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翻乐府凄凉曲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0
ISBN:9787800058271
作者:叶广芩
页数:400页

内容概要

叶广岑,女,北京市人,满族。中学就读于北京女一中,1968年分配到陕西,当过护士、编辑、记者。1980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后在报社副刊部服务十余年,1990年在日本千叶大学学习。回国后于1995年调入西安市文联创作研究室,从事专业创作。1999年任西安文联驻会副主席,2000年开始到西安市周至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关法生态与动物保护,长期蹲点于秦岭腹地的老县城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负,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政协委员。
主要作品有反映家族题材的小说《本是同根生》、《谁翻乐府凄凉曲》、《黄连厚朴》以及长篇小说《采桑子》;反映日本近村的小说《注意熊出没》、《风》等;反映动物题材的《老虎大福》、《黑鱼千岁》等。其多部作品技改编为电影,如《红灯停绿灯行》、《黄连厚朴》、《谁说我不在乎》等。文学作品在全国多次获奖,中篇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获北京解放50周年优秀中篇小说奖及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长篇纪实《没有日记的罗敷河》获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驻马奖等等。
被评为西安市优秀女作家,获得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德艺双馨”称号和国务院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多次受到西安市的奖励。

书籍目录

总序
一 1999年后新作
二 处女作
三 成名作
四 代表作
五 影响或争议最大之作
六 印象记
七 对话录
后记
著作目录
大事年表
影集
手迹
小传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中国作家档案书系”中的一册,书中选编了著名作家叶广芩的处女作一篇,代表作一篇,影响或争议最大的作品一篇,以及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作品多篇,还有作者近期的谈话录一篇,透过别人的眼光写成的印象记一篇。并在书前收录了她自童年到今天的重要照片20幅——形象的直觉有文字不可企及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著名作家的精选集。


 谁翻乐府凄凉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文/环珮空归 (2007-05-26 12:48:16)     半斤老白汾下肚后,安的脸色如我家刚凋谢的那朵玫瑰。而我不过徐徐饮了二两,面色如常。他一个饱嗝上来,举手打了个V说,寡人任督二脉现已通,再进三五两不在话下。  杀鸡焉用宰牛刀。其他几人见此君已有贵妃醉酒的憨态,立即使出生平绝技,将安灌的一佛出世,二佛五指数不清。  安,我是谁?我问安。我满肚子都是酸奶和酒,也不大好受。  你,你是那谁,反正你是那个任督二脉还没通的术士。安酒醉心明白,牢牢不忘取笑我。  我身子骨单薄,最近发狠健身。