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化的推手(上册)

出版社: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9862544389
作者:王惠姬
页数:446页

书籍目录

緒論 1
第一章 近代中國女子留美教育的背景 25
第一節 美國女子中上教育與婦女地位的演變 26
第二節 清末民初中國女子教育的發展 42
第三節 有關女子留美教育的規制 67
第二章 留美實科女生(一):理工與自然科學方面 81
第一節 習理科方面的佼佼者 82
第二節 習生物科學方面的漸見成績 96
第三節 修習農業與工程科學的留美女生 110
第三章 留美實科女生(二):醫護衛生科學方面 127
第一節 清末在醫科嶄露頭角(1881-1911) 128
第二節 民國以後赴美習醫的女生(1912-1927) 139
第三節 護理衛生方面學習多元化 149
第四節 留美期間的生活與文化體驗 156
第四章 留美女生與中國醫護衛生的現代化 187
第一節 清末留美返國女生的行醫濟世 188
第二節 民初留美返國的女醫倍增 209
第三節 培養女性醫護人才 224
第四節 醫護科學的研究與撰述 248
第五章 留美女生對近代中國農工科技與教育的貢獻 263
第一節 投身自然科學研究 264
第二節 從事工業科技研究與生產 284
第三節 從事科學教育 301
結論319
徵引書目 339

作者简介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所2007年博士论文,指导老师:呂芳上、雷家驥。
本研究發現清末自1881年金雅妹留學美國以來,至1927年為止,留美實科女生至少有124位。實科主要指理、工、農、醫等學科,其中攻讀醫科人數最多,有41人,主要是婦產科;其次是化學科,有15人;再次依序是數學(11人)、生物(10人)、護理(9人)、心理(8人)、營養(7人)、物理(6人)、衛生(4人)、植物(4人)、動物(3人)、農業(2人)、牙醫(1人)、兒科(1人)、化工(1人)、建築(1人)、航空(1人)、園藝(1人)等。她們當中以就讀密西根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為最多。她們當中,也不少官費生,尤其清華學校的專科女生與特別費女生。另外,自費生也有多位獲得教會資助、美國的大學獎學金,以及清華的津貼。她們在國內大多就讀教會女校,少數就讀公立或私立女校;在國內預備階段的教育程度,在清末多為中學程度,1920年出現大學程度者,顯示教育素質逐次提升。直到1937年抗日戰前,他們人數雖不若留美男生,也比不上留日女生,但獲得高級學位者不少,如博士15位、碩士29位、學士37位。
她們除了用巨D學讀書,學習當時的各類科學新知以外,也把握機會體驗美國文化與生活,參予課外活動,包括校園內外的學習,如校園內的社團、學生會、中國同學會、基督教諸多事工,還有假期訪友、郊遊旅行,以及打工、談戀愛等等,生活多采多姿。並且藉這些機會,觀察美國女子的言行舉止,效尤她們的獨立自主、勇敢自信等優點;同時也比較反省中國女性文化的缺失,做為一種攻錯的參考。
她們返國後,以行醫濟世最具有貢獻,如金雅妹、釭儽情B石美玉、康成、李美珠、林惠貞、王淑貞、鄺翠娥、倪徵琮、葛成慧、丁懋英、方蓮珍。陶善敏與楊崇瑞從事公共衛生。前者鑽研防疫科學,後者還在助產士學校主持訓練培育新式助產士,先後在衛生所開班、學校授徒。還有伍哲英、潘景之等,以專業護理知識,協助醫師與醫院的護理工作,並且參與護士的培育訓練。其次,如吳貽芳、王世靜、王季玉、余寶笙等是擔任中上學校的實科教師,甚至出掌校長。
若當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做科學研究工作,則是知識的生產者。她們從事專精的科學研究的人數雖少,貢獻卻是頗具開創性。尤其沈驪英改良麥類等農作物品種,酆雲鶴對麻織品的改良,以及營養學研究等,使抗戰期間棉糧的生產,維繫中國軍民衣食的基本需求。在獨當一面之餘,還能與丈夫或其他男性協同合作,進行更大規模的科學研究,產生更多的影響與貢獻。釵h留美實科女生,無法更上一層樓的從事科學研究,或者說科學研究的成就不高,歸咎其因,主要恐怕還是為結婚進入家庭,難以簡畾a務的牽絆。加上性別文化的偏見,包括女性的身心結構與性情,不適合學習科學,遑論研究科學。
近代西方,雖先後出現居里夫人等少數幾位得諾貝爾獎女科學家,但屬鳳毛麟角,且性別歧視仍存,不下於東方社會。本文證明中國留美實科女生,以往在留學教育史的研究上被埋沒。其實,在攻讀實科的諸領域中,女性不但未曾缺席,且有頂尖的表現,及獨特的貢獻。在婦女史上,也長期受到忽略。她們具有先進的女科學家角色,對中國現代化的推動,儼然另一群不可或缺的推手。


 中國現代化的推手(上册)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