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书评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1
ISBN:9787510705519
作者:胡兰成
页数:426页

没有一种无情叫淡泊

这世上许多人都说,女人需要爱不需要懂,男人需要懂而不需要爱。四下看看,茫茫人海,倒也觉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身为心思绵密,精神常常难以自治的姑娘,大多时候的确希求不问境地的爱。但往深里追究,不是不需要懂,而是太难被懂,后来就自暴自弃了。毕竟,爱是一种更容易自圆其说的东西。拖拖拉拉半个月,才终于认真看完了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四百多页废话连篇,却句句都美,篇篇都简静端然,大有旧时文人才子(话唠)的风范。多年前急急地翻过,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只记得了胡先生一句心虚谄媚的“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张爱玲写婚书,纵她文笔万般美湛,也只写下“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一句,平直简素,有匪石之心。胡先生似乎是左看右看,觉得这句话字字坚牢,无缝可钻,更无风雅可附,遂续了一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陈村说:“人心一虚,就要靠技术来掩饰。这才子聪明的不是地方,婚书是人生写的,对得再工整有什么用!”但胡兰成还偏偏就是如此,处处不动声色的讨巧,花开便喜春,叶落便悲秋,见美人便闻鸡起舞——同他在一起,连村妇也会以为自己是无暇美玉,是最美最好。这即是他厉害之处,他会让你觉得自己绝世无双。所以粗略一数,他大约是“娶”了6个老婆:封建礼俗绑给他一个早夭的村妇妻子,去上海娶了名满天下的张爱玲,去汉口住在医院勾搭了一个小护士,往温州逃难和一个小寡妇相知相许,在日本则和有夫之妇一枝花前月下,最后又娶了一个旧时相识的女子佘爱珍。每去一个地方他都要一个女人,每个他都许以终身盟约,在他的笔下,她们都是“天地贞信”、“太初有字”,充满光和美。我又想起前些年看过的胡适先生,原配、表妹、外国友人、小护士……那也是怎一个风流了得,处处留情,处处无情。胡适先生是近现代史上的大英雄,他的寡情即成风流。只可惜胡兰成跟了汪精卫,一顶汉奸的帽子压得他不配风流两字。他写爱玲:“我与爱玲只是这样,亦已人世有似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高山大海几乎不可以是儿女私情。”他写小周:“她坐在灯下,脸如牡丹初放,自然的又红又白。眼睛里都是笑,我看得呆了,只觉她正如六朝人墓志铭里的‘若生天上,生于诸佛之所;若生于世,生于自在妙乐之处。’”他写秀美:“她的人蕴藉,是明亮无亏蚀,却自然有光阴徘徊。她的含蓄,宁是一种无保留的恣意,却自然不竭不尽,她的身世呵,一似那开不尽春花春柳媚前川,听不尽杜鹃啼红水潺湲……”胡兰成说:“我于女人,与其说是爱,毋宁说是知。”读《张爱玲记》一章,我才终于看见张爱玲的模样,是寻常女子,是石破天惊,仍眼带喜孜孜的笑意。他说:“爱玲极艳。她却又壮阔,寻常都有石破天惊。”他遇见她时,她不过是一个涉世未深却情思如渊的天才少女,他却已经娶过妻行过礼,满口诗书礼义,禅宗,西洋文学,科技乃至于原子弹。谁比谁更壮阔呢?他的壮阔如同漫天飞舞的江河湖海,清润却不落实处。她的壮阔是静静的,像在月光下望人。字字句句都是十五年前的月亮。那句文艺青年都知道的“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也的确是张爱玲的手笔。他们的文风初看很像,细读却又不像,胡兰成的文字满目婉媚,或有人说是昆德拉所说的媚俗(kitsch),不坚实,处处透露着小心思。倪伟老师说:“胡兰成之文如庭前桃花,妩媚柔婉之极,摇曳生姿,却又故作清简。因其一树绚烂是要开给人看的,故不免造作。惟其一味以阴柔取胜,又不免有狐魅气,纵然长袖善舞,亦终究是其骚在骨。 ”张爱玲是深稳的,那种妩媚你知道她的确有。但令人惊心的是,一读再读,却又觉相似了。他太懂她了,或说他太懂女人了,她怎么能不欢喜。还有句很有名的话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句话重的不是慈悲,而是懂得。她在云端怎么看得到这样好的花。他可以是任何人的解语花,她却将他当成救命稻草。亦舒说胡兰成:“老而不死是为贼。”之后胡兰成一路逃难,她出钱资助他,千里迢迢去温州寻他,却知晓他另有新欢,她站在巷子里,艰难开口让他做出选择。胡大才子竟然说:“我待你,天上地上,无有得比较,若选择,不但于你是委屈,亦对不起小周。人世迢迢如岁月,但是无嫌猜,按不上取拾的话。”这是说了点啥?一堆美妙的废话!这就是胡兰成。锦心绣口之下,其实就是,不选不选不选老子就不选老子都要!然而爱玲竟是哭了。《今生今世》写到这里时候,胡兰成仍是一副清嘉公子模样,日日感赋山水,为时运不济,为红颜静好。他在汉口相恋的小护士小周因他而入狱,他却踟蹰未曾相救,赋诗感怀,一再描摹她的好。次年六月,张爱玲给他寄了那封著名的诀别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惟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另附三十万银钱。他接到信,很是冷静,反复反复的说着自己的淡泊,皆是“不惊悔”,“爱玲怎么做,我看着都好。”“爱玲的坚决真的非常好。”“爱玲是我的不是我的,也都一样,有她在世上就好。”他又说,“为了敷衍世情。我只得写信给她的女友。”一句敷衍世情,真是让看官惊醒。他又是赋诗,处处描摹她的好。读《今生今世》,隔了许多岁月,胡兰成仍是诸多推脱,最后皆归于“淡泊”两字。嫌弃原配的粗鄙,对爱玲的诸多攀折,对小周的见死不救,对秀美的利用,对一枝的玩弄,这些缘起缘灭,他皆“简静端然”。也许没错,他曾把她们都捧在手心,像美玉一样的玩赏,又通通摔碎——看到那些碎片亦不心惊,便是他的淡泊。所以再来谈懂得的问题——如果你期待别人懂你,一定要简单明快。如果你自己复杂多变,又渴望存在一个才华横溢样貌堂堂的公子来懂你,大概你会成为他淡泊人生里的一首诗。往事随风,太多时候就是忘了,根本不需要处心积虑。世界上从来没有一种无情叫做淡泊,倒是有一种淡泊叫做无情。

人生岁月的荡子

早就知道了胡兰成此人,以及他与张爱玲、汉奸云云。后又隐隐听说他的才子之事。褒贬各有,大概是主流中反面人物的特有形象了吧。今年二月末,我终于看起此书。落俗地讲,我就是奔着张爱玲去的。作为远离历史的一代人,我实在对胡兰成所犯下的滔天大罪没有兴趣,唯有民国的风流韵事能够提起我的胃口。而世上之事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无心插柳柳成荫。虽有一版的封面写着“我的情感历程”,但书中所写,实在是不止男女之事。我于青春岁月中读到此书,却也觉值得了。我并非执迷于文学之人,对胡兰成的所有了解亦唯有此书耳。我无意辩解,却只是将心中所感写出来罢了。古有陶渊明所说的“不求甚解”,如今我也只是如此。譬如胡在书中每每提到“格物”,我却对于我国之精粹只能说是半知半解,无法论道。然而那样的情思我却可以感觉到。大多人都在斥责胡兰成在男女关系中的不负责任等等,我每每看时亦会觉有些不堪入目。后来却也渐渐明白了。记得曾经我与男友闹得不可开交时,朋友只劝“什么壶配什么盖”,此话用于文人身上虽显粗俗,却也不假。如今崇尚自由选择,当时又何尝不是呢?我倒认为,胡所遇之女人,皆是独一无二唯他所有的,譬如范秀美对于他的过去,只是“她听我说爱玲与小周的好处,只觉如春风亭园,一株牡丹花开数朵,而不重复或相犯”。因此读者也无需将自己过分带入故事之中,反而有“皇上不急太监急”的意味了。然而即便是这样,胡也是没有隐瞒之处的。他每遇一人都是将自己以前之事明明白白坦露于对方,我倒是真的很吃惊并很好奇于他的男性魅力…话说回来,胡的身边总少不了女人,他对于情爱却又不执着。“我与小周亦只是善男信女同在龙华会上,各人自身清好。还有爱玲,我与她不过像金童玉女,到底花开水流两无情。”我想这应该就是男女认知的不同之处了。直至后来张爱玲与其断绝,他这般写:”爱玲是我的不是我的,也都一样,有她在世上就好。“真情也好,辩护也罢,我向来不以恶意去揣测他人,因此我只觉窝心。空闲时将其与民国的其他风流才子相比,或与如今的风流才子相比,真是无法再找到一个相似之人。所谓心甘情愿,是对方互不伤害,更没有无心的伤害。这与其说是爱,更不如说是知。胡在致唐君毅的信中如是写:“然亦诚如兄所言,‘不知者读之,只是羡慕你老婆多’,我亦开心好笑。”这便是胡的可爱之处了。我时常困惑于所谓的男性思维,到头来却只是淡然。胡多与民间女子倾情,亦能摆平才女大姐大,甚至于听说连女学生都是无法逃脱他的魔力。这确实是见仁见智之事了。最后可以他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情有迁异,缘有尽时,而相知则可如新,虽仳离诀绝了的两人亦彼此相敬重,爱惜之心不改。”他的情事如此,他笔下的民国世界亦是这般简静。我逐字逐句读下去,只觉时光漫漫,不舍离去。书中不存恶心,有的只是善意,连他的“汉奸”身份亦像是被隐去了似的。当然,这可以说是手段,我却无谓。我到底是不管不顾的人,只想看到这书中的好,只想看到这人世的好。这般,此书看了将近大半个月,却终是开心的。在这三月时节,柳条抽出,正是赏花的好时候。而北方仍是一派晚冬景象。每每走在校园路上,心中感觉苍茫。想着胡兰成笔下的胡村,那般乡村生活,仿佛仍存于这人间。我每每寻求伟大,寻求不俗,却读到他的寻常语句:“是这样贞亲的人世,不可以有奇迹与梦想,却寻常的岁月里亦有梅花消息,寻常人家的屋檐上亦有喜鹊叫。”但凡一人无法忍受平淡,那必是浅薄的。而胡兰成又知自己,“我不但对于故乡是荡子,对于岁月亦是荡子。”我非荡子。看了他的书,我只想去过田园生活,与家乡厮磨。而我偏偏是游人,不顾返。那样的生活终究是围城,想想便是。直至后来他逃难,避于温州。仿佛仍是不惊于世,虽也有私心之时,却也是情之所至了。我惊叹于他的民间之亲,会爱的人不少,懂得的人则是稀有。昔时张爱玲写与他:“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亦是我一生都要学的功课。最后胡落于日本,他的“汉奸”身份使他抹去了民族仇恨,倒是关心核危机及国内外政治。他言,“衣食的事我切心是切心,但即在彼时,我亦少有幻想或惊怖绝望,并非我有自信,却是人性的存在自是个有余,我就如此的生在天道悠悠里。”更是荡子这样的身份,使他处处出不得差错,而总没有疲于奔命的形态。我尚处于无知岁月,却偶拾得一两句金句,也要算作难得了。

悠悠岁月,人世风景无限。

发现有很多的人想写,这些年来发生了很多事,而我对这些事都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其实我很想与人分享这些看法,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和我一样这样看的。写其他人,其实也是在看自己,自己对这些人的看法,其实是在了解自己。其实我不知道未来的路会是怎么走的,但是我知道当下的这一刻我想做什么。我想安安静静地看书,看电影,写书,画漫画。最近的状态好似在流淌,缓缓地,慢慢地。我知道这并不是我懒了,或者真的是我懒了。我并不是特别清楚,只是觉得日子变得慢悠悠的,人间的风景我在慢慢看。其实我一直再看风景,我也是一个看客,胡兰成的书中写满了他的不在意,其实他是个看客,一个把打江山也当成闲事的看客,任何事情在他眼中都不会特别在意的。若是一个游戏人间者,其实也都活的很认真,只是我们活的很自在,不想拘束在任何的框框架架中。也许这个框架是好的,也许这个框架是不好的。胡兰成都不会特别在意,他在意的是他自己看风景时的自己,也许他对自己也不甚在意。我并不觉得这种状态不好,相反,我觉得这种状态游离于一切之外,更像风,飘忽于一切之外。我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怎样,千百年后是否会有人和我一样,发现,呀,居然有个人和我一样。这样的人并不是无情,他的感情是真的,只是他对万物的感情都是一样的。

这人就是女人的劫

这书野心很大,看是自传,却通篇映照了他的观点和对民国的刻画。胡兰成的文笔,有人极喜欢也有人说他太滑太媚。我以为他不发议论,而是讲故事写人的时候最引我入胜。他笔下的白蛇传,简直直指人心。他描画的民国人物,每一个都鲜活得让你动容。最后只能恨自己生不逢时罢了。然而这一切,大概都不及他笔下的女人们。我读此书,可以说心潮起伏不定。单说他笔下每一个女人,都好得那么不可多得,想来才子大概就是这样,独具慧眼却多情得很。但到爱玲去温州找他,他不坦白秀美的事情,也对小周支支吾吾之时,我感到莫名其妙的愤怒。忍不住怒斥这人实在荒唐得很,就算多情,总也得支会一下爱玲,这么坑蒙拐骗还一副理直气壮,实在是让人义愤填膺。但到他写小枝时,剖白他自己只是知女人。我竟突然就释然了。这人大概就是女人的劫,能渡他的唯有爱珍这样的,蛮横但讲理。我以为平常人等,没有爱珍的性情与阅历,遇到胡兰成之辈,得摒弃欲望。不爱是不能的,那么不要图长久,不要图名分,哪怕聪慧如爱玲,一旦图了他聪明,总是落了下乘。胡兰成之辈,知女人,也能惜女人,但讲到底,他们是在赏玩女人,而不是去爱。当然了,他们鸿鹄之志,大概也是不屑的吧。

红尘色戒——胡兰成《今生今世》读后

十多年前就看过根据张爱玲和胡兰成故事改编的《滚滚红尘》,后来张爱玲的《色戒》也被李安拍成电影,之后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在大陆发行。这三个文本,构成了一个故事的三个视角,也就是张爱玲、胡兰成和三毛对于这个故事的不同解读。除了这个胡兰成和张爱玲的故事外,我不免想到近百年的故事如何书写的问题。从写作年代来看,张爱玲的《色戒》是最早成型的文本,虽然描写的是革命与爱情的故事,但是其中对于大汉奸的描写,还是会令人联想到胡兰成的汉奸身份。至于,王佳芝作为香港女学生,如何到上海成为汉奸的情妇。这都不免让我们想到张爱玲从香港求学和到上海的经历。至于,其中的爱恨情仇,都是可以通过写作塑造出来的。对于汉奸的恨,源于国家大义;对于汉奸的爱,则源于肉体的迷恋。交织着爱恨情仇,岂不是张爱玲对于胡兰成的情感真实写照?在《今生今世》中,胡兰成作为风流才子,因为在苏青的杂志上,看到张爱玲的文章,于是顺藤摸瓜到了张小姐的床上。却因为日本侵华战争,不得不放弃一段风花雪月,到武汉《中华日报》当汉奸主笔。在汉期间,与小护士就勾搭成奸。胡兰成无论如何描述这段感情,如何美化这段奸情,仍躲不过张爱玲对此的愤懑。最可笑的是,他竟然将奸情记录在日记上,寄给张爱玲,并询问张氏的感受。作为大家闺秀,张爱玲竟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胡兰成的出轨行为。在抗战胜利后,胡兰成作为汉奸,遭到民国政府的通缉,于是逃到乡下又与老乡的女儿勾搭成奸。这期间,张爱玲曾经跑到乡下来探望胡兰成,却撞见其与村姑的奸情,于是留下三十万分手费,与胡氏断绝了关系。多年后,胡兰成离开大陆,在日本撰写这本回忆录,在继任妻子的鼓励下,找到张爱玲在美国的地址,将这部风花雪月的回忆录寄给张氏。书信中,不免自夸自己的文笔已经不亚于张氏。看到这里,不免为张爱玲遇人不淑而叹惋不已!至于三毛的《滚滚红尘》最后出,九三年拍成电影后,影响却很大。虽然,电影中不再用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本名,但是熟悉张胡恋情的观众,大体都知道这个故事的原委。同时,胡兰成的文集也由其台湾女弟朱天文在九十年代初编辑出版。与朱氏姐妹交往甚密的三毛,总是能够看到这部胡兰成的忏悔录,删去其中的洋洋得意,保留其中张胡苦练的情节。加上罗大佑词曲的渲染,让这部电影充满了争议和唯美的恋情。当然,我必须说三毛并不一定看到张爱玲的《色戒》,否则就不会起用秦汉来装点胡兰成。而李安用梁朝伟来扮演易先生,也是缺乏对张爱玲故事的理解,否则胡兰成对张爱玲的始乱终弃,张氏在笔下如何能够美化这样一个汉奸呢?最后谈一下,胡兰成这个人物,说实话看他笔下的自己,总是恍然觉得他是自比贾宝玉的,而将张爱玲等一干女子想象成大观园。所以,他的山河岁月的描述,更像是将天下塑造成了大观园,供他胡天胡地。按照余英时将大观园和贾府比作理想和现实,那么就有必要将胡兰成塑造的大观园和贾府加以区分。如果,看过1942的朋友,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将胡兰成笔下的世界和当时的民国联系起来的。但是,胡兰成就是有这样的笔力,能够将《1942》塑造成大观园,将张爱玲塑造成林黛玉,将一干女生塑造成大观园里的小丫鬟,环肥燕瘦令人羡慕不已。胡兰成总是生活在自己塑造的理想世界里,所以他不会关心人民疾苦,也不会出现什么悲天悯人。只有,他才能将朱天心这个高中生写的《击壤歌》与李白的诗歌相比。这与其说是写实,不如说是对于美好姑娘的谄媚。在《禅是一枝花》中,胡兰成对于朱氏姐妹大加赞赏,这又让我们看到当年他对于张爱玲的欣赏。此时,胡兰成已经七十岁,而朱氏姐妹才二十出头。在胡兰成的调教下,朱氏姐妹开始了风花雪月的三三岁月。那么,我们不妨谈一下胡兰成的文章,他就像是一只花孔雀,天天向雌性展示自己靓丽的屏。如果脱开了爱欲,你就无法明白胡兰成文章的目的。一个沉湎于爱欲的人,又如何能够满足于一夫一妻平淡的生活,又如何能够忍受抗战艰苦的岁月。所以,选择做汉奸,并在其间不忘流连花丛,就连躲避抓捕期间,还能泡到村姑,就可想此人意态了。胡兰成文章的优美,更像是一个美好的诱饵,吸引着蜂蝶。因此,当张爱玲看明白胡兰成后,才开始正式动手撰写《色戒》。所谓的色,岂不是胡兰成这样的男色,不知此又如何能够戒呢?不过,张爱玲用革命者王佳芝来刺杀易先生,却不料也抵挡不了他的美色。所以,革命激情被情欲所征服,为了情欲革命者丢失了性命,这正谓不得不戒了!