每天一小时瑜伽,五分钟踏板操,十个仰卧起坐,五十个跳绳,压腿十分钟,加上其它见缝插针的零碎小锻炼,往往挨不到暮色已象码头抗麻袋工人,看啥都是枕头,直想趴上去呼呼。  按说这罪也受大了。从美丽的蝴蝶骨往下,臂外侧、腰外侧、臀、大腿外侧,小腿的肌肉真是循序渐进疼的次序井然呀。  昨儿,我皱着眉头进门,一群人问我老人家有何难言之隐。我缓缓踢高脚踝,吸溜着凉气说,是我擎天玉柱般的脚踝,它让我步履艰难吖。  坐在最后一排的安从来都不装哑巴,他窃笑不已,说,恭喜,等你下星期脚指头痛完,你的任督二脉就要通了。   叶广芩的《谁翻乐府凄凉曲》里有个角儿,叫金舜锦,是满清一镇国公的大格格。她生性凉薄清高,架子端的也大,一出场连“正跑着的叭儿也吓的钻沟眼”。她只好一口——票青衣,且唱的绝好。  易中天在《品人录》里说过,我们从来就不知道舞台上的红脸和黑脸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因为我们不知道编剧和导演是谁。  这红脸或黑脸,就是编剧和导演安排来打通我们任督二脉的人。至于通了以后,你是身健似牛行走如飞还是血脉喷张不能自已,就看自己造化了。  来替金舜锦通的是一位寒家子弟——董戈,文中的他是孝顺懂礼,手艺高超的琴师。  俩人痴迷京剧,配合的珠联璧合。若说这里没有包含男女间的情,谁也不信。他们是一对行走在五行界外精神上的神仙眷属,终不被容。董戈与其母在大格格出嫁的前几天下落不明,估计是暴戾的婆家下的手。自此大格格失魂落魄,最终悲惨而死。  她就是通了情脉,婚姻不能自主的殉葬品。即便迷到饿死都想不起向娘家伸手,却临终还伸出“骨瘦嶙峋”的手摸着小妹的脸蛋说“这个妹妹长的象我……将来可以唱青衣……找个好琴师……”  唱青衣,找个好琴师,她闭上了双眼。一缕幽魂越过生死界找她的董郎去了。  她在弥留之际唱道:  “一刹那把七情俱以味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  ……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  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相思苦。  不能相思更苦。  若是懵懂不开,只道命该如此也罢了。却不料这红脸黑脸如期赶到,他在你即将落下的幕布下端坐着拉琴,这样的悠然而泯长。抬头一眼,正好与你对视。  豆蔻年华为此绽放,青衣们开始“着青衫,拂水袖,款款上台,容华舒展,清丽无限”的登场,却不料悍然是一场。生。离。死。别。说甚么苦海回身,早悟兰因,都只归结一个字——迟。  到如今哪怕我不信前尘。我哑声唱了这一句就此打住。白酒后劲太大,我头晕甩下众人打的离开。Dear,是我不该打通你任督二脉,生生叫你受此之苦。  初夏的傍晚尚凉如秋末,突然瞥见前面一辆车的牌照上,俩自选字母居然是LM,咧嘴笑。司机愕然问,怎么了?  没事儿,我只是醉了。可醉后的脚踝依然麻痛,那么它通,还要多久?要知道这二脉和守宫砂一样,只是个传说而已。
  •     《红楼梦》中有词曰: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说的是没有风仍然别有情致,没有雨也依旧萧条。因景伤情,更因情而悲景。叶广芩的《谁翻乐府凄凉曲》中以收录家族小说为主,由盛转衰是家族小说的惯常走向,叶广芩胜就胜在平和的叙事中将不为人知的凄凉苦水隐匿在人物的一举一动中,犹如温水煮蛙,情感的波动已在文字故事的流动中一点一点地注入读者的心里,只是读者往往不能察觉,而直到最后的凄凉结局才将这一路的苦水藉由曲、词全盘倾泻,让你惊觉自己这一路走来仿佛和主人公同根同生,随着主人公以及时代的悲剧而不能自拔地悲悯痛惜。这是一种温柔的力量。也是一种致命的诱惑。