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这回事》书评

出版日期:2014-10-15
ISBN:9787532153622
作者:[美]斯蒂芬·金/Stephen King
页数:288页

我的写作这回事

我的写作这回事 我有一个梦想——去一次凤凰,写一篇文章。我有一个梦想——去一次凤凰,写一篇文章。写一篇文章对我来说还很难,所以我想先练练写作。于是,后来的后来,我买到了斯蒂芬·金先生的《写作这回事》。我用我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告诉你——我很喜欢。对,我开始练习写字什么的,仅仅是为了出去玩一趟回来的时候写点好玩又让自己满意的东西,嗯,主要目的还是想装作13格很高的样子。嗯,就是为了写作这回事,买了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这是一本很好很好的写作指导书。我在书的一处笔记——感觉斯蒂芬·金像是一位越过时空站在我跟前耳提面命讲授书中内容的长者,他待读者真用心。即使愚钝如我,仔细看过他的文字,在一些地方也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长这么大,即使没去过传说中美丽的远方,但是也在不经意间见过好多好多美得动人心魄的景致。看到美景的时候我总想装作很有文化的样子沉思一下,然后回来写一篇行云流水的文章,再配上有我出境的美图,发到朋友圈坐等大家的膝盖。啊,多么高大上的样子。我特别想去凤凰,就是那个古城啊,小调啊,沱江啊,文艺啊,偶遇啊的地方。我知道凤凰早都不是沈从文先生笔下那个样子了,天保、傩送和翠翠那样无奈却纯澈美好的爱情故事也少有了吧。但我真的好想去那里看看啊(万一有个偶遇什么的呢)。去年七月我读过了沈从文的《边城》,之后特别想去凤凰,但我还没有具体计划什么时候去。我想等我练好文笔,能够写一篇自己觉得不错的文章(这个想法可能跟沈从文先生有关,因为看了《边城》我喜欢上了凤凰、喜欢湘西。一定还有更多的人是因为沈从文的文字才了解跟喜欢湘西、追寻凤凰的吧,而凤凰是他的家乡。我愚钝,不会更多地表达,只是觉得要特别尊敬沈从文先生),并且攒够钱买一部单反再去。买单反可以很快攒够钱,但是写作不能,它需要长期的练习跟积累。或许还要等一两年,等到我觉得我可以写一篇很好的看过凤凰之后的感受的时候我就会去。看斯蒂芬·金先生的文会感觉亲切。因为他文字中常常会透出幽默,而这幽默会让人笑出声来。他说他写作“从不在乎礼仪问题”,所以有时候我们读文章,也可以跟着他的思路徜徉,不必拘谨。《写作这回事》里有金先生早年生活的回忆还有写作生涯回忆。写作方面,我想说说作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读者,读过之后印象深刻的点。一、“关门写作,开门改稿”(在书的第193页有大段阐述。)关起门来写给自己,敞开门写给读者。关起门来投入写作,而在改稿的时候你要打开房门,接收外面的帮助改稿的信息。二、“工具箱”。写作者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工具箱,里面装满需要的工具,诸如“词汇”、“语法”、“语态”等等“工具”。它像木匠的工具箱一样。木匠的工具箱可以有三层,但写作者的工具箱可以有四层甚至五层以装更多的东西。关于“工具箱”,金先生说“我的建议就是,为了尽自己最大能力地写作,你有必要建造自己的工具箱,然后增强肌肉力量,才能有力气把箱子带在身边,这样你就不必面对艰难任务感到气馁,而可以一把抓过适用的工具,立刻投入工作。”三、尽量避免被动语态。使用被动语态的时候,句子的主语处于被动地位。金先生说“胆怯的作者喜欢被动语态”、“没信心的作者还觉得被动语态能给他的话增添权威性,也许还能增加威严感”。我想把金先生在书中的例子列举出来比对被动语态跟主动语态(也就是我们说的“被”字句跟“把”字句)的差异。被动语态:“会以将于七点整被举行”(金先生说这是一种汉奸式的思路下的胆怯者的写法)主动语态:“会以定在七点整”(这是一种掌握主动权的写法)四、副词不是你的朋友。副词能不用就不要用。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某某说”,“他说”、“李小白说”,直接谁说就可以了,不要用副词修饰——“他凄惨地哀求”、“她威胁地叫道”、“金克尔咬牙道”,这样写很不靠谱。五、练习写作的金牌定律——多读,多写。最有价值的课程是你自学得到的。六、好小说总是由故事开始,发展出主题。哦,还有一段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描写,关于他生活经历的。斯蒂芬·金写他特别穷困的时候,母亲生病、女儿生病、难过于没有钱付多出来的账单。女儿生病需要吃一种叫阿莫西林的药水,他们也买不起。但是就在那样一个他最低迷的下午,竟然收到了一家出版商寄给他的500美元支票,这些钱是出版商想要买他的故事的钱。他突然就有钱去给女儿买药了,他还可以吃一顿周日晚宴了。读到这些,我就像自己中奖一样开心。然后陆谷孙先生说“金先生所得稿酬之丰,数达亿万,时辈亦少见其比”啊,羡慕死我了。我觉得这样一本书对任何一个想要写点文字的人都是有用的,哪怕是像我这样只为去趟凤凰写一篇文章的读者。书的最后,金先生列出了一份书单,是一些他读过的好书。金先生帮助我们提供“多读”的素材。我觉得,对于很多写作者来说,能读到这一本书是幸运的。就像我,一个幸运的天才美女。2015年12月31日晚十七时。第十四篇书评

读书摘抄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我收益良多。我觉得只要是想进行一些文学创作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第一它讲的很实在,前半部分是史蒂芬·金的大部分回忆,后半部分才开始讲写作需要的东西(中间有一部分讲英语语法的可以忽略不看吧),再往后就是史蒂芬·金本人推荐的一些读书目录;第二是因为这本书几乎帮我解答了所有有关写作的困惑(至少我是这样想的)以下是书里比较有用的句子:1. 关上门来写作,敞开门来修改。 (仅仅是前半句就有很多人做不到。)2. 换句话说,你写的东西开始是为自己,往后就要出门见人了。一旦你有了个故事,把它写好——总之尽力把它写好——它就属于所有想要看故事的人。或者想批评它的人。(既要要见人就要接受一切评价,无论好坏,所以在见人之前,应该有对自己的故事有充分的信心。)3. 为什么作家就不可以既发神经又保持理智呢?(这句话简直跟毛姆《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我现在很清楚,同一个人的内心,你可以发现卑鄙和伟大,恶毒和慈悲,仇恨和慈爱,它们并不悖行”如出一辙。)4. 有人相信你对你至关重要。他们不需要发表演讲。通常只要信任就足够了。5. 碧塔目光越过我的肩膀,扫视我们这套只有四个房间的小破公寓。(四个房间,excuse me?······这句就是对比我的现状简单感慨一下)6. 写作是一种引诱。好的谈话也是引诱的一部分。如若不然,何以许多二人的晚餐约会最终都以上床为结局呢?7. 大多数的天才自己也搞不明白,他们中许多人生活得很痛苦,知道(至少一定程度上知道)自己不过是运气好一点的怪胎而已,就像T台模特,只是碰巧脸颊胸脯长得对,符合某个时代的形象要求。(我很喜欢这句话,天才等于适时的怪胎,有趣。)8. 如果你有心真诚坦白地写作,横竖你作为文明社会一员的日子也快到头了。(这句话绝对赞同,我就是一个比流氓还流氓的臭流氓,哈哈哈哈)9. 如果我不是每天都写,人物在我脑子里就开始走样——他们开始变得像是小说里的人物,而不是真实的人。(真实的人物,小说的人物,小说里的才是真实的人物,至少写作者要这么想才行。)10. 对我来说,不写作才是真正的工作。(热爱一样东西的疯狂态度。)11. 在我看来,短篇也罢,长篇小说也罢,都是由三部分构成:叙事,将故事从A点推至B点最终至Z点结束;描写,为读者描绘出现场感觉;还有对话通过具体言语赋予人物生命。12. 但大多数时候,结局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写故事的时候不要把一切都固定好,顺其自然发展。)13. 毕竟我不单是小说作者,还是它的第一个读者。14. 你不可能所有时候取悦所有读者,甚至不可能所有时候取悦某些读者,但你的确应该试着至少在某些时候取悦部分读者。15. 所有的小说其实都是信件,专写给一个人看的。我碰巧相信这个话。我认为每个小说家都有一个理想读者。16. 希区柯克说他要飞,阿尔玛说“先把你的鸡蛋吃完。”(这句讲的是有一个理想读者的重要性。)17. 公式:第二稿=第一稿-10%这个公式教我的是,每个故事,或是长篇小说,某一种程度上讲都有可能站不住脚坍塌下来。如果你不能做到拿掉百分之十以后仍保住故事的基本内容和气氛了,那就证明你努力得还不够。这种审慎删减的效果立竿见影,经常令人称奇——简直就是文学伟哥。18. 说到底是一颗沙砾落入蚌壳才会长成珍珠,而不是一群蚌壳开会讨论结果才会长成了珍珠。(讨论会什么的真的不及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作来的好。)19. 最吓人的始终都是你开始之前的时刻。20. 你可以写,你该去写,而且如果你足够勇敢,开始写了,你要坚持写下去。写作,跟其他的艺术创作一样,是神奇的生命之水。这水免费,所以畅饮吧。整本书的主旨大概就是告诉那些写作者,能提高写作水平唯一的途径就是多写多看,此外别无他法。

