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裁者手册》书评

出版日期:2014-5-1
ISBN:9787539973471
作者:布鲁斯·布尔诺·德·梅斯奎塔 (Mesquita B.B.D.),阿拉斯泰尔·史密斯 (Smith A.)
页数:396页

有关政治:《独裁者手册》

《独裁者手册:为什么坏的行为总是好的政治》(The Dictator's Handbook: why bad behavior is always good politics),美国梅斯奎塔和史密斯著,骆伟阳译,2014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什么是政治?我之前在国家机关吃皇粮时,坐我旁边的一个女同事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政治就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两位纽约大学政治系的教授梅斯奎塔和史密斯,通过这本《独裁者手册》对政治进行了自己的分析。按作者的看法,说到底,人是自私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使自己活的更好,而政治是实现自己生存的一个手段。政治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而使自己凌驾于众人之上的艺术。领导人之所以成为领导,是因为有人支持他;而为了让人支持他,他必须给予对方想要的。两个美国教授大概是穷疯了,在书中把财富看的非常重要,认为钱是买到一切支持的手段,从金钱的来源、分发和利用等方面,共分10章,“手把手”地教人怎么上台掌权、排除异己、搞钱收买、贪赃腐败、对外交涉。说实话,题目有点哗众取宠,其实全书并不全是揭露独裁者多么道德低劣,而是随时通过与民主领导人的分析和比较,说明其实谁也不比谁高尚多少,都是决策者数目的多寡决定的而已。在独裁国家,他要确保自己的支持者数量尽可能少(而且他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命运只掌握在他一个人手上),这样分到每个支持者头上的利益才足够大。在民主国家,选出来的领导人为了留在职位上,会为了选民做一切他们想要他做的事,哪怕是以牺牲其他国家人民的利益为代价的事(是的,选民们也是人,人都自私)。书里举了很多美欧民主强国的外交和援助例子,说明了这些民主国家其实也虚伪的很。全书貌似结论只有一个,有政治的根源是因为人是自私的;给人机会,无论任何人都会走向腐败、欺压和剥削别人的倾向;而战胜这种倾向不能靠理想主义,只有认清现实,依赖扩大决策的人数等制度来改变,互联网、腾讯等技术手段可以大大加快信息流动,把世界拉平。书里有很大的篇幅在谈论企业里的政治,把美国大公司的董事长比做独裁者:即使一个年收入几百亿美元的大企业如当年的惠普,决定公司CEO人选和重大战略的董事会席位也仅有10余席,这样,为了董事长自己的利益,他是不惜去采用高薪酬等手段去拉拢董事们的,业绩下滑时还会出现作假(如安然丑闻)等的舞弊行为。的确,公司不是民主之地;更像是独裁制度甚至军队。它目标明确:追求的是利润。为达到逐利的目的,最有效最节省的手段就是好手段,因此公司的战略不是全员投票决定的,人事任选决策全部从上到下,即使你在同事或下级中的口碑再好,如果老板觉得你不行,你就上不去乃至得走人。当然,与独裁国家相比,好在公司有很多,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公司可以选择员工,员工也有辞职另谋高就的权利;只不过,到新公司哪怕是竞争对手,也是一样的游戏规则。因此,还是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企业自然不是世外桃源,你在企业里生存的怎么样,除了要非常精通自己的本行、对公司业绩有具体的贡献外,绝对要有一定的政治智慧:随时知道自己周围的人需要什么,以最低的成本满足他们。加拿大读书会微信号:careaders

还是当不了独裁者

不得不说这本书还是有一定的启发性的,但是也有问题,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我觉得他的这一套理论在中国历史中似乎不那么完美,拿清朝来说,入主中原以后,地方大员和朝廷要员是都满汉共有,但是满人居左,按理说致胜联盟不大,而且很团结,科举制度随时可以更换不可或缺人员,底层官吏备胎一大堆,广大人民的数量在康熙之后增长很多,即使不是好政策也一样稳稳当皇帝,可是后来的雍正乾隆并不算“昏君”,不符合独裁的特征,也没有按照他的路子走。像这本书所宣传的,理解世界政治的真正运作的方式,本书论证自己的观点除了几张曲线图就是无休止的举例子,所以他最多算是本有启发性的书。

选择人理论

六月份有个人在公司分享的时候说阅读分为主动阅读和被动阅读,只有主动阅读才是有效地,它需要帮你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在看描写朝鲜的《我们最幸福》时,对于国家体制间的巨大差异感到十分困惑,为什么有的国家民主、有的国家独裁,这是怎么形成的?历史原因还是领导人的风格?外加对于公司领导的管理方法也很困惑,于是拿起了《独裁者手册》这本书,希望能解答我的一系列问题。抛开将国家分为民主和独裁的理论,整本书都围绕着政治中的三种人群展开:名义选择人集团、实际选择人集团和致胜联盟。历史的经验是最好的论据,书中列举了各个国家和企业的领导人,从上台、掌权、花销、腐败、援助、反叛、战争几个方面,分析他们所领导的这三种人群的比例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的体制。所有政客都一样,政治就是获得和维持政治权利。而统治的关键在于支付报酬给支持者,而不是善治或代表普遍意志,在民主国家人们生活的更幸福只是因为他们被纳入了统治者需要取悦的范畴。而民主领导人维持政权会更难,因为他需要持续提供好的政策理念来回报大众,而独裁政治只需要完成少数人的利益回报即可。关于选举,胜算较大的党会暗中鼓励小党来瓜分最大威胁者的选票。想起从小到大学校里的各种投票,能不能当选往往和学习好不好、能力强不强没有直接关系,世界上本没有绝对的公平性,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它自身的运转规则,做事的方法才是关键。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就只能去当落选者。同样,没有人天生支持某个领导人,大家关心的只是自身的利益,如何通过塑造公众形象、操纵投票规则,获得成功,也有其一套方法。关于许多领导人上位之后会除掉助他上位的那些人,因为他们可以推翻从前的统治者,相同的事情他们很可能再干一次,正如萨达姆说的:”哪里有革命,哪里就有反革命“。所以只有开除、清洗、收缩某些特定的关键支持者,未来权位才有保障。而能干的部长或能干的董事会成员也是种威胁,因为能人是潜在的对手,还不如找一批忠心的无能者,所以在很多国家宦官是个好方法。关于税率,定在极低或极高的水平,政府分到的饼都趋近于零,所以税率也存在一个理想的值,它和致胜联盟的规模有关,一般的规则是,关键支持者集团的规模越大,税率越低。在删减的段落有提到中国的税率就非常的高。在世界上多数贫穷独裁国家进行征税的收入水平上,欧洲和美国的税率为零,所以在给定的收入水平上比较税率才有意义,因为大多数所得税体系被设计为累进制。而销售商交纳了营业税,会将税收间接转嫁给了消费者。关于教育,顶尖大学往往集中在拥有大型联盟的国家,因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对独裁者来说是潜在的威胁,比如牛津大学就是很多独裁者的母校。在独裁国家,数学和科学是很棒的学科,而社会学和政治科学则是民主国家的学科,所以在我国数理化才会这么火,而九年义务教育刚好达到能应付大部分岗位的水平,大学教育的松散也是国家政策使然吧,突然很欣赏那些学文的同学...虽然大部分可能是理科学不好的缘故。关于自然灾害,被删减的内容中提到了汶川地震,同样程度的地震,在大联盟国家死亡人数会更少,因为他们有更可靠的建筑规范以及灾害之后的救援行动。关于腐败,并不是什么需要根除的坏事,反而是一种关键的政治工具,比如在删减的段落中提到了黄光裕被选择执法的事情。拥有丰富可开采自然资源的国家系统性的落后于资源稀缺的国家,被称为”资源诅咒“,因为一旦某个国家从矿产财富中获利,它就不可能民主,迫使领导人采取自由化政策最简单的方式是让他依赖税收获得收入,而税收来自人们的工作。关于援助,收买政策让步的价钱与受援国核心支持者联盟的规模成正比,因为让民主国家接受政策,需要补偿更多的人。美国在2001的恐怖袭击之后不断的向巴基斯坦寻求帮助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但是,巴基斯坦不会把他们完全除掉,因为这样美国会终止对巴的援助。另外,更大的经济总量意味着更大的偿债能力和借更多债的能力,所以会看到尼日利亚石油收入增长的的同时债务也在攀升。关于革命,谁会进行革命?是了不起的中间派。是那些既不穷困潦倒也未被骄纵的人。一旦有一个国家革命,周边国家的人民就会觉醒。不少独裁者和经济学家认为国家应该先富裕再自由,因为那些改善人民福利的自由权利太奢侈。关于战争,孙子兵法对于独裁者更加适用,他包括快速行动、足够补给、兵员激励。而对于民主国家来说,只有胜利在望才会选择战争,否则他们将寻找和平解决的其它办法。在小联盟政权,军队需要保护现任领导人免于国内的挑战以及政府免受外国威胁,而在大联盟政权,军队只负责后者。看完本书之后,对于国家形态又多了一种理解和分析的角度。任何一件事情,只有经历了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搜集资料,解答问题的过程,才能了解其本质,如果只记住一些规律或者结论,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书中所给出的已经是结论了。

如何理解政治?

偶尔看到,随手一翻,对于如何理解政治有些启发。没记错的话,去年潇洒哥大纲上推荐过,要不然看到这种题目都懒得翻。现实主义作品,关注政治现实,或许广义上讲就是利用经济学角度思考政治问题。要牢记经济学原理:人都是理性的,重视边际和均衡,选择根据tradeoff。第一章直接亮出基本框架,统治者面临的三个集团:名义选择人;实际选择人;致胜联盟。(本书亮点,不过有种“至今已觉不新鲜”的不新鲜)由此总结了五个法则,第一:让你的致胜联盟越小越好;第二:让你的名义选择人集团越大越好;第三:掌控收入的分配;(从财政角度理解国家治理和地方政府的重要性)第四:支付给核心支持者刚好足够确保他们忠诚的钱;第五:不要从你的支持者的袋里挪钱去改善人民的生活。掌握好经济学原理基本上能得出这几个法则,换句话说这么看来这些法则算不上基本法则,更像是衍生法则,提供一种理解政治的角度,再去看一些问题会有新收获。政客之所以并不需要政治学训练便能够生存就在于经济学原理符合人类直觉,因而运用自如,从传统的政治学角度思考政治问题自然会在这方面有局限,政治问题需要跨学科研究往往能有收获。有几点联想:经济学中的长期和短期概念需要被重视,即时间问题需要考虑,政治决策和利益选择作为解释变量的模型中不能忽视时间,未来收益可能影响当下决策;结构与个人二元视角依然有用,不能太过重视个人以至于忽略结构,制度、政府、组织、历史、国际环境等依然是不能忽视的东西。第十章开头引的一句话甚是喜欢(352页):一个人做任何事情总有两个理由:一个好的理由和一个真正的理由。——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没有读过书的评论是不值得阅读的。(师叔祖已经标了读过,此处当膜)

力量不是正义,但有力量才能选择正义

一、政治生存的基本逻辑
1、政治的核心基础是力量
政治的核心不在于正义,而在于力量。换句话说,政治不一定要求正义,但政治一定要求有力量。
在津巴布韦,统治者罗伯特•穆加贝糟糕的政策让国家的经济崩溃、饥荒横行,也让他面临许多军事政变的威胁。但无论何时,他都能付钱给军队把事情摆平,并在年近八旬之际依然稳坐总统宝座。
而在罗马,统治者裘里斯•凯撒改善了很多重要的公共事务,这让他受到人民的欢迎,却损害到罗马显贵阶层的利益。最后,更有力量的后者除掉了他。
2、力量的形式——忠诚的支持者联盟
领导者需要力量,才能保持政治生存。而这力量的表现形式,是领导者背后强有力的支持者联盟。即使是最狠辣的独裁者,也不可能在没有支持者联盟的情况下为所欲为。而在收买自己的支持者联盟上,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方式是给予自己的支持者私人回报。
因此,当权者最重要的两个生存指标,一个是拥有忠诚而强大的支持者联盟;二个是拥有足够的资金和分配权来维持收买忠心。想要保持政治生存的领导人必须将开源创收和收买支持者置于一切之上。
更进一步来说,对领导者最有利的生存条件是:1.必要支持者越少越好,这样,领导者的生存开销更小,自由裁量权更大。2.必要支持者越可替代越好,这样,领导者可以用充足的忠诚者代替捣蛋者。同时,支持者越是发现自己很容易被取代,越会为了回报更忠心地支持在位者。3.领导者的收入越多越好,收入越可掌握越好,这样,领导者越容易维持支持者联盟的忠心。
3、民主与独裁,不同的生存逻辑
支持者联盟对领导而言分为三种:名义选择人集团、实际选择人集团和致胜联盟。这三种联盟人数递减而力量递增。
名义选择人集团包含了所有在选择领导人时至少具有某些法定发言权的人;实际选择人集团是真正选择领导人的集团;致胜联盟是最重要的集团,它是实际选择人集团的一个子集,他们的支持对于一个领导人的政治生存至关重要。
民主国领导人背后的致胜联盟很庞大,因此很难通过私人回报的方式收买忠诚。所以,他们趋向于着重把钱花在能增进普遍福利的有效公共政策上。
独裁国领导人背后的致胜联盟很小,所以私人物品成为维持权利的有效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人民的福利就靠边站了。领导者更愿意征收重税,从可怜的可相互替代者以及被剥夺选举权的人那里尽可能地搜刮,通过这种方式来重新分配财富,把财富转到致胜联盟成员的手上,使他们发财致富,保持忠诚。
二、政治死亡的基本逻辑
领导人下台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背后支持者联盟的动摇。
民主国家:
在民主国家,领导人下台的原因可能是大多数支持者的不满,或者是竞争对手的政策对公众来说更有吸引力。
独裁国家:
在独裁国家,动摇的原因可能是领导人的健康问题,无资金收买支持者联盟的忠诚,或是提前宣告重组支持者联盟。
例如,独裁国领导人蒙博托患了前列腺癌,所有支持者都知道他时日无多,无法持续给自己报酬。所以,当挑战者卡比拉的叛军攻城略地势如破竹之时,蒙博托的军队干脆拒绝反击。
沙皇尼古拉认为一支清醒的军队比一支醉醺醺的军队应该更能打仗,所以禁止了伏特加买卖,这让他失去了自己主要的收入来源——伏特加税。随后,沙皇很快就没有能力继续收买忠诚,结果是他的军队拒绝镇压罢工群众和示威者,这最终导致他下台。
阿尔及利亚总统艾哈迈德•本•贝拉提前宣布自己将重组支持者联盟,由于他并没有透露打算具体清除谁,共同的危机感让所有人起念除掉他。最终让他断送了自己的好局。
三、人民生活水平背后的政治逻辑
民主国家:
民主领导人需要更庞大的致胜联盟支持,必须更好地服务人民。因此,在民主国家,税收相对更少。
举例来说,美国一对夫妻不需为收入的头17000美元缴纳所得税。而在中国这样的夫妻必须承受45%的边际税率。这个税率已经超过美国最高的个人所得税率,无论收入多高的美国人都无须向联邦政府缴纳这么多钱。
领导人必须服务大联盟,使得民主国存在着国家财富越多,人民生活水平越好的政治逻辑。
独裁国家:
独裁领导人,收入是他们收买忠心维持统治的必需品,他们需要把部分收入以私人回报的形式回馈给致胜联盟。
当独裁国家收入依赖人民:
如果独裁者的收入依赖人民,人民就不会过得太差。例如,这样的国家不会征税太重,因为征税太重会让人民休而不作,这会使独裁者失去收入,无法继续收买忠诚,最终下台。同样,这种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会缺乏,因为贫乏的教育会降低人民生产水平,威胁到统治者的收入和收买人心。
当然,这种国家的人们也不会过得太好,毕竟,只要有足够财富,独裁者更愿意把财富回馈给致胜联盟维持统治,而不是让人民享受到福利威胁到他的统治。
所以,一些独裁国家的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表现大大超过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有些更是拥有100%的识字率。相比之下,民主国家印度只有81%的人具有读写能力。
在高等教育上,除了新加坡、中国、俄罗斯这几个特例,没有任何一个非民主国家拥有排名世界200强的大学。而人口众多的中国、俄罗斯,其拥有高等院校数远不如人口较少、依赖大量核心支持者的国家,比如以色列、芬兰、挪威、荷兰、比利时、加拿大。这并不是偶然。
同样的原因,数学和科学在独裁国家是很棒的学科,而社会学和政治科学则是在民主国家很受欢迎的学科。
当独裁国家收入不依赖人民:
如果独裁者的收入不依赖人民,人民的生活将如同地狱。以石油为例。无论税率是零还是100%,石油都会从地底涌出。人力成本只占石油开采价值的很小一部分。这让石油成为领导人的美梦和人民的噩梦。
在石油丰富的安哥拉,68%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超过四分之一的儿童活不到5岁生日,男性的平均寿命低于45岁。然而,讽刺的是,这里有着最贵的物价,住在像样点的社区的生活成本超过了每个月1万美元,外国侨民和幸运的联盟成员能享用到每天从法国进口的鹅肝酱。
四、面对人民反叛的政治逻辑
当人民认为未来继续在这个政府统治下的生活仍将足够糟糕,值得他们付出革命的代价时,反叛就会出现。
民主国家:
在民主政府,面对人民的大规模反对,政府一般会更改政策,如果持续忽视反对,领导者会被人民赶下台。
独裁国家:
在独裁政府,面对人民的大规模反对,独裁者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方法应对革命的威胁:他可以加强专制独裁,让人民的境遇变得更加悲惨,同时一举扼杀人民造反成功的机会。他也可以提升民主,大大改善人民的待遇,使他们不再想着反叛。
前一种情况更为常见,例如,缅甸的丹瑞军政府想尽办法让缅甸人民保持贫穷、孤立和无知。那里没有新闻自由,不允许人民聚集。极少外国人能获准入境,就算有,警察也会全程监视。
2007年2月,多家报纸报道了发生在缅甸的一场微型抗议活动。有15人(有的报道称25人)聚集在一起抗议政府。他们要求基本的人权。不到30分钟,许多抗议者以及一名采访的记者就被逮捕。
2007年8月,大约500名示威者走上街头抗议油价上涨。这次示威活动持续了许多天。随着军队展开大范围抓捕行动,示威人数降到了百人以内。
2007年9月,僧人再也看不下去丹瑞政府的所作所为,数百名佛教僧侣加入示威游行,活动再次升级。尽管僧人在缅甸很受尊敬,许多士兵不太愿意伤害他们,但丹瑞还是依靠收买忠诚,真枪实弹地镇压了这次活动。
后一种情况更为罕见,而且独裁者往往是出于被迫。例如,当蒋介石发现在台湾根本没有多少资源支持他独裁统治时,民主就成了一个折中的手段。这就是他在台湾推行的经济政策比在大陆时成功得多的根本逻辑原因。
五、对外援助无效的政治逻辑
独裁国领导人需要收入维持统治,民主国领导人需要政策维持支持,因此,许多对外援助的本质是:民主国家用金钱换取独裁国的政策支持,独裁国家获取金钱维持自己的统治。这正是对外援助长期无效的原因。
例如,美国为利比里亚的多伊军士提供平均每年5000万美元的援助,以换取他的反苏立场。这些钱没有用来为利比里亚人民谋福祉。随着冷战结束,美国不再看重反苏政策,多伊政府没有什么美国选民看重的东西可以提供给美国政府,于是美国金援被切断了。丧失了金援收入,多伊无法继续为支持者提供足够的报酬去镇压叛乱,结果就是他惨死在约翰逊王子的手上。
也如,美国为避免石油危机,收买埃及总统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承认以色列。这个政策在埃及不得人心,一方面让埃及人民极度厌恶援助国美国,另一方面使得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在1981年的年度阅兵仪式上遇刺身亡。
由于越民主的国家的致胜联盟越大,越无法被收买,所以不奇怪的是,大多数受援国是独裁国家。
六、战争背后的政治逻辑
独裁领导人和民主领导人是为了同一样东西而战:保住权位。在其他层面上,他们为了不同的东西而战。民主领导人诉诸战争更多时候是因为从外敌那里得到政策让步的其他手段都失败了。对照之下,独裁领导人为了追求土地、奴隶和财富,更可能随意开战。
比如,独裁者成吉思汗,每攻下一座城池,就会大肆烧杀,抢掠食物、金银和土地资源。
又如,民主国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大门,通过向中国出售印度产的鸦片以扭转对华贸易逆差。香港被英国作为确保中国开放贸易的基地。为了结束战争而达成的协议正式名称是《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在中国人眼中这都是不平等条约。
战争失败几乎肯定导致民主领导人下台,但对独裁者的统治没有太多影响。
例如,在越南无法取胜就断送了约翰逊总统的政治生涯。法国总理约瑟夫•拉尼埃遭遇了相似的命运,由于1954年法国军队在奠边府战役中被越南军队击败,他的政府随即垮台。
而在独裁国,萨达姆•侯赛因尽管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被击败,但在位时间却超过了四任美国总统加起来(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的总和。
所以,民主国在战争上更出力,常常出现相对较弱的民主国打败独裁国的事例。

