭受的婚姻悲剧的故事。与“五·四”时期大多“新青年”相反,颂莲这个“新女性”却走进一个旧家庭,她几乎是自觉成为旧式婚姻的牺牲品,她的干练坚决成为她走向绝望之路的原动力。显然,苏童赋予这个女性过多的女人味,她谙熟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和勾心斗角,甚至以“床上的机敏”博取陈佐千的欢心。然而,她清纯的气质和直率的品性终究挽救不了一个小妄的命运


 妻妾成群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看的时候以为是长篇,所以几个故事当成一个完整故事的几个构成篇章来看的,可看到后来犯了迷糊,然后发现,原来是独立的故事。不过我一直不喜欢国内作家对于性的描写,不知道为什么,看了感觉不舒服,即使是那么正常的事情。
  •     记得当时还是高中,一本薄薄的集子,收录着苏童的一些短篇小说,第一篇就是这个妻妾成群。没有电影中强烈宣泄的色彩冲击,只是淡淡地描述着高墙中的细节。喜欢苏童的笔调,像极了生于江南的人,那种有点哀婉凄切,又有点婉转内敛,只是压抑着感情默默地,像极了水乡的雨,只是淅淅沥沥,但浸满了情绪。听到有人说过,张艺谋作为摄影出身的导演,不缺乏视觉的,只是需要好的文艺内涵。所以,大红灯笼高高挂,聪明,也就聪明在选择了好的作品。到现在可能那些女人们的点滴,已经都淡忘了。近年来这些戏毕竟已经拍的过多过滥,只是里面那少爷和那个男子的背影,牵着手,幽幽地离开,不知为什么,竟成为我记忆里的永恒。可能,也是乏了吧。
  •     看完了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原著。其实电影上映那会儿我太小了,根本就无法理解所谓的封建束缚和女性地位的卑微。作者是同情女子的,可是最终也没有赋予她们抗拒的灵魂,到死也没有。

精彩短评 (总计52条)

  •     那一口幽深的井,埋葬了多少女子的前世今生。
  •     最后读完了 还感觉到一股凉风袭来 感谢自己生在这个民主的时代!感谢一夫一妻制的确立!感慨女人的不幸!
  •     又一部看了电影才看的原著,以前的导演肯定得看好多书,现在就方便多了,哪里还需要书,直接找几个当红炸子鸡就行了,剧情什么的随便吧
  •     一夫多妻的故事,女人命运的抗争!,
  •     苏通说得把颂莲理解成一个恐惧而痛苦的人物 但她最后疯的还是让我觉得有点突然 苏童可能把心思都放在女主身上 写急了
  •     很难说生命的长度,但是活着似乎变成了一件孤独的事——米。
  •     被借不还的。喜欢另一种妇女生活。
  •     苏童果然和同学说的一样,迷人。如果像小学生那样划线,简直划不过来,然而又不会让人觉得形容繁琐。
  •     女性心理刻画得非常细腻,但是电影比书诠释得更加生动鲜明。
  •     因为《妻妾成群》而看的书,才越来越觉得打动人的东西是要从心底打动自己。
  •       一口气读完苏童的《妻妾成群》,已是黄昏。天晦欲雪,像整个下午阴郁沉重的心情。
      苏童的文字带着江南水乡独有的灵秀纤弱,烟雨画桥、粉墙黛瓦、伞下如莲的容颜在他笔下一一绽放。然而这种灵巧绝不明媚,处处散发潮湿幽暗的气息,如同连绵梅雨天中暗生的成片青苔。
