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伦理研究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303159390
作者:陈忠
页数:31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可能存在其他形式,并没有否定还有比近代私有化资本更为原始或一般的资本。并且,在马克思所批判的近代特殊资本中,其实已经内含着对“资本一般”的把握,或者说,马克思对近代特殊资本的批判,其实以“资本一般”为逻辑基础。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在马克思那里,这种“资本一般”的逻辑结构是:其一,资本是一种权力。马克思认为,近代资本的第一个逻辑前提是私有制。而私有制问题在本质上也就是公共权力、国家权力的归属问题。也就是说,权力是资本的第一个基本要素。其二,资本是一种财富,或者说一种权利。马克思认为,近代资本的第二个逻辑要素是劳动者成为无产者。而劳动者成为无产者的本质也就是社会财富(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分配问题,它们属于少数有产者,而不是属于大多数劳动者。也就是说,财富是资本另一个基本要素。其三,资本是权力与财富的具体组合。在马克思看来,资本的最核心问题是公共权力与社会财富的私有化。也就是说,近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是权力和财富的一种特殊结合。可以说,在马克思的资本批判中,“权力与财富”是其基本逻辑框架。 我们认为,在“逻辑结构”这个意义上,所谓“资本一般”也就是“权力一财富”或者说“权力一权利”的整合。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这种组合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这种权力与财富的不同组合,也就是作为“资本一般”具体呈现形式的“资本特殊”。 词源学上,英语中的“资本”(capital)一词源于拉丁语的“caput”,意为“头(脑袋)”。“在古罗马,这个词的本义是‘头’和‘首脑’”,有学者指出,在本义上,作为“头”的“资本”具有如下规定性:(1)有生命的东西,能够自身发展的东西;(2)本体的一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本体的动力与精神源泉;(3)对整体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之物;(4)在全体中处于首要地位的东西。 我们认为,在文化人类学视野中,在初民社会,资本(capital)的本义——“头”(caput),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牲畜的“头颅”、人群中的“首领”。这两个互相统一、内在关联的意思其实告诉我们,在初民社会,资本也就是权力与财富的一种具体历史组合。其一,在初民社会,牲畜是氏族的财富,牲畜的头颅是财富的象征。这样,在初民社会,资本的基本逻辑含义就是财富。其二,人群中的首领,就是权力的载体,这样,在初民社会,资本的另一个基本逻辑含义也就是权力。其三,在初民社会,没有私有财产,所谓财富就是少量的公共财富,而权力就是得到大家共识的公共权力。综合以上三点,可以看到,在初民社会,资本是财富与权力以共有为基础的具体整合。也就是说,在近代“私有资本”以前,还有些更为本真的“共有资本”。 综合不同形态的“资本特殊”,“资本一般”的逻辑构成得以呈现:所谓资本也就是“权力逻辑”与“财富逻辑”,或者说“权力”与“权利”的具体统一。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资本的这两个构成要素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并形成不同的具体组合,从而使现实的资本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具体而言,资本样态的多样性取决于权力、权利(或者说权力、财富)及二者组合方式的多样性。(1)作为资本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权力既有个体性权力(比如,封建君主社会)也有群体性权力(如现代民主社会的公共权力);(2)同样,作为资本的另一个基本构成要素,权利与财富既有个体性的(如现代社会对个体利益的推崇),也有群体性的(如民族、种族意义上的权利)。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习惯性地认为,权利、财富应该以个体为载体,但正如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哈维兰所指出的那样,财富共有是一个普遍的人类现象,而“像群体权利这样的东西是存在的”。(3)不同性质的权力与不同性质的权利(财富)的组合,构成资本特殊的具体样态。在原始初民社会,资本是一种“公共权力与公共财富”的整合,在近代社会,资本是一种“私有权力与私有财富”的整合。在逻辑可能这个意义上,作为权力与财富的组合,资本也完全可能出现其他方式的“权力-财富”组合,比如“公共权力与私有财富”、“私有权力与公共财富”,“公共权力与个体财富”、“个体权力与公共财富”等多样组合方式。这些不同组合,有的只是一种逻辑可能,有的则已然对应着不同形态的具体社会。 我们认为,在研究与批判资本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批判资本,而在于如何科学地批判资本。对资本进行科学批判的前提是,不能以任何一种特殊样态的资本代替其他样态的资本。自觉区别“资本特殊”与“资本一般”,揭示贯穿于不同形态具体资本中的“资本一般”逻辑结构,是深层揭示资本的历史作用和可能问题的一个基本前提。

