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另一個國度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2-8
ISBN:9789868597914
作者:森山大道
页数:272页

章节摘录

  平交道  《SUBARU》一九八八年六月  平交道、橋樑,以及點綴其間的風景,是都市諸多面貌之中我最為喜愛的場所。在那裡,許多人、事、物無止境地交錯,不引人注意的日常無名戲碼也不斷上映。雖然只是兩端來回穿越的單純動作,但那「穿越」的行為,跳離了日常中被漠視的場景,讓我得以用形而上的直覺窺見人生。穿越平交道或橋樑的瞬間,不經意被遺忘的時間、失落記憶的再現,讓人有種將與未來之事相遇的預感。也就是說,那些平交道、橋樑等城市的構成物,並非只是一個通過地點,或許可以說,它是風景與感情之間、時間與現象之間的交會處吧。  以前,我拜訪某位女性住所的途中,會固定經過兩座平交道。其中一座位於郊區電車車站,鄰近著熱鬧的商店街,黃昏時刻,街道上五光十色的燈光生動地映入眼簾。我的心隨著即將與對方見面的心情,以及充滿生活色彩與氣味的商店街風景,自然而然明亮起來。另一個平交道呢,在商店街轉角後的盡頭,再穿過一段沉寂的住宅區之後,橫跨了整片農地。我總是一邊留意綠色的交通號誌,一邊在腦海裡想像那位女性及其住所內的情境。  那位女性的公寓是三層樓水泥建築,有些類似國宅,坐落在第二座平交道不遠處的菜園裡。由於她住在二樓,夏天晚上熄燈後打開窗子,便可在一列相連的路燈彼方,看到特急電車頂著明亮的車窗飛箭般隨著汽笛聲揚長而去。冬天夜深人靜時,彷彿預告末班電車似地,一陣鐘聲衝破了寒冷的空氣,隔著窗簾傳入耳裡,聽起來蕭瑟又冷清。  我必須穿越兩座平交道才能抵達此處。在前往那位女性住所的夜晚,藉由這些平交道,我意識到自己在這裡,而妻子或家在城市的遠方。相反地,當我回到妻子的住處,平交道又讓我遙想彼端有那女子的城市夜景。雖然已是遙遙消失於記憶深處的時間與風景,但每當我不經意地走過陌生城市的平交道,腦中似曾相識的記憶彷彿又被喚醒。  街上道路交錯,橋下河川交錯。平交道上則是鐵軌與道路相混雜。人們終日在其上來來去去,時間與空間、光與影、生與死,更是無盡地交錯。我是個在街上且拍且走的攝影家,始終喜歡朝那些包含平交道或橋樑的空間按下快門,它們是我的必拍風景。那些地方籠罩著樹木、鐵、石頭、陽光與水的味道,向我細訴著有關人類、生命、時間以及更多其他各種事物的故事,這樣說,真的一點都不為過。其實我也只是將映入眼簾的世界片段拍攝成像,並反覆對這些風景提出新的疑問罷了。藉此循環,企圖得到一些對於自身、攝影,或是世界的更進一步認識。  這些物體構成的風景,或稱之為光景、情景也好,不一定是新的感覺,我們也可感受到那消失之地欲傳達的訊息。或許那恰是由此至彼、由彼至此走過平交道或橋樑的人們,在瞬間感受到的類似空中氣渦的奇妙感覺,亦即觸碰到了存在於過去與未來、昨日與明日之間的「現在」,這段無法取代的時.空。  平交道,伴隨著懷念的回憶、不堪回首的過往等各式各樣日常記憶,盤據在我的腦海裡,且不是刻意的,帶有一種戲劇性。

