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9867059345
作者:伊麗莎白‧柯斯托娃

内容概要

伊麗莎白‧柯斯托娃(Elizabeth Kostova)
1972年,退休教授大衛•強森帶著家人在當時還被稱為南斯拉夫的斯洛凡尼亞做交換教學。為了打發漫漫長夜,他每天晚上都對著三個女兒講述貝拉‧盧古西主演的吸血鬼老電影裡,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片段。並且帶著他們在巴爾幹半島一帶旅行。
那個時候伊麗莎白才七歲。
33年後,當年灑下的這些種子,成長茁壯為極度出色的一本恐怖懸疑小說。
伊麗莎白表示,她一直忘不了小時候父親跟她講過的吸血鬼故事。有一天,當她跟保加利亞裔的先生和狗狗在北卡羅萊納州的山上健行時,腦中突然出現了一位父親跟女兒講吸血鬼故事的畫面,然後一個念頭突然閃進她的腦海:如果講故事的時候,吸血鬼也偷偷在一旁聆聽呢?她不由得渾身冒起雞皮疙瘩,隨即立刻拿出背包中的筆記型電腦開始寫了起來。
伊麗莎白從來沒有看過史蒂芬‧金的小說,這並不是因為她不喜歡恐怖小說,而是因為她不喜歡血腥,因此當她開始寫吸血鬼的時候,她決定只要在書中灑一小杯鮮血就夠了。
柯斯托娃初試啼聲的這本小說,從出版社搶標預付金,到由Little, Brown以兩百萬美金的天價拔得頭籌開始,就已經注定了它不凡的氣勢,而且出版界也宣稱,《歷史學家》的出現,已經為其他的吸血鬼小說上了穿心極刑。
畢業於耶魯大學,後來又得到密西根大學藝術碩士的學位的柯斯托娃表示,我們永遠不會對跟人類很相像的惡魔感到厭倦,每一個人心中都有黑暗的一面。儘管死亡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部分,但是人類永遠都會好奇如果能永生不死會是什麼樣子。

作者简介

耗時十年、歷史與噬血的懸疑之作
上市一週即打敗雄峙排行榜近兩年的《達文西密碼》
《紐約時報》《出版家週刊》《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芝加哥紀事報》《今日美國報》《芝加哥論壇報》《辛辛那提詢問者報》《丹佛郵報》…各大暢銷書排行榜第1名!

席捲歐美,更於日本、韓國、中國創下萬人爭睹的盛況,40國書店瘋狂補書中!

帶有傳統吸血鬼文學的懸疑與刺激,結合《失嬰記》、《大法師》、《鬼店》的所有驚悚元素,更多了彷如《玫瑰的名字》、《傅科擺》般的神祕氣息!

一本把史托克和好萊塢都比下去的恐怖懸疑小說,並即將改編拍成電影!

我親愛而不幸的繼承人:
不論你是誰,很遺憾地,可以想見你閱讀我不得不寫在這兒的描述時,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這份遺憾有些為了我自己──因為如果這東西落到你手中,我一定是遇到不測,或許死亡,也可能陷入更可怕的處境。但我的遺憾同樣也是衝著你而來,這位我尚無緣認識的朋友,因為唯有需要如此邪惡的資料的人,才可能會讀到這封信。即使你不是我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你也很快就會步上我的後塵──不管你是不是認為我在胡說八道,我都要很痛心地將我本人罪惡的經驗傳承給你。我不知道這樣的命運為什麼會落在我的頭上,但我希望終有一天能夠撥雲見日,找出個答案來──或許就是在我寫信給你的時候,也可能在往後的發展之中。

一名少女在父親的書房中發現了一本中古世紀的無字天書,這本古書上只畫了一條龍,並且夾了一張寫給「親愛又不幸的繼承人」的字條,從此女孩就身不由己地捲入了中古世紀以來最黑暗的秘密,同時也展開了一場離奇的身世追尋之旅。

《歷史學家》第一條故事線主要圍繞著海倫和保羅,她倆在一九五零年代初期,企圖尋找吸血鬼卓九勒的墳墓和他所保守的秘密,希望能藉此解開保羅的恩師羅熙的失蹤之謎;羅熙在1930年代也曾追蹤過卓九勒的傳奇。第二條故事線則是保羅的16歲女兒,她在1972年父親突然出國考察後,也展開了一場冒險,她認為父親其實是要重新展開尋找吸血鬼研究。故事中,卓九勒顯然無所不在,他出現在他們所閱讀的歷史文件中,在他們所拜訪的各個場所中,還有在企圖阻擋他們的人的臉上。最後證明,他的殘忍超出他們的想像,而他對他們的生命所造成的影響更是大到無法估量。