      作者的风格与张爱玲有相似处,华美而苍凉。张擅长描画大上海的衣香鬓影,苏更乐于驻足在苏州的古典雅致中。他们笔下的女子大多奔赴绝望,从鲜活到萎谢,从这方面看,两人殊途同归。不过苏童的作品多了一份神秘诡谲,阴森恐怖的死亡之气满纸弥散,这一点在《妻妾成群》中极为突出。陈家古井作为整部小说的线索一以贯之,颂莲一靠近它便隐约闻到招魂声,井水泛着幽幽蓝光,深不可测,最后梅珊被投到井中,颂莲疯了,整日说着“我不投井”。读罢脊背发寒绝非虚言。苏童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讲故事的天赋,能轻易把我们带进他编制的虚幻世界,华丽与阴暗交织的深宅大院有罂粟一般的蛊惑力,使读者屏息凝神也要一探究竟。这大概同作者性别有关,女性作家太过感性,与丰富的想象相比,细腻的情感描摹是其所长,苏童则不然,他有意识构建幻觉,超现实的情节描写与人物心理交相辉映,何况他对女性思维有更精准的把握——旁观者清,他比女人更了解女人。故而他的作品精彩耐读,挑战读者的神经和想象。
      《妻妾成群》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和四个女人的故事。以女性为切入点,揭开上个世纪男权社会的真实面貌。四个女人犹如四只绣在屏风上的蝴蝶,姿态不一,却注定走向一致的结局。她们死也得死在屏风上。
      大太太毓如身材肥胖人老珠黄,颂莲见到她的第一直觉是:她有一百岁了吧。自知无法像年轻姨太太那样争宠,索性吃斋念佛。斋戒未能令她清心寡欲,经年寂寞统统化作毒焰四射的烈火焚烧她的心智。这是个被绝望吞噬的迟暮女人。所以她借着给颂莲醒酒把怨毒尽数倾斜:“出了丑就出个够,还怕让人看?看她以后怎么见人?”读至此处不觉愤恨反觉凄凉不尽,贤淑表象将体内炽热之心掩盖,殊不知掩盖久了当年的善良活力早已腐朽变质,被遗忘在时光罅隙间。几十年前,想必毓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是个婉丽多情的江南姑娘。
      二太太卓云面慈心硬,初见颂莲一碟苏州瓜子分明着意凸显优雅好客的姿态。这表象的确蒙骗了颂莲良久,直到她发现卓云连通婢女雁儿对自己暗施诅咒。卓云是那种最适合居处深宫的女人,会邀宠笼络、深谙计谋。为了生活。只是,不知这株随风摇曳的美丽蒲草会不会在夜深月冷的轩窗下记起自己最初的模样。
      作者对三太太梅珊不吝笔墨,借颂莲之口赞美她倾城容貌。她的人生暗合了“梅”字,置身严冬,犹绽花枝。这个女子的泼辣热烈给陈家冰冷的宅第添上一抹红色。起初颂莲是反感梅珊的,彼此严阵以待,直到某天清晨看到她甩起水袖且舞且唱。她唱《女吊》,唱到伤情处,颂莲也跟着落泪。同是宫花寂寞红。梅珊与颂莲性格颇像,自命不凡,看不惯宅院里笑中藏针的女人们。然梅珊活得更肆意,与几个女人同争一个老男人让她厌倦,很快她寻到替代品——戴金丝边眼镜的医生,自此幽期密约,好不快活。作品极力渲染颂莲最后一次见到梅珊的场景:她穿了件黑貂皮大衣走过雪地,仪态万千容光焕发的美貌,改变了空气的颜色。梅珊回头对颂莲嫣然一笑,那笑好似冬月盛放的腊梅。如此笑靥是被爱情滋养出来的,梅珊做了一场温暖甜蜜的美梦,可她忘了自己正处在凛冽的冬天,一旦醒来就不得不面临朔风呼啸的凄惶惨淡。
      事情败露,梅珊被投往井里,在晨曦初现的前一刻。我想梅珊不会不清楚自己的结局。但以她的性格,决计不肯寂寞无闻安守着年龄上可以作她父亲的老男人。她叛逆而奔放,用燃烧生命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绽放。
      再说颂莲。小说中的颂莲洁净美丽而年轻,如莲花般。值得一提的是,《妻妾成群》法文译本的封面即是一朵莲花开在枯败的荷叶中间。一幅别有深意的图画。花若开错了地点很快就会萎谢,陈家便是那一潭污水。女大学生颂莲被卖到陈家做妾,这与彼时轰轰烈烈的女性解放背道而驰,可若无最基本的衣食保障,谁会整日想着自由解放呢?生活不是诗,它有铁一般的真实。颂莲别无选择。