国家不会有利益,人有。

人是自私的,政治也是自私的。政治,如日常生活,是关于每个人的。人在生活中致力于作对自己有利的事,政客们在政治活动中避免作对自己无利的事。制定和实施政策的出发点并非是那些大人物声称的——维护国家利益或增加人民福祉。统治者们的自私算计和利己行为才是所有政治活动的原始推动力。领导者们由此被拉下神坛,什么伟大的民族使命、什么崇高的政治理想、什么广阔的人民福利,这一切都比不上统治者的个人利益。《独裁者统治》一书,抛弃了以往“宏大和高尚”的视角,在看待国际政治、军事和经济事件时,将落脚点定在国家的统治者个体身上。生活有逻辑,政治也有自己的逻辑。政治的逻辑就是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尽可能的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提高自己的政治安全系数。作者在书中将政治情势分解为三种人群:具有某些法定发言权的名义选择人;对领导人的支持有重要影响的实际选择人;对领导人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持者——制胜联盟。从上述三个维度出发,为了提高统治者的政治安全系数,作者又提出了相关法则。如让你的致胜联盟越小越好;让你的名义选择人集团越大越好;支付给你的核心支持者刚好足够确保他们忠诚你的钱等。国家不会有利益,人会有,作者从利己主义出发,阐述领导者如何上位掌权,其中不乏一些惊人之语。如在政治中,上台掌权与做好事毫无关系,而永远与做有用之事有关系。腐败并不是什么需要根除的坏事,它是是领导者可以使用的关键工具。任何不愿意做脏活的人最好断了当领导人的念头。让人民在灾难中死掉在独裁国家是一种上佳的治理方式。由上述维度出发,布鲁斯和阿拉斯泰尔分析了很多事件。税收的限制因素并非是人民的收入状况,而是致胜联盟承担税负的意愿。同时征税扮演了双重角色。首先它为领导人提供资源以使关键支持者发财致富;其次,它降低了联盟以外的福利。资源丰富的国家系统性的落后,原因在于领导人能够从本国资源中获得巨额财富而无需依靠人民,并竭力使联盟以外的人民保持无知和贫穷的状态。举重债是小联盟政权的一个特征,它不是某些经济学家认为的是第三世界领导人无视基本经济学原理的结果。因为债务减免反而会巩固独裁统治者的权位。对外援助常常无法使受援国的贫困百姓解脱困境,甚至情况更糟,是因为大量的援助资产给了腐败的受援国政府。援助国并非不知,而是有意为之。与非民主国家相比,民主国家之间少有战争是因为民主领导人比独裁领导人对战争的结果敏感的多。军事胜利有助于民主领导人保住权位,而军事失败则几乎肯定会导致民主领导人下台。顶尖大学集中在拥有大型联盟的国家,是因为民主国家的领导人要保证大多数人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清洁水资源和技术并不偏爱民主国家,而是民主国家偏爱确保其饮用水是清洁的。相似的医疗和交通等公共物品的建设情况,也与该国的制胜联盟的大小有关。坐上第一把交椅的人站在讲台上,高声诉诸各种意识形态原则和人权,不过是维护自我利益的幌子。正如J.P摩根说的:人们总是能找到某种原则性的说辞,去为任何立场特别是自己的利益进行辩护。

每周读书#108 民主与独裁统治者没什么不同——《独裁者手册》

“民主”一词起源很早,比如古希腊的雅典民主,但是真正的民主化浪潮却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开始的。今天世界上大多数政府都宣称执行的是“民主制度”,仿佛民主就代表了正义而独裁则是落后与腐化。(图中绿色的部分都是自称民主的政府。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民主也好独裁也好,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它本身并不代表善恶,制度没有善恶,人有,正如国家没有利益,但是人有。一直以来政治作为一个复杂的话题很少有人能够说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两位政治学教授 Bruce Bueno De Mesquita 和 Alastair Smith 就试图以一种通用理论来解释政治,他们曾写过一系列论文与专业书籍来讨论这个话题,这些论文最终以“人人都看得懂”为目标浓缩成《独裁者手册》(The Dictator’s Handbook)一书,于 2011 年出版。在这本书里,作者试图跳出旧有的政治视角与框架,以一个新的维度来思考“政治到底是什么”。以作者在引言中举的“美国贝尔市腐败案”为例。在洛杉矶旁边的贫困小镇贝尔也不过是民主体制下的一个小政府,市议员都由市民选举产生,政策公开透明,一切看上去和想象中一样美好。贝尔市经理罗伯特·里佐(Robert Rizzo)执政期间贝尔市首次实现收支平衡,可谓政绩极佳,但是 2010 年他却因为年薪高达 787000 美元而被检举下台。为了实现个人收入最大化,里佐利用了贝尔市人口少,票数少的特点,举行了一场决定贝尔市是否转型为“宪章城市”的投票,结果全市 36600 人里面只有 400 人参加投票并以 336 票通过这项决议。普通市民可能根本搞不懂“宪章城市”有什么区别,简单的说,美国的普通城市每一项政策都需要公开,而宪章城市则不需要。这就给了里佐一个建立私人小联盟的机会。他收买了大部分市议员,明面上大家的薪水很低,但是每个月有丰厚的会议补贴,这些人由于有很高的回报,当然会支持里佐。为了让这个贫困小镇有足够的收入养活这些官员,里佐推行了高房产税的政策,同样条件的房子,房产税比邻近的城市高出 50%。这就是贝尔市看上去收支平衡了政绩。而最后里佐之所以下台,其实是因为他们每个月应该开的会议实际上没有开,如果他们真的开了这些会议,那么法律上他们的高收入是合法的!里佐通过操控民主制度的细节,实行了事实上的独裁统治长达 17 年之久。以贝尔市为引子,我们可以看到独裁与民主其实没有明确的界限,作者以此提出了统治的三个维度:1. 最大圈是名义选择人,或称可替代者2. 中间是实际选择人,或称有影响者3. 核心圈是致胜联盟,或称不可或缺者无论民主还是独裁都可以用着三个维度来解释,事实上这两个词并没有精确的定义,只是三个维度规模的不同会导致统治者作出截然相同的政策,为了方便表达,作者用民主表示“很大的联盟”——比如几亿美国人,用独裁表示“很小的致胜联盟”——比如几十个伊拉克将军。在民主制度下的美国,名义选择人就是全体美国公民,名义上所有人都对选总统有发言权,但事实上大部分人的话语权都无足轻重。实际选择人是真正用心去投票的那拨人。而致胜联盟则是奥巴马要上台时必须获得的最少选票数。再看独裁统治下的朝鲜,名义选择人依然是全体公民(朝鲜公民是有选举权的),但是我们都知道这很可笑,实际选择人是国家高官们,致胜联盟就是金氏家族及其支持者了。金氏家族要上台只需要一小撮人的支持就可以了。首先有一点必须明确:没有任何一个统治者是单枪匹马的。我们常常有一个误解,以为当上了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其实即使是皇帝也有他的核心小圈,必须靠这个圈子里的人的支持皇帝才能维持他的政权。为了赢得这拨人的支持,皇帝反过来必须给予回报。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可以说是全世界在位时间最长的独裁统治者,他登基时只有四岁,摄政于其母。为了攫取权力,他拉拢了一拨新贵族以扩大可替代者,让老贵族们内心惴惴,不敢轻易反叛,又把老贵族与宫廷绑定,让他们大部分时间待在凡尔赛宫里,年金的多寡直接与国王的宠信程度挂钩。更建立了一支职业化的军队,放开军阶竞争,让军人也有机会成为贵族。这样,路易十四与这一小拨联盟就构成了共生关系,尽管他执政期间以暴政出名,却一直维持统治地位长达 70 余年,可谓固若金汤。无论独裁也好民主也好,统治者都需要回报自己的支持者,但是联盟规模的不同直接导致了统治者政策的不同。假设现在统治者手里有 1000 万美金,对于奥巴马来说,他可能需要分给 100 万人,每人只能拿到 10 美金,但对伊拉克的萨达姆来说,可能只需要分给 50 个将军就可以了,每个人可以分到 20 万美金。没有人会为了 10 美金给你卖命,但是 20 万就难说了,在贫穷的伊拉克 20 万可是天价。这就是为什么独裁者可以肆意推行暴政,因为他们不需要来自人民的支持也能维持统治,同时他们给予军队高回报,让军队来镇压人民的反抗。多数人都不喜欢去干这种镇压同胞的脏活,所以丰厚的回报是统治者的必要支出。利比里亚的多伊军士之所以下台,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支付给自己的军队,没有人阻拦叛军进城,就这样轻易被抓了。从回报支持者的角度来看,奥巴马和萨达姆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国家制度限制了联盟的规模,联盟的规模又决定了奥巴马只能推行公共政策来回报民众,而萨达姆可以直接把钱分了而无视人民的水深火热。我们常常习惯于以“善政”来评价一个领导人,但是一个统治者的地位与“善政”其实毫无关系。《自私的基因》一书解释了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以利己为出发点,即使有利他行为从长远来看也是利己。一个设计良好的政治制度应该能以最坏的揣测去看一个统治者的德行,而不是像圣贤之书所说的,善政完全依赖于统治者自身的修养,这种制度下必然会出现烽火戏诸侯,必然会出现商纣夏桀。三个维度的核心思想是本书的基础,而统治者竭尽全力要攫取与维护权力则是这套理论的前提条件。围绕这点,本书用了十章分述从上台到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细节,最后一章对现有制度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作者是美国人,所以主要是在民主制度如何更进一步上作出设想,主要论点还是扩大致胜联盟的规模。为了让本书通俗易懂,作者在援引了大量读者们熟悉的例子,比如“如何上台”一章举了利比里亚的多伊军士刺杀总统夺位的例子,多伊在下台的时候被另一个将军逼问“钱在哪里”的视频至今还在 Youtube 上流传,视频中多伊被切手指脚趾,割下耳朵生吞,宁死不肯说出钱在哪里,可见钱对于统治者来说多么重要。又比如第六章谈及腐败,腐败实际上是小联盟政权的统治工具。比如俄罗斯的警察工资很低,逼得他们要贪污否则无法生存。如果你听命于统治者,腐败就是你的特权,你可以享有这种特权带来的额外收入,而一旦你三心两意了,统治者就有光明正大的法律依据可以让你下台。作者提到的例子还有比如越南战争、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六日战争、二十世纪最成功的独裁者——新加坡总统李光耀等等,光是读这些故事就很有意思。以往枫影读者不喜欢政治新闻一类的文章,因为我们都太过习惯于文学家与政治家提出的笼统概念,动则国家动则国际关系,实际上我从来无法明白什么叫做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道歉,什么叫做一个国家被另一个国家伤害,国家没有利益,只有人有,国家没有情感,只有人有。再高维度的总结与道理,落到实处的时候总是以细节的形式表现。放弃国家的笼统概念,以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所有看似奇怪的政治事件就都变得可以理解了。三个维度的理论一样可以用到大公司里面。在大公司里,统治者是 CEO,联盟就是能罢免 CEO 的董事会,有影响者可能是一些投资机构和大股东,名义选择人就是千百万的小股民了。名义上每个持有 HP 公司股份的人都对公司的决策有发言权,但是实际上创始人比尔·休利特与戴维·帕卡德两大家族控制了整个公司绝大部分股权,他们才是真正的决策者,能否讨好他们决定了 CEO 能否继续干下去。HP 的前 CEO 梅格·惠特曼就是没有看清这点,她费尽心思缩小联盟规模,把董事会上不支持她的人赶走,把席位给了收购回来了康柏公司的高管。她辞职那一年 HP 的股价下跌了,但是董事会人数减少了,每个人能分到的红利反而升高了。这些看上去是很好的政治手段,但是最终败在了比尔·休利特与戴维·帕卡德两大家族手上,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公司运作的效果,而不是个人的腰包,毕竟钱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对于政治来说,很多人的厌恶来自于不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看不懂,因为看不懂所以无趣。《独裁者手册》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入门的好材料。我不能说这本书给了一个绝对正确的观点,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对与错,但是他给出了一个相比于政治新闻来说更好理解的视角,给了一个不需要自己慢慢揣摩也能读懂的工具,以这个工具去解读其他组织,很多以往不明白的问题会不会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呢?16.01.21/凌晨于自居

我若为王,谁又不喜欢独裁?

若是人民,谁又不向往民主?我若为王,谁又不喜欢独裁?独裁还是民主,有时候是时势所迫,有时候是历史遗留,独裁也可以造成善治,民主也能衍生恶政,总体而言,一般情况下,民主毫无疑问是要优于独裁的。政治和权力有时候就是一个黑洞,有无限的魔力和吸引力,使得一批批踌躇满志的青年才俊,终归走到一条自己的对立面,变成了一个个面目可憎的腹黑政客,为了权力,为了生存,腐败、收买、镇压……走上了独裁者的不归之路,只是终有一日,或卧病床榻,或啷当狱下,风雨飘摇中回想当年,又该怎样看自己?可曾还记得自己走过的路?可曾还记得当年发誓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一腔热血少年时?全书围绕取得政权、巩固政权、失去政权的线路展开,夹叙夹议,深刻、真实的描述和论证了民主与独裁这一深刻而永恒的话题。数据未必准确详实(因为真正的数据,虽能拿得到?),但大体上无论论述还是推测,都是经得住推敲的。可以作为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科普作品,值得推荐!

要強力推薦的一本好書啊

這本書沒有台灣出版業者看上真的頗意外,雖然之前也有一本《獨裁者的進化》,不過我買了還沒看。之前看《羅馬革命》到一半,不知為何腦袋就浮現躺在架上的這本,於是緊接著繼續翻閱本書,大有相見恨晚之感!《獨裁者手冊》是兩位作者B.B.D.Mesquita跟A.Smith將他們研究的“選擇人理論”所撰寫的《政治生存的邏輯》改編成通俗化的作品。顧名思義,就是描述做為一位獨裁者,要保住權力、地位、財富,甚至是生命,所需要做及不應當做的事情,並一一分析理由。作者強調,其實這之中只有幾項原則,讀者若能參透,套用在任何組織上,都可以分析出其背後的邏輯並運用之。首先,作者強調,所謂的獨裁者當然不可能真的是“一個人統治”,他必然是需要一群支持者的協助,稱之為“不可或缺者”,這些人是其最親近,最堅定,且利益一致的,獨裁者無論如何都要優先關照他們,才能穩定統治。接下來是一群可以替代,但又有影響力的人,獨裁者可能需要他們,但也可以替換掉。最後是一群無關緊要,隨時可以替換者,獨裁者完全不管他們死活也沒關係。作者建構這三個集團後,列出了五項原則:1:讓你的“不可或缺者”越小越好,收買跟控制的時候比較方便。2:讓你的“有影響能力者”越大越好,必要時他們可以拿來替換“不可或缺者”。3:確實的掌握住收入。4:精準的分配利益,不可多或少,能維持住忠誠就好。5:不要犯傻去侵犯“不可或缺者”的利益,拿來幫助那些“無關緊要者”(人民)。基本上這幾項都做到,獨裁者的地位就不會有問題了。我們拿羅馬來說好了。屋大維的不可或缺者就是那些騎士、自治市貴族跟軍團,他在公敵宣告運動中剝奪了一堆舊顯貴財產地位,就是為了給他們清出位置,分配土地跟利益。然後他掌握了羅馬,把國庫放在手中,最後再利用權謀清除掉政敵。等到內戰結束後,他把殘存的舊顯貴收編成為“有影響能力者”,在不動到不可或缺者利益的前提讓他們成為可以替補作用的集團。而羅馬市民是無關緊要者嗎,也未必,我們未必要固守作者的分類,畢竟他們的理論還是有點缺陷,他們忽略了政治文化跟意識形態等等其他要素的影響。或許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屋大維施行了善政照顧人民,在世界史上我們可以查到一些偉大的君王是可以面面俱到的。但不管怎樣,這套理論基本中心讀通後,拿來思考現今你我週遭的政治行為,或許就能豁然開朗起來。現實太敏感我們就不舉例了。這本書乍讀之下,會有點讓人對於政治感到心灰意冷,特別是你發現自己屬於無關緊要的那部分時。不過作者也不單只是打擊大家,他在書中也嘗試提出了許多解決之道,並鼓吹民主政治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比較好”的制度,至少它能強迫統治者放大他必須去關照的集團範圍。至於他批評美國等其他民主國家的部分這邊就不提了。這本書能生出簡體版出版社也挺了不起的,不過它確實做出了不少刪節,雖然並不影響書的核心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http://kesain.lofter.com/post/3aa744_65cd0a4這位偉大的仁兄把被河蟹掉的部分都整理出來了。要是有人問我有什麼政治學的書非看不可的話,我想我一定首推這本吧。

一本全方位解释统治者行为的书

对于喜欢政治的人来说,这本书会带给你一个别样的视角,让你眼前一亮;对于和政治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来说,看这本书,会让你的思路顿时开阔,头脑第一次这么清晰,然后不断地想,原来是这样……政治,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因此,本书中所讨论的政治问题,不仅在治理国家时有效,在管理一个企业中有效,在任何一个组织中都有效。《独裁者手册》这本书从名字看来是教你怎么成为一个独裁者的,其实恰恰相反,这本书是全方位地解析统治者的一些可能的行为,让你知道统治者是怎么思考的,是怎么做事的,最后教你几种方法为实现多数人的自由与利益如何去对抗这种现象。按照我们往常的思维模式,民主和独裁很明显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这两个词语往往对看作为对立的两个概念。一个是是奉行多数人统治,另一个是独裁者凭其权威在法律和行政上拥有无限的权力。而在布鲁斯·布鲁诺·德·梅斯奎塔和阿拉斯泰尔·史密斯看来,任何国家或者企业中,最主要的利益推动着都是居于顶端的人,就是领导者。而领导者也是人,而且是一个理性的人,作为人的本性,他会想着为自己的长远利益做打算。他们也许都会考虑国家利益,但他们的个人政治安危才是最需要考虑的事情。因此,《独裁者手册》这本书就从一个很简单的出发点开始了:就是统治者的自私算计行为是所有政治的推动力。那既然所有统治者都要自私算计的话,什么才是这些统治者“最佳”的统治方式呢?作者给出了答案: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先攫取权力,然后维持权力,并从始至终掌握尽可能多的国家(或企业)的收入。因此,在书的一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地明确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解释好的和坏的行为,而不感情用事地下断言。核心在于分析我们被统治与被组织化背后的机理和缘由。”以这个为出发点,作者抛开民主与独裁这种常见的用道德评判的方式简单划分政治制度,而建立了另外一种解释框架,即“三个维度,五个准则”,这完美地解释了很多政治现象。这本书的作者很有意思,他们明白我们不愿意看十分枯燥的理论,于是用最浅显的,大家所熟知的人物与事件作为例子,将最严肃的话题进行陈述与解释。甚至用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出发阐释了很多近乎庄重的道理。读过《独裁者手册》之后,希望我们不再去用道德评价领导人行为的对错,而是通过作者给我们打开的新世界的大门,根据这个新的解释政治的框架,包括三个维度,五个准则,去认真分析、思考,政治运作背后的故事,去理解领导人的行为,一个国家的政策。