叶广芩在一次对话录中曾提到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的一段话:“艺术所要争取的真正喝彩,不是一句漂亮诗句以后徒然发出的掌声,而是长时间静默压抑后发自心灵的一声深沉叹息……是使全国严肃思考问题而坐立不安。”她说她喜欢这段话,也希望自己能写出这样作品。读此书之前,我尚未读过叶广芩其他作品,但单就这本书而言,叶广芩的努力方向不言而喻。叶广芩,姓叶,这自然不是废话之流,这个叶姓本身是派生于清代叶赫那拉之皇族。这样看来,作品中对清末民初的旗人没落贵族的描述,也就不以为奇了,她本身,就是个格格呀。她将自己的姓氏融入作品的灵魂当中,使作品显现出一种奇异之光。叶广芩用的是舜铭这个名字,连同舜字辈的一连串名字,她大概真的为小说的主人公列了族谱,所有的家族小说,都顺着这个族谱上的人名,每篇小说都像大树的分枝杈,但是根还是同一个。这甚至能造成一种传记小说或者说纪实文学的错觉,仿佛作者在给自己立传,写自己家庭的鸡毛蒜皮,写自己的七情六欲,但实际上,这又确确实实是杜撰。同理,她的另外的写日本风物的小说也是如此。正如她本人所说的,“它们是我的经历,又加上了文学的演义,这种真真假假的手法是我在创作中常用的小伎俩,因为现实毕竟不是文学,文学也毕竟不等于现实”。除此之外,叶广芩不喜卖弄技巧。她擅长用平和的语调讲故事,试图退出作者的声音,但她又确确实实是用“我”——正黄旗小格格的身份参与故事,不过这个“我”,也实在是一个旁观者。她不对事件做评价,却借了各色人等的眼光定是非。她不设跌宕,而跌宕在其中;不设高潮,而高潮在其终。要说诟病,大概是很多小说家都会犯的,写故事就是写故事,却偏偏想在故事以外添加诸多外部描写来充实故事的背景甚至情节,叶广芩在几乎每一篇家族小说的开头都用拖沓累赘的语言描述金家先祖的历史,其详尽程度是我所不能理解的。叶广芩多才多艺,当过护士,懂医药知识,会书法,会作画,会弹筝,酷爱京戏,偶尔也玩票,这些为她的写作做了广泛的知识储备。我以为,喜爱戏曲的文人,笔下之情一定委婉绵长,动情动人;喜爱古典书画的文人,笔下风土人物一定灵活生动;喜爱中药的文人,遣词造句一定平和冲淡;喜爱音乐的人,笔调一定能在叮咚悦耳和深沉慷慨之间圆熟转换。而叶广芩一概都沾边,甚至在许多方面都是行家,这使得她在写作上对各种需要的写法运用得游刃有余。写作对她来说,也许不过是铺纸作画,而胸中早已有成竹。1本书收录了叶广芩的处女座《夫妻之间》。毕竟初出茅庐,从现在来看,这篇小短篇的确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小说里高调赞扬的科研人员为祖国牺牲家庭幸福的观念,比如家庭矛盾引发女主人公深思时回忆祖国的关爱,对党的歌颂,有很多时代的烙印,写法也多处显露模仿痕迹。但贵在行文流畅,真实反映时代现状,两位主人公的情感流露没有刻意的痕迹,是真实的,也是真挚的。直到成名作《本是同根生》的发表,叶广芩的写作技巧已经趋于成熟。以一曲《满庭芳·梦中缘》将读者带入一个破落却仍保持着清末贵族持有的大家气概的谢舜铨家。三房夫人,十四个子女,说的就是这子女的事儿。老七舜铨年轻时有个情投意合的恋人——柳四咪,但因其戏子的身份不能为母亲所接纳而投入与谢家断绝亲缘的老大舜铻的怀抱,老大舜铻是国民党军统的人,在国共大战三百回合中曾杀过不少共产党人,其中包括谢家三小姐舜钰,因此为全家人所记恨。故事夹带这些背景之余,衬托的是一次谢家三个大人——舜铻、舜铨和舜铭的聚会。这个聚会中,当年唱《满庭芳》令老七舜铨念念不忘几十年的柳四咪早已去世,却是抱着对舜铨的思念。作者是这样描写的:“当舜铨得知瓶子里装的是因不堪思乡折磨而去世的柳四咪的骨灰时,他紧紧地将瓶子抱在怀里,呼喊着四咪的名字而大放悲声,积郁了几十年的苦闷与思念,终于在四咪归来之际,化作滔滔春水,一泻而出。我被家族中这个陈旧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打动,从心底为这对情人唱出了:空对着影珊珊,月映琅玕,惨凄凄树咽秋蝉,冷飕飕落叶声残,泪眼孜孜相看。离愁两地今日接幽欢。”