      在陈府她曾挖尽心思讨老爷开心。陈佐千迷恋她在床上的热情机敏,对她宠爱有加。小说中写两人的交集多在床笫之间,他与她只剩下赤裸裸的欲望交集,可悲可叹。陈佐千骂他的女人们是婊子,也许在他看来,她们仅仅是被他豢养,供他欢爱之用的。
      颂莲毕竟受过教育,骨子里的尊严傲气会不时显现,这让她渐渐被陈佐千冷落,受众女人排挤。她当然不爱他,云雨时甚至想到飞浦。但她又离不了他,需要他的宠爱作庇佑。苦恨交加,寂寞无助,女人相互倾轧,加上雁儿之死,生活扼住这个娇小女人的咽喉,她快窒息了。日子像密不透风的墙,她出不去,只见得四角的天空。她多次感应到紫藤架下的古井向她招手——如她所言,已经有一半自己沉入井中了。她是井底之蛙,叫得凄惨无人应答。
      颂莲是在目睹梅珊死后彻底疯的,其实梅珊的死只是导火索,轻轻一拉,就击垮了她早已摇摇欲坠的神经。
      作者在结尾处写新姨太进门,她叫文竹,想必又是一位清秀可爱的女子。而她的结局早已被写好,要么在压抑中或疯或死,要么掏空良心装模作样地活。身处污淖,岂能不染?
      这是深宅女人的悲剧,一入侯门深似海,欲求自洁一何难。在男权至上的时代,她们的反抗注定成为深潭微澜,被深不见底的水吞没得无声无息。苏童用秀丽阴冷如同鬼魅的语言,谱写出那个年代的悲切之音。众芳零落。
      
      满窗秋雨芳菲尽,自是有恨难平。
      
  •     本科
  •     妻妾成群这篇很不错 后面文章有个叫黄子韬的让我实在看不下去…
  •     第一次读苏童的作品
  •     作者当年以26、7岁的阅历和内涵,写就这部作品,相当了不起,结构洗练、文笔练达、有美感,一气读完
  •     刚刚读完。100本计划第一本
  •     题材很好,在那个年代里,女人只能是依附男人生活的,这是时代的悲哀,女人的悲哀。就像大树上缠绕着的藤萝一样,一棵树上,盘绕着的是好几条藤萝,每一条都要费尽心机的强占更好的位置,抢占更多的养分,这是无计可施无可奈何。我很庆幸我生在一个允许女人自立自强的年代,更庆幸我自己一直保持着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信心。
  •     女子生活、博弈。
  •     完美的剧本
  •       文风类似樱桃的缘故,阅读期间不时触发十几岁的荡漾,某些轻灵幻想的句子叮咚一响石子落水般放大当年青涩之外相对现在更饱和的自由感,我实在不能从氛围酿造的感受里逃出来客观评论这本书,只说苏童:叙述和情怀平衡得毫无斧迹,节奏轻盈明澈,染尽江南雾色水影。当代诸多才俊,唯他当得起一个诗意情怀。
  •     大红灯笼高高挂……
  •     哦
  •     原来只是个中篇。。。也是惟一喜欢的一篇。。。
  •     电影比小说要好。
  •     写的确实好。悲剧痛苦,都一样。一直觉得张艺谋导演最好的作品是《大红灯笼高高挂》。
  •     一个男作家怎能把女人的心理把握刻画的如此入木三分?
  •     我还推荐给曼曼和曾琦了
  •     多年前看过。听过一个说法,那口井象征某次风潮的阴谋。
  •     读完后跑去看了电影,大概看了三遍。故事好,文笔好,电影镜头好,虽然背景完全从南方瞬移回北方,但还是原著改编里比较经典的一部。可是还是更喜欢小说。
  •     旅途还是适合读中短篇来消遣!