放诸古今皆准的权力规则

——评《独裁者手册》(The Dictator's Handbook)[美]Bueno de Mesquita等著Public Affairs(2011年9月出版)十九世纪末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完全有理由成为一些人心中的偶像。他大力推动民主自由,在四十多年的任期内,把比利时从一个专制非民主国家成功地变成了一个现代民主国家。他赋予每个成年男子选举权,甚至比美国提前半个世纪立法允许工人罢工。他对妇女儿童的保护领先于整个欧洲。比利时1881年就普及了基础教育,确保每个女孩都能上到初中,并且在1889年通过法律禁止十二岁以下儿童工作。在利奥波德二世治下,国家的经济像政治一样获得了大发展,他比罗斯福更早采取建设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的手段来减少失业和刺激经济。然而在非洲刚果这个比利时殖民地,确切地说是利奥波德二世本人的殖民地,他完全是另外一个形象。刚果人,包括妇女儿童,在利奥波德二世的统治下没有任何人权,完全是奴隶。他们在警察部队的强制下劳动,动辄被施以断手之类的酷刑,有超过一千万人被迫害致死,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利奥波德二世在橡胶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可以在一个国家推行善政却在另一个国家施行最残暴的独裁?在这里,与其说制度是答案还不如说是问题本身。为什么比利时的制度越来越民主,而同一时期,同一领导人的刚果,却越来越独裁?难道是因为利奥波德二世只爱本国人或者有种族歧视?但后来刚果自己“选”出来的领导人并没有做得更好,仍然是一个糟糕的独裁者。在The Predictioneer's Game(《预测师的博弈论》)这本书里,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和纽约大学的政治学教授Bruce Bueno de Mesquita指出,真正的原因是,在刚果,利奥波德二世只需要让少数人高兴就足以维持自己的统治;而在比利时,他必须让很多人满意才行。我认为这个答案跟“制度论”的区别在于必须让多少人满意,这个人数不是制度“规定”出来的,而是实力的体现。Bueno de Mesquita和合作者研究多年,得出了一个能够相当完美地解释很多政治现象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不管是国家、公司还是国际组织,其政治格局不能简单地以“民主”和“独裁”来划分,而必须用三个数字来描写。以国家为例,这个“三围”就是层层嵌套的三种人的人数——名义选民:在名义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全体公民。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对谁当领导人根本没有任何影响力。实际选民:那些真正对谁当领导人有影响力的人。对美国来说这相当于是选举这天出来投票的选民,对沙特这样的君主国来说这相当于是王室成员。胜利联盟:必须依赖他们,领导人才是能维持自己权力的人。对美国总统来说这相当于是在关键选区投出关键一票让你当选的人,对独裁者来说这是你在军队和贵族内部的核心支持者。看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民主,关键并不在于是否举行选举,而在于胜利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的人数。领导人工作的本质是为联盟服务,因为联盟对领导人有推翻权——如果你不能保证我们的利益,我们有能力随时换一个。如果联盟的人数很多,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主国家。反过来如果联盟的人数非常少,那么不管这个国家有没有选举,它都是事实上的非民主国家。这个理论看似简单,其背后必须要有大量的数学模型、统计数据和案例支持,它们首先出现在政治学期刊上,然后被总结成一本学术著作The Logic of Political Survival(《政治生存的逻辑》),并在2011年形成一本通俗著作The Dictator's Handbook(《独裁者手册》)。在通俗史书和影视剧中人们经常研究权术,惊异于为什么像慈禧和魏忠贤这种文化水平相当低的人能够把那些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玩弄于股掌之间。难道政治斗争是一门需要特殊天赋的非常学问么?现在Bueno de Mesquita的“三围”理论,可以说是抓住了政治的根本。所有领导人,不论什么体制,其做事的终极目的只有两个:第一是获得权力,第二是保住权力。要知道,即使最厉害的独裁者也不可能按自己的意志为所欲为,他们必须依靠联盟才能统治。为此领导人取悦的对象不应该是全体人民,而必须是联盟。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一心为民或者能从长远筹划国家发展的领导人即使在民主国家也常常干不长,而那些腐败透顶的独裁者却常常可以稳定在位几十年。从这个根本出发,“三围”理论可以回答我们对政治斗争的种种不解之处。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功臣?变法为什么困难?为什么民主党欢迎非法移民却反对给高技术移民提供特别渠道?民主的美国为什么会推翻别人的民选政府?为什么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越丰富,它就越不可能民主化?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用领导人和联盟的互动来解释。三围理论能把种种帝王之术解释得明明白白,可以说是学术版的“厚黑学”和现代版的《韩非子》。政客制定某项政策,常常从意识形态出发来给自己找理由。比如共和党经常谈论家庭价值,什么反对同性恋和堕胎之类。这些所谓的自由或保守思想都是说给老百姓听的。真正重要的是不同政党各自代表一部分选民的利益,并都争取中间派。政客,是一种比老百姓理智得多的动物,他们并不从个人好恶出发做事,背后完全是利益计算。《独裁者手册》提出了五个通用的权力规则。不管你是独裁者还是民主国家领导人,或者公司的CEO,哪怕你对如何治理国家和管理公司一无所知,只要能不折不扣地执行以下规则,你的权力就可保无虞。一、要让联盟越小越好。联盟人数越少,收买他们要花的钱就越少。二、要让名义选民越多越好。名义选民多,一旦联盟中有人对你不满,你就可以轻易替换掉他。三、控制收入。领导人必须知道钱在哪,而且必须能控制钱的流动。萨达姆上台七年前就已经掌控了伊拉克的石油。四、好好回报联盟对你的支持。一定要给够,但是也不要过多。五、绝对不要从联盟口袋里往外拿钱给人民。这意味着任何改革如果伤害到联盟的利益就很难进行。恺撒大帝曾经想这么做,结果遇刺身亡。历史上变法者常常以失败告终。也就是说,领导人要做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通过税收、卖资源或者外国援助拿到钱,用一部分钱把联盟喂饱,剩下的大可自己享受——或者,如果是好的领导人的话,也可以拿来为人民谋点福利。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既然联盟必须拿到回报,而警察又是一个重要的联盟力量,为什么非民主国家的警察工资反而都比较低?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对领导人来说,纵容警察腐败是比直接给他们发钱更方便的回报办法。联盟是领导人的真正支持者,但由于其掌握推翻领导人的手段,他们也是领导人的最大敌人。领导人对付联盟,除了必须收买之外,还有一个用外人替换的手段。路易十四继位初期联盟里的贵族都不是自己人,他的做法就是扩大名义选民,给外人进入政治和军事核心圈子的机会,用新贵族替代旧贵族,甚至把旧贵族关进凡尔赛宫,使这帮人的富贵只能依靠他。对领导人来说,联盟成员的能力不重要甚至反而有害,忠诚才是最重要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屠戮功臣?就是要削弱联盟的能力,同时证明联盟成员是可替换的。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中国皇帝的统治之所以稳定,一个很大原因就是通过科举制度扩大了名义选民,让功臣和贵族始终保持一定的不安全感。联盟和名义选民的相对大小关系,是政治格局的关键。有没有投票选举,有没有自由媒体,有没有三权分立,有没有监督机制,都是细节而已。只有当联盟人数足够多,成功的民主政治才有可能实现。如果联盟人数少,哪怕在民主国家也会发生独裁式腐败。此书中有个好例子。美国加州贝尔市人口不足四万,经济很差,然而其市长却给自己定了个七十八万美元的高年薪,其市政委员会成员年薪也有十万——要知道洛杉矶市长年薪才二十万,美国总统才四十万,其他地方的市政委员会工资不过每年几千而已。贝尔市长能做到这些,恰恰是他成功设计了一场参加人数很少的投票,把贝尔市从普通城市变成“宪章城市”。这意味着很多事情可以关起门通过少数几个联盟成员自己做。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足联都是小联盟组织,这就是为什么它们都很腐败,而且它们的主席都能在任很长时间。国际奥委会总共只有一百一十五个委员席位,重大决定只需要获得五十八票。这意味着只要收买少数委员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投票结果,而众所周知,奥委会委员在决定奥运举办城市时的确会接受贿赂。据BBC估计现在贿赂奥委会委员的总价码大约才一千万美元。国际足联更腐败,你只需要十三票!所以贿赂他们一个人需要的钱就更多,据报道,有一个委员亲口开价单人八百万美元。也只有腐败,才能解释把世界杯主办权交给卡塔尔这样的荒谬决定。其实消除腐败的办法很简单:扩大联盟人数。比如可以给全体奥运会运动员投票权,不过奥委会主席是不会赞成这个建议的。上市公司虽然有广大的小股东(名义选民),但是董事会往往只有十几个人。联盟人数极少,对CEO来说是一个容易形成独裁的局面。一般人可能想象CEO的工资应该跟他的业绩密切相关,而据《经济学人》2012年报道的最新统计,CEO工资跟业绩根本没关系!事实上,CEO的最佳策略不是搞业绩而是搞政治。他们必须在董事会安插自己的人马,研究表明,越是在董事会有亲信的CEO,他们的在位时间就越长。比如惠普女总裁Carly Fiorina因为行事高调和错误收购康柏,现在已经成了IT史上的笑话,但是她在任内做的每个动作都符合权力规则。Fiorina一上台就不断在董事会排除异己,减少联盟人数。而她不顾市场反对坚决收购康柏,正是为了扩大名义选民,进一步冲淡董事会中对自己的反对势力。然后她给新的董事会加薪,正是收买联盟。当然最后因为惠普的业绩实在太差,股价一跌再跌,Fiorina任职六年后被迫在2005年下台。就是这样她仍然得到一笔巨额遣散费。其实Fiorina被赶下台的关键还是董事都有股票,他们对股价的关心最终胜过了对Fiorina的“喜爱”。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倘若惠普不是一个公司而是一个国家,也许Fiorina就会在领导人的位置上一直干下去。那么,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投票权,联盟人数理论上可以达到全体选民的一半的民主国家,权力规则是否还起作用呢?答案是民主国家领导人与非民主国家领导人并无本质区别:他们都必须优先保证自己铁杆支持者的利益。Bueno de Mesquita提出,当我们谈论民主政治的时候必须了解一点:所谓的“国家利益”,其实是个幻觉。国家作为一个抽象概念并没有自己的利益——是国家中的不同人群有各自不同的利益。政客们无非是代表一定的利益集团进行博弈而已。因为联盟人数太多,民主国家领导人没有办法直接用钱收买联盟,但是可以给政策。以美国大选为例,奥巴马的铁杆支持者就是穷人、以西裔和黑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年轻人和女人。那么他当选后就一定要把大量税收用于社会福利,加强医保和社区服务。罗姆尼败选后就此大大抱怨,但是罗姆尼当选也得回报自己的支持者。美国政界常见的“专项拨款(earmark)”和“猪肉桶(pork barrel)”现象,就是政客回报自己选区的特定选民的手段。《独裁者手册》列举了权力规则在民主国家美国的种种体现:搞集团投票(block voting),国会选举要划分选区,就是为了减少联盟人数;民主党倾向于增加移民并给非法移民大赦,就是要扩大名义选民;两党都特别重视税法,就是要控制钱;民主党搞福利,共和党支持把大量研究经费投入疑难杂症等往往只对富人有利的研究,就是为了回报各自的联盟;共和党反对给富人加税和医保改革,就是因为绝对不能动自己联盟的利益。美国以外,种种选举中的政治手段也是屡见不鲜。在新加坡不给李光耀的党投票的选区的住房计划会被削减;有些国家存在直接买票的情况,而更高级的做法则是,哪个村子投给我的票最多,我当选之后就给哪个村修条路。有这么一帮人,他们相信西方民主国家的领导人真心热爱民主,希望能借助外国力量推动自己国内的民主。这帮人太天真了。民主国家领导人的确要取悦人民,但仅限于其本国的人民。事实上,民主国家领导人在国内处处受限,但在对外政策上却可以像独裁者一样行事。美国总统爱说美国要在世界范围内推进民主,而此书指出,这全是胡扯。美国对外政治的唯一原则是确保美国人的利益。为此美国要求外国政府施行有利于美国的政策。这有两个办法,不常见的办法是战争,常见的办法则是对外“援助”。2010年,女经济学家Dambisa Moyo出了一本书,Dead Aid(《援助已死》),列举大量事实证明发达国家对非洲的种种所谓援助,根本没有起到任何正面作用。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援助金额和物资被当地独裁者占有,他们正好可以用这笔收入回报联盟。你想给非民主国家的饥民提供直接援助,该国政府会首先要求你交税。然而明知援助无效的情况下,为什么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仍然要继续提供援助呢?因为援助的目的本来就是收买独裁政府。援助其实就是一个幌子,就好像以对方小孩上大学为名义的行贿一样,你要当真去考察这钱是不是交了学费就荒唐了。美国曾经通过对埃及援助来促成埃以和谈,埃及政府拿了钱办了事却并未在本国宣传美国的好,埃及老百姓反而更恨美国了。Bueno de Mesquita使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证明,越是联盟人数少的国家,它的政府就越容易被收买,因为收买少数人花不了多少钱。同样一笔钱投给民主国家可能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投给非民主国家却可以立即让该国政策发生一个改变——所以越是非民主国家,越容易出内奸。给一个非民主国家援助,等于帮着独裁者收买联盟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此书介绍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统计发现那些当选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的国家,在其任期内,经济发展和政治自由都变得更落后了!为什么?因为更大的发言权可以换来更多援助!很明显,这个安理会效应在非民主国家更强。从容易收买的角度看,美国领导人更喜欢独裁的外国政府。最近一系列非洲国家民主化以后给美国带来了很大麻烦。在历史上如果一个民选的外国政府对美国人不利,美国甚至可能直接出兵干掉这个民主政府,然后换上一个独裁傀儡,比如智利的皮诺切特。有人可能会说,难道美国人民不喜欢推行民主么?没错,但这种喜欢仅限于口头说说,如果你要让他们拿自己的利益换别人的民主,那就不干了。《独裁者手册》生动地说,什么叫民主?民主就是government of, by, and for the people at home。尽管此书对美式民主的弊端多有披露,但有人对此书的一个批评仍然是其大大美化了美国的民主,而且高估了美国胜利联盟的人数。有研究表明很多美国选民的意志并没有在获胜后得到体现。但无论如何,这本书的基础论述是可取的。在我看来此书并没有把民主神圣化,它只是用一个有点愤世嫉俗的态度告诉读者,非民主体制收买少数人,民主体制收买多数人,本质都是收买。我读此书的一个突出感受是,民主的本质就是让老百姓过好当前的小日子,而不要谈什么长远目标和伟大理想。有人认为民主是一个手段,其实民主本身就是目的。书中列举好几个研究数据,说明在相似经济发展条件下,民主国家的教育与医疗水平,地震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都明显优于非民主国家。一个有意思的统计是,越是民主不充分的国家,从首都机场到首都市区的公路修得就越直,因为他们征地容易。我们甚至可以说民主制度就是一种以满足人民短期利益为目标的福利制度。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现象就是所有政府都乐意借钱,因为借钱可以自己花,还钱则是下届政府的事。而且就算你不借钱,你的竞争者也会借钱,还不如你借了钱,给政府负债,反而让竞争者不好接手。政府借来钱不必生利,直接分给联盟收买人心就行。唯一能限制独裁政府借钱的是别人愿意借给他多少钱。唯一能限制民主政府借钱的是他万一还不上债会被降低信用等级。本来经济增长的时候正好还债,但西方政府没有这么做,他们有钱了也不还。当一个政客批评别的政客不顾国家长远利益借钱花,他的实际意思是说怎么这钱不是我借的!尽管民主也有很多弊端,但绝大多数人恐怕还是挺愿意生活在一个这样的国家里。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民主国家?民主的一个先决条件是,政府必须由人民纳税养活。如果这个国家拥有石油之类的自然资源,独裁者只需把这个资源控制在手里,就能确保足够的收入去喂饱联盟,那么他就任何时候都不需要什么民主。我们现在看缅甸似乎有民主化的迹象,但是按此书分析,缅甸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军政府靠卖资源就能获得巨大收入,在这种情况下想搞民主很难。只有在国家收入必须依赖税收的情况下,独裁者为了获得收入才有可能给人民更多自由,市场经济才有可能。俄罗斯现在民主程度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石油涨价了。此书甚至设想如果当年石油也有这么贵,可能戈尔巴乔夫根本没必要搞改革。实行民主的另一个条件是最好在这个国家的建政之初,联盟的人数就比较大。有人把华盛顿施行民主而不称帝归结于他的个人美德,这是大错特错,其实华盛顿哪有称帝的资本!美国建国靠的军事力量本身就是各州组成的一个联盟,根本不是谁一家独大的局面。那么,现在世界上这些非民主国家,怎样才能过渡到民主呢?一个常见的论点是认为经济发展会带来民主。这个论点的逻辑是说经济发展必然会让人民变得更加自由,而富裕和自由的人民必然会要求更多的民主权利。此书对这个论点不屑一顾。问题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其政府的收入也会上升,领导人手里有足够多的钱可以很好地安抚联盟,他日子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搞民主?历史的经验表明,反而是一个国家经济出现严重问题,乃至于领导人没钱了按不住联盟的时候,这个国家更有可能突然实行民主。从这个角度说,经济危机的时候借给独裁者钱,等于帮他维持统治。为什么几年前埃及发生了革命?此书提出这是因为军队没有像以往一样镇压上街群众。而军队之所以旁观是因为穆巴拉克没钱了,联盟感到他已经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穆巴拉克之所以没钱,则是因为正好在经济不行的时刻美国减少了对埃及援助。归根结底,民主的本质不是选举,而是联盟人数多。所以民主化的根本办法就是扩大联盟人数。但是这一点不能指望领导人,因为根据权利规则,领导人在任何情况下希望的都是减少联盟人数。而另一方面名义选民则在任何情况下都希望扩大联盟人数。真正能让联盟扩大的,其实是联盟本身。非民主国家的联盟成员本来是不希望联盟扩大的,因为联盟人数越少,每个人能得到的利益就越大。然而人数少也意味着存在不安全感,领导人可以随时替换他们,这还不算在政权更迭的时刻联盟本身能不能继续存在都成问题。这样联盟有可能会乐意增加人数来换取安全感。我们看有人评价前苏联解体是《来自上层的革命》,也许就是这个机制起的作用。《独裁者手册》进一步使用了一个相当简陋的数学模型来说明,如果联盟人数继续增加,他们反而会因为这个增加而获得经济上的好处。这个模型是这么算的:联盟人数增加意味着国家更民主,于是税率会降低,于是人民会更加乐意工作,于是经济增长,于是每个人的收入都增加。在我看来,这个模型相当不可靠,单说“民主国家税率低”这个论点,就让欧洲那些高福利国家情何以堪。我想,经济发展带来民主这个论点还是有道理的。正如去年出版的The Rational Optimist(《理性乐观派》)这本大肆鼓吹商品交换带来人类一切好处的书所论证的,所谓民主和法治,并非是哪个强人自上而下赐予人民的,而是人民在市场交换过程中互相磨合和演化出来的。随着经济发展,国家中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敢于要求更多权利的人来。这些人如果足够多,他们将是所有政党都必须争取的对象。他们想加入胜利联盟!方绍伟:独裁政府为何长命百岁?人类的政治经济史上有两个非常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是,为什么某些毫无效率的经济制度能够长期持续地存在?二是,为什么独裁统治总是去了又来、经久不衰?我们中国人常说,好人没好命,坏人总当道,如果民间格言是一种经验的智慧总结,那么,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人性是不是有什么致命的弱点?为什么象北朝鲜那样的独裁政权居然能持续这么长时间?不是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吗?为什么独裁政府就是完蛋不了?1, 问题的理论背景仔细算起来,人类经济的停滞要比经济的繁荣时间长得多,专制的历史也要比民主的历史长得多(见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和费纳《政府史》)。无论是就整体而言还是就国别而言,这两种情况大体上都成立(例外主要是美国之类的殖民地国家)。劣币和良币并行流通,会导致良币转化为收藏而退出市场,在经济学里,这种情况叫“劣币驱良币定律”或“格雷欣法则”。在英国的格雷欣于1559年提出之前,中国西汉时期的思想家贾谊也注意到“奸钱日繁,正钱日亡”的类似现象。难道真的是停滞驱繁荣?专制驱民主?对于第一个问题,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提出过很好的解释。诺斯认为,一种经济制度虽然从多数人利益的角度看是无效率的,但它却可能非常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因此,只要统治者仍然掌握着权力,并受不完全信息、主观主义、相对价格的变化、既得利益和“路径依赖”的约束,那么,这种低效制度就会长期存在(见《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和诺斯后来的三部著作)。可是,诺斯还是没有直接回答,统治者、特别是独裁统治者为什么能够长期掌握着权力?以诺斯为领袖人物的新制度经济学,已经很好地把经济分析注入了政治领域,但掌权毕竟是个政治问题,再说政治与经济的彻底结合也确实太难。在这方面,最有成效的还真只有“公共选择理论”,这个对政治分析做出最大贡献的经济理论至少有六个分支(四大逻辑加两大理论):一是“集体决策的逻辑”,包括安东尼·唐斯1957年的《民主的经济理论》、布坎南与图洛克1962年的《同意的计算》,当然还有肯尼斯·阿罗1951年的《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正是这些书使人们对经济学刮目相看。二是“集体行动的逻辑”,曼瑟尔·奥尔森1965年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博得了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罗伯特·梭罗盛誉:“我们大多数人都相当类似,认识其中一个就等于认识了全部。但曼瑟尔不同,他别具一格”。我曾在《中国热》的卷首语引用奥尔森的话说:“正如杰出的战士寻找的是对手的要害之处,杰出的科学家寻找的是充满成见但却可能取得突破的研究领域”。三是“政治生存的逻辑”,主要集中在布鲁斯·梅斯基塔2003年的《政治生存的逻辑》一书中(与阿拉斯泰尔·史密斯,伦道夫·史莫森,詹姆斯·莫罗合著),这是本文的重点。四是“集体信仰的逻辑”,不读布赖恩·卡普兰2007年的《理性选民的神话》,很多人会不敢说他知道什么叫“选举民主”。五是由图洛克和布坎南发展起来的“寻租理论”,这个理论精彩到足以使其它所有腐败问题的讨论变得苍白无力,有人喜欢罗列中国的腐败现象,但罗列不是理解,不懂“寻租理论”不可能真正理解腐败(最新的文献见康格尔顿2008年的《寻租理论40年》)。六是布坎南“一手带大”的“立宪经济学”,这个理论把西方政治哲学的“规范传统”推向了最高峰,以致于任何宪政分析都不得不涉及它;布坎南的很多观点比罗尔斯要早和深得多(除《同意的计算》外,还有布伦南、布坎南1985年的《宪政经济学》和布坎南1991年的《立宪经济学》)。目前,“立宪经济学”最尖端的问题是“平衡财政立宪”的可能性与“公共选择逻辑”的矛盾问题,明眼人都知道这个矛盾是“选举民主”最困难的问题。2,“政治生存的逻辑”“独裁统治为何长命?”这个问题由“政治生存的逻辑”作出了最直接同时也是最出人意料的回答。梅斯基塔的《政治生存的逻辑》在美国还没有象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那么出名,在中国知道的人就更少,他2000年那本《繁荣的治理之道》已有中文本,其中对“政治生存的逻辑”也有介绍。梅斯基塔现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他另有自己的公司专门进行博弈论政治预测,他曾经对香港和中国的未来作过分析,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009年世界百名顶尖思想家中,梅斯基塔排第60名。对“独裁政府为何长命?”这个问题,梅斯基塔所用的方法与布坎南、奥尔森的方法特别相似,即都是从政治决策的“个人成本”和“集体规模”的关系入手。下面的讨论有些抽象,但我后面会用汪精卫和蒋介石的例子把理论简单化。“政治生存的逻辑”建立在“执政同盟”(winning coalition)和支撑“执政同盟”的“遴选集团”(select orate)的相对规模上。在任何政权中,维持“执政同盟”的忠诚是执政者的生存之道,维持忠诚的相对有效性,则取决于“执政同盟”和“遴选集团”的相对规模。各国政治之所以不同,根本的原因是规定“执政同盟”和“遴选集团”相对规模的制度有所不同,而不在于统治者的个人秉性或被统治者的民族个性(所以,千万别以为北韩人怂)。在民主制里,“执政同盟”是参加竞选的政党,“遴选集团”则是全体选民,“执政同盟”规模大而“遴选集团”规模则更大;这决定了“执政同盟”只能向“遴选集团”提供“公共品”来争取支持,因为通过“私人品”来换取政治忠诚往往由于规模和费用而无法实现;也正由于运用“私人品”换取支持上的限制(如拉选票时的小恩小惠和当选后的政策回报),“遴选集团”绝大多数成员的忠诚度都很低,意识形态的作用也较弱。因此,挑战者对执政者的政治威胁度就非常高,政党和民主领袖的掌权期也就相对较短和不连续。在君主制里,“遴选集团”的规模小而“执政同盟”的规模也小,“执政同盟”的小规模使执政者很容易通过“私人品”来换取政治忠诚;但是,挑战者对执政者的政治威胁度却较高,因为“遴选集团”的成员进入“执政同盟”的比例较大,挑战者一但成功,原“执政同盟”的成员留任新“执政同盟”的概率也较大;这些决定了“遴选集团”和“执政同盟”的成员比民主制的有更高的叛逆倾向,也解释了王朝内部对皇位的激烈争夺常态。在独裁制里,“遴选集团”的规模较大而“执政同盟”的规模则很小,这时,挑战者无法对执政者形成较高的政治威胁,因为“遴选集团”的很多成员希望进入“执政同盟”,“执政同盟”的成员竞争度高,也容易被替换,故“执政同盟”成员的叛逆倾向比民主制和君主制的要低很多(这是要害);与此同时,“执政同盟”的小规模使执政者很容易通过“私人品”来换取政治忠诚,“执政同盟”成员的获利份额也相对较高(叛逆代价因此也较高);这两个方面的有利结构,使独裁者往往比君主和民主领袖有更长的政治生存期。3,解读独裁统治:一个例子又是“公共品”,又是“私人品”;又是政治忠诚,又是获利份额,这个“政治生存的逻辑”到底说了什么?举个例子就清楚了。当年孙中山去世后,汪精卫和蒋介石开始争权,可论资历和威望,蒋介石根本无法与汪精卫相比。但是,汪精卫的最大问题是清廉。清廉?清廉怎么成了最大问题?是最大问题。都以为“好人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可“政治生存的逻辑”是:“水至清则无鱼”。什么叫“水至清则无鱼”?“水至清则无鱼”当然就是廉洁、秉公循法、不结党营私;也就是上面说的以“公共品”和“公心”去待人待事,而不是以“私人品”和“私心”去扶植党羽、笼络人心。简单的说,汪精卫的最大问题是“太讲理”。结果,当然是蒋介石独裁成功,因为“私人品”比“公共品”更有利于收买亲信随从和政治忠诚,更有利于确立强有力的“执政同盟”。政治忠诚的最大秘密是“获利份额”,小集团从“私人品”里得到的“获利份额”高,而从“公共品”里获利的大众,其相对获利和相对“获利份额”就太低了。政治忠诚是拼命的事,好处和坏处的比例不大,谁为你拼命?人还就偏偏不是靠正义感生存的动物,而中国人还偏偏就是只有“小忠”而没有“大忠”的民族。“大忠”太抽象,有奶就是娘的“小忠”说出来不好听,但这就是“实惠至上”的中国人(当年操办“湘勇”的曾文公就深通此道)。日本人一来,蒋介石就开始丧地辱国,为什么他“外战外行”?因为“国”是“公共品”,“党”和“中央军”才是他的“留得青山在”和“私人品”,所以国可丧而党不可亡。汪精卫明明是从日本人那里收回蒋介石丢掉的“公共品”国土,结果没有一个人不说他卖国。可汪精卫的逻辑是,国已经让蒋介石丢掉了,他拿什么卖国?国人的逻辑却是,与敌人合作就是“汉奸”,屈从保国也是一种卖国。这个“卖国之争”已经进行了多年,背后的逻辑就是“公共品”和“私人品”的“忠诚效应”:汪精卫心有“公共品”,所以是争权失败、汉奸卖国和身败名裂;蒋介石心有“私人品”,所以是独裁成功、抗战领袖和党国灵魂。人性之险恶,莫过于这个“政治生存的逻辑”。一般老百姓最多只知道“汉奸逻辑”,谁能理解这个逻辑背后的玄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学者马基雅弗利的《君王论》堪称“权谋”之极品,可与中国先秦的法家韩非的“法术”相比,竟然足足晚了1800年。韩非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体,难怪“法术权谋”的鼻祖非他莫属。可蒋介石的“法术权谋”再炉火纯青,最后还是败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比蒋介石的高明之处是,他知道不能只运用“私人品”,或者说,他更懂得什么时候应该把“公共品”也当成“私人品”来用。至于后果,毛泽东心里没有后果,只有尼采所说的“权力意志”,那个“公共品”也就跟着倒霉了;但妙就妙在,至今还有一些“被公共品者”发自内心地认为不倒霉。4,解读独裁统治:进一步的分析理解“政治生存的逻辑”的一个关键是,某个制度内的政治行为特征,总是相对于其它制度的政治行为特征而言的。在三种不同的政治制度里,“遴选集团”和“执政同盟”的相对规模,既决定了政府政策是“私人导向”还是“公共导向”,又决定了支持者的政治忠诚度,并最终决定执政者面临挑战的大小和政治生存期的长短。政治忠诚度有两个侧面,一是“忠诚供给方面”由“人数竞争度”导致的叛逆倾向,二是“忠诚需求方面”由“人数规模”决定的“私品换取忠诚”的难度。在民主制里,执政者对公共品的依赖则导致了叛逆代价的最小化,政治忠诚的沦丧度也就更高;在独裁制和君主制里,执政者对私人品的依赖导致了腐败和寻租更加普遍。都知道“反腐败亡党、不反腐败亡国”,殊不知,在独裁制里,腐败才是常态,不腐败才要亡党亡国,这就是完全推翻常识的“政治生存的逻辑”。在独裁制里,给“执政同盟”和“遴选集团”的恩惠比给普通大众的恩惠更有利于巩固政权。正是由于执政者的政治生存取决于直接随从者的支持,有利于社会繁荣的执政者未必能更长久,而有利于个别得力的利益集团的执政者,则反而能“长治于不安”。这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大众的政权更长久”等信念或“骗人鬼话”恰好完全相反。残酷的现实是,坏人总是当道,因为坏人总有制度优势。独裁制里“执政同盟”的小规模和“遴选集团”的大规模,绝不是一种偶然,因为“执政同盟”与“遴选集团”的比率越小,独裁统治就越容易成功。顺便指出,印度民主问题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恰恰是“执政同盟”的规模太小,种族、宗教和利益裙带关系太普遍。如果你追随权威,认为印度会因为民主而“有较好的后势”,那你就已经上当了。很多人对独裁制里的“假民主”大有反感,但其“遴选集团”表面的“民主伪装”决不仅仅是为了骗人的,它有一种“彩票效应”,它提供了一种向上流动的激励,它能使独裁统治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合法性。只有这样,独裁制才能比“向上流动性”小的君主制更有吸引力,也只有这样,独裁制才能与“向上流动性”大的民主制竞争。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每一次的民主浪潮之后,总是出现一次独裁的回潮。这里,说民主有制度弱点不是对民主的一种批评,自由主义者无须在这个地方反驳说“哪一种制度没有问题”,说民主有制度弱点,实际上是独裁制对民主制的嘲讽,独裁制利用的正是民主制之下人性弱点的袒露无遗,因为民主不仅导致“政治忠诚”大幅度贬值,还导致有“权力意志”的人获利份额的大幅下降。所以,有“权力意志”的人最喜欢独裁制,因为只有独裁制的制度结构对他最有利,只有独裁制的制度结构最能使他逃脱坏政策的责任追究。尼克松有独裁的野心,可惜却投错了胎,民主制不能容忍坏政策和独裁者;民主制对政客的“忠诚短缺”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忠诚”,民主制只能容忍对“不在场”的别人和后人实行坏政策,不能容忍对选民主体的坏政策,所以赤字公债是“在场者”兴高采烈的“社会祸害”。企图给独裁统治出谋划策的人,企图使独裁统治向民主方向发展的人,如果他不理解这个逻辑,他就会枉费心机,是“无才不遇”而不是“怀才不遇”。由此可见,仅仅看到社会的动荡和腐败就轻言“失道寡助”和“政权长不了”,显然是极其肤浅和一厢情愿的。在这里,“集体行动的逻辑”正好有助于“政治生存的逻辑”的分析,因为,社会大众与独裁统治对抗时,在行动和偏好的协调两方面都存在严重的成本问题,而统治者在统一行动和瓦解大众偏好上,正好有极大的成本优势。独裁的长命来自于“集体行动的逻辑”,而这个逻辑又基于“政治生存的逻辑”;所以不是独裁压迫的力量太强,而是压迫的制度太有逻辑优势。只要不象希特勒那么疯狂、太过分不“讲理”、太侵略自毁,独裁者的坏政策就是好政治,而独裁者的好政策则反而会是坏政治,因为他只需要收买强势支持者的人心而不是弱者的人心。在“长治于不安”的逻辑里,弱者不需要特意的收买,只需要偶然的施舍。5,“政治生存逻辑”的缺陷与必然“政治生存的逻辑”尽管头头是道、大大超越了汉娜·阿伦特对“极权主义”的刨析,但它所依赖的政权分类,却存在着“传统智慧”的缺陷,它对权力交接的制度安排和“产权时间效应”缺少分析(我在别的场合另外分析了独裁者为什么因此变得特别残暴),对限任制与“执政同盟”与“遴选集团”比率的逻辑关系也缺乏交代,在政治和经济的分离度上沿用了单一的分析法,还缺乏对“政治文化”和“好政策”的“外部性”分析,这五个方面,共同导致了该理论难以用于更有效地解读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关于政权分类,我在“产权国家论”里区别了古典贵族制、绝对君主制、现代独裁制、一党立宪制、多党民主制,还分析了权力交接的“基因悲剧”,因为不分析“权力继承”问题,就不可能彻底完成“政治生存的逻辑”。关于政治和经济的分离度,政治经济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有偏向利益集团的“非中性”的一面,也有普遍有效的“中性”的一面,而且,“非中性制度”也可能扩散为“中性制度”,政治经济并不必然是死板一块。例如,一个社会中经济机会的大量存在,会使高政治竞争度导致的叛逆倾向由低变高(所以美国内阁内外的那些政客里不时也会出现一些反叛者),而在“政治生存的逻辑”框架里,政治经济机会的同一化处理显得太呆板了。对一般的中国读者来说,由于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原因,公共选择的逻辑可能特别难以理解。例如,关于选举民主与赤字公债的关系,在公共选择理论里是常识得不能更常识的老生常谈(见布坎南的《赤字中的民主》),但许多人依然对此常识大有抵触。“公共选择”的主体理论是铁打的逻辑。有个叫伊恩·夏皮罗的政治学家不服,曾写过一本书叫《理性选择理论的病理分析》,对抗的结果还是事与愿违、大败而归。如果你相信多党民主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你可能会有这样一个苦恼:为什么许多新兴民主国家会长期处于混乱和不发展状态?“不够民主”或“法治缺位”能够把这个问题打发掉,但“民主导致政治忠诚大幅度贬值”和“民主导致利益裙带对立公开化”却有助于理解动荡的现实(如血腥中的泰国)。不过,更大的苦恼可能是:一个看上去“病入膏肓”和“腐败不堪”的政权,为什么会权力牢固、并且还能继续发展?这时,“政治生存的逻辑”就派上用场了。“长治久安”是口号和理想,但“长治于不安”却是更加常态的现实。一句话,当“遴选集团”和“执政同盟”的相对规模使“私人物品”换取“政治忠诚”可行时,坏的政策就可以成为好的政治,独裁统治就可以“长命百岁”。对于那些喜欢让感官沉溺于具体材料、同时又蔑视理论的人,“政治生存的逻辑”对独裁的解释是震撼的一课。没有正确的理论,具体材料再生动也只能给出偏见;放纵于生动是人性的致命弱点,也是偏见的温床。在信息过剩的网络时代,许多具体材料“要么等待理论的整理,要么只能一把火烧掉”。总之,要理解现实,“该怎样”的“规范冲动”永远没有“是什么”的“冷酷实证”来得重要。在“政治生存的逻辑”里,“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失民心者失天下”永远是天真的愿望。独裁是一种邪恶的力量,更是一种“长治于不安”的人性现实和制度逻辑。这个道理令人讨厌,但事实就是事实。现实永远不好,可不理解现实,却永远无法使现实变得更好。