写作这回事——一点摘录

工具箱1. 语言词汇量2. 语法避免用副词,也少用夸张的动词代替副词,就简单的某某说就好。不用“就在这时候”,不用被动语态。3. 段落结构概括性句子打头,紧跟描述性和支持性句子。当然,最好顺其自然。省略不必要的成分。利用段落长短来控制小说的节奏。金很讨厌《廊桥遗梦》。4. 情境,叙事,描述,对话。别让行话废话代替故事。论写作坏写手怎么改造也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作家,同样,好作家再怎么努力也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大师。1. 多读多写封闭独立的创作环境 固定的写作时间。写你了解的,喜欢读的东西。从模仿别人的风格开始。成功秘诀:身体健康,没有离婚。5. 叙事,描写,对话金不信情节。真实的生活多半是不经构思的,情节构思与自发性是不相容的。将一群人集中到一个情景中,观察他们如何脱身,需要情节构思。需要的是一种情势,和一个大致的结局,不要命令你的人物按你的意志走。。。。情节构思上遭遇瓶颈,需要一些突发性事件。。。如果情境足够强,就跟不需要情节。可以用“如果”去假设一个情境。将日常熟悉的情节故事,里面人物的地位进行反转。不能撒谎...6. 问题不在于描述,而在于描述多少才合适。这个只有通过阅读积累才能得到。不要都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突出现场感,让读者自己身临其境。8. 人物将你的人物写的有真实感,让你的读者喜欢他。要把一个普通人写活是一件很难的事。交替性的场景继续进行人物的刻划,直到人物之间发生冲突。有时恶人也会对自己怀疑,产生怜悯之情,好人也会犹豫退缩。9. 其他拟声词、渐进式重复、意识流、内心对话、时态转换、主题、节奏。第二稿时,审视第一稿,注意关键点,可以填充一些象征性的东西,添加线索。10. 主题我碰到了死角,我写不下去了——作家创作的枯竭地。使我停下来的原因,我感到一种危险的倾向,我的好人和坏人正变得越来越像。发现主题,让人物行动起来。写两稿,再加一遍润色稿。第一稿结束时,至少停六个星期,不然你会认为自己写的那一段没有这么好,最好立刻重写。六个星期后,你会发现故事或人物里存在的巨大漏洞。重读过程中最刺眼的多半是人物动机。请好朋友读我的作品。12. 节奏理想读者可以帮你判断你小说节奏,看他是否在那段会不耐烦起来。关于背景故事:人人都有过去,大部分过去都很无趣,留住有趣的部分。我不禁自忖,我摔下去要多久,那加油站的工人需要多久才会给州警察局打电话呢?

摘录而已

世上没有点子仓库,没有故事中心,也没有畅销书埋藏岛;好故事的点子真的是来自乌有乡,凭空朝你飞过来:两个之前毫不相关的主意碰到一起,青天白日就产生出新东西来。你的工作并不是要找到这些主意,而是当它们出现的时候,你能够认出来。我在《魔女嘉丽》中学到的东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家对角色的最初认识可能和读者一样是错误的。紧接着我认识到,仅仅因为创作困难,不论感情上的原因也罢,想象力缺乏也罢,就中途放弃一部作品,这样的做法不可取。有时候人就得硬着头皮上,哪怕有时候做事力不从心,仿佛坐着铲屎,使不上劲,但其实干出来的活还不错。有人试图越界,所以必须把她打回去,就这么简单。一旦越狱企图被阻止,全体囚犯论功行赏,生活又可以恢复正常了。午后时分我就像一条刚吞了只山羊的大蟒蛇一样,只想歇会儿,专心消化,没力气动弹。这种认为创作活动跟精神药物和酒精必然混在一起的观念,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通俗知识分子圈里最大的怪谈之一。酗酒和滥用药物的作家只是些瘾君子而已——换句话说跟其他的瘾君子毫无二致,认为药物和酒精是舒缓他们过分敏感内心的必需品,这种说法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惯用伎俩而已。我也曾听开铲雪车的司机说过同样的借口,说他们喝酒是为了让魔鬼安静下来。你是詹姆斯•琼斯也罢,约翰•契弗也罢,纽约宾州车站打盹的随便什么酒鬼也罢,任何一个瘾君子都会不惜代价保住他嗑药酗酒的权利。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酗酒并非因为他们从事创作、隔绝世外,或者是道德不够坚强。他们酗酒是因为酗酒者根本停不下来。从事创作的人比起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也许确实面临更大风险,容易沉沦于酒精或者药物,但是那又如何呢?当我们对着水槽呕吐时,丑态无甚差别。书籍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魔法器……走到哪里随身都要带着一本。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需要暂时逃离……如果我必须得在炼狱受上一阵煎熬,然后才能进天堂或者下地狱,我想只要炼狱有间能借书的图书馆我就没问题。写作是对思维的精练。我们花费时间来谈论写作,始终不如花时间实际去写。我会尽量以鼓励为主,一方面我天性如此,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也希望你能爱上它。但是如果你不准备拼命干,玩儿命写,你就根本没打算试着写出点好东西——你还是安心做个称职的写手吧,并且心怀感激,因为再不济还有这点本事够用。缪斯确实存在,但他决不会飘到你的书房,然后把创作的仙尘洒满你的打字机或是电脑。他住在地下,是个地下室住客。你得降到他的位置,到了以后还得给他装修出一个房间居住。这些苦差必得由你亲自完成,换句话说就是,这位缪斯坐在一旁抽着雪茄欣赏他的保龄球奖杯,假装完全无视你的存在。你认为这公平吗?我觉得这很公平。缪斯这家伙可能看起来不咋地,可能也不大好说话(我的缪斯经常只给我几声不耐烦的哼哼,除非他正当班),但他有灵感。你就该当辛苦干活电灯熬油,因为这个抽雪茄长小翅膀的家伙有一袋子魔法。那里面的东西足以改变你的人生。相信我,我知道的。不要等待缪斯从天而降。你的工作就是要保证让缪斯知道,每天九点到中午,或者七点到三点你都会在。如果你想成为作家,有两件事必须首先得做到:多读,多写。据我所知别无捷径,绕不开这两样。我看书速度很慢,但通常我每年要看七八十本书,其中多半都是小说。我读书并非为了学习写作;我读书是因为我就喜欢。瘫倒在我的蓝椅子上读书,这是我晚间的消遣。同样,我读小说并非为了研究小说的艺术,而纯粹是因为我喜欢故事;但不知不觉中我还是在学习。你拿起来读的每一本书都有教益,通常写得不好的书比好书教益还要多。阅读在一个作家的生活里就是他的创作核心。电视机——实在是一位胸怀大志的作家最不需要的东西。如果你不能乐在其中,就不能成器。天赋问题使得练习这回事完全失去了意义;如果你发现某件事上你天赋异禀,你就会主动去做(不管是什么事),直到你手指流血,眼睛都要从脑袋里掉出来为止。即便没有人听你演奏(或是读你写的东西,看你的表演),每次出手都是一场炫技表演,因为你作为创作者会感到快乐,甚至是狂喜。这说法适用于读书写作,同样适用于玩乐器、打球,或者跑马拉松。英国推理小说作家约翰•克里西用十个不同笔名写下了五百本小说。我曾经对采访我的人说我每天都写,除了圣诞节、国庆节还有我本人的生日。我那是撒谎。我那么说是因为你得给记者提供素材,如果你的段子多少有点俏皮那就更好。同样,我那么说是因为我不想让自己显得像个工作狂马屁精。事实是在我写作过程中,我每天都要写,包括圣诞节、国庆节还有我的生日。当我不工作的时候,我就根本不写,但这些完全停工的日子里我通常会有些自我放纵,夜里还睡不好觉。对我来说,不写作才是真正的工作。当我写作的时候,就像在游乐场,哪怕我待在其中最糟糕的三个钟头感觉也还是真他妈的爽。情节构思应该摆在什么位置。答案是——没它的位置。我对于写小说的基本信念是:故事几乎都是自发的。我相信故事犹如埋在地下的化石,是被人们发掘出来的。在我看来,好作家惟有不得已时才求助于情节构思,而愚人却把它当作第一选择。这种构思出来的故事通常会令人感觉造作不自然。故事早已存在,但还是埋在地里的遗迹——但我并非一定要知道了故事才开始工作。我已经知道了化石的位置,我知道剩下的就是耐心的挖掘工作。我认为,这种方法既适用于我,很可能也适用于你。如果你受制于(或是被这些东西吓倒)提纲和写满“人物要点”的笔记本这些烦人教条,这种方法会令你得到解脱。至少能够让你的大脑从“情节发展”转到些更有趣的东西上。只要情境足够强,就会让情节设计完全失去意义。好小说总是由故事开始,发展出主题;几乎很少是先定好主题,然后再发展出故事。写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可能是件孤独而艰难的工作,就像乘坐浴缸穿越大西洋。我发现任何例常的打断和干扰都不会对进行中的工作造成很大伤害,有时候甚至可能会有所裨益。说到底是一颗沙砾落入蚌壳才会长成珍珠,而不是一群蚌开会讨论结果才长出了珍珠。当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情况从仅是“我想写”,逐渐变成了“我必须得写”——就越可能会出现问题。这些作家工作坊的一个严重问题就在于,其规则就是“我必须得写”。许多收入过低的作家将自己所懂的教给别人,以此解决问题。这很不错,而且新手作家还可以趁机遇见并且倾听久仰的老作家讲课。同样,上这些写作课还能结识些游泳的联系人。你不需要写作课或是工作坊,正如你不需要非得读某本书才能学会写作。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多写,最有价值的课程是你自学得到的。这些多半是你关起书房门来写作的过程中获得的。写作课上的讨论可能会睿智而饶有趣味,但经常会偏离主题,对一字一句的实际写作毫无帮助。经常有人怀疑,以为新作家之所以能够成功突围,作品获得出版,是因为他们有内线,有联系人,有业内高人指点。我写作是为了自我满足。也许我藉此还清了房贷,还送孩子上了大学,但这些都是附加的好处,我图的是沉醉其中的乐趣,为的是纯粹的快乐。如果你是为了快乐而做事,你就可以永远做下去。