  •     很久之前就看过大红灯笼,看完小说忍不住对比了一下,竟然觉得剧本改编得相当不错。
  •     小说比电影更戏剧!
  •     苏童的文笔没有问题 只是我真的很讨厌这个故事
  •     看勒电影再看的书,代入感太强烈勒…
  •     妻妾成群和红粉写得好,一九三四年的逃亡谜之看不懂。
  •     电影进行了一些改编,如小说中,明显提到颂莲的身世,其父亲是做茶叶生意,后生意失利割腕死去,颂上了大学一年级,剪的是齐耳学生头,大少爷是个同性恋,怕女人,梅姗是扔进井里,电影中的锤脚,点灯是加的,老爷扔颂的萧也是小说中没有的
  •     苏童太会写女人了,歇斯底里,玉碎瓦全。
  •     没看过大红灯笼高高挂,只看过这个故事
  •     每个人物寥寥几笔,便跃然纸上,他们大都个性鲜明热烈。颂莲、梅珊和陈氏父子的形象最为生动,颂莲是一位实际又聪明的女学生,起先她快速地接纳了自己老夫少妾的命运,可随后她又逐渐发现后宅的恐怖、残忍,她是曾经的富家娇小姐大学生,却整日困在龌龊而狭隘的后宅,她想抓住和依靠陈佐千的宠爱,却发现自己于他也只是个玩物,再极致的性也抓不住这个男人,怯懦的陈飞浦令想给生活另辟蹊径的她更加无奈无助,而当带给她启蒙和思考的梅珊被弄死时,她彻底崩溃了。层层递进。读时看似复杂的关系在读完后又渐渐清明了。
  •     渣男和怨妇真是世上最可怕的物种,而且二者往往成对出现。女孩子一定要头脑清醒,知道前面是个井可千万别跳。
  •     苏童就是苏童,深刻。其中1934的逃亡是从来没有读到过的东西,开眼界。这才是苏童么?读了妻妾成群,才意识到张艺谋处理得实在是妙。至于红粉,才是描述的另一种生活吧。
  •     觉得比《红粉》好看很多呀,感觉就不像男人写的女人了。封建伦理下的无助又失望,凄迷又颓败,一口井、院子、树、唱曲都能细细绵绵的表现出来,叙事氛围确实高超。
  •     电影比原著优秀
  •     都读了三个多月了,现在才来标,只记得有点儿读王熙凤都感觉。最后那个被投入井中的女子有点儿王熙凤的感觉。明明是旧式小说,不应该是苏童的先锋代表的。苏童的笔总是软软的有种古典的感觉,包括无数篇以香椿树街为背景的短篇。
  •     看过大红灯笼高高挂,却不知道书名原是、妻妾成群,和原著有些许不同,却一样的描述了女性的悲哀
  •     南方人细腻的文字和笔触,一些方言看得相当亲切。突然发现小时候看不懂的东西现在能看懂了
  •     可以一口气读下来。描写也生动,画面感很强。在男权社会下女性的命运好悲惨,而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呢(。•́︿•̀。)
  •     庭院深深深几许
  •     收录苏童的中短篇小说,用笔大胆,手法多样,能在这本书里体会到苏童的多种风格,同时这些不同风格又融汇为一种独属于苏童的先锋小说特征。 《妻妾成群》对于当时以“出位”“背叛”为主流的先锋文学是一次“过分”的回归,但这种与时代构成出走或过当回归的张力关系正是先锋文学的意义和精神所在。
  •     03年购买,补标
  •     之前从来没有如此深刻感觉到封建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空间太小了。 问如果女主不选择嫁到好人家,甘心做普通人妇是不是会好一点?我想应该不会。心高气傲但又无过人才华,极强的意志力,难以成器。她懒,不愿隐没在柴米油盐中。 女性之所以难生存不仅因为制度还有自身堕落……
  •     《妻妾成群》一如记忆中的电影般阴冷绝望。可我死活都读不进《三盏灯》,一种没文化的挫败感油然而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