这是一本脑洞大开的好书

很多观点让人震动和信服,绝对是近年来少有的好书。我用MINDJET做了笔记,总体感觉很不错。本书从名义选择人、实际选择人和致胜联盟的维度重新界定政治,打破了专制和民主制的简单切割分野。读后,有一种恐惧感,不知为何。

重新理解政治的真谛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慢慢演化出了政府这一角色,但是正如圣经所言,人类也因此引来了恶魔。从古至今,政治一直是权力、金钱和欲望的核心,从希腊的城邦民主到秦国的独裁帝制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再到大英的君主立宪和美国的联邦民主,政治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出现了诸多变体,在看似民主的宣言下,却掩盖不了背后的权钱交易。当政治家冠冕堂皇地宣称为了选民的利益时,其背后一定隐藏着自己的利益。这本书直接戳破了所谓意识形态/政治理想的谎言,政治家做事从来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因为他们也是人,不可能脱离人的基本属性——自我保护。更加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一种可以完美解释当前世界的权力运行规则的概念:权力从核心到外围分别是制胜联盟,不可或缺者以及可相互替代者,民主与独裁的区分无非是每个团体的大小之分:民主国家制胜联盟较大,而独裁国家的制胜联盟较小,而且制胜联盟才是保证权力落入谁人窠臼的保障。这样针对不同国家政府的解释就顺理成章了。民主国家需要对人数较多的议员与选民负责,这时个人利益的收买将远低于公共福利的提升;而独裁国家对人数较少的制胜联盟负责,因此这时将利益均摊到个人的利益将远大于公共福利的提升:这也就揭示了为什么独裁国家不愿意改变,而民主国家则相较灵活。在政治动荡时期是独裁国家最危险的时期,由于制胜联盟数量较小,每个人都会寻求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候选人,独裁者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这时独裁者尚没有摸清钱袋子的来源,因此可能无力支付制胜联盟开出的价码,因此他们会选择适度民主化或者清洗运动来加强自己的政治地位。同时外交对独裁国家的影响也较大,民主国家的总统为选民利益和本国利益去援助当地的亲和势力或者收买政府,但这样恰恰延缓了当地的民主化进程,让独裁者能够有足够的金钱去收买制胜联盟,而非产生经济危机进而导致变革。这也是为什么外来势力的介入并不能很好地帮助民主化进程,甚至可能会危害当地的民主萌芽。民主国家的援助与介入从不是以当地的公民福利为基础的,而是以本国选民的福利为基础的,因此民主国家不一定会选择符合当地公民需求的政党。同样的理论也适用于资源国家,自然资源丰富让独裁者有足够的力量去肆意挥霍而非依靠对公民征税来完成收买。还有关于战争等许多问题,这个理论都可以适用。用书中的话来说,为什么政治家的“坏”行为永远是“好”政治?那是因为政治家,制胜联盟,可相互替代者之间的利益不同,角度不同自然得到的结果不同,因此要想理解这些行为,必须要站在他们的角度。理性人一定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正是不同团体的利益博弈才出现了政治。

如何建立一个衡量社会与政治的坐标系的手册

陈虻说过,一个人应该逐渐建立起自己认知未知事物的坐标系。深感同意,如何理解和判断陌生领域的一些事情的是非价值其实就体现了一个人思想的深度、认知深度。而深度要远比广度来的重要(因为深度能够满足他人推动他人,而广度只是满足了自己)而这本书就是一本帮助人建立如何理解民主和独裁的一个坐标系的手册。出发的角度很棒,总结归纳的很到位,体系框架无一丝的多余(当然,本书里面还是有很多多余的内容,以及很多被阉割的内容)。布鲁斯并没有像大多数书籍一样从法制法理的角度去阐述民主和独裁的区别,直接简单的建立了名义选择人-有影响力的选择人-致胜联盟三维体系。用三维体系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为什么会产生民主的现象亦或是独裁的现象。在这里不禁给作者点个赞!没错,民主和独裁只是现象,而不是本源上的差距,所以腐败无处不在(无论是民主体制还是独裁体制)。更进一步的说,人类历史浩荡几千年,产生的世袭独裁制、宗教领导制、军政府、民主政府、以及带有民族情绪政府,其实形式多种多样。如果把这些形式各异的政府形式作为本源对立的各个个例去逐一分析,分析人民福利、经济发展、腐败浪费等各个环节。其实是很繁杂而不得要领的,更何况有很多似左似右的那些存在。而在作者建立的这个体系之下,没有绝对的民主也没有绝对的独裁,有的只是一个衡量机制,以及我们衡量了各种要素之后能得出的判断和结论,然后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正确有效的衡量机制。第一章阐述清楚了整个体系之后,后续各个章节无非阐述了各个政治环节(上台、维持权利、财富分配、腐败等)当中,不同的条件下,是如何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整个体系简洁有效,而且准确的把握到了问题的核心本质(对该体系抱有疑问理解不够的,请仔细了解一下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事迹,能让你一下子就懂了)。下面就阐述一下该体系的核心观点:1.关于坐标系:(1)当名义选择人和有影响力的选择人的差距越大,该体制越倾向于独裁(2)当致胜联盟人数越少,该体制越独裁(3)当致胜联盟和有影响力的选择人群体人数差距越大,该体制越独裁。2.关于如何保持权力:(1)要让联盟越小越好。联盟人数越少,收买他们要花的钱就越少。(2)要让名义选民越多越好。名义选民多,一旦联盟中有人对你不满,你就可以轻易替换掉他。(3)控制收入。领导人必须知道钱在哪,而且必须能控制钱的流动。萨达姆上台七年前就已经掌控了伊拉克的石油。(4)好好回报联盟对你的支持。一定要给够,但是也不要过多。 (5)绝对不要从联盟口袋里往外拿钱给人民。这意味着任何改革如果伤害到联盟的利益就很难进行。理解了布鲁斯阐述的坐标系,就能理解政治了。最后想说的,该书能在中国出版,可是被狠狠的阉割了,中文版书中多次提到东亚某国,看的我想笑。虽然被狠阉了一把,但是无伤该书的精髓,并且觉得编辑其实也挺不容易的了,互相理解一下吧~~最最后想说的:民主向来不是神或者谁赏赐给我们的,而是人民在社会中生存以及价值交换的过程中自发感受到并追求的。民主只该是目的而不应该是手段

万能的民主

(英文原书当然是五星满分,但是中文版的话只能四星,后者删除了大部分有关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容) 不知道具体是为什么,最近几年公知突然就污名化了,可能是我党的政策着实成功,祖国形势一片大好。也可能是因为国内的任何问题都会被公知们扯到体制上去:城管打人,体制有问题,由于不民主;环境污染,体质问题,因为政府不作为,不民主;没人得诺贝尔奖,体制问题,不自由不民主,抑制创新...公知群体似乎变成巫师,遇事即念起名为民主、自由和体制的符咒,仿佛之后便能万事大吉,便会让社会成为美好的人间。时间一长,听众难免厌恶,更何况目前所谓的公知群体鱼龙混杂,不免多欺世盗名之辈。无怪乎四十余年之前,哈耶克即讥讽公知们为兜售观念的二道贩子。但圣母公知刘瑜也说过“中国的问题确实需要民主来解决,不可能因为这些词被厌恶就抛弃吧,如同一个病人得了肺炎,用抗生素便可治愈,仅仅由于他反感抗生素这个词,医生便推荐别的药吧?!”。布鲁斯•梅斯奎塔和阿拉斯泰尔•史密斯这两位作者显然赞同刘瑜的观点,而且民主在他们眼中何止治疗肺炎,简直包治百病!不过他们作为极端的现实主义理论家,对于领导人本身和国民道德不抱任何幻想,或者说不试图押宝在这些方面,他们推导民主优越论完全是基于个人私利,即统治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持权力,而民众所要选择的领袖和政策全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如此冷冰冰的前提当然会令理想澎湃的人齿寒,好在两位作者是正话反说的高手,明明是一本说明民主意义和何谓高质量民主的书,却被他们写的像是给世界各国的独裁者献计的操作手册,于是内容跟书名一起实现了强烈的反讽效果,再加上本书中不时出现的真实却无比荒诞的事实,好比说通过测量一国之首都机场和市中心的道路长度与直线长度的比来判断该国的民主状况,顺便说一句,该值越大越民主。然而对大部分人来说,民主着实是最熟悉的陌生词,从小到大总听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美国资本家操纵的虚假民主游戏之类,可极少有人试图搞清楚民主的真正含义,于是所有对民主的讨论,无论支持或者反对,全部成了无根之谈。当然,不光在中国如此,全世界都一样,只是天朝格外严重。因此界定何为民主显得尤为重要。本书的两位作者反对仅依据该国是否有名义选举行为来确定民主与否, 因此提出了“名义选民、影响者、致胜联盟”的概念,也就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当权表面上的选民、有点起作用的人和真正决定的人群,简单说就是只有致胜联盟里门的人是人民,其他人是个屁。以天朝为例,理论上主席是由人大选出来的,人大代表又是全国人民推举,可很明显在选举之前全世界都已经知道结果,党内的博弈斗争远在选举开始前就结局已定,谁当老大不过是党内高层一小撮人的意见,于是中国政治中三种身份的划分便一目了然。依照作者们的观点,倘若一国的致胜联盟大,就是所谓的民主国家。当然,大是相对的,只要超过人口一定的比例就行,好比说美国选总统,奥巴马也不过是获得几千万人的选票而已,所占的人口比例远低于30%,但这作为致胜联盟已经足够大了,总比某国9个甚至7个人说了算要大得多。我们为什么要追求民主,当然是因为民主有很多好处,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些好处总结出来就是这么三点。一 民主会促进自由自由才是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正如哈耶克所言的“民主只是手段”,也即是说一种政治制度倘若不能促进自由,便是不值得追求的。现阶段人们常把自由民主并列也说明暂时来说民主和自由会相辅相成,至于原因,作者解释的很清楚:一个掌权者的致胜联盟如果太大,他就不太可能去为他们谋求一些非常具体的物质方面的私利,好比说每人分几万块钱,只能提供一些公共品,好比说修路和安装电信设备,但是即便是这些也是要花很多钱的,而提供给人民自由则不需要任何直接的经济支出,言论自由或者迁徙自由需要政府出钱吗??所以依靠大致胜联盟获得权力的统治者通常很愿意去保障公民的自由,一方面让人民开心,另一方面自己又不需要拿出实际的物质利益。二 民主会推动善治试想一个极端的情况,倘若一国领袖的致胜联盟居然是全国人民,那么他为了保持权位肯定会讨好每一个,于是他所做的每个决定都必然是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利益,如此的话他需要推行什么政策呢?肯定是建立最好的公共服务,比方说为人民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源源不绝的电力和尽可能好的司法体制和教育系统之类,因此民主国家不论其发展情况都有远超同水平国家的大学和低得多婴儿死亡率,否则的话该国领导人就不可能接着身居高位了。三 民主会提升安全一个民主国家若是爆发瘟疫或者地震等自然灾害,领导人必然担惊受怕,因为受难和恐慌的人民随时可能上街示威要他下台,于是他肯定会在之前就做好各种防范措施,而且在救助过程中也必须尽心尽力。而且还不止于这些,甚至于作者表示民主国家之间压根没打过仗,而且民主国家一旦打仗大部分情况下会赢:一则民主国家往往欺软怕硬,因为一旦战败国内民众会把领导人轰下去,所以领袖们喜欢捏软柿子,既没风险又能邀功;二则即便碰上强敌了,因为仗能打起来往往是大部分人都认同的,所以国家的投入会一直增加,最终拖垮对方,而且民主国家的士兵装备一般更好,死伤也更低,毕竟士兵也是人民,每个人的命都很贵重。然而即便民主有各种妙处,对于如何达成民主,两位作者有些语焉不详了,不过他们重申了一个前提:政治民主带来经济繁荣,反过来是否成立并无定论,东亚几个国家的情况是例外。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如同米瑟斯的书名所示——《自由与繁荣的国度》,越自由便越繁荣,当然还是像之前说的,自由本身就是目的,民主是手段,而繁荣是额外的馈赠。