坚持写作的理由

胆小,不喜恐怖小说,因此斯蒂芬·金的书基本没有看过。但是我看过那部震撼人心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这部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肖申克监狱的救赎》,在IMDB中被超过40万以上的会员选为250佳片中的第一名,并入选了美国电影学会20世纪百大电影清单。身为美国的作家富豪,老金倾其所有的坦诚相授,自然含金量不是一般的高。《写作这回事》的确是一本很实用的,一本顶十本的写作指导书,当然,也是一本炙手可热的书,因此,关于他的书评及读书笔记,已经是铺天盖地了,让我怀疑究竟还有没有再写什么的必要。回想起来,若干年前,我就立下自由写作的理想了。但是很快理想就夭折了。所以这本书于我最大的意义之一,便是重新开始了码字。因为它不仅写了很多具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还写了老金艰辛的文学生涯和人生道路,其中更有车祸后依然不辍写作的强大意志力。所以,其实它还是一本励志书来着。好作家不会坐等灵感送上门这几乎是所有职业作家的共识。正如那句著名的“妓女不能靠性欲接客,作家也不能靠灵感写作”。这话源自李敖。他在接受凤凰台采访时曾说,他不靠灵感写作,只要坐下来就能写。斯蒂芬·金显然也很同意这个观点。“仅仅因为创作困难,不论感情上的原因也罢,想象力取法也罢,就中途放弃一部作品,这样的做法不可取。有时候人就得硬着头皮行,哪怕有时候做事力不从心,仿佛坐着铲屎,使不上劲,但其实赶出来的活还不错。”话虽糙,理不糙。“坐着铲屎”的确费力不说,还得忍受恶臭熏脑,但只要耐着性子铲干净了,就会恢复一个好环境,生出成就感。你不仅得铲,还得拼命,如果你真的想干出点名堂来。“如果不准备拼命干,玩儿命写,你就根本没打算试着写出点好东西——你还是安心做个称职的写手吧,并且心怀感激,因为再不济还有这点本事够用。缪斯确实存在,但他绝不会飘到你的书房……这些苦差必得由你亲自完成,……我觉得这很公平。……你就该当辛苦干活点灯熬油,因为这个抽雪茄长小翅膀的家伙有一袋子魔法。那里面的东西足以改变你的人生。”有天赋,别浪费人的年龄越大,就越有危机感,越觉出时间的宝贵,尤其是一事无成的时候。我也有过这样的焦虑。为此,我静下心来,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列了个清单,结果惊讶地发现:并非所有的兴趣和爱好,自己就愿意做,或者有能力做出什么成果。而真正喜欢做,又有能力做的事情实在少之又少。不信你也列个清单试试。对我个人来说,写作是其中交叉的一项。难道这为数不多的,稍微比别人做起来“容易一点”的优势,都要丢下,任其退化吗?那么,坚持那些做起来“不容易”的事情岂不更是虚掷时间?“如果上帝赋予你一件你力所能及的工作,看在上帝的分上,你干吗不做呢?”毫无疑问,斯蒂芬·金是绝对相信天赋这种事情的。“天赋问题使得练习这回事完全失去了意义;如果你发现某件事上你天赋异禀,你就会主动去做(不管是什么事),直到你手指流血,眼睛都要从脑袋里掉出来为止。即便没有人听你演奏(或是读你写的东西,看你的表演),每次出手都是一场炫技表演,因为你作为创作者会感到快乐,甚至是狂喜。这说法适用于读书写作,同样适用于玩乐器、打球,或者跑马拉松。如果你乐在其中并且有这方面的天赋,那么我倡导的这种刻苦阅读和写作的模式——每天四到六小时,天天如此——就不会显得太艰苦;事实上很可能你已经在这么做了。但是,如果你觉得需要某种许可才可以这么畅快地读书写作,我再次衷心赋予你这种权力,放手去做就好。”写作的意义斯蒂芬·金说,写作不是为了赚钱和出名。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实在有点难以置信啊。他的所有作品均为全球畅销书,有超过百部影视作品取材自他的小说。他还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世界奇幻文学奖“终身成就奖”和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爱伦坡奖”的“大师奖”等等。有名有利,简直是每一个想以写作为职业的作者的成功楷模。可是,人家老真诚地告诉你,写作只是为了让作家自己和读者的生活更丰富更快乐,而为了快乐做事,才会一直做下去。这倒是真的,即使苦中作乐,人也要寻找坚持下去的动力。我想,写作者可能偶尔也有一些特定的目的,但在写的过程中,恐怕沉浸其中,早已忘记那点模糊的功利心了吧。明白了写作最根本的意义,相当于看清了方向,更加坚定了步伐。有这些大师给出的理由和鼓励,还有什么理由不开始动笔,不坚持下去呢?这世上有很多比你优秀得多的人,都比你努力得多,也因此成就更高。最近写文章又有些拖延。重温此书,写下此篇,权当是又一次自我鼓励。“你可以写,你该去写,而且如果你足够勇敢,开始写了,你要坚持写下去。写作,跟其他的艺术创作一样,是神奇的生命之水。这水免费,所以畅饮吧。”