《歷史學家》中所描述的吸血鬼卓九勒真有其人,他是瓦拉其亞英勇的戰士,佛拉德伯爵,於1476年死於對抗鄂圖曼土耳其的戰役之中,當地人民對之又愛又怕,既當他是英雄又當他是兇殘的敵人,他最喜歡給敵人處以穿心極刑,作者柯斯托娃將之比喻為史達林。

本書時代橫跨1930到1970年代,對土耳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的歷史、地理、宗教以及文化著墨甚多,全書充滿了善與惡、愛與恨的強烈衝突,並且將大量虛構的小說情節,交織在史實當中。而其中最主要的一條故事線就是,凡是接觸過那本無字天書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著迷於研究穿心魔佛拉德,並且惹禍上身。

《歷史學家》融合了許多暢銷書的元素,有驚悚、懸疑、神秘、愛情、宗教、史實和吸血鬼傳說。有人說相對於達文西密碼,它可以稱得上是吸血鬼密碼。更重要的是,柯斯托娃是一個很會說故事、很懂得御繁於簡的作家,看她的書有一種被弔足胃口、欲罷不能的感覺。

這本文藝氣息濃厚的小說可以吸引很多類型的讀者,第一種是喜歡看推理小說的人,第二種是喜歡看羅曼史的人,第三種是喜歡看歷史小說的人,第四種是喜歡看吸血鬼故事的人,第五種是喜歡旅行文學的人。雖然全書厚達600頁,但是由於它輕鬆易讀,每一個章節都有一個高潮和一個伏筆,可以當成床頭讀物。