前言

  星期二  二〇〇七年十月  「星期二,應記錄事項無,但它實際存在過。」這句話節錄自尚.保羅.沙特的《嘔吐》。我並沒有寫日記的習慣,就算寫了,大致上應該也跟方才所提的沙特差不多吧。總而言之,不論我是否寫日記,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時間以壓倒性的速度從我身上經過,這件事並不會有任何改變。而我也沒有餘暇和興趣把稍縱即逝的時間裡與我相關的部分,一字一句寫下來。一般而言,我對人類生命的日常面相不曾抱持懷疑的態度,也就是,我覺得似乎可用「星期二,應記錄事項無,但它實際存在過。」這句話來下注解。  已故的寺山修司先生曾留下這樣一句話:「消逝而去的一切,都只是一種比喻。」我甚至覺得,連當下所存在的時空,也都只是一種比喻。若要我對活著感到心慌以改急於體驗各種感受的存在現況作個比喻的話,我就像時間的概念洪流中,來回漂流的浮游生物。與其說光陰日日消逝,毋寧說,流失的是我們自身。平素與他人相處,儘管我看似板著一張嚴肅面孔,那終究也只是生命本質中投射出的,微不足道的每一天。  早上,我在我稱之為池袋辦事處的一棟老公寓某個房間裡,從鐵管製成的床上醒來。一如往常,從脖子到肩膀整個部位感到異常沉重僵硬,頭也痛得難以忍受。我像一頭憂鬱的野豬,緩慢地從床上起身,求心安似地吞下幾乎已失靈的止痛藥,接著拿出散落冰箱各個角落的巧克力,配著罐裝咖啡吃。最後,我坐下,把腳跨在桌上,頓時有一絲復活的感覺。點了一根菸之後,我閉上雙眼,腦袋仍然隱隱作痛,可是在眼皮裡面,逆光的巨大風扇剪影,如同往常所見的幻影慢慢迴繞,這一瞬間,我的心靈得到了慰藉。旋轉中的扇葉形象伴隨快感不分晝夜地時常在我閉上雙眼的瞬間浮現,隨即便刻畫著殘像,慢慢消失了。我的後腦勺在嚴重的耳鳴中,彷彿變成盛夏時節蟬鳴的山林。我並未打開電視,也沒有翻閱報紙,更沒有立刻著手工作,就這樣發呆似地度過這段早晨時光。然後,我無奈的一天開始了。  當我把目光移向窗外,沐浴在秋天陽光下的住宅從眼前向遠方無限伸展,彼端的天空裡,新宿的高樓大廈櫛比鱗次,不可思議地清晰。「在這樣的日子裡,真的是什麼事情都不想做哪??」我在心中如此發著牢騷。那是我當下的真實感受,是偶然無所事事的白日夢,並無實質效果。廚房流理檯旁的小空間貼著好幾張正方形便利貼,每張都有粗麥克筆寫下的字跡,記載著當天的工作時間、場所及內容,簡直就像催著人趕快工作似的。我本來就不愛雇用助手,倒也不是身邊已有能幹的秘書幫忙,而是不喜歡有人在周遭晃來晃去,因此從工作到生活細節全都自己包辦。  常有朋友跟我說,一些小事乾脆請人來處理就好了,何必把自己搞得這麼累呢?但只要跟別人在一起,我就會覺得更疲倦。所以這不是小氣,只是天生個性使然。就算平常會把各種待辦事項密密麻麻地寫在月曆上,但每到緊要關頭,我不是漏看,就是壓根兒忘記再瞄一眼。由於累積了無數慘痛經驗,現在才想到用便利貼。每天早上我一定會在流理檯前佇足片刻,站在那裡,就算不喜歡也會看到這些提醒,有時會感到沮喪,但這樣才不至於影響到那些約定的行程。「一點與XX先生約在大都會飯店會面」或是「五點半與尤特XX先生商討OO事」之類的事項,決定了我一天的行程,雖然有點感慨,但唯有如此才能維持生計。我這伴隨著頭痛、肩痠、耳鳴,以止痛劑、巧克力和罐裝咖啡所展開的消沉早晨,迎接的是名為日常的迷途。不論願意與否,我都不得不切換心情,朝下個方向走去。  上週,我邁入人生第六十九個年頭。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想。回想一路上如此走來,其實與「彷彿此生已走過漫漫長路」這般心境相差甚遠。只是單純覺得「啊,是喔」,如此而已。唯有一件事我常常思考,亦即在平凡無奇的日常中,希望能常保健康,手持相機繼續遊走於我喜愛的大街小巷。或許在我心裡某處終究對年齡是在意的,但就一般的感覺而言,歲月這東西就算置之不理,仍會繼續累積,是種極為粗略的概念。社會大眾習慣評論他人的智慧是隨年齡增長提升或衰減,但年齡增長與智慧增減之間真有關係嗎?  對於大家想要談論的東西,我並非無法理解,但我實在不覺得那些被評論的人愈活愈睿智。我並不否認有人真能達觀並悟透人世甘苦,看破塵俗表裡,活得超凡灑脫而悠閒自得,但這聽起來太玄虛了。或許有人真能輕鬆自在地愈活愈睿智,即便如此,這終究只是表面印象,我們仍無法洞悉他人的內在。人生與年齡等條件無關,考驗一直都很嚴苛,我們終此一生都得迎接最後的大限之日,無法回頭,因此當下根本不需介意年齡,只要努力、任性的活著就好,生命的滋味就在於此。我早在許久之前就已破釜沉舟,每天為了應付生活上接踵而來的挑戰而活。反正事情無法盡如人願,即便日常生活諸事繁雜,只要還有行動力,抱著我小小的相機,其他事情,我一概置之不理。  六十九歲,如果以季節來比喻,大約是晚秋漸入初冬的時節吧。接下來便是人生的嚴冬。晚冬這個詞彙,在俳句裡或許會被歸類於四季之詞,但無論如何,都不會有下一個春天了。若以風景來比喻,應是滿山楓葉飄落一地之後窺見山的表面、湖邊豐美的水草頓時染上一抹枯茶色、凜冽寒風吹襲著野地的情景吧。不論季節或景色,皆須遵從上天的法則,無從抗拒。發生在我們體內的季節更迭,春天也好,夏天也好,若要自問是否每一季都活得無愧於天地,實在會感到相當惶恐。因為我既不曾恣意揮灑青春,也沒有放縱熱情的經驗,高中念到一半就休學了,回過神來的時候,手中已拿著相機,之後我便再也沒有嘗到春天與夏天的滋味,只留下一味匍匐前進般苟延殘喘的記憶。時至今日,晚秋的微風及初冬的氣息已經籠罩在我身旁。年齡增長這件事本身,並沒有特別的喜悅或悲傷。只不過,自身個性所招而來進而占領日常生活的繁雜瑣事,常在工作上造成我的困擾,這應該是自作自受吧。有時候,我也會自嘲都已經這把年紀了還做傻事,並為此而嘆息,感到焦躁,不知是否該為自己生性愚鈍而哭。這是一道人生的冷盤小菜。  作家齋藤茂吉曾留下一首短歌:「性欲不復在,行經澀谷車站時,感觸深幾許。」澀谷車站那句有一種微妙的真實感,寫得真好!

内容概要

森山大道
1938年出生於大阪。因喜歡船而曾夢想成為船員,卻先成為平面設計師。
決心成為攝影家的契機,是偶然看到了街拍大師威廉.克萊因的成名攝影集《紐約》。
1961年(23歲)在攝影家細江英公的工作室從助理做起,3年後以獨立攝影家身分出道。
1971年(33歲)發表了攝影代表作之一《攝影,再見》。
從此,日本人造了一組「森山專用詞彙」來形容他作品帶有的獨特印記--「□□(粗粒子)、□□(模糊)、□□(晃動)」
粗粒子的顯像、模糊的對焦、晃動的人物風景,森山大道顛覆了當時攝影強調正確寫實、相片即是紀錄工具的概念,強烈衝擊日本攝影界。
1980年代,日本歷經約10年的泡沫經濟時期。森山戲稱︰「那十年間我幾乎完全沒做事……我身上唯一泡沫化的事物,只有那累積到快腐爛的時間而已。」(摘自本書〈日日皆海參〉)
1999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為他舉辦個展,這是美國一級美術館首次為日本攝影家舉辦完整回顧展;2003年,巴黎卡地亞藝術基金會為他舉辦大型回顧展。近年來他的作品頻繁於日本及歐美展出,皆獲高度評價。
在日本國內,森山大道與荒木經惟並列為最具影響力的兩大攝影家。
森山大道直至今日仍維持創作質量,《邁向另一個國度》為其最新親筆著作。

书籍目录

星期二
平交道
面影記
動物園
西池袋
日日皆海參
關於飲食
七篇短文
朋友來訪的夜晚
宿醉
前往動物園的早上
摘採野花回家的傍晚時刻
探訪中平卓馬的雨天
回到逗子自宅的那一天
黃昏,與妻子共進餐點
暗房
桌上的花器
父親的酒杯
母親的話
BURST 1 景色
BURST 2 啞劇
BURST 3 展覽會
BURST 4 八月之光
BURST 5 海島之行
BURST 6 布宜諾斯艾利斯
BURST 7 午後
BURST 8 信
BURST 9 戀愛
工匠之眼
既存於彼處的事物
寺泊
埃利斯島
NEW YORK
時間的形式 化石
時間的形式 阿姨的照片
布宜諾斯艾利斯
希洛
新宿……
新宿(1)
新宿(2)
新宿西口
大久保通
宮益坂
書寫的哲學
青春
橫須賀
女人與男人
自宅
後記