边读边写

政权的构成核心是获得致胜联盟的支持。 只能用利益来收买致胜联盟。利益是多样性的,不仅仅是钱,归根到底就是钱。 钱的主要来源是税收。 在民主国家采取低税收,高公共设施,来笼络致胜联盟。 独裁国家,采取高税收,为一小部分联盟成员牟利。但是即使在独裁国家,也不能税收高的过分,因为会导致大部分人民放弃工作和经商,进而导致税收减少,降低收买能力。使得致胜联盟背叛。起义并不直接导致国家的崩溃政权倒塌,致胜联盟(很多时候就是军队)有足够的能力去镇压一般的起义和人民的不满,但当致胜联盟觉得当下的政权无利可图就可能会对起义无所依作为,最终这才是倒塌的直接导火索。维持政权的不是我们想象的为广大国民谋福利。可以一边侵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一边,一边永世长存 。以前看八卦消息xxx领导人出国访问,所有的尿液等排泄物都是要带回国处理的。这不仅仅是提防外国势力趁虚而入,更是维稳集团内部。一个死了的人是无法为致盛集团产生未来利益的,致盛集团就要迅速找下一个靠山。那领导人想要死的安稳,估计也就比较难了。对美国大选我也有其他角度的认识。适当的策略下,其实不需要50%(20%)的人支持就可以赢得大选了。因为只要侯选人的票数大于另一方,这整个州的选票就是获胜者了。如果不以州为单位,而以整个美国为单位选举,这个比例要大的多。李光耀作为一个独裁者,主要靠个人魅力和自我修养达到了众人爱戴的地位。不过于此同时新加坡人民失去了各种自由。不过总的来说物质上是堪比发达国家的。不过这不能说明,人民幸福是依赖一个善良的leader的。这是偶然。必由之路还是民主制度。独裁者也有具有公益精神,心存善心的,热衷于为人民谋福祉,这是完全可能的。信赖这些心存善意者的问题在于,他们不受大型联盟的问责约束。一个领导人很难知道人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除非领导人通过投票选举产生,并且允许新闻自由和人民自由集会表达诉求。没有自由公平选举,新闻自由,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带来的问责。小联盟统治者们及时心存善念也只会做他们和联盟参谋们认为好的事情。继续说李光耀,善心有的多,又又善心又有能力的少。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就是有心无力的,在经济治理上想要好,可是未遂。国际援助其实帮助的不是穷人,而是贿赂那些受困国的领导人,从而从各方面获得利益。更加注重致胜联盟而全体国民的满意程度经济学的核心在于比较优势,每个人都应该在他们相对擅长的领域具有专长,然后与别人交换产品和服务。比起每个人试图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亲自做一点点,这种方式产出更多。英国从君主制向君主立宪制的转型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经验教训。领导人都希望在全力宝座上生存下来并最大限度控制金钱,但如果给他们机会用政治权力交换金钱又会如何?俄罗斯的选举狭义上是自由和公平的,而我们很轻易就能认识到它其实既不自由也不公平。有意义的选举时人们的终极目标,但为了选举而选举绝不该成为目标。国际观察员喜欢正是人们是否能自由前往投票站,他们的选票是否得到正确统计,仿佛这样一来就意味着这是一场自由公平的选举似的。但如果一国政府(比如俄罗斯 中国 )先禁止有可能成为对手的政党参选,或者政府设立竞选限制条件使执政党很容易宣传政见而反对党无法做到,那么还有什么理由要组织人们去投票或者统计选票时做假呢?选举应该在扩大自由之后,而不改被视为自由的先导。

關於政治實踐的凝鍊總結

此書僅從利己主義的出發點來解釋從國家首腦,幕僚,利益集團,支持者,反對者,以及平民在國家和國際政治運作中的各種訴求和實踐。作者枚舉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縱向的穿越數千年的歷史,橫向的囊括東西方的民族,皆用一個“利”字來解構,暢快淋漓。作者陳述此書並沒有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也就沒有做好壞的結論或是針砭時弊。自己也是蠻欽佩這種穩重,中肯的學術分析精神。若要雞蛋裡面挑骨頭的找弱點,也就是由於全書的立論過於精煉,而導致旁徵博引的時候,重複的得出相同的結論。讀起來有那麼一點點的囉嗦。但瑕不掩瑜。對政治學有興趣的話,值得一看。

政治的一种视角

今天终于都完了这本书,可能由于翻译的原因,对于三个层次的说法让人有些混乱,可替代者、又影响者和不可或缺者,对于没有政治基础的我来说,有点不够生动,但作者从各个时刻的多种事例中,采用这三个角色的角度来分析政治问题,还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但书整体而言有些比较拖沓,有些地方好像有删节,让我有点看不懂;例如制胜联盟属于不可或缺者还是有影响者呢?总之作者从人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去行事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我很欣赏,所有人都是聪明人,都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低成本的行为方式。

让人打开思路的好书

全书视角独特,虽然涉及政治问题,但是写得一点也不枯燥。对开始的一些东西印象比较深,书里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领导人在自己国家里政治清明、公平民主,但同样是他,在其他国家里就是压制人民的独裁者。读过全书得知,其实每个领导人都是在为自己的“权位”服务,也就是自己的政治生涯,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那么再往前推一个环节,怎么才能保住他的权位或者说延长他的执政时间?这当然取决于选举出他的人或者在支持他(即有能力把他推翻)的人。那么再往前推一个环节,怎么讨好以上这些人以便保住自己的权位。那当然是要满足这些人的利益。那么再往前推一个环节,怎么满足这些人的利益?按照开始的问题,一个对自己国家推行民主政策的领导人(民主国家领导人),之所以推行民主政策,并不是说他一定有多善良。而是能够决定他权位的人群太过庞大,这些人有投票权,也就是这些人可以决定他是在位还是下台,那么他在位期间就必须讨好这一大群人,以便自己在位的稳当,但是人又太多了,只能通过提供大家都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来让大家同时获利,所以“民主国家”就要大力地对支持者发展公共事业。但是这个领导人对于外国就不需要这么“仁慈”了,他需要获得外国的利益,比如经济上的或者政策上的,如果外国是民主国家,那民主领导人很可能不听他的话。换一个听话的独裁者,对他来说更有利。所以对于外国国家的人民来说,这个民主领导人就太可恶了。还有一个关于给负债国免除债务的问题,我觉得书里也说得特别好。书里的观点是,债务和政治是关联的。如果单纯给一个负债国免除债务,而不改变他的政治的话,那就是饮鸩止渴。因为领导人借钱(管外国借钱)是为了他本人的“权位”,而不是为了人民谋利益——当然了,如果是大联盟国家领导人,那他必须为大多数选民谋利益,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他的权位——尤其是独裁者负债的时候,他把大量的钱付给他的小部分支持者,而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他经济濒临崩溃之际,最大的受害者是他的支持者们,因为他们拿不到独裁者给他们的利益了。这个时候是政变容易发生的时候。但是如果这时候国际上给免除债务了,独裁者可以继续支付给支持者利益了。那么支持者蓄谋的政变也就泡汤了,人民也就将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单纯免除债务而不改变政治的话是对独裁者的恩惠而不是对人民。上述两个观点是我印象最深的,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啊。除此之外,书里系统介绍了政治的三个维度——可相互替代者、不可或缺者、致胜联盟。还讲了大联盟国家和小联盟国家在政治上的根本区别(也就是我前边说的)。这些观点很能打开我的思路。让我对政治运行有了一种新的理解,或者说是更直观准确的理解。

图解《独裁者手册》,打开政治视角的新大门。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Master熊。每周看本书,看完做图解。小熊之前啃了一本书——《独裁者手册》,看完后感觉打开了视角的新大门。所以在这也把这本书图解下,分享给大家。先说下本书中的核心——选举人理论。小熊尽量简洁得表述,也请大家仔细看看。一、领导人被谁选出?二、谁能选出领导人?三、领导人该如何生存所以根据这个选择人理论。政府是什么?政府其实就是领导人带领自己的团队(致胜联盟),在实际选择人的支持下,统治名义选择人及无政治权力者的游戏。为什么非洲国家接受那么多援助,却依然富不起来?对于非洲国家来说,广大的非洲人民是哪类人?我想大部分是名义选举人,甚至是无政治权力的人。所以他们生活得好不好,对领导人来说,重要吗?那领导人关心的是什么?他关心自己的生存,如果连领导者的位子都保不住,还需要去说别的吗?所以该怎么办?——不断地向致胜联盟、实际选择人回馈利益,以获取他们的支持。所以援助非洲国家的去哪儿了?一定是都漏到致胜联盟、实际选择人集团的手中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腐败“的政府。你问如果援助的是食品,这类”腐败“的人拿那么多的食品干嘛?其实很简单,拿到黑市上去卖给名义选择人,这卖来的钱不就好用多了吗?说到头来,为什么援助那么多却富不起来?——因为援助都跑到“贪官污吏”手中了。说到这儿,小熊想再深入说下选择人理论的其他应用。首先看,民主与独裁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区别仅仅在于致胜联盟、实际选择人集团人数多少。人数多,那就是民主国家;人数少,那就是独裁国家。民主国家用政策来回报致胜联盟,独裁国家就很方便,直接用钱就能回报致胜联盟。小熊这里再说两个个非洲的现象——为什么非洲的公路那么少,为什么非洲的金融体系非常混乱,这仅是因为落后的原因吗?同样的,这套选择人理论不仅非洲国家使用,全世界国家都一样。我们用选择人理论来解释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俄罗斯最好的大学世界排名仅201位?答:俄罗斯每个人都是名义选举人,但实际选举人和致胜联盟只有少数人。所以俄罗斯只需要普及基础教育,让群众有基本的知识创造财富就行。高等教育反只针对致胜联盟里面的精英。“民主”国家因为致胜联盟人数众多,所以顺应民众需求,大规模普及高等教育。(2)为什么“独裁”国家如俄罗斯,警察腐败非常严重?答:俄罗斯警察工资极低。腐败是他们的“特权”,领导者希望他们知道自己必需维护领导者的统治才能有腐败的“特权”。(3)为什么自然资源(如石油)丰富的国家普遍独裁较多?答:就像沙特阿拉伯一样,这是个石油资源丰富出名的国家,但他同时也是个独裁国家,还是古老的君主制国家。为什么君主制在沙特阿拉伯能存活到二十一世纪,也正是因为他的石油!因为有了石油,所以领导人可以有充足的钱去回报他的致胜联盟、实际选择人集团。只要这些人尝够了甜头,就不会去反抗领导人,所以君主制也存在到了今天。(4)为什么美国号称要把自由民主推向世界,但却和独裁国家沙特阿拉伯成了铁杆盟友?民主和独裁看起来似乎水火不融,但真是这样的吗?美国和沙特阿拉伯不就那么铁的吗?其实很简单,大国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更多时候是作为政治工具来使用。你以为外国人就真心希望你生活幸福吗?如果这不会影响到他的利益,这当然没问题,但实际上你强大了,就会威胁到他的地位、利益。所以他实际上是不可能真心希望你强大的。对于美国来说。其实独裁国家才好控制,因为只需要很少的钱把那个国家的致胜联盟买通就好。如果是民主国家,需要买通的人数那就多了,钱也得多花,那他愿意吗?肯定不愿意,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不会向沙特阿拉伯输出“民主”“自由”。最后小熊想说,《独裁者手册》这本书名字听起来可能有点怪,不过实内容还是很有趣,很精彩。如果认真读一读,可以帮你从政治的角度理解很多问题。

和谐删改版本

很有趣的一本书 看完有一段时间了 也没做全书总结但仍印象深刻      据说中文版删改很多 回头看英文版吧      书里阐述了很多关于民主和独裁体制的关键特点等等      码了一大堆字,豆瓣告诉我涉及敏感内容不能发表。。。      总之总之还是多多挣钱用脚投票吧      短期内大陆的体制是不会有大变化的 用书中的话来说:独裁是最自然的,只有当金融危机发生时才最有可能向民主演化(应该说是剧变)

独裁者手册——初看是君主论,细看是民主论

独裁者手册,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经济危机(财政危机)会导致政治危机,别幻想是因为什么人民的不满了,仅仅是因为领导人丧失了必要的资源换取核心支持者的政治忠诚。作者站在领导人的立场,介绍了一个理解政治的“三维视角”,并试图取代我们常见的“民主独裁二分”视角。在作者看来,一切统治者掌握和维系权力都要面临三个集团:名义选择人(可替代者);实际选择人(有影响者);致胜联盟(不可或缺者)。所谓“名义选择人集团”,就是那些名义上有投票权的公民;实际选择人集团在某些国家可能是实际的投票人,在另一些国家则可能是党代表大会之类的机构;但这些都不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最后那个“致胜联盟”——即真正决定一个领导人上台还是下台的那些核心人物——他们可能是神秘的泰国将军,也可能是当年为奥巴马投票的美国选民。 于是,作者提出了领导人掌握权力和维持权力的五个基本法则,1、让你的制胜联盟越小越好(越少的不可或缺者相当于领导人有更多的控制权);2、让名义选择人集团越大越好(领导人很容易换掉制胜联盟的捣蛋分子);3、掌控收入的分配(对一个统治者来说,与其拥有一张让人们喂饱自己的饼,永远不如他能够决定谁吃这张饼);4、支付给你的核心支持者刚好足够确保他们忠诚的资源(你的支持者宁愿成为你而不是依赖你,所以,确保你的巨大优势);5、不要从你的支持者口袋里挪钱去改善人民的生活(失望的制胜联盟成员会变节,让你深陷麻烦)。你以为这些法则只在独裁国家适用吗,民主国家一样,只是在民主化的制度下,私人回报更可能以扭曲的公共政策的形式出现,而不是通过诸如赤裸裸的贿赂、黑市交易或极端的徇私舞弊的形式表现出来。 事实上,民主国家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国会为选举利益重新划分选区(缩小致胜联盟规模)、赞成移民政策(扩大名义选择人的规模)、在税收法规上的争斗(控制收入)以及猪肉政治(内部分赃)等等将民主扭转为专制的危险都一直存在。对此,在本书的开头,作者就讲了加州贝尔小城的腐败故事。在那个小镇,一共有3万6千多人,登记选民只有9000多人,市议会选举的投票率只有20%多,也就是2000多人,通过划分选区,导致一个议员只需要472票就可以当选。也就是说,在一个3万多人的小镇,只有400多人属于致胜联盟,搞定400多人就可以操控该市的各种政策,腐败随之而来也不足为奇了。但是转折在这里出现了,民主和专制的逻辑相同,但得到的后果却截然不同,原因在于制胜联盟的规模不同。在小联盟国家,统治者以私人回报来维系权力是一种更为划算的方式,所以利比里亚的多伊军士和津巴布韦的穆加贝掌权后哪怕将国家弄得经济崩溃、民不聊生也不要紧,只要领导人仍然有钱回报自己的小联盟,自己的联盟成员不属于民不聊生的民就能保证自己权力稳固。而在大联盟国家,领导人只能通过公正政策、公共服务来维系权力,比如税收,更愿意执行低水平税率的政策,否则会得罪自己的制胜联盟成员导致自己下台;比如教育和婴儿的死亡率,作者经过实证研究表明,小联盟政府即使不得已提供公共服务,更重视的也是能产生劳动收入基础教育和成年劳动力的医疗保障,而对大学教育和婴儿死亡率不在乎,大联盟政府受联盟规模的制约,在这两项公共服务上甚至比一些富裕的小联盟政府做的更好,还有许多方面的例子。但是,世上没有救世主,民主的大联盟政府靠的是成千上万民众自发争取的结果,而不是靠外在压迫所能产生。作者不无讽刺的对民主国家的外援政策和全球民主化战略提出了自己的认识,既然 民主国家的领导人也是为自己的制胜联盟,那么“当某个外国的人民普遍反对我们的根本利益,我们获得想要的东西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该国人民处于按美国人民意愿办事的独裁者的高压统治之下。是的,我们希望他国人民自由和享受繁荣,但我们不希望他们自由繁荣到足以威胁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福利--这是顺理成章的。” “假如一个民主的埃及全国动员、全民武装起来,小小的以色列几乎难以抵挡,除非美国或北约愿意尽力保护它。任何认为民主的埃及进攻以色列是异想天开的人,都应该问问19世纪北美平原上民主的原住民部落与扩张中的美国打交道是什么下场。民主化听上去不错,但只在原则上。”作者还写道:“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似乎希望外国做我们喜欢的事儿不是他们喜欢的事。不过如果我们的利益和外国人民利益一致,则很可能在该国成功实现民主化,特别存在一个急于发挥影响力的强大对手的话。”例子明摆着,因为冷战和北极熊的存在核威胁,美国宁愿用“民主”来武装西德和日本。但是“只是因为对他们有利才这么做。这种利益的趋同是很罕见的,正如外来强加的成功的民主化也很罕见” -- 换句话说,美国输出民主,“真心帮助这些国家实现民主自由达到富强”的例子是存在的,但那时一种历史的特例,是偶然,是意外。历史的常态是,民主俱乐部的既有成员不欢迎新的会员,他们宁肯外面的人永远保持独裁并因此而孱弱(因此才需要俱乐部成员的帮助,也更容易操控 -- 控制一个独裁国家的小联盟要比影响一个民主国家的大联盟容易得多,不是么?)。 甚至,“一个国家的民主化,往往是另一个民主国家的威胁”,刚果第一任民选总统帕特里斯卢蒙巴,反对比利时对刚果殖民统治,并指责美国。民主政府难以收买以换取偏向政策,后文作者指出有海量证据表明是美国和比利时联手干掉了这个民选总统。最后,作者认为,推行民主化的时间节点是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民主化的重要因素。如独裁领导人刚上台或因身体原因有被推翻的可能,或者经济发展不好,以至于不能满足制胜联盟成员时,就是一个好的时间。毕竟,相比起被新领导人清洗或者被人民推翻而彻底丧失权力,“不情愿的民主领导人”也会适时推行民主政策,哪怕从长远来看会让自己的特权被削弱。本书为我们理解政治的运行,理解政策的出台提供了一个独到的视角,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总体上值得推荐。

写书的人应该重新考一次gre

书中关联盟的划分很有意思,比较符合现状。不过因为听别人说这书删减了一些,因此对于文中所出现的许多逻辑错误就不妄言了。只说一点。在第五章,作者丧心病狂的将地震危害和民主与否联系在了一起。举的例子是2005年智利7.9级地震和2003年伊朗巴姆城6.5级地震。前者死伤11人,后者近千人。借此说明智利因为更民主,所以防护得当,而伊朗独裁,不在乎公共设施建设,所以损伤惨重。实际上,百度得到,智利地震并不是像作者原文说发生在比伊朗巴姆城人口更多的地方,而是在距离城市几百公里的山区里,震源距离地上有一百多公里。而伊朗是真的在城内,震源仅二十多公里。至于防震措施不得当,这与国家收入历史传统都有密切关注。伊朗有几千年的历史,房屋必然破旧不堪,着手建造新城市又有很大文化阻力。相比之下智利境况明显好的多。单就此例而言,作者丧心病狂的篡改了事实,并且生硬的套上了关系,恶性程度堪比高中生写作文硬套论据。 其余地方很多例子也都耐人寻味。虽然作者的观点不错,但是丧病的程度减少了这本书的可信性。

认知论的代理问题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提高了代理问题导致的脆弱性和反脆弱性。代理问题(Agency Problem)是指由于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加上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目标函数而委托人难以观察和监督,从而出现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现象。又称为委托代理问题。大多数乌合之众总是主动或被动的把自己的认知论委托于他人,最早是神,其实就是宗教集团。后来委托于各种所谓的真理、主义、道德、种族、皇权,用这些光怪陆离、五彩斑斓、道貌盎然的形而上词汇解释历史是我们一直都在干的蠢事。幸运的是现在这些皇帝的新衣慢慢的被扒掉了。波普尔最早开始对集权社会和开放社会的思考,索罗斯发扬光大并实践之。独裁者都是后现代主义的信徒,垄断乌合之众的认知论权利,信奉没有所谓的事实,事实完全可以被操纵。而乌合之众都是文艺复兴为代表的启蒙思想的信徒,相信有一个高高在上的、不食人间烟火、与现实分离的真理,独裁者宣布自己掌握这个真理,于是乌合之众傻傻蠢蠢的把自己的认知论拱手相让。越来越相信奥卡姆剃刀原理,不能简单明了的解释一件事情不是你太高深而是你太蠢。本书及其简洁的解释了极少部分独裁者如何控制大多数乌合之众,原理就是简单的个人私利。某党最早用宇宙最高真理发动群众夺取政权,然后历次整人运动差点步前苏联后撤,然后设计师有限开放,到现在最高真理党内党外都是个笑话,几乎所有的历史都可以用本书理论解释,好吧现在就看经济衰退会导致什么后果了。

如何成为一个大独裁者?