摘一些笔记

p10:我人生最坚定的信条之一就是:第一次骗我是你不好,第二次上当是我活该,第三次骗到我,咱俩都不是东西。p19:我得算是属于比较难得的一群人:我属于最后几位美国小说家,在学会每天吞下许多视觉垃圾之前先学会了读书写字。p17:哥哥戴维疯狂的超强电磁铁实验。p36:丹尼唯一喜欢的就是,我们做报纸的那个4号房间靠近女生厕所。“总有一天我会发起狂来破门而入冲到里头去,史蒂夫,”他不止一次这么对我说,“冲啊,冲啊,冲进去。”有一次,也许是为了替自己辩护,他又加了一句:“学校里最漂亮的姑娘都会在里面把裙子掀起来呢。”p60-p68:写魔女嘉莉,史蒂夫联想到高中的两个女生(其中之一在受难的基督像的注视下长大,胆怯、不讨喜、像惊恐的耗子。这么一位耶稣绝不会替你说话的。痛苦使他失去了理智。你从他脸上能看出来。如果这家伙重回人世,他不大可能会有心施救。另外一个试图换上新衣服改变被排斥的命运,但是羞辱更严重了:有人试图越界,所以必须把她打回去,就这么简单。一旦越狱企图被阻止,全体囚犯论功行赏,生活又可以恢复正常了。);经血;青少年的残酷;p82:社交性饮酒是个滑稽说法。真正的酗酒者内心的真正的想法是:喝光杯里的酒!为什么不喝完?p94:史蒂夫·金关于写作工具箱的说法:你有必要建造自己的工具箱,然后增强肌肉力量,才能有力气把箱子带在身边。写作的工具箱有好几层,而且还有许多小抽屉放置你的螺丝螺帽螺钉。最上面一层的:词汇、语法(尽量少用被动语态、副词、修饰对话的副词);第二层:风格的要素(组织句子、段落)……p122:一本广受欢迎的训狗指南书的标题说,世上没有坏狗,但是千万别对那些孩子被比特或者罗威纳犬咬过的家长说这话,他们肯定恨不得撕烂你的鸟嘴。p122:写作的三层金字塔:最下面一层是坏写手(地方报纸供职的小作家,丢人的副词、被动语态)、称职的作家、好作家(需要天分)。坏写手怎么努力也不能改造成称职的的作家,同样,好作家再怎么努力也成不了伟大的大师,但是经过辛勤的工作,身心的投入,得到及时的帮助,一个勉强称职的作家能进步成为一个好作家。p126:多读多写,史蒂夫本人每年的阅读量是七八十本书。而他本人五十三岁时已发表作品五十三部!

跟着大师学写作|《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

几年前,看《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时,里面有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毛上都沾满自由的光辉。”这句话说的不仅仅是鸟儿,也说的是那些在困境中的人,只要有信念就一定可以逃脱牢笼。我实在对这句话喜欢的紧,忍不住把这部电影看了一遍又一遍。也因此认识了一位作家—斯蒂芬金。在这里我喜欢叫他金先生。百度百科中介绍到:“斯蒂芬·埃德温·金,1947年出生于美国缅因州波特兰市,是一位作品多产,屡获奖项的美国畅销书作家,编写过剧本、专栏评论,曾担任电影导演、制片人以及演员。迄今已著有四十多部长篇小说和两百多部短篇小说。其所有作品均为全球畅销书,有超过百部影视作品取材自他的小说,因此被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金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恐怖小说大师,讲故事的高手。金先生的作品大多以“毁灭”这一主题作为故事的核心,更多的探讨人性的善与恶,通过对人性的解读来确认人的神性,即人是可以完全了解自己从而战胜自身恐惧和心魔来重塑理性与意志对抗各种外在力量的。大学时代,我曾拜读过许多他脍炙人口的作品,《尸骨袋》,《穹顶之下》,《闪灵》等等,无不让我惊讶和赞叹。因着对他的崇拜,我对他的创作生涯也特别感兴趣。于是我买来了《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这本书拜读。这本书是金先生第一本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本关于谈写作方面的书籍。跟市面上其他写作教科书不同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写作实用书籍也是金先生的人生回忆录。金先生用诙谐幽默的笔触向我们娓娓道来写作这回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 好作家的标准一书封面写着一句话:才华比精盐还廉价。从才华横溢到事业成功,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不可否认,才华对一个作家来说很重要,但是却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具备一点写作的天分。而这种天分都可以得到加强和锻炼。最重要的是付出艰辛的努力锻炼你的才华。就如金先生这样的写作大咖,成名前也是收到过无数退稿信的。他在书中写到:“我十四岁那年,墙上挂退稿信的钉子都快承受不住重量了,于是我换了一个钉子又继续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持续写,才成就了现在的斯蒂芬金。写作最重要的是坚持,管你才华横溢还是平淡无奇,拥有一个坚定写作下去的心才是成就作家的关键。当然这种信念也不是在心里给自己暗暗打气那么简单,更重要是付出行动。金老爷子每天规定自己写满两千字,不写完就不出门。法国作家大仲马规定自己每天写作两小时。他写完《基督山伯爵》以后,看了看时间,今天任务没完成,就直接写完字,然后另起一行,开始写《三个火枪手》。规定时间,规定任务,完成写作。持续不断的写,你离一个好作家也不远了。二 好作家的标准二作家对角色的最初认识可能和读者一样是错误的。紧接着我认识到,仅仅因为创作困难,不论感情上的原因也罢,想象力缺乏也罢,就中途放弃一部作品。这样的做法不可取。有时候人就得硬着头皮上,哪怕有时候做事力不从心,仿佛坐着铲屎,使不上劲,但其实干出来的活还不错。金先生认为大部分人都可以写作,但是却害怕写作 。这来源于内心的恐惧,担心自己写不好,担心受到批评。殊不知连他这样的大作家,都曾收到无数退稿信,我们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正如金先生所说,有时候我们就得硬着头皮上。金先生的成名作《魔女嘉莉》才写的时候,他很不喜欢嘉莉这个角色,他也完全不懂女性经期的事。于是他把它扔在了垃圾桶里,但这个作品的初稿却被他的妻子从垃圾桶翻了出来。金先生的妻子鼓励他继续写完,因为她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料,于是金先生鼓起勇气写完,然后就去投稿,最后这个故事却大受欢迎。也因此改变了金先生的生活。战胜内心不能写作的恐惧也是我们成为作家的关键因素。当你拥有了坚持写下去的决心,也战胜了不能写作的恐惧。接下来就要你严肃对待你的作品。三 好作家的标准三关上门来写作,敞开门来修改。换句话说,你写的东西开始是为自己,往后就要出门见人了。一旦你有了个故事,把它写好,总之尽力把它写好—他就属于所有想要看故事的人。或者想要批评它的人。如果你运气好,更多人喜欢看故事,而不是做批评。写作的第一稿是关门写给自己的,第二稿是敞开门来写给读者的。任何一个负责任的作家,都会对自己的作品再三修改,作品就如自己的孩子一般总要打扮漂亮了才能见人吧。村上村树曾说他的小说写出来后,先会自己改两遍,然后交给自己的妻子审查,根据妻子的意见再行修改,然后再根据交由自己的出版编辑审查,然后再修改,才会与读者见面。第一稿都是一堆狗屎,如果你想要你的读者读到一堆狗屎,倒是可以不修改就发布。严肃对待你的作品不仅是对你的读者负责,也是对你的写作技艺的提高。金先生对于修改有一套自己的公式,这个公式也适用于我们。第二稿=第一稿-10%。这个公式教我的是,每一个故事,或是长篇小说。某一种程度上讲都有可能站不住脚坍塌下来。如果你不能做到拿掉百分之十以后仍保持住故事的基本内容和气氛,那就证明你的努力还不够。减缓你小说的节奏,删除枯燥的部分,让你的读者能够跟上你的步伐,读懂你的故事,这才是好作家的标准之一。四 好作家的标准四当然成为一个好作家除了以上三点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多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一个作家的生活里就是他的创作核心。你读得越多,下笔时才不会越显得像个傻瓜。阅读真正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让写作变得容易上手。金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他走到哪里都会拿着一本书,候诊室,候机室,剧场的大堂,厕所,开车都在听有声读物,就连健身房的跑步机上都可以看书,真不知道老爷子是怎么做到的。你对当作家这回事有多认真,就看你对待阅读这件事的态度上了。金先生在这本书中还写到一些关于他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我做了一些简单的总结。金先生认为作家应该建立自己的写作工具箱。第一层放词汇和语法,切记副词的使用。通往地狱的路都是副词堆叠的。让你的动词替代副词,为文字增加活力。第二层建立风格的要素。对于风格的建立,你可以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随便你怎么写,写你了解的东西,更加得心应手,最重要的是要说真话。第三层,放你整理的素材,以便你需要时可以随时运用。写小说:首先不必一开始就定好主题,好的小说都是故事开始,发展出主题。不需要构思情节,按照故事发展慢慢延伸情节,适当的描述让读者亲身参与到故事中来。写好对话。写好对话的关键与小说创作这门虚构艺术的其他一样在于坦诚。—实话实说。写作是为了什么?写作的意义究竟何在? 金先生说写作不是为了赚钱,出名,找人约会,或是交朋友。最终的写作是为了让读你书的人生活更丰富,也让你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我开始写作已近三个月,这三个月我时常感到迷茫,感到压抑,想要放弃,但是我还是坚持在写。写作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安定,它抚慰了我狂躁不安的心,让我有了信念, 而为坚持信念而写作让我感觉快乐。我沉醉于其中,只为内心纯粹的喜悦,如果为了快乐而做事,我觉得我就可以永远做下去。