编辑推荐

  本書特色  ◎獨家收錄多幅森山大道最新攝影作品  ◎森山大道最新親筆著作  ◎日本三大攝影巨擘系列 第一部(餘二為:荒木經惟《荒木經惟的天才寫真術》;杉本博司《直到長成青苔》)

作者简介

日本摄影三大巨擘 森山大道最新亲笔着作
收录近年来多幅未发表的摄影作品,以及经典散文

「对我而言,所谓艺术,是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裂缝般的瞬间,
让我透过缝隙,一窥异界样貌。
在此意义之上,与艺术的邂逅,根本就不需要博物馆、美术馆甚至画册之类的媒介。」

所以,在《迈向另一个国度》中,森山大道书写的是日常。
他不仅用照片,也以灵光之笔写出隐藏在表象之后的现实片段,日常生活所映照的一切。
「那一瞬间,日常生活的深邃处反转外露,隐约可见。」
「那份可窥见的黑暗,正是核心本质所在。」

这是不仅席捲日本,也征服了全球的森山大道。
这位一代摄影大师在他「从心所欲」之年,沉殿回顾夏威夷及布宜诺艾利斯等地的摄影旅程、与生命中数位女性的暧昧情愫,以及平交道、桥樑、花器、动物园等日常风景在他心中的意象,以及随之唤起的深处记忆……他的影像作品充满直接原始而强烈的情绪,文字间的内心风景却时而隐晦幽深。

书名迈向「另一个国度」,
可能是和他气味相投的魅力城市——
「唯有精明干练才能生存」的新宿、充满「可疑气息」的布宜诺斯艾利斯……

也许是他内心苍茫的风景,因为——
「路上的悲剧与喜剧多得不可胜数。 摄影师唯一的应对方式是恣意拿起相机,一股脑的深入,此外别无他法……」

近距离接触过森山大道的人,对他的描述多是「隐忍、压抑、寡言」;
摄影评论者认为「对未来的绝望感」是森山作品的主要关注;
大师的拍照姿势,通常是右手单手拿相机,左手……抽菸或是插口袋!

我们只能走近再走近,深入再深入,然后拼凑出一代摄影大师的「另一个国度」。


 邁向另一個國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比起上一本繁中譯本犬的記憶,我更喜歡邁向另一個國度,才讀了幾篇,便被森山大叔的文字給吸住了。書裡大概都是森山大叔透過日常的雜想來闡述自己的想法,還沒完全看完,或應該說很怕太快就把整本書看完,但忍不住提前強力推薦啊!心得之後再補。隨便節錄一段內文.....「平常,我就對海參這生物充滿憧憬。乍看下分不出頭尾的圓桶物體,待在太陽照射不到的海底呼呼大睡,完全不社會化又保守,極盡模糊又懶散的特性真令人羨慕。」 森山大道〈日日皆海參〉

精彩短评 (总计93条)

  •       森山大道一直是一个让我无法直接说喜欢或者不喜欢的摄影师。
      可能和BILLY HOLIDAY一样,太多的渲染和叠加的印象,让这个人失去了原本的样貌,而成为一个符号。
      这本书里的森山大道算是生活化的,让人觉得真实。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书里所选的照片,大部分无法让我产生任何感觉。丝毫感觉不到照片原本的氛围,每一张都好像抽走了灵魂的壳,死掉了。
      在网上,我找的森山大道的网站,在那种氛围下,每一张照片都活着、呼吸着、散发着新鲜、饱满的气息。丝毫不同于书里的。
      遗憾。这成为我不推荐这本书的直接原因。
      
      
  •     还是多谢兄台,望日后多多献丑哇~
  •     应该把功劳归功给翻译么,仅仅从文字风格来看,和森山的作品相当登对
  •     看到他写到耳鸣的比喻偷偷一笑,原来真的是一样的感受。从初中莫名就开始的耳鸣一直伴随至今,且越来越严重,每每就觉得一整个夏天的知了都住在自己的耳朵里。
  •     除却开头的文字比较有想法 中间很多篇流水账也真的觉得很平淡 很多细节有共鸣 台版翻译顺口不涩(ps森山先生也是渣男呀笑
  •     プライベート事務
  •     多少页这本?
  •     海篸說挺可愛的,某種直率特質很喜歡。
  •     总感觉这是一个老人在回忆自己的青春岁月。
  •     森山带有黑色浪漫色彩的诗篇
  •     还挺不错的。
  •     “宿醉真是一种奇怪的东西,不但胸口会有压迫感,偶尔醒来回神一看,还会发现一个巨大的臀部挡在眼前。”……所谓的“一个人生活”
  •     孤僻大叔的琐碎记忆
  •       1.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喜歡
       簡潔
      紙質手感好
      腰封尤其性感
      這麼寬的腰封成為展示其作品很好的載體
      拆下也有驚喜哦
      
      2.相對於犬的記憶
       這本書沒有那麼講究遣詞造句
      非常接地氣
      因為收錄的多是和攝影沒那麼多關係的小短片
      
      3.攝影作品用的也是當時最近期的
      也算是對相觸這本書的編輯以及讀者的誠意吧
      
      4.一直都覺得性感的藝術家
      其實很感性
      尤其在和男性女性交往的過程中
      對的
      簡單來說
      就是有家室有孩子
      也沒有停止和吸引他們的人交往
      這對於普通人而言
      是種羡慕吧
      哈哈哈
      都說了藝術家要源源不斷的靈感啊
      豈可修
      
      5.很多短篇的寫的真的真的很贊
      即使截取開頭
      或其中某些段落放在一起
      都不會覺得條理不清晰
      這也是散文的魅力吧
      即使大師的遣詞造句不華麗
      但是有些話簡單說出來
      還是很能引起共鳴
      
      
      一本好書
      值得雨後床邊靜心品讀
      
      
      