这是《满庭芳》贯穿全文的其中一条线索所在,即谢舜铨和柳四咪的爱情悲剧,还有一条线索是这个家族所遭遇的不幸、手足间的疏离,这条线索由一个父亲留下来的楠木匣子牵引着,故事结尾谜底揭开,是十三个子女(除了当时未出生的“我”,谢舜铭)的胎发,暗示了这个曾经华贵的家族中的后代随着家族没落而各自不太好的结局,正如小说结尾作者意味深长地用“我”说出蕴含时代和家族悲剧的话:“我庆幸,我的头发没有被收进那结实华贵的楠木匣中,这使我免去了不少纠葛与灾难。”这个家族仅存的三个当家人,老大已经叛离了这个曾经华贵的家族,老七娶的妻子又一点都没有贵族大家气概,虽然她善良又无私,小妹舜铭的思想早就不拘于这个守旧的家族。价值连城的钧瓷双耳瓶最终装了爱人的骨灰,箫声连不成曲,画也已成涂鸦。下一代,舜铨的女儿青青,又是新式人的做派,这个家族的传统,连同他们的爱情一起,都成了消逝中的一首凄凉曲子。以这篇文作为这一系列家族小说的起头,无不为之后“凄凉”系列的创作奠定了基调。2《梦也何曾到谢桥》的题记不是用中国的曲词,而是用了一句英国的谚语:知道了一切就原谅了一切。我甚至怀疑叶广芩是藉由这句谚语,才构思出了这个故事,因为看到故事的结尾,张顺针说他不是父亲的儿子,只不过是像金家的老六。于是才有了后面这些故事。小说中的“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或者说连带读者一起将之前金家和张家的恩怨终于因这一个真相而理清了思路,也就原谅了当年“我”的父亲和张顺针的母亲谢娘的暧昧情愫。梦也何曾到谢桥,想在梦中回到谢娘在的那个小院儿,那个温馨的小家,吃上一碗简陋却香喷喷的炸酱面的,不止是父亲,还有“我”。那里有“我”童年时期最美好的记忆,因为有一个小伙伴。或许不该说是小伙伴,因为这个酷似我家六儿的小男孩,一开始就对“我”和父亲充满敌意,不肯理“我”,不肯给我做“水绿的缎子旗袍”——是的,这件水绿的缎子旗袍贯穿了故事,这是叶广芩常用的写法,用一件具体可感的实物承载一份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厚重的感情。叶广芩笔下的主要人物总是那么善良,谢娘毫无疑问是善良的,心肠好,性子也软;张顺针从小倔强,却懂事理,重感情,明是非;父亲虽然瞒着母亲去谢娘那,但在母亲私自给谢娘说了媒时,也没有发表过什么意见——也许有人说他这是软弱呐,就连谢娘去世也不敢违背母亲看戏的愿望去探曾经的红袖添香,但这也许就是父亲做人,作为一个男人对家庭和对妻子的责任感,他懂得收住感情。他们都是善良的人,不害人,不伤人,这是叶广芩的作品所散发出来的美好。3《谁翻乐府凄凉曲》照例还是用了戏文做引:别院接莲池,谱来杨柳双声,古乐府翻新乐府;故乡遗梅事,听到鹧鸪一曲,燕王台作越王台。这还是一个没有得到善终的爱情故事。尽管小说中的主人公金舜锦在临终前否认了她和琴师董戈有暧昧来往,但是情愫,想必是有的。嫁与一个不懂戏也没有艺术修养的警察,心中有没有不甘我们无法从小说中得知。和琴师董戈,不说文中种种明示暗示,舜锦不予理会和警察的儿子宁馨,拉着我说“找个好琴师”,最后的唱词里“把麟儿误作了自己的宁馨”,我们只知道这个清末民初的大格格痴迷京戏,和董戈配合得天衣无缝,台上可谓天作之合,在喜好和心灵上如此合拍的两个人,一定是彼此倾慕的。但,他们不能在一起。门当户对从古讲到今,他们地位不同,贵贱有别,贫富有差,是入不了世俗的眼光的。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小说的功能,也可以说是母题,其实是非常陈旧的,才子佳人题材。这篇小说的出彩之处,除了叶广芩作小说常用的手法——皇族背景、个人身世经历的介入、以实物载情(这篇小说载情的实物是京戏《锁麟囊》)、温水煮蛙不动声色的叙述,特别之处还在于,京戏的魅力。叶广芩本身就酷爱京戏,还是京戏的票友,对京戏的熟悉程度不言而喻。曲词讲究的是精粹,一字一词,意境意味全出。