今生今世,因偏见而错过此书将是一个遗憾

第四次读这本书了,胡先生描绘的人世让我感动又心酸,我想还会再读无数次。前两天一个朋友的弟弟找我推荐书,我推荐了这本《今生今世》,实际上我几乎向身边所有爱阅读的人安利过这本书,但是没有人去看,从他们的反应我猜到几乎是同一个原因,胡是汉奸,朋友的弟弟则是直接和我说“看书会先看作者,人品不好的不愿意去读”,我默然。汉奸、张爱玲前夫这些便签让胡先生既受瞩目又遭诟病,可是这跟《今生今世》这本书带给读者的力量和震撼完全是两码事,为什么要混为一谈?政治斗争往往只有利益,斗争结果只有成王败寇,这跟正义关系不大不是吗?总有人站错队,成为新朝代史书中的过街老鼠,但并不能因此贬低他的文学成就。今后我不会再跟别人安利这本书,只有认真读过的人才能体会它的迷人之处,不管是描述或琐碎或动荡的人世生活,还是独具韵味的文字,那些因为莫名其妙的偏见而错过这本书的人,我只为他们感到遗憾。

转——《今生今世》的版本

胡蘭成《今生今世》最初是一九五九年九月在日本出版的,出版者是 名古屋ジセナル社(新聞社)。後來他去了台灣,遠景出版社的沈登 恩得悉他是「張愛玲以前的先生」,跑去看他,相談甚歡。臨別時, 胡將《山河歲月》和《今生今世》兩書送沈,叫他看看可否在台出版 。沈覺得可以,跟胡商定後,先出《山》,再出《今》。《山》於一九七五年出版,本來銷路平平,沒有引起多大注意。忽地 有一天,中央日報刊出趙滋藩一文,將胡痛罵。接著,大詩人余光中 也發表文章〈山河歲月話漁樵〉,說胡:「非但不深自歉疚,反圖將 錯就錯,妄發議論,歪曲歷史,為自己文過飾非。」引起了警備總司 令部注意,最後將書查禁。多年之後,沈登恩憶起此事,還憤憤不平,說那個余光中,無端撰文 攻擊胡先生,給他扣上「漢奸」大帽子,那還是戒嚴時候,竟然沒有 人敢站出來為胡先生說話,結果書遭查禁。他大概還有一句話沒說出 來:「連累我出版這書也血本無歸了。」有此前科,翌年遠景出版《今生今世》時,為免惹禍,胡自行抽掉〈 漁樵閒話〉,其他篇章也有所裁刪,共去掉九萬字。胡有一段時期住在小說家朱西寧隔鄰,朱有兩個女兒天文天心正在念 大學,胡也抽空給她們上過課,講授四書五經甚麼的。朱天文大學畢 業後,在七九年與同學成立了三三書坊,專出「胡老師」的書,由遠 流出版社經銷,當中就包括《今生今世》(一九九0年出版)。三三版《今生今世》據稱依足日本原版。此原版據雷競旋說,在香港 大學馮平山圖書館藏有一冊;吾友嬈妹妹在中文大學圖書館也搜得一 冊,承蒙她替我借出,並將其扉頁、目錄等影印給我。日本版分上下 兩冊,三三版也是一樣,可惜我只買得下冊,一直找不到上冊,但目 錄倒是齊全的,跟日本版的對照,發覺彼此篇目不盡相同。日本版共 有文章九篇,三三版卻只得八篇,少了第二篇〈有鳳來儀〉,可能是 併入了第一篇〈韶華勝極〉之中?有待查證。日本版下冊書後,胡有幾句交代:「右今生今世,自中華民國四十三 年三月開始寫,至四十八年三月寫成。文體即用散文記實,亦是依照 愛玲說的。承服部擔風老先生為題字,卻誤作今世今生,但是也罷了 。」三三版保留了這些交代,卻沒有沿用原來服部擔風的題字,書名 恢復為《今生今世》,由龔游琳題簽。書出版之後,沈登恩指它侵犯了遠景版權,要控告三三與遠流。經過 多番交涉,官司最後庭外和解。沈的說法是,「考慮到朱天文的雙親 朱西寧、劉慕沙都是長輩,也是遠景的作者,加上遠流的老闆王榮文 都和我是老朋友,」故此「沒有為難他們,還讓他們把書賣完。」朱則稱三三出版胡的書,都是得到胡在南京的長子胡寧生授權的;而 按照出版法,凡一九六五年以前出版的書,出版商都可自由取得版權 。《今》原於一九五九年出版,根本為「公共所有」,沒有版權誰屬 的問題。或許沈登恩感到「被告」不是沒有理據,一時未必勝訴,只好跟之「 議和」,但條件是書賣完之後,不得再版。此所以三三的《今》及其 他胡的書都絕了版?〈漁樵閒話〉載於《今》之上冊,於是絕版得更 快,果然識貨者不少。如此沈獨享胡書的出版權十多年,可惜他這口安樂茶飯不能一直吃下 去。到了二00三年,突然冒出個《今生今世》大陸版,出版者是北 京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這個版本的底本似是根據三三版,那封面 的題字,正是用三三版龔游琳的。然而它更是個精簡本,不獨沒有了 〈漁樵閒話〉,每篇都有不同程度的刪節。例如最後一篇〈瀛海三淺 〉原包含四篇小文章,這裏則只收入兩篇(另外有個別篇章卻比遠景 版多出好幾段文字,據沈說是社科竄改的)。沈得悉此事,便去函投訴社科盜版,並將原版改得面目全非,非常不 尊重作者。社科的回應是,遠景對《今》的版權,只在台灣一島,何 曾擁有全國的出版權?況且社科出版胡的書,也是得到胡寧生授權的 。遠景最後在〇四年十月,出版《今》的完整版,除了日本版、三三版的篇章全部還原,遠景舊版原有一篇〈社鼓溪聲〉,是各個版本都沒有的,今照樣保存,是為最齊全的版本。唯一美中不足,是將書末胡的交代刪了,也沒有影印服部擔風原來的題字。書的封面印有宣傳字句:「胡蘭成是鐵杵漢奸?本書將埋沒三十年的 章節〈漁樵閒話〉還原其歷史真相,是不是漢奸由您來評斷……」對 胡被稱為漢奸仍耿耿於懷,想來是沈老闆手筆。遺憾的是,他未及見 此書出版,已先於當年五月,找胡大哥漁樵閒話去了。(寫於二〇〇四年)志远案:在书店看到这书,长安出版社附录二是这篇文字的改写,基本内容一致。我曾搜集过胡氏比较完整的作品,包括政治最不正确的那些汉奸政论,当然还有《今生今世》的完整版。如果哪位需要,我可以提供。胡追随的刘景晨,是孙诒让的弟子,但胡的思想似乎早已形成,究竟受了谁的影响,很难推测。平心而论,他讲学最妙之处是体贴民间社会对自然、人情的态度,分析明清小说里非理性的部分。这个人的人格有缺陷,卖国、负心,都是表相。同为“汉奸”,周作人无奈更多些,胡则有干进之心,折射的是整个民族底层的劣根性。(周、胡有一度交集,片冈铁兵向周发难时,胡曾提醒过周)说来或许耸听,理解胡,也就能理解毛,理解农民革命。文革中毛给江青的信,说自己有虎气,也有猴气,再看胡讲《西游记》里孙猴子的喜反,精神气质极为接近。胡晚年接触日本文化更多,好像颇想建构一套不离日用常行处,直到先天未划前的神话理论,朱天文说像Levi Strauss的人类学。这套东西有点神叨,现在琢磨不动了。最喜欢的还是他自恋而夸张的语言,和经验里属于中国的质感。无论你说它是美好,是软媚,还是邪恶。

萧瑟兰成看老去

自然是因为张知道的胡兰成。此后查阅资料,历史多予之贬,成片累牍说到最后,总是要将他的品性贬低了再贬低;又喜欢拿他和张比较,似乎这个人是张生命中一支不合时宜的插曲,口吻要多轻贱有多轻贱。于是这个典型的中国式旧文人留在历史上的,大多是手脚无措的尴尬,几分隐隐约约的赞叹也被压得抬不起头来。有张旧照片,胡戴那个年代最为流行的眼镜,30°侧面,隐约有几丝笑意,却像受到地位晃动的影响,怎么看怎么无措,这倒是合了他因污点染上的“妾身未明”。民国有帮人,每读其文才惊觉:原来文字还可以这么排列组合!比如沈从文,句句是诗,《边城》美到一读起那些薄薄的凄凉,心就软了下去,柔情、怜惜一涌而来,月色将尽未尽,薄雾就着月光镀上了山崖、镀上了溪流,少女的心正开了一个小口,婉约的欢愉和凄凉漫了出来,整个人都裹在了那一种凉凉的、寂寂的感伤里。张爱玲也是,艳彩的工笔细描,带着刻薄和寒意,表面再热闹成一团,骨子里也是凄冷,她的月色是细细薄薄、寡淡地照拂,俗世永远是深刻的寒意、化不开的冰凉。而胡兰成却是白描,清艳的白描,轮廓是淡的,团团光影却是热闹的互帮互衬,他的月色是暖的,直要包裹住笔下一方天地,是美人眼波温柔的投射,他是真正的岁月静好,连桃花那样浓烈的事物都安静了下去,甘心温柔成一大片,遑论山川明月。中国式的文人,多的是自矜自赏,有的是觉得世界亏欠了自己转走自我放逐的路线,有的是人生通畅尽享乐事的得意,而失意与得意的背后,都免不了几分风流自赏。我看《今生今世》,再去看胡一生所历,怎么都想不到这样一个人居然有如此矜贵的心态。桃花、山月、笛声、炊烟,人烟不多却是和暖而静美,字里行间丝毫不受那个动荡年的影响,看不到面黄肌瘦、流离失所,他的步调始终平稳、笃定,似是人间有大美,人心更是数不尽的温柔,洋洋洒洒,气度雍容,眼中一切都透出对这个世界的无限欢喜、无限留恋。可是他的留恋却没有落到感伤那一块去,看得到回忆美好,更多的却是现世在手的雍容,他绘出了暖暖的过去、暖暖的现在,而从来没有为未来多过一分担忧。其实以他的才气,也该有这份气度,标准的古典出身,清艳的调子,柔和的着色,笔尖流露尽是个人天地。不必抢忧国忧民者的饭碗,也没有必要放浪成性,仅仅是把建立在才华之上的自傲放大,难免骄了一些。这骄却是四月天的阳光,暖春的沙滩浴,喜气又慵懒,看着和和美美,走着亲民路线,也就激不起过分反感。他再不堪,倒也算在自己的世界里做到了完美。完完全全是自我标格,仿佛有过不完的春天,时间是慢慢悠悠地滑过,只看到桃花一路烧了过来,温暖了半边天。红尘在手了,免不了多出几位红颜来,张的临水照花终究抵不过心口一粒朱砂,于是桃色洋洋洒洒流了一路。配色极度柔和,又多是暖色系,绿的嫩,红的娇,又是白月光,又是青山林,旧时代里难得有心意平和,他尺寸收的太好。晏殊居庙堂之高,可谓顺风顺水,还要从诗文里带出感伤;王维音画绝妙,同是仕途通达,却俨然一番红尘之外的天地不言而美。相比之下,胡就失意了太多,可是他却又是另一重圆满,即使是落魄,也是人世欢喜,骄矜替去失意,温柔抚慰潦倒,又是他一派的气度雍容,仿佛只要如这般步履轻松,前路便有命运之神多加照看。也是他小家子气所在,不张扬不豪爽,三分的敞开就要有七分来收,难得才气如此,却走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兼容的路子,把俗世割裂成两部分,他就在自己的一方红尘之内,笔触不伸出这个范围之外,也不想伸出去。文笔婉丽,涓涓细流样绵延开来,但是精准,不是一味俗艳,不是南北朝民歌的清丽,独特的清艳,自然有自己一段风流态度。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他不是怕多情,怕的是不多情,句句都是怜花,句句都是收敛的自矜自持,更难得不轻贱自己。他那套标准,虽说不合节拍,却也是一生所依,到老不换,如此内心构筑,也已经足够后人仰视,起码,他始终在自己的范围之内做一个步履坚定的人。兰成两字很美,加上姓,音韵、意境非常好,可见取名者必也是颇通文墨。确实是美姓名。

今生今世,虚伪做作

刚开始的几章,描写的还是胡村的乡土人情,读来还感觉得到一番闲适。到后面几章,讲的便是自己的情史与流亡了。对于自己的结发妻子,对包办婚姻,他不拒绝但也只是留玉凤在家生儿育女干农活,自己则在外面继续撩别的女子。小周、张爱玲、秀美等等,却不觉得自己是对爱情的不忠诚而觉得这是男与女最好的关系,一方不嫉妒、不深究,另一方则继续找别的欢乐。全书矫揉造作,表面上把自己写得很洒脱,对于人世亦看得很清楚,其实呢!不断地哀叹,世事如此,便是这样,随他去之类的话,更恰恰是一种看不开。

她爱他,实在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喜欢张爱玲,所以一直不想读胡兰成,就是这么任性。直到近两年看了朱天文、朱天心的书,才渐渐地又对胡兰成感兴趣了(朱家姊妹曾经受教于胡兰成,对他推崇备至,更亲切地称他为爷爷),于是看了《今生今世》。《今生今世》是胡兰成的自传,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娓娓道来。胡兰成的文笔实在是好,清灵脱俗,用字遣词别有韵味,尤其好在有一种通透素雅,那种力透纸背的平和静美,实在是今人所缺乏的。他写景写人写风土习俗写中国传统文化,不过淡淡几笔,却总能让我有“画龙点睛”之感,本来平平无奇或早已见惯的事物,经他一点,便忽然大放异彩、美不胜收,显出了好来。我想,若是能听他讲诗、讲中国古典文化,必是极有收益的。胡兰成的女人极多,光他自己在这本书里详写过的,便有六个,也难怪有人嘲笑《今生今世》是部“群芳谱”。他写自己的情事也好,政事也罢,倒都是直白了当,虽有些避重就轻,但并不遮掩,颇有君子之风,这一点倒是不太讨厌。要评论他这自传,似乎就避不开要评论他这人,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还是作罢。总而言之,《今生今世》篇幅颇长,幸好精彩的都在前面,尤其是开头写民国时期农村风俗人情那几章,实在是生动有趣又静美,当然写张爱玲的那几章也是必看的。其余的若实在觉得读不下去,不看倒也无妨。但若是张迷,那就得好好看看了,因为一不小心就能找到张爱玲小说里人物或情节的出处啊!比如《金锁记》里的曹七巧,比如《爱》里被拐走做妾的那位生得美的小家碧玉……我会不定期地在私人公众账号“煲坏了的心灵鸡汤”上,分享一些自己的书评和文字,欢迎大家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或是直接搜微信号unsavory_soul_soup进行关注,谢谢支持。

真现世伪安稳

在今年的小清新浪潮里,经常见到一句话,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之前也不觉得有什么,只是觉得稍微矫情了些,直到看到这句话的出处,再也不肯再拿来用。断章取义的弊端在于自以为是,而忽略了原文表达的意思。《今生今世》里胡兰成写到,‘我为顾到日后时局变动不连累她,没有举行仪式,只写婚书为定,文曰: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上两句是爱玲杜撰的,后两句我撰。这是这句话的出处,大背景是在那样一个动乱年代,胡的一种美好愿望。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胡与张的区别,一个明朗一个情多,窃以为,胡在意的是后一句而非前一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是他一生的理想。到底,我总也以为他配不起张爱玲。胡在汉口遇到小周之后,认为遇到了知音。初见小周,他写道:“我不觉她有怎样的美貌,却是见了她,当即浮花浪蕊都尽,”“后来时隔多日,我问训德道:你因何就与我好起来了?”这是第一次把小周称呼为训德。眼见是真的喜欢小周,“声音的华丽只觉一片惊艳,她的人就像是江边新湿的沙滩,踏一脚都印得出水来。”这是该有多喜欢才能被这么描写。从开头看至此处,一直觉得胡也是多情之人,也是无情之辈。与妻子没有多少情感却也觉得做夫妻天经地义,及致妻子死后,自以为体会到人世间的大悲之痛,以此来补执着来放弃,只是觉得是该有个老婆的时候变娶了全慧文,私以为全是他的女人之中最悲哀的。视玉凤为天地人伦之理,视小周为知音,对爱玲亦有欣赏,唯独全,所以,在遇到爱玲之后,全与之离婚,而胡,竟不以为是自己之过错,用了一个“竟”字,好似表明,能与爱玲结婚是全离婚成全的。当真是薄情。在汉口与小周朝夕相处,忽一日,对小周说,“训德,日后你嫁给我。”小周道:“我娘是妾,我做女儿的不能又是妾。”此时这么说,全然是明白人,等胡从上海归来,又假意说不知道胡有太太,以为是胡玩笑,当真是给自己台阶,不愿意面对,可是最后,还是跟了胡,窃以为,还是做了小妾,因那时胡与张并未解除婚约。小周回家过后,将胡告知其娘亲,她娘认为,小周应当报恩,这里的报恩自以为是嫁给他。胡当然高兴。虽他对爱玲怀有愧疚之心,但还是这么做了。小周对胡,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崇拜,是敬,正是这种情感,让胡有一种身在云端的感觉,一直以为胡是自卑的,而小周,正好能让他在她的世界里大放光彩。他对于张爱玲,是可望不可即,不管是从家室上,从学识上,都只能赞叹,而与张在一起,所谓的张的学识,家室,甚至于打扮,都成为他像别人炫耀的资本,从中,他方才获得一种平衡;而与他身边的朋友,他一直是家贫,靠救济来过活,玉凤死的时候连棺材钱都是借的,人穷志短,他亦不是有骨气之人,在朋友母亲不借钱给他,他负气而走之时,夜里遇上大雨,竟又是返回去,且一住数日,不能不说这也表明他日后在政治上尚不可能有明确的主张,所做一切,不过是为了现世安稳。在解放之后出走汉口,他对小周说道:“总是人要紧,既做了夫妻,且不在乎定情之物,何况这些。我们虽未举行仪式,亦名份定了。。。我们还有长长久久的日子。”与爱玲亦未曾举行仪式,婚书是有;与小周,都没有,倒是双方互给了手帕,难道要做宝黛不成?且前文自比梁山伯祝英台,这个时候,现世已经趋于安稳,但以所说非人。到这个时候,都没有对张有任何交代,自以为自己得了个知己而揣兜里就是自己的了。他看中的伦理纲常去了哪里,明知道不可逾越,拿时局动荡为由来解释一切。这是看《今生今世》第四章的一些想法,这张主要写的是与小周的一些回忆。第一章回忆的是胡村;第二章是写玉凤;第三章写张爱玲。胡的文笔不错,读他的书,能感受到他表达的情感以及他对事情的一些态度。之前看朱天文师承胡兰成,文笔也是一流的好。但是对于他个人,还是喜欢不上。不觉得他多情,只觉得他不定。一种随世漂泊的感觉。明明放不下,却故作看得开;明明是无情,却写得好似瀑布一般动容,但始终没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不真切,不诚实。圣经里讲过一个耶稣的故事,五饼二鱼。讲的是耶稣以自己的福泽,用五饼二鱼喂饱了五千人的故事。延伸一下就是说,虽然只有五饼二鱼,但是,每个人得到的都是完整的一份。胡倒是这样以为,认为给玉凤的给慧文的给爱玲的给训德的都是这样完整的一份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以至于对于慧文与他离婚用了个“竟”字。这种想法似乎不比旧式男人想坐拥三妻四妾好到哪里去。是真的多情么?不见得。他的多情来自于他自身对自己的种种设想,他生活里的人都是为了成全他自己而已,他有过爱么?他的字里行间都是情,可是真不觉得有什么能打动人的,都是些小情小叹,动不动牵扯到国家山河。看得出,他亦曾是有报国之心的,难的是认清事实,亦没有什么作为,但不能否认,就写文章来说,可读性还是强的。虽是记录不安稳岁月的人与事,看到最多的,不是忧国忧民,不是爱的死去活来,感觉一种不尽力,软弱或者叫羸弱。这样的男人,放到如今的社会,倒是能用诗文之类去赢得许多女孩子的芳心,但未必有担当。最后忍不住再说句,真心觉得他配不上张爱玲。

世态凉薄、人情搁浅

借来看的初衷是想看看关于张爱玲的那篇。先读的也是这篇,读着觉得张和胡开始就不是婚姻共同体,张爱玲是高高在上的,胡仰慕年轻女子精致容貌还能有满腹才华,她就像众人的女神,远观即可;整篇张爱玲篇下来,没有人间烟火,觉着张可怜,生性如此造就生活。