写作这回事儿

斯蒂芬 金的书我没有读过。根据他的书改编的电影看过几部,天马行空,很有力。这本书是看了花的推荐后在图书馆无意中看到拿回来的。很信服花的品位所以看到她推荐的总要拿回来读的。嘿嘿,强调表白一下。书大概已经知道,这本是中文本,序是陆谷孙老先生写的,一样很有趣,不刻板。虽然和金的风格不一致,但都是对写作认真的人啊。到这年纪,也总想着应该做些什么,大把光阴虚度,写作这梦是不做了,没有天赋,也没有勤奋,只剩能捧场了。看金的书意识到作家是可以培养的,但是也是要天赋的,只会写有力的句子是做不了作家的。他写怎么用词改句子,很实用,但是他的奇思妙想更吸引人,他对写作的狂热是他成功的保证。在他脑中,没有什么事不能写成书吧?还有一个作家匪我思存,以前很爱她看她写的小言情,她就是无论什么事都能编出一个苦恋的故事来,那么缠绵悱恻,那么合理,让人叹为观止。看金信手拈来一个个故事大纲,那就是天赋吧?当然只有天赋是不成的,就像金所说,多读多写。学习别人的长处,也看到别人的短处,扬长避短。这书是他遇到车祸后康复期间写的。看他是多爱写。

世界级大师,教给我的十条写作秘籍!

图 / 网络《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取自斯蒂芬·金《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改编而成,这部电影豆瓣评分高达9.6分。斯蒂芬·金6次获布莱姆·斯托克奖,6次获国际恐怖文学协会奖,1996年获欧·亨利奖,2003年获得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章。他是一位作品多产,屡获奖项的美国畅销书作家。荣誉属于他人,我们在仰望之时,应努力学习偶像的写作方法。就如昨天,菲鱼的粉丝斯库林仰视偶像之时,终活成了偶像模样。通过阅读斯蒂芬·金诸多文章,笔者得出十条写作秘籍,希望这十条能让我们离偶像越来越近。本篇思维导图一. 掌握基础现在很多人拼命写、拼命练,但如若基础掌握不牢,易越写越疲惫。写作的基础是词汇和语法。1. 词汇词汇,是文章生动与否的基础。首先,我们可通过查阅及背诵字典增加词汇。记得很多文学大师,闲暇之时都有翻阅词典习惯。胡适先生曾说:“买一本《韦氏大字典》,胜于请几个先生。这种先生终身跟着你,终身享用不尽。”其次,我们可以平时注意阅读及积累优美文章,通过摘抄优秀表达来补充表述的欠缺。使用词汇时需注意两点:A. 第一印象词史蒂芬.金曾说:用词的第一条规矩是用你想到的第一个词,只要这个词适宜生动即可。第一个词源于你的本能反应,当然这个本能反应需建立在你拥有大量词汇基础上。当我们犹豫再三,决定使用另一个词时,发觉还不如脑海中自然显现的这个词更贴切自然。B. 用词注意场景。每个词的使用场景都不同,褒义词和贬义词我们需区分开。在一些对话和场景描述时,选择适宜场景的词汇,使表达更贴切。比如特定场景的人可能说“我去大便了”比“我去洗手间”更贴合实际。另一种需注意的场景是礼貌用词。在写人物对话时,我们要注意根据对方身份的不同,选择适用的敬辞和谦辞,这样会使你的文章更出彩。2. 语法语法,是文章构成的基本元素。坏语法导致坏语言,一个不懂语法的作者,即使写再多,作品也会有残缺感。语法中句子是由名词+动词组成,构成文章的段落也是由这些不同语义的句子以合理的逻辑关系词连接而成。斯特伦克在《风格要素》中提醒诸多作者,不要把一连串的短句放一起。频繁使用短句堆积,易造成段落零散,表述没有节奏感。如:“风来了,他走了。人散了,叶落了。”这样的表述适合诗句,但对于写故事或小说,极易造成读者的理解困难,使段落破碎杂乱。著名作家奥威尔告诫我们:可用主动语态时绝不用被动语态。被动语态使文章无力、冗长,经常还会拐弯抹角。比如“小明和小红把桌子搬了出来”比“桌子被小明和小红搬出来了”,效果好多了。二. 多读多写这条是斯蒂芬.金提出的第一条戒律。斯蒂芬.金曾说:“我很难相信,那些很少阅读的人,竟然也打算写作,并且期望别人也喜欢他的写作。”阅读在一个作家的生活中,是他创造的核心。文学大师建议我们多读经典,钱钟书先生也并非过目不忘之人,他在多读之时反复记忆和摘抄笔记,使阅读融化于心。其实,一个阅读量很少的人,很难有生动的表述及准确的故事案例。史蒂芬.金小学时,读了六吨重的连环漫画书,这无疑为它日后成为多产作家,奠定了坚实基础。阅读的真正意义在于它能让写作更容易上手,将你带入一种很迫切很放松的写作状态。多写,毋庸置疑会提高文笔表达。创造是从模仿开始的,刚开始时,我们需模仿喜欢的大师作品。记得史蒂芬.金在刚开始写作时,会把《战士凯西》一字不落抄在便签本上,并在原文中适度加点原创描写。三. 有规律创作我们需培养写作仪式感,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创作,培养创作灵感。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白天在邮局工作,异常忙碌。他每天早起,坚持写作两个半小时再去上班,时间固定雷打不动。如果今天没写完,他会稍作标识,第二天继续创作,最终完成长篇小说47部,成为英国19世纪经典作家之一。我们虽比不过著名作家,但注意规律化自己的创作时间,会大有裨益。比如,白天我是一名工程师,下班后18点-20点坚持写作。如果当天没东西可说,可写写日记或工作总结。这也会加深创造记忆,使写作成为惯常行为,使固定时间段成为灵感的基地。四. 关上门写作关上门,把世界锁在门外,写作时环境越简朴越好。我们要有这种关上门写作的决心跟毅力,让一天的某个时间段与外界隔绝,沉浸在自己思考世界里输出写作。斯蒂芬.金每天早上写作,写作的时候把电脑手机都拿到屋外,关上门来进行创作。刚开始写作的小伙伴,可建立一个稍低的目标。比如每天300字,每周末可休息一天等。这样更易养成写作的习惯。很多小伙伴问,关上门应该写什么?斯蒂芬.金说:“写什么都行,只要你讲真话。你可将对生活、友情、爱情及亲情的理解融入你的创作里。”五. 敞开门修改关上门来写作是让自己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写给自己看;而敞开门来修改,是为了把作品分享给读者,与读者共赏阅。史蒂芬.金采出黄金修稿公式:“第二稿=第一稿-10%”通过敞开门,我们多听听读者的意见,使自己的表达更贴切。比如笔者上篇文章《你拼尽洪荒之力,为何仍记不住东西?》,修改稿是这样的:修改稿通过使用指示词代替及删除冗余状语修饰,使语句表达更顺畅。六. 副词不是你的朋友我们应避免使用副词来修饰“某人说……”斯蒂芬.金曾说:“副词透漏出作者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不自信。”比如:“我很难过”小丽伤心地说,“怎么了?”你同情地问道。上面的例子让人不耐烦,句子冗余难理解。我们可直接表述: “我很难过”小丽说,“怎么了?”你问道。通过上下文情景的铺设间接表达角色说话时的心情,比直接使用副词表述效果更好。七. 叙事注重情境叙事时,以情境代替情节构思。很多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写作时只给出一个情境,后让故事自行发展。斯蒂芬.金曾说:“我从不细致构思,我只是给故事一个情境,有时故事的结局我自己都想不到。”创作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多半是不经构思的,情节构思和真正创作的自发性是不相容的。我们叙事时要把自己假想为故事的主角,按照故事中自己的意愿或爱或恨,而不是按照提前规划的构思进行叙述。按情境而成的故事,往往更贴近日常生活,增添了故事的扑朔迷离。而按照情节构思而成的故事,往往呆板硬套或故事在读者预料之内,缺乏新意。八. 描述有分寸通过描述,我们可使读者真正融入故事。我们应大量阅读,才懂得如何描述及描述多少。描述重在分清主次,主要的部分需多留笔墨。描写不够或过度描写都是容易犯的错误,其中更常见的是过度描写。过度描写会阻碍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应留住有趣的部分,避免在其他部分乱费笔墨。好描写的关键是所见清晰、落笔明晰、意象清新、词汇简单。九. 人物要鲜活对话不是自言自语,而应是你一言我一语,且使对话如现实中那样保持坦诚。塑造人物形象时,多留心周围真实的人物,如实将你所见描写出来。我们通过制造场景来烘托氛围,用形象刻画代替语言直述。如曹雪芹先生所著的《红楼梦》,他对人物的刻画及其生动。他并没有说王熙凤和林黛玉是什么性格,而是通过场景制造代替语言直述,使形象更生动。王熙凤出场时的“未见其人先问其声”及林黛玉的“葬花词”,充分用场景语言刻画人物性格,比直接诉说更让人着迷。十. 主题要明确任何文章,都要有中心主题,我们需确保主题言之有物。写作时反复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是什么让我花费时间写作而无缘无悔?这篇文章我想告诉读者什么?等等。只有主题明确的文章,才利于我们超越困难, 勇往直前。比如,有些人写作是为了分享技能,而分享的喜悦让他坚持到底;有些人写作是为表述价值观,而这份正能量感染了很多人;有些人写作是为了输出经验,而这份财富使很多人少走弯路。以上便是写作的十个秘籍:1.掌握基础;2.多读多写;3.有规律创作;4.关上门写作;5.敞开门修改;6.副词不是你的朋友;7.叙事注重情境;8.描述有分寸;9.人物要鲜活;10.主题要明确。最后,以史蒂芬.金的一句话鼓励所有的写作爱好者:“写作是为了满足沉醉其中的快乐。写作不是人生,但我认为,有时候它是一条重回人生的路径。”