故乡忆梅事,古乐府翻新乐府,乐府翻开,那凄凉之曲娓娓溢出,从“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吉日良辰当欢笑,为何鲛珠化泪抛。此时却又明白了,世上何尝尽富豪”到最后的这一段:一刹时把七情俱已味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铸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可怜我平地里遭此贫困,我的儿啊——把麟儿误作了自己的宁馨。”《锁麟囊》的故事情节本与男女相爱无关,但是文中选取的这两段唱词,却惊人地贴近金舜锦的处境,直到最后这一段唱词,几乎就是她的内心写照,难怪她弥留之际还断断续续地唱着,她的不甘、不舍藉由曲词淋漓尽致地唱出来,仿佛是唱尽了她短暂而悲苦的一生,是她这一生不如意的情感归宿的全部诠释。这得益于作者对京戏的绝对熟悉,和对京戏这门艺术情感的良好感觉和准确把握。4《黄连厚朴》在本书中被冠以“影响或争议最大之作”,因为其不属于本文想集中阐释的叶广芩的家族小说的特色之列,故只简单谈谈我的看法。黄连和厚朴作为贯穿小说的“实物”,赋予了小说深刻的寓意。黄连清热,厚朴化湿,本文将这两味药用在光绪遗精肾虚的病症上,用在肥头的猝死怪症上,用来寓意中药对应的中国人,或者说中国男人的为人处事上。看似男人对事业的追求与对女人的爱情无关,但是是以牺牲对女人的爱情来做追求事业的垫脚石。这似乎是在说明一个现象,中国人的虚与委蛇。如果将黄连和厚朴同时运用,是否可以治得了病症?如果男人将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女人的追求同时进行,是否可以得到双赢?小说的最后作者借以肥头之死因做了回答:“以黄连泻心汤加厚朴猛攻,或许能有救,可惜此人来时已人在心死,使医者无回天之力了。”我不妨再说通透一点,人若急功近利,必然只能取其一,或者两者皆失。不知此种理解是否正确,在下浅薄无知,愿闻其详。最后,作为女性作家,叶广芩倒是少了一点小家子做派,多了平和冷静的叙述。以身世写作,不以身体为卖点;以绵长感情见长,不以哀怨倾诉为主。难能可贵。读她的小说,极易沉迷,沉浸在那种“情迷往事如流水,来也潇潇,去也潇潇”的家族情缘、儿女情事中。
  •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潇潇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一曲《采桑子》,每句一篇家族小说。哀婉缠绵,以《谁翻乐府凄凉曲》为最。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大格格金舜锦的故事,生而为戏。
  •     采桑子几篇诗意精致,窥见旧时宅门的风光;秦岭动物几篇读来亦是兴味盎然,引人深思
  •     我对这本书的喜欢已经无从说起了,无论文笔还是感情,都是即现实又美丽,即欢乐又凄苦。但是所有的一切不是为了悲而悲,为了乐而乐,所有的一切都是现实。满族贵族的曾经的和现在的现实生活,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华贵,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寂寞,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无病呻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故作姿态。他们,也可能是我们。
  •     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锁麟囊》
  •     看了,很对胃口。
  •     老北京那些要被人遗忘的故事.大格格的最引人,我后来明白,她终其一生是有过爱情的,只是太高洁,乱世难容.