今生今世,生生世世 ——胡说兰成

从余留不多的照片里看来,老年的胡兰成依旧是风度翩翩的,完完全全的文人相,温良的才气和儒生的谦逊全挂脸上了,看得出是个知且自知的人。世人知他多是从张爱玲的故事里那个被“汉奸”罪名扣住的男人,这对他对她都是不公的。出名趁早,张爱玲在尚且锋芒的年纪的确风华洋溢,但胡兰成的一生一点也不适合仅仅以一个情人的身份出现在后人眼中,当然,不是因为他政治立场。“都说张爱玲的才气高,其实胡兰成的才气更高。”仆少夫说。看《今生今世》且不谈内容,他的文风是干净明亮叫人动容的,而关照内容,他与读者如书里所言,亦是“性命相见”,坦诚到几乎无所顾忌,生命中有多少女人来去便是多少,她们都可以在书里找到自己,但同样找得到取代她们位置的另外一个人。“真的好文章,必是他的人比他的文章更好。”他这样说过张爱玲,用这句话说他,想必很多人是不会同意的,特别是诸多痛恨薄情寡义的少女们,但是如果不把自己假象为受害者,且不管所谓的政治身份,单单他的文章和为人,都是极有吸引力的。《今生今世》里他说到,“民国世界后来多少是有些浊乱了,我便有这种浊乱。”所以,我喜欢的仍是时局变换前,还被唤作蕊生的他,住在浙江绍兴一个叫胡村的小地方,岁月寂静质朴,贫寒少年静读书月晓人事,连婚姻都是他人做主。“一个人曾经有过这样的知己,他的一生里就怎样的遭遇亦不会摇动对人世的大信。”那时候,他连埋葬妻子玉凤的钱都要跟别人借,自尊活生生踩在自己的脚底下。玉凤死后,他心有不舍,他对她的爱更多是怜悯,简单到不着尘埃的。可如果他往后遇到的女人都一样好,甚至更好,要不忘前尘,也不太可能了。他多情,但不心软,这才是最要命的。怎么也想不到,那样安静羞怯的儒弱少年有一天会与政治有那样大的瓜葛,因追随汪精卫,抗日战争时期出任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后来为日寇执笔而被列为著名汉奸。张爱玲对他的政治立场并不在意,她有的只是自己对爱情的立场。她与他,二十四岁对三十八岁,是早是晚?是最好时候。一个二十四的女人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如果她愿意,她可以只做一件事。低落到尘埃里去,然后从这细微之中开出花来,向来冷淡静默的女人突然爱起来,内心是山崩海啸的,傲气和清高到底也只是寂静的空壳。世上再没什么能够比懂得更加珍贵了, “才去看了她三四回,张爱玲忽然很烦恼,而且凄凉。女子一爱了人,是会有这种委屈的。”其实,这就是懂得。二月里,爱玲到温州找他,那时他正避难,他说“她眼里都是笑,面庞像大朵牡丹花开得满满的,一点没有保留,我凡与她在一起,总觉得日子长长的。”世上欣赏她的男子不乏,可是能够像胡兰成那样珍之重之,为之手舞足蹈的,亦是没有了的。“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世界上有人懂得浪漫,另外一人也需有领悟的天分,一纸婚书,简单几字,哪怕他已有妻室在身,同样把她感动得稀里糊涂。她想要的是不多,“我想过,你将来就只是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真是过于简单美好的念想了。永远遵照自己的内心或许也意味着永远都有伤心,因为这份真挚并不见得时时刻刻都能够得到最恰切的回应。他还是走了,也是她自己的选择。她要他在小周和她之间作出决定,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说,这已经是最大限度的容忍了,他却举棋不定。“你说最好的东西是不可选择的,我完全懂得。你与我结婚时,婚帖上写现世安稳,你不给我安稳。”委屈得不能再委屈。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样的愿望,对于他,看来是远了。云胡不归,只因朝秦暮楚,游离人世,他是的风流总有人买账。起初觉得这份多情胜无情,越往后却是更深的无奈,但这无奈是女心的无奈,胡先生且自顾自风流去了。他自称荡子,这种荡是“不返”,善于自我宽解,可每每下手极狠,虽然脸上仍旧温情款款,可是一颗心已经是一变再变。“爱玲是我的不是我的,也都一样,有她在世上就好了。”意思是:你于我于世永远美好,但是我要走了,你且好好保持你自己,不要联系。完完全全是戳中泪点的一句话,到底算是体贴还是决绝。晚年在台湾文华学院教书的胡兰成,授课一班文艺女学生。朱天文说,“他懂得每个女学生的特质,对于我,他是那个画龙点睛的人,可是我们也并不是龙。”所以怀抱着胡兰成赠予的这颗天眼,她们用后半生去构造那条龙的身体,使之完整。有了它,能够看到别人看到不到的,所以也才能够写出别人无法写的。认识此君,何其荣幸。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这句话对于胡兰成也是适用的。他懂得女人会为何喜,为何悲,为何流泪。文艺女青年忍不住想像自己如“群芳谱”里头的女人唤他兰成,一点不过分。朱天文朱天心一家都对他情有独钟,这男人桃花名满竟不招致她们耿耿于怀,在朱天文眼里反倒是“人生太过瘾了,你不觉得吗”,可以说是她豁达,不过换个角度,如果有他的能耐和手腕,做个男人是蛮过瘾,女人反过来还要谅解他的多情。女人如衣,新旧更替,素年锦时,可男人和女人毕竟不同,用现实的道德去评价他亦是不合时宜,无论怎样的发生都是他的一生,你既无权干涉,更没必要将他对应在全天下男人的身上。“五饼二鱼”的说法已经过度抬高一个人,怎样去定义一个人?只是觉得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生都不应该被三五标签贴住,谁也不能够知道他当下的感情和态度,所以也就没有对或者不对的苛责。多年前,朱天文上锵锵三人行的那期节目,马家辉说了这样一句话:“每个男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胡兰成”。人生里碰见人事,且个个真挚,全心全意地对待他,也是件令人羡慕的事吧。看胡兰成说张爱玲,你会觉得那种美好是要惊煞天地而相互折损的。可是你又该怀疑一个男人怎可以对那么多女人抱以同样的真心真情,护士小周,斯家的范秀美,佘爱珍,转眼又想,世间女子得到这样的懂得和疼惜,兴许她们各自也都心满意足过。Ps:回家几天里没能在回学校前把《今生今世》看完,凭着当时印象写下这些,如若不合意,且当做胡言乱语,所以副标题为:胡说兰成。以下摘录书里一些使我内心为之惊动和震颤的句子与诸君诸姑娘共享:•人世是可以这样的浮花浪蕊都尽,惟是性命相知。•人世的悲欢离合皆超过了它自己。•张爱玲的顶天立地,世界都要起六种震动,使我的客厅今天变得不适合了。她返回拜访他。•她的神情,是小女孩放学回家,路上一人独行,肚里在想什么心事,遇上小同学叫她,她亦不理,她脸上的那种正经样子。•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去,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各种感情与思想可以只是一个好,这“好”字的境界是还在感情与思念之先,但有意义,而不是什么的意义,且连喜怒哀乐都还没有名字。•她的心狠手辣是因她一点委屈受不得,她却又非常顺从,顺从是她心甘情愿的喜悦。且她对世人有不胜其多的抱歉,时时觉得做错了似的,后悔不迭,她的悔是如同对着大地春阳,燕子的软语商量不定。•驱使万物如军队,原来不如让万物卸甲归田,一路有言笑。•说银河是泪水,原来银河轻浅却是形容喜悦。•爱玲好像小孩,所以她不喜欢小孩。•她的东西原来不是叫人都安,却是要叫人稍稍不安•世人多知恶的东西往往有大威力,如云恶煞,会惊得人分开顶门看,轰去魂魄,•不知好的东西亦可以有大威力,它使人直见性命,亦有这样的惊。•人与事物的素面相见,人与人的素面相见,没有巫魇与机心,世界就清平。•天下的好都成了私情,本来如此,无论怎样的好东西,它与我不切身,就也不能有这样相知的喜气。•我宁要学学爱玲的不易被感动,也做个神清气爽的人。•但乱世情意漂失,便道德文章学问亦于身不亲,不能得我敬重。他人看起来,我倒成了个落落难合的人了。•人世的庄严,如佳节良辰,总要吉利,岂可拉破对方的脸皮。•世上惟中国文明有对于现世的知思,日日是好日,人人是好人,连对于贤不肖亦有一种平等。此所以能是王天下。•她衣裳单薄,十二月大冷天亦只穿夹旗袍,不怕冷,年轻人有三斗三升火,而亦因她的做人,心思清坚。•只觉像我们这样的人,一日倏忽无缘无故想弃绝一切亦非不可能,可当真如此,余下一方如何是好。•风吹衣裳,江流无尽,她只是唱歌,唱了一只又一只,无止无尽,今生今世,端的此时心意难说。•原来想望天下太平岁月不惊,江山无恙,是要人们闲常都有这样的德性。•随后我到上海,一住月余,与爱玲在一起,过日子只觉得浩浩阴阳移。•我们两人在一起,只觉得眼前的人儿即是天下世界的真实。•爱玲的高处与简单,无法与他们说的明白,但是这样俗气的赞扬我亦引为得意。•因为眼前即是一切,这一刻的光阴草草,连不可以有感情这渣滓。•你的笑非常美,要为我保持,到将来再见是你仍像今天的美目流盼。•已有爱玲,却又与小周,又与秀美,是应该还是不应该,我只能不求甚解,甚至不去多想,总之它是这样的,不可以解说,这就是理了。•青芸亦是把我这个叔叔,我亦是把青芸与儿女来还给天地,把眼前与将来还给岁月。•而我的爱玲,她的兰成,是贵重得他人碰也不可碰一碰。•她这样做不是委屈迁就,而是横绝一世。•一阵风起,她的人想要飞去,忽然觉得非常悲哀。•一日我忽然决心要斩绝情缘,早晨起来亦不找小周,晚上回来亦不找小周。

尘土里面开不出花

近日闲极无聊,便把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浏览了一遍。读胡兰成的书,完全是因为张爱玲,想看看张当初低到尘埃里面的爱恋里面的究竟是怎样一个男子。书中我发现出现最多的一个词竟然是“人世”。大约胡觉得自己看事待物已经超然物外,倒不能以人世的标准来衡量他了。他是个真小人,在自己的书里虽然极为可笑的为自己的滥情辩解,但是没有欺骗,没有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来评论什么。这一点倒是难为可贵,有时连自己与人结识的那种小功利心也说出来,这点倒是可爱。书中前半部分语言倒还朴实淡雅,叙述家中兄弟琐事,真的是尘世中万千普通家庭中的一个,当时读了,我心中竟然有点释然,对于自己家中有时种种不如意倒是看开了一点,原来尘世中的普通家庭就是如此。他没有故意的美化什么,也不像张爱玲的文章里面那种看穿的寒冷,总还是平实客观的文字。或许因为自己本身也是女子的缘故,对于滥情的男子总是犯恶心。尤其是胡每结识一个新对象,总是把对方说得可爱,他不掩饰自己对对方的勾引,他对每一个相处的对象好,但是也是转身有了新人之后就忘。即使后来所谓的怀念,也是看来太假。既然张爱他,必然是有他的好。而且男女之情,本来就不能为外人道也。他与张一起的两三年,倒是张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想到此,我对胡竟稍微谅解了一些。他配不上张,若真是陪张一生,张的一生总是少了一点传奇色彩的。很开心,张最后终于从尘埃中走出来了,她依然是那个我喜欢的决绝的女子,纵使一直是一个人。

胡兰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胡兰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汉奸?才子?荡子?可能人们知道的最多的,就是那就是那个张爱玲以前的那个先生,是张爱玲爱过的大汉奸。这么说也没错,不过,我始终疑惑的是,张爱玲那么个大才女,就算她不是拘泥于世俗眼光的才女吧,笔下写尽男女悲欢,怎么就爱上这滥情的男人?直到我在图书馆,遇到了《今生今世》,藏青色的封面,胡兰成的散文体自传,好评与非议同样众多的一本书。拿起这本书,预告了将开坑读这本书,发现大家的兴趣和我一样浓厚,有人表示等着看书评的,也有人与讨论书中的情节,不过,这本书我看得委实有些久了,差不多1个多月才看完。无论如何,我写读后感,向来是看完之后把书合上,只写自己印象最深的片段,不全面,也完全是个人想法,大家且随便看看吧!怎么说呢,大家有没有看过《流星花园》?就是那个著名的F4和大S拍的,里面有个花泽类,有点忧郁症或是自闭症的模样,有点才情,长得帅气,不吭不响却偏偏招人喜欢。看了《今生今世》,我就觉得胡兰成的形象就该是花泽类那样的,现在你能想像出来吧。胡兰成出身于浙江嵊县胡村,家贫寒,少时聪颖,学习属于那种闷骚型学霸那类,就是明明自己非常用功,但总在人跟前轻飘飘的,仿佛什么都不在乎,然后学习很好,各种夸奖巴拉巴拉的,总之呢,我觉得他这个人的性格应该就这样的,看着风清云淡的,其他心中一团火,可自傲可在乎了!因为家里穷,为了能外出读书有成就,父母在他12岁时让他过继到其他一个村子里有钱但无子的俞家,人家对他很好,也送他读书,但他总是不亲近,甚至与年轻的庶母有些感情上的不清不楚,好吧,胡兰成的风流,从少时就是这样子的。末了也不甚愉快,似乎俞家也没从他身上得到什么继子的好处。胡兰成的人缘一直不错,少年时在斯家、后来当了汉奸,日子在抗日期间也过得不错,抗战胜利后他逃到温州等地,解放时又逃到香港最后留在日本,从他的描述中,他一直视自己后来际遇好比潜龙,生活上估计没有吃过什么大苦头,和那么多女人好过,尽是女人和其他人给他钱花,好吧,这点上就是那么有福气。胡兰成的文笔自然是非常好的,在他笔下,不论是浙江老家的风俗还是他的同事们,以及他的女人们,写来无一不是风姿绰约,令人向往,什么婚礼、清明、种蚕……如果要想了解浙江胡村以到雁荡、温州等地的风土人情,他的书的确描绘得栩栩如生,当一本地方志来看完全没问题,而且很好看。啰嗦了这么多,还是没有说胡兰成和他的女人们,特别是张爱玲。这可能是这本书最大的卖点,搁在现在的书库里,可能要写上“胡兰成独家讲述与张爱玲的情缘”之类抢眼球的词句。但是,不管男人女人们服不服气,胡兰成就是有女人缘,仅从他的自传里来看:10几岁时候当继子时就跟庶母好;然后娶了第一位媳妇玉凤;然后到斯家又招惹人家的女儿被委婉地请出门;后来玉凤病死了,又跟张爱玲好,结婚了没两年去武汉办大楚报又和护士小周好;抗战胜利后,把小周抛下害她留在武汉坐牢自己逃回浙江寄住在斯家,在逃往温州时又跟斯家庶母秀美成亲;张爱玲给他寄钱,到温州看他时他晚上回家和秀美住,白天去宾馆看张爱玲,还把自己和小周、秀美的事情写成文章与张爱玲探讨,给张爱玲脸色看,最终把张爱玲气回上海;解放初期,他又逃往香港,把秀美留在家乡;从香港偷渡到日本,起初又和房东太太一枝好,一枝不能离婚,又不能明目张胆地同居,他们很快又分手,然后胡兰成竟然又娶了已故上海三、四十年代著名白相人(黑社会)吴四宝的遗孀佘爱玲,照样有钱花,日子过得很滋润,到处有人陪着演讲,给他出书,有钱花,他还在这样的时候给张爱玲写些暧昧的信撩拨她(“撩拨”这个词是他自己用的,他就是这么解释自己的行为的)……不过,总结起来,喜欢胡兰成的女人,我觉得要么是涉世未深喜欢深沉的小女生,要么是寂寞的寡妇,至于张爱玲,我觉得是可能是大龄文艺女青年,追求的就是那样一种喜欢的感觉,于世俗的眼光倒是看得不重。胡兰成对女人,花钱不多,有文艺范,在那个没多少女人有文化的年代,可能显得格外风度翩翩。然后对着女人就说诗啊,夸人夸得都让人听不懂,很高大上的那种意思,即使富太太佘爱珍见了他,也说自己没文化,对他其他女人都嫉妒,唯独不嫉妒张爱玲,因为两人都是文化人,她觉得这两在一起很般配。胡兰成自视为天涯荡子,从不回头,自己说,别人说了这本书“不知者读之,只是羡慕你老婆多”,而他常比这本书是自我反省。总说自己在格物。别人还有评他是“英雄无赖有真知”。《今生今世》是张爱玲题的名,胡兰成在日本时写完的,被他视为一生集大成之传世之作。但我读来始终不喜欢这个人,胡兰成诚受日本人恩惠,以至于敌我不分,投敌为汉奸,对日本侵华罪行,轻描淡写,对于日本极尽美化。对于这个彻头彻尾的汉奸,我只能觉得鄙视,对于他的女人缘,搁在现在的女人中,恐怕也是讨不了多少好的。

静宜桃花,动奉金莲。-----在纸上跳舞的国学导师

为了纪念一下我新近喜欢的兰成先生。好在我一向懂的少,所以也能不带政治色彩的读他对中华文化的见解。继而我随兴时多,西派的东西现代直白当然更容易被我偏爱,国学之流,我读着一觉着吃力,二感到模凌两可又左右逢迎,三以为是迂腐务虚,实在感受不到意境和实用,很久以来,也只能翻翻诗词之类,很巧读到兰成先生的东西,对国学突然好感倍增兴趣盎然,叙事表见的旁征博引和信手拈来,绘景说情中浑然天成般的不着重彩却尤胜缤纷的水墨画的笔触,使被我误解为沉滞矫情的国学瞬间别有风味又海深浪阔。对于其他,知之甚少不宜言表,任何东西一定要诉诸到道德层面都不一定经得起推敲。起码兰成先生坦诚,起码明显感受到他对五千年文化的热爱与推崇,连我这种深受信息爆炸滋扰也被他叙述的国学打动,如果不是真爱这片土地生长出的文化,又怎么能如此轻而易举侃侃而谈。当然,不是没有同样热爱的,但未必有他讲得好,讲得合心意,对人对物平心静气自在端然。兰成先生有他难辞其咎的不是,但此处不能否认兰成先生是典型的中国儒生,他对五千年文史哲道艺不分的感悟见识之深刻。记得小团圆里,有邵之雍,也不知是巧合与否,了凡四训里邵子即邵雍,为著名易学家,雍为古代的高等学府,我偏心以为倒是蛮合适兰成先生儒雅的气质。其实我特别想引用和介绍一些他的文字,可又觉得篇篇都好,句句都言有尽意无穷,还没把他系列的书读完,力有不逮心生怯意。读完了一定好好整理来补叙。印象深刻有“桃花难画,因为要画得它静”,言里的美不胜收而不自知如华科科学,待到来日自然别有洞天。人生真的可以好到步步金莲。用心用力自然能盼来风花雪月常在,闲情雅致常有。

内容较全,装帧稍逊色!

知道胡兰成当然是因为张爱玲!因为读研究张爱玲的书而知道了胡兰成的书,及至2009年买了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今生今世》(笔者简称“社科版”),才首次读到胡兰成的文字,才感受到胡氏那既有民国文人才独有的颇有烟熏火燎味的风格,以及又似有登徒子赋般的品性!同时也对这个汪氏南京政权的成员有了不同于官式文宣品所给的盖棺论定般描绘的认识! 可惜的是,根据“社科版”热心读者的指点,华夏大地上改天换地后首次(?)出版的这本胡兰成著作《今生今世》至少删节了12万字!!于是上网搜寻《今生今世》的电子版,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读后发现“社科版”删节的文字多是涉及胡兰成记述他与目前仍被简单化、漫画化,甚至污名化对待的中国20世纪30-40年代在国家政治舞台上扮演角色,乃至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以及胡氏本人对历史事件的其实是轻描淡写的表述和简评! 思想起来,官营出版社如此处理也不令人奇怪,毕竟该版本的出版时间是几乎10年前的事情!无论是编辑还是出版社负责人都没有能力或胆量冒受个人受处罚,出版社受处理甚至关闭的风险——多年前,已经是20世纪90年代了,湖南一家官营出版社因为出版了名著《查特莱夫人》就得到了如此下场,中国社科出版社的出版人小心谨慎也就可以理解了! 如今已经进入21世纪20年代了,中国长安出版社再来出版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其出版人的顾虑应该就轻得多了吧?!看到京东网页关于该版(笔者简称“长安版”)图书的宣传广告文字“最完整简体版”,无疑给了笔者一个虽然未经过证实却也加重了购买此版本的决心! 拿到“长安版”《今生今世》,首先感觉该书的封面过于抢眼了——当然看到网页上面的图片也不无此感觉,以为用色如果再淡雅些更好!不过,关键是该书内容是否真的如宣传所说的那样“最完整”才最重要! 目前笔者已经读了大约五分之二的内容,通过“社科版”对比,发现“社科版”所删节的一些文字,“长安版”保留下来了!!不过,“长安版”是否完全没有删节呢?笔者却无法确定,因为就眼下读到的部分来说,“长安版”至少有一处似乎比“社科版”少了,此刻因为书不在手边,无法准确告诉各位少了些什么,好像是“社科版”那里用了省略号代替——是出版社删节的痕迹表示,而“长安版”那里既没有省略号,也没有多出些文字! 就图书的装帧设计来说,“长安版”在书里以版本封面照片的形式反映了胡兰成《今生今世》在海峡两岸以及日本、香港出版的情况,让读者对该书的出版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却未必是全面的了解,此乃其优势的一点;但是“长安版”,无论是正文的字号,还是版面标题字号,都比“社科版”小,而且也不如后者美观;再有就是尽然没有一张大幅的作者照片印在书里面! 以上就是笔者读《今生今世(长安版)》的最初印象与感想,希望能给想买此版本图书的朋友起到认识了解版本质量的作用!!