写作与焦虑

也许我真的患上了写作障碍症,每一次,在脑海里浮现出的那些文字,那些段落,那些画面,当我坐在电脑前,准备写下来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头晕,急躁,然后脑海里的内容已经不见,只有当我不再对着电脑屏幕的时候,那种呕吐感才会消失。还记得,十七岁的时候,我还在读高中,北京奥运会还没开始,而我们则在为高考而奋战。广东的炎夏持续时间很长,长得一年仿佛只有夏季与冬季之分,而且天空很湛蓝,白云遮不住那灼热的阳光,于是,我们总是在湿热的午后昏昏欲睡,身上的皮肤总是被汗水弄得黏糊糊的,头顶上的吊扇也是转动得有气无力。那一年,家里旁边的田野还在种着庄稼,私人的楼房还没有拔地而起,而我家的屋顶在雨季的时候也还会漏水,主要是厨房的天花板,吃饭的时候,总得在滴水的位置铺一条毛巾,老妈每每摇头,说要找人来修葺,但实际上,直到数年之后,我们才有余钱让人来修屋顶。那一年,我从99读书人的网站上订购了《肖申克的救赎》,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开始了解斯蒂芬·金的时候,总是从他最有名气的作品开始,虽然这并不是他写得最好的作品。邮政的包裹寄到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撕开,并开始阅读,当我翻完最后一页,并将书合上之后,我从心里知道,我已经成为了斯蒂芬·金的书迷。从那以后,我开始去搜集他的作品,通过阅读,我也越发坚定了自己要写作,甚至是成为作家的信念,老金的书并不好买到,尤其是某个已经被取缔的出版社曾经推出的系列,但我还是差不多都搜齐了。而《写作这回事》,我读了七八遍,而且每去到一个城市工作,我都带着它。最近两年行程并不稳定,但我的行李箱里,都会有它的角落。我相信着老金说的,真的想要写作的人,是不会没有时间的,也许区别只是在于,有的人成功了,而有的人失败了。我阅读了几百本书,发表了几篇文章,但我在写作这回事上,依然只是个无名小卒,我并没有养成固定的写作习惯,没有能够稳定地发表作品,甚至是出版长篇小说单行本。但我没得去抱怨,毕竟是我自己的懒惰造成的,甚至一度抗拒着各种有意义的事情,只想躺在沙发上,我想把原因归咎到家事上,但还是说不出口,因为我知道那不是真的。距离大学毕业已经有好几年了,我浪荡过,松懈过,懒惰过,唯一没有达成的,就是“成功过”,就像这一篇不是书评的书评,我都拖了好些年。有时候坐下来想想,才发现,我已经到了老金成名那年的岁数,而在之前,他当过洗衣工,领着低廉工资的教师,养着两个孩子,经济状况差不多和破产划上等号,但他依然写着,没有用各种人生不顺利的借口去放弃。现在的我,也许算是开始稳定下来了,但是很多个夜晚,我依然觉得哪里让我很是焦虑,就像是失去了什么一样,六月份的时候,我回了一趟家,家里的环境已经改善了很多,楼房翻修了两遍,家人的收入也稳定了下来。而我,我独自居住在小城里,房子不大,但是母亲好不容易才攒够钱买下来的,我所想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再买一套新房子,给她将来养老用。而在赚钱的目标之余,我想,我是时候重拾写作了,不管最后成不成功,好歹,我也不会再像这样焦虑了。

关于写作以及如何对待写作

这的确是很吸引人的一本书,它诱惑着我在两天内就读完了他。身为悬疑大师的斯蒂芬·金,写起这类关于写作的文章同样吸引人。这本书,记录了斯蒂芬·金在写作道路上的历程,以及一些写作技巧。从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他所说的若要写作,就要为了兴趣而去写,而不是为了别的东西。想来的确是这样,只有是出于兴趣去做一件事,才能发自内心的喜欢,想要去做好它。

开始写吧,并坚持下去

我隐约好像听到过史蒂芬金这个名字,但我真的不确切,我从未看过他的任何书。在亚马逊上寻找关于写作书籍的时候,看到了它,评价不错。最主要的是知道了原来《肖申克的救赎》的小说竟然是它创作的。于是,就买下了它。这是一本谈创作的书,尤其是谈小说创作、故事写作的书。当然,也可以算作是史蒂芬金的个人自传、个人写作传记。对于想要写小说、写故事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结合完美的写作指导。我没想过要写小说或者是虚构类写作。我喜欢看非虚构类书籍,也喜欢写作非虚构类内容,记录当下的生活、描写人物、抒发情感、帮助思考等等。我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只是有细致入微的思绪和明察秋毫的敏感。但书中的很多内容对于写作都很有帮助。无论是虚构类写作还是非虚构类写作,最终都是写作,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本书也就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前篇关于他个人的成长:母亲独自抚养他和哥哥,他们不停地搬家。他从摘抄编写漫画开始写故事,妈妈的喜欢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并激励他尝试自己创作。很搞笑的一段是他在学校就自己印了写的小说并卖给同学们,销量还不错。第一篇关于写作知识的储备。工具箱:第一层是词汇(不用刻意准备,只说真正想到的意思)和语法(尽量避免被动语态、尽量避免使用副词);第二层是风格的要素,段落是自动形成的;第三层是开始小说的创作。第二篇关于写作:首先做到两件事,多读、读写,除此之外别无捷径。刻苦阅读和写作——每天4-6小时。斯蒂芬每天写作,管他什么圣诞节、国庆节。不写作他才觉得像是工作,“当我写作的时候,就像在游乐场,哪怕是最高的三个钟头,哪感觉真他妈爽”。每天写10页,2000英文单词。写作必要要有一扇你甘心关上的门。写你了解的,讲真话。故事由三部分构成:叙事,由a点至b点再到z点;描写,为读者描绘出现场感觉(将脑海中呈现的场景写成文字,跃然纸上);对话,通过具体语言赋予人物生命。(注意留心周围人的举止,然后把它写下来。)。实践是无价之宝,而坦诚必不可少。象征有即用,没有也无所谓。主题也是如此。第三篇关于修改:关起门来写作,敞开门修改。拒绝立即阅读的诱惑。第一遍阅读:(故事连贯吗?指示不清的代词、副词都去掉);第二遍阅读:理想读者。第四篇关于研究工作:对于自己知之甚少的东西,需要调查研究,但只属于背景。书中有些内容很有趣,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千万不要用副词、用最直白简单的语言(他想要大便,而不是换成他想要排泄这种话。)写作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也是为了让读自己书的人生活更丰富。当然,这也可以算作是一本励志书籍,尤其是对于想要成为作家的人来说。史蒂芬金在洗衣房里创作的故事、不断投稿不断被毙掉的经历,都可以鼓励坚持写作梦想的人匍匐前进。还有史蒂芬金的幸运女神塔碧。她不但用她的慧眼发现了《魔女嘉莉》的价值,她也是史蒂芬金最重要的、最信任的作品鉴赏人。最重要的是,即便生活拮据糟糕,她也一直鼓励史蒂芬金持续创作、相信他的才华盖世。他们是志同道合的伴侣。就像史蒂芬金写到的那样,之所以把书献给妻子,因为事实就是那样。书的最后提到,虽然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教会读者如何写得更好,但更大意义在于为你发了一张许可证,一张可以写的许可证。充满勇气地开始写作,并坚持下去。

