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出版社:王燕、 金开诚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05出版)
出版日期:2011-5
ISBN:9787546349602
页数:136页

章节摘录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这在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在古代家庭教育中,就存在着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这种教育观念,古代家庭里的长辈认为,“望”不如“教”,所以主张及早对孩子实施教育。    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北齐时期的学者颜之推说:“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之后,思想散逸。”意思是说,人在小的时候受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性格,长大以后,他们的思想散漫了,不容易形成好的品格。因此,对他们要“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也就是要进行早期教育。这位颜老先生的话不是随便说的,而是从切身经历中总结出的。他出生于东晋官宦世家,家庭教育本来是很严的,可由于早年丧父,只得靠哥哥抚养。他的哥哥有爱弟之心,但缺少教育之法,以至于颜之推在少年的时候,受到社会上不良习气的熏染,滋长了不少坏毛病。到了十八九岁,他才渐渐觉悟,深深感到自己的坏习气是从小缺乏良好家庭教育造成的。颜之推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觉得孔夫子讲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很有道理的,明确了教育子女必须从小抓起,早教比晚教效果好。为此,他写了一本二十卷的《颜氏家训》用以教育子女。    颜之推的这种早期教育观点,为后代许多著名学者所推崇和发展。北宋中期的程颐提出了“以豫为先”的原则,主张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通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来为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宋代的另一位教育家张载认为,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从婴儿抓起。南宋时期的朱熹也主张早期教育,他说:“必使讲而习之幼稚之时,欲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扦格不胜之患。”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对孩子务必从小教育,否则,当他长大成人,养成了坏的习性后,就难以改变了。    那么,早期教育早到什么程度呢?大多数人主张适时而教,“适时”,《学记》上的解释是“当其可之谓时”。就是说,当儿童进入略有所知的时期开始进行教育和训练。颜之推认为,从孩子生下来后,到能认人辨物,会看人脸色,懂喜怒哀乐的表情,就要开始有意识的教育。《礼记·内则篇》上说,“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六年教之数与方名”。意思是孩子会吃饭时教他用右手拿筷子等餐具,会说话时,男孩要教他发雄壮有力的直声,女孩则教她发温柔婉转的语声,6岁的时候,要给孩子教数数和方位的名称。看来,他们都倾向于从孩子会吃东西和牙牙学语的时候开始进行教育。事实上,历史上许多有名望,有影响的人物,其成就往往与其小时候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北宋时期的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生活难以维持,更谈不上进学堂了。他的母亲郑氏,是个有学识的妇人,立志守节,当自己儿子的老师。没钱买纸笔,她便折来柴棒,在地上画字,让儿子跟着学。这便是后人说的“欧母画荻”的故事。欧阳修当了官以后,很有作为,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母亲对他的教育抓得早。    当然,强调早期教育,并不是说不考虑儿童的心理、体质、特性,一味教训,促其早成。这样,就等于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古人认为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智力教育,起步要早,但应该循序渐进,由浅人深,持之以恒,而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孩子幼小时性格活泼好动,不能管得太死,就像刚萌芽的小树苗和花草一样,不受压制和阻挠才生长得快。因此,教育孩子只能从儿童的性格特点出发,启发兴趣、因势利导、而不能强制。    清代乾隆年间的钟令嘉,就很会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这位出身于南昌一个书香之家的女性,18岁时嫁给一个叫蒋坚的读书人,两年之后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蒋士铨。蒋坚是个仗义疏财、挥金如土的人,不几年便把家产折腾了个精光。没办法,他到山西、河北一带谋生计,将钟氏母子寄食到老丈人家中。蒋士铨开始牙牙学语时,他的母亲就开始对他进行简单的形象教育,叫儿子辨别物体的大小多少。4岁时教给他“四书”中的句子。孩子小,不会握笔写字,她便想了个绝妙的办法,把竹子用刀削成细条,做成一撇、—点、一捺、一横等形状,然后用它们组合成各种字,她抱着儿子在膝上辨认,一个字认会了,便拆开,再组合成另一个字,每天教认十个字。到了第二天,让孩子自己学着用竹条组合第一天教的字,直到会组合能认识才算数。孩子长到6岁时,她便改变了这种教法。让他自己用笔书写。    当时,蒋士铨的外祖父家经历了大灾荒,生活艰难,钟氏便自己纺线织布,给儿子及家里的佣人做衣服。同时还做一些刺绣品,让人拿到街上去卖,换钱买纸笔和生活用品。她白天纺线时,把书放在膝盖上,让儿子坐在膝边读书。她一边手摇纺线,一边读句子、文章,纺车的嗡嗡声和儿子琅琅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    P3-9

前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书籍目录

一、教育子女宜早二、严是爱,宠是害三、言传和身教四、择善而从五、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六、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七、对子女进行俭朴教育八、教育子女不能倚仗权势九、父母不应隐瞒子女的错误与缺点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金开诚、王燕编著的《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是讲述家庭教育的分册。

作者简介

金开诚、王燕编著的《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以通俗浅显的文字和一系列脍灸人口的故事编写而成。同时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及家教特点等,作了简明的介绍。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家庭教育不仅有历史的时代性,而且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当我们阅读《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时,对家教的历史遗产要注意剔除其封建糟粕,并有批判的精神和阶级分析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吸取其精华。

图书封面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