  •     出版社想赚钱把森山大道自己都不记得的文章拿来出版 森山大道觉得对不起大家加了点新照片 可怜的读者(我)兴高采烈的读完了 并且认为写的不错
  •     文章的确很细碎,此版的排版与繁体字相当不习惯,不过坚持读下去却也有不同以往的味道。书里的记述,可以让你了解森山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何会拍出那种风格的照片。读完此书,再去看他的作品,应该有更多的认识吧。
  •     恩 现阶段来说 我还是喜欢更激烈些的作品吧
  •     翻翻就好,有意思的部分不多。
  •       森山大道出过不少书(真的吗?),但中文译本出得不多,所以大家可能会以为他才出了几本书而已。这本书日语原版是2008年出的,收录的是他不曾集结成书的文章,大多数是以往发表过在杂志的稿,再凑一些新写的命题作文。作者也很坦率,说这书就是编辑这么凑出来的。
      但即使如此,这本书的质量还是不差的。十五万字的带点图片的文字书,就卖将近七十块了,所以装帧印刷还算可以,至少没什么印刷错误、不会那么容易掉纸、字句不会挤成一堆。外在的是一方面,内容好才是根本。我没看过森山大道的摄影作品,除了在这本书里的,也没读过他的文字。读完这书后对他有了一点浅浅的了解。他的作品就是日本作品占很大分量的|日常|题材,在日本很多人拍这种,没有大喜大悲,没有大鸣大放。而他的文字也是贯彻了这种风格。
      他一方面是个宅男,喜欢在家无所事事,喜欢独逛超市便利店,还扫零食,不喜欢和人交往(美女除外)。另一方面又是很勤奋的工作狂,和家里人团聚很少,多次出差外国拍照出书,出版商们提出的要求也不拒绝。
      一位摄影师,出摄影集才是正道啊,没错,他的影集在日本出得已够多,那么就顺势出文集吧。国内如果引进影集,成本高,卖价高,没人买,根源是缺乏群众基础。所以引进文集才有可能卖得出去。如果是为了读散文,那应该去读正统作家的文章,而不是一个摄影家。所以看这本书的人基本都是搞摄影的。我相信不少人都是抱着学习摄影的目标来看这本书的,但大多数人会无功而返。其实相比起来,读这本书比起读那些国产的所谓从新手到高手之类的技术书要更有帮助。
      如果你想读这本书收获更多,看过他的摄影作品再来吧。
      编误居然在最后的版权页,真是功亏一篑,JJ431,可能很多人从来没看过版权页不知道错在哪里。
      欢迎还没看过此书的读者留言提问。
  •     一海參男子每天的戲言和過去的妄想故事。
  •     寺山修司不只是诗人、摄影师,还是日本电影新浪潮运动的领军者,和帕索里尼、特吕弗齐名,影响力深远。
    荒木经惟、青山裕企、筱山纪信这些家伙是靠拍少女身体吃饭的人,自然是性感写真大师,和森山是截然不同的风格,森山君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和石内都一样,可能更多的是作品的内涵让人敬佩
  •     扫面版
  •     和作者价值观不同 很努力地看 只看了半本
  •     喜欢这种喃喃自语的剖白式的文字记录,森山作为摄影家而文字构造可以这样细腻,可见摄影作品的素材来源始在生活中,只是以别样的情感和角度去看待,并通过传统暗房操作将影像显示于相纸上,表达强烈情感大师的片始终以黑白展示于人前,毫无构画,强对比突出重点的风格让我欲罢不能
  •     楼主同感!
  •     欢迎 哈哈
  •     其实森山是个内向的人,但是他的内心确实热情洋溢的。就是闷骚!All right?
  •       迈向另一个国度记录了森山大道一段生活,与摄影倒关系不是太大。大多名人不喜欢回忆人生中一段暗淡的日子,羞于把自己软弱、不那么风光的一面,人生中的低潮时期呈现在众人面前,他们永远是天赋异禀、光鲜亮丽,精力充沛。能象森山大道这样平淡如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并发表,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
      最喜欢西池袋这篇长文,记录在西池袋隐居的日子,虽然环境不尽如人意,但文字中并没有流露有多少沮丧、哀伤、寂寞,更多的地随遇而安、闲适的心情,做喜欢的事情,有着小小的快乐,抽烟、喝酒、看电视、漫无目的地走、拍照、冲洗照片,那是他自己的世界,与众人没有纷争,什么都是淡淡的,这样也是一辈子。
      
  •     270頁
  •         这是一本摄影与散文作品集。
        我对摄影的水平可能仅停留在纪实阶段,所以也就谈不上评价了。倒是文字读来有些意思。给我的感觉作者似乎一直是个非主流人物,在人人奋勇向上的社会中,作者一直游离着生活。从现实角度难以想像作者是靠什么为生的。不过这种生活状态倒是有些向往的。正如同我自己也想过五十岁退休一样,也想过这样漫无目的地生活,行走,活着。不过想想其实我现在这样也不错。呆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每天认真工作,然后阅读与观影,思考思考东西。
        我想所谓“小隐隐于村,大隐隐于朝”,应该也有着人与人不同的生活隐居方式吧。所谓大小应该也是方式的不同吧。总之认真而清心地活着就行了。
  •     唠唠叨叨的臭老头= =
  •     摄影,只能与孤独为伍。
  •     好的摄影师首先是个作家
  •     文笔不错
  •     @大脸猫 寺山修司是那个跟他合作的诗人。。。。
    绝对不是浑浑噩噩 之前蛰伏了很久 也算吃了很多苦 下了很多功夫 前期的基础打得很好 那么年轻就知道以后自己要从事的行业 已经很不简单了 他不仅是思想 理论上 更多的是他的作品 让他成为一代大师 性感和情欲 呵呵 你去看看荒木经惟的
  •     犬的记忆更好
  •     略有同感,总是觉得照片和文字夹杂着别扭,不如单出文字的书,摄影的书
  •     一个摄影家的日常和唠叨
  •     你在哪儿买的啊。。。网上都断货了
  •       看完《直到长出青苔》直接看了《迈向另一个国度》。
      
      
      “直到长出青苔” :日本国歌《君之代》的摘抄
      “迈向另一个国度” :美国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的书名
      
      杉本:1948生于东京 72年后居于美国——异邦人之眼
      森山:1938生于大阪 60年代后辗转各廉价公寓——本族人之心
      
      杉本:古典式的
      森山:现代主义的
      
      杉本:探究人类本源性的集体性的经验
      森山:着眼极端个人化的特例式的经验
      
      杉本的引用:和歌 俳句 诗歌——凝练的诗
      森山的引用:西方现代主义作品 美国黑白老电影——繁复的碎片
      
      杉本的美学:平静 和睦 悠长
      森山的美学:焦虑 忧郁 撕裂
      
      杉本的主题:时间 空间——形而上
      森山的主题:都市 人——形而下
      
      
      
      如果用乐队做喻,杉本像Sigur Rós或mono,森山则像toe或te‘。
      
      所以他们一个拍出来的东西是这样的: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05870027/
      另一个拍出来的东西是这样的: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05871046/
      