写作就是那么一回事(评《写作这回事》)

一谈到写作,我们总是先想到一个老学究似的人物深夜奋笔疾书,要不就是某个艺术感十足的天才作家废寝忘食的投入,“写作”本身早已被我们给“神圣化”了,他变成了一种高精专的事业,多数时候得到的建议是:写作,还是找个正经工作吧,那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斯蒂芬·金却另辟蹊径,用这么一本书把“写作”拉下神坛,告诉我们,别以为“写作”是个多么有难度的事情,那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读过谈读书的书籍(带有写作目的的读书相当于在练习写作)、讲写作的书籍,多数情况下,是各种高端晦涩的词汇,高高在上教师的姿态,但斯蒂芬·金却不同,这本书中的语言随性、亲切、甚至有点小坏(时不时来句脏话),他把自己拉到与读者一样的高度,不是教师与学生,而是朋友间的谈话。斯蒂芬·金喜欢用故事说道理(真是个能讲故事的人),比如第一章的《简历》,比如后边穿插着的小故事,人类就是喜欢故事,因为我们更容易从故事情节中去记忆和理解,斯蒂芬·金显然找准了方法,还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读起来津津有味。书中也能体现出他的坦然。他不惧怕与向读者揭老底——自己过去失意的岁月。他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你们看作家也不过如此,他们是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一群人,他们不是天才(多数情况下,大师级别的就算了),更没有三头六臂。他们没有天生丽质,没有少年得志,往往是历尽千辛万苦才有今天,作家与写作和现今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尽管斯蒂芬·金对写作持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他事实上这本书还是有很多干货。比如在工具箱中,他讲解了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尽管英文写作与中文写作有差别,但语言上的相似性使得他的建议有些是共通的。比如用简单的“某某说”要比复杂的说法更好,比如少用被动语态和副词等等。在《论写作》这一篇长文中,他也给出了很多精彩的解答(这章中很多写作建议都非常实用),满足了新手作家的各种“偷窥欲”,比如斯蒂芬·金如何改稿子,是不是一定要有个经纪人等等。在《论生活》这章中,他花了很多篇幅讲自己出车祸的事情,表面上看没太多和写作相关的信息,但事实上,这章却给本书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或者他的中心思想),他想告诉我们:你看我都这样了我仍然能写作,你们还怕(在考虑)什么呢?《关门写作,开门改稿》给出了斯蒂芬·金改稿子的真实例子(简直就像在公布自己的手稿,也不在乎大家觉得他的第一稿是不是很差),真的是即实用又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偷窥欲”)。后面那个书单也是同样的道理(作家很少开书单,怎么能让别人知道自己品味的高低呢)。读到此处,千万不要误解斯蒂芬·金的意思,他并不是告诉我们写作有多么简单,应该说任何事情的成功都要靠天分、勤奋和运气,斯蒂芬·金想告诉我们的是,万事开头难,困难的是踏出第一步,他写这么一本书其实就是想鼓励我们去踏出这一步,因为写作就是那么一回事么。

《写作这回事》读后感

著名影评人罗杰·埃伯特说:《写作这回事》是《风格的要素》之后最有洞见和最实用的写作论。我用了几天时间认真读后才相信这不是给本书戴高帽,它确实配得上与《风格的要素》相提并论,重要的是斯蒂芬·金的行文风格和建议更适合中文写作。在此我就尝试着从书中攫取其中三个方面的观点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一、不用粉饰词汇写作真正最糟糕的做法之一是粉饰词汇,也许因为你对自己用的小短词感到有些羞愧,所以找些大词来代替。准确描述很重要。作者在书中如是说。这是每个人在写作时需注意的,在保证描述准确的前提下用最简单词语来表达,并尽量简短,因为读者的时间很宝贵。以前我以为文章越长越好,尤其是超过三千字的文章用手机浏览时,旁边显示的下拉滚动条越小越有成就感,其实是错的。对于像我一样的新手而言,文章里出现重复罗嗦的词句是相当普遍的,最明显的是滥用修饰词。比如这两句:“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我正在努力地完成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如果改成“这是一篇好文章”、“我完成一项任务”是否也说得通?我们平常看到的网络文章,多数长篇是靠“很”,“XX地”这类词堆积起来的,并非真要那么多字才能表达清楚。我认为只要表达准确了,就尽可能删掉多余的副词、形容词、介词等。而要说到用词简单,基本不用粉饰词汇的作品,首推李煜的《捣练子令》:  深院静,  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全文只有二十七个字,极少用到修饰语,纯用白描,只用单调的砧声和素朴的月光就唤起读者对一个孤独无眠者的同情。在这首小令里,只有“无奈夜长人不寐”写人外,其余都写景,但这种写景又能联想到了人,联想到了“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联想到了天气转凉,“九月授衣”,联想到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是李煜词真正见功力的地方,直白又不过于直白,直白当中又不失含蓄,用词简单凝练,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穿透力。这种写法我们在短期内是学不来的,但“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即使做不到最好,也不会太差,就比如一个学生以考100分为目标而努力,即使真考不了100分,考90分是不难的,但如果以60分为目标,可能连50分都考不到,道理是一样的。同样,我这几天在反复看财新主编王烁的文章《有效写作十三篇》,也讲到了简单写作的重要性。当然这篇文章译自《<经济学人>写作手册》,原文主要讲英文写作,王烁只选取了部分他认为能够使中文写作者受益的方法。在这篇文章的导言里,我认为对写作有直接帮助的是乔治·奥威尔的六条基本规则:  绝不要使用在印刷物里经常看到的隐喻、明喻和其他修辞方法。  如果一个字能说清,不要用两个字。  但凡一个字能删掉,一定要删掉。  只要能用主动语态,绝不要用被动语态。  能用常用词的时候,不要用外来词、科学术语和行话。  绝不要用粗俗语言,为此可以打破上面任一规则。第四条的“绝不要用被动语态”在本书中也提到,作者建议是尽量避免被动语态,“被动语态很无力,很冗长,经常还拐弯抹角”。所以要用主动语态,想清楚要说什么,然后尽可能简单地说出来就好。当然,我虽然不太认同斯蒂芬·金所说的“胆怯的作者喜欢被动语态,其原因类似于胆怯的人喜欢被动的伴侣”,但用主动语态会让写作更顺畅倒是真的。此外,奥威尔的六条规则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写作中暂时无法全做到,但知道好标准(也许还会发现更好的标准)在这里,就会有意识地向它靠近,慢慢地总会给自己带来进步的。二、读书与写作本书中《论写作》部分主要说到读书和写作之间的关系。斯蒂芬·金的这句话应引起每一个写作者的注意:“我很难相信那些很少阅读(有的一点书都不读)竟然也打算写作,并且期望别人喜欢他们的著作,但我知道确有这种人。”这无非是说读书对写作有多重要,但比起一千多年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蹩脚得多。我曾尝试过读很多书,但从没有去想过杜甫这句诗所表达的意义,以至于现在看到一个老外说类似的话竟觉得新鲜并重视了起来,实在愧对了先人。从侧面也说明我以前只读书不写作,现在开始练习写作了才留意到这句话的重要性。我曾写过了一些如何写作的文章,包括“文章写不下去,怎么办”这种老调子,本以为不会有人看的,即使看了也会认为我算老几也配给他们写作建议。没想到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还有私信问我没有话题写时应该怎么办等问题,每次回复我都忘记提及要“多读书”,而恰恰这一条对写作帮助是最大的。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写作的朋友,平时很少读书或不读书,每天照样洋洋洒洒写几千字,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不知道要写什么了。尤其在写作群组里看到同学们写的文章,除了少部分写得很好之外,大部分都在应付作业。刚开始那几天大家兴致都比较高,后来慢慢地有一些人被淘汰了,还有一些人仍在苦苦地坚持,但已经写不出内容丰富的文章了。我想除了忙之外,最有可能是才思枯竭,原因则是不读书。如果要想写得更好一些,就得读书。其实也不一定博览群书才能写作,如果能把一部经典读烂,悟性再差也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在陆游 《老学庵笔记》里的“《文选》烂,秀才半”之说,可知古人学习写作的经验。大概是说能把《昭明文选》读烂,都能算半个秀才了。一些优秀的作品本身已经告诉我们文章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只有通过熟读、多读优秀的作品,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才能够学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再举一个例子。司马迁能写出《史记》,不全是因为饱受宫刑之苦后悲愤写成的,如果没有大量阅读的积累和材料的准备,他再怎么悲愤也写不出如此高水平的著作。司马迁十岁起就师从著名学者孔安国学习《尚书》,并在38岁时任太史令时有了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的机会,为写《史记》做了大量阅读上的准备。读过《史记》的朋友可能会留意到,在书中很多地方都出现“余读”,“余尝读”,“予观”,“吾读”,“太始公读”等字眼,可见司马迁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令人叹为观止: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孔子世家》  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也,即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管晏列传》  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屈原贾生列传》  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五帝本纪》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谈也。——《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当然,我们和大文豪们的勤奋读书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不管怎么样,只要为了写作而读书,就算是一个有心的读书人。从写作的角度去读书,吸收书中写作方面的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然后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由读书想到写作,从书中借鉴、吸收,并印证写作知识和技巧。因为写作知识和技巧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都是从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应该再反过来,指导写作,在写作中加以运用,久而久之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了。三、乐在其中如果你不能乐在其中,就不能成器。还是趁早探索其他领域,也许还有更高的天赋等待发掘,乐趣也会更多。如果我能在二十岁或二十五岁时就知道这些,该有多好!也许我现在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了。但这只是假设,时间肯定是回不去了,就如现在二十多岁的人看这本书时也不会留意有这么一句话,即使留意到也不会有所感触,毕竟类似这样的句子太多了,以至于干脆视而不见。我就不一样,与其说是过于敏感,倒不如说是开始珍视每一个可能改变命运的瞬间,让我睁大眼睛去看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着的一切,尽可能地扫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留死角地过当前好力所能及的生活。就如读到这样一句既不是格言又没有多少生活哲理的话,都会让我停下来去思考背后隐藏的另一个世界——我目前生活的好与坏都是拜早年的选择所赐。多少次回过头来看看走过的路,没有一件事真的让自己乐在其中,几乎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应对当时的生活和工作,以为按照自己想当然地努力就会得到想要的一切,并不会在意那样子去做自己开不开心,也很少去想换个活法。可能是不自信,也可能是真的太在意生活过得不好,就一直想努力地改善它,到头来得到的也只是不算不好不坏的生活,却失去了创造力最强的十年光阴。那么怎么做才不算虚度光阴呢?这个问题每个人都能自圆其说,也有答不上来的,我就属于后者。如果非要回答出来,我只能借用在本书中作者的观点来支撑自己的看法。所谓时间的不浪费,是做每一件事时都能乐在其中,完全不会在意周遭的情况,心里只有自己。就如我目前的写作(很奇怪,为什么十几年前不开始写,都干什么去了),我只想能在每天工作完成后,有一段不被打扰的写作时间,可以坐在书桌前畅快地读书写作,而不会去想这样做是否辛苦。对于写作而言,能够乐在其中确是一件幸事,但也承受着高于常人的孤独,特别是那些只知道自己热爱写作,却不知道能写到哪里的人,则需要更多的勇气。在这里就引用一位朋友的博客副题与他们共勉:“即使没有一个观众,我也要在寂静的旷野中怒放!”四、小结《道德经》有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如果遇到好的方法,就要敢于尝试和实践,包括写作。不能读过了,看过了就算完成了任务,否则就会错过一个个可能给自己带来改变的机会。在《写作这回事》里,有不少充满智慧的句子、段落,至于能否从中读书不一样的味道来,就要看个人的用心程度了。(我的微信公众号:韦编三绝)