  •     没有想到叶写的东西有种让人想要读下去的力量,《黄连厚朴》是很好的一篇,个人觉得。
  •     希望看到她在写家族史之外的出色作品
  •     京味浓厚的小说家
  •     民国的爱情总是带着点华丽的伤感
  •     戏如人生。大格格是太过沉迷还是自我生活见仁见智
  •     叶广岑的都读过了,但是感觉还是 少了那么一点什么
  •     当年在<作家文摘>上连载时,那个报纸还是可以一读的。之后凭着这本书(丰台区青少年图书馆找到的,巴老爹全集旁边)认识了高中合唱队的WX。
  •     先看的《老县城》,看了这本才知道,原来她小说也写这么精彩,如同美味的食物,让人忍不住细细品味,暗自赞叹。尤其在我这个北方人看来,所有的文字都热气腾腾,像是一张好吃的饼,看着简单,你却不知道主人花了多少心思才让人赞不绝口。
  •     需重看
  •     大格格的魂一半在戏里,一半在情上。世间何物是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
  •     很多观念都是当年初读时奉为圭臬,现在完全无法认同的。文笔好。
  •     好书
  •     亲切,温暖,有种说不出的妥贴
  •     没落贵族,真诚挚爱
  •     只看了写家族的故事,其他实在看不下去。
  •     寻购
  •     总体感觉家族故事要比其他写的精彩。谁翻乐府凄凉曲开头写家里搭台子凑戏写得是极尽热闹圆满,后几页就更见凄凉,大格格活在戏里一辈子,或许也不是件坏事。本是同根生明写金瑞暗里写得是五爷,五爷真旗人浪荡子的极致,活的是四角天空里的恣意。金瑞就是五爷的延伸,五爷要是活着也大抵如此,最后跟三爷较劲果然金家执拗的血脉还是显出来了。满庭芳是大爷和七爷,七爷抱着钧窑瓶放声悲歌恐怕是所有故事里七爷唯一一次,真肝肠寸断。楠木盒子里13撮胎发是金家最后这出大戏最后的演员,他们去了,一个时代也就完结了。谢桥里的六爷是真是假终难辩,小门小户算是圆了大老爷的一个过家家似的心想。亏得我家算是大家四散小家人丁不兴又世代亲缘薄凉,老辈人又忌讳讲旧故,偶尔也遇见几桩旧事,终归随着前些年舅爷过世所有故事都尘归尘土归土了。
  •     最喜欢《谁翻乐府凄凉曲》这一篇。中间收录的黑鱼千岁,老虎大福,山鬼木客等在其他短篇小说集中也收录过,放在这本书的中间,读完前面几篇接着读这些,感觉很突兀。
  •     娓娓道来的精彩人生
  •     真真是好,单单是写戏就读得十分过瘾。 别馆接莲池 谱来杨柳双声 古乐府翻新乐府 故乡忆梅事 听到鹧鸪一曲 燕王台作越王台 谁是琴,谁是董戈;哪个是戏,哪个是大格格,分不出来了。他们已经没有了现实,艺术的唯美性在他们之间表现出来的深刻共识与和谐,实在是一种诗化了的感受,它让每一个艺术家着迷的同时也蕴含着悲剧的到来。 这使人觉得,嗜好一种事物,一旦到了一往深情不能自拔的痴迷程度,那么这个人多半已经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了。
  •     高中时读,深爱叶广岑的文笔。
  •     大宅门的故事在《采桑子》中看过了;其他文章中动物题材的《老虎大福》给我印象最深。再凶猛的野兽吃牛吃羊也是只是为了生存,被凄惨打死的老虎和并未葬身虎口的娘俩重现时的对比让人很难不同情这只可谓无辜的老虎。然而,贫瘠的山区要发展、要收入,对于野兽的破坏也不能一味退让。侵犯秋收果实已经让人忍无可忍,野兽伤人更是超出了人们的容忍底线。保护生态和保护村民财产之间的矛盾只能依靠政府补助而调和,环保法律的执行显得无比脆弱。
  •     抒情部分还是有点点刻意,不像她叙事时的四平八稳一派从容。不过,像萝莉说的,文字是很工整的名门闺秀气质,更难得的是家族小说没有怨气,哀而不伤(对不起我张爱玲看多了orz)。推荐
  •     其实不太喜欢黄连厚朴。
  •     只记得下句是,梦也何曾到谢桥
  •     一刹时把七情俱以味尽
  •     纷繁往事凄凉曲,奏罢而留几声叹息。叶广芩的作品中当代小说中少见的贵族之气,不疾不徐,端着却韵味悠长
  •     很久之前看得这本书了,如果不是再一次看见它的再版也许就忘记了,只记得很好,真的很好,淡淡的故事,长长的疼。。。
  •     在线看的。还是书有感觉啊。。。
  •      金舜铭,真是个大气又不失细腻的现代格格。
  •     好看
  •     家族故事和纳兰容若的词,很是精彩。
  •     又是一个会讲故事的女人,专注于家族题材,和自己一路上出国,钻秦岭山沟的经历。在娓娓道来的文字面前,沉醉在每个美丽的故事中。
  •     采桑子的一部分。。
  •     好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