有一部美国电影叫《大独裁者》,豆瓣评分7.8,讲述一个大独裁者每天一本正经的胡作非为最后还赢得了一位民主意识极强的爱人,看完竟然还觉得他有点可爱。手握滔天的权力和巨大的财富,谁不愿意像个小男孩一样胡闹呢?难不成还真要为了别人的福祉而奋斗吗?别傻了,“别人”是谁?要是服务了敌人怎么办?这样看来,从事独裁者这份职业的内容就是肆意妄为。当然他得有钱,以及正确使用钱以保住地位,也就是保住性命,毕竟在一般的独裁者国家中政治生存和个人生存是划等号的。美国学者布鲁斯·布尔诺·德·梅斯奎塔的《独裁者手册》简直可以成为独裁者们的生存指南,但是歌颂民主制度的读者可能会不满,因为作者会告诉你不论是独裁还是民主,政治的运作理论是一样的,坏行为往往都是好政治,你读不懂的世界其实因为利益只在小部分人之间分配。你得搞清楚,政治是政治家为了升职加薪的职场宫心计,他并不在乎你怎么样。这一整套逻辑是这样的:对领导人而言,政治情势可以被分解为三种人群:名义选择人集团、实际选择人集团和致胜联盟。名义选择人包含了所有具有法定发言人的人,例如年满18周岁的公民。实际选择人是真正选择领导的人,比如英国支持多数当议员的选民或者国内间接选举选出的各省级人大代表。最重要的就是致胜联盟,也就是最终决定国家领导人是谁的那一部分人。致胜联盟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这个国家倾向于独裁还是民主:在独裁国家真正能决定领导人的人数很小,领导人只要满足这一小部分人就可以。这解释了世界上部分极端贫穷的国家,为什么国内一片荒芜,统治者却可以高枕无忧。因为他需要满足的人很少,只要给那些最重要的人足够多的利益,就可以保证他的生命和政治安全。相反,在一个民主国家,例如美国,致胜联盟的规模较为庞大,领导人就会推出更多有益公众的政策,试图营造出一种“回馈”选民的意思。“在提升社会福利和养肥一小批特权人士之间做出选择,这个问题与领导人个人是否善良毫无关系。高尚可敬的动机也许很重要,但它们被维持支持者开心的需要所压倒,而使支持者开心的方法取决于有多少人需要奖赏。”如何上台?在电影和小说里,革命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受压迫的人民觉醒并决心创造一个新世界。而现实是,在位者出现了个人危机,比如病重、破产,尤其是一个依靠小型致胜联盟的领导者,当他发现自己无法继续喂养联盟的伙伴时,就要警惕这些“伙伴们”取而代之或者转而支持更有本事的对手。在适当的时机(在位者出现个人危机之时),对现任者进行挑战,并且向曾经的联盟支持者传递会继续供养的信息,并且支付足够的报酬给现任的支持者,迅速取胜,这是后继者成功上台的几项关键。“独裁政治是关于个人回报的争夺战,而民主政治则是关于好的政策理念的争夺战。”核心仍是,谁能取得致胜联盟的信任。如何掌权?维持稳定的致胜联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欲壑难填这个词全世界、全行业通行,因此领导人在坐稳权位后常常会想办法缩小联盟范围,剔除不稳定人员,掌握更多忠诚人员。中国宋代的“杯酒释兵权“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也是少数不流血的成功案例。人员暂时稳定的代价同样是钱,这是保持忠诚的利器。一个国家的财富主要来源于税收、资源和借款,就税收而言,民主国家的税收政策较为严谨和复杂,独裁国家没有这么多限制,但是同时得锁定交税群体,如果不适宜向部分群体征税,腐败就是授人以渔的那个“渔“字。在部分地区,腐败是一种默示的方式:这是一种高超的技巧,变相的喂饱了支持者又转嫁了道德了责任风险。“石油是魔鬼的粪便“,相比税收的来源于公民的劳作,资源可以直接从自然中获取,这只需要一点点人工。如果依赖税收,就必须鼓励公民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紧接着就需要改善工作环境,创造自由市场,这一系列措施是独裁国家领导者所避免的——周期太长且有革命的危险。“资源诅咒使独裁统治者有能力大规模地回报支持者并聚集起庞大的财富……为了确保人民无法协同造反、夺取国家控制权,领导人竭力让联盟以外的人保持贫困、无知和散漫状态。”借债对独裁者来说是一件美妙的事,不需要危及己身的成本,债务还均摊在每个人身上,好处却能不按比例地流向联盟成员,包括自己。税收、资源、外债为主的金钱来源满足了致胜联盟的成员,那么接下来轮到统治者自己了。但是统治者需要各位注意的是,分流的金钱必须严格观点,坚决不能将手伸向联盟的钱袋子,这一点至关重要。富有可以换来民主吗?我们能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富裕的欧洲国家大多是民主制,穷困的中东国家普遍是独裁制。有人将之归结为,人民只有富裕了才能有思想觉悟和政治追求,民主是一种奢侈品。韩国电影《辩护人》中男主角因执意代理一起政府迫害读书学生的案子而被大客户约谈,这位国内顶尖企业的继承人说:“我在美国的时候也非常喜欢那里自由民主的氛围,但是韩国必须人均收入再提高3倍才有实现民主的前提。”律师回答他说:“我不认为民主,是富有国家的人才有资格享有的事情。”这也曾是我的误区。布鲁斯告诉你“世界上不少富裕国家是民主国家,但依赖大型联盟才是这些国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强有力解释,即使现在不富裕,它也预示着将来的富裕。相形之下,经济增长和成功看来并不确保国家治理的改善,实际上反倒有可能产生阻碍。”财富的分配首先基于国家政治的运作,领导人实际是根据现有政治运作模式进行指挥操作。但可悲的是,政治家们首先关注的是个人的政治生涯,“为人民利益做事可能极其不利于保持权位”,亦不能依靠其扭转“恶”的局面,最后生成一个无解的困局。“当读者下次看到某位慷慨激昂的政客声称他采取的立场是为了他的国家的利益时,不管他是民主党人还是共和党人,记住把国家两字替换成政治生涯。”这句话来自华尔街日报,也是今天的结尾。

独裁者手册带给我的冲击

《独裁者手册》给我的冲击很大,颠覆了我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对政治的理解(相同的感受是在我第一次听完党课之后)。1.关于政治。对政治我有一种无理由的偏见和不自觉地回避,总以为政治和权谋、邪恶、卑鄙、自私联系在一起。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也是利益的集中表现,理解政治需要智慧,防止成为政治的牺牲品更需要智慧,更不要说参与政治和玩转政治。政治无处不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规矩就是政治。政治是人类存在的社会运作规律,它无关道德、人性、传统和现代,是一种客观存在。2.关于实然与应然。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在应然的世界里思考问题,容易陷于天真,更容易用应然的标准去批判实然。或者站在应然的高空对实然的世界无可奈何,或者画饼充饥,对于改进实然的世界提不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应然的世界再美好,若是不对实然的世界作出改变,对于现实是没有意义的。若是这样的思路去改变世界,无非是在铺满鲜花的天堂里多增加几具尸体。3.关于常识与理性。有时候,直觉和经验会带给我们不少错误的常识。我们也会从父母、朋友那里获得一些错误性常识,局限性理解常识应用的范围和条件。可以说,人在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也是不断否定错误性常识的过程。在做决定的时候,要多一份清醒和理性;在遇到习以为常的矛盾时,多一份批判性思维,这就需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这是一本纯粹关于政治的书

读完这本书之后 比较直观的感受是作者对于政治本质的看法确实十分透彻。诚然,就如同书里所梳理的那样,这个时间上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政体无外乎是处在那个3维的框架里的不同位置而已。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对官员腐败恨之入骨的屁民,书中对于腐败的理解是我觉得最出彩的部分,联想到最近的打虎,再怎么打估计也打不到制胜联盟头上吧。同时,又让我不禁猜测,GD内部究竟存在一个怎样的制胜联盟呢,这个制胜联盟的规模如何,其成员的更替又如何进行?不过有一点作者未提到,那就是互联网的力量,互联网可以有效的聚集民意,这就等于在独裁政府治下开辟了一个可以自由交流,抒发意见之地,原先对于领导人以及制胜联盟无关痛痒的平民在互联网上可以形成巨大的政治压力,从而迫使领导人作出回应。是否制胜联盟应该考虑网络民意呢?不管怎么说,书中所提出的政治原理是非常精妙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政治与经济发展的联系,这也是我认为书的最大缺憾。其并没有很好的解释政治体制将如何影响经济发展。书中的大量例子举的都是经济发展一塌糊涂的非洲国家,这些国家若采用民主制度或许经济上可以有一定发展。但是问题放到比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及印度,书中的政治理论则无法很好解释中国取得经济巨大发展的原因。而我恰恰认为,独裁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的方面要强于民主制度,正所谓开源节流,好的政治制度(姑且认为民主制是好的制度)重点是在节流部分,即减少腐败支出,把钱用在关键性的公共项目上,保证选民的最大利益。而在开源部分,个人并不认为民主制一定能很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因为民主制的特点决定了其领导人的任期不可能很长,而经济发展需要制定长远的目标以及稳定的政治环境,而独裁制比较容易达到长久稳定的统治反而更有利于长期政策的推行。比如中国,试想若是民主制,很难想象改革开放以及那些坚持多年的5年计划能够长久有效的推行。我同意坚持自由市场经济是保持经济发展的根本,而民主制应该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处在当前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仅仅坚持一些基本原则对于经济发展来说还是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因此,我倒是认为中国的现行制度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是有好处的,是由于民主制度的。浅见而已。。

政治莫儿戏

早在一年前已经阅读过本书的英文版书评,其中已经简要介绍了其政治理论的核心:无论独裁或者民主体制,其制度实质是统治者的“分赃游戏”,而其中核心是掌握“致胜联盟”。其理论如下:名义选民:在名义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全体公民。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对谁当领导人根本没有任何影响力。  实际选民:那些真正对谁当领导人有影响力的人。对美国来说这相当于是选举这天出来投票的选民。致胜联盟:必须依赖他们,领导人才是能维持自己权力的人。对美国总统来说这相当于是在关键选区投出关键一票让你当选的人,对独裁者来说这是你在军队和贵族内部的核心支持者。在此之后还有五条关键法则:第一:让你的致胜联盟越小越好(容易收买和控制);  第二:让你的名义选择人集团越大越好(备胎越多当然越好);  第三:掌控收入的分配(无需解释);  第四:支付给核心支持者刚好足够确保他们忠诚的钱(给多了就威胁到统治者自身);  第五:不要从你的支持者的袋里挪钱去改善人民的生活(不要试图“为人民服务”,因为背叛“自己人”比背叛“人民”后果更不堪设想)。致胜联盟-实际选民-名义选民这个三维理论让作者振臂高呼表示柏拉图、马基雅维利、卢梭、罗尔斯等人都是旧时代的人,研究出来的形而上不适合现代政府甚至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而该理论正是他们的终结者。看到这里我一身冷汗,虽然两位作者通过多年研究写出《政治生存的逻辑》学术著作,而本书是其通俗读物版,但是一开篇作者快马加鞭试图让本书畅销的目的也太明显了。美国人喜欢的那套阴谋论和否定权威都迫不及待地拿出来了。书的余下部分都通过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例子来论证其理论和五条法则的正确性。读完我实在想好好关照一下本书原版的《政治生存的逻辑》的生意,其论证仅仅用举例一种手法,不符合学术写作的规范,也明显缺乏说服力。而且作者声称“民主体制”和“专制体制”这样的称谓仅仅只有修辞学上的意义,是“省事的划分”。但是我倒是觉得这个三维理论和五个法则同时也是比较省事的划分。用一个公式将全世界的政治体制运作模式解释完整的确显得极具诱惑力和科学化,但是可惜将政治仅仅称作“分赃游戏”就未免太过幼稚了。诚然我认为本书的观点是有一点启发性的,因为政治不可能不涉及到政府腐败和利益输送,但是这绝不是各种政治体制之间的核心共同点和全部。政府或者统治者的统治有赖于包括但不限于利益分配,还包括了诸如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地缘政治等等。按照本书的理论,独裁者只需要拉拢好军队就可以稳坐江山,但是公共产品的输出就一定不重要么?忽视了政府基本的公共服务职能将直接将国家投入无政府状态,恐怕独裁者位置也不好坐。至于本书声称民主国家和专制国家最大区别在于致胜联盟的扩大化,从而使更多人享受到利益分配。作者盯住了决定总统选举胜负的摇摆州或者某选区的关键票,但是他忘了其基础正是所属政党多年来的建设,并非仅仅只有致胜联盟受益。而作者提出的专制国家拯救法就是扩大致胜联盟就可以迈向民主国家,拿出个简陋不已的函数图滥竽充数。将政治视为一种只关乎个人利益的分赃游戏,套用固定公式确实很吸引普通人的理解,这种好莱坞电影的销售模式一味迎合大众口味,我终于明白为何古典政治哲学家一再强调好公民和统治者的“德性”了。

找到第二个理由

独裁者外围有三个层次,从内到外从小到大依次是:致胜联盟,实际选择人集团,名义选择人集团。根据这三个集团对于独裁者而言所拥有的地位划分,分别是:不可或缺者也即核心支持者,有影响者,可相互替代者。民主国家和独裁/君主制国家在独裁者规则上并没有差别,没有任何一个独裁者可以单枪匹马地统治,为了保持在位,他需要以上三个层次的支持,尤其是致胜联盟的忠诚。而致胜联盟只有在自己的利益能够得到满足并且对这种状态的持续拥有信心的情况下,才会保持对独裁者的忠诚。也就是说,独裁者需要花钱买支持者的忠心。除了核心人物之外,领导人也需要收买军队,以保护自身以及政府的安全,压制国内反抗,抵抗外国侵略。但一旦核心人物或军事力量拿到手的私人回报不足以支撑他们去冒压制反对者和叛乱的风险,他们就会坐视不管或者倒戈。这也就是独裁者下台的日子。当致胜联盟规模越小,独裁者需要收买的人数越少;当可相互替代者规模越大,支持者由于担心自己被替换掉越是小心翼翼忠心耿耿。在这种情况,独裁者可以花较少的钱就能维持自身的统治,并且将更多的剩余财富收入囊中,或者出于善治的理念,用于公共福利。因此,独裁者知道钱在哪里并且能够掌握钱对自身的政治安危就十分重要。钱有以下几大来源:取决于人民劳动以及税率的税收,自然资源,以及国外援助。在税收方面,独裁者需要考虑到人民的生存状态,为了保持劳动者的劳动体力和生产技巧,独裁者会愿意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基础教育等公共福利,那福利的限度刚好满足于支持一大批健康有力的劳动者。拥有言论和集会自由,以及培养出拥有头脑,谋略以及召集能力的人会成为独裁者的巨大威胁。因此,自由和高等教育绝不在独裁者愿意支持的事业之内。除非他的统治进入危机。而依靠自然资源和国外援助发家致富的独裁者不太需要从人民那里得到什么,因此更加不关心他们的死活,不会花心思和资金投资公共福利。相反,人民的条件越差,自由越是受到限制,能够推翻政府的能力越弱,独裁统治反倒能更加长久。所以只要稍稍观察一个国家的基础建设以及普通民众生活状况,就能猜测这个国家的致胜联盟规模是大是小,民主程度是高是低。底层人民自然始终谋求公共福利的增大。但即使是致胜联盟甚至是独裁者本人有时候也会主动促进公共福利,当然,他们的出发点绝不是什么普世的善心,依然是出于扩大自己的利益。尽管独裁者拿出一部分钱去提升公共福利,会减少致胜联盟成员所获得的私人回报。但公共福利改善了生产力,使得税收总额加大,这种全国性的经济增长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份额抵消甚至大大超过致胜联盟成员的损失时,他们也会欣然推动改革。也就是说,从一块更大的饼里面分出比较小比例的一块也比从一块小得多的饼里面分出比例稍大的一块要大得多。那些聪明人绝不会不懂这个道理。因此,当致胜联盟整体表现出这样一种意愿就会对独裁者造成压力而促进改革。而在独裁者自身出于维持统治的需要,希望扩大致胜联盟的规模,增加可替代性的时候,也会导致相同的促进民主的倾向。而这些转机,一般出现在政权更迭(独裁者刚上台或者垂危)以及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经营不善,战争等)之时。民主国家在国内政治经济方面相对独裁国家拥有更多的自由和活力,人民也更富足,幸福。但民主国家并不像他们言辞上声称的那样希望帮助弱小独裁国家改进现状,提升民主程度,改善底层人民生活状况。民主国家的领导人要为自己的选民负责,尽管选民们都大声称颂善治的理想,但一旦促进他国的这种善治要以牺牲自己的生活水准为代价他们大都沉默不语了。而一旦政府用对外援助去收买独裁政府的政策让步而为国内创造利益,选民们可能也没有理由不心安理得享受当下自身福利的增长。尽管长远来看,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会对每个人造成更广大的福利,但大部分时候,我们跟关注短期内的自己,未来是和下一任有关的事情。战争看似是国际的事,无非也是国内政治的蔓延,遵循着同一统治规则。民主大国专挑独裁弱国欺负并总是赢得战争也不是没有道理。实际上,民主大国很多时候是导致独裁小国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一旦战胜胜利(而这几乎是肯定的),大国取得有利于自己的政策,会进一步加强对独裁政府的控制,扶植顺从的独裁政府或直接设立傀儡政府,抑制独裁国家的民主发展。而且民主领导人对战争总是比独裁领导人更用心用力。一场战争的失败几乎一定会导致民主领导人的下台,而这种失败对于独裁者而言只要是还能保存自己的实力维持统治,损失一些普通民众和领土并不算太大的问题。一方是促进选民利益,保证胜利,倾尽全力,另一方是保存实力,维护统治而非国家利益。谁胜谁负,不是太有悬念的事。因此,一个士兵的生命价值在独裁国家和在民主国家也有天壤之别。民主国家会为士兵配备最好的装备,花大力气也要解救一位士兵;而独裁国家宁愿将士兵一同炸死也不希望武器落入敌手。在我们分析政治问题时,有时候不要从国家出发限定在意识形态和国际外交的框架之内,回归领导人的利益动机,一切都很好理解也符合实际。很多时候人们都有两个理由,一个是好的理由,另外一个才是真实的。

改变三观

能引进这种类型的书是一种进步,虽然听说遭到删改,细心会里面还有许多映射,关于高等教育,关于医疗制度。作者有一个精妙的切入点,与其说是独裁,作者的角度在大小制胜联盟上,独裁者只是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作者制胜联盟这一个及其简单的原理为基础,解释了当今政治的众多不可思议的乱象,比如外国援助者似乎总是帮不到他们想援助的人,比如明明资源丰富的国度为什么无法富裕,作者把这一切套入大小制胜联盟的框架中,一切是简单合理的近乎粗暴。这本书带来一个启发,带来一个全新的看问题的角度,就像作者所说,不止是国家,高校,公司都是有大小制胜联盟的区别。它既可以是政治爱好者的读物,又是一本生活常识的书,它的原理可运用在生活的太多地方。

人都是以利益驱动

我们不去谈人性本善还是本恶。一个理智的人,行走在社会上,无时无刻都在使用策略。他会去衡量每件事如何处理,才可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人类行事,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而非以高大上的信仰为出发点。任何人也不会相信,一个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就因为加入了XX党,经过宣誓,就马上变得光环加身,如同上帝般完美无瑕,整天只想着为人民服务而忘我工作!加入XX党,就如同书中所讲,进入了另外一个利益圈,即不可或缺者,而他们的利益目前完全是由利益圈内的人决定,这时候他们也会权衡,是为了自己利益圈的人服务,还是为广大的可替代者服务? 大家对于答案都如同明镜一般!广大的可替代者的利益和他们的利益没有重合,就很难有质的改变。任何人也不会良心发现,要为了党章上的章程而致力于服务广大的可替代者联盟。或许你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讲,这些人真的做到了。 但是也不要忘了,不可或缺者的联盟何止千万,才出现了寥寥可数的几个,难道我们所有的利益都要寄托于这寥寥可数的几个人? 要想让他们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即可替代者联盟真正的服务,最少要让广大的群众参与进来,实行监督,或者让广大的人民群众来决定他们的升职加薪!这样他们才会真的为人民服务,因为这是符合他们自己的利益!缺少民众的参与,这些无良的警察,贪渎的官员永远都不会消失!如今的治贪,在他们眼里也只是风声紧了,但是风声总会过去~ 换个角度,要靠风声来遏制这些贪官,何其悲哀!民主终将到来,谁也不能阻挡。至于某些人的民众的素质不足以支撑民主,甚至于民主不适合我们。说这些的人,一定不是普通的人民群众!他们的言论也终将被滚滚的历史车轮所碾压!