今生今世

这本书和张爱玲的《小团圆》真是可以做情侣封皮了,底色分别为蓝和红,图案寓意很接近,可以合成:“有凤来仪,花开富贵”。我就是想看看传说中的负心张爱玲的男人是什么样的,对应着张爱玲的自传来看,看俩人的自传是怎样写同一件事的。只是读这本书的过程是一再搁置的,花了很长时间。首先开始读的那段时间很多事情,没有抽空自己投入到那种应有的阅读心境,因而我总是自带女性立场为张爱玲抱不平,所以心情是矛盾复杂的,既好奇又抵触。另外胡的文风可能需要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才能读的流畅,我是边看书边查资料,幸好他惯用一些词语,多次出现再结合语境可以猜出大致的意思。因为是自传,地域和时代特征则很明显,这也是感到一定陌生的原因。我后来很认真得读了另外半本,之后很多内容在脑海里回旋了很久,不能说我喜欢这么一个人,起码是觉得不必错过这样一个人生。白蛇娘娘的故事在胡兰成的心里真是根深蒂固,时不时信手捏来作比,在胡眼里,中华文化实在是再亲切再好不过的了,写民间故事十分精彩,充满了智慧和人情味。让我这个从小摒弃这些东西的人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对童年经历的很多事以及乡间文化习俗的理解和认同。以往在别人回忆童年的书里找的是共鸣和对一些事物的反骨,而胡则给了我全新的视角,我第一次以理解童年的心态去反观童年。所以,遇到什么事多想想别人会怎样想以及观念的来源是很有效的。看他早期的部分竟产生了共鸣,比如不斗狠和避凶煞的自我保护,比如其对贵贱和教育的看法,尤其是格物致知的对象最好是真实的事物。还有胡那种既叛逆又顺受的心境,让我想起了自己。看到玉凤之死我彻底打消了认为他在这本自传里不够真诚的念头,回忆糠糟之妻时真是世界黯然,只有那样一个男人内心深处的悲哀、温情、还有怜惜。这里的世态炎凉竟有韩信“胯下之辱”那份悲壮,之后的举动有种经历了上天不仁之后的转变,自我被碾压破碎后的重生。尽管胡一早就是有野心的,但是这似乎才是可以放手施展自我的开始。胡对感情上是能争取可放下的,甚至可以分别后再不管那些女人的后果,经历太多世态炎凉,妻子之死,儿女夭折,定是让他知道人类的伤悲和力量在命运面前的无力和不必要,因此变得淡然、自我,于很多人看来也就是荡子冷酷。读书真得一口气读完,这样思维可以保持连贯对作者的写作情绪有一个把握,不断得间离会淡化对作品的共鸣。

美丽而猥琐

胡兰成真是好文笔,起首几章,写乡间风情民俗、时令佳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一程有一程的精彩;茶栈、祠堂、村口、田间,闲絮写来,一处有一处的风景;采茶、采桑、听戏,村民间的乡谈,除夕夜的牌九,细碎繁茂,笔笔间都是盎然的生趣。第一章《胡村月令》是一幅民国江南乡村的工笔画,胡兰成锦心绣口,文字中一丝刻意的涩,营造舒缓悠远的古意。试读下面一段:“人世因是这样的安定的,故特别觉得秋天的斜阳流水与畈上蝉声有一种远意,那蝉声就像道路漫漫,行人只管骎骎去不已,但不是出门人的伤情,而是闺中人的愁念,想着他此刻在路上,长亭短亭,渐去渐远渐无信,可是被里余温,他动身时吃过的茶碗,及自己早晨起来给他送行,忙忙梳头打开的镜奁,都这样在着。她要把家里弄得好好的,连她自己的人,等他回来。秋天的漫漫远意里,溪涧池塘的白苹红蓼便也于人有这样一种贞亲。”文字好,才情高,笔下山高水远间,参差见景,胡兰成宛如漫不经心的勾勒,萦绕回环,皴染之间俱是精心描画。这样一个才子,得到众多女人青眼相顾是顺理成章的事。何况胡兰成除了话说的漂亮,对女人尤其不吝赞美,还有一套引经据典的完备理论。胡兰成说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再难找到意向如此绚烂的比喻了。女人是解语花,胡兰成是解花语,但凡一个略识风情的女人碰到他,也要感叹自己遇上一个真懂自己的男人。但胡兰成只关心花开绚烂,流连玩赏之后,绝不牵萦。生命里一个个走过的女人,让他赏识玩味:玉凤、斯家小姐、于家四小姐、全慧文、应英娣、张爱玲、小周、范秀美、一枝、佘爱珍,胡兰成遇到的女人个个是好的。胡兰成自述对这些女子也各各出自真心,哪怕他一边把发妻玉凤放在家中,一边在杭州追求其他女人;在上海有妻子应英娣,同时倾慕着张爱玲;和张爱玲结了婚,又在武汉勾搭着护士小周;抗战胜利到处抓汉奸,他扔下张爱玲、小周,隐姓埋名去逃难,路上和范秀美结为夫妇之好;从大陆辗转香港,跑到日本,寄寓人家,还好整以暇,和人妻一枝做下一段露水姻缘。胡兰成自问对所有女人知疼知冷,所遇到的女人也各个知情达理,但胡先生这一系列做法在外人看来,不是多情,实是寡义。一部《今生今世》,简直是胡兰成风流韵事的结合,但若光着眼于胡兰成的感情,未免忽略了胡兰成为人的多面性。胡兰成一生的为人处事,乃至在家国存亡之际对政治方向的取舍,莫不和此人的心胸个性密切相关。《今生今世》是一部极好的自供状,明眼人要从胡兰成花团锦簇的文字后,读出背后的心理状态。如果只读胡兰成的文章,不少人会觉得他是一个极端的爱国者。书内处处对中国文化褒扬赞美,常拿西洋的东西来和东方比对,在胡兰成的理论体系里,交相映照之下,立见中国文化的高妙:“西洋没有这样的亲字敬字,他们的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到底阻隔,惟能有社会构造,而无人世,故劫毁相寻”,“热核能出现,举世震惊,惟因于物无亲,故物愈尊而人愈卑,这是西洋向来如此,现在亦惟愈演愈甚而已”,“他们虽有达尔文的进化论,但那只是一种知识,不像中国人的礼运与日本人的弥荣是生在情意里”,听上去言之成理,让某些中国人为之一振,原来我们的文明比西洋先进如此之多。但偏偏是这么一位如此服膺中国文化的爱国者,成了汪伪政权的宣传部副部长,大汉奸,他的爱国心哪里去了?猪油蒙了心?《渔樵闲话》一章,胡兰成专讲自己在南京汪伪政府的沉浮,大陆版本删除的一干二净,但历史从来不是靠遮遮掩掩,修饰涂抹而成为镜鉴的,何况就算你剪掉历史的胸部,也不能剪掉人间的邪念。想让后来者汲取历史教训,只有坦然面对历史的真相,这中间也包括听听历史迷雾中,来自各类人的不同说法。胡兰成对自己在抗战中的行为,颇有壮志未酬之憾。书中的胡兰成一身不惧危难,一力促成和平,以救中国。又多有先见之明,对日中关系,太平洋战争的前景所见甚深,不但有眼光,更有胸襟。对日本也是一份“锋芒相逼”,连日本人也敬他三分的样子。胡兰成还解释道:“中国人一般是对日本没有畏惧,所以亦不怎样愤慨,还有余裕,替日本也想一想,为他可惜,单是这样淡淡一份情意,已比基督的爱仇敌乃至释迦的慈悲都更清朗,而且真是有平等了。”胡先生在日本人保护下,还能找到平等的情义,为日本人着想,也真是有大爱了。抗战胜利,胡兰成撺掇武汉独立,事败后,日本人也还有义气,念着胡兰成的情义,出面庇护他,让他穿上日本少佐的衣服,和投降的日本兵一起坐船逃离,躲到浙江乡下去了。我们以为胡先生避乱逃离,必是仓皇如丧家犬,但胡先生笔下,自己的逃难也是坦坦然,一派洞明,天地有亲。也不像汪伪政府的某些人,或指天誓日做无辜状,申诉一心是为民族之好,甘入地狱,或悔恨交加痛哭流涕,辩诬称实乃形式所逼,曲线救国。《今生今世》中胡兰成的自述,只见沉稳、洒然,以“简静”对一切横加之逆流,“忠厚本色为吉”。 有沧海横流,我自端然的本色,竟是砥柱中流的气象。胡兰成除了遣词造句功夫一流,更擅长以烘托、类比方式,暗用春秋笔法,起到抑人扬己的作用。随手拈来古今中外名人,乃至民间传说、小说中的人物,比附自己。时不时讲故事一般,烘云托月,将自家的心胸形象凸显而出。但是,仔细读《今生今世》,看胡兰成的所作所为,又隐然觉得胡先生的行为和他的气度似有不称之处。和他的感情经历一样,胡先生在做事上也常杨花水性,时时翻覆。哪怕是对他在文章中极力赞美,引为领袖的汪精卫,胡兰成也说“我每念不合则去,且几次想要造反”。紧接着,胡先生又赶紧解释:“其实我还比谁都更忠于他”。毕竟,选择汪精卫是胡兰成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举措,若说自己选错了路,转而诋毁自己曾依附的领袖,不但让人怀疑他参与汪精卫 “和平运动”的正当性,还会令人嗤笑为落井下石。所以即便胡兰成到底和汪精卫反目,被汪精卫抓了起来,仗日本人之势才得脱险,他也仍用力维护汪精卫的形象。胡兰成笔下维护赞美的人,除了汪精卫,实在不多。胡兰成少有朋友,朋友不过是他利用的对象。和情人不同,胡兰成笔下和他打过交道的男人大多不堪。广西之行的同伴马孝安与陈海帆被他贬损了一番;汪伪政府的李士群、周佛海、陈公博,在胡先生妙笔勾勒下,都成了小人;武汉《大楚报》的沈启无、关永吉、潘龙潜,胡兰成一一品评,各现各的猥琐。偶尔几个好人,多是被胡兰成利用晋升的阶梯,比如在温州帮助他的刘景晨。胡兰成用小心思和刘景晨唱和结交,目的无非借他在温州的声望人脉,得以立足。他对刘景晨自称叫张嘉仪,先祖是张佩纶,那是把张爱玲的先祖安到自己头上了。另一个胡兰成大力赞美的男人是汪伪七十六号的吴四宝,怕是因为写《今生今世》时已娶了吴四宝的遗孀佘爱珍。于是吴四宝、佘爱珍两个七十六号特务头子,在《今生今世》里都成了侠气豪迈的江湖儿女形象。胡兰成喜说 “贞亲”“简静”,但他对国家、对主子谈不上“贞”;对亲属、对朋友、对爱人,更谈不上“亲”;在政治的漩涡里纵横捭阖,上下其手,也无“简”,遑论“静”。但胡兰成断断不会忏悔,也不认为自己有过什么过错。他一度住在杭州斯家,吃住都仰赖对方,还要对斯家小姐斯雅珊“起坏心思”。那时胡兰成早已有发妻玉凤,终于被斯家委婉逐出,而胡兰成却坦坦然说:“人世邪正可以如花叶相忘,我做了坏事情,亦不必向人谢罪,亦不必自己悔恨”。胡兰成对自己半生行径,大体皆如是以对。胡兰成说:“我看显克微支的小说描写罗马皇帝放火烧罗马城,及果戈理的小说里十二世纪哥萨克人攻掠波兰,杀人如剖瓜切菜,他们自己亦像剖瓜切菜的被杀,只觉是生命的大飞扬,当下我也雄纠纠起来。”这才是真实的胡兰成,不要看那文字间的“简静”,真实的胡兰成是“剪径”的强人,内心耿耿不息是欲望之火。不但视身边形形色色人等,更视山河大地为手中玩物,要成就他自己的一番事业,要生命的飞扬。事败了,也错不在己,躲回静好的人世,著书立说,做悠然林下状。其中心中何尝一刻释怀外面的花花世界,淡忘自己的抱负与野心。胡兰成的文字是如此美丽绝伦,胡兰成的文字又如此猥琐不堪。扫描关注我的读书分享微信公众号“闲书过眼”

终于出了新版

两三年前给同学推荐这本书《今生今世》,同学去学校图书馆借来看,一边看一边赞叹胡兰成的文笔优雅,别致的民国气息。后来上网查说那个版本已经在二手书网炒到比定价高不少的价格,我才之后这书竟然没有再版。前段时间偶然在京东商城发现了这本新版的《今生今世》,说是比前一个版本字数要多。今天刚买回来,这本书之前已经看过两遍实体书,电子书也浏览过一些,不过最近一次看也是两年前了,今天捧起新书看,从有凤来仪看到民国女子,就觉得跳跃度太大。打开电脑对着电子版,发现果然是少了一章。少就少一些吧,毕竟能在出版就很不容易了。我不喜欢这书的封皮,纸质摸着很轻佻,颜色兰中配一点红的格局我也既不喜欢,感觉还不如内页白纸中间今生今世四个大字以及胡兰成的签名印章看着大气。

被搁浅的白话文之路

微信原创公众平台(雷阵雨)ID:leizy2015 最近每每听到人们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语言流变问题,胡兰成这个名字总会被提及。实在好奇不过,捧了本他的《今生今世》大啃一番。本来一向对胡兰成没什么兴趣,对他的汉奸生涯也毫不感冒。至于他和作家张爱玲的情感纠葛,也没有一丝丝想要八卦的欲望。然而,刚一开始读这本书,还是被无可救药地吸引了,不因为别的,完完全全是因为它的文字。胡兰成的文字,有现代以来的欧化语言和翻译文字所无法取代的美感,不光因为他运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而且,还有他对白话文与传统文字之美相结合的从容与灵活。白话文到了他的笔下,变得妖娆多姿,无孔不入;而文言文到了他这里,即使是被文学革命革掉,有胡兰成这样真懂它的写作者,也会觉得欣慰了。可以说,他是拿着文言文的精髓与思维,用了白话文的形式,去表现中国人的一人一物。看着这样的文字,不得不疑惑,在现代文学史上,几次三番追求语言大众化和民族化的道路中,为什么没有人注意到胡兰成的存在?而是总是将白话文和文言文最不堪的一面揉杂在一起,直到把汉语糟蹋成今天这个样子。也许是因为中国的白话文夺权之路在一开始,就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就连白话文最初的倡导者们,也没有经营出一片广阔的天地。导致白话文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没有走上一条开放的发展之路,而是越走越窄,语言的准确性和力量几乎要靠翻译文字的思维去支撑。而今我们要重拾自己的语言,眼看有多么艰难哪!然而,后来人们还是粗暴地说:五四文学最明显的成功,是白话文革命的成功,或者说,文学革命只能选择最软弱的一环下手,那就是废除文言文。在我看来,废除文言文,建立白话文的正统地位,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难。白话文最初的提倡者胡适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看到白话文的诸多好处,前提是有良好的文言文字传统作为基底,因此,他把白话文的建立看作一件大事去做,而后来的新文学倡导者们,却只看到了白话文的形式,没有注意到白话文和文言文之间应有的传承关系,过于乐观地将白话文学导向了彻彻底底的俗文学。历史已经证明,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文学革命中,现代白话文的建立有多么的失败!它的建立所带来的代价有多么沉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失掉的不仅是一种表达形式,甚至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字,一种属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其结果,注定是使得汉文字在不断的流失中,越来越破碎,越来越单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文学语言,正是建立在这样的破碎与单薄上,文字失去了它原有的厚重与力量,我们再怎么去创造文学的新形式,又怎么可能弥补它早在一百年前就烙下的残疾呢?失去了语言支撑的文学繁荣,无异于一场自欺欺人的空中楼阁。即使是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无法说明我们的文学中真的产生了经典,因为,我想一个作家要征服读者,首先应该征服的是自己本民族的语言的读者,以自己创作时所用的文字去博得阅读者的信任。希望在文坛虚假繁荣的今天,曾经被忽略的或将要被忽略的写作,能够日渐显示出他们本应具有的意义。

读《今生今世》一定要读《小团圆》

最近看《小团圆》,一边看,一边回想有些模糊的《今生今世》。看《今生今世》,觉得胡兰成真是张爱玲的劫,却在《小团圆》里觉得,这个劫也不过是张永远孤寂的人生中的一个小圆满。她像棵树,往之雍窗前长著,在楼窗的灯光里也影影绰绰开著小花,但是只能在窗外窥视。 —— 小团圆他显然以为她能欣赏这故事的情调,就是接受了。她是写东西的,就该这样,像当了矿工就该得“黑肺”症?   她不怪他在危难中抓住一切抓得住的,但是在顺境中也已经这样——也许还更甚——这一念根本不能想,只觉得心往下沉,又有点感到滑稽。 —— 小团圆九莉相信这种古东方的境界他也做得到。不过他对女人太博爱,又较富幻想,一来就把人理想化了,所以到处留情。当然在内地客邸凄凉,更需要这种生活上的情趣。 —— 小团圆“他的过去里没有我,   寂寂的流年,   深深的庭院,空房里晒著太阳,   已经是古代的太阳了。   我要一直跑进去,   大喊‘我在这儿,   我在这儿呀!’”   他没说,但是显然不喜欢。他的过去有声有色,不是那麼空虚,在等著她来。 —— 小团圆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来快乐了很久很久。 —— 小团圆她再看到之雍的著作,不欣赏了。是他从乡下来的长信中开始觉察的一种怪腔,她一看见“亦是好的”就要笑。读到小康小姐嫁了人是“不好”,一面笑,不禁皱眉,也像有时候看见国人思想还潮,使她骇笑道:“唉!怎麼还这样?” —— 小团圆爱了,不爱了,这一切,张爱玲一直像个局外人

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历时一个多月闲散着看完了~起初是看锵锵三人行时提及了胡兰成与张爱玲点出的书~对于胡兰成,大家的争议是非常多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世上如此多的言论有多少是没有另一个背后故事的呢~开始的时候,只是抱着探究张胡关系及为什么胡兰成对女人那么有吸引力这两点看的,但越读越发现这本书,主旨并不在说他们之间的关系什么,书后小北有评,“它是当代版的《红楼梦》,写人,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描物,浩然有色气象万千。一路观照着民国以来的中国,存在与《诗经》遥相呼应,与《红楼梦》一脉相承,既是真正中国传统,又融入了民间的是世俗性,所谓中国文明,即是“路上有风景,人家有笑语”。遂在胡兰成先生笔下展开的,尽是悠悠人世的美丽风景。” 我自是没有上述仁兄的这种洞察力、感悟力与表现力,亦没有胡先生生在乱世却淡然处世的一生经历,有些话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更多的感情可能要再经过岁月的洗礼以后,再次阅读时候才可以晓得。文字是极美的,引古论点,真心觉得要好好学学老庄诗经什么,老祖宗这么多年攒下来的心血可不能就这么断送了~特别是看到后半部文中提到了《红楼梦》,那胡先生似是历世奇石——“我与玉凤没有分别,并非在家病重我倒逍遥在外,玉凤的事亦即是我自身遇到了大灾难。我每回当着大事,无论是兵败奔逃那样的大灾难,乃至洞房花烛,加官进宝,或见了绝世美女,三生石上的惊艳,或见了一代英雄肝胆相照那样的大喜事,我皆会忽然有个解脱,回到了天地之初,像个无事人,且是个最最无情的人。当着了这样的大事,我是把自己还给了天地,恰如个端正听话的小孩,顺以受命。”我觉得这种感情的释放在整本书都有延续,不论世事多么动荡,逃命,奔波,他的放下,都是那么的坦然,仿佛从来不是自己的,好似没有过多的割舍之痛,“人生长恨水长东,天涯还比故乡好,无情还比有情好……我与小周亦只是善男信女同在龙华会上,各人自身清好。还有爱玲,我与她亦不过像金童玉女,到底花开水流两无情。” 不论是玉凤、全慧文(略过)、应小姐(略过)、张爱玲、周训德、范俊美、一枝、佘爱珍,还是他的母亲、他的侄女、他的干爹的小姨太、他的同学家的斯伯母,还有及其相关的一系列的人物,都被他写活了,特别是贯穿在民国那个时代背景里…… P.S.这个就纯属八卦啦~ 最开始以为胡兰成是天平男,还去百度上八了八,嗯,双鱼男,也八九不离十,一般双鱼出帅锅的概率还是蛮大的~哈~以为张爱玲是牛女,没想到竟是天平~ 个中错杂,还蛮有趣[咖啡]