      
      传记式批评很偷懒但确实有用。我还是喜欢现代派,存在主义的新伤旧痛。
      
  •     同看了两本书,喜欢你的对比。不过我个人喜欢杉本多些
  •     private issues
  •     要谢谢V主编,引进好书出版。
  •     小隐隐于村,大隐隐于朝
  •     图好,不喜欢扭捏的文字!文字不如荒木!
  •     读完后查了森山大道的星座,居然是天秤!一直以为是处女。关于女盆友们的描写部分,值5星。
  •     几个果
  •     终于明白他以何种生活方式来支撑这样的照片
  •        最近偶然在网上看到了森山大道收录在《告别摄影》中的几张作品,照片中有一种紧张、压抑的感觉,摄影师只拍摄黑白作品,初看感觉有些是在一种随意的状态下随机取景的,就如同把照相机挂在猫的脖子上以猫的视角来观看;有些是在低速快门的情况下拍摄的,有残影的感觉;还有一些如同虚焦的照片。所有的作品呈现的是一种随意而为之的状态,而作者在书中所呈现给读者的生活态度及状态也与其拍摄的那些照片吻合。
       这本书是作者对于身为摄影家的自己的生活的一个总结,其中的内容都是叙述作者的日常生活片段,夹杂着作者拍摄的许多照片,算是一本散文集加摄影集吧。作者在书中坦陈自己并不善于写作,虽说是极爱阅读的人,但当真下笔时却困难重重了。也许正因为此,全书没有那么多矫揉造作的修饰,基本上以一种平铺直叙的方式,有时甚至只是简单叙述何时与某人去某地做了什么。但书中也不乏作者对于摄影与生活的一些思考。作者无拘无束的性格在书中得到了印证,作者高中辍学,没有受到过那么多正统的教育,也没有那么多正统的束缚,每天只是在街上游荡,并把随机遇到的有意思的景物随手拍下;对于除拍照以外的事情无所擅长,生活的重心完全是与随手拍照有关的事情。
       作者承认,身为摄影家是孤独的,我想这种孤独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了的吧。作者年轻时从家乡辍学来到东京,有过居无定所的经历,也有完全无所事事的日子。作者戏言自己把租住过的房屋都成为“工作室”,因为没有多余的钱租用办公室的缘故,所有冲印等工作都是作者在极小的居所内完成的。
       也许是生活经历使然,作者对于底层的,边缘化的事物有着由衷的兴趣。作者居住最久的城市新宿,“混沌、泛滥、欲望、卑俗、恶德、猥杂、污浊”之类低俗形容词都是其特点,作者也曾拍摄过一本名为《新宿》的摄影集。
  •       比起上一本繁中譯本犬的記憶,
      我更喜歡邁向另一個國度,
      才讀了幾篇,便被森山大叔的文字給吸住了。
      
      書裡大概都是森山大叔透過日常的雜想來闡述自己的想法,
      還沒完全看完,或應該說很怕太快就把整本書看完,
      但忍不住提前強力推薦啊!心得之後再補。
      
      
      隨便節錄一段內文.....
      
      「平常,我就對海參這生物充滿憧憬。乍看下分不出頭尾的圓桶物體,待在太陽照射不到的海底呼呼大睡,完全不社會化又保守,極盡模糊又懶散的特性真令人羨慕。」 森山大道〈日日皆海參〉
      
      
  •     为什么摄影家的文字比我们散文家的要好很多啊
  •     见摘抄。大部分在G家看完。
  •     看的台版,翻译絮絮行文非常舒服。“…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裂缝般的瞬间,让我透过缝隙一窥异界样貌。”日本摄影师里我尤其喜欢他和杉本博司的作品。发在摄影杂志的散文,看得很舒服,三观有些地方不认同但可以理解,有些地方则仿佛看到另一个自己。
  •     这本其实跟摄影关系不大,一多半就是森山在自曝艳遇八卦等等
  •     后半不如前半惊喜,台版看的有点累。。。
  •     一个怪老头的情绪日记,充满了残存的情欲。
    住在西池袋小房子里无聊的生活,不看电影戏剧书籍,没有手机电脑,只要有电视相机喝一点酒就够了,不爱热闹不爱交流,热衷于与众多女性建立关系。不择不扣一个猥琐大叔。
    奇怪的政见,灰暗的世界观,不检点的生活,虽然不爱上学,可是凭借发达社会的优势见多识广,不俗的审美天赋走出了不寻常的路。出生于一个好时代,幼年期处于二战时期,成长于战后,即避免了战争的威胁,也目睹过战争的残酷,见证了安保斗争,神户景气,奥运景气,日本奇迹,与日本当代文化工作者同行,受到同时代大师寺山修司的熏陶,有着老一代日本艺术家“残酷影像”的风格。很喜欢他关于废墟、旷野和街道的作品,阴郁的画面,黑白分明,不知道是用了什么样奢侈的洗印手法做出来的,关于女人的作品充满了性感和情欲,青山裕企的性幻想作品中似乎能看到森山大道的影子。
    对于这种“不经意间,浑浑噩噩的就成为大师了”的人物,比较羡慕。
  •       初读这本书时并没有十分用心,眼睛落在文字上,心里想着别的事。看着一个人喃喃自述自己的行程工作、和女友的交往、住的地方也不费心神。有些像和一个并不亲密的朋友吃着一顿无关紧要的晚餐,两人按规程谈些不失体面的琐事,彼此交换适宜微笑与建议,但其实始终没有也未曾尝试走进对方生活。心有淡淡厌倦,但也并不期待结束,反正,反正无事可做。
      我嗅觉迟钝。直到读到《日日皆海参》里森山那句有淡淡抱怨似的叙述:实际上,朋友也常对我说:“你这个人既滑头又没主见,真搞不懂你在想什么,都几十岁的人了。”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在心里反驳:“你们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单纯。”并嗤之以鼻不当回事。
      读到这儿的时候一个人深夜里抚卷笑起来,“你们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单纯”这句不经意间说出的暗语使他自己迅速被识别了,再看那些篇章时心里已多了一份知会。
      说到底啊,不过是孤僻又倔强的人。害怕百货商场,殷勤售货员凑上前来就只想赶快逃离现场。最喜欢生鲜超市便利超市,抚摸那些被保鲜膜包裹着的平价食物心情就活跃起来。长时间工作之后最愉悦的散步就是步行去便利超市购买食品。而对食品本身又实在是没有什么追求,最美味的不过是工作后独自享用的御饭团。写到生活最落魄的一段时间,也只管它叫“回避”、“隐遁”,落笔最多的还是窗台的走向,家具的陈设。谈到生命中经过的女人到伤感处,却让人觉得有点可疑,因为这暂时故地重游带来的惆怅并不会持续多久……
      那么会有孤独么?想必孤独从前会时时有备而来,但见他十几个小时持续暗房作业的背影,徘徊良久始终觉得无趣只得悻悻然离去了。
      天赋是种一种恩赐,不然一个如此孤僻的人叫他在世间何所依傍。苏童说自己和妻子住筒子楼的那段时间,白天和朋友打麻将,深夜写作。除了写作不知道自己还会做什么,所以有时候觉得感激上天让他得以书写,不然自己可能就是一个整日打麻将的闲人了。如果没收了森山的相机,或许他除了深夜坐在电视机前看无声球赛,和啤酒,随手看看闲书外也没有别的消遣了。
      