 历史学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當時買這本《歷史學家/The Historian》是在誠品,張定綺翻譯的中文版和Elizabeth Kostova的英文版並列。我先翻了英文版,看不到一個chapter,覺得大概不會有心情看完整本原文,再翻張定綺翻譯的中文,其實已經算翻得非常不錯。於是拿了中文版回家。雖然書腰上寫出盛大的推廣閲讀活動,我並沒有興致參加,也沒有回家上網搜尋相關資料。今天長輩暫時囘臺北,我也把書看完了,才提起精神找找相關書介。也是如此,今天才知道,這本書價值200萬美元預付金、200萬美元電影改編費、220萬美元市場推廣費、33個國家地區版權、兩個月內六次印刷,銷量915,000冊。我不是受推廣影響,而是看這本書名對胃口,還有,夠厚,所以帶回家。我愛看大部頭的厚書,並不怕故事很長,我只怕它“醜戲拖平”。這麽厚的一本書,一層套一層說故事,裏頭的寓意發人深思,但仍有很多地方顯現得太過拖戲。做為“小説”來看,其中的劇情安排和敍述如果要正面的解讀,是屬於緩慢的步調,可以逐漸入戲。睡覺前看一段,很容易就在大量的形容詞前睡着了。其中不少所謂“細緻”的敍述安排,其實多餘。感覺上明明是“小説”,卻足見作者當初一開始就將此書以“可以改編成劇本”的方式在描寫。沒有小説應有的精煉動人,卻有繁膩的不必要敍述。我的意思是,有的形容詞是可以引人入勝,在文字前重現畫面的。而這本書,至少中文版,沒有達到這樣的效果。或許因爲作者的歷史研究背景、所以她極重視過程的抽絲剝繭返複曲折。但其敍事手法卻沒有那麽高明,以至於很多部分令人覺得冗長—尤其是堆砌景致的形容詞。這本書追尋的主角,不死的卓九勒,在最後出現時,他說的話才終于點出這本書堆砌多時的重心。他說:「爲了永遠保存我的歷史,我就做了歷史學家。」p.457卓九勒稍後並邀請羅熙“自動自發“加入他的研究:「歷史的痛苦是純粹的極致。你可以擁有所有歷史學家夢寐以求的東西:歷史將成爲你的真實。我們一起來用鮮血洗滌我們的心靈。」它問的其實還是這個問題:“歷史是什麼?歷史到底是誰的歷史?“一個文明的滅亡不代表一段歷史的滅亡。歷史不會滅亡,它會“被採取“一種方式記錄下來。記錄此文明曾經存在和如何滅亡的過程—只要留下一些蛛絲馬跡,歷史學家都會想辦法找出更多材料加以驗證。但是歷史難道是由歷史學家的喜惡和決定研究的主題作爲出發基準和材料的取捨準則?不僅是被選擇保留下來的歷史,還有我們學習到的歷史,以及我們以爲真實的歷史。歷史是什麽?羅熙死前承認:「我想把他塑造成一個──偉大傳統的一部分。」這句話裏羅熙便“選擇“了“歷史“被記錄的“方向”。卓九勒以建立圖書館藏書—包含手抄本和絕版印刷的方式來保存他眼中的歷史。他並且挑選精英歷史學者作爲圖書館(他的歷史)管理員。對於一個不會死的人而言,所謂的歷史是什麽?如果你活了歷時千嵗,你或許也會如同卓九勒一樣,對歷史和所謂歷史的真相感到驗證的興趣。這是書中這個吸血鬼之所以為吸血鬼的關係。以文學角度而言,這個說「我滿有學術傾向」的卓九勒,並非真的只是吸血鬼。他是個見證歷史,甚至在歷史中扮演呼風喚雨主角的大君。他存在于作者身為歷史學者的渴望:“我多麽希望見證並且記錄一切歷史的真相。“選擇以一個愛讀書的吸血大王作爲這樣不死人的歷史學者身份,是很值得稱許的寫法。可惜著墨實在太少。語言的鴻溝,一直是歷史等世界上各個學者對於收集了解全面訊息最大的敵人。在這本書裏,一再重復出現的語言障礙—尤其是東歐國家之間的語言障礙,造成他們追尋答案的困擾,倒是描寫的挺突出。劇情中穿入的愛情讓人覺得太多餘也過於僵硬。用過份詳細的信件描述來説故事則顯得荒謬—儘管父親和父親的指導教授都是歷史學家,寫信的内容會非常詳細,以信件交代那麽多細節的方式還是顯得愚蠢。更何況寫信的人和說故事的第一人稱女主角口吻都如出一轍,根本沒有令讀者得到閲讀小説中,“角色的經營、人物的刻畫”的樂趣。就算裏頭有不同的人物出現,説話的口吻卻差不多,很容易令閲讀停頓。就小説描述方式而言,我覺得這是個一敗塗地的手法。細節的描述部分,有說是“維多利亞風格”的描述,實話則是因爲裁縫無法將綫縫直和整齊、所以用蕾絲的花俏掩飾不夠幹練的綫條。加上書本到了後面有很多讓人感覺“很趕”的句子。不僅缺乏潤飾,錯字多起來,結局的場面也顯得潦草隨便,簡直是不知如何收尾的人寫的東西。