最后一章最够味

刘瑜女士将本书暗示为“民主颂”,完全同意。但她直接把最后一章“怎么办”的内容忽略了。我摘几段,大家就明白为什么了:(这里的“我们”指美国)“当某个外国的人民普遍反对我们的根本利益,我们获得想要的东西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该国人民处于按美国人民意愿办事的独裁者的高压统治之下。是的,我们希望他国人民自有和享受繁荣,但我们不希望他们自由繁荣到足以威胁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福利--这是顺理成章的。” 注意原书作者特别说道,前面几章讨论的都是“实然”问题,最后一章表达的是“应然”问题。这本书作为“民主颂”没错,但前提是全世界只有一个政府。在很多情况下,“他人之佳酿即使我之毒药”,一个国家的民主化,往往是另一个民主国家的“威胁”。在“战争与和平”这一章中,作者鞭辟入里的分析了“民主国家之间不发生战争”这一略显浅薄的偏见。他们不无讽刺的说:“加入一个民主的埃及全国动员、全民武装起来,小小的以色列几乎难以抵挡,除非美国或北约愿意尽力保护它。任何认为民主的埃及进攻以色列是异想天开的人,都应该问问19世纪北美平原上民主的原住民部落与扩张中的美国打交道是什么下场。民主化听上去不错,但只在原则上。” -- 刘瑜女士对民主的向往值得嘉许,但她难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因民主而无比强大的埃及,是以色列想要的么?到底是一个腐败丛生民不聊生的埃及更符合以色列(包括美国)的利益,还是一个民主强大团结一心的埃及更受喜爱?(想想美国对待腐败孱弱的巴列维政权同民主强大的霍梅尼截然不同的态度吧)作者又写道:“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似乎希望外国做我们喜欢的事儿不是他们喜欢的事。不过如果我们的利益和外国人民利益一致,则很可能在该国成功实现民主化,特别存在一个急于发挥影响力的强大对手的话。”例子明摆着,因为冷战和北极熊的存在核威胁,美国宁愿用“民主”来武装西德和日本。但是“只是因为对他们有利才这么做。这种利益的趋同是很罕见的,正如外来强加的成功的民主化也很罕见” -- 换句话说,美国输出民主,“真心帮助这些国家实现民主自由达到富强”的例子是存在的,但那时一种历史的特例,是偶然,是意外。历史的常态是,民主俱乐部的既有成员不欢迎新的会员,他们宁肯外面的人永远保持独裁并因此而孱弱(因此才需要俱乐部成员的帮助,也更容易操控 -- 控制一个独裁国家的小联盟要比影响一个民主国家的大联盟难得多,不是么?)。民主很好,但也要看山姆大叔愿意不愿意呀。

天下乌鸦不一般黑

《独裁者手册》:天下乌鸦不一般黑刘瑜《独裁者手册》(The Dictator's Handbook)可真是一部典型的“标题党”作品。根据这个书名,这本书将手把手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独裁者。真有这样的秘笈?原以为征服世界需要千军万马,现在看来只需要42元。可是,掏钱买书之后,打开一读,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上当”了。这本书真正的标题似乎应该是《如何理解政治:一个三维的视角》。但是鉴于多数人一读到“三维”这个字眼就睡着了,所以,还是用个吸引眼球的书名、让人们先掏钱再说吧。但事实上,由来自纽约大学的两位政治学学者布鲁斯·布鲁诺·德·梅斯奎塔(Bruce Bueno de Mesquita)和阿拉斯泰尔·史密斯(Alastair Smith)出版于2011年的书旨在介绍一个理解政治的“三维视角”,并试图以之取代我们常见的“民主专制二分”视角。政治的哪三维?在作者看来,一切统治者掌握和维系权力都要面临三个集团:名义选择人;实际选择人;致胜联盟。所谓“名义选择人集团”,就是那些名义上有投票权的公民;实际选择人集团在某些国家可能是实际的投票人,在另一些国家则可能是党代表大会之类的机构;但这些都不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最后那个“致胜联盟”——即真正决定一个领导人上台还是下台的那些核心人物——他们可能是神秘的泰国将军,也可能是坐在珠帘后面的慈禧太后,还可能是当年为奥巴马投票的美国选民。如果必须用一句话来总结此书的中心思想,那就是:一个领导人,不管他身处什么样的制度,都只会讨好决定其输赢的那个“致胜联盟”。别幻想什么“为人民服务”了,政治就是“为致胜联盟服务”。接下来,睡着的读者可以醒过来了——在介绍完他们的政治分析三维模型之后,作者的确提供了一套“统治攻略”。这个“攻略”非常简洁,比“三十六计”还简洁——它只有五条:第一:让你的致胜联盟越小越好(容易收买和控制);第二:让你的名义选择人集团越大越好(备胎越多当然越好);第三:掌控收入的分配(无需解释);第四:支付给核心支持者刚好足够确保他们忠诚的钱(给多了就威胁到统治者自身);第五:不要从你的支持者的袋里挪钱去改善人民的生活(不要试图“为人民服务”,因为背叛“自己人”比背叛“人民”后果更不堪设想)。总结起来就是:找到尽可能多的钱,给关键但尽可能少的人花。比如,利比里亚的前总统塞缪尔·卡尼翁·多伊(Samuel Kanyon Doe),这位在1985年刺杀了其前任、并将其心脏喂狗的“壮士”当权之后,无师自通地掌握了上述规则:他迅速控制了一家大橡胶公司、一家铁矿出口公司、并向远洋船只征收“登记管理费”,从而获取了巨大财源;然后他又用这个财源一举将士兵的工资从85美元涨到250美元。同时,他还将政府高层全部换成了本族人。尽管他诸多短视的政策导致这个国家经济崩溃、犯罪丛生、民不聊生,但是没关系,在这里,“致胜联盟”不是“民不聊生”里面的那个“民”,是政府高层与军队。这个模型的确给我们理解从家庭、企业到政党、国家的组织运转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小到一个家庭——宝宝想吃巧克力怎么办?家里人再多,他所需要的搞定的其实就是那个妈妈——那才是他的“致胜联盟”。大到一个专制政府——为什么罗伯特·加布里埃尔·穆加贝(Robert Gabriel Mugabe)把津巴布韦治理得一团糟却能“稳坐江山”?因为他们搞定了需要搞定的人。为什么光绪为了国家前途发动改革却死得那么惨?因为他得罪了自己的“致胜联盟”。为什么联合国无法出兵叙利亚?因为英美搞不定常任理事国这个“致胜联盟”……把这个模型运用到政治分析时,作者格外强调,这个攻略可不仅仅适用于专制国家或组织,在“找钱搞定致胜联盟”这一点上,民主国家也一样。美国国会的“猪肉政治”就是一个典型。对一个议员来说,本选区那些给他投票的民众就是他的“致胜联盟”。于是,各种“好处”源源不断地往本选区输送,至于这个选区是不是真的需要一个飞机场、这个超市是不是建在另一个选区更好、这笔钱也许路易斯安那赈灾更需要……,我可管不了,因为路易斯安那的选民不会万里迢迢跑到这里给我投票。那么,难道根据这个“三维模型”,专制和民主是一回事?写到这里,作者终于“背叛”了书名、露出了他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用了一章试图论证“天下乌鸦一般黑”,然后用了剩下的九章来论证“天下乌鸦不一般黑”。在作者看来,专制和民主的逻辑是一样的,但同样的逻辑却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在专制和民主之下,致胜联盟的规模完全不同。在专制国家,致胜联盟往往很小——极端情况下,几个将军、某党派的核心人物或者某些宗教领袖就能决定谁在台上谁下来;但在民主国家,尽管致胜联盟和名义选择人之间也往往有巨大鸿沟,但其规模要大得多,比如,就奥巴马的上台而言,尽管有投票率、党派撕裂等因素,最后把他推上台的,就算没有上亿,也有几千万人了。致胜联盟这种规模的差异会带来一系列政策和治理上的后果。致胜联盟规模小,意味着统治者往往只需要给联盟成员提供“私人好处“来获得或维系权力,无需通过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来维系权力——这就是掠夺型国家的起源;致胜联盟规模大,则意味着统治者只能通过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来争取权力,这是服务型国家的理由。由于即使在民主国家,致胜联盟也不等于“全体人民”,这种公共善的供给未必是均衡的:既然奥巴马的核心支持者是年轻人、有色人种、穷人和自由派知识分子,那么给富人减税、呼吁禁止堕胎、增加大学生学费或者推翻平权法案显然不会占据奥巴马议程的顶端。但是,当致胜联盟规模达到几千万乃至上亿人时,局部的“私”与整体的“公”已经相差不远。为了说明“大致胜联盟”的治理优势,作者列举了一系列的案例。比如税收。与我们一般认定“民主的再分配冲动导致税收提高”的直觉不同,作者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致胜联盟的规模越大,税收越低——这是因为高税收会得罪自己的致胜联盟。比如墨西哥,民主转型前后,边际税率以及政府收入占GDP比重都减少而不是增加了。但在“小致胜联盟国家”,致胜联盟所获得的好处从来主要不是来自于低税收、而是“私人好处”,所以政府很可能用高税收、逆累进或间接税的方式将穷人的钱转移到富人身上。再比如医疗卫生方面,作者的经验研究表明,对于控制婴儿死亡率,致胜联盟的规模比国家贫富程度影响更大,“成为富裕国家确实有助于挽救孩子的生命,但效果不如成为民主国家”。再比如饮清洁用水,90%的洪都拉斯人能喝到清洁的水,却只有44%的赤道几内亚人能喝到清洁的水——是因为洪都拉斯比赤道几内亚富很多吗?事实上赤道几内亚的人均GDP高得多,而且两个国家都在热带,都曾经是西班牙殖民地,导致差异的,在作者看来,是政治制度。大致胜联盟往往意味着统治者试图以更低的税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所以书中总结道:民主是关于好想法的军备竞赛。可以看出,作者试图抛弃“民主/专制”二分法来理解政治,代之以他们创造的“三维模型”,但是绕了一大圈,他们似乎还是绕回了这个二分法。只不过,他们使用的语汇不再是“民主/专制”,而是“大致胜联盟/小致胜联盟”。但是,因为致胜联盟规模较大,民主国家的公众从此就带上了护身符,可以一劳永逸享受统治者端上来的各种甜品吗?显然并非如此。不要忘记前面提及的“红五条”:不管民主制还是独裁制里的统治者,他们总在想方设法缩小致胜联盟、开拓财源、从“人民”手里向自己的致胜联盟输送利益——这就意味着,民主永远面临着被统治者扭曲成专制的可能性。事实上,民主国家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选区操控(缩小致胜联盟规模)、增税借债(扩大财源)以及猪肉政治(内部分赃)等等危险都一直存在。对此,在本书的开头,作者就讲了加州贝尔小城的腐败故事。在那个小镇,一共有3万6千多人,登记选民只有9000多人,市议会选举的投票率只有20%多,也就是2000多人,由于多党瓜分选票,导致一个议员只需要472票就可以当选。也就是说,在一个3万多人的小镇,只有400多人属于致胜联盟,搞定400多人就可以操控该市的各种政策,腐败随之而来也不足为奇了。但是,如果这个小城有更多的登记选民、选民中有更多出来投票呢?所以,如果专制是统治者缩小致胜联盟的结果,民主则是被统治者奋力扩大致胜联盟的结果。在民主和专制之间,隔着成千上万昏昏欲睡的人民。同样,独裁者掌握了“找钱、分赃”的要诀之后也不可能从此高枕无忧。当多伊式的独裁者把经济搞糟到一定程度,除非有外援,否则独裁者用以支付给致胜联盟的“好处费”也逐渐失去来源。这时候,军队开始骚动,官僚集团也坐不住了,要么独裁政府被推翻,要么主动推动改革以扭转经济局面。作为一个模型,此书也不是没有它的漏洞。比如,它对制度变革完全“经济人”的解释,排除了意识形态的和政治文化的因素;又比如,它解释共性的能力甚于解释差异——为什么独裁国家也会出现公共福利?为什么民主国家不同党派的政策取向会非常不同?再比如对一些关键观点,作者似乎是采取了例证法而没有提供更系统的论据……。不过,作为一本由专业学术书籍改编成的半学术书籍,严密可能本来就不是它最核心的追求。但是有一类指责倒是可以理直气壮:一本名叫《独裁者手册》的书,写着写着就写成了《民主颂》,读者可不可以要求退钱?

《独裁者手册》摘录

在对待政治的时候,我们必须使自己习惯于思考与谈论具体的、有名有姓的领导人的行为和利益,而不是思考和谈论那些模糊不清的理念如国家利益、共同福祉、普遍福利等。一旦我们开始思考是什么因素帮助领导人获取和维持权力,我们也将明白如何去矫正政治。政治,正如所有的生活,是关于个人的,每个人都致力于去做对自己有利的事,而不是对他人有利的事。任何国家(或任何企业),最主要的利益推动者是居于顶端的人————领导人。所以我们从这个简单的出发点开始:统治者的自私算计和行为是所有政治的推动力。领导人的自私算计和行为构成了他的统治方式。那么对于领导人来说,什么才是“最佳”的统治方式呢?关于如何统治才是最佳,答案是,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攫取权力,然后维持权力,并从始至终掌握尽可能多的国家(企业)收入。没有哪个领导人是单枪匹马的,如果我要理解权力如何运行,我们必须停止认为独裁者可以为所欲为。没有人能独自统治,没有人具有绝对权威,差别只在于有多少人需要豢养?又有多少资源能够拿出来进行豢养。对领导人而言,政治形势可以被分解为三种人群:名义选择人集团段,实际选择人集团和致胜联盟。名义选择人集团,包含了所有在选择领导人时至少具有某种法定发言权的人。第二个政治阶层由实际选择人组成,不,真正选择领导人的是这个集团。最重要的集团是第三种,它是实际选择人集团的一个子集,构成了一个致胜联盟,他们的支持对于一个领导人的政治生存至关重要。从根本上讲,名义选择人就是领导人的潜在支持者,实际选择人则指那些其对领导人的支持确实有重要影响的人,而致胜联盟只包括那些领导人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持者。这三种人可简单概括为,可相互替代者,有影响者,以及不可或缺者。政府都是一个样,差别只在于选择人和致胜联盟维度。这些维度限制或允许领导人为了保住权位能做和应该做什么。限制或允许的程度取决于选择人集团和致胜联盟如何相互作用。独裁制这个术语在我们这里的真正意思是,政府建立在极少数不可或缺者的基础上,而他们是从数量非常庞大的可相互替代者以及数量相对较少的一群有影响者中产生出来的。另一方面,当我们提到民主制,我们的真正意思是,政府建立在数量庞大的不可或缺者和相互替代者的基础上,同时,有影响者的数量几乎与可相互替代者一样多。当我们提到君主制或军事独裁制,我们的意思是可相互替代者、有影响者、不可或缺少的数量都很少。事实是,没有哪两个政府或哪两个组织完全一样的。也没有哪两个民主国家是相似的。实际上他们可能有天壤之别,但都完全有资格被称为民主国家。政府之间和组织之间更具重要意义和可观察到的行为差异取决于可相互替代者、有影响者和不可或缺者这三个集团的绝对和相对规模。政治体系具有难以置信的多样性,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操控政治以从中获益方面具有令人惊叹的创造性。领导人们制定规则,给所有公民以选举权————创造出很多新的可相互替代者——接着又对选举体制加以限定,聚集起一群关键投票者,以确保他们中意的候选人胜出。我们必须谨记,像民主制或独裁者这样的标签是一种方便之物,但也仅是方便之物。改变可相互替代者、有影响者和不可或缺者这三个集团的相对规模能在基本的政治后果方面产生真正的差别。任何一个有能力的领导人都希望掌握尽可能多的权力,并尽可能长久地掌握权力,设法利用可相互替代者有影响者和不可或缺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统治的行为、艺术和科学。理解政治真正如何运行的第一步是询问领导人都把钱花到了哪类政策上。对于任何精明的政治家来说,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他们需要保持多少人的忠诚————也就是致胜联盟里不可或缺的人数。在一个民主国家或任何一个致胜联盟很庞大的体系内,通过私人回报的方式来收买忠诚代价太大,钱会被极大摊薄,所以依赖大型致胜联盟的、较民主的政府趋向于做着重把钱花在能增进普遍福利的有效公共政策上。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独裁者君主军政府领导人以及大部分企业首席执行官只依赖一小撮不可或缺者。他们通过大慷公家之慨,以私人回报的方式收买致胜联盟的忠诚,这种统治方式更有成效,尽管这意味着要牺牲广大纳税人和千百万小股民的利益。我们现在知道,保持权力离不开别人的支持。只有领导人为那些不可或缺提供的好处超过了别的领导人或政府给的,才能获得这种支持。一旦核心支持者预计在领导人的政治对手那里得到更多好处,他们便弃汉投曹。在位者的日子不好过,他们提供给支持者的好处必须比任何对手都多,尽管这很难,但政治的逻辑告诉我们,现在领导人与对手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特别是当现任领导人只需依赖少数核心支持者并且致胜联盟的候选成员池很大时。不仅如此,核心支持者还无法在短时间内比较在位者和对手谁能给得更多。如果只需要一个规模很小的支持者集团,并且他能够从一个很大的潜在支持者群体里提取出来,那么在位者就无须去花掉政府收入的很大部分去收买致胜联盟的支持。另一方面,如果潜在替代者很少,那么在位者就必须多花钱以保持致胜联盟的忠诚。我们有了为了政治生存而统治这样的观念,就明白领导人有五个基本法则可以用于任何体制下获得成功:一,让你的致胜联盟越小越好,一个小规模的致胜联盟使领导人只需要赢了极少数的人就能保持权位。越少的不可或缺者相当于领导人拥有更多的控制权,对指数的自由裁量权也越大。二,让你的名义选择人集团越大越好,保持一个很大的选择人集团你就能很容易地替换掉致胜联盟里的捣蛋分子,无论是有影响者还是不可或缺的。毕竟,一个很大的选择人集团提供了充足的替代支持者,让不可或缺者时刻谨记必须保持忠诚、规规距距,不然就会被别人替代。三,,掌握收入的分配。对领导人来说,对有效的资金分配方式是让很多人受穷,通过重新分配让挑选出来的支持者发财。四,支付给你的核心支持者刚好足够确保他们忠诚的钱。记住,你的支持者宁愿成为你而不是仰赖你。五,不要从你的支持者的口袋里挪钱去改善人民的生活。如果你损害致胜联盟的利益为代价而善待人民,很快,你的朋友们就会伺机是找你的麻烦。一名挑战者要想夺取权力只需做三件事。一,他必须除掉在位者。二,他必须控制政府机关。,三,他需要成立一个由支持者组成、对确保他成为新在位者的联盟。有三个办法可以除掉在位者。一,在位者死亡。二 ,挑战者可以开出足够诱人的价码收买在位者的核心联盟成员。三,现存的政治体制可以被外部力量压垮。尽管造反需要技巧和协作,他的成功最终依赖联盟的忠诚,更准确的讲,是人们对旧政权忠诚的缺失。一旦就领导人倒台,尽快夺取权力工具就非常关键。在权力的竞夺中。任何等待者都将失败。有可能同时存在很多不同的集团试图推翻现政权,每个集团都可能拥有足够数量的半心半意的或者三心二意的支持者,能够帮助他夺取权力。如果价码合适的话也很容易帮别人。这就是为什么尽快夺取政权、确保你的集团,而不是别人掌握国家机器是绝对关键的事情。统治的关键在于支付报酬给支持者,而不是善治或代表普遍意志。任何新崛起领导人的过渡联盟成员必须意识到他们可能时日无多。消除支持者对抛弃的恐惧是上台掌权的一个关键因素。一旦致胜联盟成员开始怀疑自己有朝一日将拿不到个人好处,在位者因提供报偿而具有的优势将立刻消失。在位者如果无法让联盟成员确信他将继续关照他们,他就给竞争者提供了夺权的黄金机会。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支持者联盟去击退对手,一个人不可能攀上权力巅峰。然而,一个聪明的领导人不会过分依赖帮他上位的那些人。在推翻以前的统治者之后,他们迟早会意识到他们可以把相同的事再干一次。一位老谋深算的新领导人会迅速采取行动将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清除掉,换成那些所获利益更能确保其未来忠诚的人。只有在开除、清洗、收缩某些特定的关键支持者之后,一名领导人的未来权位才有保障。在独裁国家,做个富人是很不明智的,除非是政府让你致富。如果是政府让你致富,没有什么比忠于政府更重要。独裁统治者避免征敛财富和再分配的技术难题还有一个方式,就是允许支持者直接自我回报。对于很多领导人来说,腐败并不是什么需要根除的坏事,反而是一种很关键的政治工具。任何新上台的领导人想要长期掌权必须精心拿捏花钱的艺术。领导人如果将联盟的忠诚看做理所当然,将面临极大风险。在给联盟足够的私人物品保持其忠诚和给的太多或太少之间,有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旨在消除腐败的法律手段从来不会奏效,反而常常让情况恶化。对付腐败的最佳方式是改变深层诱因,随着联盟规模增大,腐败会逐渐消失。对外援助交易有自己的逻辑。援助的主要目的毫无疑问不是为了减轻受援国的贫困或惨境;他的目的是让援助国的选民过得更好。外援无法消除贫困并非因为援助国给穷国提供的钱太少。倒不如说援助国给的钱正合适,因为他的目标是提升援助国本国选民的福利,使其下次继续选举现任领导人。援助之所以要给这些盗用的政府恰恰是因为这些政府会出卖本国人民以换取自己的政治安全。援助国愿意给他们提供这种安全以换取政策,这些政策反过来提升了援助国本国选民的福利,从而让援助国政府也更加安全。一个成功的领导人总是把核心支持者的需要置于人民的需要之上嗯。没有他胜利联盟的支持,一名领导人什么都不是,很快就会被对手横扫出局。但如果领导人的统治权只依赖于少数人,让联盟满意是得花钱的。通常来说,联盟成员获得的酬劳以牺牲社会其他部分的利益为代价。尽管来自于人民的威胁不如联盟背叛的风险那么无处不在,但大批人民走上街头还是有可能成功推翻当局的统治。独裁者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方法应对革命的威胁。他们可以提升民主,大大改善人民的待遇,是他们不在想着反判。他也可以加强专制独裁,让人民的境遇变得更加悲惨,同时一句扼杀人民造反成功的机会。革命运动也许看上去是自发的,但我们应该明白,它们的发生是因为有足够的人民相信他们有了现实的成功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独裁领导人都会消除反叛的吸引力。他们迅速采取行动严酷惩罚走上街头的人。在民主国家,抗议是为了警告领导人注意一个事实,那就是人民不高兴了,而如果政策不改变,他们就将把无赖赶下台。然而在独裁国家,抗议具有更深层的目的,摧毁政府的整套制度,改变人民被统治的方式。独裁者必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没有足够的自由,人民生产力就不足,干的活很少;但给予他们太多自由,他们会对领导人构成威胁。独裁者对税收财源的依赖程度限制的他对人民的压迫程度。 如果说,本书前面章节教会了我们什么的话,那就是对人们的动机要保持怀疑。诉诸意识形态原则和人权通常都是幌子。人们总能找到某种原则性的说辞为任何立场,特别是自己的利益进行辩护。

刪減版可恥

這本書非常非常的好看如果是無刪減版的更好看原版有400頁我在大陸買的這本只有396,有關中國的都被刪了吧?真討厭!!!!!!!!!!!!!!!!!!!!!!!!!!!我發的評論字數不夠多嗎?豆瓣是怎麼了?經常提示評論太短。

非常犀利的政治学模型

可以说牛顿力学带你走进物理世界,这本书才能带你走进政治学入门,非常棒。从来没有听到这么多的真话,屁股决定脑袋的东西太多,我实在是不再想听屁股说话~总算有本脑袋说话的书了。