胡兰成《今生今世》

如果你不认识那个作者,翻开这本书,越往下看越会认为这是一个女子的笔触。它的文字蕴含着温柔和清丽,蕴含着淡淡柔情。兴许你会想,这是哪个多情缱绻的女作家的内心世界?是张爱玲,或是林徽因?恰恰都不是,这本书的作者是个男人,一个文笔委婉轻柔的男子,胡兰成。他是让骄傲的张爱玲生有爱慕的男子,他是让骄傲的张爱玲觉得自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的男子。他是和张爱玲许诺岁月静好,现实安稳的男子。他是个男人,却那么懂女子的心性,他是个男人,却内心柔软。我读过红楼,也爱慕着贾宝玉,然而,胡兰成,却像极了宝玉。像极了宝玉的思想和心灵、虽然他有点渣- -、、、喜欢过很多女人

初读你的人生

最近在看胡兰成的这本《今生今世》,每晚寝室熄灯后,点着小台灯,带点微黄的暖色调光,拉上围在床边的帘子,进入他的世界,那个我所陌生的世界。由于时间不多,才读到“有凤来仪”,算是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的地方。迫不及待的想把一些感想写下来,我想等我读完了全书,心情,时间,生活,包括我对书的理解看法,可能全部都会变掉,那时,再无处可寻此时心事。之前读了白落梅写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想白落梅写一个人时,一定是从心底里爱着这个人的,在这本张爱玲的传记里,胡兰成说不清是个什么样的人,像极了让大明湖畔的夏雨荷爱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的人。在爱情里,人的黑白,本是难辨的,所以心里急切的想看看他自己写的书,看看这个人,整体的样子。写自己,我也试过,结果总习惯写个套子,下个定义,把自己装进去,到最后,自己都看不懂写的是什么。而胡兰成,将我震撼,他娓娓道来,笔墨之间,让我回到了十五岁时读《边城》的小女孩。旧时的世界,在眼前舒展,可以看见,那个小人,慢慢长大,及至结婚,心里莫名的叹惋起来,若真的就这样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后面便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故事,他也会如父母,如胡村上下的人一样平淡生活。而我们,又怎可能摆动的了命运?心思转动,又觉得,他说胡村的人因为做生意所以见识广,似是看不起种地务实却孤陋寡闻的农民的,这样的他,怕是安生不了的。他总是讨厌冲突,讨厌暴力的,他更是讨厌逞能的,他写他讲给爱玲的那个宿夜店的故事,大概解释了他后来的种种选择。但是,无论如何,看到这里,我是有些心疼这个人的。

饶顾他笑

却说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曾见仙姑四名,一名痴梦仙姑,一名钟情大士,一名引愁金女,一名度恨菩提。这四人,正是影响宝玉一生,在大观园里已埋下伏笔之人。而了解红楼梦之人,清晰正是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和妙玉。放于《今生今世》中的作者胡兰成,更通晓身在迷津之人,必然经历这些人。这里提的“四”,大概也是个代数。朋友好言相劝,切勿被此人骗了去!我草草一笑:确实,十年前在十三中图书馆偶得张爱玲文字,深喜万分,于今岁得胡兰成书页第一段第一行,是至今当年喜悦复得二次!阅览到开端,遂陷入恋爱,作者胡兰成一思一念,复过脑海,可谓今春之得意动容。足至其娶妻玉凤,心里但见哀伤。联想到,一见钟情迷恋成狂,到底是心中想多了。开篇婉转成曲、风流万千的胡兰成,到了世间婚姻处,却让人心底生凉。如若是一个女子辜负了男子,到底成不了深切情事,原是女子在天性中就理性跌失,喜悦“与子偕老”一类言辞。所以但凡让男人提及名姓,不忘此生的,大概都是自己所欠至深的人罢了——一个男人觉得他欠了你,才能被印在他心底。胡兰成恰恰是这样的人。他喜欢在书里多次典故白娘子与许仙,喜欢把一切都致力格物,喜欢在一段感情的情境内化身为一个孩子,把女人种种的好看做“她又成了大人”。其实文人天性敏感,脆弱清高,本性风流对于女子只是性情中的信手拈来。一旦把握了女性天生喜欢被人关注,胡兰成降服张爱玲、佘爱珍种种,也是情理之中。女子遭遇这样的男人,明明清楚是劫难和灾祸,如秀美和一枝从口中已说出,这是镜花水月,终不是一生一世长久之法,但仍是爱得他心心念念。连张爱玲为人吝啬小气,可钱财方面也对他阔气大方,有生之年,与胡兰成短短三载,却像度过此番人生最浓重盛大的节日。他每每对相爱的女人言语刻薄,脾气暴躁,却又能让人这样心甘情愿。勾勒尽男女之情,不在天长地久,只在曾经拥有。从书写原配开始,让人深深跌足——原来他只是道貌岸然地讲故事:说的是真人真事,但从作者的嘴里说出,难免像极了做戏。他怀恋这些女人倒是真情实感,可惜封皮上“虽然,此书终当不朽”,更让冷眼旁观之人,诸多他想。与女人的姻缘之中,张爱玲于胡兰成,倒是像极了林黛玉于宝玉——中国文人心中标准的灵魂伴侣。虽然胡兰成看重她渊源的家世,显赫的背景,但是两人相识相爱,朝夕探见,不能不说是一生中最华丽奢侈的篇章。正是浓情,才有哀怨愤恨。张爱玲之性情,是刻薄深处的疲软:一封真挚的信件,能将其傲慢化解跌到深处,也能轻易生出干戈,永不相见。相比之下,还是胡兰成在任何情境下,找到随遇而安的法则:无论是落难逃亡相遇秀美,让其一心一意照顾饮食起居,还是在日本流离失所,引得失宠少妇的热情,甘于在当时日本社会离经叛道,胡兰成终是能将女子婉转服从、委身相许都利用到极致的人。既是高手,也是顽童。与恨恨的心思不同。作为一个出山与办报的民国文人,胡兰成在这本散文自传中,虽然站在自己的角度一心一意地唱戏,但作为一本书来说,可借鉴之处还是非常多的:首先,他的文字被后来很多的作家学习揣摩,成为习作的范本。再者,作为才子,他在儒家十三经以及各朝代文体和佛经上,他通达和引用是非常契合的。即使不及张爱玲之声名,也文字上存在天赋,恐怕亦不为过。这是一个将传统文化,和其丰富波澜的一生契合,在散文中呈现的佳品。回归到他的一句话,做人必在作文之上。虽然很少有人两者兼顾,甚至一无所有,但单单看做是一个极有天才的人,写了美丽奢华的册子,还是顶级的享受。张爱玲爱取笑国人的喜剧小说,末尾有大团圆的心态。其实相由心生、自我预言。今生今世亦好,山河岁月也罢,只笑笑就好。纵然痴迷过,又何必真动怒真愤恨呢:他既然忘情高超地在演,也就使劲鼓动掌声,看的是他的戏,欣赏就好。

有女人的男人

不论别的,只看文章,胡兰成确实是才子,好词好句都是常见,引经据典也都是常事,心中有什么也都要写出来,要人去知道。总体来说,不写人的部分逻辑不是很强,有些散乱,浅浅的,像是小溪。写起人来倒是还好,玉凤如何如何,爱玲如何如何,略有渲染,语不淡,少有抒情,情不深。
世人多知道张爱玲文章的好,但知道张爱玲人的好大概是少有,胡兰成便算是其一。张爱玲生于名门,出生即是胜利,物质方面,就说今日,想必也少有”女文青“能比得上,精神方面就更是很有些超脱的意思,世人为世人所累,便样样都是平庸,张爱玲这种人能舍弃这种东西,就活得很不似凡人,就成了传奇。都说“痴汉偏骑骏马走,巧妻常伴拙夫眠。”不过多数还是相配的,张爱玲这样的女人若有男人能欣赏喜爱,那这男人想必也不是凡人。
胡兰成样样都知道些,文章也都渗出些才气。这样心里存着爱意,一点点写起来,样样都让人觉得可爱。自古都是美人配英雄,佳人配才子,若是让才女去配才子,若是才子高明些,那还好说。但张爱玲实在比胡兰成高明不少,胡兰成大约也是发自内心地觉得这个女子高到了云里去,喜欢和欣赏,很难说哪样多些,大概又添了些敬畏,各种举动也是陪着小心,看着让人觉得有些可怜。这样的组合,想必也难长久。
文风可谓”便娟婉约“,颇能讨女人欢心。书中的很多词句马上就可以抄去情书里,什么“我只觉得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什么“我常时以为很懂得了什么叫惊艳,遇到真事,却艳亦不是那艳法,惊亦不是那惊法。”什么“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这些句子一出来,真是让广大女文青以身相许,广大男文青跪地求饶。但,说到底也没有什么。

书中岁月长

近日微信上流转一段暖男的文字。大意是周迅这等女子最是会选择贴心男子。看罢这书,我在想,胡兰成应算是民国第一暖男了吧。《今生今世》此书可以算是他这一生的情感历程的剖析。文字清丽婉转,就像午后的斜阳,照进堂前的泥地里,留下的影子既非照在水泥地上的阴阳分明,也非树荫下的斑驳明灭,自有一番岁月静好。看他的文字始觉文章需有静气。昔时李叔同说过,做人须得一缓字。在这本书中,即便是他连夜出奔武汉,幽闭于斯伯母家,辗转流离于温州、永嘉,在胡兰成笔下却是另一种岁月悠长,从容冲淡的滋味。可即便是这样的笔调写下他的经历,我不免看着心惊。胡兰成若不是天下第一老实人,便是天下第一厚脸皮。他将自己的到处留情,对女人的勾三搭四标榜成“思无邪”,他将自己与小周、秀美的私情都告诉张爱玲。他见不得女人嫉妒,却又真心待你。离开武汉,他把身边的钱大部分给了小周,对秀美一开始是利用,但又付出真情。对张爱玲,他既敬仰又虚荣地占有。然而这个人竟然把这些心思都写在了书里,看这本书简直让我有种偷窥他人隐私的感觉。然而,我还是喜欢他的文字,他的嵊县胡村方言的文字,比如:后半昼,木肤肤,没寸当等等,还有乡村淳朴的民风和规矩,这本书是民国时期浙江农村民俗文化的缩影。他的方言文章与眼下正当红的《繁花》一比,高下立现。繁花里的女子也好,上海话也好,倒都嫌粗鄙了。

胡兰成的今生今世

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最近华文天下出版了胡兰成的三册书,分别乃是《今生今世》、《山河岁月》、《禅是一枝花》。昔年诗人沈浩波策划了一套胡兰成的作品,大概是1949年后第一个胡兰成的大陆版本。经此一役,大陆的胡兰成作品,已有六部问世,如《今生今世》、《山河岁月》、《禅是一枝花》、《中国文学史话》、《闲愁万种》、《中国的礼乐风景》。读者庶几可以对胡兰成有真正之了解,不至于盲人摸象。胡兰成的著作能够出版,“自是时代有了转机,也是要感激欢喜的。”(小北兄语)在华文版《今生今世》的后记,罗羽先生有云:“这次出版的《今生今世》作为定本。”此言差矣,华文版《今生今世》虽然比当年沈浩波策划的那个版本要好一些,但与定本,仍旧有距离。从香港天地图书版的《今生今世》对照来看,先是“原序”删去若干字,第一章“韶华胜极”里的“古镜新记”又删除了一些对共党不敬的文字。至于第二章“渔樵闲话”五万多字,更是全文删去,不留痕迹。其实“渔樵闲话”正是胡兰成做汉奸经历的一段深情告白。有此经历,才有后来的东躲西藏与流亡日本。在中国大陆,胡兰成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才为我们所知,毕竟他是张爱玲的前夫。这样说,仿佛他只是张爱玲的陪衬而已。事实或是如此,但胡兰成也有自己的东西可以独立传世的,只不过以前这一面被遮蔽、被掩盖。读书论人,但书与人并非完全一致,汉奸无不多才。譬如这本《今生今世》,按止庵先生所说就是“才子文章”,其中写张爱玲的那一章《民国女子》还被止庵评为二十世纪中国散文佳作第一。读《今生今世》,觉得胡兰成的文字确有其特色,风流自然,有自己的口吻,并非那种八股的腔调。虽写作者与数个女子之间的爱恨纠缠,毕竟情意绵绵之处,不掩才子本色。尤其是《民国女子》,既有对张爱玲的精致打扮与贴心的理解,乃张爱玲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单以文章来论,就足以在散文之林里傲然独立。胡张两人希望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可惜汪伪政权毕竟不能长久,该来的迟早要来。由于大陆的几种《今生今世》版本,皆删去了六万多字的“渔樵闲话”,反倒让读者失去了认识胡兰成的另一面。在“渔樵闲话”里,那个谈情说爱的风流才子已然不见,完全一付汉奸嘴脸。无耻到极端美化自己的地步,譬如他写到:“汪政府到底是从民间兴起的,多少有着革命的气概。”“抗战胜利后,南京政府的人皆被判汉奸罪,民间却仍寄与思慕。”“我是如同民间人,所以敢平视日本军,亦平视重庆延安,亦平视南京政府,而汪先生亦到底不能把我收伏。”臭名昭著的76号特工机关,在胡兰成的眼里,却是另一番光景。“我把76号当作闲游之地亦无不可,当它是千家诗里的‘云淡风轻近五天,傍花依柳过前川’”,怎样的诗意呵。一个杀人如麻的魔窟,居然成为胡兰成的赏心乐事谁家院。在他笔下,除了汪精卫,谁都看不上眼。唯独吴四宝,却大加赞赏,誉为英雄豪杰,并把吴四宝执掌的76号捧为“梁山伯忠义堂”。以我诛心之论,应该是吴四宝的未亡人佘爱珍乃是胡兰成在日本时的老婆,故对吴四宝另笔相看。难怪台湾当时对此书大加鞑伐,认为美化汪伪政府,粉饰汉奸行径。尽管胡兰成自己对此书颇为看重,但其命运,怕是应了唐君毅先生的话:“不知者读之,只是羡慕你老婆多。”作者有大的愿望,当时写作时的内心想法可能庄重严肃。不过读者的接受,大概只能看见胡兰成多情薄情的一面。胡兰成有句话:“我不但对于故乡是荡子,对于岁月亦是荡子。”或许可以这么说,胡兰成对于国家、民族乃至女人亦都是荡子。胡兰成身为汉奸,流亡日本之后,写成《今生今世》,语多对共党的不敬。后来居然还致书邓小平,提倡新中国的礼乐之治,自然,不会有回音。以汉奸、反共的身份,致书新政府,提倡所谓的礼乐之治,岂有此理哉。看来胡兰成虽投身政治,亦写了不少关于政治的文章,但他对政治的理解怕是极其有限,毕竟乃是才子,只有文字可以护身。其它的一切,风流飘散,渺无痕迹。《今生今世》(胡兰成著·中国长安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

说不尽的人世纠缠

其实关于胡兰成,对于我来说是先知道了张爱玲,后面才知道的胡兰成。关于这本《今生今世》,感觉相当的复杂。胡兰成有着自己的才华性情,这本书也是胡兰成所有著作中最厚的一本。整本书,基本都是胡兰成一生跟各样女人的经历,这些文字华美流畅,但是骨子里却给我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觉。明国到新中国成立的那段时间,家国人的冲击,有太多无法言说的纠缠在里面。你我今天无法去评论胡兰成。这个胡兰成是真性情,还是猥琐的小人显得不重要,《今生今世》的好,不是胡兰成与女人的纠缠,而是那个年代,在这本书里我看到过于中国最底层的那些人的真,那些人关于传统的,关于家国的一种坚持,一种本真,这个才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静时读读

我猜测,胡兰成是一个胆小懦弱又自私的不肯负一点责任的人,在和平年代虽无可厚非,但是在当时,在大家都手抄枪棒的年代,一个拿着笔又不肯好好守责文人,固然要遭到世人的指责。和张爱玲之间的暧昧关系,更是遭到唾骂。根本上,胡兰成的人格品德甚至思想质量都不如张爱玲,或许他只是一味的迎合张,而使得张视之甚高,而老来对张的种种露骨的私念和高评价,更像一种在安全处阔阔而谈的半吊子,也或许是一种不舍的遗憾以及变相的炫耀。他在今世今生里写道:桃花是村中惟井头有一株,春事烂漫到难收难管,亦依然简静,如同我的小时候。这样的句子,腔调像极了张爱玲,且多些清淡。静时读读,别带太多愤怒和先入为主的不好印象,如果你确定他是怎样不堪的一个人,还是不要读的好。

泡妞史

前后40天断断续续的终于看完了。说是胡兰成的自传,但更准确的是他的泡妞史。前几章写他幼时的浙系风俗民情还可,后来便是一个接一个的女人。文笔似竭力轻描淡写,实则明晃晃的炫耀自得。掩卷回思,虽不耻,但也不得不佩服。他的一生流离四处,隐姓埋名,偏偏总有友人相助,女人相伴,与人交际处应有独特魅力,实是处世圆融。

读之

初读时,映入眼帘的是那个时代的语言文化,接触了许多不曾了解的词语、语法,渐渐地,就是作者叙述的故事和描写的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如此书末页跋一所言“不知者读之,只是羡慕你老婆多”,在此才知道作者与张爱玲的关系。另外,语言同为吴语系,虽有差别,但作者在叙述家乡习俗故事时,总有种语言的亲近感。一番现代文学的感受,油然而生。这是第一次读作者的书,理解不深刻,需要重读。

做一堂好戏

对我或对大多数人来说,胡兰成因张爱玲而有名。百度百科上也这样写着:胡兰成,“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更是大篇幅地介绍了胡对张的不贞,且他是鼎鼎有名的汉奸。所以我年纪还小些时,对他甚是不喜。近年来,胡兰成不知怎地渐渐火起来,仿佛被人重拾的珍宝。《今生今世》是我读他的第一本书,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讲述的是他一生的故事。但我没想到,竟然坦白到这种程度。我对那些敢于写毫不遮掩的自传的人表示敬佩,要把自己剖开来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而胡兰成却分明不怕人家对他的议论纷纷。他的故事以时间为轴,以女人为线索。很多女人爱胡兰成,可见他是有魅力的。的确,他就像贾宝玉一样,对女子十分爱惜,比宝玉更强之处在于胡兰成不仅爱少女,女子在他眼中不会因青春流逝而失去魅力。他在书中详细记述的六个女子,各有各的好。透过胡兰成的文字,我看到了活生生的她们:淳朴的玉凤、敏感的爱玲、率直的小周、宽厚的秀美、古典的一枝、豪气的爱珍。所以,胡兰成虽然可恨——因他的不贞,但又因他对女人的爱与敬,我对他的厌烦之心不觉减了几分。当然,前提是不要把自己代入张爱玲的角色。对这几个女人,胡兰成通用的一个词就是“糊涂”,不知道是在说她们作为女子的糊涂,还是她们爱他是一种糊涂。不过,胡兰成本身就是糊涂的,或者他是耍小聪明而故作糊涂。从他对女人的喜欢、身边不能缺少女人来看,他好像是个重感情的人。然而,他又仿佛对情感十分淡然。他“厚颜无耻”地对爱玲讲起小周和秀美,且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爱玲给他写了分手信,他亦不觉得有什么,只是后来叹气的次数多了些;他说最初对秀美有利用成分,然而一旦开始却付出了更多的真心——不知为何,觉得他很做作。他写这一生故事,仿佛是做戏给人看。不过,这堂戏做得还算精彩。

胡兰成这样的一生

  在读《今生今世》之前,我是大致知道作者胡兰成的为人的,即是大家所鄙夷的大汉奸,卖国贼。虽说欣赏文学作品不应如此,但是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点的影响的。其次,对于他与张爱玲的风流韵事我也是毫不知情的,所以也就没有胡兰成负了张爱玲这样的认识的。  也许是在知道了作者的身份之后,读书之时总有这种从小看到大的感觉,从小的性格决定后来人生的走向,但这毕竟是我自己的想法罢了。反而,我忽略了胡兰成的文笔,尤其是对其少年时代在胡村的描绘是非常的优美的。可见其还是有一定的水准的。但是,正如一位作家如果少了什么气节的话,他的文笔再怎么优美也是难以征服读者的。  《今生今世》对于胡兰成来说可以算是他的生平的自述,他也是聪明的,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娓娓道来。他也粉饰,他也自夸,他也辩解,但是他丝毫没有认错的意愿。胡兰成的发迹在我看来不过是会做人而已,为了得到自己的目的而结交攀附,故作高雅。他处事圆滑,做事小心翼翼总是考虑再三,却没有自己真正的气节。他或许迷得了别人一时,但却迷不了别人一世。当然,这是我从他的整个人生经历来看的。胡兰成的一生的确有很多不足道的地方,但人没有至恶,每个人说到底都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罢了。  胡兰成从小生活在一个宁静的水乡小镇,生活对于他来说也只不过是娶妻生子,接受家人的安排。作为当时的高知,在胡村也是小有名气。慈爱的母亲,贤惠的妻子,还有懂事的侄女,淳朴的民风构建了他这样的环境。正如他所写的,在胡村人眼中能长久的都是美好的。说到底,要是没有后来的中国社会的大变革,胡兰成也是一个默默生活着的,大家眼中的好人。就连之后逃难的岁月,在身边的人都觉得胡兰成是一个好人吧。  但是,我是打心底瞧不起胡兰成的。在我眼里,工于心计之人真的是难以结交的。落难之时,却还想着巴结名士渴望回到那样的阶层,不仅仅是温州名士刘景辰,还有毫未相识的梁漱溟先生,他也冒名装作老友与之信件来往,真是令人很是不齿。这已经不是好或坏所能评说的了,人是复杂的,不单单是好与坏所能定性的。  正如最后张爱玲与之决裂时所说的,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一时看不清,岂会一世看不清?