      单单看这本书里的作品,觉得森山的风格粗粝直接,有一种任意而为的率真之气,似乎也不太遵守一般的构图规则,把一个个冶艳的脸、巨大生硬的模特直逼到你眼前,有时更像是一个儿童自得其乐的恣意发挥。有人批评森山的作品缺少一种社会意识,这可真是一种不太聪慧又含有嫉妒之心的批评。
      
      写到这儿的时候特别不想写下去了,但总得结个尾。
      想必在被朋友埋怨既滑头又没有主见的时候,森山心里早已厌倦了朋友们所热衷的娱乐,努力维持礼貌可是心不在焉恍惚游离的神情还是被捕捉。真实的愿望打算无法说出,微微倦厌的心只想独处,回到自己的小小乐园中去…
      
  •     惊艳
  •     三科斯
  •     因此我也想看这本书了
  •     我啊,果然还是喜欢这种性格斐然的人~
  •       日本文学予我而言一直带有一丝难言的艰涩,无论是夏目漱石还是村上村树,除去情节本身的吸引性,就文字本身而言距离感比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意大利的卡尔维诺还要明显,这似乎与地理上的距离背道而驰,就像大和民族与大汉民族的差异,在那些蓝眼睛看来中似乎只是差之毫厘,实则谬以千里。
      
      正如《菊与刀》中所分析的大和民族性格,无论是日本文学还是摄影,相比淡雅含蓄的中华文化,似乎更多了一分沉稳,用如菊一般的朴素内敛的形式,表达刀一般深刻尖锐的内容。
      
      森山老师的这部书,当然还不能上升到日本文学的高度,作为日常的作品合集,记叙了生命中近20年光阴中的片段,从西池袋四丁目到一丁目,从怪异的大叔到独行的老人,用菊与刀的矛盾诉说了两个字,和寡。
      
      40篇文字像大提琴一样低沉的流淌,初读甚至带了一丝乏味,穿插的摄影小品一如既往的黯沉杂乱,正如许多日本作品一样没有激变的情节,缺乏鲜亮的人物,读着这样的文字仿佛走进一家MUJI商店,满眼素色。但是一种力量和共鸣就在这波澜不惊中升腾,我看到一个怪异的大叔,租住在西池袋偏僻的小公寓中,用床和冰箱做支架拼装出工作台,从不去电影院戏院甚至百货公司,闲时无聊去车站边喝一杯烧酒;我看到一位独行的老人,爱上了坐拥富士山东京塔全景的市区小房间,不时呼朋唤友三五成群痛饮威士忌,却在恍惚醒来的早上阳光中茫然若失。正如森山老师自己说的,这么多年,可能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对街景的拍摄,没有LEICA、CONTAX的高端机,甚至没有NIKON、CANON的大厂商机器,从不知名的取景框里记录想要记录的一切。老师说:我们终此一生都得迎接最后的大限之日,无法回头,因此当下无需介意年龄,只要努力、任性的活着就好,生命的滋味就在于此。老师的一生一直在践行这样的精神吧,纵然曲高和寡,却怡然自得,充满能量。
      
      在这些淡薄朴实的文字里,在这些仅剩黑白灰的图片里,在那个两坪大的海参窝里,老师带给我们一个广袤到无垠、强劲到霸道的精神世界,森山之中有大道。
  •     好的,看完了和你讨论
  •     纵向排版看得好心累…
  •     亞馬遜34塊買的。
  •       森山大道与杉本博司的书风格差距很大,杉本博司是睿智的充满佛学、宗教的理性和人类终极关怀。其大海、剧场系列已经成为经典。
      而海参男森山大道,他只是用它耄耋的年级和口气高武我们“只要努力、任性地活着就好,生命的滋味就在于此”。
      从他的文字和部分影像中,是超越经验瞬间的理解。而不是告诉你摄影技巧。他的文字翻译的实在太好,比一般所谓的散文家要做的更好。喜欢摄影而想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人强烈推荐去读一读。
  •     通过文字觉得很多观念和我的很相似,有种相熟的感觉
  •     那些与摄影无关的文字,却是完全与摄影有关,了解一位伟大摄影师的内心世界,真是太迷人了
  •     哪里哪里~连桑姨的新的感受力都引出了,我就不阐释啦~耽误了你去热闹的地方张望女子哇~
  •     记忆的化石
  •     浪浪你啥时候写起了命题作文~~~
  •     偶尔读上几篇觉得心有戚戚,但是没办法连看下来,莫名心里会累,也可能是最近我实在不适合阅读什么。
  •     镜子里那颗晦暗的心
  •       另一个国度,新的感受力
      
      
      《迈向另一个国度》,作为森山大道在中国大陆第一部引进的作品,一部配图的文字结集,对于了解其思想底色和艺术气质来说,是合适不过的。
      如森山大道所说,书名取自美国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的Another Country(中译名《另一个国家》)。磨难和歧视,使得黑人创造出一套在苦难中生活的哲学。在现实世界屡屡努力和碰壁之后,另一个国家,终究会来吗?在森山大道这里,借由一部小小的相机,个人的情感、气质、生活的磨难和梦想,折射在路途上的一景一物,经过按压快门的动作,超越现实,安妥虚无。
      