尤其是最後描寫卓九勒的死亡,實在令人倒胃:「先是前仰後翻,再度露出他那張宛如刀削斧鑿的蒼白面孔,然後向前仆倒。再向前仆倒,最後碰的一聲摔在石地板上,發出像骨頭被扔到地面脆裂的聲音。他在地上抽搐幾下,終至完全靜止。然後他的身體化爲塵土,化爲烏有,就連他古老的衣服也在他周圍迅速腐朽,在令人眼花的強光裏枯萎。」p.594真是夠了!!我想若不是因自己對中歐歷史及中世紀歷史特別感興趣,這麽厚的書或許不會讓我花那麽多時間閲讀。另一段貫穿本文,阻撓作者在東歐各國之間來去的“當代”背景,則是冷戰時期的歐洲歷史,書中往來各國之間的不便利,也是此書鏡中取景好看的部分。對我而言,此書最大的閲讀樂趣,既不是她試圖描寫的吸血鬼追尋,也並非小説裏堪稱簡陋的架構,而是此書對土耳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等地的歷史、地理、宗教、文化的驚人知識和生活場景重建。它甚至可以用來做深度旅遊的參考書。當然,會這樣去批評,大概也是因爲書腰上過分渲染的書評所致。其實其中也有不少有意思的文字。「歷史上的可怕時刻都是真實的。時隔數十年,我現在懂得這個他始終沒能告訴我的道理。只有歷史本身能讓你相信這樣的真相。一旦看到真相—真正看到—你就再也無法掉頭不顧。」p.44「我成年後常有機會體驗時間帶給旅行者的特殊禮物:渴望重遊舊地,費盡心機回到一度邂逅的奇景,再次體驗發現的狂喜。有時我們甚至會尋找某個本身並不特別值得稱道的地方—我們要找到它,只因爲我們記得它。如果真得找到,一切當然都不復舊觀。」p.79「有人信任我,把可怕的東西交給我,讓我很感動。」p.83「大學周邊那些友善而單純的基督新教的教堂能提供多少協助,我還相當懷疑:他們看起來就像是擋不住不死族。我認爲那些坐落在市區的綠草坪上,外觀方正、氣派的新教教堂,踫到歐洲吸血鬼一定束手無策。它們只會燒女巫—只夠對付鄰居。」p.141「這部分的世界如果沒有拜占庭,簡直無法想象。而且,羅馬尼亞幾乎無處沒有它的痕跡—每座教堂、壁畫、修道院,我認爲甚至在一般老百姓臉上,都看得到它。在某種意義上,它在那兒比在這兒更貼近你的眼睛,因爲這裡的表層還是沉澱了大量鄂圖曼統治的殘餘。」p.180「我只是想研究一個還沒有被我父親佔領的學科。」p.180「照片裏的父親…如果照片有彩色,他抹了油的頭髮在陽光下應該呈赤銅色;我知道那顔色,因爲他曾描述給我聼。我認識它依賴,我記憶所及,他頭髮一直是白色。」p.244 不是高明的寫法,不順暢,但還是能令人感動。「油壺之鬼。古希臘和希臘悲劇裏,有時會用油壺盛裝人的骨灰,你知道,無知的希臘民衆相信,如果油壺未經適當的儀式埋葬,就會產生吸血鬼。」p.300 其實我對這段描述很感興趣,不過作者似乎不願意著墨,沒多久就忽略過油壺之鬼的傳説。「做得很好,年輕人。我從所有的臉上看得出,你沒有冒犯任何人,所以你大概沒說出什麽内容。但你在講臺上站得很挺,直視聽衆的眼睛—這麽做你就會有前途。」p.305「我家就跟布達佩斯全城一樣,正處於重建狀態。」p.305「我知道我已經把該讀的東西都讀完了,但我就是停不下來。我在我的學院圖書館的一角用工,有點躲在書架後面的意味,因爲我不想看到其他瘋子猛K他們自己的筆記的德行。」p.316 這讓我想起自己瘋狂K書的模樣和心情,是很恰切的描述。「身為土耳其人,我連他們的學術會議都參加不了。全世界最痛恨鄂圖曼帝國後裔的國家,就屬保加利亞了。」「噢,羅馬尼亞也在盡力而爲,迎頭趕上呢。」p.402「最上面一本繪有一幅令人驚異的耶穌基督像—起碼看起來像是基督–一隻手拿一個圓球,另一隻手拿一根權杖,他臉色晦暗,滿是拜占庭式的憂鬱。」p.469我喜歡她用“拜占庭式的憂鬱“在這裡形容耶穌像。「我無法想象被這麽多憤世嫉俗的觀念包圍,在無時無刻受到監視的環境裏成長。」海倫聳聳肩「感覺並不那麽可怕,因爲我不知道還有別種可能。」p.480「我們走上狄莫夫唯一的街道,很多人從住宅或穀倉走出來,跟我們打招呼—主要是老人,他們的體型大多因辛苦勞動而嚴重的變形,婦女長著奇形怪狀的羅圈腿,男人背脊向前彎,好像永遠扛著看不見的重擔。」p.513「全世界凡是有畜牧業的文化都有各自的風笛。」p.520「爲了永遠保存我的歷史,我就做了歷史學家。」p.457「這都是與你的世紀有關的歷史作品。那是個很好的世紀—我迫不及待想看到它其餘的部分。在我的時代,當政者要除掉惹麻煩的壞分子,一次只能對付一個。你們做這種事的效率好太多了,打破君士坦丁堡城牆那尊可恨的大砲,跟你後來選擇定居的國家前幾年仍在日本的神聖烈焰相較,真是想去不可以道里計。」p.556「我覺得日落將至,外面的世界裡仍然有光明與黑暗,我要振作起不斷衰退的精力,直到最後一分鐘仍然做我自己。如果在生命、歷史、我自己的過去之中,有任何的善與好,我都要請它們助我一臂之力。我用我過去全副的生活熱情,向它們求援。」p.561http://sweetobject.com/2006/08/28/406