枉费满腹好文采

刚开始看,单前几篇幅就会一下子被惊艳到,华美精致的文采,好到迷人眼,感叹不愧为令张爱玲迷到能把自己低到尘埃里的人物。“真真一无所有,连学问亦没有,企图亦没有,所有只是我这一个人,如此谦逊,但是对谁亦不卑屈”多么的傲气,不卑不亢。真是个得女人欢喜的才子,自我,洒脱,淡泊,随性,懂女人,知情趣。可惜越看到后段越发令人厌恶,无多大作为,左右摇摆墙头草,只会一味逃避,全部精力都浪费在女人身上,所谓的今生今世,实则是“我与八个女人的故事”罢了,充斥着他的狡辩与炫耀,尤其里面还出了个名满天下的张爱玲,以至于后续提及不同女人时总仍带到张爱玲,显得矫情做作。肯定的是,文笔确实极好,令人读起来欲罢不能,小地方的民风民俗写的盛美,小资小调的,像在眼前铺开了幅江南水乡画卷,鲜活明亮,充满勃勃生机。胡兰成本身是个人物,风流雅致,却寡情薄意,不沾事和当时社会不契合,在那个乱世功名利禄,国家兴亡,政权抱负,于他却是“与我何干”,现世向往的与世无争对他而言是理所当然,有才情有本事却无抱负,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儿女情长上。在乱世左右摇摆无大作为,文字再华丽也是空有其表,好似华而不实的花瓶,内在依旧迂腐,“好的人越邪恶”,他一直在说服自己去逃脱舆论的谴责,逃避责任,他一直在逃,躲在每个女人的庇护下,唯有那里是他避世的安宁温柔乡,每个女人他都爱,每一个他都说要结婚,每一段都是不带虚假的真心欢喜,不怠慢任何一个,他就是个宝玉般的人儿,无法选择出特定的哪个,活泼的,端庄体贴的,贤淑安静的,聪明个性的,他都爱,爱的那么坦荡又毫不顾忌,古今才子皆风流,你知他的好,钦慕他的才,别人也看得,也知得,故会有源源不断的女人为他飞蛾扑火,只能说他错生了时代,如在现代社会必定是个弄潮儿。就是这么个风流种,张爱玲该是晓得的,那又怎样,她经不起才子的撩拨,把孤傲的自我埋在了土里。“她能看见他的好,知道这种好别人也看得见,她把自己委屈到尘埃里,只为姹紫嫣红里他那惊鸿一瞥有她的存在”张天性理性,对世事冷酷冷漠,接人待物毫无亲和力,个性先锋又格格不入,文写的好,人却不讨喜欢,只有胡敢于接近她,欣赏她的文之余是欢喜她的人,她整个的思想,怪异的性格让胡觉得特别新鲜。两人不谋而合,相知多过相爱,好比一面镜子的两面,透过对方看到了自己,一个处处留情,一个处处无情,胡本身仍是个殉道守规的乡士读书人,是张为他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前所未有的新鲜刺激感深深吸引打动他。张和胡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精神思想领域上相辅相成的契合度近乎完美,可惜,即便她挥发在尘埃里都阻止不了他处处留情的脚步。胡还不断借她的名气在文里提及他们的过往,平添谈资,那么犀利傲气看淡一世的女人,还是栽在了情种手里啊。胡用千万种的理由来强词,来诡辩,为自己找到能下的台阶,不惜写了厚厚这样一本书,他在那个今生的动乱时局下究竟做了什么,什么也没有,他没有大的作为,大的思想,大的情怀,只对于女人,有无穷无尽的溢美词藻,来细述,来赞颂,来描绘女人们的婀娜多姿与温柔美好。

悠悠人间:中国文化中被隐藏的风景

自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人积了戾气,人人激动于血雨腥风的浩荡。戾气太深,就要革命,而革命不需要选择,统统“一锅端”,管你什么瑰宝,什么文化,过去的都是封建的,都是落后的。传统的诗情画意被鲁迅的嬉笑怒骂所代替,之后的一百年,中国主流文学以“横眉冷对”为价值标准,以“以生命为笔,以血为墨”为创作信仰。文学总是血淋淋的,仿佛世间再无安详美好。而胡兰成却是五四之后的一股文学清流,虽潺潺声微,但鲜活意美,从胡村涌出,流经杭州、南京、上海、香港,最后流入日本。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呈现出民国世界的另一番风景。开篇道:“桃花难画,因要画得他静”,韶华极盛的妩媚是胡兰成眼中的天下,故乡胡村分明是一座世外桃源。胡兰成对中国民间的习俗是肯定的,记录胡村往事,青山绿水,一步一景。世外桃源不是风景,而是人心,“人与事物的素面相见,人与人的素面相见,没有巫魇与机心,世界就清平。”同时胡兰成认为中国民间也是有气概的,他说:“中国民间的气概,要打就打江山,要偷就偷官库。”与鲁迅先生所说中国人的“奴性”大相径庭。在《今生今世》中,胡兰成也提及鲁迅,“他对骑马执旗的国民党军官,唱国际歌的校工,及普罗文学的战士郭沫若,一概不以为然,这里才正是有着鲁迅的真价。”与鲁迅相比,胡兰成从不骂人,不分恩怨,见谁都称先生,这是传统习俗中“谦畏礼义人也”的涵养。只有中国文明对现世知恩,所谓“日日是好日,人人是好人”。亲与敬是华夏文脉从未间断的缘由,他说:“革命者是许多往往因为一种超越精神,其实对于人世欠尊重。”就算对孩童的教育,也要让他懂得“人生的庄严”。胡兰成一生坎坷漂泊,但从未在文字中有一句牢骚。民国是乱世,世间的好只能来自于民间。后世谈起民国,以暗无天日为主调。除了革命者的愤怒外,还有梁实秋的休闲,胡适的开明,而休闲与开明未成为主流,愤怒一直延续至今。中国人历来懂得情感的含蓄,哀而不伤,悲而不凄,即使民间积怨,亦很少殃及文学。文学还是要美,哪怕美得虚幻。人们常说某作品不符合现实,为何一定要“符合现实”?如果为现实创作,新闻就足够了。听老辈人讲,民国孩童学课文,第一课:天亮了。第二课:弟弟妹妹快起床。有童趣,有世间的美好。我记得我小学一年级第一课: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人民,固然没错,有政治觉悟也没错,但为何一定要通过文学来实现?文学是室外的一草一木,室内的一桌一椅,虽然没有“人定胜天”的气魄,却有万物皆在的眼界,安身立命的静好,敬天爱人的智慧。从民国走来的作家们,木心、王鼎钧、余光中、胡兰成等人,他们的文字散落着中国的仙意。中国的仙意远比西方的宗教宽容,没有善恶,万物皆善,只有是非,而这是非也可一笑了之,相忘江湖。“是非相忘则是无限的面,人世有限而亦无限”。有了仙意为背景,任何学说都较为温和,中国从未因为宗教学派导致血流成河的先例。反倒是西学中带有血腥味,基督教说:“凡是有耳朵的都应当听,凡是有眼睛的都应当看。”信我者上天堂,否则下地狱,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威胁吗?传统中国,佛、道、儒和睦相处,相望交融。如果把书名“今生今世”接个下联,就是“会心一笑”。胡兰成说:“夫妇姻缘只是无心的会意一笑。”这是最安逸的婚姻,不必海枯石烂、撕心裂肺,一切爱情的美好都泯于这一笑之中。胡兰成的爱情让世人津津乐道。可以肯定的是,他定是讨女人欢喜的男人。男人不易彪悍,不易柔美,不刚不柔,如同他的书法,狐媚间透着一股文雅豪气。胡兰成生逢乱世,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流亡落魄,都有美女相随。最为有名的是他与张爱玲之间的爱情。读了《今生今世》后,觉得胡兰成与张爱玲之间并无什么惊天动地的,只是张爱玲后来比较有名罢了。胡兰成不可能选择从一而终,这让临水照花的张爱玲弃他而去。我倒觉得他与唐玉凤最纯,与周训德最贞,与范秀美最诚,与佘爱珍最实。还有苏青、炎樱、日本女子一枝等人,一步一景,群芳争艳,有凤来仪。胡兰成最后落足日本,晚景安好,有名媛相伴,著书立作,1974年曾回台湾,收朱天文、朱天心姐妹为徒,朱家姐妹已成为文学名家。胡兰成的一生是潇洒的,什么政治,什么主义,都可抛之脑后。“未知生,焉知死世界上惟有中国人不把死当作一个问题,以宗教或哲学来解决,而只有丧礼与祭礼,丧礼与祭礼乃是生人的行事。”政治、主义再大,也大不过生死。古代臣子以配享太庙为至高荣耀,但“五百年有王者兴”,兴者总要清算旧者,大臣死后皇家太庙还在不在?难说!日本人投降,有人被清算,国军败了,有人被清算,新中国建立了,有人被清算。每被清算一次,文化上就多一道伤疤。胡兰成也曾被清算,至今还有人耿耿于怀,骂声不断。不过今天大陆能出版胡兰成的著作,证明政府逐渐开明,明白胡兰成的文学成就不容忽略。如果因他当年在汪精卫手下做过事,而隐藏了他,便是中国文明的损失。今天的中国人,或许需要鲁迅的怒,但更需要胡兰成的美。

30.胡兰成《今生今世》

大概还有四分之一,终于弃读。断断续续读了大半年,一方面是在杭州休养,没有带走它,另一方面也实在是对他的价值观爱情观接受无能。刚开始阅读到遇到张爱玲之前,都觉得他的文字极美,淡然恬静,有一股子文人气。遇见张爱玲的时候,有一些细节不是很喜欢,但看到后来他又移情小周和范先生的时候,我真是接受不能。在他喜欢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说什么都是好的,穿什么都是美的,用什么东西都是有品位的。真他妈眼瞎。你既然这么痴情,你他妈为什么又要移情别恋啊!你干脆一直眼瞎下去啊!为什么见一个瞎一次啊!还有啊,你自己对斯家小姐不太规矩你自己不知道嘛!你自己在斯家是客人你知道吗,人斯家没有欠你啊,人好吃好喝待你啊,你他妈还调戏人家!真是一头白眼狼。没人有义务帮你啊!遇见你,真是张爱玲的不幸。

一本書幾近都藏著他的得意

最早對胡蘭成有所瞭解是通過張愛玲的描述,知道那是她的夫。伴隨而來的亦漸漸知道他的風流,知道他曾在汪精衛下的南京政府工作。歷史自有其不公,抗戰勝利,自有人歡呼,自有人沉默。胡蘭成自屬於沉默的人。因此關於他的一切,都是通過別人的言語,未曾看過他的作品,亦是不知其人究竟為誰。《今生今世》是今年五月份買的,買來後並未去看,只是放在那裡。但書的名字起的好,放久了自是不捨,終究還是要拿起來看。翻開后,便自是喜愛上了他的言語,是老人的靜。仿若看透一生,描述起來自是穩穩而言。雖是寫自己的一生,但起筆便是再寫桃花難畫,與自己不甚相干,隨後亦是閒筆。我自是十分喜愛,因是胸有成竹,便不怕隨手的離題。以我眼光來看,看人一生的自傳,自是覺得哀傷,仿若生命漸漸走到盡頭,需要緬懷,是一種可怕,是驚懼的。但胡先生寫來,卻是多未有如此之情,仿若是在談論他人,只在自己得意之處,亦是會多有得意。書中的傷感在永嘉佳日前少有,其後便常常的有,哀歎藏在文字當中,似乎那些時日更靠近當時的他,抬眼便是,又何況那是正是他的失勢,甚至連貫穿他一生中的許多女子在那時亦是長久的無法相見,哀傷自是不可避免。但這種哀傷我起先以為是哀歎無法與愛人相見,但看到最後卻覺得暗歎的是,我胡蘭成竟然落魄至此,落魄到連與愛人相見之事亦是艱難。終究還是哀傷的是自己,未帶有一點他人。自是喜愛胡先生寫他小時的事情,寫他的母親,寫他的父親,寫他的村落,寫他的所見。他書中的那是的鄉間是如今不可想象的。我即便從小生活在鄉村,也曾見他所說的稻田鄉民,但在我生活的鄉村並非如此,終究是已變了味,沒有那麼多濃濃的人情與惜物。書中甚少寫男子,仿若他的一生伴著的都是女子。有人說整部書都是胡先生的百花譜。細細去想,誰的人生中的女子少過,只不過人多未曾去注意。書中結尾的跋說此書是當代版的《紅樓夢》,我自然不覺得如此,胡先生,對女子的愛,從未有多過對自身的愛,他並非賈寶玉,寶玉,終究是書中的人,因此他的愛人,都是無所顧忌的,因此便可以不愛自身。胡先生並非如此。寫人,女子寫的極好,但看到最後會覺得處處藏著他的得意,描物,寫幼年的鄉村極好,此後出來謀生,便多是只有女子,物,又何從談起。有鳳來儀的章節里的文章寫的極好。從頭至尾寫出當時婚嫁的習俗。胡先生寫他喜愛舊時婚姻。我看來亦是極好,完全不如其他類當時的文人一般對舊時婚姻完全看不上眼,仿若高人一等。裏面說,房族里都來幫忙,子弟們都齊心齊意,姊妹嫂嫂們都隨叫隨應。寫的體貼。如今家鄉亦是如此,族中之人婚嫁,女眷都聚在一起忙活不迭。將女子出嫁時的嚶嚶綴泣離家時鑼聲響出的白生,白養亦是好。婚嫁是極其世俗的,是交易,是人情但都蓋在喜氣下了,哭是真心的,但卻樂的極快,罵亦是真心的,但是卻立刻變聲要女兒的好。胡先生寫他結婚時的當晚,他看她妻子先解衣睡下了,他去睡在另一頭,兩個人即可都睡著了,真是天地清明,連個夢亦沒有。初看覺得奇怪,怎會如此平常清冷,竟沒有一點熱鬧。細細去想卻是如此。兩人已成夫妻,今後無論怎樣,卻改變不了兩人的名分,因此如此,便此刻便已是相識一生的熟絡,即便未曾見過一面,便是一生的相信與安心。非今日的婚姻能比。如今是熱鬧下的淒涼,而那時是熱鬧下的安心。明日女子起來依然如往常一般拜見家長,相夫孝子,不是如今要去蜜月放縱。那自是一種平穩,是要過一生的平穩,如今卻是要去放縱,相伴一生,仿若從心底都在懷疑,因此便要借機如此。其後胡先生在寫張愛玲,標題便是民國女子,我看是是驚訝的,怎敢如此以一女蓋以當時的全體女子。這標題太大,或許是因為他未曾知曉愛玲的好,只能泛而廣之。書中寫他初次見面便問張愛玲的收入,隨後又解釋,他知這些是實力的,但是對這好人,珍惜之意亦只能關心她的身體與生活。以後書中多有類似的言論,明知不好,卻依然如此,而後多有解釋。這些解釋頗似可以說通,但仔細去想,一旦說通便是不通,若真的是好,又何用說明,這其實是故意的親昵,背後亦是胡先生的得意,這份得意若是沒有整本書的看完,便會不覺,但若看完,卻是實在的明顯,尤其是日後他在書中描述日本生活,這種得意自然而然的暴露出來。書中寫他到愛玲房中。她房里竟然是華貴到使我不安,那陳設與傢具原簡單,亦不見的很值錢,但竟是無價的,一種現代的新鮮明亮幾乎是帶刺激性。有些女子愛人時的表現,忽然很煩惱,而且淒涼。寫的都是極好,寫男子的愛,寫女子的怨,我看起來都覺得貼心。但終究覺得浮華,或許是胡先生老年所寫,情感都已漸漸淡去,總覺得是隔著真實的。又或許是他引用張愛玲的那話太好了,便都把他寫出的好都蓋過去了。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明明語句中多帶修飾象徵,卻實到心裡去,便是覺出她在愛著人。若書看到此處,便是極好的,往下便開始漸漸讓人有些冷。仿若胡先生在書中經常言,他與女子多是兩不相欠的。此後的文章,你若是懷著兩不相欠的心情來讀,亦是極好,他對女子的真意,他與女子相伴的時日,生活,描寫的極其細微入至。但若否,你便覺得滿篇文章都是炫耀語。胡先生的這本書,可以細看,但卻不能去細想,否則便十分妖嬈,看的自是不舒服,尤其當我全書看完以後,這種感覺十分明顯,書中所言的為人處世的關係,自然是對,但往往卻被他拿來作為解脫語。胡先生說他于女人,與其說是愛,毋寧說是知。我自覺,胡先生自是知女人,但是卻過於愛自己,他是個很不捨的放棄的人,但又是個決絕的人。因此常常在已婚后仍是多情,但一生的各個階段,終究只剩下一名女子。胡先生的文筆自然是美的,若是本書是想看民國時期的社會風貌,看完鳳來儀便好,其後便未有多少在寫,若是喜愛張愛玲,便可看到民國女子,若是懷兩不相欠的心情,則可以看到最後。

镜花水月

如果不谈人品什么的——虽然我其实并不会辨别这些。我显然是理解胡兰成,胜过理解张爱玲;欣赏胡兰成,胜过欣赏张爱玲;亲近胡兰成,胜过亲近张爱玲的。胡兰成像是风流清爽,儒雅恬淡的邻家哥哥,似乎眼角总带着微笑,口袋里随时会掏出糖果。他的身上流着传统乡绅的血液,看重名利功业,但也会孤注一掷,会入歧途,会铤而走险,会自圆其说。在男女关系上总是不清不楚,一切以自己当下的需要为出发点,但无论如何又总是付出了温柔,很好地提供各任女友们所需要的情绪价值。总之,娶妻时情真意切的是他,纳妾时志得意满的也是他。很多人评价他”猥琐“,其实喜欢用”猥琐“来评价他人的人,我是不太喜欢的。胡兰成在文章中对人总是满口夸赞,很少诋毁,这也成为他被人诟病的一点。他真的看不清一个女人身上的缺点么?或许只是不说出来而已。这从另一方面看,难道不能算作一种失传了的教养么。总之,不能说他人品好,也不能说他坏到不可救药,反正就是这么一个人了。需要时可以拿来当个枕头,闲时当个镜花水月,淡淡地看看就可以了。