      摄影之道
      摄影是什么?简单的说,摄影就是森山大道生活的一切。一切活动,放置在摄影这个动作中,才有其意义。
      《工匠之眼》一文中,森山大道说:“我也曾认为所谓摄影是光线与时间的化石,或另一个记忆中的城市等等如此这般的论调,虽然我不认为那些想法有何不妥,但那终究是彼时的假设及修面的解释。”因为在经历时光的上色之后,在岁月的无情面前,比化石和记忆更重要的是,“手持相机置入底片后随性地拍照”,所谓摄影,如此而已。他说,据传茶道大师千利休说,所谓茶道即是“把水煮开后加入茶叶饮用”。“我觉得这种想法跟我现在与摄影的关系非常接近。”
      显然,这里面已经加入了很多东方化的东西。也就是凯鲁亚克后来苦苦追求的东西。一种类似禅思的哲学。如得道老僧,吃饭穿衣,无非菩提,行走坐卧,皆是三昧。在凯鲁亚克那里别别扭扭的东西,到了森山大道这里,顺其自然。
      当生命老去,时光无可挽回地流逝,过去的女人、日子,如指间漏沙无法触摸,我们也许才能体会到,走上街头,“随性地拍照”的意义所在。“我这伴随着头痛、肩酸、耳鸣,以止痛剂、巧克力和罐装咖啡所展开的消沉早晨,迎接的是名为日常的迷途。”(《星期二》)这是眼前每日的生活。“人、风景与时间,一切都会成为无法触及的面影,时时回归至我们心里。”(《面影记》)这是过往每天的历史。苏珊•桑塔格说:“存在着各种艺术,它们的大部分价值则来自我们对作为历史的时间的意识,摄影即是如此。”(《论摄影》)深以为然。森山大道这里的时间意识,加入了日本民族的物哀感,有其民族性,同时又注入了个人体验、经历和感触。
      
      艺术和生活,都在路上
      森山的这种时间意识,没有沉浸于内心。这些内在品质,要时时与外界发生碰撞。艺术和生活,就在路上。
      他回忆道:“我刚满三十岁时候接触了《在路上》这本流浪传记……当时的我,与其说是对‘垮掉的一代’的文学思想有所共鸣,其实对杰克•凯鲁亚克这位出身海军、孤独纤细的英俊文学青年更感兴趣。他身上散发着惘然的气息,在广大美国大陆上四处游走,或许我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若干影子。”(New York)个人的经历,时代的处境,摄影前辈的影响,加上文学作品的熏陶,森山大道形成自己的摄影风格。像一条野狗,一直在路上。
      对于家庭生活,森山大道也多有逃避,多数时间“生活在别处”,而在外断断续续地又有女友在交往。“爸爸不在家,孩子照样会长大。丈夫不在家,妻子一样活得好好的”。(《七篇短文》)艺术和现实对人的要求,经常背道而驰。而这些默默中承受的东方女性,也让森山大道,经常感到生命的哀愁。书中几篇回忆到这些女性的文章,让人叹息不已。
      “对我而言,所谓艺术,是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裂缝般的瞬间,让我通过缝隙一窥异界样貌。以此意义而言,要与艺术邂逅,根本就不需要博物馆、美术馆甚至画册之类的媒介。我反而觉得,能直接冲击我大脑的大部分事物,其实就遍布在街区和道路上。”(《展览会》)通过艺术,进入另一个国度;而在街道上,滋润自己的艺术创造力。这当然不是后革命时代,充斥街头巷尾的旅游客,背着一个大相机,到处拍摄的那种艺术形式可比的。
      
      新的感受力
      桑塔格在评价中国批评家对安东尼奥尼的《中国》批评时说:“中国人抗拒摄影对现实的肢解。不使用特写。……被拍摄物永远以正中、居中、照明均匀和完整的方式被拍摄。”“我们觉得中国人幼稚,竟没有看出那扇有裂缝的剥落的门的美、无序中蕴含的别致、奇特的角度和意味深长的细节的魅力,以及背影的诗意。”(《论摄影》)那是一个一切被安排好了、只允许一种面目出现的国度,摄影只是权力运作的附属品。桑塔格反对这种单一、被规训过的所谓艺术。艺术要为人开辟新的感受力。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的时代距今不远,那个时代遏止艺术的东西,仍隐隐横亘在艺术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之间。
      森山大道强调“在艺术里的极致玩乐感及近乎病态的本质”,这种内在品质,要在远离社会束缚的氛围内慢慢修炼。森山大道找到了一个形象的载体——海参,要像海参一样沉入生命的内心。《日日皆海参》一文中,完全不社会化,又保守,与人情社会隔绝的海参,提供了一种对待世界的模式:“先脱离社会常轨,借由海参般柔软暧昧的视线,才能冷眼看世界。”所以说,他不是与世隔绝,而是要在一定距离外,冷眼看这个世界。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在这里经过变形后,仍保持最初的锋芒和力量。在这一点上,与上世纪60年代桑塔格的张扬艺术力量的方式不谋而合。
      这种感受力和在路上生活的碰撞,为森山大道的摄影行为赋予一种青春的力量。森山大道在接受顾铮采访时说:“摄影是一种青春的行为。如果哪一天我没有了青春的感性,那么我的摄影也就完了。”(《城市表情》)这使我想到《在路上》的作者凯鲁亚克,这个用酒精把自己的青春定格在47岁,用身体写作的垮掉派旗手,他们昭示了,生命不止,青春不息,温柔易感的心,永远在路上,在另一个国度。
      