  •     这本书——《历史学家》The Historian是我一次很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介绍然后下载了电子版在手机上看了一半并在时隔近一年之后于海洋大学的图书馆里面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单行本花了两天半的时间把其读完的一本集合了惊悚悬疑和知识的畅销读物。(好长的一个句子啊~O(∩_∩)O好久没有写这么长的句子了)伊丽莎白·科斯托娃——这位44岁的女作家的处女作《历史学家》尚未诞生就获得200万美元预付金,这比起丹·布朗——《达·芬奇密码》作者在出版其成名作之前辛辛苦苦写了几本名不见经传的小说要成功得多了。这本书的写作历时十年,也就是说,这不是一本粗制滥造速成的小说。所以,当中这本书在三个月之内仅在美国境内就售出了1000万册也不足为奇。 然后被翻译成了三十五国文字,畅销全球。这些显得顺其自然。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抛开书背上的光环来看这本书本身。我想很多人看到书名——历史学家,不会把它和吸血鬼或者是小说什么的连在一起。这是一个极度学术化的名字。我想作者本身也不想把悬疑恐怖之类的名词作为粗鄙的迎合大众口味的卖点。而这也恰恰是这本书与众不同的地方。可敬的是,我们的译者坚持尊重原文,把The Historian老老实实地翻译成“历史学家”,而不是什么“吸血鬼故事”之类莫名其妙的名字。“大象无形,如果仅用高远的境界来对其解释,未免使其远离了人生。先哲此等妙论,也许是在绵邈的想象中描述理想的远景,但感性于人,犹如鱼之于水、鸟和天空,高妙的哲理也许更可能出自生活中的具体辩证。真正能做到大象无形,何其艰难。只是对其所包含的启示,其对形式与内涵的辩证强调,能在当前的文学中有所传承,就已满足。”(原文链接:http://www.yuedu.org/thread-8959-1-1.html)这部小说实际上是在用一种哲学讨论的方式来讲述三代历史学家的故事,夹杂着亲情和对宿命的回归。故事并不是相当复杂,女儿、父亲、以及父亲的导师三代人宿命般踏上了追踪吸血鬼的旅途。期间的漂泊人生和学术化的哲理思考随着情节的推进深入。科斯托娃的文字充满了想象的张力,但又不得不说她是一个严肃的作家——对史实的严肃。这使得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无法不去相信,相信那种经历和那种体验。与传统的惊悚小说不同的是,她的文字并没有在刻意地渲染恐怖,她只是在用客观的史学笔调挖掘读者心中的想象。传统的悬念小说或是恐怖小说的手法通常是激发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和好奇心。而在阅读《历史学家》的过程中,你将回到对常识和熟知事物的陌生感当中去。她带领你重新来看历史,重新去解释事实和想象。总之呢,这本书会带给你非常新的感受。“我亲爱的、不幸的继承者:    不管你是谁,想到您在读我不得不留下的信,我非常遗憾。我为自己感到遗憾----如果这信到了您手里,心安理得是我有了麻烦,也许是死了,或者更糟。”  作者简介:伊丽莎白·科斯托娃,1964年出生于美国康州一个书香世家,在童年时就开始创作小说和诗歌。她在耶鲁大学获得英国研究学士学位、华勒斯小说创作奖;后在密歇根大学获得艺术硕士学位、霍普沃德小说创作奖。她于1989年在保加利亚遇到后来的丈夫乔治,两人于1990年完婚。
  •     看完以後 有點失望! 拿達文西密碼的標準來看待這本書的話 讀者會很失望。 作者對於歷史的考據所有提到 可是缺乏更多的證據支持 並且 作者也美化了吸血鬼!以及 作者沒有交代為什麼得要吸血三次?當作小說看不夠精采 當作歷史書看不夠精確 過於膚淺