不是好不好,就怕轮不到

作者的文笔很好。很多地方的语气和张爱玲很像。作者的文字,弥漫一种气息与氛围,非常有他自己的个性和语言。喜欢张爱玲的人应该没有理由不喜欢作者的。因为地域的关系,我读来很亲切,六十年了吧,经过这么多的动荡,口语还是没变。很惊异方言的生命力。说是一本自传,但是太模糊了。除了小时候在胡村的一些事情,外出以后基本全是和女人的事。怎么成为了外人口中的汉奸?轻轻一笔带过,还是说女人的事,只说与自己大事糊涂一般。说是情感的经历,简直有点不甘心。这么多女人,看他从不说爱字。即使与张爱玲也一样。张爱玲这样的女子,也是说爱的。虽然在作者的文字里,那是分手的时候。按照作者的语气,男女二人,“当下见了,内心欢喜”。婉约是婉约的。仅此而已。也不见他如何思念某人,也不见他内心有愧疚之感。在与小周恩爱之时,”想起张爱玲,并不觉愧疚,亦不能自圆其说“。作者自称荡子。按照现在的话说,属于爱无能的人。内心细腻,敏锐,只见女人的好,自然欢喜。可以说是洒脱,可感觉总有些不对。作者某个表姐的话经典,意思作者对于女人,不是好不好,就怕轮不到。

而今忘却来时路

《今生今世》最好的文章在开头,《韶华胜极》一卷。而这里面最好的,又属第一节《桃花》。“桃花是村中唯井头有一株,春事烂漫到难收难管,亦依然简静,如同我的小时候。”即使读到后来终篇,心中了然已有答案,但回头再读这一段,依然天然宁静如画,无有微澜。苏轼说,人生忧患识字始。我读胡氏童年时候,虽是岁月艰难,也可以见到一村风光的敞亮开阔。他写乡下人伺蚕,因桑叶价贵,“最是谁家把雪白的蚕倒了,顺溪水流去,叫人看了惊心,我小时因此仿佛晓得了仁者对于万民的哀痛”,一字一句,字字都有分量。那时候的浙东乡下,简静而热闹,从容而拮据,各色人物、习俗款款致致,都有随分俱来的默契。城里人来乡下收茧子,亦与溪边主妇调笑,“但她们对于外客皆有敬重”,一敬重主客的心思都静了,故而胡村依然是胡村,清白洁净如溪水。半个多世纪后,余秋雨写余姚乡下,有古风尚存。而胡氏之后半生跌宕流落,《今生今世》后文也捉襟见肘,虽在他自己仍自诩心静如水,也完全失了敬重。在《韶华胜极》末篇,他回忆自己过继到俞家,“先是存了求人之心而攀亲,我又叛逆,又顺受,一直矜持如作客,是个小官人”。这样敏感紧张而自重自持。到往绍兴念书,萝卜菜籽结牡丹,胡家的蕊生变成了后来的胡兰成。而胡村,则再也不可能回去。他自己在兜转踉跄中,也不会记得如何回去。《屏开牡丹》一章,随处可见谦逊字眼,也随处都是对绍兴和杭城华丽生活的艳羡。他自言是对现代都市的初次惊艳。这种惊艳持续一生,也成了《今生今世》一书的基调。用胡氏自己的话来说,“是这样清坚决绝而情理平正的人世”,落地尚可作金石声,但他自己却负此良言。他后文写自己一生的情爱,玉凤、爱玲、小周、秀美、爱珍,乃至于避乱日本时的一枝,色色都是端正,都是情长,都是千万人之中认定的姻缘,都是万人丛中一握手的钟情。可细细写来,细细读过,总觉得他对哪位都是情浅,哪位都是不值。与玉凤,“千万年里千万人之中,只有这个少年便是他,也只有这个女子便是她,竟是不可以选择的,所以夫妻是姻缘”。与爱玲,爱玲送他相片,他写,“我亦只端然的接受,没有神魂颠倒”;爱玲写信与他,“是这样的有分量,但并非责任感,我且亦不怎么相思,只是变得爱啸歌”。(原谅我简直有骂人的冲动)与小周,彼此通问姓名时,武昌正值日军飞机轰炸,长江两岸炮声不绝,在胡氏看来竟是好彩——“这是初次问名,就有这样惊动”。与秀美,“她是与我,才有人世夫妻之好,所以她这样的喜爱不尽”。与爱珍,“‘身留一剑答君王’,一样亦以答朋友,亦以答夫妻”。甚至于一枝,他也与人脂粉相赠,许以婚嫁。你看他信誓旦旦,与谁都是执手偕老的态度,更觉出这个男人的自负薄幸,也更觉得“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出自于胡氏之手只是讽刺和笑柄。而张爱玲这样的女人,目下无尘,真心烈爱,一旦跌入尘埃,只好万劫不复。我曾经以为胡兰成似段正淳,处处遗爱留情,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段氏是面对任何前任情人都有指天画地矢志不渝的誓言,胡氏则更加遮遮掩掩欲说还休。更不同者,段氏在曼陀山庄杀身以谢诸夫人;而胡氏,在武汉解放,小周因他被捕入狱后,言——训德被捕,我是在报上看到,曾起一念要自己投身去代她,但是不可以这样浪漫,而且她总不久就可以获释的。轻重缓急之间,掂量得如此清楚明白,昔日情意,薄过于纸,让人心寒齿冷。在豆瓣看到书友的评论,“胡大官人谈风弄月,简静烂漫,人都端然,万事皆好,我却在字里行间捉虱,捉之不尽,一副叫花子模样”,调侃之中令人喷饭,说的却是实情。其实在此中捉虱并不困难,几乎俯拾即是。《今生今世》终其一生,胡氏均谦逊温婉谨顺,极少有过激言辞。但每次见他与亲人同仁相交往还,常有凉意陡升之感。在桂林教书时与马孝安交恶,在武汉办报亦与诸同事失和,胡氏言语之间屡揭人短,颇为怨怼,同时又极自诩清洁坦然。他本人也会白纸黑字说,君子之交,至死不贰。我焉可如此轻薄。而君子绝交,不出恶声,胡氏似乎从来不知道这一点,思之令人发笑。文中提到俞家庶母,早年待他如己出,后却断绝来往,胡氏表述极为含混,乃至于有重语诋毁之嫌。即使就仅存的文字而言,庶母似乎也并非对他不住。他写庶母的身世,与张爱玲《爱》重合,可知他曾对张爱玲谈过此事。但很难知道,他谈及故人往事是何态度。至少形于文字,他远不如爱玲温厚。或者我们应该感谢胡氏的坦诚,在遮掩与克制之下,仍保留了真实的面目和情绪。“原来学问道德文章亦可以是伪的。真的好文章,必是他的人比他的文章更好,而若他的人不及他的文章,那文章虽看似很好,其实并不曾直见性命,何尝是真的格物致知,不但文章,道德学问亦如此。”这一论断简直要令人击节叫好,也让人觉得自欺欺人的很。所谓学问道德文章,格物致知,在这近30万字的作品中所占的篇幅实在有限,胡氏如同希腊神话中的纳尔苏修斯,执着于临水自照,乃至于忘记了本身。初买《今生今世》时,开篇文字颇为惊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时候一直在想,书签上写什么好呢?后来写了“道里悠远,山川间之”,语出《穆天子传》,西王母谆谆嘱咐周穆王“尚能复来”。即使八骏神行,此间风景无限,那人早已不记来时路。

中国民间,江山有思(一)

说到胡兰成这个人,大概每个人想到的就都是那段与张爱玲的情事,还有那句用烂了的“惟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翻开这本书以前,我是燃烧着一颗无比八卦的小宇宙去看的,40页过后,才重新拿出笔记,端正态度从第一页重新读起来,因为开始到底是看轻了她。有的人明明有才气,却偏偏要去炒作八卦想借以成名,平白落了下乘,不知道那时候张爱玲写出《色戒》着急出版表明两断有没有这个原因在里面。开头的序言说,这本书写的是中国民间,江山有思。开始时不觉得怎样惊艳,回看时才发现念起来是如此的欲罢不能。胡先生的文笔平淡朴实,毫不做作,初时平常,事后回想,字里行间都是味道,引人深思。我真的很好奇,如何能事无巨细的记得那些年少时光?简单的两字”桃花“”月令“,如何才能洋洋洒洒写出千字文章,旁征博引,包罗万象?越往后读越觉得胡先生的国学造诣很是深厚,中国的教育长此以往,不知道国学会不会有断层呢?想着过去这些年错过的学习国粹的机会便觉得暴殄天物,光忙着分段写中心思想分析作者想法了,却买椟还珠的丢掉了文学的精华。说到这里就要提提先生某些犀利思想:“学校里亦功课忙逼,读书像拼命,这其实不好,知识的根本是智能,他们把根本伤了。”“民间老法教小孩,是先要他晓得人世的庄严。”“但旧时中国家庭,则小孩是到了日月雨露的人世,做人真刀真枪,虽父母亦如天地不仁。我大起来若有豁达与认真,即因我是这样的出身。”(小孩玩物太多)“而因没有内容,故又种类数量务求其多,徒然造成小孩的占有欲。还有小孩读的漫画本亦是如此,不知人世可以有文物清嘉。””沿溪钓鱼,山色桥影,桑竹人家,春风春日,皆在溪水里,人与溪水与鱼儿一样的鲜活。可是后来我在绍兴杭州见人河边钓鱼,及来日本见报上常有人物介绍,趣味一栏里或填钓鱼,我觉得好像不对。“是多通透的人才能如此一针见血?这几句话值得我们深深反思。把现在所谓的散文作家拿出来好好对比一下,真是感觉没多少墨水没多少内容,词语贫瘠的很,见解又很普通,有的词语喜欢翻来覆去的用(我现在看到风日洒然这个词语就头疼),喜欢在散文里大张旗鼓地说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有种读书人便高人一等的气焰在。而胡先生呢,只是把小时候的时候拿出来及其平淡的叙述,却满含思念,完全的大家风范。有一句印象很深刻“是这样的贞亲人世,不可以有奇迹和梦想,却寻常的岁月里亦有梅花消息,寻常人家的屋檐上亦有喜鹊叫。”这便是全篇中很重要的一个情怀,即使再贫穷再艰难,依旧有太多值得感恩值得铭记的事情:父亲与民国世界的相悦,母亲对子女教育的苛刻(特别是说对于好东西亦要像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落情缘,才得性命之正。)读来全是寻常,却击中心扉。

豪情只剩一襟晚照,却仍在痴痴笑笑。

我记着冯仑说人活着有几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就是修吃饭睡觉,无论多大事儿都能照吃照喝照睡。我觉得我就这个境界修的不错。可能也都不算啥大事,最讨厌的事儿就是黑、冷、饿、困。冬天最讨厌的事是走很长很黑的路。有些路不知道为什么冬天就死了,春天就亮了,夏天就活过来了,而秋天就稀里糊涂的混在夏末里一忽悠过去了。看《心经随喜》的时候特别舒服,双鱼果然领悟力强一丢丢儿,我说胡兰成,并且能把自己渣的部分修饰的不过分的美妙,但凡是有点才情豪气的双鱼都会有人捧臭脚,再长得一副好皮囊就更卖座了。但我喜欢胡兰成先生,并且专注双鱼二十年。夏天的时候,创造了一场他乡遇故知的暖心之旅,青花旗袍,思南书馆,保罗餐厅,还有搞笑的大蹦儿,然后特意跑去季风书院买这本,今生今世,当是一个承诺。我总以为悲喜是可以相抵的,就像是日与夜互消长,福与祸互相依,但其实这只是自我心理暗示的平衡。真正对应的是罪与罚,前世和今生。大多数的时间都觉得感情混沌不可言,尽管我自认为处处真心,也认为还好了一段段的孽缘情债。走到最后这也只能是一个奇迹。悬崖上的舞蹈,你只能相信你舞得好。并且今世不结梁子。走到窗边又是乌了巴突的天,隐约听见工人们刨地的叮当声,很讨厌一到冬天就各种坑坑洼洼的铺管道铲马路,愈发的灰头土脸。但仔细看去,路边高高竖起两排新的节能路灯,工人们摸黑冒冷低头苦挖,突然一阵感动,默念心经,为众生祈福。我很讨厌的冬天的路,从此有了更明亮的灯火,但也想到你可能再也不会大老远的晚上跑来围着更明亮的灯火陪我遛弯了,我也不想再喜欢你了。豪情只剩一襟晚照,却仍在痴痴笑笑。

= =

不明白为何一谈起《今生今世》就一定要和胡兰成的为人连在一起讲?这对作家来说本来就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单从文笔上来讲,胡是妖童媛女那种略带妖艳的文风,底子当然是有的,不过走的不是正统一道。从为人来讲,如果撇开政治立场的话,试想一下,当今如果真有这样的男人,钱权皆有,能写能评,相貌也还过得去,想必是很多人投怀送抱的?作者的文字是一回事,为人是另一回事,像读张爱玲那样把文字和生平对比着读也未尝不可,但不少人总是用文字来评判胡兰成,想来他也是要叫冤的。单说他的几段感情,既不伤天害理也不违背伦常,脚踏两条船是不大正当,但谁没有类似的经历呢?何必给他作道德鉴定

胡兰成,垃圾中的VIP

这两天在看《今生今世》,文字里充满了对自己的歌功颂德,可以将自己所做的一切龌龊之事美化的风轻云淡,实在编不出借口修饰自己了,琢磨琢磨便夸自己浪子之心。张爱玲就是瞎了,才会听信了他的甜言蜜语。后偶然翻到胡年轻时的照片,便了然几分,人呐,谁都有个过不去个颜控。况张爱玲自己也说过无人追求[撇嘴]盛开的年纪虚掩的心门,一张肯对女人下心思的浪漫嘴,一个最不要脸的臭流氓!斯文败类当属此人。原本怕误会了他,咋说都是才女看上的人,人品不好才情总有个过人之处吧,看过其文其字后,闭眼,没误会,他真是一点都没辜负当世骂名,贱人一个!女娲造人时的次品,肉联厂不扣印的废肉。噁心死我了,后悔自己一时脑残,咋就没买盗版呢。

坦诚自私如斯

看这本书的时候,真心放下了自己的成见。毕竟我没生活在那个年代,打下听来的判断会误杀人。先生的文笔淡雅、干净,谈论起例数往事,更是坦荡。但字里行间也把先生的爱美色、自私、无情、懦弱表现的一干二净。这样一个人,实在摸不透啊。

关于今生今世,我要说些不那么文艺的

有多少个老婆?不知道。爱过多少个女人?不知道。看到和张爱玲好,我:神仙眷侣!看到莫名其妙与小周好,我:呵呵。。。。看到和范先生在逃难途中好,我:老娘三观都碎掉了!!!!!!范先生是谁?胡青年时寄住某同学斯君家,家里老爷去世,留下太太、姨太太和若干女眷。住了一年后,作为有妇之夫,因为想勾搭同学妹妹,被委婉赶出来了。抗战胜利,胡作为“汉奸”,又逃到同学家避难。姨太太,即范先生,护送胡辗转各地躲避搜捕。就在这过程中,两人好上了。。。。。胡的原话是:“在我是因为感激,男女感激,至终是唯有以身相许。”奇葩的还不在这里。。。。他把自己的每段情感都诉说给张爱玲,最后逼得张爱玲和他终结了关系。。。。。

乱世浮华一缕情

对于历史人物,难免套上定式思维。比如胡兰成,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曾经在汪伪政权公职的经历而将其文采偏废。当他的自传体情感著作《今生今世》呈现给读者的时刻,此种心情仍旧难以平静。不过,每个人在历史中走过,政治的选择并非自己能够决定,历史的云烟也往往扑朔迷离,我们能够将这个人尽量客观看待实属困难且不如直观阅读他内心的世界,真实的想法,质朴的情感。这样或许是对于历史人物的一个相对公允的态度,也杜绝拿着政治的标准衡量一切。与胡兰成密切相关的自然是孤傲才女张爱玲,本书的名字也是由她所题。而书中所记也有着她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只是一个部分但已经显示出深刻铭记的程度。当年,胡兰成和张爱玲的相见在乱世之中被后人知晓的便是那著名的十六个字吧: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汉字在两个人心有灵犀的世界里被轻盈表达出来,更有张爱玲“低到尘埃里”的绝世,可以说胡兰成能够俘获张爱玲的芳心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其文采的高度,能够与其对话,能够进入到其内心深处,自然让张爱玲欲罢不能。但世事的苍茫却永远不是两人可以把握的,乱世的一切将人们抛开又聚合。他们的故事后来被拍摄成电影《滚滚红尘》,林青霞饰演的沈韶华无疑就是张爱玲的影子,秦汉饰演的章能才就是胡兰成的缩影。他们短暂的婚姻必定影响到一生,只是那婚约上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被世事之风吹得支离破碎,也成为本书中值得反复阅读的篇章。尽管,除却张爱玲之外,胡兰成还经历过几个女子,但影响最大的仍旧是张爱玲。透过他晶莹剔透的笔触,我们隐约可以感受到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感的热量,那份人在历史之中身不由己的苍凉感。其实,《今生今世》打动人的除了关于张爱玲的描写外,本身的文字也充分彰显出“才子文章”的独特魅力,记录并非流水账,散文也无须太用力,让文字在自然洒脱中流露,这并非每个人能够达到的功底。这些在胡兰成的笔下却是极其自然而流畅的,他的文字不是太用力却显得颇具匠心,成为他自己的本色,也让无数人为之惊叹“相见恨晚”。不过,绕不过去的人物,不得不欣赏的文字,让人们这种爱恨交加的心情颇为纠缠不清。这样,难免有人评论其“人可废,文不可废”。但是,文本身就是人的一部分难分难舍,更增添了这种矛盾心理。如果将中国文学的历史比喻作长河的话,在里面必然有无数的珍珠可以捡拾。其中,胡兰成的文字不能不说算得上一粒珍珠,还是难得的珍珠。他在台湾出版过的《山河岁月》《禅师一枝花》等就是明证,只是被发现和承认的时间晚了一点,连同他的那些情感的经历,详细记录的历史侧面,让人不得不叹服,也不得不叹息这真乃“乱世浮华一缕情”。(文/王传言)

格情格物以致知

全书精神串起来,是“格物”二字。作者终其书中岁月,由所涉之人事,修订、秉持自己所认为合理的信念,做到在兵慌马乱中全身以退。虽然于几段情缘,从一些方面看是对之不起的。诸多妻妾中(因作者的年代与思想,娶几房是说得通的,因此动辄求婚,也是无须太过非议),惟结发之妻地位是最恒最深的。因此撰得章名“有凤来仪”。百鸟再丽,凤凰终只一羽,是不付诸情爱天地悠悠的夫妻荡然之情。对张爱玲其人,更多是由欣赏争胜来的惺惺相惜罢。如古时文人出入青楼,寻得一花魁心有灵犀琴瑟相和。对小周是无尽疼爱,更多是像对妾的。因此钱财倾其所有赠与,且时常念想甚至为其祝祷,但无有对妻的礼敬。范先生是患难的男女之情,却也是深远的。一枝是新到异国的现世安稳。及最后的吴太太,便是且安且定。作者一生追求格物,意在寻世间物事之理。因此每每憬然有所得。而单只自己可以想通,便豁然不理会别人意思。浪子的性情,而所谓浪子之德,便是作者所憬所格的物而得来的知。作者不喜规范,不喜权威,不喜霸虐,不喜纪律。爱乡野,爱传统,爱乡土味的人和事。认为中国民间之气便是王者气,中国民间之人便是一呼天下应,改朝换代的原动力。作者性格是典型南方男人的内敛,注意细节,韬光养晦。因此读起来如明镜,能照得自身,发人深省。比起北方作家写人的性格,是不知亲近了多少。抛开内容,单此书的行文,亦可成一派典范,皆是可以学习的。