  •     大雪闭门,闲来无事,胡诌几句。哥献丑了。
  •     愿意思考的独行者,肯定会有好作品。
  •       一般来说,大师的东西总是不那么好懂的。我最爱的两幅作品一个封面的马,另一幅就是最后一页的大海。看到很多评论称赞森山先生的文字,肯定是我太肤浅没有品出其中的韵味,实在觉得,森山先生的摄影作品比他的文字来得更有张力。
      比较喜欢先生提到的一件事情就是讲他当初刚出名的时候,生活一下子变得忙碌了起来,时常在与朋友的交谈中说自己忙,然而自己却渐渐发现自己当初选择自由摄影师的工作本来就是为了使自己身心自由自在,可是为什么还是弄成和一般白领没有两样的地步。看吧,生活就是爱给我们开玩笑。
  •     他是一个自由至上,随心所欲,文笔极好..的艺术家。这样的人生高攀不起
  •     请一定要看
  •     「当你对特定对象抱持爱情的那瞬间开始,人们便开始自行将任意幻想的影子重叠在对方身上,自己化身为乍看无限光明美好的爱情游戏的主角。」——「很喜欢的一本摄影随笔集。如果有简装本,绝对是一本可以随身带着,越读越有味的书。六十几岁的森山像一个睿智的寂寞旅人」
  •     类似杂志访谈的形式 有一些重复的内容 表面上看有点像他所执念的某一类事物 关于未知的个人经历 通常是话说到一半就戛然而止 没得到完全想要的 但 可以看出 虽然这个自私的男人和很多女性有过纠葛 但他还是很尊重女性的吧 一个人在城市里边游荡着边记录 好向往!!!
  •     原来生活中是那么无趣的一个人。
  •     台湾买,网路书店还打79折呢,只要332元。要代购吗哈哈哈哈
  •     森山大道说自己像一只躺在深海里的海参,有点懒有点自得其乐。这样的意思吧。
  •     文笔出乎意料
  •       在森山大道的另一本书《犬的记忆》里,我看到这样的照片,密密麻麻的白点组成一个硕大的正方形,周围窄窄一圈黑色边框,他拍的是一台老式电视机节目结束后满屏出现雪花点的样子。他拍电视机都能拍得让人立时汗毛直竖,换句话说,紧张感劈面而来。
      《迈向另一个国度》算是解释了这种风格,森山写到艺术就是“能让我的感官接收到瞬间震撼者”,“是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裂缝般的瞬间”。这观念多少得益于威廉·克莱因,他的NEW YORK把森山大道震住了。而森山也几乎是这么把我给震住的。不过我不懂摄影,森山看完克莱因的NEW YORK后急不可耐地去拍他的东京,我看到森山的东京后,也只是深感震撼,然后记住了这名字而已。一年后再次碰到森山纯属偶然。不过这次是文字,我发现这家伙写的和拍的完全不是一码事,照片是紧张不安的,文字却天真逗趣,而这种落差本身就更有意思了。
      森山提到和已为人母的前女友的重逢。他说不好意思带她到自己太过破旧简陋的小公寓去,前女友表示不在乎,等真的去了公寓,她的表情瞬间改变,森山写“一切如我所料,当时的我已经完全放下面子问题,因此带着自虐后的快感看着对方”。
      这还没完。俩人很快坐不下去了,到小饭馆吃饭。前女友点了牛肚,他是这么描写的,“那东西有如一片肮脏的灰色橡胶皮,上头布满密密麻麻的疣状物,光看着就觉得恐怖,我看着她一口口往嘴里送,竟然连这样的东西都吃得下!”惊叹完后,森山可爱地自我吐槽,“……我在内心毫无意义地自以为扳回一城”。
      这本书里有不少是应邀为某某杂志写的,看上去他不怎么喜欢这差事,于是每每有“我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或者“交出如此莫名其妙的稿子真是抱歉”云云,末了还不忘自我批评,“明明照片就拍得不错啊”。
      “如此莫名其妙的稿子”是这样一篇东西,森山打扫工作室的时候被一堆数量惊人的毛发惊到,继而大发感慨,“人类其实就是肌肉、液体与钙质,并加上毛发的组合。实际上人类不论男女,身上常常都在散发臭味,即便以恋爱、星星或紫罗兰这样的事物来掩饰,还是有味道。若说其中有什么关联的话,我以为自己是以对人类的这般简单想法为基础,走上摄影之路”。如果说毛发引发的人类动物属性的联想还算靠谱的话,那么以此为基础走上摄影之路云云,应该是森山大叔竭力为把此文跟摄影扯上关系之举吧。若说其中有什么关联的话,我觉得这点要比毛发和空气中漂浮着紧张感的街道的关系亲密得多。
      比起摄影作品,森山大道本人似乎更有趣点。那个拍出给人不安感的照片的男人,原来有过如此种种的纠结,这个有着各样怪念头的、敏感内向的日本大叔,其实也没他的长相那么严肃无趣嘛。
  •       和杉本博司的《直到长出青苔》以及荒木经惟的《天才写真术》相比,最喜欢的是森山大道的这本。当然了是因为编辑要求森山把自己和摄影无关的文章集结在这本书里,所以显得格外亲切有作者的影子在里面,不像前两者那样那么得技术层面。但就像森山对自己的描述一样,他自己是一个多年来只围绕摄影而生活的人,所以即使是编辑那么要求着,里面的每篇小文章其实又都是和摄影有关的,这是他七十多年的人生中唯一热爱、专注的事情。
      他是一位孤僻的摄影师,生活方式颇为古怪。有一个妻子和一个孩子却和他们长年异地分居,见面也不怎么热络,自己时常和其他女性交往。不习惯有助手帮忙,所以所有的冲洗、挑选、与编辑对话等工作全都由自己一个人完成。最钟爱的食品全是各类垃圾食品,每天吃饭团、速溶味噌汤、面包、泡面,喝咖啡抽烟,经常宿醉。需要工作的日子就在自己家里的暗房(所谓工作室)里一站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冲洗挑选照片。最喜欢的地方是生鲜超市,喜欢读书,虽然高中时就因为不喜欢上学而休学了。他的母亲说就是因为从小没有好好在学校受教育,所以才会形成这种我行我素的性格。
      读书期间就喜欢四处闲逛溜达,开始拍照以后更是把这种方式发展成自己唯一的一种创作形式,每天带上自己的小小相机理光gr1s漫无目的地走遍大街小巷,神经却始终是保持紧张的。所有那种混杂着无序、肮脏、混乱、气氛鬼祟暧昧的地方都是他的最爱,他喜欢新宿地区、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纽约。
      很多日本男人年轻时总是老成,到年老的时候又孩子气起来。森山感觉也是这样,在书里你看得到他似乎很享受这种独自一人有点离群索居的感觉。但就像他的照片一样,他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悲伤的气质。他总说自己没有受过什么像样的教育,没有写作的才能不知道些什么,却又总是冷不丁地出现几段让人始料未及的思考,好像来自外太空,因为他始终都在和自己对话,都在无言地和外部世界对话,不是像其他摄影那样摆拍或者刻意营造出氛围,而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去观察介入。他说青春岁月就像被丢进自我意识泛滥之大海时所遭遇的瞬间陶醉,他的一生都处在这种状态里,悲伤而又充满热情地生活在另一个国度里。
  •     所谓艺术,是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裂缝般的瞬间, 让我透过缝隙,一窥异界样貌。 在此意义之上,与艺术的邂逅,根本就不需要博物馆、美术馆甚至画册之类的媒介。」
  •     村上春树的小说里很多这样的人,可能日本人就是这样的吧
  •     不錯的散文集,不知是否因為作者是攝影師,筆觸也照片式,把作者的生活片段及感受呈現,本書開宗明義說是散文集,因此為學森山大師的攝影風範而買,肯定失望
  •     没想到还挺有意思的
  •     他遇见了很多女性,读后感就是对和他结婚时那个离家出走的妙龄少女妻子特别感兴趣....
  •     看了一些摘录的文字,有想买的冲动,可照片的风格不是很吸引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