读斯蒂芬·金《写作这回事》

金先生不愧是恐怖小说大师,即使是论写作这样容易枯燥的题材,也写的生动幽默、吸引力十足,并且细致真诚,对写作稍有兴趣的人,都值得认真拜读。这是一本金先生的创作生涯回忆录,先有点像简历似的平实讲述了他的家庭、成长,以及如何走上写作道路。结合具体的案例,如他的某些小说的故事是怎么从脑海的灵光乍现到落笔成文,句法段落的安排等,做了深入浅出的分享。他认为词汇、语法、风格要素是基础,但词汇不用特地去改进,阅读的时候自然会改进,尽量避免使用被动语态和副词,段落构成小说的节奏而非实际旋律,是自动形成的,顺其自然。成为作家必须的两件事还是多读多写。他小时候读了大概六吨重的连环漫画书,每年看七八十本书,每天四到六小时刻苦阅读和写作的模式,天天如此。每天大概写两千英文单词,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讲真话。故事犹如埋在地下的化石,是被人们发觉出来的,作家的职责就是给它们提供发展的所在。好的描写关键始于所见清晰,终于落笔明晰,意象清新,词汇简单。写好对话的关键也在于坦诚。这本书写了前半部后搁置了一年多,金先生突然发生了一场重大车祸,对于这场事故他有详尽描述,康复期间他忍着巨大的病痛,又慢慢恢复写作,完成此书。可以说金先生是生而为写作的人,小学就开始不断投稿,他把退稿信钉在墙上厚厚一叠,挂不住要掉下来。写作对他来说是一种坚持信念的行动,是对绝望的挑衅和反抗,也是为了让读者生活更丰富,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最重要的是快乐起来。

斯蒂芬•金的写作指南

教导人写作的书有很多,每每想选几本读一读精进一下写作水平,却都如同现代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的序言里说的那样:“论写作的书里大多废话连篇。”由于慧根太浅,掩卷后依旧领悟不到其精髓。《写作这回事》却恰恰相反,我被斯蒂芬•金的幽默、坦诚、热情所深深打动,更被他诚恳的意见和建议所启发。关于写作,当然不可否认有精妙的叙事技艺在发挥作用,但更多地是关乎于每一个创作者本身的,精神世界、价值构成以及天赋。我最好的朋友曾对我说:“到最后你会发现,最大的天赋是人的坚持。”天赋,是一个暧昧而广义的词语。斯蒂芬•金当然是极富有讲故事的天赋的,他在《写作这回事》的第一篇自传性质的长文章《简历》里,讲述了自己自童年以来的成长人生历程。写小说,讲故事,如同蕴藏在他体内的一种本能与冲动,年少无知时、家境窘迫时、人到中年时,他从未间断过写作。他一直在写,未曾间断,妻子甚至从废纸篓里“抢救”出了后来闻名于世的《魔女嘉丽》。作家本人最后也名扬四海,衣食无忧,从此专注地做一名职业作家。他自言:“一方面我天性如此,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 斯蒂芬•金的写作成就,正好映证了朋友所说的:一方面是天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热爱而生发出的坚持。讲完了自己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的,斯蒂芬•金也郑重其事地谈了谈写作。关于写作的意见,都出自斯蒂芬•金的亲身体验,这样的心得看起来更具有说服力。“如果你想成为作家,有两件事必须首先做得到:多读,多写。据我所知别无捷径,绕不开这两样。”这是老金给出的最为中肯和基本的一条建议。不论写出来的文章好与坏,不论你的风格是古怪的还是平庸的,这些附加的选择题都源自于同一个起点,必须要多读书,然后是多写作。斯蒂芬•金从来不是一个盲目的鼓励者和夸夸其谈之人。他坦陈:“写作对于我来说好比是一种坚持信念的行动,是对绝望的挑衅和反抗。写作不是人生,但我认为有时候它是一条重回人生的路径。” 他告诉他的读者,要坚持去写,去为写作做更多地努力。擅长写作的人,具有先天的话语权优势。特别在这个信息传播碎片化的时代,随便一段140字的微博,一篇文配图的朋友圈信息,都可以实现实时的信息交换和互动。不会写的人,在任何场合都不写作不发表观点的人,只有沉默的份了。有了话语权,便掌握了主动权,你可以操控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亦可以此为桥梁找到志同道合之人。斯蒂芬•金流畅的语言,风趣的叙述,让他的话语权来得既理所当然又能给予人以愉悦和智慧。他从不是一个傲慢的叙述者,和他的文字一样洒脱不做作,把自己呈现得如同一位侃侃而谈的邻家大叔,对待读者的态度平等而恳切。在书中,他的字字句句都那么直白真诚:“因为你的时间宝贵,我也一样,并且你我都能理解,我们花费时间来谈论写作,始终不如花时间实际去写。”这篇书评如果再继续下去的话,也成了浪费你我宝贵时间的鸡肋了,那就让我们如老金所说的:“多读,多写”吧。“你可以写,你该去写,而且如果你足够勇敢,开始写了,你要坚持写下去。写作,跟其他的艺术创作一样,是神奇的生命之水。这水免费,所以畅饮吧。干杯,再满上。”与所有热爱写作的人共勉。


 写作这回事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