《独裁者手册》——权力的本质就是一回事

虽然看书没有真正的看书大神们那么快,但是我也想搞一下自己的阅读体验评价的话,这本书已经入选我本年度最好评的十本书了。政治学、国际关系这种看上去就让人头大的名词,如果没有一本好看的书入门,那实在是没有意思。而如果好看的书写得过于流于表面,没有办法让人学到东西,那也多少有些无力感。幸好,这本书占了这两条当中优秀的一面。听说这本书的确是去年它刚出来那会火爆的时候了,但是一直没有真正下狠心去看,总以为是需要花很多工夫的那种。而现在下狠心去看,则完全是因为想写一篇关于中非独裁者博卡萨的文章,觉得自己可能需要这本书里面的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文章。它充分地满足了我这个愿望,而且做得非常好。再此感谢纽约大学提出选择人假设这一政治理论并撰写了这本书的学者们。从表象上来看,我们很容易倾向于认为民主政府的领导人和独裁者之间有着天渊之别;从直觉上来看我们也觉得有义务帮助独裁国家的人民获得民主的政治环境;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捐款会使那些生活在生死线上的贫穷国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甚至我们觉得民主国家和独裁国家之间开战是出于正气或者仅仅是民主国家的利益。错!全都错了!所谓国家利益是不存在的,真正的利益实际是领导人的利益。而在民主国家由于领导人的利益需要通过满足更多的国民来获得所以看上去更像是“国家利益”而已。这就是这本书跳出平常的视角重新观察这个世界得出的结论;也是一副我们马上戴上就能够改善视力的好眼镜。不可或缺者、有影响者和可替换者这三个人群组成的政治生态维度实在是太过精妙。而他们和领导人之间关系的分析则能让人一下子透过纷繁的国际政治烟雾直达利益的底层交换。在看过《自私的基因》之后,我把人的行为选择和基因利益最大化挂上了勾;看过了《正义的成本》我把社会政策和法律这样道德正确的东西和经济利益挂上了勾;仔细一看,经济利益最大化和基因利益最大化并不矛盾,所以它们俩也挂上了勾。所以这就构成了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逻辑链条:基因利益促使人保护基因的传承,为了保护基因的传承人开始追求经济效益最优,为了经济效益最优人应该在道德层面做出不断的进步。那么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方面:政治军事又该安放在哪里呢?它们是不是特殊的?考察国家利益,也就是观察人成为聚合体之后的政治效应,这种和利益最大化的联系就不是很紧密。但是如果把国民拆解开来看,把国家利益和国家领导人利益划上等号,你就会拍案而起:这说到头来还是一回事吗!这本书减少了人看待世界和历史的很多难度,使我们看世界的眼光变得更加犀利。这一套解释也许有它的缺陷,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会被更强有力的论断颠覆。但是目前来说,我觉得它的解释力非常强悍,揭开了诸多困扰我的疑惑。我希望所有我的朋友们都能看一下这本书。

独裁者手册后 短评

(看了评论才知道,原来是删减版,我还纳闷怎么没有找到任何天朝的例子,当然我在随时脑补天朝的案例。)主要写到了传统的政治形态中的分类,民主与独裁制度,通过科学分析与调查总结,打开了一个新视角,区分各种体制可以通过统治者的联盟数量多少来区别,政治情势可以分三中人群,名义选择人集团,实际选择人集团和致胜联盟。国家如此,公司也如此。通过对国家政治形态的分析解说,再剥开各种富国与穷国表面的善意援助,揭示了天下政客都是都可为一己私利可以牺牲大多数人的任何利益的事实。总体来说,作者站在一个倾向于推崇自由民主化的角度,但又并不盲目推崇,这一点来说还算比较客观。人类历史的动态性决定了,谁都还无法给民主自由和其他政治形式下定论,孰好孰坏。从事实论证来看,民主化并非是统治者主动选择的结果,没有一个统治者愿意主动选择为大多数人牟取利益而让自己为难,任何革命者推翻当前独裁者后,只会重新成为残酷的独裁者,这是又政治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全书以独到的视角分析政治,很有意思,不过介于任何学说,任何作者本身的知识体系并不具有动态的完整概括性,全书观点相应的有一些狭隘,不过仍然值得一读。

耳目一新

书名目的在于讽刺,不是教你如何独裁。飘飘白云:“《独裁者手册》是一部解剖政治权力运作机制的大作,这套机制适用于民主政府,也适用于独裁政府,还适用于一切有权力的场所,如公司、组织等等。中文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样一本书能在中国出版实属不易,自然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做一些河蟹的功夫。坦白地说,这本书译文流畅,观点忠于原著,只有部分和东北亚国家相关的“敏感”论据被删除,其余都保留完整,实属佳品。”据“飘飘白云”摘录的英文版显示,只是一些相关举例被删除,没有扭曲原作观点。这本书独特之处在于不从国家、正义等宏观角度着手,而是聚焦于作为个体的领导者,从人对权力、金钱的欲望进行分析,这种欲望可说是人本质的构成部分。“将国际关系视为不过是普通政治,其中最要紧的就是领导人想要在政治权力中生存。……这一方式聚焦于做出真实行为的真实的人,而不是诸如政府、国家和制度这样的隐喻。”一本很科普的书籍,一气读完。

读书笔记

http://pan.baidu.com/s/1hr7V83q笔记是用Xmind 写的 仅供参考用三个维度和五条法则套用到政治和上市公司,目前看来很有效,这本书在将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时候非常的高明,但在将怎么做的时候有些欠缺的感觉,如果能讲一下怎么实现民主自由就更好了。

主要结论

《独裁者手册》的中译本中用“东北亚某国”指代朝鲜,并且,据说删去了几乎所有与中国相关的内容(提到了蒋介石,应该是删去了所有与tg有关的内容,有时间去从英文版里找找),不过基本逻辑线应该是完整的,通过这条逻辑线,作者用“选择人集团”的规模这条简单的指标几乎解释了所有领导人的主要政策特征。有些地方看上去不够充分,但很值得参考。基本逻辑:1. 基本假设:领导者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无论是民主国家还是独裁国家都一样;【这条借用了经济学理论假设,是为理论保持统一、简单】2. 领导人行为主要由三个群体的大小决定:名义选择人(法定选民),实际选择人(领导人支持者),致胜联盟(关键支持者)。【领导人政治决策的主要约束条件】3. 实际选择人和致胜联盟越小,领导人越倾向采用独裁者特征的手段:压榨平民,收买致胜联盟【劫贫济富】,但只要刚够收买就好,不能多给;此外,领导人给予联盟成员腐败的机会,以便对他们进行收买和威胁;在法律上加大对腐败惩罚的力度,不过是增加了领导人要挟联盟成员的砝码,不会对社会整体有所改善【腐败本身就是手段,用腐败巩固权力】;对独裁者而言,取悦人民远远没有维护联盟支持重要,拿收买联盟的利益去取悦人民,几乎等于自杀。4. 实际选择人和致胜联盟越大,则收买成本越高,则领导人越倾向于通过政策(个人自由、公共建设、补贴、管制、福利等)收买联盟和选择人,因此民主国家更加高效和富足;【这点部分保留看法,民主制度也存在一些侵蚀个人自由的倾向,补贴、管制、福利制度都会如此】5. 独裁者倾向于缩减致胜联盟,以降低收买成本;扩大名义选择人集团,以增加实际选择人和致胜联盟的替代性,使自己跟安全,同时威胁致胜联盟成员;独裁者倾向于压榨人民,甚至故意使其穷困,以丧失反抗能力;【贫困本身就是目的,因此,对独裁者来说,国民的贫困不是政策失败,而是成功】6. 当独裁者的收入依赖于国民劳动收入时,独裁者不得不赋予国民最低限度的自由,以活跃经济,获得财源;【压榨底线】7. 当独裁国家资源丰富时,独裁者可以不依赖国民劳动,因此可以更加肆意地压榨国民,更加不用政治改革,这就是所谓的“资源诅咒”:资源丰富的(专制、独裁)国家人民却常常异常穷困,且难以实现政治和经济转型;非洲多国是这一类型的典型。【资源越富有,人民越贫困】8. 国际援助更倾向于流向独裁国家,因为独裁者比民主国家的国民更容易收买;【独裁者更容易听话(?)】9. 独裁者通常也乐于接受援助,这样可以获得资金以加强自己的联盟,同时因为减少了对国民劳动的依赖,可以加强盘剥国民,也降低了政治改革的意愿;因此,国际援助往往使受援国国民陷入更加穷困境地【国际援助通常起反作用】;10. 国际制裁会削弱统治者,但统治者会最大限度地将后果转嫁给国民,并趁机宣传国际制裁是一切贫穷的原因,转移国民情绪;因此简单粗暴地制裁也很难明显削弱独裁者的统治;11. 独裁者战争: 独裁者通常对外战争失败后仍然可以保住权力,因此较轻易地发动战争,但不愿持续高消耗作战,以免消耗本来用于收买致胜联盟的财富;战争的目的常常是争夺资源或者控制更大的税源(比如萨达姆入侵科威特);不愿在保护士兵方面投入太多,更倾向于速战;不愿消耗自己的嫡系精锐部队(比如萨达姆雪藏了精锐,仅就对外战争看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后来镇压国内叛乱中派上了用场,证明这对独裁者本人是明智之举);士兵和国民参与积极性很低,斗志低。12. 民主国家战争:掌权者通常战败即下台,战胜也可能下台,因此领导人一般不会轻易发动战争;战争的起因几乎总是为取得某些政策的推行,以获得选举人支持(比如老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为了维持石油交易秩序,而不是直接抢劫石油);而一旦发动,则倾向于全力以赴取胜。因战争往往与国民利益相关,因此国民支持度较高。也因为这一点,民主国家之间一旦发动战争,则会非常激烈,因此民主国家之间不会轻易发动战争,除非实力及其悬殊。由于上述原因,近200年中,主动发起战争的独裁者胜率为60%多,而民主国家胜率则达到93%。13. 推翻独裁者的机会通常在:1)财政危机爆发,领导人无钱继续收买追随者;2)领导人死亡或即将死亡,核心支持者对未来预期不明确产生动摇;3)外部战争推翻领导人。【人民通常只是任人宰割的鱼肉,只有在被新的组织利用时才有“力量”。伊朗人民在推翻国王统治时看上去力量无穷,但即使面对刚上台的宗教政权,又立刻成了羔羊。不过是军队态度转变而已。】

译者挺不容易的

对于这般政-治敏感的书,能变通的出版出来,在当今的中国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特别是难为译者了,粗搜原著,明显的China,Chinese都上百处,更不论communist和当前中国现-政.权相关的隐晦段落了,最后竟然都处理得干干净净,只读中文版都不会有太明显的结构抽减(当然,从来不出现这些字眼本身就是件很明显)。可见译者在其中的调整和编辑已经很不错了。

对作者关于人性及需求假设的一点看法

因为微信上的某篇文章而去买了这本书.名义选民, 实际选民和致胜联盟.这个对于政治人群三个维度的描述实在太吸引人了. 作者这个 理论贯穿全书, 来解释所有政治团体背后的运行逻辑. 也解释了一些看起来奇怪的政治现象的产生原因. 比如: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可以在一个国家推行善政却在另一个国家施行最残暴的独裁?在这里,与其说制度是答案还不如说是问题本身。为什么比利时的制度越来越民主,而同一时期,同一领导人的刚果,却越来越独裁?难道是因为利奥波德二世只爱本国人或者有种族歧视?但后来刚果自己“选”出来的领导人并没有做得更好,仍然是一个糟糕的独裁者。为什么民主国家之间少有战争?与非民主国家相比, 民主国家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决定发动战争?为什么国际足联和奥组委腐败丛生? (这个最近也正好成为一个热点 )为什么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越丰富,它就越不可能民主化?为什么民主国家的对外援助常常无法使受援国的贫困百姓解脱困境,甚至使他们的处境更糟?...... 最后的最后, 很自然的会联系到我们身处的东北亚某国. XX国的政治口号与政治现实是什么样的呢? 对于理解社会组织政治的运作, 政治三人群法则确实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作出的解释. 这本书就是在讲述"政治厚黑学", 对人性的直白剖析到让人心寒. 对于一个理想主义者来讲, 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 不过, 作者也在一开始就提醒过: 这本书不是讨论"应然", 而是讲述"实然".这里没有"理想国", 也没有"哲学王". 甚至对于"社会契约论", 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作为道德批判和革命的理论指导. 这本书就是展示现实的残酷, 披露仁政的虚伪. 在这里, 我不想再次赘述这本书的理论与观点. 在阅读过程中, 有太多的认同, 也有不同的看法. 最后, 思路变得杂乱而不知从何说起. 那么就说说有疑问的部分."独裁者手册" 这本书的理伦体系基于一个最基本的假设: 人性的自私性, 以及人的唯一或主要需求是财富.对于人性的假设, 没有太多讨论的必要. 我相信, 对于大众来讲, 这个是适用的. 领导人很少有例外, 柏拉图期待出现"哲学王", 但是历史上好像没有出现过真正的"哲学王". 独裁者能否实行仁政? 也许新加坡算是一个特例, 李光耀也因此而获得尊重. 但新加坡如果要可持续的发展, 我想李光耀政体迟早会被抛弃. 一个大的致胜联盟而非小的决策集团才能尽最大可能的照顾到最大数量公民的利益. 对于第二个衍生出的假设, 即财富是第一需求,也是独裁者收习致胜联盟的手段, 我并不认为在任何时代或情境下它都适用,虽然它在过去,并且在当今的很多情况下依然有效.人的需求是多样性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分层理论.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且低层的需求被满足后会提出更高级别的需求.生命,财富在马斯洛看来只能是属于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我们不否认它的重要性,也承认它确实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它确实主导了人类的需求.没有衣食果腹,一切都是浮云.即使有些中上层阶层家有万贯,却依然保持着对财富的贪婪.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还是物质上的穷人.因为拥有家财万贯还是无法在心理上消除他的匮乏感,不安全感始终围绕着他们. 作者收集了很多数据,也研究了最近几年发生的事件,比如阿拉伯之春国家的变革.可是,我认为他对于人需求的假设还是没有变.作者在书中说到,布什 当选总统是为了谋求对家庭财富的保护,在苏联,中东的社会变革中军人政府对于独裁者的抛弃只是因为独裁者没有钱去支付给他的联盟成员...这样的说词未免太过武断.社会在变,人的需求关注点也在变.在过去财富相对贫乏的时代,这样的假设应该讲是合理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多元化,这种的假设的适用性是值得质疑的.我相信,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在基本的物质被满足(人们不再担心物质的匮乏)后,特别是发达国家,人们需求肯定是多样的.除了物质(依然是基本需求),人们会有被尊重,被认可的需求.也许会追求权力,但获得权力之后不一定只是用权去谋财.因这里的质疑,我开始对这个社会开始还抱一丝期望.对超越物质的追求/需求,可以是对普世价值观的追求(尽管它随时可以被利用),可以是对理想国的向往,它似乎可以变得温暖一些.物质的追求是一个冷冰冰的零和游戏,而精神层面的需求可以是分享的,宽容的,多赢的. 物质时代让人性中的恶变得可怕,可是在脱离了物质匮乏后,却可以让人性中的善发挥光大.希望有一天,能读到作者修正版的融合了需求多样性的<独裁者手册>,而不只是赤祼祼的只有物质需求的"政治厚黑学". 

政治的运作方式

独裁者,通常意义上指的是以绝对权力进行专制统治的领导人。在广义上,国家、公司或是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因其独裁的领导的方式都可以称为独裁者。在世界历史上,人类文明从奴隶社会发展至今的资本主义或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有数不胜数的独裁者。因为独裁者的专制的统治,限制公民的自由权利,人们通常把他作为一个贬义词,与民主领导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立。《独裁者手册》这本书之所以吸引了我,是因为作者没有将独裁者和民主领导人划分为两个对立面,而是首先描述了一个政治运行的体系,独裁者和民主领导人都是不同程度地掌握和运用了这个体系的规律,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读完之后,我也深深地明白了一句话:政治没有对错,只有得失。本书作者将政治划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名义选择人集团、实际选择人集团和致胜联盟。根据书中的描述以及我自己的理解,名义选择人集团指的是那些拥有投票权利,但这种权利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人;实际选择人集团指其选择确实能产生影响的人;而制胜联盟则是领导人靠之当选以及维持自己的地位的至关重要的人们。通过比较这三种维度,显而易见,第三种人,即致胜联盟才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独裁者还是民主领导人,想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必须争取到足够多的致胜联盟成员。那么既然是这样,两者的区别又在何处呢?区别就在致胜联盟的数量上。一个民主国家,致胜联盟的数量是很多的,书中以几个典型的民主国家为例,显示了就算是保守估计,其制胜联盟数量也非常庞大,而在独裁统治国家,制胜联盟人数少得可怜,在一些皇室国家如沙特,致胜联盟甚至只有寥寥数人。致胜联盟数量上的差距直接影响到了领导人统治国家的方式。领导人要维持自己的地位,必须讨好他们,而不管是什么讨好方式,最终都会归结到一个字:钱。一个国家的钱是有限的。打一个比方,如果有两个拥有同样多钱财的独裁国家和民主国家,独裁者只用给人数较少(100人)的致胜联盟每人一大笔(10万),则总共花费了1000万,而民主领导人花同样的钱,而致胜联盟有10万人,则每人只能分到100元,这100元对个人来说无关痛痒,所以他们宁愿用这1000万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相反,独裁国家的1000万都进了极少数人的腰包,而人民的生活得不到一点改善。书中举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说明不管是独裁还是民主领导人,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讨好致胜联盟,使得自己的权利能够继续维持。当然,以上只是书中所建设的基本政治体系,而对于领导人们是如何通过运用这一法则,在政治的角逐中获得胜利的,书中还有很多详尽的分析。从上台到掌权,从获得财源到如何花钱,从受到纵容的腐败到迷惑旁人眼球的对外援助,以及怎样会发生反叛,作者都以此体系给出了相应的解释。所有的这些,中心思想就是一个,领导人运用各种手段,来使自己坐稳宝座。独裁或者是民主,对于领导人来说,并无好坏之分,只是需要看哪种更容易实现这一目的。而对于人民,当然民主化程度越高越好,致胜联盟越大越好。所以,民主之路是一种更好的选择。但是,要走上民主之路并非易事。民主先锋美国给别国带去的民主都是幌子,他只会让别国更乱以符合自己的利益(看看阿富汗、伊拉克、北非),或者如果独裁政府听自己话的话美国也会非常喜爱那些独裁者(看看那些阿拉伯王室)。由此可见,要走上民主,要使人民得利,必然会有一些人遭受损失,如何平衡,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最终能得到解决。

读后

1、“思想如果一旦离开了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这是马克思的名言。当上高中时在记不清是政治课本还是历史课本上最初读到时,我对这句话的感觉是很震撼,又很疑惑,因为实在想不出从这句明显不含有任何善意却意味深长的话能推导出什么结论来。美国两位教授的这本政治学著作可以看作马克思的这句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名言在当代西方政治学领域的引申,也终于使我了解马克思的名言能够得到怎样的应用。2、在评述该书前,我还是忍不住要对两位作者吐槽——无疑是政治学上的专利式的理论发明,如果结合丰富的历史细节,不难写出花团锦簇,令人津津乐道,甚至可以作为政治史的逻辑基础,改写整部人类政治史,然而该书却被两位学究写得如此的枯燥乏味。当然其中的原因,也许是西方高校的学术规范的束缚,也许是翻译水平和审查机关的删节所致,但现状就是,整本书十章中的前九章都充斥着作者的愤世嫉俗和玩世不恭,着实令人望之不快,第十章虽然柳暗花明,作者终于开始正经说话,但是为时已晚,最后一抹亮色哪能掩盖前面十分之九的阴暗和绝望。所以,我在推荐这本书前,不得不说,此书有毒,开卷宜谨慎。3、作者的理论前提(假想、预设,相当于几何学的基本原理)是:一、人人都是贪婪的(人都具有自私性、逐利性);二、领导者不可能独自统治。从这两个前提得出一个理论创见——领导者的支持者人数的多寡决定了政治的基本形态(独裁与民主),执政基础越大、越广泛,政治越民主,治理越趋于良善,反之,政治越独裁,治理越趋于腐朽和罪恶。该理论的适用范围包括国家、家庭、公司、社会组织,简言之,一切组织形态。 4、作者在解释执政基础的广泛性与治理良好与否的关系的推导过程中,引入了“名义选择人集团”(可相互替代者)、“实际选择人集团”(有影响者)、“致胜联盟”(不可或缺者)三个重要概念,从而以这三个概念代表的理论模块进行推演,从领导者“上台”开始,继而“掌权”、“窃穷济富”、“获取与花费”、“腐败”、获得“对外援助”,最后“人民反叛”,引发“战争、和平与世界秩序”(上面打引号的都是书中第二至第九章的标题),涵盖了领导者生涯的全部经历和必须遵守的权力规则(往往是冷酷理智加上灭绝人性的手腕),足证“独裁者手册”之名实相符。5、任何领导者必须遵守的统治规则:a、要让联盟越小越好。联盟人数越少,收买他们要花的钱就越少。 b、要让名义选民越多越好。名义选民多,一旦联盟中有人对你不满,你就可以轻易替换掉他。 c、控制收入。领导人必须知道钱在哪,而且必须能控制钱的流动。d、好好回报联盟对你的支持。一定要给够,但是也不要过多。 e、绝对不要从联盟口袋里往外拿钱给人民。这意味着任何改革如果伤害到联盟的利益就很难进行。6、在理论推演说明时,作者主要采取例证方式,引证了大量史实。在证明过程中,虽有简陋粗鄙之嫌,于历史细节语焉不详,而是主要以前辈学者的考证为依托,初读者不易理解甚至误读(很容易被错误解读为残忍统治的教科书),因而缺乏对读者情绪上的感染力,但是理论架构是成功的,立脚点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对于屏蔽种种意识形态的荼毒、种种口号宣传的侵染,看清政治人物堂皇面目后的私欲,本书实为清心良药。7、“上帝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国家甚至任何机构的运作原理毕竟如是,美国教授的结论是这样,我们也很难给予有力的反驳,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大致胜联盟(人数众多的不可或缺者)的组织形态只是人类历史上的例外,这更不能不令人沮丧。在一个小致胜联盟主导的单位、机构、或者国家,了解了这一组织奥秘的人当如何?是“彼可取而代之”,是“助纣为虐”,是相信“国家治理或者公司治理当中哪怕是很微小的改善都可能会导致潜在千百万人民或股民福利的重大改善”(本书作者的最后主张)从而心怀梦想?对此问题,我不能置一词。8、多年以来,我是不相信中国的民主的(原因有很多,很长),但我相信中国可以实现法治,从而实现更良好的治理,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来看,中国政府的很多人也是这么想的。但,正如本书作者所证明的,小致胜者联盟的体制下,实现法治的难度之大无异于与虎谋皮,“虎”者,关键少数的支持者,“谋”者,最高领导者的意图,“皮”者,利益耳。纵观全书,作者能指出的历史上成功的“仁慈的独裁者”唯有李光耀,而历史上无数的失败者举不胜举,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等等等等。中国的李光耀真那么易得?我不相信我们有那么好的运气。所以,我的结论恐不能成为结论了。


 独裁者手册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