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书评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9-1
ISBN:9787500440024
作者:李浩
页数:310页

一个地区一个文学

其实在读这本书之前,从书名思考了一下,关中士族,该是一个地域的文人或士人群体吧,地域性应该挺强的然后脑海里出现了陕西河南的地图轮廓。翻开书之前,先是浏览了下外观,素雅简洁,还不错,然后是看厚薄程度,也过得去,最后看了一下作者简介,很有学识的样子,西北大学教授随便怎么样也不是盖得吧。第一章还从历史方面介绍了关中概念,嗯,历史,我在意的点,好的,就这么读下去了,完了之后我才意识到这只是别人的博!士!论!文!,呵呵了。好了,言归正传,谈谈书。顾名思义,这书肯定是围绕关中士族而言,我以为应该是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个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也还好猜对了一些,从地域性文化的着手作者从几个方面表述,一是关中士族自身的发展脉络,即是历时纵向的,二是和其他士族发展比较得出了一些结论 ,即是共时横向的,三是政治的政策对其的影响及士人自己的文学造诣。本书中,以韦杜裴柳为代表的关中士族,以李王崔为代表的山东东士族,以侨吴为代表的江左士族,以及胡姓文人的间的相互联系与竞争,促成了唐代文学的发展。然而具体是从哪些方面下笔,怎么比较,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怎么样,在这里我不做分析= =,其实我也评价分析不了,我只是想说说自己从关中士族人士学到的一点东西,毕竟自身太low。先来说说何谓士族,即士大夫的不断家族化的结果。汉武帝文治思想对于士大夫阶层的崛起的影响可见一斑,魏晋时,经文世家渐变为了武力强宗,这是与乱世战争频繁以及北方少数民族入土中原并取得政权有关,且关陇集团本身就尚武,然而唐的统治稳定后,武将作用不再明显,且武则天大推科举,因此又向文转变。由文到武再到文的影响在文学作品中最为明显。如“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功名只向马上去”,到“欲守成者,舍在这本儒何以哉”,“虽位极人臣,然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这些都是文学备受重视的表现。古语云,城南韦杜,去天五尺。说的就是京兆韦杜人士在唐代的地位,宰相多半由他们两家包了,所以说其家族在唐代的社会地位不言而喻,加之家里的人本就勤奋聪慧,刻苦钻研,中进士者居多,但是对于非士族的寒门亦有中举者,多想入仕,虽然关中士族本尚武但在武后时期,积极适应政权,参与科举,保证势力,在科举一系列方面与其他地域看开展竞争,后来的朋党之争的牛党全为关陇士族,他们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既然如此,关中士族对文学的影响肯定不小,但是这个地区的文学创作高潮却来的比较晚,虽有韦嗣立,韦济之辈但都屈于王维等山东士族,直到中唐韦应物,柳宗元,柳芳,白居易,薛涛,三杨五窦等异军突起,而政治上的牛李之争大大的影响了唐代的政治格局,而且除了诗歌之外,曲子词,传奇,古文新乐府,都有很大的进展。晚唐的文学总体衰落但是关中地区仍以杜牧,韦庄等领衔,唐代文学以关中人士开启,又以关中士人结束,这可不是一般的巧合。关中士族因地域关系多位京畿之地,在对于政治把握的机敏度上是很高的,在李渊打下江山,李世民需要稳定政局之时,看出文人之重,需要重修礼制,巩固政权,在武转文上有自己的贡献,在武后排挤李唐旧臣,实行科举选拔人才,也积极应取,转变自身,在中唐政治一片衰败,文学荒凉的景象中,自己求变,关注现实,古文新乐府而生而荣,在历史发展之中,保持与山东,江左及胡姓的融合与竞争,这是不易的,一个历史悠久且地位颇高的士族来说,做到这一点是十分不易的,士族的leader要审时度势才能保证家族荣光,而家族成员也要齐心协力,为整个team而出入仕。说到这突然让我想到了杜甫,虽然他才华横溢,可是他一直不为上层朝廷文人所认可,得不到实现抱负的机会,可能除了严武吧,直到宋代才被重视起来。我觉得他是脱离关中士族而存在的,他是孤独的可他不是失败的,他的文风别人模仿不来,亦与他的境地有关,可是从某些方面来看,他不属于关中杜氏所属,属于他自己,属于那个不承认他的唐代,“文章增命达”,“文穷而后工”激发出了他文思的火花。


 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