精彩短评 (总计39条)

  •     第一次了解吸血鬼的故事
  •     錯字連篇
  •     有許多中古中歐之歷史背景, 故事鋪陳相當不錯, 可以讓腦袋專注十數個小時只在這個主題上, 對我來說是個好閒書.
  •     在火车上,我看的昏昏欲睡,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好书,至少比暮光之城要好很多,只是需要你沉下来仔细翻阅,可惜的是,大部分的我们,没有那个功夫和精力...
  •     故事張力不夠
  •     書籍行銷做得比實際內容好些。
  •     在图书馆读完这本书,有种奇妙的感觉
  •     與知識為伍的快感在讀這書時老不能忘懷,雖然吸血鬼的傳統是個老掉牙的故事。
  •     collections
  •     考据辟
  •     中文版的翻译 是你妈什么跟什么跟什么啊
  •     我没觉得拖沓啊 挺好
  •     1. 很哽咽地,终于,读完了。这书的叙述&语言风格简直unreadable ><~~ 跟学术著作似的,各种文献记载+信件穿插。 2. 为什么我觉得大BOSS也挺无辜的,不就是多了点图书收藏&整理的业余爱好么 || 为什么各位被选中的学者都不情不愿的。明明多好的机会啊,各种珍品书籍啊啊啊 * *~~
  •     ——正看到恐怖的情节,窗外突然狂风大作,紧接着 伴随着咣当一声巨响,房门被狠狠的撞上了。她妈的,吓死老娘了! ——土耳其&罗马尼亚&吸血鬼,都是我的心头好…… ——前面4/5的章节,故事情节严重拖沓,到了最后1/5时 速度一下加快了,这叫什么事儿啊,太不负责任了,草草写个结尾就算完成了?吸血鬼的鼻祖德拉库拉伯爵,竟死于一把装有银质子弹的枪口下?而不是木桩或十字架……辛辛苦苦读到最后,故事竟然如此轻而易举的结束了,真没意思……!哦,NoNoNoNo……不要这样~~~~~~~别死啊你~! ——作者的历史知识相当丰富,且知识面涉猎极广。故事情节也算曲折,但是故事的进展速度实在太缓慢了,而且一大堆废话,看得我一度要睡过去了。
  •     很棒~!
  •     吸血鬼只是配角,而且最后才正面出场,真遗憾···
  •     忘了借給誰 他沒有還給我...
  •     相当精彩的一部书!情节步步深入,仿佛带我进入了真正的探寻吸血鬼的世界。
  •     原来吸血鬼也可以这样写.
  •     過於虛幻 缺乏證據!神性話卓九勒!
  •     对那些又长又记不住的地名以及它的陌生至极的地理历史,这本小说我看起来有点痛苦
  •     沒有想像中的好看。
  •     小心看完后为毛感觉.....咳|||
  •     看得好累
  •     悬疑得太过于肤浅了,不过我喜欢吸血鬼题材~~~
  •     很久之前读过
  •     试读本我觉得满分。。。但是读完了我觉得像是旅游导读(X
  •     艱澀難讀,強迫自己讀了,迷人的腳色
  •     歷史學家在找吸血鬼的歷史 吸血鬼也在尋找歷史 不朽的學問和有限的生命接合之後 對不死生命的追求就有些太天真了
  •     作为一本悬疑书还可以写的再拖沓点吗?
  •     …說真的我一開始不知道是吸血鬼小說才看的<開始時誤以為是歷史小說的傢伙…不好看…完畢
  •     以吸血鬼為題材探討歷史,以歷史學家的眼光尋找吸血鬼,當然吸血鬼是否真實無可得知。 歷史往往是歷史學家所留下,不可避免的帶有主觀性,書中如達芬奇秘密的方式,作者很巧妙的寫出無數歷史空隙去塑造出吸血鬼的秘密,一個個的疑問,一下下尋找答案,懸疑與血腥交織,只可惜結局有些強差人意。 書中有大量的歷史文獻及作品,橫跨多個東歐國家及大量它們的歷史,如不是很熟識的人要花些時間。
  •     結局很爛
  •     说实话,看得我每次都睡着,还是坚持看完
  •     碰到vampire我就无力啊 而且写得真不错
  •     前半部似旅遊書多過吸血鬼故事,後半部不合理之處甚多,作為娛樂一讀尚可。
  •     什么东西。。才给7.0。。。
  •     在家没事做就可以看看
  •     一个女人用十年的时间来写一本书的时候,那真的是一件很认真很认真的作品。故事的情节也许并不是很新奇,但好在很认真,好在写的真的是非常仔细,读起来就会有一种真实的感觉,似乎,可以闻到那些从中世纪一路飘来的尘埃的味道~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