内容概要

陈忠,1968年2月出生于湖南慈利。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发展哲学、发展伦理学、城市哲学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光明日报》、《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规则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基金资助。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多次获江苏省、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苏州市及苏州大学东吴学者、苏州大学教学名师等。

书籍目录

导言 上篇范式与理论研究 第一章发展伦理学的范式转换与建构 一、发展伦理学的范式转换 二、深层发展伦理学的范式建构 三、发展伦理学的“选择论”特质 第二章发展伦理学的思想资源 一、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伦理学意蕴 二、“新全球史”的发展伦理学意蕴 三、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发展伦理学意蕴 第三章发展伦理学的基础创新 一、建设性后现代与发展伦理学的基础创新 二、集体行动逻辑与发展伦理学的基础创新 三、空间生产理论与发展伦理学的基础创新 第四章发展伦理学的价值基点 一、发展伦理学:能否超越发展中心主义 二、发展伦理学:能否超越伦理中心主义 三、发展伦理学:能否超越自由主义 四、发展伦理学:能否超越西方中心论 下篇现实与问题反思 第五章资本与风险问题的发展伦理反思与应对 一、资本逻辑的发展伦理制约 二、风险社会的发展伦理应对 三、突发灾难的发展伦理应对 四、城市失序的发展伦理应对 第六章 空间与城市问题的发展伦理反思与建构 一、空间生产的发展伦理研究 二、外空探索的发展伦理研究 三、空间正义的发展伦理建构 第七章现代性价值基点的发展伦理制约与反思 一、现代性的财富幻象及其发展伦理制约 二、现代性的私有幻象及其发展伦理制约 三、现代性的消费幻象及其发展伦理制约 第八章全球发展公正性的发展伦理反思与建构 一、资本批判、和谐世界与社会发展总体逻辑 二、发展伦理、和谐世界与可选择的现代性 三、全球发展公正性:伦理本质与历史建构 索 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在写作方式与叙事策略上,《发展伦理研究》在努力追求对发展伦理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同时,比较自觉地选择了一种问题式、问题导向的进路,希望把系统研究具体化为对重要问题、核心问题、基础问题等的系列性、开放性反思。每一章都围绕一个理论或现实问题展开,这样,全书在总体结构上就是一个由诸多问题研究构成的“大问题链”。这个大的问题链又由两个“子问题链”构成。一是以反思发展伦理学本身为目标的“理论问题链”;二是以反思现代性、和谐世界、全球发展公正性为目标的“现实问题链”。之所以采取这种研究与叙事策略,是希望获得课题研究的双重开放性。

作者简介

《发展伦理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伦理学。主要从两个向度展开:一是范式与理论研究,对发展伦理学的范式与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哲学反思,力图呈现、拓展发展伦理学的主要范式、基本构架、基本视阈等的构成特点及创新可能;二是现实与问题反思,以经过反思的发展伦理学为视阈,对一些重大现实与理论问题进行哲学反思,力图呈现、拓展发展伦理学关注现实、反思现实、切入现实的可能张力。《发展伦理研究》分上、下两篇,上篇对发展伦理学进行“范式与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发展伦理学的范式转换与建构问题2.发展伦理学的思想资源问题3.发展伦理学的基础创新问题4.发展伦理学的价值基点问题;下篇为“现实与问题研究”,对当代发展及和谐世界构建的重大基础问题进行发展伦理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资本与风险问题的发展伦理反思2.空间与城市问题的发展伦理反思3.现代性价值基点的发展伦理反思4.全球发展公正性的发展伦理反思。


 发展伦理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