再见,今生今世,你之情动

手指抽动,写下锦绣文章,像是在抽取我沥血的丝,织一匹华美的布。我是惯不爱读这类书籍的。总觉得格局太小,囿于自己的狭窄天井里。可这次我破例了。只因看《今生今世》,就像看着张爱玲就住在我家巷子斜对面那套洋房里,她那颗高傲的头颅在遭遇命中劫数之后,不受控制地向眼前这个男人低下去。“兰成”,她叫着,像一朵坠入尘埃里的花,欢喜又胆怯。胡兰成在书里轻描淡写着,好像认为单独辟开一章为张爱玲作传记,便能够抵过张爱玲对他所付出的炽热。她是那样炽热,就像是胡兰成生命里的那枝红玫瑰,你看,连张爱玲为此书所题“今生今世”,都散发着爱情令人窒息的馥郁的味道。但玫瑰伤人,尤其伤花丛中过的采蜜人。于是他忘掉她,也就像忘掉一朵花那样轻易。在这场必输的赌局中,她赔上她一生的情动,换来在这本烫金的书皮底下占了不到十分之一的篇幅。而男人挥挥手,感情不过是生命的一种经历,是文章的一种积累,何苦过分认真地矫情。原谅我带着某种偏见的视角去面对它。纵然多少文学家怎样赞美韶华盛极的文学意义,对这本书,以及躲在它后面蘸墨书写的男人,我终是没办法放下那种感同身受的不甘和怨怼。或许我这样的心胸是书评家与文学鉴赏家所谓浅薄的,但我本是不忍打开这本书,既然打开了更不忍一言不发。那一段段感情平息语句从容的漂亮文字,都是烧得女子心肺灼痛的烈酒,我不忍不为她而作。最初听闻这本书,是从一位才子口中得知。才子的回忆像鱼,倦了便沉入深水里,淡了就捞起来,撒上些此刻的盐味,微笑着反复咀嚼被岁月烤焦令人满意的部分。我的回忆像一捧桂花酿,喝不得,一闻就会醉到淌泪。而今我就着才子喜欢听的歌下着酒,打开回忆想起来,才子在阅读这本书时,只是高兴,不住地告诉我说,真是好看。当时的我觉得这句话语调上扬得可爱,甚至句末的标点都变得轻快而睿智。于是我买下了这本书,半是冲着他的推荐,半是冲着民国才子佳人的悱恻。老实说,在此之前我倒是读过几篇张爱玲的作品,受人影响的缘故,我并不偏爱这样文风,更不是张爱玲的拥趸。只是无事而多情的后人早已将她尘封的故事多版复刻呈现给了后人,彼时我也带着猎奇的目光了解一二。但此刻翻看胡兰成用和描写其他女子一样的笔触描写张爱玲,那些本来因为时隔多年而结痂的疤,那些当年在她心里不亚于开天辟地了不得的大事,都被这个下笔老练的男人轻言带过,不着痕迹,看不清字里行间的感情。因此这书我看得是血淋淋,好像手上端的是一部人命关天的大戏。胡兰成永远都不会明白这场戏中那些平静的台词下的波涛汹涌吧,他永远都不会明白为什么温州城会像含着宝珠在发光。他只消看她的作品能起劲,能闻鸡起舞,他就可以有恃无恐另觅温柔,再次聚首软香如故,“相隔亦只如我一人在房里,而她则去厨下去茶。“这个标榜自己是故乡的荡子、岁月的荡子的男人,以洒脱随性为骄傲。不是吗,这样的人思想不羁,毛孔舒逸,天底下简直没人比他更自由。小周也好,秀美也好,一枝也好,爱珍也好,除了张爱玲,这些女子都宜室宜家,就像那须画得静的桃花。才华灼灼固然是好,只是女神本应永是微笑。那遥远又不招致麻烦的娴静,才是男人想象中的完美对象;过度敏感莫名悲戚的女作家,自然会被世俗的酒绿灯红湮灭。民国昏黄的底色中,才女们如张爱玲,终是要在这样的感情里萎谢的。毕竟失去了滋养,尘埃里的花开不久。花瓣掉落的时候,你能听到簌簌的声音,那像是在拉一支夜曲,将心疼唱给你听。、“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了的。”再见,今生今世,你之情动。

但愿君心似我心(二)

”芦须笋最迟,又多到不论钱,吃它时初夏的风光皆来到了饭桌上。“”我常去的倒是水偏门,只见舳舻如林,米市鱼市非常热闹,四处田畴河汉,不必登山望远,也城郭山川都在这里了。“”要到此刻,才穿戴起凤冠霞帔,敷粉搽胭脂,如雨过牡丹,日出桃花,凤冠霞帔是后妃之服,拜天地又是帝王的郊天之礼,中国民间便女子的一生亦是王者。……新郎新娘每行动必随以鼓乐,人世是可以好到像步步金莲的。“”但仍觉得她是新人,恰如三春花事过后,随来的四月五月天气,仍是新竹新荷,只觉人世永远山长。“先生的文笔,是真好。那段写与玉凤在溪水旁洗衣看炊烟的段落,我却莫名很触动,多年后不知道胡先生写这段的时候,会不会回答一句爱过?谁不是年轻的时候等一个盖世英雄,而等到被岁月磨光了所有的棱角,就只简简单单想找个能够一起买菜做饭的平凡人呢?胡先生其实是一个天性凉薄的人,有时候很叛逆很孩子心性,不成熟,有才气却没有担当,恣意妄为且桀骜不驯,社会公德亦不在眼里,遇上他,是幸,更是不幸。陪伴是最长情的对白,你却不懂。莫名的想到一个吐槽,问为什么文人多渣男,知乎抖机灵说因为文人写下了自己的渣,其他人是渣过亦无痕,而胡先生也算渣中得典范了,偏生为自己开脱的理由一套一套的(特别是乡下家人来看读书自己的羞愧,看不起发妻等……),所以,这也是大众不喜欢他的原因吧,还不如写个忏悔录来得真实一些,说不定反而能名垂千史。我们要看的真实,你没有给。关于张爱玲,有著名的两句阐释“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岁月静好,现世安慰”。你们在世界的同一经纬,神说有了光,便有了光。只是,多情自古伤离别啊,你是爱玲的唯一,但她不是你的唯一。生逼得她写下那部《色戒》来割袍断义。多么可惜啊!“我给爱玲看我的论文,她却说这样体系严密,不如解散的好,我亦果然把来解散了,驱使万物如军队,原来不如让万物解甲归田,一路有言笑。””好的东西原来不是叫人都安,却是要叫人稍稍不安。“”我与他们一样面对人世的美好,可是只有我惊动,要闻鸡起舞。“”他一人坐在沙发上,房里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外面风雨淋琅,漫山遍野都是今天。“不知道胡兰成和张爱玲讨论的那么多诗句,有没有讲到那句”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我一直想去遇见一个这样的人,我说的他都懂得,我们有说不完的话,即使相对无言也不会尴尬。我们能够因为彼此发现更辽阔的世界,能够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可是这样的一场缘分是多么奢求啊?能够不早不晚的正好遇见,还能彼此爱上,到底是几辈修来的福气呢?所以,我还是更喜欢钱钟书和杨绛那一对啊!简直是相遇相守的典范!可说到底,你喜欢我是始料未及的欢愉,你不喜欢我是万物如常的命理。先生自己说”真的好文章,必是他的人比他的文章更好,而若他的人不及他的文章,那文章虽看似很好,其实并不曾直见性命,何尝是真的格物致知。“看到这句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呵呵哒?不提政治立场,单就他待人处事,也是能被吐槽一百遍的。估计大部分人不愿意看他的文章,也是因为他的做人罢。而自己跑去看他的书,大概是因为看过某份写给张爱玲的信,印象很深刻,颠覆了以前的印象,起了兴趣。而这本书刚开始也是很惊艳的,小时候的事情读起来很有味道,只是后面越来越读不起去,发觉胡兰成很自我为中心,写到旁人的时候偏多男性反面,女性正面。所以胡终成不了写作大家。

谁是胡兰成的今生今世

花了差不多两周的地铁时间,看完了这本书,用kindle看完的,一下班或是早上一上班我就捧起我的书,走进胡兰成的世界。其实很早就知道胡兰成,不过却是以一种“汉奸”的名声接触到这个人,或是说广为人知的张爱玲老公这个头衔来知道他的。心想:不是谁都能成为才女张爱玲的老公的,想必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于是我就接触到他的这本《今生今世》,如果你看完只是觉得这个人情欲满满,到哪都能捏花惹草,爱人满堂,那还算不得真的学到什么。当然单身汉们能学到如何追到女生也不妄为一种学习。胡兰成原名胡积蕊,小名蕊生。后来才以兰成被人知道的。娶了好多妻子,但凡他到的地方,便是芳香满地,爱情到哪里都是可以有的。胡兰成的文笔很丰富,不然也做不了汪精卫的代笔人,他在战时写了《战难和亦不易》,这种汉奸思想是受到国人的谩骂的。然不能忽略胡兰成扎实的文学功底,他常说好东西都是从爱玲处学来的。他很会作诗,填词。自觉才情不如爱玲,便暗暗下苦功夫要比上一比。胡兰成的今生今世讲述了他整个的人生遭遇,最让我感动的细节有几个。这正好验证了从小事看大作为的思想,从下面我说的细节就看出胡兰成能够做汉奸的潜质,能屈能伸,能忍。一是他说他受了气,从亲戚家(我具体记不太清名字)跑出来,人都走好远了,想到饭还没吃,就又回去了。他就是这样的没骨气,却又能够很自然的觉得这些没什么。二是她的改名换姓,移步他乡,认识很多异性,并且每一次爱情,他都是当做夫妻来看待的。我觉得,胡兰成没有坚定地信仰,他是没有绝对对错观念的人,他的思想是弹簧,可以变通的。他对于夫妻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观念,无所谓我是哪国人,谁爱我我就保护谁,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会为汪精卫执笔的原因了。三是他认识的女性很多,他的存活一半以上原因是靠女人的,在哪里都想勾搭一处的优秀女性,但是胡兰成是成功的,他所认识的小周很美,范先生也是一个才女,爱玲自不必说,后来的一枝,走到最后的秀美,胡兰成结识的女性人物颇多。他是没有真挚爱情说法的人。一切关系都是淡淡的,他觉得这样很好。谁是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他的人生过得很丰富,很有趣,留给历史的就让后人去说吧,他是不管的。只要今生今世过得很好就行。

贱人就是矫情

长久以来,对于看书,一直有一个毛病:就是看了某个作家的某一本书,然后会一口气读完他其它著作。继而去看同一路数作家的文字,我想我应该就是钱钟书先生说的“吃了鸡蛋一定要去找母鸡”的这一类人。  虽说看书本质上是一种选其所好的事,但长此的累积,就会陷入一种固定圈子,落入同一种心智模式,就如看TVB剧。看了就一定会知道它必定要出现的台词:做人呢, 就是要开心。当这种感觉越来越多的出现的时候,便觉得陡然无趣。     我想,一个人的读书习惯有时与性格是息息相关的,尽管我接近而立之年,却依然在内心不懂得圆滑处事,看人非黑即白。看书也就爱看些正义冽然温暖向上之作。突然就决定,在2014年反叛一回,于是选择了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与自己曾经的读书习惯背道而驰。    姐姐在得知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甚是惊奇,在她看来,她的小妹妹仿佛只爱看小情小爱或心灵鸡汤之作,这回算是一个进步了,问她如何评价胡兰成,她答:妖孽。    江湖早有他的各种传闻,当然都是离不开一个女人的,她就是张爱玲。“见了他时,我便变的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让一个旷世惊艳的女子说这种话来,当然是不一般的。特意在书里从他写张爱玲看起,老家伙自然也不吝啬,用了几十个章节来写他与张爱玲的事。读起来倒也真实,却半点看不出爱的样子。  “爱玲种种使我不习惯。她从来不悲天悯人,不同情谁,慈悲布施她全无,她的世界里是没有一个夸张的,亦没有一个委屈的。她非常自私,临事心狠手辣。她的自私是一个人在佳节良辰上了大场面,自己的存在份外分明。她的心狠手辣是因她一点委屈受不得。她却又非常顺从,顺从在她是心甘情愿的喜悦。且她对世人有不胜其多的抱歉,时时觉得做错了似的,后悔不迭,她的悔是如同对着大地春阳,燕子的软语商量不定。”  他总一口一声的叫她爱玲,总让我读的不自在。自是张真不是温柔甜美的,他如此赤裸地表达,总看起来寒心。即使有了爱玲这样的传奇女人在侧,他仍然不改花心本色,到处留情示爱。想当初与张结婚时的盟约: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不过尔尔,张在一次次暗然离开,却总也不能割舍。《红楼梦》里,形容女子到极致的句子,是“雪作肌肤花作肠”。读了红楼才会明白,为何女孩生来便是要人来疼的。看毕几篇,我只用一个姐姐的词语来评他——妖孽。   看罢他的个人破事,翻开其它篇章,单从文学造诣上来说,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他写的胡村活灵活显,各个人物有血有肉,描述精练简洁,全无拖拉之嫌。散文篇《白蛇传》更是出彩的很,全篇看似平淡叙事,一个世人都知道的故事,他也并没打算讲出新意来,只管表达,用他精准的方式。他是知道读者的喜好吧。继而再看他的各地逃亡经历,他倒也算坦诚,这些愈发减分的人生经历,他一一不落地数来。在逃亡期间,也依然到处留情,利用秀美及小周的感情为自己脱身,却同时用着张爱玲寄来的钱。他还处处见风使舵,没风骨,没气概!他也很是“聪明”地自述:“做人本来是你不可弄到他人落不得场,他人才也给你留三分情,一生少有凶险。”一群为他生死的女子,究竟是中了何种迷惑,而一个个前赴后继?莫非是应了那句话话,他对女人,从来不伪,但也不专。抛开一切杂念不说,站于中立之地于感情这事,倒也不是谁一人而为,愿打愿挨?投机利用?都已是尘归尘,土归土了。那自是十八岁就见他,而至今未嫁的朱天文,又是如何是好?掩卷而思,竟有种压抑懊恼之火涌上心头,他什么都知道一些,什么都清晰明了,写的字字有神,篇篇有意,却总让我想起那两个字:妖孽!当然还有矫情!人人事事让他粉饰为良,泼墨为佳,这也是一种矫情手段,当然可以肯定为文学的造诣。放下个人浅薄成见,继而又生另一种感叹:卿本佳人,奈何为贼。师太曾评价胡兰成;老而不死是为贼。我倒是想送他时下最流行一句话:贱人就是矫情。

读书,一定要有系统的去读,而不是乱看,瞎看

读书,一定要有系统的去读,而不是瞎看,乱看,一直追求书本数量,而不是去了解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本书?这本书在何时何地写?核心思想价值观为何?近来读书最大的感觉就是,逐渐感觉自己的思维思想体系评价标准正在有序的建立起来。大学的时候追求读书数量,大概读了380多本书,但是感觉脑袋一片空白,不明所以。上班以后,或许是经历一些事情变化和人情事故,对这个世界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虽然每年读书大概是几十本,但是开始成体系的阅读。近来最大的感受就是阅读胡兰成《今生今世》,现在读书,我都会先去查阅相关资料,看大家是如何评论这个人。好多人对他的感觉就是汉奸和花心,做过汪精卫的走狗,更可恨的是明明娶了张爱玲还在外面劈腿。带着这种评价来开始阅读他的整套书籍。你会发现,之所以他走上日伪汪精卫政权走狗,一个是因为地缘的原因,南方地区当时为国民党和日伪地盘。有一句话这么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在当时的世界大潮流中,从现在来看他当时多么弱智,但是如果放你到当时,你能有更好的选择?对于张爱玲来说,胡兰成算是风流成性,前后好了8个人,但是你会在书里发现,不论是对自己家族亲朋好友,还是喜欢的人的描述,都是带有一个字“真”,真真切切的真,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让我几次拍案而起。对于这几个女人,胡兰成是发自真心的爱,当然,你会说这是为花心找借口,为啪啪找借口。但是我要告诉你一句话,你没有做过劳斯莱斯,你永远不知道那种尊贵的感觉。也就是你没有经历过这种真真切切的爱,你根本不懂爱情可以有多种,你的爱情观是那么的坐井观天与苍白无力。今天不为胡兰成翻案,只想表达的是,一个系统的读书方式,会给你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系统的思考与评价,而不是莫名其妙的凑热闹,心急火燎的随大流,操碎了别人的心。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思考

《今生今世》版本考释(罗羽)

《今生今世》版本考释罗羽二零一二年十一月,朱天文为昔日同门仙枝的散文集《萝卜菜籽结牡丹》殷殷写序,谈及仙枝的成长环境台湾宜兰,朱天文把它比作恩师胡兰成浙江嵊县的胡村。并再次论及:“即使是对胡老师顶反对(黄锦树)、顶倒味(刘大任)的人,读《今生今世》第一章<韶华胜极>里写的中国民间,不免也只好点头,刘大任称赞是精彩的民俗志,黄锦树则有<世俗的救赎>专论。”《今生今世》问世已半个多世纪,虽众谤喧哗,知音者甚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身居美国的阿城曾经将日本汉字版的胡兰成《今世今生》借给陈丹青,“一年后还回来厚了半公分,上面还有植物油,可能纽约识中文的连餐馆伙计都看过了”,后又经陈丹青转给木心,据说,木心亦有赞语。陈丹青在他的《多余的素材》一书中,曾多处摘引《今生今世》片段,肯定胡兰成的书写、性情、器识,犹有胜沈从文张爱玲之处。诗人柏桦称此书为“足以谈论的理想汉语之文本” 、“禀承了中国文化正脉之一种”。在台湾,朱家姐妹及“三三”成员最早发现《今生今世》之成就,朱天文曾有 “石破天惊,云垂海立”之叹。杨照形容为“一座庞大向度、深奥结构的存在若隐若现,文字只是勉强露出的冰山尖。”近年,后继者薛仁明更有专著《天地之始》,赞叹其言中国民间之生机盎然,鲜有人能比,“今再读《今生今世》,更觉得是一部修行之书,胡兰成以其一生之修行与历经数千年集体修行之中国民间相互应证,可称为求道者之言。”《今生今世》从张爱玲题名到最终成稿,一波三折。早在一九四四年,胡兰成在其南京创办的文艺月刊《苦竹》杂志封底,预告《今生今世》即将出版,“内收文艺散文三十余篇十余万字”,但时局动荡,终未能结集。最初的《今生今世》是何面貌,今已不可考。抗战胜利后,胡兰成辗转日本,流亡如新,潜心写作。一九五九年九月在日本由名古屋ジセナル社(新闻社)出版的这本《今生今世》,是他视为一生集大成之传世之作。一九七四年胡兰成赴台,卜居华岗,随身携带的,即是自行校注的版本。当时,远景出版社的沈登恩得悉他是“张爱玲以前的先生”,跑去看他,拟将《山河岁月》和《今生今世》两书在台湾出版。一九七五年,《山河岁月》先行出版,但因赵滋藩、余光中、胡秋原等人发文批评该书“妄发议论,歪曲历史”,殃及此后的《今生今世》。原已付排的全书,最后经由胡兰成自行删减内容,抽出敏感的〈渔樵闲话〉,裁掉包括<自序>、<汉皋解珮>、<天涯道路>、<雁荡兵气>等在内的九万文字,才得在翌年问世。胡因为《山河岁月》事件,丢了在文化学院的教职,遂搬去了朱西宁家隔壁。因感激朱家知遇之恩,闲时,胡兰成替他两个女儿天文天心讲授四书五经。其时,朱天文在读淡江大学之际,成立了三三书坊,并出版有二十八辑的《三三集刊》。作为“三三”的精神导师,胡兰成化名李磬、李玮、翁晋清等,在集刊发表多篇文章。直到一九八一年胡兰成去世,共在三三书坊出版了《禅是一枝花》、《今日何日兮》、《中国文学史话》、《中国礼乐》等四本书。一九九一年胡兰成逝世十周年,朱天文用其恩师本名,替他整理出一套九种十本的文集,交由远流出版公司发行,其中就包括《今生今世》。《今生今世》的版本,历来芜杂。良莠互见,各有所宗。自一九七六年起,台湾远景、远行、远流出版社和香港新闻天地杂志社分别出过删节版本,二零零四年远景重出单行足本,惜谬误较多;二零零三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更是精简。《今生今世》最值得重视的版本,当属日本新闻社汉字初版。日本新闻社版分上下两册,分别于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一九五九年九月印行,其间相差了十个月。后出的版本,当以三三版与之最为接近,不过两个版本的目录亦不尽相同。日本新闻社版共有九章,三三版少了〈有凤来仪〉,并入第一章〈韶华胜极〉。日本版下册书后,胡加了一段:“右今生今世,自中华民国四十三年三月开始写,至四十八年三月写成。文体即用散文记实,亦是依照爱玲说的。承服部担风老先生为题字,却误作今世今生,但是也罢了。”三三版保留了这些交代,却没有沿用原来服部担风的题字,改由龚游琳题签,但书名恢复为《今生今世》。二零一三年,香港天地图书版《今生今世》依照最初刊行于日本的初版,并参照远流、远景版逐一比并予以校对,纠正了几个版本的错误与漏失。今简体《今生今世》再版,即参照香港天地图书版重作修订,并首次加入《今生今世》各个时期的封面,作为定本。《今生今世》一书,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自传或忏悔录,胡兰成不仅将诗的意识引入其间,更参杂了一系列观照文明的宏论。胡兰成用他所亲证阅历的民国史,以一己之眼界,见证江山有思,中国民间之底蕴无限的“贞亲”。诚如其初版自序所叹,“我此书便亦如曹孟德的诗的终篇、‘幸甚至哉、歌以言志’。”是为记。壬辰年立春前夕


 今生今世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